《华丽上班族》是叫人充满联想的电影,这联想能跨越好多的时间和空间。
美国电影大制片厂时代,拍戏全在摄影棚里,如今来看,有几分封闭环境的不真实感,不过与老电影那略显舞台化文艺腔的表演十分匹配。
纯搭景放在今天多半行不通,因为表演方式趋于自然化,戏剧味道不再那么浓,再放进灯光考究见不到天空的“舞台”上,难免失于可信。
也许只有一种类型片是例外,那就是歌舞片。
歌舞片在华语电影圈是个异数。
虽然武侠片宗师张彻也好,江湖片巨匠吴宇森也好,都坦言从西方歌舞片汲取过动作设计的灵感,把纯暴力的武打和枪战附上了姿态优雅的美学属性。
然而,如果不算五六十年代香港风靡一时的黄梅戏电影,真正意义上的华语歌舞片,屈指可数。
拍歌舞片的导演,不是特别钟情,就是异常无畏。
所以不得不赞老杜。
这位以黑帮、枪战的独特风格为人熟知的著名香港导演,同时也是华语影坛最著名的多面手之一,喜剧、武侠、文艺、爱情、魔幻、科幻等均有涉足。
在拍电影方面,他展现出不知餮足的创作动力。
以他今时今日的影坛地位,完全可以在这个浮躁的市场里,像大多数导演一样按部就班拍些拿手的、已经被市场认可的东西。
但他仍满怀勇气,不断尝试新的类型。
这位电影界的拿破仑,即便遇上过几次滑铁卢,也是不改初心。
更可喜的是,他并没有像许多大陆和香港的上一辈导演,创造力与日凋零,拍出脱轨时代审美的笑柄来。
通过他的几部近作中,我们仍看得出饱和的才华。
如今,他用一座重金搭建的写字楼,一组25年重聚的台前幕后卡司,一种华丽音乐剧的样式,来演绎一个似乎已被榨干潜力的职场故事,并且找到了一种与之相对应的表现样式,歌舞片。
一边是载歌载舞,拿腔拿调,一边是楼宇街景,亦幻亦真,讲的是跨国公司的高层权力斗争,这么多难接地气的元素缝合在一起,却能落回情感的立足点,颇为不易。
严格来看,很难说是歌舞片,唱词在对白中比例不高,即使职业唱将陈奕迅也仅仅贡献了两首完整的曲目。
除了一些拿腔作势的肢体动作,谁都没有太多的翩翩起舞,更接近MV拍摄。
追求形式的同时,不至于拉开与主流观众的距离——《悲惨世界》的故事多家喻户晓,狼叔猫女的人气多旺,前两年那部电影版不照样看闷了一大批文青。
杜sir走的,是有华语特色的歌舞片道路。
影片的开头令人非常不舒服,确切的说,是像银幕反派的恶行一样,唤起一种嫌恶感。
地铁到站,人人排队入司,活力的泯然与做作的亢奋构成荒诞的并置,会计精英出场那段更是极尽嘲讽,仿佛写字楼精英都在高度职业化的制度约束下成为丧失个性的工作机器。
反乌托邦电影,就常常用这种高度整齐划一的群体行为,来激发观众的反感。
这个华丽丽的人性地狱,跟《黑社会》开头的结拜仪式,人人循规蹈矩,仪态端庄,“不分老中青上下一心”的高度职业做派,就像帮派分子誓死效忠一样,充满了仪式感。
然而没多久,《黑社会》迅速开撕,《上班族》们作为生物人的私心和私情也冲破了职业人的高贵伪装,上演一出出涕泪交加的悲喜剧来。
哈哈,这种先建制后解构的戏码,真是老杜的拿手好戏。
网上评论,多将此片形容为“职场黑社会”。
两片有一样十分接近,就是不搞梗不惊人死不休的剧情波折。
这与老杜拍《单身男女》一定要奇遇巧合连环爆炸的路子,正好背道。
那些职场计谋,并没有悬疑电影出人意料的震惊时刻,有个朋友说略失望,没有想象中职场男女螳螂黄雀火花四溅的高智商撕逼。
就好比看了《黑社会》,也有很多自诩熟悉帮派生活的圈内人表示不屑,说香港黑帮哪是那个样子的。
但这恰恰是杜氏电影的专项和魅力,若仅仅复制现实,朝九晚五多的是,绯闻八卦勾心斗角,上班天天可见,何必花钱去影院看个仿制版本。
更何况,这个张艾嘉编剧的故事之所以耐看,不在于多么峰回路转,绝杀俗套,它赋予我们一个近乎全知的视角,通览一切。
那些打着小九九,在理智、情感、好奇与欲望之间挣扎的男女,是如何不可避免地走向一锤定音的结尾。
从角色唱唱跳跳开始就在告诉我们,它是寓言也好,格言也好,反正不是写实的。
片中充满显而易见的象征意涵,比如那部直达71楼的电梯,不断成为陈奕迅梦中的杀人机器。
杜氏电影里,头脑冷静不感情用事者,笑到最后的机会总是更大,就像《黑社会》的阿乐,《以和为贵》的吉米仔,再早一点,还有《暗花》的洪先生。
影片结尾,胜者似乎倾尽了全部的智慧,才表现出并不算惊艳的城府,但我们愿意陶醉在那尘埃落定后昌亡骤分的情绪中。
现实里,我们的视角是狭窄的,想象是受限的,个人情感会干预判断,几乎没有可能领略这样大合唱式的华彩棋局。
企业高管被金融赌局逼得走投无路,那些股市大动荡的段落,有来自《夺命金》的亲切延续感。
印象深刻的还有那句“我要报警”,瞬间想起当年的那些“我们去自首吧”,“火是警方卧底”等等。
经过《放逐》,《铁三角》,《夺命金》那些尴尬的蛇足后,老杜通过《毒战》证明自己捏实了审核门道,而《华丽上班族》告诉我们他进一步学会了与体制共舞。
北上的香港导演都有类似的诉求,考虑到题材的敏感性,几乎没人能比老杜做的更好,不信,比比前不久林岭东那部《谜城》。
作为银河映像的影迷,我们都对《大只佬2》、《黑社会3》翘首已久,也许,是时候了。
(文/方聿南)
本身看过舞台剧,也知道改编方向,及耳闻这是一部「没有舞的音乐电影」,已经有足够心理准备下进场,但还是觉得怪怪的【注:并非不好看】…可能是杜琪峰的实在风格搭不上张艾嘉原本的舞台剧抽离风格?
毕竟虽然电影以杜琪峰挂帅(导演),但实际上仍然是属于张艾嘉(监制、编剧、女主角)。
全室内景,舞台剧式有个大挂钟在中间,有点架空的港铁场景(不存在的车站),像老电影那种棚内高速公路场景,有歌舞剧那种忽然唱歌(却没有跳舞)的安排…如果拆开来看,其实可堪玩味的地方有很多,但综合来看就是怪怪的,「到喉不到肺」,就连戏中歌亦是听时过瘾,完场后没印象的水平。
【但总觉得有点像当年舞台剧版的歌曲就是了,可能是记忆混乱…】也可能因为周润发没有唱歌XD他戏份少但很亮眼,有点搞笑但尽在掌握、满腹城府的大老板气势很足,而且说广东话也令他比《满城尽带黄金甲》挥洒自如得多。
可是…最大问题是他没有唱歌喔!
尤其电影其余角色全是前一秒认真演戏,下一秒认真唱歌--像汤唯,这一刻肉紧地跟陈奕迅演激情戏,下一刻跟着他用力唱歌(而且也唱得不差),甚至连明显听得出是幕后代唱的张兆辉,他也有唱歌戏份!
周润发会否太过避忌呢?
大家岂会不接受你的歌艺喔!
他不唱歌,令的戏份进一步抽离…不过其他演员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最大惊喜应该是陈奕迅。
可能受舞台剧影响,总觉得大伟应该是个对两性关系游刃有余的帅哥(舞台剧版是王耀庆),如果是十多年前,他饰演的应该是李想吧?
但现在不可能了,只是他适合演这个男女及金钱关系都混乱不清的大伟吗?
看罢后疑问全消,现在的陈奕迅的确适合演这种滑头的中层主管,对下属有一定的上司气势,对上司(如周润发)的隐性刷鞋,无论跟张艾嘉或汤唯flirting或激情戏都不太兀突【尤其跟汤唯对戏并没有被比下去,就像汤唯的歌喉没有被比下去一样惊喜www】,后来被钱迫疯转变自然,大伟这名疯狂上班族应该算是电影的第一男主角吧?
为了他,值得一看。
顺着高升的71层电梯,我们到了顶峰,看到了五十岁的他,还有三十岁的发疯的他,他们仿佛都是担任欺骗的角色,其实,他们也身处欺骗之中,无法脱身。
六:五十岁的他五十岁的他,叫何仲平。
和《暗花》里的洪先生一样,他一声不响地完成了全场的第一个亮相,他就是职场里的洪先生。
他是整座公司的精神图腾,如同71楼直通电梯一样,是悬挂在上班族人心中的目标。
没有人知道达到这个位子的他需要踩到多少的尸骨,他可以让五十岁的她甘愿做“小三”,为他挡风遮雨;当五十岁的她想另起炉灶时,他早已不动声色地打通了李想的消息源,一句“看你的眼神信得过”饱含着深意,;公司经历大风大浪后,他也游刃有余地用一番少年派十足的演讲和安排将他安插已久的女儿也顺顺当当地带上了高位。
大风大浪中,他的表现就像吃着小小酥(感谢豆友提供的细节)看着潜在“女婿”被女儿耍团团转时一样,游刃有余,轻松惬意。
然而洪先生的无坚不摧,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的戏份就只到象征那么多,而五十岁的他终究还是肉体之躯。
他的爱情是不圆满的,他的婚姻更多的带有联姻的成分(为什么我会想到聂隐娘),他与喜欢的人纠缠不清,老婆恨他,长睡不醒,他把女儿捧上高位,女儿却为母亲的事不愿原谅他。
终于有一天他迎来了五十岁的她的背叛,在女儿的诘问下,他一句“有些我不想知道的事,我不会去知道“里尽是欲言又止。
机关算尽却败给了突如其来的财政危机,他也只得忍痛割爱选择放手,赢了所有人,却输给了一个只醒过十五分钟的人。
五十岁的他被欺骗了,登上巅峰的感觉其实很苦。
七:四十岁的他们四十岁的他们,没有特定的名字,他们可以是张兆辉,他们可以是洪天明,他们也可以是张三李四。
他们起早贪黑,听不到宝宝的一句早安;他们的生活忙碌而空虚,加薪遥遥无期,容貌渐渐老去,生活便是忙忙忙喝喝喝,还有不止的八卦,他们唯一的真心话便是他们唱出的一句句对老板的怨恨与对年轻人的打压:自己的死活便是一切。
为了挣钱,他们相信着CEO虚无的诺言,与三十岁的他买了股票,卷铺盖走人,下一站在哪里?
四十岁的他们被欺骗了,说好的四十岁知天命呢?
未来在哪里?
于是他们上蹿下跳,左顾右盼,寻找八卦猛料,终于,歌声中出现了一个刺耳的变音符……那个音符来自三十岁的他。
八:三十岁的他三十岁的他,叫王大伟。
在五十岁的她的嘴里,二十岁的他和二十岁的李想很像。
三十岁的他好像也熬出了头,坐上副总之位,与CEO关系亲密,总能换到一手的内幕信息,玩玩股票,挣的钱轻松double,饭桌上的他,就是同事们眼中的能干的代名词。
然而CEO的高高在上总给他难以高攀的无力感,爱情与事业的双重压力让他噩梦连连,七十一层电梯的坠落仿佛预示了什么。
他的西装也不似李想一般整洁,愤怒无助的他总是蓬头垢面,成日盯着股市让他心不在焉。
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女孩子,他们有着一样的苦与疲劳,一支烟的爱情让人想起了志明与春娇。
雷曼兄弟的介入却让他眼中没有了爱情,只剩下活命,当生存都是奢侈时,爱谁还重要吗。
他终于冲到了最顶层,旋转的阶梯上他却彻底失去了自己,滑向了死亡。
三十岁的他被欺骗了,希望被抽走之后剩下的只有绝望。
他走了,蜡烛与沉默中,二十岁的她站了起来。
八:二十岁的她二十岁的她,叫何琪。
她是一个飘在云中的人物,却又能在她身上看到一些自己。
不用挤那橙色的地铁和公交,她有自己的司机,不用盯着手机等着电梯,她有直达电梯,她甚至不用去过问勾心斗角之事,她的一切一直都在她父亲的掌握之中。
而这个掌控之下的她便是真实的她:厌恶勾心斗角却没有勇气冲破枷锁;憎恨父亲却没有主见,只是任凭自己逐渐走到原来规划好的位子;她是喜欢着二十岁的他的,却说不了真话,这种感觉,就像他爱着其他女人一样痛苦,最后,她终于吻了他,而他们两人却从此渐行渐远。
二十岁的她被欺骗了,“我们都是无意的。
”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五十岁的他们的现在,就是他们两人的将来。
九:六十岁的老杜六十岁的他,叫杜琪峰。
在影迷心中,他是一个类型片的图腾,他是一个左手面包右手理想的男人,银河映像的一年便是他左手右手慢动作的一年,《华丽上班族》便是他的右手。
正如《柔道龙虎榜》、《文雀》等影迷心水一样,特色鲜明的艺术指导与调度之下包涵着他探索未来和致敬过去的情怀,钟爱他的人会爱上他的潇洒,却不得不忍受路人一句“简单”“无聊”的打击。
幸而他一直在坚持,如果说《华丽》的众生相是他一路打拼的辛酸,那么《柔道》的奔跑便是激励他走下去的动力。
六十岁的他,不去理会身边的欺骗,他一直是他自己。
十:二十五岁的我二十五岁的我,因为时间还没到,这个坑留着,希望五年之后的我能写出更精彩的故事。
诚然,杜琪峰向来不是一个很商业的导演,而在他的影迷当中津津乐道的也是张家辉、任达华、吴镇宇、林雪等等为群体主角的电影。
04年的大事件开始,慢慢的大陆的演员也渐渐开始合作,但是影片的质量仍然不错,比如《大事件》。
但尽管《华丽上班族》也使用大部分市面上比较熟悉的演员诸如张艾嘉、周润发、汤唯、陈奕迅等等演员来担纲。
但首先从歌舞片的角度来看,《华》比较难以入目的原因一是也许想靠拢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时尚片,但服装和任务形象没有那么好的契合。
二是这些演员的歌喉表演实在是差强人意。
不过整剧看起来还是有一股奇怪的感觉,诸如职场关系的复杂,男女之间乱七八糟的关系,还有男人作恶之后女人遭殃,但依旧怜惜男人什么的,由此可见,编剧必然是张艾嘉。
所以小三和正室之间的blahblah什么的反导成了影片中最细腻的部分。
但,作为励志歌舞片的导向嘛,就呵呵了。
出现在片中的各式各样的品牌倒是很有意思,卡地亚芬迪爱马仕频频出现,就连陈奕迅手腕上的沛纳海都是耀眼夺目。
但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汤唯从超市买来的蒙牛才是最重要的,这个硬生生的植入式广告实在突兀的让人难以接受。
此外手机制造商也比较统一,几乎整部都是以黑莓为主,只在接近影片末尾才植入了ip3g,今天坐在这里看这个电影,实在让人有种时过进迁的感觉,美国次贷危机+ip3g+黑莓9900,这几个完全都不在同一个年代的东西硬捏在一起,又是在2015上映,实在是有种“我没东西卖了,好吧,把以前的存货拿出来卖”的感觉,让人无力吐槽。
其实杜琪峰的电影是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在合作商并没有需要向张艾嘉这种方向靠拢,而且歌舞片什么的,《云雀》不客气的说就已经能代表杜琪峰的一种风格了,完全没必要再为了迎合别人去做一个所谓“纯粹”的歌舞片。
张艾嘉嘛,呵呵。
最近看的电影,都是告诉我,生活别折腾,因为很多事情,天注定。
尽人事,听天命。
华丽上班族,职场黑社会,有陈奕迅的电影,总觉得会有一些“神经质”值得人思考的东西在里面。
这部片子情节没有太复杂,可以不动脑子就看明白谁和谁之间有怎样的恩怨和纠葛。
其实,影射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一幕又一幕。
生活、上班,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自己几斤几两,能做多少事情,吃几碗干饭。
很多事情,你努力到头,你也得不到,所以,人间繁华,影中一览即可,何必非要争个你死我破。
悠然心境,挣多少钱,住什么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心理建设。
看一看这部片子吧,有钱是好,可是很多事情,是强扭的瓜不甜。
知足常乐,多买书看看,加强心理建设是重点。
《华丽上班族》,杜琪峰看来真的是黔驴技穷了,前脚拍了四六不通的爱情片,这次居然来尝试中国观众普遍不喜欢的歌舞片,看来真的是没啥可拍了。
片中的歌曲,只能是还可以,只是陈奕迅唱的再好也没有带入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场景的美术设计都很超现代化,算是这片唯一的亮点了。
总之,爱看不看。
华丽职场背后的尔虞我诈,残酷现实与虚情假意,都在《华丽上班族》的职场指南中演绎出了别样“味道”;当理想被欲望所吞噬,似乎谁也无法逃脱“现实”的牢笼,每个人光鲜华丽的外表下,所隐藏的却是不想被任何人看透的内心,而当那些“心声”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时,不免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摸爬滚打的那个自己。
当来来往往的行人穿梭在地铁中,两个刚踏入社会的新人便踏上了去往众信贸易公司任职的“职场之路”;在这里他们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为情所困的财务总监、精明强干的公关总监、董事长与CEO的暧昧、副总裁与下属的个怀鬼胎,在这个华丽“战场”中,他们在无数次的挫折中渐渐成长,更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职场如战场,更如赌场,每一个在职场中求得生存的人都必须要拥有不同寻常的营生之道;李想和琪琪作为职场“菜鸟”,经常被众人当作“异类”,李想对自己信心十足,却不知天高地厚,时常梦想着自己在大公司中出人头地;琪琪则需要刻意隐藏身份,她不需要去遵循职场的各种潜规则,更不需要去牢记每个BOSS的口味偏好,然而她为了帮父亲收集情报,却只能被迫用“谎言”去欺骗身边的每一个人。
面对琪琪的“谎言”,李想的心里不禁画上了无数个问号,他不理解琪琪欺骗他的目的,更不能理解“谎言”背后的意义何在;他始终天真的认为诚实是从小到大所信奉的真理,于是他选择把原本不该泄露的秘密毫无保留的告诉琪琪,并把企划方案交给董事长,他原本以为会两全其美,没成想却意外地将赏识自己的张总推向了深渊。
当他拥有了乘坐直达电梯的权利,便是张总的离开之时,正如琪琪对李想的“欺骗”一样,李想的“诚实”所犯下的过错也都是无心的,为的只是在丛林法制社会中求得生存,在“不甘平凡”中去寻求改变,然而在经历过改变之后,又有多少人会坚守着“初心不变”的准则呢?
在影片的最后,张威对李想说的那句“希望你能记得”;在我看来这句话是杜琪峰导演对影片主题最好的诠释,以此来告诫年轻人在职场中不要忘记自己的理想,更不要忘记在适者生存的时代中很多人都遗忘掉的初心与纯真。
个人评分:9
看完之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好香港、好类型化。
犹记得当年学镜头语言的时候,老师说的香港导演喜欢用从天台俯视维多利亚港来让画面呈现纵深,体现香港社会的工业化商业化所带来的现代丛林的压抑感。
还多喜欢用冷色调去呈现。
那么这部片子里,就更加强化了这个印象。
大片大片的规规矩矩横横竖竖的灯管所构成的那个丛林,带来的是更加压抑的背景。
而其中多为黑白灰的职场套装同样加强了这个感觉。
同时抽象化的布景,带来的现代大都市既熟悉又陌生的。
让人产生共鸣的同时,又逼你抽离出去,开上帝视角观看整个故事是多么可笑。
就连人物看上去也是那么的典型。
永远掌控一切的总裁,总裁一手培养的CEO,CEO一手培养的王副总,努力打拼却在家人与理想之间摇摆的财务总监,刚刚新进的愣头青,归国实习的总裁之女……以及颇有身材姿色的销售,爱八卦的CEO助理,普通打拼稍有官位的职员。
他们每一个,都是典型中的典型,在任何职场的故事中都能看到这类人物的身影。
要说不一样的,大概是其中通过表演所透露出的丰富的人物情感。
这要感谢偏舞台风格化的背景,在这样的抽象化环境下,不需要过多干扰,观众自然会将感情投注在几个人物身上,更加注重故事本身以及人物情感。
发哥和张导的演技不必说,主要人物带动整个故事走向。
而次要人物完善整个故事的气质。
最让我动容的是背井离乡独自打拼的财务苏菲。
大概是在她身上看到自己背井离乡的影子,这种强烈的异乡感,是在她和未婚夫闹不和之后一下子爆发的。
估计是从工作开始积攒了那么长时间的情绪,那种不被认可(家里人)、不甘、孤独……那个在老家工作的未婚夫是不会懂的。
精神上无法产生共鸣之后,(因为异地所以连肉体关系都没有)还要这段关系做什么呢?
然而这种如释重负的同时带来的深深无力感让苏菲痛哭,甚至开始怀疑在外打拼做这份工作的价值。
天台上的抽烟以及和大伟的对唱,让坐在影院的我没止住泪目了。
但是其后失去理智帮助大伟我还是无法理解,或许是人心总有那么个软弱的地方会被人戳痛又被另一个抚平吧。
她一个不小心丧失的理智,让她铸成了大错。
再有是颇有身材姿色的销售(不太清楚是不是这个职务,感觉是销售总监),有姿色不不代表没大脑。
她努力利用自己手头上仅有的资源(身材姿色)去获取她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并没有什么错。
而且她的姿色也只对客户,并没有对同事做什么过分的事,也没有勾引她的上司,这是她的聪明。
而愣头青和总裁女儿这对处理的,不得不说总裁女儿相当有心计,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偶尔耍耍小姐性子。
而愣头青不知是会变成第二个总裁还是第二个王副总……总的说,这是一部特别无望的电影,导演用华丽的镜头让这部片子变得精美而具有欺骗性。
因为我也是从学生进入职场一年多了,因为也算是大公司,其中听到的看到的还真的是能在这部片子中找的到不少共鸣。
异性的上下级关系以及异性的同事关系,往往都是那么的微妙暧昧但又是人之常情。
这真的不是狗血的在乱搞人物关系,在这个戏中,导演编剧很用心的留给观众时间,去告诉你他们之间这种微妙的情感的发生发展。
但这个片子又似乎给人一丝丝希望,最后张威的一袭红衣对比以往简直惊艳。
然而,似乎的那一点点希望,就像是娜拉出走给人的疑问:她,之后会做什么呢?
都是OC的后期,这部简直是二流大陆电影水准。
有2D绝对不看3D。
这是我今年第三次见龚慈恩演中风患者。
《来世不做香港人》《雏妓》和此部。
她可是永远的程灵素啊。
天心真漂亮,人漂亮,胸也漂亮。
失魂落魄地从酒店走出来坐地铁一场,让我忽然觉得虚荣的女人有时候也可以很真实。
发哥坐在餐桌前的场景,让我想起《爱德华大夫》——其实我一直觉得发哥和格利高里·派克有几分相像。
只是这布景比起达利的设计来逊色太多。
陈奕迅真是百搭。
当年看《秘岸》他和蒋雯丽毫无违和感,这片子里他和张艾嘉那种虎与伥,到汤唯反转过来,都十分合理。
为什么他到现在连个像样的提名都没有啊。
在他和汤唯二重唱的时候,真想把汤小姐的声音滤掉。
汤小姐的表演是行活的水准,她在表演有心事的时候一如既往都是用细碎的眼神,看多了扎人。
映前Morning哥说“这个戏是现代职场女性做着王佳芝的梦”。
哈哈,杜琪峰可比李安凶狠多了,办公室那场甩耳光真是精彩,陈奕迅一时哀怨“原来是我自作多情”,一时利欲熏心,这才是符合张爱玲一贯对男女关系的态度。
黑社会有欲望搏杀,《龙凤斗》后也是看到底是赢还是爱占上风,《单身男女》两部在高富帅渣男和温柔火星男之间,在港女和大陆女,乒乓球一样翻来覆去的还是欲望。
本片也是脱不了银河的暗调,杜琪峰关注的是欲望的主题,他可一点都不温情主义。
王紫逸,我就觉得很面熟,以为是哪部TVB里看过。
后来翻了百度才发现是《冲锋战警》里的菜鸟警察。
今年我给很多片子打了四星,我想我是老了。
杜sir又出新作品了,是一部开拓创新挑战自我的歌舞片类型的电影,由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的经典‘铁三角’重聚,香港老中青演员主演。
提起香港电影的现状,在片子中张总对某老牌产品谋思变革和出路时所作的分析可谓鞭辟入里:“他的名气很大,但他的销量却一路下滑,现在外面的竞争好大,他又没有什么新的方向和产品,唯一值钱的只有它的名字”。
杜导是一个很出名的导演,拥有自己独特的作品风格和魅力。
然现实大环境一如本片中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经济状况的糟糕显现着危机,不能顺利突围上市,便会从此一蹶不振。
作为一个爱国爱港爱事业的大导,大约对此也是颇有忧心吧。
此片,便可视为一次的尝试。
张艾嘉的美背,时刻在提醒我们老一代的演员是多么的优秀,他们演技精湛,多才多艺,长袖善舞,但无论保养的多么精心和美丽,依然挡不住岁月流逝的消磨。
发哥的云淡风轻和对角色把握驾轻就熟已达炉火纯青之境界。
如果倾发哥一人之力,能够带动几个优秀的年轻人,我相信发哥会不遗余力。
不上不下的中层如eason和美汤,一技傍身后再无突破,比下有余却比上严重不足。
提不起来的新人。
掌上明珠做新人从底层干起却漏洞百出,本该单纯拥有朝气向上的李想最终只是变得腹黑。
二人的演技基本如职场新手般生涩和小心翼翼。
张叔平、罗大佑、林夕、陈辉阳等幕后大咖各显千秋,几次合唱有望成为以后保险公司的励志歌曲和一般公司年会表演。
由此看来,此片所要表达的情怀:破旧立新,不分老中青,上下一条心。
的确杜导的殷殷期望。
票房和口碑却无情的彰显了事实:然并卵。
杜导惯会深刻剖析的人性,在影片的最后,也各自显出了嘴脸。
试图以隐藏内衣创意迟迟不签约要挟做着“何太太”梦的张总一败涂地轰然出局,你以为最后的赢家是李想那个拥有了直达71楼的又当又立的年轻人那就大错特错。
这里面的人物,没有真心,没有真爱,没有真情,他们所爱的,只是那个你爱上的自己。
这部打着歌舞片标签的新作,并没有视觉冲击很强烈恢弘歌舞呈现,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港片选人的尴尬。
看到杜导采访时说,我觉得她是最合适的。
细细想来,也的确是最合适的,就算换一个人,就算把港圈大家耳熟能详的挨个选一遍,你就会发现,杜导是对的,他的选人眼光依旧是那么准确,错的只是可供选择的人太少。
香港电影能否像华丽上班族的结局一样顺利的交替更新,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努力过,便无悔。
杜导加油。
富二代说自己老爹是给有钱人做司机,怕她辛苦送她上下班。笑喷我了。年度十佳
E神唱得好。架空感有点怪异,但总体还是喜欢的。越来越喜欢张艾嘉。看到了不少TVB三至八线熟脸好亲切。
杜琪峰的导,张艾嘉的编,陈奕迅的唱,张叔平的型,罗大佑的乐,周润发的演,这样的阵容你很难不给好评。要不是剧情薄弱,我会给五星。现在的杜sir就像是徐老怪,不用期待他拿出什么再创新高的作品来,光是还能看到他们的新作并且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就已经很感动了。更何况还有创新。
主要是听听罗大佑和林夕的歌。。
3.2星。最怕的就是这种说着说着就唱起来的电影,重点是唱的还不好听。就算是罗大佑林夕写的陈奕迅唱也是难听。我宁可去看欢乐合唱团。杜琪峰的实验作品,有一种诡异的后现代感和压抑感。职场PK Bitch多,相信你看了本片之后会想起你单位里的很多bitch。陈奕迅和张艾嘉接吻?不要这样,我要报警了好嘛
就感觉,有陈奕迅这么会唱歌的同事,有点欺负仍呢。
周润发瘦骨嶙峋
剛開始有點尷尬 然而最後卻很喜歡 尷尬的原因也許在於中文歌曲 其實非常期待粵語音樂 舞台劇的設定實在太喜歡了.
两星,不想再多了。
NICE TRY
好失望·
张阿姨的剧本有点弱但是在制作上被拉回来不少,杜sir第一次拍歌舞片,还真像那么回事(办公室群体歌舞场景可以能让人分分钟穿越到悲惨世界的工厂),很难得在大银幕上能看到用中文载歌载舞的纯正歌舞片,这其中罗大佑和陈辉阳两位老师的功劳不输于杜导。
拍过武侠片、鬼片、抗战片、赛车片、古装片、喜剧片……结果因为警匪片红遍地球,一杆枪、两条腿走路。现在,他拍起了离地三万英尺的职场歌舞片……但连我一个不上班的都看出来了,这个剧本是一个(群)不上班人写的。
2015.09.02 看评价说是歌舞剧搬上影院,杜sir不同的感觉,但是能看出来这是09年左右的拍的啊!为什么还要改成3D!快来新的电影吧
唱的也没法再难听一点。★★
#华丽上班族#形式感极强的一部电影,脱胎于话剧的它在电影镜头的诠释下也依旧声色盎然。虽说故事本身并没有太多创意,台词处理手法也似乎司空见惯,但有赖于场景构建的精妙以及影像手法的匠心独运,影片的整体水平还算可圈可点。轻微吐槽一下片中歌曲的旋律,可真谈不上入耳呐。
抱着比较低的期望去,看到一定的惊喜,尤其是美术,这样舞台剧式具有现代感的场景布局在院线片中还是耳目一新的。有几首对唱也很好听,尤其词写得没那么俗烂。不过作为音乐片很多地方录音太烂了,完全没有环境音台词配音也假这是硬伤。年轻的主演选得比较失败。能影射出一些职场问题,略有感触。
杜琪峰最烂的一部作品!除了青春片,其它类型的影片弄成歌舞片的形式总感觉怪怪的。
电影场景布置极其舞台风 大概是想延续舞台剧的风格 很有创意 看惯歌舞电影的人对无处不在的歌舞元素大概也不会陌生和尴尬 然而剧本烂是事实 歌有些也比较一般 最喜欢就是最后天台和最后那支舞那里 即使发哥是“特别出演” 一个背影都能掌控全场 一颗星闪闪亮给发哥
豆瓣这帮子中二文青,为神马打分这么低,莫非对职场还有着粉红色的梦想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