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的隐喻,电影符号,字面,数字的暗喻,能否看懂全靠个人理解的。
很显然的一点,电影在播放的世界才是我们不该看到的那个世界,才是我们相对的处于内心深处阴影下的世界。
剧中5个人物唯一的共通点,是恐惧,无助,怀疑与无奈,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最后只有孩子,能保留在这个世界,因为只有孩子才存有少有的纯真(包括只有孩子的想象力里才会出现马)。
也就是说,被消失的那些人,不是死了,而是回归到了真实的世界,失去了纯真的那一面,变成了自私尔虞我诈的世界。
之中,从他们消失后,都变成了影子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他们只能观望理想中的自己了。
个人认为电影所说的光、希望这些都不是重点,要这是求生片,其实很简单,不停的烧东西产生火光就可以了,满街的汽车就有汽油。
要死,是死不掉的,电影没有这样叙述,恰恰说明,导演从来没想过是要表达的有关求生的事,而是一种精神力的东西。
这些科幻不是来自外太空,不是人为,而只是自己。
再说说数字7吧,电影里好多的数字7,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7是什么呢?
表达的是什么呢,我的理解是,看过《真人秀》的都知道,7其实就是代表了人类(8是灵长动物,9是天使,10是上帝)。
消失在了满是7的世界,那也就暗喻我们再也不是原来纯真的人类。
至于那个单词迷,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无法解释的迷。
如果线索没错,其实这个答案就是“活着为了什么!
”。
这个问题有正确答案吗?
当然是没有,所以根本没必要跟这个线索所阐述清楚的。
我不知道导演是否就是这个表达的意思,但应该不会差太多,如果真是这个意思,那么那些在那里高喊烂片与看不懂的人,导演这就是在嘲讽你们,因为你们早没有了纯真,早已看不到那个世界!
其实我们每个长大过来的孩子,都改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挣扎于自我内心的痛楚,烦恼与生存的无助与迷茫。
单从科幻片的角度去看,只要有光,就不会遭到影子攻击。
因此有不少人说,为什么不放火烧东西?
其实个人觉得片中的“光”并不是对抗影子的武器,而是生的希望,影响着人的心智与信念。
有“光”的情况下,他们心里自然而然地认为,只要有“光”,他们就会没事,从而萌发着生的希望,在“光”之下燃烧着信念。
同理,当信念与希望熄灭之时,他们就会被黑暗吞噬。
不然影片为何费那么大精力去弄个“幻觉”的说法?
保罗,第一次如何挣扎出来的我没留意看,在幻觉中,保罗寻找黑P孩时,发现了一条地下隧道,一条装满灯的隧道,通向未知,但那里有灯光。
直到走到尽头,只有一扇铁门,他心中萌起信念,门后是希望吗?
至少还有路可走。
受伤的他费劲力气才打开铁门,却发现原来只是个死胡同,他已经来到了尽头,无路可走,而身后就是无边的黑暗,灯一盏一盏地熄灭,希望与信念同之消失,嘴里虽然一直念着“我存在”、“我存在”,可是此时的他心智已经受到影响,声音越来越小。
女主,孩子是她活下来唯一的信念,当她认为发现孩子时,心中燃起强烈的希望,到头来却只有个婴儿车,同一时间跌落到了低谷,孩子早已消失了,如她所说上了天堂,内心已经绝望了。
不知大家有没留意到,女主丢掉荧光棒走向灯柱那段距离,是没有任何灯光的,她之所以看到光,是因为她陷入幻觉中,路克出去找她时,不论是在医院里面透过窗看,还是出去找,外面都是没有光的,女主为何能在黑暗中站立那么久而不被黑暗吞噬?
发现婴儿车时,她的信念与希望非常强烈,直到跌落到低谷,才被黑暗吞噬。
路克,不晓得他为何回去找黑P孩,教堂场景中他一步一步走向黑P孩,时不时回头看着逐渐熄灭的车灯,内心无比的恐惧,当车灯完全熄灭之时,绝望的他只喊了女友的名字,就被黑暗吞噬了,戒指掉在地板上,很讽刺。
如女主的情况,路克当时离蜡烛的距离并不是很远,他依旧在烛的光的照耀范围内,即使很微弱,但属于他的希望之火(车灯)已经熄灭了,即使在烛光中,他还是被黑暗吞噬。
黑P孩,说真的很讨厌他,保罗与路克的死都因为他。
他的初始希望是坚信母亲话,在酒吧中等母亲回来找他,直到路克等人到来,灌输新的希望给他。
他发现教堂时,坚信母亲在里面,毫不犹豫地撇下路克跑进教堂(照路克消失的原因来看,为何黑P孩进入教堂中,离烛光还有大半距离情况下没有被黑暗吞噬,还让他慢吞吞地走近烛光之中?
而路克已经跑了一段距离了,在车灯熄灭后为何还是被吞噬?
结合女主被吞噬的情况,如果这里还不能让大家信服,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场景中,黑P孩发现母亲的身影在烛光之中,他轻声呼唤,得来的是沉默地回响,心中同时也在疑惑,那个难道不是母亲?
母亲去哪了?
黑暗此时慢慢接近摇摆不定的他。
路克回来找他,及时赶到,强烈的希望之火照耀在黑P孩身上,帮他驱赶了黑暗,那时候的路克还是希望黑P孩与他一起走,可黑P孩一直喊着“NO,NO(NO你妹)”,逼着路克下车去追他,因为脚扭到的原因,反而没黑P孩跑的快,距离越来越远,离开车的他怕车灯会熄灭,影响了他的心智,直到被吞噬。
黑P孩在独自一人在圣床里,蜡烛一根根熄灭,与保罗的幻觉中场景差不多,那时候以为你丫的终于有报应了,直到最后一根蜡烛在他念着“我存在”中,烛火依旧坚挺,就知道这娃又没事了,联想到小女孩,TM的准是又说亚当与夏娃,两人果然遇上了,还擦出了火花……小女孩的手电,真是个BUG,只要手电还在,她的心智就不会受到影响。
首先说那女的,整个城市的人都完了,还对别人满口的上帝,听到小孩子的哭声连发光棒都丢了,就算她小孩没死都让她害死了。
再说那个放映男,都快没电了还坚持放点唱机,不顾他人死活。
然后到那个黑小子,根本就没想和他妈活着出来,还害死其他人。
最后那个年轻人我觉得行为还算正常人的反应,就是后面太心软了一点完蛋了,其实也没必要下车叫那小黑,亮着灯让他找几分钟,再不走就自己走。
那小女孩就正常多了。
竟然整个城市最后只剩下这几个极品,也是人类的悲哀。
耐心的看了一下热评,嗯...只能说童年看的并没有看的很深,而是用小孩子的头脑和逻辑去看的表面,然后我现在记忆中的这部电影讲的就是,有一天世界末日了,白天越来越短,游戏规则就是不能待在黑暗中,不然人就会消失,我把黑暗视作了一个魔鬼,幸存者一次又一次紧张的脱险,最后剩下的两个孩子得到了光明的灯...长大之后其实知道肯定有很多漏洞和值得吐槽的点...但是我回放我脑海中的影象就感觉好看的不得了!
这是我的童年啊!
是我十一,二岁的时候跟爸爸妈妈一起在被窝看的印象极其深刻!
深刻的不行了!
一直不记得题目,只记得剧情,一直以为是《黑暗侵袭》这部电影,后来千辛万苦才找到原名,5.5评分有点小失望...可能是小时候看的有加成?
看第二遍我肯定是不想再看了,啥好片都没什么耐心重新看,但这部片子被黑暗追的紧张感,跟我看生化危机的感觉一样,而且人们消失了留下衣服的诡异感,再加上新颖的故事题材,科幻的脑洞,给幼小的我极大的心理震撼!
结尾依稀记得是两个孩子得到了长明灯...不知道寓意这什么但当时年幼的我已经能感觉的出来结尾有点神圣的感觉,好像因为那个逆光的画面吧.....18岁了现在来打个卡感慨一下,以后别忘了....................对这片子我居然产生了情怀!!!????
我不怕恐怖片 我怕看不明白的恐怖片1.手电筒能够亮 那为什么不去超市神马的一大堆能源啊 还是黑暗能吞噬光2.那个女医生出现的时候不是戴着银光棒逃出那么远么 怎么最后还是死了3.既然有火 为什吗不用火堆呢4.小女孩是啥 万能的不灭的光环 有啥寓意啊5.让所有死光就是为了最后那个骑马么 亚当与夏娃?
6.整个电影就是为了契合那个啥岛的典故么我看不懂看不懂 有高人看懂么
看到Paul和James互相以为对方消失的时候,突然觉得其实黑影不是把他们给吞了,而是把他们每个人都转移到一个单独的次元去了,单独隔离?
或者按Paul喊着“我存在”消失来看,被吞的是精神,精神消失后肉体也消散,这也是为什么Paul是在房间外消失但是James看到他的衣服在房间里?
之前看过一个装置艺术品,一些普通的日用品,不过都是黑色的,影子反而是彩色的。
一种现实与投影的对调。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这个来了。
看一篇影评,说每个人消失的时候看到的都不同,但都算是“欲望”。
蜡烛明明熄灭了,小男孩为什么没有消失,是不是说他没有欲望?
那些婴儿不是比他更无欲无求,为什么也消失?
还是因为在死亡来临时他最终选择了向主求救,于是获得宽恕?
说不通啊,导演在这些方面都没能自圆其说。
一看见那小男孩活下来,就赶脚这家伙绝对是被选中了,无论是被选中干嘛。
太阳能小丫头,活脱脱就是一上帝视角啊,淘汰无数邪恶的败类,选中一个忠于自己的,重造一个人间,洗白白了嘛。。。
最后剩他俩,亚当夏娃重回伊甸园,骑着一匹吃掉邪恶果的识途老马,奔向希望的田野芝加哥。
结局真你妹光明,也真你妹坑爹,成宗教片了。
看了豆瓣上很多影评,差点打算放弃这电影了。
看过之后很庆幸,觉得既不烧脑,导演也没有装逼,是一部比较好理解,也具有开放性的惊悚片。
首先,这是一部很不错的密室电影。
黑暗降临,灾难发生,城市再大,也不过是光里光外的地方。
四个主角,在影子和黑暗里挣扎,对白和场景都非常有限,我理解为密室求生。
电影很宗教,很哲理,也很鸡汤。
人被黑暗吞噬不过一瞬间,只留下衣服。
人生来无牵无挂,衣不遮体,无论是衣服首饰还是家财万贯,都是身外之物。
你走了,什么都带不走。
如同电影里大街小巷废弃的豪车,繁华万丈也是身外之物。
其次,为什么要留这些人下来?
他们自己也在问自己,显然他们在上帝眼中并不是罪孽深重的。
医生,记者,电影放映员,都是为人类带来希望,揭露黑暗,带来欢乐的工作。
并且在最后每个人的消失前,他们曾经犯过错,并且一再犯错,才导致了自己的结局。
一句话,上帝给过你改过自新赎罪的机会。
保罗,放电影的。
从电影院里逃出来之后被影子击打过。
这也是电影里唯一一个没有被直接被影子吞噬的一次,我们分析一下他的话真假。
如果是真的,说明审判者给了他改过自新的机会,给他留下生命在光里,说明他应该抓住机会珍惜机会。
最后他还是挂了,惦记着地下室里神秘的小门。
说明他是个城府很深的人。
黑娃回答路克的时候,他心里就留下了小心思,并且产生了无限幻想。
最后想着自己如何通过这个门脱逃。
其实这个小道压根就是他幻想出来不存在的。
他如果不是腿脚不好,他一定第一个跑路。
如果他说的是假的,我也比较支持这个说法。
影子怎么可能留你活路?
一定是和幸存者争抢光资源的时候被打伤的,但是他却一口咬定,显然做了见不得人的事。
电影里从他在影院里看见另一个同事被吞,就没再叙述,所以那段用意就是,保罗怎么逃出来的他自己怎么说都行。
电影名字叫第七街,无非基督教七宗罪,好色,纵欲,贪婪,愤怒,懒惰,嫉妒,傲慢。
我试着从宗教角度分析电影,难免要过度解读一点。
保罗是好色的。
他在电影院里就收到妹子的调情,心里起了波澜。
在酒吧后又和女主索吻,女主看他可怜满足了。
导演意图是很明显的,他犯了色戒。
他在幻觉中(权看做审判者的指引)走入救赎小巷,那门背后就是他的结局,他发现是死胡同后异常愤怒,又是砸墙又想反悔,毫无意识到这是主的指引,或是测试,犯了愤怒之罪。
想比起来另外两个成年主角,死去时都没有他这样大喊大叫的愤怒。
另外保罗工作时候在偷懒看书,才看到了关于暗示这个故事。
这也有犯了七宗罪里 懒惰的嫌疑。
再说路克。
记者。
他是电影里最勇敢无私的一个人,但是其实他也曾见死不救,即便如此审判者还是给他一次赎罪的机会,让他在电影里救了保罗,救了黑孩,遇上女主。
直到最后一次,黑孩重进教堂,他一念之差没有带回黑孩而是自己一个人跑路。
直到他遇见了保罗说的那个C开头的单词宿命一样给了他启示,他顿时明白了,才返身回来救黑孩。
可是为时已晚,死去时呼唤着前妻的名字,显然他做好了准备。
从最后救黑娃发现,他明白启示告诉他不救必死,可见身为揭露黑暗的记者,路克救人很多时候也有为自己的考虑,无非工作升值加薪之类。
路克在酒吧里曾自己喝过酒,身处如此险境居然有心情喝酒,可见平时也是个酒徒。
违反了 七宗罪里 暴食酗酒的 罪名。
另外和前妻因为工作分开,这也极有可能是出于对前妻工作才能的嫉妒或把自己看的太重的傲慢。
这也是两个原罪的罪名。
再说女主。
女主把自己的孩子看的极重,甚至在酒吧里险些对路克他们开枪。
这就是傲慢。
女主一路都是为了寻找孩子,和大部分电影套路相似。
首先女主是个烟鬼,多次在医院产房附近吸烟,这是明令禁止的,在最后的时候也曾对路克说自己偷偷找护士要烟抽的事,这就是犯了贪婪之罪。
最后被黑暗吞噬时候表情是安详的,他心理早就觉得这样更好了。
女主反而是电影里求生欲望最弱的人。
再说黑娃。
其实黑娃不是什么害人精,那理解能力也别看电影了。
黑娃只犯过一个错,就是最后不该离开酒吧。
他既然答应了妈妈,就不该离开。
有人肯定要说不走迟早是死,但是电影很清楚了,酒吧多次险些断电都缓了过来,这个酒吧看起来罪孽深重其实反而是诺亚方舟。
但是黑娃最后看见教堂还是冲进去,他心里是没忘记妈妈的,这也是他活下来的原因。
如果他没进去必死,那肯定是和记者一起挂了。
黑娃没害死任何一个人,他满足了保罗的要求打开放映机,没有电他自己也是要死的,不存在罪过。
他在生死关头在离开和妈妈之间选择了后者,记者的死是他自己必定的结局,在哪都是死,只有黑娃一个人相信教堂有救。
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最后的小女孩非常有可能是黑娃的妈妈当初去了教堂才活下来的。
最后救了黑娃,可以说是一报还一报。
小女孩就像是审判者,她所谓的太阳能手电筒也就是一个梗。
你可以理解他是天使,也可以理解是和影子一样的审判者,也可以理解和黑娃一样经受了考验的人。
只要是白天,就有电,说的是心里的光。
我是被cctc6的导视骗过来的,那时候看到cctv6对于这部即将上映的影片进行了介绍,再加上这种被黑暗吞噬的新奇题材,把我忽悠了。
影片前期进展的四平八稳,无论是人们被黑暗吞噬还是剧情中提到的殖民地移民神秘消失,无一不在把这部影片向超自然方向指引。
黑暗不但能吞噬人类,也能吞噬电力,发电机停转,汽车抛锚,绝望一步一步在侵蚀,看的我热血沸腾。
结果很快剧情就崩了。
首先是从超自然力量一转宗教恐怖片,什么殖民地移民消失的伏笔通通不管了,什么男主女主,都给爷死,只有纯洁的少男少女能活下来。
最后发现逻辑完全不能自洽之后,导演一转广告:“为什么只有这台车能亮?
”“因为它是雪佛兰”好家伙,什么他妈邪恶力量,什么原罪,什么超自然现象,什么宗教,都靠边站,买台雪佛兰就行辣!
本来还以为有多精彩,越看越后悔,不知不觉就看完了?
这是算神马结局啊?!
两娃一马,话说那马是畜生所以不会被黑暗吞没?
这黑暗是怎么造成的,有木有人告诉我啊。。。
照这样的速度来看,过不了多久,世界上就木有人了,两娃也必死无疑,因为没人制造食物了,饿死是迟早的事,要么就是病死。
小黑真是个扫把星啊有木有!
白白牺牲了男主一条命,这男人也是,越是别人不想让他救,他就偏是要去救,片头那男人这样求他他都不去救,脑子有病啊。。。
男主在电视台里看到的别人传过来的视频,里面那个男的说的意思就是,不要轻易的相信别处发出的光,只能相信自己心中的活下去的信念。
如此就可以解释,放映师并没有离开台球桌,他看见头顶的灯开始一闪一闪不稳定,心里就开始恐慌,信念动摇了,所以才会出现了幻觉,在台球桌上消失了。
治疗师也是,她一直疯狂的寻找着孩子,仅靠荧光棒微弱的光就能走这么远,但当她发现黑暗中的婴儿车里没有孩子的时候,信念没有了,所以一下子就被黑暗吞没了。
而之前其实是没有光的,她从房子里走到外面马路上,如此长的一段距离,没有被黑暗吞没,这就是她有强烈的信念支撑的缘故。
最后看看这小姑娘,一走灯一闪,想当年我小时候也穿过这样的鞋子,还有会发出声音的,哈哈,很怀念啊。。。
大人用的都是电池手电筒,还用火把,人家小姑娘直接用太阳能的有木有啊!!!
屌爆了。。。
最后一幕挺喜欢的,很有feel
全篇想要表达的东西几乎不得见,可能是导演在刻意谋划场景和悬念用的笔墨太多。
剧情中有几点相当重要的线索被搁置,让人莫不着不着头脑。
1.剧情中关于神秘岛屿的传说按照剧中人的描述,由英国传教士登陆传教的岛屿带去了人类的踪迹得以繁衍,但当时的ZF停止了岛屿的供给,导致岛上的居民一夜间消失。
但留下了一个线索,一个类似于Croatoan的单词,这个人单词当是整片的线索。
可惜最终没有交代清楚。
2.关于原罪的推断个人认为,片中的主旨类似于宗教的原罪理论。
有一个镜头不知道大家有没注意,结尾时出现的小女孩,其实不止出现一次。
她第一次出现的时候,镜头一闪而过,当时男主角在车里,另外一男子求救,但他没有开门救他。
最后导致那人的消失……当时小女孩都看见了,镜头给了个很快的特写。
根据圣经的描述,每个人生来便是有罪的,我们必须不停地原罪。
男主角的罪恶是见死不救。
除了他,故事中其他人的罪恶也是存在的,但导演一笔带过。
大家记不记得当时女医生找到那个酒吧时候和大家的描述,说“我是个医生,我曾经犯下罪孽,如果要让我的孩子来救赎,我希望我能替代他”。
可能是翻译的关系,或者其他的缘故,这一段被很轻描淡写地带过。
3.死亡时候看见的一切几乎每个人死去时候的情况都不一样。
大家仔细回想一下,那个电影院的放映师保罗死时候的场景。
那个门后面的密道。
在影片刚开头,记者,就是男主角曾经看见过那个门,想打开,但被拿枪的黑人小孩阻止,之后,这个门的描述就停止了。
直到保罗死时候的幻想,他见到门后面是一条狭长的过道……他进了过道,但事实是他并没有进,身体一直停在桌球台子上消失了,只留下衣服……可惜导演对这些细节没有描述清楚,最后交代的也含糊其辞,甚至只字不提。
另外,在女医生死去的时候,也看见了幻像。
大家记得男主回电视台看见的那段卫星视频么?
芝加哥的某幸存者描述发生的一切,“我看见死去的弟弟在黑暗中向我召唤”可见,每个人死亡时候看见的景象都不一样,基本是自己最在乎的人、牵挂的一切。
而这些,在宗教理论中,称为欲望。
欲望是可怕的,而灾难的出现,就是泯灭人类对欲 望的憧憬,来索取人类曾经的罪恶代价,即是原罪。
4.结尾的解析男孩子躲在教堂,蜡烛渐渐熄灭。
可是他却没有消失,最终看见了第二天的阳光。
女孩说,“那是我的床”故事行径到这里,我已经觉得很奇怪。
是什么人会住在教堂,以那里为床?
那她的父母又在哪里?
女孩子好像深谙求生的方法,在所有人都消失时却能很笃定地活着。
在故事中所有被消失的人中,男孩子是唯一将要消失却没有消失的。
为什么?
原因只有一个。
所有人在最向往“生”的时候,选择的是自己心里的欲 望…即家人、个人、爱人……但只有男孩在向往“生”的时候,不顾一切选择了“天主”大家回想下,他不顾一切冲进教堂,即使是为了母亲,却也是死也宁愿不顾地往教堂里冲。
可能是这一点,成为了他能够被活下去的理由。
当小女孩说,“这是我的床”,男孩将床让给她,转身要走。
女孩又说,“其实你可以留下”大家推敲下这句话的寓意,女孩并不是无缘无故说这句话,类似于特赦、解救…“只要我在,这个灯就不会灭……”这绝不是简单的玩具,是什么样的人,能说出如此牛逼的话。
所以我从不认为女孩是个幸存者,她反而更像一个观察者,观察着每一个人的一切,决定谁的生、谁的死。
故事的结尾,2个人骑着马往芝加哥去…影片中的芝加哥,指存在生的希望的土地,两个人不是骑马,这种奇怪的交通工具。
当时女孩子在牵马的时候,大家记得地上散落的苹果么?
苹果在西方的理念里,指的是欲望。
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其实太过深邃,而且表达手法单调,并带有点宗 教性质,基本没办法看明白。
5.不得不提剧中恶心的嵌入广告这点很突兀,就是那个所有车子都熄火,只有一部车能使用。
男主很雷得回了句,“因为它是雪铁龙的车……”靠之……本剧的剧情如果能演绎好的话,应该是很不错的剧本,可惜了导演的怪诞思维,把多好的剧情变的不伦不类了,可惜啊……
除了紧张感就没别的了
原因为何?结局怎样?但创意无限。男主角消失得冤枉,配角们消失得迅速。雪铁龙广告。我们要记住,当风暴来临时,请备一匹马。
作为悬疑片保持了起码的简洁逻辑,至少不会让观众觉得此片太烂。虽然导演想表达阳光的主题,只要心中有光明就能战胜黑暗,不过看看那些最终未能幸存的死因,却发现个个基于思念、拯救他人。。。(看了别人影评,发现导演细节做得还不错)
虽然那个小女孩不怎么可爱!但是很有气场!
请看续集——《我是传奇》
故弄玄虚
把微小说改成长篇的后果
不知所云
毫无逻辑可言
影片似乎想要表现人对黑暗的恐惧或者是被社会被城市吞没的恐惧。虽然片中的末世创意并不是原创,但足够让人眼前一亮。好几处都足够惊悚,结局也很不错,那个多次出现的传说中的名字更是神秘诡异。不过片中的BuG无数,文戏太糟,当作看新鲜吧。
导演想说的有很多 但是都没说好 一些细节还需要观众做功课
bug挺多的 ~~
习惯了这种有点末日题材,或者其实有点幽闭恐惧类似了。。。
人类内心恐惧的挑战
还记得七龙珠的一个画面,街道地上全是衣服,空无一人,那是沙鲁来过!
外星人来袭?还是审判日的降临?惊悚效果达到了可惜还是虎头蛇尾。。商业电影的通病
要环保 要低碳 不然你就等着消失吧...
电影中所创造的末世还是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无奈文戏实在糟糕。
都是莫名的恐慌。。。。。最后的结果也是。。。。。
小创意末日片却拍出了大格局,最后还跟宗教扯上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