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原著IP长期霸屏于电视动画频道、却从来没看过一集的我,在世界杯决赛的次夜看了剧场版,笑得前仰后合。
--不,并非重新回到童年,只是体验到了好久都没有的纯粹开心。
同任何亲子合家欢的套餐一样,影片主打的主题就是“和解”:父与子的和解、人与熊的和解、动物与自然的和解。
父亲总是笨拙的,不善于言只会做;儿子总是蛮横的,紧急关头总会点滴父爱涌上心头;人与熊为了还原而自然而然的合作;疏通河道利于鱼儿迴游,无论国人还是洋妞有多努力你造吗...... 影片有些原生的洗具效果,比如虾子们打劫、比如苍蝇帮帮主从造型到名字到底是在影射谁简直一目了然、比如“鸡飞狗跳”这一成语的活学活用等等,不一而足。
有的片段也极具震撼力,特别是在倾泄垃圾、万种物品磅礴而下的那种场面,渲染得尤其给力。
不过“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而主人公们却偏偏毫发无损,其运气好得无法说。
至于里面有方特的硬植入广告,不过到了最后才出现,算是相当克制的了。
如果说这点本人尚且能够理解的话,那么为何要设计一个热心公益的漂亮洋娃娃出场,说真的,俺搞不懂。
这部电影比我期望的要好太多,一如既往的冒险,一如既往的感动,没有让我厌烦,反而落泪。
是啊,人是不会轻易落泪的。
但电影里光头强父子情深,恰巧触动了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影片整体效果很好,逻辑思维通顺,特效好看,国产动漫有希望,给个好评,希望熊出没再接再厉!
(被片中蛋壳侠成功圈粉,不多说了,有时间我要多陪陪我爸了。
)
这部电影刚开始讲了光头强小时候和爸爸的童年时光,当爸爸被调走当伐木队长时,他就没有时间陪光头强玩了,他们之前的关系渐渐疏远了。
有一次光头强全部考试不及格,因为光头强的爸爸小时候送给他一个手电筒,他特别喜欢,把手电筒改变成的万花筒,上课不认真听讲,光想着怎样改装他的手电筒,结果考试没有考好,他爸爸把全部试卷烧和手电筒都烧了,光头强因为这个事情很伤心。
和爸爸的关系越来越差,光头强就离开了。
长大后的光头强意外知道爸爸要回来了,爸爸回来为了弥补以前的过错,给光头强做好多好吃的,陪他一起踢足球、荡秋千、放风筝.....。
可是爸爸回来以后,光头强每一次想研究自己的发明时,他爸爸又让他去干其它的事,每天重复做一样的事,催他早点起床,从此以后,光头强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
已经老去的父亲带着儿子童年的心愿单千里迢迢的来兑现曾经的诺言,长大了的儿子当然不肯买老父亲的账,对他来讲父亲的突然造访打乱了他的正常生活节奏,毁了他发明创造的梦。
然后是儿子意外的被“缩小”,在微观的世界里一系列奇幻的经历之后,父子打开心结,重归与好,仿若时光倒流,温暖理想化的结局。
我们通读古今,穿越千山万水却往往会被困于相爱相杀的一隅之地,不是我们不肯尝试不肯付出,而是我们太执拗,不肯放过去走,总是存着弥补的心。
童年的光头强有着天下孩童一样的心愿想要父亲的陪伴,希望爸爸可以陪他一起放风筝,一起踢足球,对于年幼的他来讲和爸爸一起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爸爸在身边就好,然而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爸爸,无暇顾及儿子的小心思,他风雨无阻辛勤工作的同时留给儿子的是一个个远去的背影。
当他老去,从社会回归家庭,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却发现曾经时时跟在身后的“小尾巴”已经长大远去,他翻开儿子儿时的日记,这才体会到心酸和愧疚,于是带着一颗热腾腾的心去挽回,去弥补。
然而时过境迁,曾经的儿子现在已经长大,以前是爸爸的无暇顾及,现在是儿子的不肯配合,时间变了,不变的还是不理解。
网上很能拨动天下父母心弦的那句话父母是有保鲜期的。
这里的保鲜期很明显的是指儿女黏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其实父母并不会过期,只是不同的年龄我们对父母的需求会有很大的变化。
时间是流动的,我们是变化的,如果时间可以重来,能改变的是现实,但也绝不是遗憾。
与流动的时间相对的是变化的空间,在缩小的光头强的世界里,吉吉国王甩出的几滴水滴都是山洪般的存在,平日里全不放在眼里的小螳螂都是超级大怪物。
有时候我们认为约束我们生活的那些限制,对于世间万物都有着同样的约束力。
事实上,尽管规律相同,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约束力,很可能只对我们这个尺度的事物起作用。
网络上很火的那句贫穷限制了我想象力,听起来很心酸,但至少很自知。
其实比限制想象力更残酷的事实是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我们也许会换个角度去为别人着想,也许会寄希望与有相同遭遇的人推心置腹。
但是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我们可以无限接近,却只能隔岸观火。
前几日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触动了我,清晨上班的路上,前面的车慢慢悠悠的溜达,因为出门早,我不急不躁的在后面跟着,但是后面的车明显不耐烦了,滴滴的摁喇叭,路口转弯处,一辆迷你的三轮电车从前面车前漏出头。
所以说别质疑,常怀一颗尊重的心,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在面对什么。
处在流动的时间里,站在立体的空间里,去感受,去尊重,不能改变过去,但至少会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不再如此的纠结,也可以让我们以不同的视角去看待我们习以为常的所见所闻,会真切的意识到真的是万物存在即合理。
首先说说技术。
本片制作画面的技术是相当不错的,即使只是在视频网站上看,也觉得画面做得很逼真。
技术进步了不少。
不过本片的主题让人有点弄不清。
这部电影,你说主题是父爱吧,又讲了很多关于环保的问题;你说主题是环保吧,又讲了友情和低头族。
一部电影最好是一个主题,主题太多,短短的九十分钟不能很好地表现,结果就是主题都想表现好,但哪个主题表现得都不好。
紧扣一个主题,主题才能表现得很好。
电影所传达的意义要“质”而不是“量”。
本片的剧情不连贯,贝丝不知道为何出场(要不是看了时光网上关于贝丝·比厄加盟熊出没的报道,都不知道贝丝是一位“环保主义”生物学爱好者,为疏通麻哈鱼“洄游产卵”的路径才出现的。
网址在这里http://news.mtime.com/2018/01/22/1577536.html)。
也不知道大志和金牙为何要往河里倒电子垃圾。
也许他们是为了省事,但那也只能是猜测。
(据说本片是为了排片删减到九十分钟,导致剧情不连贯。
)人物形象也塑造不好。
熊大熊二在本片中简直可有可无,是主角却没有主角的作用。
光头强父子还好一些(不过个人觉得强爸没有任何理由就来看儿子)。
蛋壳侠塑造也还好。
但是苍蝇老大特靠普、螳螂、麻辣小龙虾塑造得不好,他们不过是龙套角色,给缩小的熊强三人和蛋壳侠的旅途增加一些刺激而已。
特靠普、螳螂和麻辣小龙虾仅是无关紧要的人物,只是出现了一下子,跟主线剧情没有关系,那么为什么在片中还要给他们安排很多的戏份呢?
不是说电影中不该有龙套角色,而是说电影应该着重介绍那些对于剧情有重要作用的那些人物,毕竟电影只有九十分钟,不应该过多地花费时间在那些无关紧要的角色身上。
这样的角色不必体现出性格特点,而过多地花费时间在那些无关紧要的角色身上,就会让人觉得这些角色很重要,应该被塑造得很好,但实际上他们只是龙套,主要角色因为被龙套占去了过多时间也没法塑造好,观众就会觉得角色形象塑造不到位。
也许有人会说,我对本片的评价太苛刻了,毕竟本片在国产动画里面已经是很良心了,干嘛要求那么高呢?
但是请注意,我批评这部电影,说明熊出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还能做得更好,而不是来攻击熊出没。
什么事物都有优缺点,作为现今国内很有影响力的动画,应该听得进批评,才能越做越好。
如果心胸狭窄听不进批评,那么熊出没的将来不会好到哪里去。
看完了变形记,怎么说呢,是一个很温暖很温情的片子,相比起前几部,熊出没在制作上更加娴熟,剧情更流畅,人物更饱满,让人更为印象深刻的,则是这部里爸爸的出场。
光头强和爸爸的相处方式,有着太多我们这代人的痕迹,孩子小时候依赖父母,可是越长大越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加上生活习惯的不一样,理念的不同,简而言之三观的不一样,从而导致了很多很多冲突。
我在光头强的身上满满的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影子,就像我和我爸妈相处时一样,父母担心着我们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关心我们,这方面真的塑造的很好,很感人。
看到开头有个本子的时候,我大概就猜到了这个本子是干嘛的,但是看到最后,当光头强看到爸爸掉下去了的时候,风吹开了本子,看到本子上一件一件都是父亲通过小时候的日记而总结出的强子想要完成的事情,眼睛还是忍不住湿润了,虽然这不太符合逻辑,孩子都长大了,愿望肯定和三四岁的时候不一样啊。
然后这部里的配角也非常可爱,无论是新出场的蝈蝈蛋壳侠,还是麻辣小龙虾按摩队,都很有特点,很搞笑,美中不足的是感觉描述篇幅较少,结局表达不清楚,像“工具人”,比如我很关心光头强变大之后,承诺给蝈蝈的一年巧克力实现了吗?
麻辣小龙虾后来和苍蝇帮怎么样了呢?
这些都没有交代,给个彩蛋也好呀。
再者,就是地下不夜城的塑造,说实话这个概念很不错,如果可以彻底展开讲应该也会非常有趣,这些都是有些遗憾的。
整体上来讲,瑕不掩瑜吧。
我一直持有一个观点,动画中绝大部分人物是没有父母的。
除了那些特意要表现家庭亲情的动画以外,大部分动画角色就是凭空出现在那里的,然后就开始各种对立、矛盾、冲突的展现。
为什么它们没有父母呢?
因为它们的世界观根本不需要靠父母这样的亲情线来推动。
比如喜羊羊和灰太狼之间的矛盾,就是靠这种狼与羊的天然二元对立推动的,熊大熊二与光头强之间的矛盾,其实本来也完全没有必要它们的父母参与进来。
但是你同样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大概一个动画品牌发展一段时间,它的剧情里就会自觉不自觉加入这些原先没有的父母。
从2008年的功夫熊猫到2016年的功夫熊猫3,用了8年时间。
喜羊羊系列从2005年开始,到2011年的剧场版《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中出现喜羊羊的父母,用了6年时间。
熊出没系列从2012年在央视首播,到2018年的《熊出没·变形记》中出现并重点描写光头强的父亲,同样也用了6年时间。
同样都是6-8年时间,这是巧合吗?
我看不是。
这是一种规律。
这个规律就是,当一个简单对立式的世界观发展到5年以上,它原本的内容模式就会接近枯竭,就会产生疲劳,这时就需要靠亲情这样有代表性的内容增量来为剧情加点料儿。
而对于大部分动画人物都没有父母设定这个开篇提出的问题,你甚至可以理解为,这恰恰是为它们的世界中有朝一日加入父母留下的空缺。
所以我特别不奇怪为什么恰恰就是2018年的《熊出没》剧场版描写了光头强和他父亲的关系。
我更关注和好奇的是这个品牌后续怎么发展。
因为事实同样在不断证明着,亲情出现在原本没有亲情的剧情中,将使该品牌达到创意的顶峰,同时也意味着该品牌可能要走向衰落。
事实上,当一个二元对立式剧情非得靠融入亲情来维系之时,至少说明它基本的套路已经差不多枯竭了,它达到了成熟,同时也蕴藏着浓厚的衰落危机,虽然这种衰落不一定就发生在当年或者次年,可能还会延后一阵子。
但父母出现在原本没有父母的动画角色身边,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隐喻性信号。
喜羊羊不就是这样的吗?
对于影片本身其实反倒没有什么值得指摘的。
这是《熊出没》系列电影中可以排名前两位的一部作品。
它的原创性要远高于“雪岭熊风”“熊心归来”,剧情的接地气程度要明显高于“奇幻空间”。
影片中对家庭教育、餐桌上一家子都拿着手机完全不顾小孩子的描写,都是很值得玩味的。
一个手电筒、一个笔记本,也都引发热泪无数。
特别是对于我国东北江河特产大麻哈鱼的描写,巧妙借喻了麻哈鱼逆流而上产卵的跳龙门,启示了主人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此外,影片让主人公变小的设定也很有意思。
虽然身材缩小在各种动画片中并不少见,但通过身体缩小去透射情感放大,这却是很有创新意义的。
光头强的身体虽然缩小了,但是他与父亲的感情却被放大了,这一小一大之间,变形的韵味就出来了。
当然,影片也还有不少问题。
比如贝丝这个角色没有很好地结合在剧情中,感觉是乱入的。
蛋蛋侠的部分与熊出没此前的世界观差别较大,虽然有趣但很难让人产生十足的信度。
更别提螳螂、四虾以及下水道中的神奇场景,仿佛要描写的很多,但没有拧成一团,比较散乱。
动画影评俱乐部 inside
春节档的电影市场果真是一片红海,几乎所有的电影都达到了惊人的70%上座率。
在睿睿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掐着大腿、咬着嘴唇,英勇就义般地走入了放着《熊出没》的3号厅。
类型片当道的现在,到电影院看动画片已经够傻的了,更傻的是,居然看的还是国产动画片。
虽然这部电影打着环保、亲情牌,但是仍改变不了它是一部披着《熊出没》外衣的动画版《蚁人》的本质。
运镜死板、主题生硬、建模粗糙……都是这部电影值得诟病的地方。
不过在这样的技术环境下,出人意料地出现了大量的水中镜头,并且达到了中规中矩的效果,可以窥见主创们的诚意。
顺带提一个无伤大雅的小事,在这样一部儿童向的电影中,加入诸如“特靠普”之类的政治梗不清楚用意何在。
带着对睿睿深深的怨念走出影院,天空飘着的朦朦细雨,一定程度具象了我死灰般的心情。
#哆啦A梦的创意能养活多少作品#连续第四年在电影院看《熊出没》,技术层面没得说,一年一部的速率和山林动物的细致程度越来越好了,故事层面关于父爱与环保,整体还是童心多一些,要把故事拓展为《寻梦环游记》或者《大圣归来》《大护法》等年龄受众更广一些的动漫,还有一定的距离。
就是故事有些老套,不过以变形为故事讲父爱和环保两个大主题,立意很好。
说是一部讲父子亲情的电影,又莫名其妙的加上了环保主题,两条故事线中的人物基本没有互动,就像把两部电影硬生生的凑成了一部电影。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每个主题都不深入,浮于表面,只剩下打打闹闹。
连我上二年级的儿子也知道,写作文要有中心。
你看看《寻梦环游记》、《头脑特工队》等优秀大作,人家始终就一个主题一个故事。
因此,我们的电影要和好莱坞平起平坐,技术还是次要的,还是先学会讲故事吧。
虽然《熊出没》已经打败《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等成为我最嫌弃的国产动画,但如今已不再像曾经因讨厌它而伤害自己的心情了。每年的院线版都看,但今天这部比较有羞耻心的是:不再像往年有那么明显的抄袭而更多感觉应该是原创。可惜光头强还是一如既往地觉得难看,故事跌宕起伏但也槽点满满,……
看的提前点映场:剧设上有提升,整体还是不行,本来一个缩小加一个亲情足够成就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只是熊出没的团队功夫没到家,最终搞成了新瓶装旧酒,老套,且一般!
4带着三个小妹妹去电影院,想到了很多可能性,唯独没想到三个哭成一片这种状况。。。。
点映影院里大概坐了八成以上的观众,《熊出没》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稳定的品牌。遗憾的是,今年这部亲情和环保两条主线在处理上都很生硬,煽情的段落无感,画面渲染的水平上也未见进步,许多搞笑的小桥段还好,但掩盖不了整体的苍白。年年都和儿子一起看《熊出没》大电影,希望创作团队多一点进取心。
求求你别再拍电影了,就这么缺钱吗?
虽然还有槽点,值得肯定的是每一部都较之前的作品有进步。潇洒哥的《世上只有爸爸好》填补了曾经只有妈妈好的空白。19年陪孩子又看了一遍,曾经的好感好像完全来自于主题曲。。。想想好像真的不如以前的作品。。。遂又来补充,感觉剧情就好像用胶水把来源于三个不同瓷器的碎片硬拼到一起,昆虫世界探险和父子感情修缮与水源保护之间的联系太过松散,很多角色可有可无,生拉硬拽,用过既弃。对他国政要的调侃感觉也是牵强附会完全没有必要在儿童作品里面出现。刚才还一个锅里吃饭,几分钟之后就开始强取豪夺互不信任。整个故事好像没有两只熊可以更完整通顺。。。
低龄片都一星
有点烂啊,唉
很适合带着宝宝一起去看。
电视最近总播这个。
主题不鲜明,剧情不连贯,而且本片的最大缺陷是人物形象十分扁平。
动画片还是比较喜欢熊出没。
难得有机会下夜班陪儿子看电影,然后,又睡着了,睡前看见了特靠谱
皮克斯迪士尼的动画没少了解呀
讲述父子亲情,还有环境保护,孩子看的挺开心的,画面挺漂亮的,但是音乐差一点
希望能回归第二部的水准。//比起第二部还是有不足,确实又回到了低幼向的方面,看来这个动画照顾的还是孩子啊,并没有向成人方向进展,有点失望。
小朋友看的还可以
春节档来说真的适合小朋友去看。最后真的挺感动,不错。
小盆友爱看,纯属作陪,并不喜欢这类额动画
真挺好的。现在动画的植入加的真强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