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华丽的片子,却简单的有点像动画片,大仲马的情节被生生的简化为一个莫名其妙的“疯狂的石头”,起因竟是造假的宫廷淫乱事件。
看完以后觉得法国人还真是幼稚,宫廷斗争完全不上档次,都不如“甄嬛传”。
挺简单的一件事,牺牲了一个007居然都没搞定;乡下来的小伙子,在街上打一架居然就见到了皇上;英国的公爵居然在自己的地盘被人轰傻了,什么啊!
这个还行的评价都给了华丽、华贵、华美的道具,法国古装片还真是考究,比黄金甲耐看多了,不会唐突的皇家范儿。
在欧洲,尤其瑞士以东的地区,决定边界的归属非是种族血脉,反而基本靠械斗,大陆的破落户外加不列颠的土财自东罗马帝国散架以后就开始折腾。
别扯太远的,1900年的欧洲边界到现在已然没有保存完整的。
当然一个个城市的繁荣与衰弱,一个个国家的勃兴与萎靡就是这么折腾出的结果。
三个火枪手成名时代的法兰西应该说还不是很憋屈,不然陈化五十年以上的白兰地都该改个尊称了,别叫路易十三了。
法国领土上有一块最英伦的地方,即是西北部的布列塔尼,据说好多英国人退休之后,选择移民到这里养老,在给当地经济带来新的活力的时候,当地人又开始恐惧什么英国新殖民主义了。
想想也是,路易十三老子十二世开始,即宣布了对这片荒芜土地的主权,纠正当地的不列颠风气,几个世纪后,英国人还是回来了,复苏了在法国佬眼里只有海鲜拼盘、布列塔尼猎犬和都泽王朝阴郁气的当地经济。
路易十三和查理一世在一圈奸佞与愚忠簇拥下掐架玩的时候,我们这边正到了明晚期。
崇祯正在为攘外先安内还是攘内先安外头疼,当然他更头疼的是如何分清身边的人谁是奸佞,谁是愚忠?
崇祯比较点背,基本上都选错了。
于是没到关底,没见到大boss,自个就强行关机,不玩了,不像人家路易可以撸下去,再过三管三关。
他也自然没脸要求后世出一种崇祯1644的酱香型二百年佳酿。
出了谁敢喝啊?
把接下来出场的爱新觉罗这个袍子世家跟路易家族类比,两个家族继承人不约而同的开始了强力君主时代。
在西欧,路易十四极力拓展法兰西的空间,与此伴随的更大空间的文化同质和经济整合,法语成为全欧洲上流社会的开口腔,巴黎不止在政治上,在经济上,文化上也成为了欧洲的中心。
反观袍子世家,皮袍换做龙袍坐稳江山后,把家门一锁,开始天天照镜子玩了。
某天照镜子时发现自个正面脑门太光亮,背面则有条猪尾巴太特殊。
路易家族的怪癖是你有的,我不稀罕;你没有的,我偏有。
袍子家族的则不然,做了也许是唯一一件文化整合的事,就是强令各族剃发留辫。
敢笑我们袍子磕碜,现在恩赐你们同样头型,这不就四海一家亲,没有隔阂了吗?
路易家族周边亲戚邻居们一直不消停,穷亲戚富亲戚们一直为了院里篱笆位置掐架直到工业革命。
对于他们来说世界从此更小,更紧密,更同质化了。
虽然各家底的殷实程度有别,但还基本沿着你追我赶的螺旋结构向上走。
而我们这个家在袍子家族眼里始终是世界的中心,直到人家把篱笆桩打在自家院里,袍子家族有天发现已经不能躺在炕上晒太阳了,人家房檐的阴影覆盖到了最私密的卧室里,袍子这才想起床出门理论,可已经晚了,内部风湿让袍子迟缓难行,没等下炕就被逐出了历史舞台……打,打个大西瓜。
兴亡勃焉,各有其命,当下累的却是老百姓。
回到片里,挺欣赏火枪手阿托斯告诫菜鸟的话:拯救法兰西不忙,这次先救那姑娘吧。
一般来说,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可以粗略地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严格遵循原著的人物、年代,情节上也仅仅是进行合理优化和适当取舍,基本上就是把文字变成影像,比较成功的例子像86版《西游记》等等;第二类是采用原著的主要故事线索,但是把人物、年代甚至地域都彻底变更,再起个新片名,比如冯小刚的《夜宴》、张艺谋的《黄金甲》等等;本片与吴宇森的《赤壁》、莱昂纳多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现代篇》一样,属于第三类,主要是采用原著的人物、年代、地点和故事线索,但在情节上却是全新演绎的。
就我来说,这三种改编方式本人都能接受,主要是看电影好看不好看。
对于本片,如果你不去苛求是不是符合原著精神啊、是不是符合时代背景啊、是不是科技设置合理啊、是不是吧拉吧拉吧拉啊等等等等,那么本片还算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娱乐电影,首先故事讲明白了,此外帅哥美女、锦衣华楼、飞艇大炮、长剑火枪一样不缺,还有大量能刺激肾上腺的动作场面和挠咯吱窝的幽默小段,对于一部爆米花电影,你还能要求更多吗?
对于这种影片来说,观众买票进场就是为了看美女秀大腿的、就是为看肌肉男大打出手的、就是为了看眼花缭乱的大场面的、就是为了看冲击视觉的建筑和服装设计的,为什么这种电影叫《斯巴达300勇士》甚至叫《美少女特攻队》大伙都能接受,但一叫《三个火枪手》,就有些人要横挑鼻子竖挑眼呢?
事实上,大仲马本身就是写通俗小说的,搁现在撑死也就一网络写手,再往高了捧也不过是九把刀、月关之流(没有贬低的意思),不能因为他早生了几百年就楞给他扣一文豪的帽子。
谁要说他的小说里有多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多么广大的人文情怀什么的,那完全属于文艺青年们的过分解读,打死我都不能认可。
所以我认为,对于《三个火枪手》的改变就跟改编《笑傲江湖》啊、《流星蝴蝶剑》啊什么的一样,好看、意思到了就完了,讨论电影跟原著的差别本身就是一件很矫情的事。
再说,你要求拍《生化危机》的导演拍出一部文艺范儿十足的名著改编电影,未免有点太欺负人了。
不过,本片也有很多不足,比如偷项链那场戏明显抄袭《霹雳神偷》,达芬奇藏手稿的地方怎么看怎么是埃及风格,一些随身武器精致有余、创意不足,部分大场面的电脑特效痕迹太重等等,这些对于本片来说反倒是不可饶恕的。
Orlando Bloom 所饰演的George Villiers,即Duke of Buckingham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个凭借男色上位宠臣。
George Villiers (1592-1628)一个minor gentry的儿子,从22岁当上国王James I of England的伺寝男仆之后,短短几年从被授予骑士称号到权力巅峰的十大公爵之一的白金汉公爵,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1984年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出版了一本书叫 Letters of James I of England/ VI of Scotland.书中公布了一系列James I的私信,包括他与George的信件。
在两人通信中,James I 称George为"My only sweet and dear child" "My sweet Steenie gossip"以及"My sweet boy".而白金汉公爵在回信中称James为"Dear Dad and Gossip"并自称"Your humble slave and dog"赤果果的女王和忠犬好么!
还有角色扮演倾向!!!
最受不了的是当我读这些信的时候,James I在信里称George为“sweetheart”而且说什么像爱老婆一样爱你,而且什么宝贝希望你早日回归爹地的怀抱(白金汉公爵经常在外替国王奔波)之类的话我都替他们脸红啊!!!!
而且这俩二缺还经常在书信里讨论对方老婆孩子!!!
还说要多一起聚聚!!!!
虽然我们教授说,严格来讲这两个不能算是同性恋,因为在那个时候没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之所以秘密通信只是因为,在当年,没有“同性恋”这个说法,人们对于同性恋的看法如同对于偷盗一样。
并不会指责是某人的人格问题,只会觉得某人并没有控制好自己的行为,遵从了欲望,但是可以改正。
(这种观点很有趣啊。
)但是!!!
我觉得这俩货真的好肉麻!!!
我好想把这俩的信件全部打下来啊!!!
很是热闹有趣,动作戏有趣,场景大胆,天马行空,极具想象力,非常有娱乐精神的一部喜剧片。。。
米拉·乔沃维奇的御姐味道十足,必须在续集给她加戏啊,怎么看她越来越觉得性感了,特别喜欢那双不算细的大美腿。。。
可能是期望太高,作為週末電影略有失望。
開場的效果是碉堡了,3個大叔很有愛,神父兄還被我錯認成布魯姆,米姨簡直是不老妖精。
但是男主羅根出來場面就有點突兀,調情段子莫名其妙,後面的劇情基本就是圍著他轉。
布魯姆出場後上上下下都是傑克船長的范兒,精靈王子被帶娘了,囧...剩下的主教和衛隊長實在醬油得可以。
國王皇后沒啥子存在感,不過女仕倒是挺亮眼的。
接下來就是happy ending的老套路,最後還特意加上米姨未掛的橋段下文大條的段段,保羅兄明顯是在照顧老婆嘛。
男主小弟還是太稚嫩,跟一群氣場強烈的群星包圍下明顯hold不住場面,波西米亞的神火之盜裏還可以耍青春,在這片子裏就成了小屁孩裝老成,一張大好青年的臉實在不適合耍流氓。
也許神火之盜裏的反派小哥略帶點邪氣來飾演主角效果會更好。
PS:我擦,Ray Stevenson還真是北愛人,之前的《殺死那個愛爾蘭人》就演老鄉,現在又來演法國人打英國人,真是很英格蘭有仇啊
好片子,这两个月去电影院看过的最好的片子了。
可惜的是,改编的还不够彻底…我本来希望看到的甚至是一个更加具有色彩形式感和剧本突破的火枪手。
结果盼到了一个繁杂喧嚣中的文化快餐。
虽然没有达到期待,但依旧是一个好片子。
保罗老师您就别科幻了,以后拍这种神棍历史剧吧,我肯定每次都捧场。
对我而言,这部片子包括了:精致如玻璃玩具的场景,华丽到每针美线的服装,大胆到让人擦汗的用色,随时暂停都让人想提笔作画的运镜,突兀到不知所谓的编剧,老梗到让看官都觉得心虚的桥段,脸谱到和原作相去甚远的快餐演技。
对于一个刚考完期中周的人,这部片子简直就是治愈系的。
里面好几处的刻意的色彩处理,都让我不得不佩服这几年历史剧美术的成熟功底,美的我直流汗,坐在那里看这个片子根本就是眼睛的幸福。
虽然说其中有几处明显技术不过硬的3D处理不当,但是不影响这部片子从头到尾矢志不渝到乃至病态的对华丽色彩和细节装饰的追求,简直是对17世纪欧洲那“俗丽凌乱”的艺术风格的最完美的诠释。
见到不少网友喷“黄金甲”,我就凌乱了,是不是所有露乳沟的服装在你们眼里都是黄金甲啊…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黄金甲虽然也追求华丽…但是地方错了,而最重要的是,很多看似写意的镜头并不让人觉得“美”,但这并不是我想在这里说的。
回到这部片子。
这部片子其实最失败的就是故事本身和演员演技,太不知所谓又太随意了,虽然有几个镜头很帅很拉风单独拿出来我愿意再看个十遍,但是组合在一起真的是毫无价值。
好在我来看这部片子就不是抱着一个欣赏剧情片的态度来的,我倒是丝毫不在意。
甚至就如同我在开头提到的,我甚至希望这片子可以改编的更大胆更荒诞一些。
只可惜,这对形式感的改编偏偏停留到了一个最为人诟病的位置。
总结一下,如果单独把美术和几个镜头拿出来,我评六…啊不,十分,但是剧本和演技实在有点拖后腿了。
然而我们没必要要求一部电影可以做到全部,所以能够看到这样一个闪光点,我就已经很心满意足了,所以我评五分。
坐等BD。
一身鲜艳蓝衣的路易十三遇见孔雀绿的米拉迪,愤怒地撕袖而去指责裁缝为什么不给自己做绿衣服而蓝得像拉长石的白金汉公爵又嘲笑路易十三的绿衣服流行于:“last year, maybe few years ago."他又换上了蓝衣服可是白金汉公爵的紫衣服和帽子又让路易十三丢了面子╮( ̄▽ ̄")╭如此纠结,真如同雄孔雀一般但是这个国王的形象刻画得很好,孩子般稚气,喜爱华服美衣,恋着自己的皇后却不知如何表达遗憾的是剧情实在是改动太大了路易十三和奥安公主的居然变成了一对少年男女虽然他们确实是14岁结婚(1915)尚且处于羞涩得爱意朦胧阶段,但是黎塞留1624年上任的时候他们已经处于冷战状态,为了让剧情更有看头而把年代整整往前推了十年更不用说项链事件的始末了,整个人黑白颠倒白金汉公爵的戏份太多,他在原著里不过是一个跑龙套的,只是因为奥兰多布鲁姆演了他,所以要多多露面以吸引观众么?
白金汉公爵戴耳环也就算了,路易十三也戴耳环,路易十三戴耳环也就素拿了,波托斯也戴耳环,他们都戴耳环也就算了,还是左耳单边戴耳环╮( ̄▽ ̄")╭米拉的戏份很抢眼,小国王演得也不错,,为了他们这部本来只能打三星的影片可以打到四星我最喜欢的关于米拉迪的片段是白金汉公爵问:“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
”她立刻冷却了对他的热情,并且嘱咐车夫走得越远越好如果一个男人爱上了她,她就不会再爱那个男人多么美的女人!
整个影片中最失败的选角毫无疑问是达达尼昂和奥安公主前者本应狡黠机警足智多谋,后者本应冰冷美艳手腕强硬结果一个变成了被美人一亲就拼死上阵的傻小子另一个变成稚气未脱笑口常开的未成年少女而达达尼昂的情人,美则美矣,却整个人从妇人变成少女是为了配合这个美大叔&熟女杀手&美貌少年少女的阵容么?
但是达达尼昂的演员一点都不出彩好么?
很喜欢看关于欧洲的一些影片,特别是描述中世纪时期的英国,法国电影及电视剧。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1、奢华而又庄重高贵的场面。
那些经典迷人的服装,奢华而又庄重的宫殿建筑,有正太有大叔,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那天仙般的女主角。
特别的要说一下女主角,奢华性感的服饰披在那美丽动人的身体上,两个又白又圆又大,水灵水灵的胸器能刺瞎男观众的眼!!!
2、欧洲的礼仪也是令人崇尚的。
欧洲的代表性国家,英国,法国,都是很注重礼仪的国家。
男的都有绅士风度,女的都是那么lady。
对于礼仪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气质。
3、了解欧洲历史。
虽然名著改变过的会有些出入,但是对于没有读过名著的观众来说,看电影也不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
接下来吐槽一下这部《三个火枪手》优点以上三点它全占了,至于不足吗,确实有一些。
1、剧情有点让人觉得傻傻的。
只要把那条项链扔了或者毁了不就彻底达到阴谋了吗?
干嘛还抢来抢去,红衣主教的手下把它拿到手后即使扔下飞船,也可以完成任务,达到目的。
可居然又愚蠢的决斗,还驾驶飞船进入乌云,愚蠢的人无可救药啊!
2、男主角达达里昂太过表演了,反倒让人不是很喜欢,由于他长得太正太了,这点还是可以原谅的。
毕竟,帅哥都喜欢出风头。
3、飞船打斗时候,那个炮弹轰炸飞船的场面,道具假的有些明显了,破坏了电影整个场面的美感,真实感。
整体说来还不错,不过就我看过的最经典的《傲慢与偏见》差了很远的距离。
当骚年们还是真正的骚年,无知,有梦想,有着憧憬,那么,骚年们一定觉得英雄是种职业,并立志成为。
幼时我看过两部和原著有关的动画片,后来也翻了原著,那时候,我是个纯真的骚年。
因此会幻想自己手执长剑,着斗篷、皮靴,以一敌十,然后策马而去;或者剑指天空,高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当然,英雄与英雄也是有差别的,半吊子贵族的火枪手们也算有组织,不用像佐罗那样以面具示人,而且可以在巴黎街头闲晃,来场决斗装装逼。
达达尼昂也是那么一个骚年,世家虽已没落,生活在郊区,一个“乡巴佬”,但英雄情结未殇,于是只身一人,去往巴黎。
对我来说,片子算很华丽。
有时候,华丽不一定指场面有多大,而是一种逼入人心的气势。
巴黎,时尚的城市,无论多么鲜艳的着装都不会偏离潮流,华服艳丽无比。
飞艇来得有些突然,但一点点都谈不上突兀,恰到好处地渲染了气势,它也是剧本至关重要的一个道具,贯穿了情节始终。
巴黎终究是巴黎,法兰西男子会一边打架一边和美女搭讪,这便是他们心中的英雄情结。
侠客又怎么样,扬名天下又如何,虚名不及博美人一颗欢心。
美人若不是喜欢乡巴佬拔剑的摸样,一定不会和他多扯半句,哪怕尽是巴黎女人调情时固有的尖酸;也一定不会在安妮王后那替他美言几句,一定还神采飞扬,唾沫横飞,添油加醋地把四敌四十的场面描绘得天花乱坠。
那她也一定不会在最危急的关头想到去找达达尼昂,但,她去了。
当那个女人就站在自己面前时,眼神略带哀求。
如果是个中国男子,一定会大义凛然,拔门而去,风萧萧兮易水寒,妹子让我上前线 ,待到戎马归来日,再与妹子把手牵;如果是个美国男子,一定会确认下组织配备的装备供给是否周全,踏上行程之前直接摁到妹子,至少一场激吻。
而这是个法国人的故事,如果不罗嗦上几句就不好玩了,还是那个道理,英雄有什么用,骚年磨剑十年,不就是为了用来骗妹子嘛。
情节本没什么好讨论,骗到妹子的热吻就好。
但看到有人诟病剧本,不说多,两个字不错。
人物刻画鲜明,路易十三,安妮王后,主教黎赛流,米拉蒂,白金汉公爵,每一个都个性十足;情节张弛有度,节奏明朗,没有哪点对不起一个编剧的基本功,忠不忠于原著根本绝对是一种无力的吐槽。
如果片中的云端之战亮瞎了你的眼,那么抱歉,我只能说,就当做加勒比海盗将就着看吧。
只要是战斗,我可不在乎火枪手们用怎样的方式耍帅。
如今,骚年们都已经长大,从事着各行各业各个“正当”的职业,俨然无力成为英雄,也恐怕只能偶尔打两盘DotA体验下all for one and one for all的快感。
末了,其实我觉得去年有部《绿灯侠》也没有诸位说的那么差。
就当做是同人剧来看吧,里面的服装道具都很漂亮~
马马虎虎
不当三个火枪手来看么还不错啦,情节很轻松,精灵王子演的像杰克船长似的 =。= 随便看看还是可以推荐下的~
名著应该还是很经典的吧,不过电影感觉有些地方处理的不好。
雖然也算是眾星雲集的大製作,不過我始終欣賞這種過於娛樂化的處理。不是誰都可以拍誰都可以演一齣加勒比海盜。(何況海盜自己也是一集比一集無聊)
一群好演员给自己放了个假,轻松幽默的电影却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我喜欢萌死人的国王
只用女主角一个人就可以撑起整部电影,三个火枪手纯粹就是出来打酱油的吧。
既然不是拍原著,就请你不要盗用原著来稿噱头!这哪是三个火枪手啊,简直就是加勒比海盗嘛,不仅情节连音乐也沿用,对影片里出现的各种高难度杂技表示佩服!PS:唯一的亮点就是那个爱美又别扭的小国王,很有爱!
看着挺欢乐,不乏帅哥靓女小正太
想着华丽+3D技术就能拍出好电影吗?我不知道是电影院放映技术的问题还是他们拍的本身问题,全景为什么都是虚的?各种所谓大场面都很一般啊...故事讲得也不是特别好啊,虽然还会那个老故事...国王、王后和主教永远是最有戏的,每个版本都是。
画面很漂亮,看出来是童话故事的真人版,感觉适合小朋友看
劇情 那是神馬 能當飯吃嗎 極力讚賞全片主旨 不要選國家選女人 one for woman all for woman
哪个缺货给标的“名著改编”标签!
貌似大制作的滥片,没有逻辑、没有看点,完全骗钱之作,还搞你妹续集?
十三穿得好看,米拉打得好看,女仆长得好看,公爵哪都好看,至于火枪手么,还是去看原著吧
高中的时候深深迷上这名著,可惜电影让我失望了
除了演员是鬼佬,这就一中国武侠片
除了小乔很漂亮其余都很渣
就当看风景和美女了 画面效果比剧情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