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过往

Le Passé,伊朗式离婚(港),咎爱(台),过去,曾经,The Past

主演:贝热尼丝·贝乔,塔哈·拉希姆,阿里·莫沙法,宝琳·布雷特,艾丽叶·阿吉斯,珍妮·简丝汀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意大利,伊朗语言:法语,波斯语年份:2013

《过往》剧照

过往 剧照 NO.1过往 剧照 NO.2过往 剧照 NO.3过往 剧照 NO.4过往 剧照 NO.5过往 剧照 NO.6过往 剧照 NO.13过往 剧照 NO.14过往 剧照 NO.15过往 剧照 NO.16过往 剧照 NO.17过往 剧照 NO.18过往 剧照 NO.19过往 剧照 NO.20

《过往》剧情介绍

过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经过四年分居生活后,Ahmad(阿里·莫沙法 Ali Mosaffa 饰)在法国妻子Marie(贝热尼丝·贝乔 Bérénice Bejo 饰)的要求下,从德黑兰来到巴黎正式办理离婚。从短暂的巴黎之行中,Ahmad看到了妻子与女儿之间冲突不断。Ahmad试图帮助其改善关系,结果发现了一段过去的秘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极黑的布伦希尔特塔罗牌夏夜追风我与你的光年距离寻找费里尼惊魂七夜精灵小姐瘦不了玩命局中局好男好女爱情尤物任长霞黑社会2:以和为贵绽放青春床伴逐个数极道追杀令F20真爱开玩笑围屋里的桃花希望行动:亚马逊失踪儿童小白菜奇案弗拉维娅·多斯桑托斯:性之单口夜幕尽头玉琳成长日记1本能开关绝命档案石斛兰迷离无迹白蝴蝶日据时代的十种生存法则最后的勇士

《过往》长篇影评

 1 ) 法哈蒂:讲故事的人

迄今为止,法哈蒂仅共拍过六部电影,便已跻身当今影坛最一流的导演行列。

本人对此六部作品做了不同程度的叙事研究,集结下残文一篇,从故事的肇启、展现、发展和结尾四个角度来探讨法哈蒂的叙事艺术,以献给这位“不去拍电影,必是戏剧天才无疑”的“诺贝尔文学奖新任候选人”。

(处女作《尘中之舞》不在讨论此列,《美丽城》实则是法哈蒂风格发轫之作。

)1.故事的肇启——适时爆破法哈蒂的电影中总会设置一个叙事肇启点,在某一时刻进行爆破;而先前不断铺设的引线(或在爆破之后仍在不断铺设)也将被点燃,成为接下来叙事发展的动力。

《美丽城》中男孩杀人之谜是肇启点;《烟花星期三》中夫妇婚姻破碎之谜是肇启点;《关于伊丽》中伊丽失踪之谜成为叙事的肇启点;《一次别离》中女佣摔倒流产之谜成为肇启点;《过往》中另一女人如何成为植物人成为肇启点;2.故事的展现——依靠第三者    ①这一人物做旁观者,展开情节;    ②这一人物参与进叙事,作为故事一份子被展示;    ③以上两点同时存在。

《烟花星期三》是最好的例子,这位即将结婚的女孩闯入一个有婚外情的家庭,正是在她的视角下这一秘密不断地被暴露出来,同时作为联系两个女人的纽带她也参与进了叙事,影响了故事的发展。

而在《美丽城》中那个男孩就是去破解朋友杀人真相的第三者,不断地将过往发生的事件挖掘出来,同时也参与进了叙事(爱上姐姐和被老妇人收归);同样在《一次别离》中,女佣作为这个面临离婚危机的家庭的介入者,不仅以其视角展开了一个破碎家庭的内部空间,同时她也被卷进这此危机之中(如没照顾好老人、被推流产等等);在《过往》中就更加明显,这部电影几乎就是从前夫这一第三者的视角展开的:他闯进了前妻的家庭之中,将过往不为人知的真相一层层抽丝剥茧般地揭露出来。

3.故事的发展——依赖人物的抉择    ①人物陷于两难处境:内因(对自己有利)与外因(宗教或道德束缚);    ②人物在抉择前——心理动机刻画人物;    ③人物在抉择后——决定是故事继续发展。

人物的两难处境是法哈蒂发展故事、塑造人物的一贯手法。

最明显的是在《美丽城》中,每一人物都被两难的处境所包围:男孩最后面临的抉择是在放弃救赎朋友、向他的姐姐示爱和救出朋友、放弃他的姐姐、娶弱智女为妻之间摇摆;被杀者的父亲所陷的两难境地是宗教的良心发现和为儿子的死复仇;那位母亲的两难在于被杀者并不是她真正的儿子,而她规劝丈夫饶恕罪人的目的仅仅是让自己那弱智的女儿嫁给小伙子;还有杀人者的姐姐,即便她也爱着那位前来宽恕救赎的男孩,但她同时也希望弟弟能获救,于是最后只能以谎言伤害男孩。

可以看出,每一个人物都在自我利益与外在的道德或宗教舒服中摇摆,而效果是明显的:抉择之前的犹豫有利于人物心理的刻画,而抉择之后则是故事继续向前发展的动力。

至于其它几部电影中此点的生发,比比皆是,不详赘述。

4.故事的结尾——永远暧昧不明,留人余思这也是法哈蒂电影的一大特色,人物即便在不断地寻找真相、破解谜题的过程中,最后的结局依然是暧昧不明的,而所有观众都在这一寻找的过程中受到了心灵的激荡,宛若一次人性的洗礼,故事魅力在过程而不在结尾。

最后还有一点,法哈蒂几乎是完全基于戏剧的角度来创作他的电影,所以关于人物的真实性必然与现实有所偏差。

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在《一次别离》中小女孩的角色,许多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从她的口中说出的,这在现实中不可置信,但在电影中是可以成立的,这是戏剧的手法。

而电影的真实性不必去联系现实,在自我构建的体系、结构中它可以自我生存。

从这一点,如果引申一下的话,法哈蒂电影中的角色就好比是拼图游戏中的小拼块,每一个人物都是有用的,正如要完成一块完整的拼图缺任何一小块都不可,而人物一次次陷于两难的境地就是一次次调整拼块的过程,也就是逐渐接近最后完整图像(真相)的过程。

 2 ) 法哈廸:你為什麼不說?

《伊朗式離婚》,承襲導演得獎傑作《伊朗式分居》譯名,但事實上跟伊朗的關係不大。

原名”Le passé”,意思就是「過去」。

故事講述一個伊朗男人應分別四年的法籍妻子要求,回到法國辦離婚手續,好讓她能重新上路;事情當然沒這樣簡單辦妥,等著他的是妻子生活裡一籮爛攤子,而一切歸根結底,自然是箇中人一籃子的「過去」⋯⋯導演 Asghar FARHADI 的敘事技藝大抵會令每一位編劇驚嘆,繼《分居》後,又一次把一個倫理劇情片弄得如斯撲朔迷離,卻又在人情世故裡如此的確鑿。

這麼別樹一幟的「家庭懸念片」幾乎就是導演的簽名了。

記得伊郎男人對前妻有這麼令人熟悉的一句:「你為什麼不說你有一段新的關係?

」其實電影裡不同人物之間都好幾次問到對方「你為什麼不說⋯」這樣那樣的事了,我覺得這正好問到點子上---對於 FARHADI 這位懸念達人的敘事技藝而言,關鍵不就是「你為什麼不說?

 3 ) 抽丝剥茧的剧本是最大的亮点

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算是过去十年间迅速走红,并在国际影坛上奠定地位的作者导演,多亏有柏林电影节这个伯乐,令他的作品可以让广大观众所熟知。

从获得银熊最佳导演的《关于伊丽》到扬名立万的金熊奖《一次别离》,他在柏林的征途走得相当顺畅。

也许鉴于此,身为欧洲三大电影节之首的戛纳自然想把这位红人抢过来。

在《一次别离》红遍全球影坛后,法国主动向法哈蒂抛出橄榄枝,自然也就有了《过往》这部非母语影片的诞生,该片也很自然顺利入选了2013年戛纳竞赛单元。

不过,法哈蒂在欧洲的头炮不如人意,这部法语片在当年只拿下最佳女演员奖。

这部《过往》的质量比《一次别离》要差了一大截,明显是法哈蒂在法国拍摄导致水土不服的缘故。

叙事模式跟《一次别离》如出一辙,依然是情感伦理题材,又是牵涉到两个家庭,其中一对夫妻也是在处理离婚。

然而,这毕竟不是发生在伊朗的故事,原本伊朗的阶级、宗教、法律等现实问题难以全盘移植到法国背景里,这些可使出诀窍的闪光点全然消失不见了。

法哈蒂自然无法使出他此前的杀手锏,令人物角色深陷于两难处境来推动戏剧化情节,制造出扣人心弦的节奏感。

于是,这部法语片只围绕家庭和婚姻做文章,较为细碎繁琐,代入感不强。

像女主角这样有多个前夫,在跟前夫没办妥离婚手续就和新欢同居的情节,在伊朗这种保守的国度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在欧洲人看来简直稀松平常。

虽然这个性格独立蛮横、婚姻史复杂混乱的女人在叙事悬念上算是一个优势,但是反复聒噪的争吵场景似乎有做过头的嫌疑,无法让观众更理性去理解她这个角色。

话说回来,这对于喜欢炫耀演技的女演员来说可谓千载难逢的机会,说不定这也是贝热尼丝·贝乔获得戛纳影后的一颗砝码,毕竟这种戏剧性强烈的爆发性演绎非常抢夺眼球。

这种在剧本上“做过头”的倾向在后半段情节里也有浮现,大女儿写邮件“告发”母亲恋情,以及女洗衣工和原配妻子间的“斗法”怎么看都难以想象出自地道的法国电影,怀疑是法哈蒂深受美剧影响,尤其是大女儿这个角色的塑造太像是美国青春片里跳出来的模子,完全不像是欧洲艺术片的气质。

这种人物塑造的水土不服有点像王家卫在失败之作《蓝莓之夜》里的全盘西化,不过,法哈蒂高超的编剧技艺又足以掩藏掉这些刺眼的缺点,这个抽丝剥茧的剧本绝对是影片最大的亮点。

由一对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牵扯出各自的往事,最后再引到另一对夫妻之间生离死别的感情。

女主角过往的复杂婚姻史、几个孩子的归属,全都隐藏在人物对话里,随着情节展开而娓娓道出。

好几场室内戏的场面调度出色,在狭小空间内刻画出人物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和氛围,有一幕前夫和现任男友在厨房里早餐初次碰面的场景,就是很鲜明的例子。

隐藏叙事关键的手法跟《一次别离》也有相似之处,前半段家庭争吵的情节里率先抛出植物人妻子这个悬念,后半段女儿离家出走这个情节也紧紧扣住这个关键,令情节逐渐转向悬疑意味浓郁的类型情节。

最后的揭秘有点弱化,幸好还有植物人妻子压轴登场的一幕扳回一城。

这一幕无缘无故让我想起阿莫多瓦的《对她有话儿》,算是近年看过影片中一个接近完美的结尾。

 4 ) 放手

第一次完整的看完法语电影,而且还是剧情片。

最近心情比较差,生活中也是各种不如意,就把之前下载的这部电影打开来看了。

不知道为何,每次心情不开心,又不想找人述说的时候,剧情片舒缓的节奏,总是有超凡的效果。

不懂法语,不知道翻译为过往是否准确,但是觉得这两字的确是有了一股剧情的气息,电影中丈夫的角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对于孩子们的那种关怀和教育,让人很感动,也很温暖。

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衬出了女主人的那种简单粗暴。

刚开始看到她追打小男孩的时候的样子,其实心中也不是厌恶,而是一种不忍,然后丈夫出马,从那一刻开始喜欢上了丈夫的形象。

丈夫的耐心,宽容,努力的沟通形象,让我不禁想,当初女主是有多任性,才会惹得丈夫一去四年啊。

看到Lucy告诉女主邮件的事时,丈夫的那句,你让我回来,你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复仇……看着女主哭泣着说,你怎么还不走。

突然心里就被触动了,真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丈夫一去四年,她喜欢上了别人,她找丈夫回来离婚,但是却没有预定酒店,让情人的孩子与丈夫住在一起,这一切说明这个任性的女子也曾那样的爱过这个伊朗男人吧。

也许这样任性的女子本身就无法与他这种内敛的人生活在一起,她更适合扮演在情人那里的角色,任性的她也许更有魅力,但情人那里的她才一定是更有存在感的。

就像那位大叔给丈夫的忠告,即使当初你不离开,你也总有一天会离开,也许一年,也许两年……总之,你会离开,你要学会的事情就是,放手

 5 ) 很文艺呀

谁道了?

可能是因为“一次别离”的前身,抱着对次片的更高期望了?

觉得片子本身而言不错,每个普通家庭容易出现的生活,可以看出被处理的很精细连贯,这才是剧情片呢,虽然过程平淡,但是很适合文艺片者,丝毫没有烦倦,如果像“巴黎我爱你”和“午夜之前”里面,加入更多表现出法国浪漫色彩的话,就更喜欢了。

结尾主人公走的时候,与家人道别的很简单,这正式法国正常的习惯,所以美国人幽默的有句话“Take a franceleave”不道而别的意思。

 6 ) 斧鑿痕跡多了

過去,從不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且會如影隨形,一生與我們糾纏不清。

當下,是由已知的過去所形塑,也因此,知得越多,軌迹越有可能改寫。

電影《伊朗式離婚》是伊朗導演Asghar Farhadi《伊朗式分居》的延續篇,家庭人際張力更大,倫理思考更錯綜複雜,只是,也許刻意經營過多,斧鑿痕跡多了,反而不及《伊朗式分居》好看。

電影結尾那一滴淚,讓我覺得Farhadi真的over了。

 7 ) 《过往(Le Passé)》:改嫁风波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3/11/le-passe.html过往 Le Passé (2013)过往 Le Passé (2013)这是一部今年新上映的艺术电影,在看多了好莱坞电影、商业片后,需要转换一下口味。

电影讲述一个女人因改嫁而引发的家庭矛盾。

在法国,女主角从机场接回来自伊朗的丈夫,他回来的目的是与女主角离婚。

回到家中后,丈夫见到了女主角的小女儿和另一个男孩。

随后丈夫了解到,这个男孩就是女主角未婚夫的儿子。

晚上,丈夫见到女主角的另外一个大女儿,她父亲是女主角的前夫。

丈夫与大女儿关系很好,大女儿讲述了自己的困惑:她不想让女主角与那个男人结婚。

第二天,女主角与丈夫顺利离婚,这时丈夫才知道女主角已经怀上了未婚夫的孩子。

之后,丈夫通过大女儿了解到,未婚夫的妻子已经成为植物人在医院昏迷不醒。

晚上,大女儿没有回家,女主角、丈夫、未婚夫因此吵起来。

这时丈夫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丈夫大女儿在自己家中,全家人才平静下来。

但这件事让未婚夫很困惑,带着儿子离开了女主角家。

隔天,大女儿告诉丈夫,未婚夫老婆是因为自己写得信而伤心自杀、变成植物人的。

丈夫将此事告诉了女主角,女主角非常生气,与大女儿、丈夫吵起来。

女主角平静后,她把一切告诉了未婚夫。

未婚夫听后马上询问自己的员工,发现事情并不是大女儿所说的那样。

但很快未婚夫将真相调查出来,原来是自己的一个员工假冒了自己的老婆。

员工这么做,只是为了报复未婚夫的老婆,因为未婚夫老婆想要辞退她。

真相水落石出后,丈夫离开了女主角家,大女儿也不再自责,女主角则与未婚夫和好如初。

最后,未婚夫来到医院,尝试着唤醒自己的老婆。

这是一部剧情比较简单,但却很晦涩的电影。

如果不加思考的话,会轻易认为这是一部苍白的电影。

然而,当仔细思考片中人物的细节和剧情后,却会发现这是一部很真实的、反映人性的电影。

换句话说,这是一部展现真实生活、揭露人类本来面目的电影。

从片中人物就可以了解到很多人性的丑陋之处,比如自私、谎言、报复;也可以了解到很到多人性的复杂情感自责、忧伤;更可以看到道德与人性的博弈,如结婚三次的女人、抛弃植物人老婆的男人,等等。

总之,这部电影就是用一个平凡的家庭故事,来表现了人类本性的真实一面——仿佛电影的风格那样——冰冷、寂静、压抑。

其实,换个角度去想,会发现片中类似模式的事情在身边常常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那么复杂、那么辛苦!

电影拍摄上中规中矩,虽然它是艺术片,但我并没有感觉它多“艺术”。

在我眼中,片中除了一些车内的运动场景外,几乎都是固定镜头的正反打,很“电视剧”。

这也是国际大导演的拍摄技法?

实在平庸啊。

当然,这样拍摄也有一个好处,看起来一点都不累、不辛苦,舒服得很。

演员方面中规中矩。

Bérénice Bejo是《艺术家》中面熟的脸孔,不过我不喜欢她,没什么好感。

扮演大女儿的Pauline Burlet不是大美女,但是很有女人魅力,不过她才17岁,很难让人相信。

其他演员都很普通,不提也罢。

总结一下。

这是一部很平淡的家庭电影,讲述一个复杂家庭的改嫁风波,虽然看点不足,但很真实的表现了一些人性。

所以,它符合本片“艺术电影”的定位,只是比导演的上一部差太多了。

Pauline BurletPauline BurletPauline BurletBérénice Bejo序列:1179The.Past.2013.720p.BluRay.x264-WiKi2013-11-28

 8 ) 真相存在于时空某处

以《一次别离》正式加入顶级电影人行列的伊朗导演法哈蒂,带着他在法国拍摄的新片《过往》来到戛纳,成为本届电影节上的大热门。

来参加他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比法国本地导演欧容的还多,座无虚席。

《过往》讲述的也是一个家庭故事。

虽然家庭结构与人物设置并不雷同,但成员之间关系的复杂程度不亚于《一次别离》。

一个带着三个小孩的母亲,因为怀了妻子尚在昏迷中的情人的孩子,而把她的丈夫,孩子们的继父,从另一个国度召回巴黎离婚,从而引发了,每一种看似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的危机。

跟《一次别离》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影片主题除了婚姻,家庭外,还多了一个“真相”。

家庭成员关系的进展和改变,建立在对一个事件真相的探寻上。

随着每个人越来越接近真相,观众也越来越深的进入到人物内心里,从而得以从每个人的角度看待“真相”,最终接近那个或许不存在的“绝对值”。

导演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到“真相”的问题时说,“你会在某一处时空中找到“真相”,但只是从你的角度看到。

只有在经历了它的某一部分,深切地感受了爱、相处、关系的每一个层次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意义。

它绝不是单一的,去捕捉它的每一个细节,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

”这也是此片的叙事态度,导演叙事时完全遵照主要人物的逻辑,跟随他们的思考而推进,既不预先铺垫,也不做任何评判。

由此层层剥离,让观众与剧中人物一起接近真相。

法哈蒂谈到,家庭和爱情这两种关系,是人类最为古老的关系。

且是普遍的,世界性的。

他愿意一生都讲关于家庭和爱的故事。

在这样看似格局很小的设置里,人物间关系的张力却很大,且这种张力存在于多对关系之间,令人物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由张力导向的戏剧性,一再将人物逼向极致,他们需要花越来越多的勇气面对自己和他人。

非常深入地进入人物,是法哈蒂尤其擅长的剧作手段。

《一次别离》在这点上也十分明显。

他称自己比起一个导演,更是一个作家。

他喜欢写作,所有的思考都会写下来,而台词部分则加入演员的排演,希望演员也参与到创作。

这些都归结于他多年的戏剧舞台工作经验。

由于此片拍摄离开了伊朗本土,有记者关心是否意味着法哈蒂要转营创作。

对此法哈蒂表示,不论在哪里,他的工作方式是不会变的,职责也是。

只要有好的剧本,不排除任何合作的可能,包括好莱坞。

 9 ) 一个很会讲故事的导演

一个男人离家四年,被要求回来办理离婚,结果发现前妻的生活在鸡飞狗跳中度日,于一个带着男孩有妇之夫同居同时又抚养着前几任丈夫的两个女儿,因为办理离婚后想再次走入婚姻中,此时因肚子已怀有四个月的身孕,而与之同居男人老婆因抑郁症自杀成为植物人现正躺在医院里。

青春期的大女儿为了阻止母亲再婚,不想她重蹈上几段婚姻的覆辙,而做出告密掀露母亲与情人关系,导致外遇妻子自杀,成为植物人至今躺在医院里,母女俩关系的一度恶化也间接使母亲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而回国办理离婚的前夫被妻子肯求调节母女感情时一点点剥开这段复杂关系背后真相……影片导演高明之处只是再用镜头影像陈述故事情节,没有说教与批判,影片结尾处理更是点晴之笔,让人浮想涟涟……生活中太多的无奈,每个人都有其多面性,强烈性格的背后拉锯着人性的张力,无法苟同的同时,你能说这一切都是错误的吗?

需要改正吗?

人生境况到底由谁主导与决定呢?

为什么当初爱的死去活来的两人会分崩离析,走上另一条归路呢?

别人的人生值得你去救赎吗?

你的选择就是正确的吗?

你可以决定一个人生还是死吗?

即使又结婚了会幸福吗?

看后太多让人感同身受的念头随之浮起……我认为,这就是一部好电影的诞生之路!

 10 ) 剧作家、导演是有心人

🌟每晚研习剧作,遇见许多优秀电影,剧末常有弹幕:很好的一部电影,怎么评分这样低?!

(最低的5.5)而这一部,却想搜资料,想为之写字。

看似平凡,优秀藏不住。

《一次别离》的导演阿斯加·法哈蒂的作品,获得图二提名,如果我是评委,会给予获奖🏆。

🌟优秀的剧作,写实、细腻、错综复杂,牵引剧情时没有牵强与造作,带领观众如遭遇现实般缓缓揭幕。

演员表演真实至如无摄影与表演。

对白貌似琐细却毫无赘笔。

🌟导演、剧作家都是有心人。

🌟连孩子偶尔的谈话、心理、出乎意料的反应,都具有生活给予的独创性。

这样的电影,无此前观看的佳作般有强大的文学名著做根基,亦无跌宕起伏的境遇,或奢华大场景。

却会是具有丰富思绪维度的人们心里的佳作。

这样的作品,挚爱文学名著、优秀剧作、敏感生活趣味的人们,会很懂得其中的每一位人物。

人们纷纷批判女主,而懂得的人,会看到他们个个的艰辛不易。

《过往》短评

法哈迪的电影还是那样的精致,充满细节,他真是一个绝佳的生活观察者。

8分钟前
  • 文西
  • 推荐

真是吃饱饭没事干的一家人,比《Rachel Getting Married》还要无聊!

10分钟前
  • 科林
  • 较差

有点长,有点闷,这部电影里的人感觉都互相之间没法好好相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猜疑,不信任。搞大了别人的肚子又舍不得自己的妻子。

11分钟前
  • 来一杯芥末咖啡
  • 较差

文艺片就是屁大点事扯两三个小时的蛋,商业片就是多扯淡的事都能当个屁放了,光棍节前夕看这种片子实在是...作你妹啊,情侣都特么给老子滚!!

16分钟前
  • 道臣岚
  • 还行

编剧编得很满,导演导得很细,难怪感觉那么熟悉,原来是一次离别的续作。

19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闷闷哒,不过女主角好美

23分钟前
  • 熊仔面
  • 还行

还行,就是全篇话唠慢节奏太沉闷了,好在故事的真相慢慢的出现,层次感不错,演员表演也很上乘

24分钟前
  • 老Ben蘇
  • 推荐

片子絮絮叨叨的。“我们可以坐在这里,编造无数个这样那样的故事,可是那仅仅是你的猜测而已。”

28分钟前
  • 较差

半截話式劇情推進產生反效果觀感,有話直說不就沒那麼多糟心事兒了嗎

29分钟前
  • 左手斷掌@HK
  • 较差

法哈蒂2013新作,很像一次别离,但进入情节有点慢,有点闷,整体有差距。

31分钟前
  • 低等游民
  • 还行

看不懂,老外的婚姻生活实在太复杂

35分钟前
  • chenxiaofeng
  • 很差

开始以为要争当离婚专业户,结果演变成邮件自杀案,还不如就当离婚专业户。

37分钟前
  • Rug
  • 还行

所以和片名有毛关系???冲突太弱了,没法让观众参与,完全是看别人臭屁家务事的感觉。

40分钟前
  • 格兰德河的火车
  • 较差

这么乱这么杂... 那件衣服明显就是小男孩弄脏的,但最关键的还是男主偷情,剩下的都是无关的借口... 出现了几次人离开徘徊后回来说出真实想法.想了半天难道导演是要告诉我们你犹豫就犹豫千万别真走了!

45分钟前
  • Articuno
  • 推荐

片头机场相见时无声且无力的对话给后面的误解和冲突埋下伏笔,同样影射出人类在语言持续进化复杂化时不断弱化的交流能力;结尾用长中近景的机位变化和演员的走位来展示选择现状与过往之间的挣扎。除此之外,小格局的剧作和单一的对白剪辑都令我失望。《一次别离》里凌厉的手持更是不见踪影。

50分钟前
  • icebloom
  • 还行

剧情神展开,几个人叙叙家常,竟也可以如此精彩吸人。每个人内心的一个秘密都足以另一个关系土崩瓦解,秘密是脆弱与否的试金石。过往是秘密和悔恨的埋葬地,有些人始终在挖掘,有些人则不屑一顾。

5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裹脚布,玩细节就为说一个简单的道理,太过炫技,自以为深沉。

59分钟前
  • 闸蟹大拿
  • 较差

不大的故事格局中,和演员一起抽丝剥茧寻找那过往的真相,但站在各自的平行视角,所谓的真相却大相径庭。可能是前作#一次离别#的水平太高,纵观此作多少有些失望,但导演对人物情感线索的拿捏很是到位。

1小时前
  • Hancen
  • 推荐

各种小细节伏笔与《一次别离》如出一辙,但终究只是家庭琐事,不够抓人。感觉导演一定曾被人言误解伤过,一辈子拍片都要纠结在这上面了。PS: 最后真相靠一句"她有口音"被揭穿,所以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在法外国人:法语口语不练好就别想骗人了

1小时前
  • 弗朗索瓦张。
  • 推荐

贝乔的影后太水了,还不如给《阿黛尔的生活》里面的两个姑娘。

1小时前
  • 胖胖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