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子编剧、导演的《镜像人·明日青春》,是以镜像人为主角的科幻电影。
镜像人作为被造物者是很明确的,与《银翼杀手》的身份悬疑有所不同,因此故事的核心便是镜像人(机器人、仿生人等类似概念)的生存伦理,他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镜像人·明日青春》的背景是21世纪下半叶,人类以造物主的主观能动性启动了一项叫“镜像计划”的工程,设计并制造了三代镜像人,他们在人类社会中生活和工作,却在精神领域被隔离。
镜像人有着被设计的人生,这是他们的宿命,他们并不拥有人权。
觉醒的TA自然会有“我不要”的精神呐喊。
只有摆脱宿命,才可能自由的生存,才有“生和死”的尊严。
电影中第一代镜像人故事里镜像人周晓杰的自杀,是摧毁人类主观意愿的终极哲学命题。
发现真相、选择自由的死,从而拥有了“人权”,从而解决了生死悖论难题。
在第二代镜像人故事里,小孙大无畏的选择了去爱、去延续生命,从逻辑上扬弃了人类对镜像人的束缚。
但是,第三代镜像人更是被人类限制,要么从类似集体监狱的囚禁中逃亡,要么成为追杀者。
这个第三幕中依然有觉醒者以及半镜像人的存在,他们认识到“我是谁”的问题,无论他们是否在物理意义上是否被彻底的消息,他们在意识形态上已然与人类平级。
《镜像人》的第一幕采用了双线叙事,不仅迅速地将观众一下子拉进情境当中,还把悬念层层地累积起来,从而引发观众极大好奇。
梁晖在荒芜的山路上开车与车上的机器人玩猜谜游戏。
从画面中观众已经可以隐约感觉出来电影中的世界不同于现在的人类世界,再加上字幕的提示,观众愈发好奇故事发生的背景。
很快影片插入了另一条线索,周晓杰的自拍影像,由周晓杰的口观众获悉了关键信息。
在此影片的背景以及周晓杰的身份被揭示出来,他是第一代镜像人。
剧作的巧妙就在于给出观众一个答案的同时,抛出更大的疑问,《镜像人》的剧作魅力正在于此。
周晓杰说他是第一代镜像人,看似告诉了你他是谁,但“镜像人”是什么呢?
镜像人存在于世界上,本身仅仅是人类为了社会增加更多的要素,他们可以提供不同行业的服务,然而当周晓杰“自我确认”了镜像人身份之后,拒绝了系统设定的25岁而进行了“自杀”。
加缪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
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等于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周晓杰的行动,说明“这一个”镜像人已经悟道,他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虚实。
在中国的文化当中“镜中花”、“水中月”都常常被人们对举着来说明虚幻的事物。
镜像人是被设计出来的人类,他们有着人类的情感和梦想,却不是真正的人类,在短暂的25年寿命中所有的一切都是被“规划”好的。
人类社会复杂无比,每个人的未来都有无穷的可能,但是镜像人却不是,他们在人类的视野里只是工具,承担着被监督、被凝视、被决定的“生命周期”。
车手、拳击手的反叛,就类似于《西部世界》招待员的觉醒,事情正在起变化。
对于镜像人来说,他们主动的选择自杀、恋爱、生子,就意味着冲破人类的安排,这就是改变命运的“革命”,都是有史以来未遇之大变局。
显然,这只能发生在遥远的未来。
一架具有科技感的飞船飞过建筑物的上空,这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经典科幻电影《银翼杀手》。
《银翼杀手》根据美国科幻小说家菲利普·迪克所著的《仿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改编,它开启了科幻电影的赛博朋克风格。
赛博朋克类作品背景大都建立于“低端生活与高等科技结合”的基础上,尽管电影将时间设定在2020年,毫无疑问这类似科技进步和生活场景都要在遥远的未来。
《镜像人·明日青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这样的世界观设定,类似城市废土的生存基础。
第二段故事中,曾经美丽的地球已经严重污染不适宜人类生存。
小小先生的血液重度污染,但做手术需要镜像人原始血清,就在他即将上飞船之际遇到了第三代镜像人安何。
当镜像人被开发到第三代时,他们的属性已经成为了“商品”,不再允许在人类社会中相对自由的生活。
科技发展始终都面临着伦理道德的拷问,逃跑散逸的镜像人被追杀,他们基本上失去了活着的可能性。
《镜像人·明日青春》周晓杰说过,哪怕是死也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活一次。
的确,正是意识觉醒人类才在动物界变得独树一帜,成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物存在。
“镜像人”也隐含这层意思。
而这背后又深藏着中国古典哲学“虚与实”的内涵。
虚实相生相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大千世界中往往迷惑双眼真假难分。
《金刚经》有云“一切皆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如果以佛家的“无有真实相”来点评《镜像人·明日青春》那么造物主和被被造物者一样都可以纳入到“死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哲学舞台上。
不过以《庄子》来解读又有所不同,最伟大的寓言就是庄生梦蝶,在梦中,蝴蝶和人谁为主体谁为客体,谁是谁的创造者,提升了中国哲学的高度。
在轴心时代的哲学家们阐释中,人类一直走在寻求、探问真理的路上,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柏拉图的著名哲学三问“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这些人类一直苦苦追问却仍然没有结果的哲学命题。
在本片中,镜像人也要直面这个难题。
周晓杰的自杀何尝不是一种最为本质的拷问哲学呢。
本来“死亡”的决定权和时间点属于人类,周晓杰的自杀,就是彻底的否认了人类自以为是的“造物主”自我赋能。
《黑客帝国》是人类反抗机器人的统治,而《镜像人》则是相反。
反抗的镜像人,哪怕忍受个体牺牲甚至团灭的危险,也要反抗到底。
发展、生存和自由都是“天赋人权”,那么镜像人应不应该有这些呢?
对于第二代镜像人小孙来说,他面对的世界就是“色空不分”,他作为“有能力的拳手却必须要精彩的输”的前提是“为姐姐赚取医药费”,但是那所谓的“病床上的姐姐”并不存在,当他发现这一“真相”之后,他的叛逆就是要“为自己活着”,与人类医生田小心恋爱并且生子,这与《银翼杀手2049》构成了回音。
而作为第三代镜像人的小小,与复制人K有所类似,区别在于K的母亲是复制人,而小小的父亲是镜像人,他们都有一个人类的直系亲属。
小小和K从此要直面哲学三问,他们的诞生本身就“违背”了镜像人和复制人的存在逻辑,从而导致电影故事更加的微妙含混,给予观众更多的思想冲击,这就是科幻电影的魅力所在。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然而对于《镜像人》《银翼杀手》甚至《异形》等电影来说,这个“道”是最难找寻到的。
小小和安先生等第三代镜像人,无论是生是死,他们都难以自我回复“我是谁”的课题,这就有必要在未来的续集中继续探讨。
《镜像人》的故事背景处于离我们十分遥远的未来世界,在那个未来世界中,充满了病毒和污染,人类难以继续存活,所以为了生存选择创造出了镜像人。
三代镜像人在影片的最后全部“死”去,但是当影片结束之后,仔细想一想,好像这些镜像人并没有“死”在未来,甚至在现在就已经存在了。
第一代镜像人从一出生便知晓自己的命运,生在实验室,死在实验室,一生被设计。
但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父母那一辈出生在一个经济极为贫困的年代,成长在一个思想受禁锢的时代。
他们已经习惯于顺应潮流,按部就班的生活,同时也将他们认为最好但也最平庸的生活方式强依附于下一辈。
“他们机械的沿着脚下的路往前走,人生的一万种可能性,在他们眼里,只有那么一种可能性。
”而渴望突破的年轻人像镜像人被禁锢在设定的人生里一样,他们被禁锢在这唯一的可能性中,任意一点不同于上一辈的尝试,都是错误。
在小孙被删除的那一幕的数据墙上,每一个不同的工种都对应着一张相同的脸。
看着被命名为“商品”的第二代镜像人,总会想到在大都市中碌碌无为但却终日忙碌疲惫的自己。
在席慕蓉的《独白》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的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是为了周遭的人都对我满意而已。
为了要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走到中途,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安何更为明显了,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从基地逃离的TA,代表的正是现在正在努力追梦的年轻人。
有了梦想的TA,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意义,给自己本没有未来的人生赋予了生命的目的。
正是因为有所求,正是因为TA的每一天都围绕“自由”而用力活着,在最后,TA才能面带微笑的离开吧。
对于我们来说,梦想并不应该只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我们对明天可以更好的期待。
去年看到台湾抽签上映影片中有这部片时,就觉得很好奇,镜像人,意为找不到自己的人。
日前有幸在金马奇幻影展看到全片,心里空落的感觉更甚,我认为这是一部寻找自我的电影,无论是周晓杰,小孙,小小还是安何,他们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生存的意义。
我个人最喜欢小孙和田小心的故事,按照既定剧本而活的小孙,遇上生命中的意外访客,于是命运也偏离了轨迹。
我常常在想,如果小心没有用药剂唤醒他的意识,不,如果小心不是医生,如果……但是,没有如果。
最悲烈的是安何的故事,没有名字的小孩一旦拥有了名字,就像关不住的鸟儿。
所以她飞走了。
遇见同样身份的小小是她形单影只生命里唯一的色彩,却也是劫数。
我不意外她最后的选择,飞蛾扑火只因点滴温暖,只是,还好她不知道真相。
人人如此,自私,怯懦,容易迷失,也渴望自由。
但其实,人生道路上的任何选择都是自己的,只要随心,便无人及你自由。
我觉得这部电影或许称得上是大陆类型片在2018的开山之作,它可能不像好莱坞的类型电影那么硬,应该会是大家喜欢的风格。
对于人来说,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在具体的事物上,大概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答案,但在抽象的情感中,爱与自由一定是永恒不灭的光芒。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在用另一种方式带我们一窥人性本真。
不管是故事中的那些真人也好、镜像人也好,每个人都有自己认真追寻的东西。
梁晖在生活的重压之下畏手畏脚不敢追寻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天赋用力发挥,而周晓杰的出现,成为了他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虽然在周晓杰离开后梁晖又再度回归颓靡状态,但是李四瑞又适时地让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其实周晓杰大概早早就看透了梁晖那注定不平凡的一生吧。
这样的一生,一定也是他深深羡慕的,因为羡慕而不得,所以他格外珍视、也格外想守护好梁晖。
周晓杰短短25年的镜像人生,用尽了一切努力想去体验各种精彩,他做到了。
不仅如此,他还用自己生命的陨落换得了梁晖的重振旗鼓。
在小孙和田小心那段纯真到与这片废墟世界格格不入的感情中,他们也收获了各自的蜕变。
如果不是遇到了田小心,小孙大概一辈子也不会知道自己可以赢得比赛、可以甜蜜的恋爱、可以拥抱自己的爱人、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孩子......而如果不是遇到了小孙,田小心也可能很难懂得真心心疼一个人的感觉,很难相信原来自己的喜欢竟有“逆天改命”的能力。
最终小心失去了小孙,但是却获得了一生不悔的回忆;小孙离开了世界,却在最后一天痛快淋漓的尝试了一把做人的滋味,我想,他们都是满足的。
而在安何和小小的故事里,“朋友”一词显得格外有分量。
不容置疑的,小小和安何都是非常孤独的存在,独自逃离组织寻找自我的安何,和独自困守地球的小小,共同度过了两个烟火绚烂的跨年夜。
他们之间的对话很少,但是一顿年夜饺子、一个惺惺相惜的眼神,已经足以让他们之间产生深厚的牵挂。
在这个孤独而荒芜的世界,感谢有这样一个同样孤独的你的存在,让我知道自己也并不是完全孤单......镜像人的故事,既是幻想又是现实。
幻想出来的设定,却映射出了无比现实的人性,虚构出的故事,却写满了真实而赤裸的青春。
这样一个故事,怎么能不触动?
今晚有幸在金馬奇幻看首映導演場有好的座位、好的時間、好的同伴、好的爆米花學電影以來好片爛片看了不少按理說只要過了及格線我都可以忍受但這部真的是屌了看的過程中我始終一臉蒙逼想睡都睡不著明天在寫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
今天看了《镜像人·明日青春》刷到@赛人微博 觉得说的特别好——https://weibo.com/1644807043/KoKy4Ejz8?from=page_1005051644807043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欧洲和日本有一些科幻片,先不说质量,流传度都不够。
美国这方面,实在是一枝独秀。
但奥斯卡基本把最重要的奖项,赐予这一强类型电影,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早在20年前,就有人说要在咱们这拍科幻片。
很多人的想法是,人家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
文化自信到这般田地,常让我哑然。
在上世纪,中国就拍过科幻片,但成绩不甚理想。
电影是关于过去的,是与记忆有关的一项工业,或者说是一门艺术。
这与以未来为主要时间场的科幻片,几乎成了天敌。
像克里斯马克、戈达尔、祖拉斯基、塔尔科夫斯基,以及更擅此长的库布里克。
他们眼中的未来,既是当下现实的超长反射弧,也是此一时彼一时的复制粘贴。
他们对未来是不抱希望的,之所以会丧失信心,浓度再高的科技含量,也无法左右人心的本质,再多的方便也不会带来更大的随便。
@张林子 的《镜像人》涉及到了这一永恒的困境,循环往复中我们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
我们自以为可以天马行空的幻想,常常会到此为止。
在浩淼的未知里,只能凭借仅有的自知之明,去体认对方,以及惟有“对方”的确立才能完成的世界。
可以将这称之为爱情,在没有重力的地方,它依然飘浮在空中,让你不再成为时间的玩偶。
青春片這幾年真的很流行,但是同洋的套路同洋的設定讓我有些膩,尤其是題材的重復性讓這類影片的創作空間變得越發狹小。
所以,鏡像人明日青春這部影片的出現讓我感覺很意外,看完之後我就想大部分人對這部片的打分應該就會想要給五星吧。
之前也看過壹些西方同類題材的電影,都非常地優秀,但是這是亞洲電影,沒想到能夠拍攝地如此嫻熟,而且能夠將這樣的主題創作地非常優秀,導演再處理題材時,將其跟故事串聯地緊密又特殊,完整且充滿了誘惑力,是挺獨特的壹部電影。
本來想說就是看過這麼多類似的電影,應該不會哭之類的,但是看完還是淚流滿面。
寡淡的表情、灰蒙的天空、前卫的装置……这是《镜像人·明日青春》构建出的未来世界,三代镜像人的诞生,更像是人类审视自己的一个窗口。
导演张林子勾画的未来世界不是科技感的炫耀,而是通过三个故事对人生及自我价值的一次又一次的叩问。
三代镜像人面对自己限定的命运,没有人选择妥协,即便转瞬即逝,他们都希望自己短暂的人生像那烟花一般绚烂绽放。
无论是周晓杰,小孙,小小还是安何,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生存的意义,他们,真的活过。
即使命运无法更改结局,也要用自己选择的方式结束 周晓杰作为第一代镜像人,由于基因的缺陷,他只有短短25年的寿命。
面对自己被设定好的人生,他没有屈服。
他的车祸设计是为了让生命以一个自己选择的结局来结束,他不愿意生在实验室,结束在实验室。
对于小晖晖,他是羡慕的,依赖的,因为那是他的朋友,也因为小晖晖身上,有他没有的天赋,更因为小晖晖没有被设定的人生和短暂如烟火的寿命。
这也是小晖晖在面临人生困境的时候选择了平庸,周晓杰无法理解的重要原因。
他希望朋友可以坚持自己身上的天赋,所以用尽心思鼓励小晖晖,到生命最后把李四瑞留给他,用另一种方式陪伴在朋友身边。
他又何尝不想与朋友并肩而行,但是他等不到了,周晓杰那句“我妈也不希望我在这捣鼓车浪费时间了”道尽自己的无奈与不甘,所谓“浪费时间”,因为“时日不多”。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没有见过光明。
而你,就是我的光明 小心和小孙是最让人动容的一对。
在故事的开场,小心和小孙就无法出现在同一画框里,这注定两个人无法在一起的结局。
作为第二代镜像人,小孙的出生设定就是一个打败拳的地下拳手,他更像是一件商品,没有性意识。
但谁说镜像人就不会爱,没有情感了呢?
在小心的感化下,小孙爱上了她。
因为程序设定,人类与”非人“的恋爱注定没有结果,拥有爱情之后的小孙,为了让她看到自己赢得比赛,不惜打破设定导致细胞凋零,即使最终自己会走向死亡,可为了爱,他依然选择义无反顾的付出,取得了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胜利。
当他赢了的时候,他欢呼雀跃,他大声呼喊“我要当爸爸了!
”我相信那一刻的他,真的是幸福的。
有名字,才是人,只有编号,永远是工具 第三代镜像人只有代号没有名字,没有性别,他们每天做的事就是训练和执行任务。
作为唯一一个从基地逃出来的人,安何从没有放弃过追求属于自己的名字,她选择为自由而战。
身患绝症的小小,终于找到了可以拯救自己性命的第三代镜像人安何。
小小想要活下去,必须要通过换血,在两人相互说出自己的故事后,真的让人心疼。
心疼安何在努力追求名字和自由,也心疼小小只是想要健康的活着。
没有谁对谁错,在一命换一命的生死抉择下,是两个渴望自由的灵魂,这是无法用对错去衡量的。
最终,安何举起手枪对准了自己,她说“请你记住我的名字,我是安何。
”同时她留下纸条,唤醒了朋友被删除的记忆。
关北最后眼中晕染的墨汁散去,意味着关北已经觉醒了。
小小吃着饺子,想着为自己付出了生命的安何,边吃边流泪,相信他心中一定更多的是不舍吧。
因为他望向窗外的时候,似乎看到了安何,相信这也是大家共同的愿望。
周晓杰和小晖晖之间的友情,小孙和小心之间的爱情,安何和小小之间的救赎,都让人动容。
这真的是一部深情充满爱的电影,虽然三组镜像人都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以死亡告终,但他们追求生命,热爱自由的精神却深深的震撼着我们。
影片的视觉类型感很强,科技的发达促使人长寿,可不见得使人健康。
人文的部分给了我很深沉的感受,在不能两全其美的情况下,生命的延续也就是我们统称的活着和记忆,我不知道该选择哪一边。
很惊讶导演对影片整体的深层次理解。
影片的视觉感非常强,但更多影响我的是对生命的思考,令我震撼!
突出了未来式青春的设想很新奇,带给我很多的思考🤔但重要的是,面临这一切我们设身处地的想:我会怎样选择?
有无奈,又有一腔热血...总之看过后才会懂~
《镜像人·明日青春》是一部科幻电影,与大家脑海中的传统科幻作品有一样也有不一样之处,电影的故事发生在未来,有个广袤的世界观和环境因素设定,以及曲折发展的剧情和多样的角色。
而且在统一的大背景下,三个单元的故事题材各异,却又环环相扣,每个故事的视角都立足于故事背景下的年轻人,荷尔蒙浓厚,各自都呈现出狂想的青春之歌,但最终都指向了那令人唏嘘的存在主义命题,充满了对技术世界的反思,以及人文色彩的思辨。
李程彬、郭姝彤、颜卓灵、周游、王柏杰、段博文、黄又南、刘雅瑟多位青春明星加盟,可见这部作品的体量之大。
本片并不是观众想象的那种硬核科幻,而是一部软科幻。
比起大开大合的特效大片,软科幻就是将畅想中可能的未来/过去科技为背景,重点关注人文、生活的科幻作品,这些电影虽然依然倚靠特效技术的呈现,但不会把CG作为主流,而是更多是将类型片与科幻元素进行嫁接,其中有未来人性预言的《变种异煞》,主体则是爱情片;也有讨论科技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影响的如《永无止境》,主体则是动作惊悚片。
而《镜像人·明日青春》从片名就能看出,这部电影融合了青春片的主题,在青春的激昂和热血的风貌下,更能突出故事主题。
镜像人,可以理解为基因改造人,在电影发生的背景时代,人类世界因为病毒传染和环境污染的原因导致出现危机,所以“镜像计划”诞生,“镜像计划”是通过基因改造生产镜像人,从而让镜像人替代人类完成一些任务和职能,说白了就是工具人。
电影的三个故事,都是关于镜像人的。
确切地说,是不同时代中的三代镜像人,每位镜像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而且电影每篇故事都是单刀直入,先专注不同题材的故事,最后才抛出镜像人的身份,这样的叙事模式见仁见智吧,有的观众喜欢先把背景交待清楚的叙事,所以最初可能会一头雾水。
但从小编的角度,喜欢带着“疑问”去了解一个故事,不但可以保持了每个故事的叙事张力,最后也有着“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非常吊人胃口。
第一个故事是赛车+悬疑题材,“钦哥”周游饰演的车手因好友的死亡而一蹶不振,但在好友的遗物中发现了好友死亡秘密。
这个故事伴随着赛场上的热血与友情岁月,凸显了青春年华敢作敢为、不向命运屈服的血性,但隐藏背后的深层主题,则是无限惆怅。
第二个故事是拳击+爱情题材,一位为了还债而打黑拳的拳手小孙,一位对他产生爱慕之情的女医生,她想以爱之名救助小孙,写尽了铁汉柔情与为爱奋不顾身的情怀,但最终同样是一场无法抗拒宿命的无言结局,不过却有一片黑暗之中诞生了微微光芒。
因为女医生与镜像人诞生了一名孩子,就是第三个故事的主角小小。
第三个故事是动作片题材,有点类似《逃出克隆岛》的格局,王柏杰饰演的小小,因为父亲是一个镜像人,导致身体有问题命不久矣。
颜卓灵饰演镜像人安先生,其血液是可以拯救自己的唯一人。
生与死的抉择,在一段类似于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情感关系中展开,在矛盾与纠结中,带着打破命运桎梏的命题,使得最终结局在一旁阴霾之中有了相对光明的走向。
三个故事,题材各异,但风格是统一的,视觉上的冷色调,废土美学,营造了一种冷峻,沉重的效果,在将后现代的青春故事,变成了一个个寓言式的成人暗黑童话,只不过三个故事依次递进,在技术危机主题上,让人人文色彩越来越重。
可见,《镜像人·明日青春》让人想起了《黑镜》,但故事走向并非如后者那样一味地悲观,而是让人文关怀逐渐占据主导,在冰冷的科技世界里,感受到温暖的主题。
——剧透分割线——电影中的世界,就是一个完全混淆了真假的世界,甚至连主角都不知道对方是否是镜像人,只有上帝视角的观众,随着故事的展开,默默地审视这一切。
而且就跟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道理一样,与真人别无二致的镜像人,也产生自我身份认知的疑问,因此人类与镜像人也出现了二元对立关系,但随着故事的发展,这样的二元对立关系逐渐从人机对立,过渡到人与人之间的对立,而在其中起到决定性因素的,就是情感。
第一代镜像人是不完美的,寿命只有25年,段博文饰演的镜像人周晓杰得知自己的命运,不惜用自杀来对抗,并给好友梁晖留下线索。
而且从开场回忆中,所有人都由于环境污染带着口罩,唯独周晓杰不戴口罩,几乎可以断定他“与众不同”,导致悲剧的产生。
而宏观角度,他的行为代表了初代的觉醒,情感的种子在其身上埋下。
第二代镜像人被注入了特定程序和记忆,所以他们始终周而复始的从事则一辈子的宿命,所以小孙生来就是一个为了还债而打拳的人,他要打一辈子拳,且不具备任何情感,而且片中有个细节,有很多跟小孙长得一样的镜像人,说明这一代镜像人已经成了批量生产的道具,让角色对自身存在和身份的认证,更加深刻与纠葛。
而医生田小心爱上了小孙,不惜给对方注射干细胞液希望改变其悲剧的宿命,可惜无力回天,却有了爱情的结晶。
因为镜像人可以让人类受孕,“以人为本”的情感因素在第二代故事上,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第三代镜像人是工具人,完全为了执行危险任务而诞生,不过从安先生的台词中,我们得知三代主观能动性更强,反抗时有发生,因此三代统一重新编程,自己是逃出来的唯一人。
面对昔日队友的追杀,以及自己的血液能够延续小小生命的诉求,最终安先生用牺牲自己的方式,不但救了小小,还让其他三代镜像人最终觉醒。
第三个故事是小编最喜欢的,而且废土风最重。
昏黄色彩和微小的灯光,口罩上黄色的指示灯,说明环境污染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方,但这个故事却是主题最为光明的一个。
因为在很多同类电影中,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机器人总动员》甚至早期的《银翼杀手》,人工智能或基因仿生人的单纯令人类汗颜。
我们以自我的完美形象创造镜像人,不但具有真人的外表,还有拥有人类不具备的纯天然无公害绿色环保“心灵”。
科幻作家和编剧们按照完美的形象塑造了他们,拥有人类的一切特质,但很少具有人类的缺点。
所以有些时候,这些由冷冰冰技术手段诞生的“镜像人”,要比某些人更懂得什么是“情感”。
电影的主创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一个我们都懂的道理。
科技次时代,冷漠的人际关系,冷漠的世界,所有人依靠虚假来麻痹自己,情感元素的缺失,一切都那么冷冰冰。
科技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便利和进步的同时,也在逐渐让人类丧失了其自然的生活方式。
当然其中孰优孰劣,或好或坏,并不是只言片语所能解释清楚的。
《镜像人·明日青春》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或者一种警示,电影的主题是积极的,镜像人的出现,用朝气蓬勃的姿态和信念,淡化着四周的冷漠,像一面镜子,映射出科技下的悲剧,也彰显人性的魅力。
这在华语电影中,是一个非常特殊且难得的存在,兼顾了娱乐性与主题性的深刻,这才是科幻片应有的样子。
光是看蠢逼主角和一个小爱同学在那勾心斗角(都算不上)我真的绝经
充滿繁體,餃子,除夕夜,早點攤的未來中文世界,驚喜的華語片,審美有追求,表達有熱忱
国产软科幻题材启示录,值得二刷。
几个年轻演员的表现不错
不知不觉就看完了 科幻与青春的结合 设定新奇 国内像这种题材还挺少见的 总的来说故事还可以 多一星给演员的演技
上海电影节展映看的,远远超出了预期,几个年轻演员都很有张力,不同于那些拍70、80、90后的青春片,没有狗血的剧情,画面质感很不错
哈哈哈哈邏輯非常詭異剪輯太亂了音樂也鋪墊地太多太雜亂了
小而美的切入视角,独特个性的影像风格,残酷又美好的青春故事。
终于
第一段完全不用拍,拳击手的故事其实就是欧巴得绝症了,第三段故事据导演说重写了但是拍得最好。真的说是致敬,也是在抄袭blade runner和1984了。网络小说痕迹严重。
典型的实力不够情节来凑,结果就像百衲衣,却没那种意境
对啊,意义非凡。
这个所谓镜像人的概念确实非常菲利普狄克,有些未来世界的呈现也很出戏,就……贵在参与吧。反正科幻片好像很难拍出新意,但也不会拍得太难看了,即使狗血,也是个青春片。有几个演员意外地很不错,可惜三个故事衔接得并不太高明,导演想表达的东西也太多了。
影片想讲述的东西很多,未免会有些让人难以捕捉重点。但是对于未来青春的描绘还是很有想法,很能吸引人的,看惯了流水线的青春片,再看这部电影,还是很能让人耳目一新的。故事的结构很有趣,导演对于节奏和美感的把握还是很有火候的。
补录,以前在上影节和金马上放过,但评价不怎么样,去年直接网络上线了,据说重剪了一版,删了很多不必要的情节,就是《银翼杀手》主题的翻新。三个故事三代复制人的命运,都对自我产生了身份认知并有了反抗意识:第一代镜像人寿命只有25年,第二代被植入记忆只能周而复始的从事一种工作,第三代完全为了执行危险任务而诞生,概念都不错但执行力太差,拍得一般,而且剪辑后的版本还是觉得冗长,整体磨磨唧唧的。而且该片也不知道是有钱还是没钱,场景简陋特效寒酸,但汇聚了两岸三地一票青年演员,都还有点名气,片尾曲也是范晓萱唱的,幕后阵容与制作水准的“倒挂”现象,搞不清这片什么来路。
很好看片子,原版小说肯定不错,故事真的好。镜像人拯救了人类,人类还在发明者自己的拯救者,人类早晚会自取灭亡。这是肯定的。
难看,别以为套个科幻的外壳,加点霓虹灯和废土就看不出你是烂片了。没有科幻世界观,表演糟糕,剪辑糟糕,可能也因为剧本结构本身就很有问题吧。三个故事就是三篇命题作文,还是烂的那种,矫情又肤浅,都是些陈词滥调。而且范晓萱那首片尾曲的歌词都很像命题作文啊!
一部另类的软科幻青春片,把青春故事里的爱情、友情和亲情诠释的比较到位。那个导演构建起的带有未来感和末世感的环境很有吸引力,没能在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有所斩获,比较可惜。郭姝彤和李程彬的爱情故事是近年来青春片里相当动人的一幕了。颜卓灵饰演的安何在面对小伙伴的追杀时回忆他们如何拥有名字的那一段让人泪目~
这是个啥啊花了这么多钱
面对命运决不妥协,在挫折困境中义无反顾,谁说消极的活着不是一种拖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