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性、毒品、音乐这些原始欲望更为强烈的是一种基于责任的热爱,一种对他人有所帮助,对群体有所贡献的理想驱动着整个人类的进步。
当时间堆砌出伟大,例如宽容、包容、和谐等词汇作为副产品共同显现。
单纯追求这些词汇,恐怕略有徒劳。
佛教既讲修持自身的智慧,也谈对他人的慈悲之心,也许正与此相关。
如果说今年有一张电影原声非买不可的话,那一定是这部电影的原声。
(http://www.douban.com/subject/3619117/)作为一部伪(?
)摇滚主题的喜剧,贯穿电影的60年代摇滚,首首经典,曲曲五星,在电影院里几欲跟唱跟跳。
仅凭原声带就值得推荐的一部电影。
然而这部电影的精彩完全不止原声带。
如果你看过预告片并觉得很精彩,那么我得告诉你,预告片只是皮毛。
导演Richard Curtis是无数经典喜剧的编剧(憨豆、BJ、诺丁山、四个婚礼一个葬礼),编而优则导的真爱至上也是好评如潮。
而这次自编自导的The Boat That Rocked,我敢说是他的人生巅峰。
整部片子给我的印象是“ colourful”,不仅仅因为本身充满了明亮鲜艳的色彩,更是因为影片节奏明快,笑料百出(放映厅里笑声基本就没有断过),人物形象鲜明(那么多个角色每一个都很有记忆点),最重要的是,和Curtis以往的作品一样,整个故事虽然情节简单却一点都不弱智。
适度的冲突,适度的煽情,适度的泼冷水,到最后的伪大团圆结局,我看得是目不转睛。
最后上字幕的时候观众真是几欲鼓掌(却因为字幕里还穿插小片段而作罢)。
好本子不能少了好演员,而这部片子基本上就找不到不是好演员的演员。
看看演员表会纳闷:这部片谁是主角?
答案就是:这部片没有主角。
所有演员交相辉映,现在回想起来我不禁想到了Friends。
片子里,角色之间那种相互的联系让我相当有戚戚焉。
说说我深爱的Nick Frost。
(啊!
你怎么能那么U~)在这部片子里,Nick终于摆脱了做Simon Pegg的万年老二的形象,成功地演了一个相当勾人(?
)的色鬼。
看得我心潮澎湃。
可是Nick一说话,我还是会想起Simon。
所以求求你们两个演激情戏吧。
评分:导演+编剧:8.5演员:9剪辑:8音乐:10观众反应:8哦耶,我想去电影院再看一次了。
开头先顶起豆瓣上一个真相帝的话:一些人能从一些糟糕的文艺作品中窥探出伟大的内涵,这种技能我很嫉妒。
一部本来还不错的娱乐片硬是凑上膜拜供奉的神坛,再回头看看,终究不是个滋味。
这句话是用来评论去年被膜拜的电影《海盗电台》的。
私以为,这是最最最贴切的评语了。
刚刚开始10分钟的时候,我看着光影交错的画面和各种角度各种没必要的镜头只得出了一个结论:难道是一个玩平面的广告人的电影处女作?
但是资料告诉我我是错的。
因为导演是理查德·柯蒂斯。
没错,拍出《诺丁山》的那家伙。
但是我真的很喜欢《诺丁山》,却很讨厌这部装逼兮兮的《海盗电台》。
我一直很喜欢英国电影里的一种风格。
那是属于不列颠的味道。
就像《控制》或者是《猜火车》。
又或者是《两只大烟枪》。
但是这部电影除了艳丽的色彩,聘请专门的设计师给一帮美国佬套上最英伦范儿的衣服之外,我的确没有发现更多的made in England,或者只需要在脑门上写上“这就是英格兰”。
没有办法,如果你是拍《诺丁山》这样美国梦的电影,那么你真的成功了。
但是你拍的是一部讲英国摇滚电台的故事,简直就是一部贴着“英国制造”的美国商品。
煽情,做作,关键的是根本看不出来什么是摇滚。
某一天,我看《逃亡乐队》的时候,幡然醒悟到世界上根本没有摇滚乐。
有的只有大众的需求。
人们从来不要什么解放,不要什么革命,没有什么能让所有人放弃现在的一切,不止是那些老顽固们。
人们需要的是口号,一个随时呼喊的口号,这就是人们的精神的鸦片。
而聪明的人--拿着这些口号到处放纵,就像红卫兵们喊着毛爷爷的口号满足内心的破坏欲一样。
世界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不想说太多,对这样一部没有太大张力,也只有靠煽情来让观众忘记前面两个小时的糟乱情节的电影而言,没太多好讲。
对了,关于声画处理技术,太不给力了!
我印象中最完美的是《猜火车》中mark遇见daine的那一刻响起的《atomic》,一部09年的电影竟然比不过13年前。
还讲什么音乐。
一个美貌的姑娘在一个晚上想和一个英伦帅哥做爱,英伦帅哥拿完套套回来发现美貌的姑娘光着躺在一个胖子的怀里--很久以后姑娘突然回到了船上并且和英伦帅哥说她爱他。
这样的电影能看?!
这就是政府的意义,你不喜欢什么事情,你就出台一项法律把它变成违法的。
政府反对人们自由。
——这是多么牛逼的台词啊,还好《海盗电台》是一部英国电影,否则我连感慨它牛逼的权利,都没有。
不止一个朋友,在看完这部影片或者仅仅是看到海报的时候,都言之凿凿表示我一定会喜欢这部电影。
还真让他们说对了,这种洋溢着英伦范儿、搞点小文艺、充斥音乐和激情、构筑一个理想国的电影,重点是结局还不是悲剧,那真是每一帧画面、每一句台词都卡在了我堕落的审美情趣上。
《海盗电台》的故事夹杂真实的时代背景和荒诞的虚构主体,一群行为乖张、性格各异的家伙,在一艘公海上飘荡的船舶上,建立了一个24小时不间断播出的草根摇滚电台,以这种方式来对抗英国对民间电台的管制,并借此愚弄BBC每天只肯播放45分钟的流行摇滚节目的愚蠢和保守,这一切的桎梏和反抗,只因为摇滚和嬉皮在当局看来是“下流而肮脏”的。
电影的主线人物是被母亲送上船寻找未来的年轻卡尔,而爱之船上的几乎每一个DJ都得到了足够释放光芒的空间,连那个唯一的蕾丝边女厨子也不例外。
从时间节点上,《海盗电台》几乎是《这就是英格兰》的前传,整个大不列颠帝国还在60年代的保守中摇摇欲坠,从气质上,《海盗电台》则是《制造伍德斯托克》的英伦版。
导演理查德·柯蒂斯和李安一样,在缅怀了摇滚乐作为社会改革急先锋的伟大和不朽同时,以青春的放纵为旗帜,以狂欢的有序为底线,歌颂了记录他们成长的美好60年代。
唯一不同的是,局外人的李安以自己的方式解构了真实存在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他越是试图还原历史,越处处显露出自己的主观臆断,谁让他当年只是守在收音机旁来感受摇滚乐摧枯拉朽感染力的一名台湾学生呢。
而身处时代洪流其中的理查德·柯蒂斯,反倒是在电影中小心翼翼创造了“海盗电台”这样一个虚拟载体,不过,我相信那些诸如两代台长桅杆对决、新婚17小时别妻等看似荒诞不羁而又让人激情澎湃的细节,一定都有时代真实的摹本。
看《海盗电台》最大的乐趣是在表达一个相对严肃的主题时,影片用了憨豆先生式的英式无厘头幽默,这也让影片后段诸位DJ誓与电台共存亡,捍卫摇滚“Rock&roll”的狗血台词也变得举重若轻起来,那句堂吉诃德式的“我是为音乐而活,但现在没有活着的理由,我愿意为它而死”,轻易地让我热血沸腾并心生向往。
影片的另外一个卖点,则是贯穿影片始终的60年代伟大的英式摇滚流行乐,从经典到不能再经典的Skeeter Davis的《The end of the world》到完全跳跃时空的Duffy的《Stay with me baby》,一部讲述摇滚乐的电影,没有什么比那些经典的音乐本身,更能煽动观者的影情绪的了。
坦率说,李安姑且还能称得上那个时代的旁观者,成长在中国封闭80年代的我们,只能算那个时代的眺望者。
我们现在即使能感受那些经典音乐的美好与震撼,也只能通过导演的作品去憧憬那段岁月的激情和迷幻。
其实,我相信这种电影艺术所呈现出来的激动人心的叛逆美好,也一定是导演对记忆过滤美化后的产物。
就好比是嬉皮士最后也要打上领带,摇滚电台的海船也要沉入大海,但看完这些作品最让人嫉妒的是,不管怎样,那确定是一个值得让他们记住的年代,有放纵才知道能走多远,有沉沦才更理解什么是自由。
当我们不用再靠电台和黑胶片,就能下载全世界的音乐时,我们确认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么?
很多时候,我都庆幸自己活在当下,甚至无法想象,没有电脑和网络,整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而更加无奈的是,回首我们成长的年代,那也是一段国家慷慨激昂而个体灰头土脸的时光,我现在所能想的起来的细节大多写上无忧无虑和不咸不淡的标签,那些听卡带、混电子游戏厅、溜进录像室已经是其中难得的亮点了,而这些因为在被提速的工业化进程里,因为无人提及也很快就要被时代忘记了。
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最大的悲哀是,青春来不及或者说容不得叛逆,就已经行将结束了。
《海盗电台》,难得一见的好电影!
如果电影满分是100分!
我打100分!
30年前,不,已经是40年前的故事了,那时候人们还相信真爱,人们都认同音乐是生命中重要的一件事情,人们都有信仰,人们还会因为一个电台的存在而感动不已,人们都认同生命是有他的价值。
同时人们也酗酒、大麻烟、和不认识的姑娘因为电光一闪而共度春宵。
你认为“同时”前面应该加“但是”吗?
你错了,前面是“而且”!
一个存在于船上的乌托邦世界,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广告商在哪里,也不知道Gavin从哪里带来了大批国外的资金,我们只能看到一帮怪物在船上各得其所,放音乐、跳舞、玩不知其所的游戏,然后等待周六,然后等待下一个周六,rock n roll,baby.我们也明白这电影决不能在中国上映,电影中的事情也决不能在中国发生,这喜剧版的《V字仇杀队》,同样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意淫空间,让我们high上两天三天,然后沉寂而悲伤。
不过我们无法选择时代,无法选择规矩,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我们甚至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选择我们的心灵。
看到他们在rock radio中有模有样的俊酷模样,我们不能模仿,至少可以欣赏。
永远记住吧,你不能做不能说不能听,但至少你一直拥有憧憬的权利!
片子还有一个深刻的内涵,那就是你总是认为你的父亲像Quentin一样酷到惊世骇俗,但是最终你都只能发现你的父亲是一个胡子怪物,but who give a shit!!!
打开你的ipodZuneYeppAigo whatever!
Let's just enjoy LOVE have pure sex!
remember, be gentle, but firm, very firm, indeed.Rock n Roll!Bravo!!!
[ 新世纪浪迹者,不准出现在这个世纪,不准出现在任何世纪。
]——约翰·梅杰,一九九二年。
一九八九年十月,警方查抄了伦敦最大的地下电台“中央军”。
英国电信监察机构 ICSTIS (独立电话服务管理委员会)下令取消了 0898 和 0836 两条电话语音线路,而这是两条连接着伦敦地区电气音乐举办舞会的特别线路。
你可以把这看成是游戏,也可以把这看成是抗争;总之事情就是这样,对有的人来说生活就像音乐,可有可无,有得听就听没得听就歇着;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听不下去的音乐就好像那些犹如狗屎一般的中产生活,拼了命也难以忍受下去。
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周七天、巨量唱片和播放设备,以及在各种公寓里搬来搬去的游戏……这种不法的传统早在遥远的一九六四年“卡洛琳”电台时期就已经存在。
嗯哼,伙计,你知道,“卡洛琳”就是在一艘船上进行着他们的非法播音。
大量非法电台的存在与其是一种娱乐,倒不如说是无法避免的产物,就像 梅杰 首相所说的,在任何时代、任何世纪,国家的官方价值观都不容撼动:我们需要的是整洁的社区,绿草茵茵的城市公园,到处都有的时代广场以及诸如此类的广场以及——以及一心为国效力的爱国主义……这就是国家道德。
明白吗?
伙计,国家道德。
只是你肯定难以相信在这样一个以“国家道德”为荣年代,居然在一九九零年的扫荡中居然查抄出六百四十七家地下电台。
这些电台播放的都是官方电台里很少播放的音乐、古怪的新闻、最新的派对信息……充满着英国建国以来就有的无政府传统……虽然这种玩意儿并不会导致什么人丧生,可就是很容易招来条子们的围观,只是因为很不幸的是它们都不符合国家价值观。
“这可不是开玩笑伙计,会出人命的”,贸工部部长 爱德华·李 先生说。
一九九零年新颁布的广电法赋予了权利机构更大的权利:可以没收属于私人财产的播音设备。
理由之一就是非法电台有可能占用紧急联络信号频道。
不要假设某种不现实的情况出现就可以被称作“乌托邦”,没有 乌托邦,乌托邦 和 国家道德 一样,都属于根本不存在的事物。
自由永远要靠自己争取。
船沉了也没关系不是吗?
将来自然有其他的船,“卡洛琳”沉了,“中央军”散了,都没关系。
还有“Kiss”和“Sunset”,还有其他无数你还不知道名字的伙伴,不是吗?
Radio Rock 的意思是说不是摇滚拯救世界,拯救世界的永远是行动。
一九九三年几十个各地电台成立了“进步党”,与另一机构联合游说国会放弃《刑事诉讼及公共秩序法草案》。
而在另一个地下单位 Spiral Tribe 一九九五年连续半个月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巡回派对中所携带的设备就包括数百吨重的坦克和米格喷气战斗机——当然,它们是用来装饰舞台的“艺术品”。
这事永远没完,知道吧。
《海盗电台》的分类算是喜剧,可是又一次的,我看的泪流满面。
如果说前半部我还能没心没肺的哈哈大笑;看到政府取缔了电台之后最后一晚,Count和大家心情悲凉的做最后一次倒数,然后沉寂几秒钟之后的爆发:扯个蛋而已,let's rock,我已经热泪盈眶;那么最后关头船即将沉入海中时,海面上突然涌出大大小小各色打着不同标语的救援船只,我几乎眼泪已经决堤;而还是Count,那个穿棕色皮衣的络腮白胡子胖老头儿,船上唯一的美国佬,和Gavin挑战,不愿做chicken而纵身从桅杆上跃入海中的Count,浮出海面时,请无视我的失态,我已经稀里哗啦了……看到后半段的时候,“至少在我的心中,还有个尚未崩坏的地方”这句歌词不停的occur to me。
心中似乎被深深掩藏的一些地方,被保护或者说被遗忘的地方,又渐渐的清晰起来。
我也不知为何有这种感觉,但它似乎和我的神经相连,不停的持续的摧残我的泪腺……只匆匆看过一遍,海盗电台的每个人都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穿细格子衬衫套头毛衫,纤细瘦弱英伦范儿的carl,用laica m3相机拍船上的事情,见到心仪的女生满脸羞涩;可怜兮兮的结婚17个小时老婆就跑了的simon;有范儿到不行的,全英最牛逼djGavin;低沉神秘的午夜帅哥mark,还有他的无敌泡妞1vs30秘籍:HOW ABOUT IT THEN.;笨到不行傻的可爱的,稀奇古怪描述耶稣而不直接说“上帝之子”的Thick Kevin;胡子邋遢的专做午夜节目的怪老头Bob;冷静绅士的头头Quentin;蕾丝边的厨师,还有好玩的胖子Dave,以及我最爱的皮衣老头儿Count……印象最深的场景是那些听众热烈愉悦的眼神,扭动的腰肢;最后的单身之夜的狂欢;沉船之时Gavin颇有泰坦尼克遗风的最后的演播;怪老头bob在水中看着他心爱的黑胶唱片们翩翩飞舞……这是一部看的很“爽”的电影,爽到想不停的连着说那个被禁锢的"F word",爽到部长连身大骂ass ass时的浑身颤抖,我得承认它是一部很会抓g点的电影,2个小时的过程中看的人一遍又一遍的高潮。
你最近活的很郁闷吗?
或者你心中也有些什么被深深的藏着,或者你只想单纯的“爽”一下,甚至是,你想练习英语口语的话,看《海盗电台》吧……就让我们在rock 'n' roll里再一次找自己。
提示:全部字幕上完之后还有一个场景
海盗电台或者摇滚电台。
一群人疯狂的享受,一群人疯狂的追逐。
摇滚,各种各样。
其实有好多身在其中的人也说不出个准确。
很多人因为最初的外来文化一直把摇滚和“性\毒品”联系在一起。
并不否认摇滚的历史与这2个词语不能分开。
俗话所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电影里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性行为。
肆无忌惮,里面的主人公也是因为毒品而被送到了这艘“海盗船”的上面。
在他们播音的过程中也不断的有F打头的单词,性,淫秽。
可是他们至少是爱摇滚的人,至少听的人很高兴。
再至少至少他们不是为性而摇滚,为毒品而摇滚。
我想这就足够足够了。
摇滚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也许她永远等不上儒家思想的治国的大雅之堂。
但是她依然风靡了世界,从前是,现在以后也绝对会是。
吉他贝司鼓,传统的搭配经历了无数政治金融洗礼依旧如一。
影片中不断发生着一些琐碎的事情,连接起来充斥了真个电影,使得饱满耐人寻味。
其中一位男DJ闪婚,一个天使一样的女人。
他幸福,别人想不通为什么这样一个女人会嫁给他。
初夜之后她告诉她,我爱上了隔壁的另一个男DJ,我想见他上船,只能嫁给你。
我们会相守到老但是每晚和我做爱的不是你,此时他敲了敲隔壁的墙。
大家可想由知后来男DJ的迷茫无助与深痛。
他依然在播音室,他是DJ,陪伴他的是摇滚。
一段一如既往的开场白,一首撕扯心肺的摇滚。
他合唱,在播音间合唱“please ,come back”一直……一直 经过了这样的事一个从前的传奇DJ,一个现在的王牌DJ。
一个对另一个说傻逼,我向你决战。
并不是谁为谁出头,也许只是他们一个认为这样不摇滚,一个人为这样很摇滚。
主人公是经历的曲折的,因为毒品被送到船上。
之后是更恶略的环境,摇滚与性。
海盗电台也有新闻,播送的却是他们在船上时时刻刻发生的事情。
有人结婚,政府又在反对他们,哪里发生了强奸案。
在主人公生日的时候他们的头儿给他带来一个美丽的女子。
当一番小插曲之后那个美丽的女子说“come here”。
他高兴,兴奋之后让她等等,他去借避孕套,当他终于在别人那里拿到,而另一个人在和他开着玩笑说“坚挺”的时候。
那个美丽的女子却睡在了别人的床上。
之后是一样的深痛。
陪伴的有友情,有巧克力牛奶和饼干还有摇滚。
他的母亲来到了他的船上看他,从而一系列的谜题慢慢揭示开来。
他的父亲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而他妈妈的当年很像那个背叛她的女孩。
他无助,向大海高喊“No”。
最后政府还是取缔了海盗电台。
他们实行抓捕,而电台依旧戏耍他们,根本没有停播,当世界的听众得到这个消息依旧是欢庆,因为他们知道摇滚不会消失。
船上,主人公与父亲相认。
船上的老大宣布解散,所有人站起来表示我们会继续。
感人的场面。
背叛他的女孩回来与他做爱,而海盗电台却在直播。
DJ问他做了没有,他腼腆。
当DJ说出“休斯顿(发射的寓意),插播新闻船上一个小伙在XX海域破处”的时候所有听众的欢腾。
也许他们根本没有拿这样的事情当做淫秽的事情而是一个久违期待的事情一样。
好景不长,他们的船漏水。
最后几位DJ依旧坚持着波音,他们继续着摇滚不停的神话。
船快要淹没的时候,主人公去救父亲。
而他的父亲却抱着唱片差点淹死在海里迟迟不肯放手。
几经周折最后只救回了一张唱片,到了甲板上另一个DJ把他拉上来的时候随手把唱片又扔进了海里。
这时候友情与生命超越了摇滚,因为那个DJ说那天晚上我上了你的女朋友,我感到抱歉。
2位DJ一直坚持在播音间,他们用最后的时间说着,告诉听众这绝不是结束,在XX海35-70东250他们即将沉落,然后告诉听众之后是一首很长的歌。
所有人都逃到了甲板上,他们突然发现少了一个人——没错是那个王牌的DJ。
他不服输,他依旧坚持,他相信摇滚,在这时候摇滚超越了生命。
是的,因为老大的一句“政府不会让我们死的。
”他们在甲板上等到黎明,其实他们有个性,他们也并不想被抛弃,他们需要的是认同。
这时候他们的生命与摇滚融合不分彼此。
可惜最后政府的没有来救他们,政府需要他们灭亡。
那位王牌的DJ在海盗电台存在的最后几分钟里说了这样的一些话语“听众朋友们我只想说,上帝保佑你们,至于你们这些当权者们别以为一切就这么结束了,年复一年,为了让世界更美好政客们将依然一事无成,但全世界的年轻男女们,将永远怀抱梦想并将它们写进歌里,今晚不会有什么重大损失,只是破船上的臭家伙们,今晚唯一的遗憾就是在将来,有那么多美妙的歌无法享受有被我们播放的待遇。
但是,相信我,会有更多歌曲诞生。
他们会被歌唱会成为世界的奇迹。
”还有传奇DJ的那句“说对了”,在那一刻他们之间也只有摇滚不再有隔阂。
世界的听众只是泪流满面。
船沉了,黎明到来在他们绝望的时候看见了成百上千的人来救他们,是听众。
他们一一跳下海,一一被救出。
当他们为从新得到生命而高兴的时候,当他们忘记那个DJ还在船里的直播间的时候。
他奇迹般的出现了,在海沉落的地方。
他脸上是喜悦的。
当其中一位DJ喊出“那是我的兄弟”。
全场沸腾了。
是他曾为他出过头。
此时再没有其他,摇滚融合了一切。
那位海里的DJ向着全世界喊了一个词——Rock'n Roll。
不小心看到好多正面评论,实在太夸张了,有人说这是他看过的“最好的电影”,我对这哥们表示深切的同情,太苦了,政府的送电影下乡活动英明,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bb两句,希望能帮助很多朋友避免损失生命中珍贵的一个多小时。。
电影刚出来的时候好几个朋友分别向我透露说最近又有一部关于摇滚乐的电影,应该好看,说实话我对这种鲜明意识形态类的电影还是比较偏好的,对于这部电影基本还算期待,当有了1024分辨率的下载后我第一时间把它弄到我的硬盘里,在浪费了我生命中宝贵的十分钟之后我忍无可忍的把它删了,有人说“你要看完它才知道好不好”,一部电影,如果它烂,1分钟你就能知道它烂,10分钟我已经很有耐心及爱心了。
就这10分钟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1.这不是摇滚乐电影,这是一个二百五编剧和三百六导演根据自己的幻想对于摇滚乐一厢情愿的意淫。
2.如果一定要说它是摇滚乐电影,那它应该改名叫《幻想摇滚乐是这样儿的傻缺们》3.这是另一个《摇滚学校》,编剧对于摇滚乐的理解程度基本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在可看性上甚至还不如摇滚学校,至少摇滚学校还能当喜剧片儿看。
4.如果你喜欢摇滚乐,别看。
烂片并没有什么错误,我也经常不小心就把一烂片看完了,拍的烂可能有各种原因,预算少,本子烂等等诸多原因,如果一定要拍一个烂片,那去拍烂恐怖片,烂青春喜剧片,烂爱情片,这些类电影烂的很多,也不差你这一个,但是专门针对某种文化和某种意识形态来糟蹋就太不应该了,你要拍个关于时装的电影,起码你自己得穿的像个人样,或者至少要知道什么样才叫人样。
评论里有人拿建国大业说事儿,说中国拍不出海盗电台这么牛逼的电影,只能拍出建国大业,我还告诉你,建国大业和这片儿比一点都不烂,不说意识形态,从其他任何角度上说,建国大业都比这个装腔作势事儿逼假莫三道的“摇滚乐电影”更有可看性。
昨儿一朋友跟我说了一句话“摇滚乐是好多人的G点,稍微碰一下就射了”,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他们的观点是跟摇滚乐沾边的就不是傻逼,但凡有人喊一声“摇滚”,他们准不假思索的喊“万岁”并且痛哭流涕,可能这电影是拍给他们看的,摇滚乐里没傻逼么?
有,多了去了。
在此,我真诚的奉劝各位,三思而后行,昨晚熬了夜的去补补觉,能睡一小时就睡一小时,别浪费在这个片子上。
喜欢看文化类型片的我推荐别的,近期的放松日不错,半自传小说改的,拍的很好,配乐也很棒,还能顺道学习学习英国的东北口音。
补充两句:已经被这烂片儿浪费了时间的咱就一块儿骂两句解解恨,看了觉得很好很牛很感动哭了一鼻子想捍卫神圣摇滚乐的麻烦您离我远点,别跟我掰扯,我不是摇滚学校毕业的,我说什么你也听不懂。
没想到作为对摇滚音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国家拍出来的摇滚电影是这个样子!
人物设定只能用装逼两个字来形容,剧情土的不能再土了,再简单一些就和AV片一样直接了,到处都是听着摇滚晃晃悠悠的人,到处都是为摇滚电台伤心流泪的人,而这些DJ则享受了神一般的待遇,到处都是温暖的胸脯和更加温暖的大腿……,最让人受不了的是电影对摇滚概念的界定,你他妈爬到桅杆上你就摇滚了?
你耍耍流氓你就摇滚了?
你把屎拉到床上你就摇滚了?
草!
我小时候爬到树上逮知了的时候,树摇着摇着我就从上面滚下来了,我是不是更“摇滚”啊?
丑恶的商业片,把无耻·堕落·肮脏的屎盆子扣到摇滚的头上竟然能还有那么多人叫好,我怀疑是那个带着眼睛的部长拍的这部电影,意在让你以为听着摇滚乐就会有女生上床,你务必兴奋地幻想,然后把那肮脏的东西留到艾薇儿的CD封面上,当然你说里面的歌好听让你高潮了我不反对。
希望有人能告诉我这不电影怎样看才能好看,我现在还坚定的认为把屏幕关掉看这部电影是最好的选择,不过最后那句Rock n Roll还是让我弄了一裤子。
他大爷的!
最后那么多船足以说明人心所在,政府永远是最傻逼的存在。这片真好看,但并不太像电影,因为剧情弱化,而反复强调的只是一种强烈的情绪:摇滚万岁,摇滚万岁,摇滚万岁!身心愉悦
第二遍看,后半部当漫画看其实挺不错。觉得海盗船这个制度有点像童子军或国企,是军队,应该说。所以我觉得跟炊事班的故事很像的。
娛樂一下就好
实在太crary
配乐太棒 摇滚得要尖叫 但是不太喜欢满是充斥着性的电影。
天呐,这什么男人看了会高潮的狗屁电影啊
摇滚不息,梦想不止~道理我都懂,但确实不是我的菜,你们看到了情怀,而我只听到了嘈杂。不论是剧情还是人设,都感觉和我们不在同一个次元的怪异疏离感。剧本太渣,前半段一大堆不知所云且毫无节制的废尬戏,人物是挺多,但都脸谱化,最后的“泰坦尼克号”式的沉船戏,拜托了导演,您还能再应付点吗?
怎么没有“一般”这个等级呢
反正没看下去,怎么摇啊滚啊....
音乐不止,梦想不灭。很可爱的一群人~
不是期待的那种感觉
很热闹, 但没看懂.
Cool!向摇滚致敬,只是电影实在太长了点啊,7分
啥叫牛逼?牛逼就是逃命的时候还用仰泳。。。。。。。
总觉得男主角好帅啊,喜欢里面乌托邦的感觉。
be gentle,but be firm
作为一部摇滚乐普及片,一个故事俗套偶现造作华丽的煽情商业片,TA还是具有娱乐性的,个性分明的演员,各种玩笑,流行摇滚音乐,零智力的剧情,标准的商业小片子~适合无聊时光
虽然我也是摇滚迷.但我不属于哪个年代的.他们放的歌没有我喜欢的..特别里面乱伦实在让人看了不爽.都很放的开啊.结局多少还有点挺让人HIGT的
让我帮你生个儿子,再去嫁入他的豪门。
完全是在看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