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夜玫瑰中的小柯可以归入某种类型人物的行列,年轻的单身男子,有一点随性幽默,有一点疏离寂寞,还有点暖融融的孩子气,在爱情电影中很常见:比如《诺丁山》里的休.格兰特,天生一种脆弱懵懂的气质,看着你的时候总像是在晨光熹微里醒来时那一瞬间的失神;比如《天使爱美丽》里的马修.卡索维茨,有着安静羞怯的神情,趣致单纯的心境;比如《碧海蓝天》里的让-马克.巴尔,有着糅合了婴儿的眼睛、海水蓝和屋顶上跳跃的阳光的迷人笑容……那么小柯又是怎样一个人物呢?
小柯身上有两重气质,爱情轻喜剧的题材限定了他的部分性格必然是幽默可爱迷糊的,但他喜剧之下的底色其实是孤独。
小柯是一个在异乡寻找归属感的游子,念念不忘当年教他跳舞的学姐,说明他对旁人的认同和接纳有多么渴望,还有“就像在狼群里,我也许只是一只瞎眼跛脚的狼,但人们会说这群狼有十二只,而不是这群狼有十一只,另外还有一只瞎眼又跛脚的”,会说出这样话来的人,又有着多么不安而敏感的内心。
为什么小柯一站出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他不是钟汉良曾扮演过的于佑和,也不是Johnny?
因为他有一种独特的漂浮的气质。
他的动作总是夸张和不安稳的,走路的姿势、跑步的姿势、和学姐跳舞的僵硬、被吴驰仁气到的一跃而起、撞到鞋柜的哀嚎、躲吸尘器的蹦跳、在厕所里猴急地蹿来蹿去、拦出租车的斗智斗勇……回想这些鲜明的片段,小柯的形象跃然纸上,在他慌张、匆忙的动作背后,是不确定的漂泊的心事,就像一段空泛的回音,跌落在浮尘飞舞的空气里。
小柯还有几分灿烂,眉目飞扬地一笑真如水银般光亮耀眼;有几分不安,一个人坐在面馆里望着窗外,那眼神真像全世界所有的雨点打湿了所有的窗棂;有几分狡黠,涉及到钱的问题时自有指东打西的快意;有几分温柔,微笑着亲吻手机的样子,在暖色的光晕里,睫毛轻颤仿佛被夕阳的余晖黏住翅膀的乐陶陶的蜂蝶;有几分不加掩饰的孩子气,在吴驰仁的字条上发泄过后,踏进电梯时已换上心情大好的得意笑容;有几分瑟瑟缩缩的小委屈,被叶梅桂的冷战吓到后谨小慎微手足无措的模样,让人又想笑又莫名觉得自己不厚道。
《夜玫瑰》其实是很局促的一段爱情,参与者只有两个人和一只狗,发生在一间狭小的公寓里,生活乐趣好像全跟电梯有关,爱情发生得自然而平淡,没有误会没有仇恨没有阻挠没有隐衷没有等待没有背叛没有生离死别没有不容于世没有枪林弹雨没有沧海桑田……没有以一种倾城的姿态降临,也没有爱到轰轰烈烈炽热疯狂,最后,它是大团圆结局,没有遗憾。
在这部电影里,幸福不过就是一个转身的距离,不需要跨越千山万水生生死死的沟壑。
幸福就是有人默默记得你们之间每一件事情然后大而化之地概括成谢谢你对不起,就是有人悲愤地以巡视都江堰的气势来为你修理马桶,就是有人会紧张你以至声音发抖得像风吹过狗狗刚剃完毛的身体,就是有人会在半夜跑出去为你买一个生日蛋糕,赶在十二点之前,一定要让你拥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小屋里兜兜转转的爱情,淡淡的,浅浅的,但因着无法闪躲的鲜活热络的气息,三分的悲喜也有了十分的甜蜜。
再加上两人在屋里打手机的桥段,有限的空间突然就有了奇妙的拓展,局促的爱情也未尝不可以衍生出张力和异想的色彩来。
这部电影中有两个交替出现的时空,一个是小柯十八岁时和学姐跳舞的场景,一个是十年后的现在,一个是他熟悉的、萦绕着刻骨铭心青春回忆的舞台,一个是让他感到陌生和漂泊无依的异乡羁旅。
这两个时空在电影中是平行存在的。
当小柯第一次见到叶梅桂,她触动了他对往事的回忆,并且在两人相处的过程中,她一再地成为连接两个时空的符号,小柯通过她得以回望过去那段童话般的经历。
电影中反复提到“夜玫瑰不只是一首曲子、一支舞”,因为在这首乐曲中已经刻下了小柯十年间的年华倒影、岁月斑驳,每当他想起夜玫瑰,实际上便是在体味此时的他与彼时的他之间遥遥相望的心境。
直到片尾与学姐重逢,记忆中的人终于出现在现实时空里,两个时空终于连接在了一起。
然而他却发现,物是人非,他唯一能够拥有的只是在不断地回望中保存下来的梦的残骸。
于是便出现了一个学姐和她的丈夫在小柯的主观视角中渐渐消失的镜头,那个记忆中的时空也随之消失了,他终于完完全全地、清醒彻底地接纳了现在。
原本我在看电影之前都不想看剧本的,因为我知道钟汉良演出来的小柯一定和文字中的不同。
以前看过一个关于《卡萨布兰卡》的花絮,说它的剧本是边拍边写的,英格丽.褒曼在拍摄时根本拿不准她爱的究竟是谁,亨弗莱.鲍嘉也不知道他们最后的结局会是如何,结果呈现在银幕上的便是伊尔莎举棋不定的眼神和里克颓唐又热烈的注视,这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反而成就了这部影片。
我看钟汉良的戏就常有类似的感觉,剧情并没有多么复杂,谁是谁非前因后果一目了然,原本可以很轻松很上帝视角地裁定每个角色的功过得失,可是他的眼神啊……有时觉得看他演戏,观众就像是《死于威尼斯》里那个作家,魂不守舍地跟在美少年塔基欧身后行游,追寻着永不可企及的纯粹和美,威尼斯的每一座桥、每一处转角,都散落着他渐渐枯萎的生命和方生方死的爱恋痴缠。
钟汉良的眼神就像那个步步生莲的少年,牵引着你全部的心绪和情感,是在情节之外的一种激荡和交汇,超出剧情揭示的范围,于是你就陷落了,一回首早已不知心在何方。
看《夜玫瑰》便是如此,导演给了钟汉良数不清的超大特写,简直让我有看《侠骨丹心》的感觉,而且男一的戏份比起浮光掠影的小教主来自然也要过瘾很多。
在《侠骨丹心》里,常常整个镜头里就只有厉南星的脸,导演并不是有意要突出人物的任何情绪或情节的任何关键所在,然而又确实使得厉南星的脸像符号一样独立于剧情之上,强烈的主观色彩把他的脸渲染得如此意义非凡。
《夜玫瑰》的特写则又是另一种效果,把叙述人小柯丝丝缕缕的心事和私语放大到一览无余的程度。
他有很多种面孔,穿黑色西装时是腼腆稳重的,穿白色帽衫时是柔和体贴的,穿白衬衫配白毛衣时青葱迷懵得真像斜飞的屋檐上直欲冲入青天的飞鸟……他深藏的心思,百般的表情,经了镜头的放大,无一不是坦诚直白到让人心神不安的地步。
又比如,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柯坐在一家店里出神,镜头从外面拍,玻璃上条状的白色贴纸恰好遮盖在他脸上,于是在事实上形成了一种分割镜头的效果:画面上方是他的眼,柔柔缓缓地眨了一下,眼眸中清亮的水波像涟漪一样荡开去,击碎了某种宁静,却只觉得更静;画面下方是他的嘴,仿佛和眼睛分属于不同的两幅画,或同一幅抽象画里不同的两个空间,这个特写下的小柯神秘而迷离。
我以前喜欢过很多演员,膜拜过影史上很多光辉的名字,但钟汉良真的很不一样。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为什么被人们传颂?
不是因为导演技巧、剧本结构、演员表演都完美到多么不可思议的程度,而是人们想要在电影中寻找的梦想、自由、希望、救赎、激情、信仰、正义等等都可以从这部电影中获得。
钟汉良对我来说便是如此,他一个人便代表着太多可能。
所以我慢慢地变成只看他一个人的作品,而丝毫不会觉得错过了怎样的光影繁华。
就像里尔克曾经说的:“我不愿做任何你不会经历的梦,不许下任何你不希望如愿的祝福。
我不做任何不使你快乐的事,不种一朵不将你装扮的花……”所谓倾慕,大概便是如此。
很喜欢小柯和叶梅桂之间淡然的笑语、戏谑的调侃,她慢吞吞地无视掉他渴望晚餐的悲切眼神儿:“你不知道什么叫寒暄吗?
”他面带笑容春风化雨和颜悦色地谈情:“是你打给我的,我接听免费。
”她问,你会担心我吗,而并不强迫他一个回答;他问,你会担心我吗,然后在沉默中含笑亲吻了手机。
整部电影,几乎没有动人的表白、郑重的承诺、情深的相许,只有她碎碎念叨着“你也不问我有没有迟到”,他故作镇定地问她“我见了你爸该说什么做什么”,才透露出心底转了千百个弯的在意和牵挂。
脸上淡淡的波澜不惊,恰是因为心里深深的期许和感动,在如此一个飞速狂奔的城市中,在如此一个呼啸而过的时代里,我们能够承诺什么?
注意看就会发现,在他们居住的大楼里始终没有出现过其他的房客,承担了重要搞笑任务的吴驰仁从没有露面,蓝和彦撞到对面住户的房门,对方也只是喝问一句,从此便悄无声息,一切都衬托出小柯和叶梅桂的生活是多么寂寞。
导演不动声色地将镜头贴近这两个平凡的男女,在喧哗繁冗又如流水般悄逝的日子里蹒跚进退,暖暖的爱意和满满的疼惜一点一滴地在观众心里蔓延,而小柯却仍在好整以暇地抱着狗狗,安静地蘸着牛奶在桌上写字:秋——风——秋——雨——愁——煞——人——平凡隽永的爱情为什么不能绽放出绚烂的焰火:如果我不能听见声音,也许对你的美貌会倾倒得更加心醉神摇;如果我不能看见色彩,也许对你的笑声会铭记得更加深刻清晰;如果我不能独立行走,也许对你的等待会沉淀得更加心潮澎湃;如果我就要离开世界,也许对你的陪伴会眷恋得更加不能自已;可是我好好地站在你面前,没有生离死别相濡以沫的戏剧场面;不代表我就描画够了你的美丽,我还想一生沉溺进你的安详宁静;不代表我就记取够了你的欢笑,我还想努力保留住你的无忧无虑;不代表我就忽略了等你的幸福,我还想慢慢回味每天的崭新喜悦;不代表我就满足了伴你的时光,我还想逃出红尘带你去环游世界。
爱情故事,人生故事,在《夜玫瑰》中轻松的述说着,国内已经很久没有拍当代年青人的爱情题材电影了。
小柯的扮演者钟汉良和叶梅桂的扮演者林心如非常适合剧中的角色。
夜玫瑰影评之二——看的就是“钟汉良”文/连城前言:本来标题是“看的就是帅哥”,但转念一想,这电影除了看钟汉良还能看到其他帅哥么?
答曰“NO”!
这年头被称之为“帅哥”的多了去了,人模狗样的烫个头植个发刘海整得和湖南卫视新绰号似的身高一米六脚蹬内增高都能称之为“帅哥”。
总之,“帅哥”这词儿(嗯,跟着小柯念——“词儿”)被用俗用烂了,实在对不起钟先生无上的气质和美貌。
于是有人急了,这电影里不是还有马小朋友么?
但本人观影完全冲钟汉良而去,套用娃哈哈陈年广告语一条——“我说我的眼里只有你”。
80块钱的电影票有点小贵,但为了看大银幕的“哇”头180我也去看。
但是观影代价是大的。
由于场内有大叔大妈追求浪漫的爱尔兰调情也来观看该电影,所以我的裙子已经被我身旁堇色挠烂= =|||,大家按捺住的激动可想而知。
而这一切惨痛的现实所有罪恶的根源,全都是因为三个字——钟汉良!
自然,看的就是钟汉良。
钟汉良的美不用多说。
那啥啥顾惜朝余其扬纳兰容若小玄子引得众HC女竞折腰,这都是前话,前人树碑立传洋洋洒洒千字文万字文无数,故本文就不再班门弄斧。
但小柯一出,大银幕前泪水口水血水横飞的场面实在值得一书,不然实在对不起这80块钱的电影票。
额,前言废话太多,现在进入正题。
无论是戏份还是镜头,小柯的镜头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果夸张的说一句,是百分之九十九,这是一部完全以男主角为线索的电影,相对于目前大陆流行的以女性为视角的影视剧而言,这是一部不流俗的电影。
影片以杨梅头入镜,画外音起,男主角的情感线索贯穿始终。
宣传海报主打两男一女,红果果的男色为主打。
当然,剧情内男“色”自然不少。
影院中倒抽气连连,介于大叔大妈的观影感受,大家“忍气吞声”,好不辛苦。
总的说来,小柯还是很不错的。
萌点多多,笑点多多,血托点更多多,现撷取一二,品评一番。
必杀技之一:眉眼每次说起钟先生,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最终只好留下“那眉那眼”四字以及一个省略号,让听者自行想象去。
电影导演自然也没放过“那眉那眼……”,片名甫一出现,镜头便是小柯的后脑勺(话说钟sir的后脑勺也是异常的美好啊…… 众曰:pia飞!
),镜头慢慢移动,至小柯侧面,脸部温和的线条尽显。
睫毛浓密,在传说八米乘以十米的大银幕上一览无余。
下睫毛仿似画了眼线。
让人心生嫉妒之心。
偶尔微闭,眼角眉梢,温润十足。
电影镜头特爱拍他脸部大特写,怪不得有人会觉得导演是不是也HC了,不然镜头怎么如此美好。
必杀技之二:眼神说了眉眼,自然少不了眼神。
本来可以在“眉眼盈盈处”一气说完,但实在舍不得,于是特地分开来讲。
世界上眉毛整齐睫毛浓密的男明星实在多了去了,若说眉眼好看而觉得小柯好看,那实在太对不起钟先生那让人意乱情迷的眼神了。
堇色有绣字——“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说得不过是他蓄电之时。
夜玫瑰端来碗面,放在小柯面前,小柯一阵乱感动,吃了两口,直盯着夜玫瑰胡思乱想。
——喂喂!
我说老大啊!
我说钟sir啊!
乃漏电了!!!
必杀技之三:画外音这电影虽然被我挑刺挑得体无完肤,但是却有一道非常非常温暖的阳光,一直贯穿着全剧。
是说小太阳么?
NO!
人家现在已经进化为小月亮了!
这道阳光,其实是画外音。
当然画外音的来源,是钟汉良。
钟先生普通话不标准,这是人尽皆知的。
但不知道有多少人就是喜欢着他那口不标准的港普,连带一起爱好永远只能听懂三分之一的粤语。
他很用心,一直努力地学着普通话,估计老师是北方人,而他主要活动范围又在南方,于是“儿化音”成了本片给本人的一大笑点。
虽然台词部分还有所欠缺,有些地方略显生硬,但画外音部分表现得实在是好。
将一个有点脱线,有点小资,有点zhuangbility的人物性格表现得非常到位。
鼻血镜头之一:红玫瑰花瓣落满身电影一开场的镜头已成功将很多观众煞到,这归功于有爱的导演的有爱镜头。
那镜头的运用,仿佛是在塑石膏头像,背影先放着,故镜头起初是模糊的,先塑五官,于是五官慢慢清晰,线条渐渐美好,这个镜头持续了将近两分钟。
镜头闪到夜玫瑰处,两人自我陶醉地舞蹈。
夜晚,小柯躺在草地上,红玫瑰花瓣片片落下,小柯保持微笑。
——orz,这天杀的微笑!!!!
这温柔得要溺死人的微笑!!!
观影者瞬间被窒息三秒。
鼻血镜头之二:洗澡……大凡有些趣味的导演,动不动就让演员在镜头中洗澡,男女都一样。
比较出名的,章子怡,在《十面埋伏》中不明不白地洗了一次,到了《夜宴》中继续洗,结果还爆出个“X替”来,为当年娱乐圈一大事件。
再还有吴彦祖同学,我没有看过他全部的电影,但据说与他合作的导演都有这个恶趣味,让他在电影里洗澡=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思想飞这么远,继续扳回来说钟先生的话题。
其实一直以来,钟先生的身材一直是良民们心中扑朔迷离的谜团。
是胖是瘦?
是有肌肉还是排骨一副(XRYM!!!
)?
这个话题犹如哥德巴赫猜想,猜想了N年还没猜透。
《鹿鼎记》照片出来,惹得亲妈后妈一起要为他煲汤。
《时尚芭莎》一出,狼女色女loli女集体血奔。
且不论《加油2008》,贵阳花溪行,反正钟先生这身材,忽壮忽瘦,可平时又只露一小胳膊,犹抱琵琶半遮面,花非花雾非雾,分布清看不明。
故而《夜玫瑰》中某镜头一出,笔者正纳闷这人谁啊,只见他忽而转头,笔者四肢抽搐——这小子,魁梧了哇!
鼻血镜头之三:那白白的横条啊这个似乎在谁的影评里曾经看过,异常之美好。
办公室里,小柯四十五度角仰望天花板,导演的镜头透过玻璃拍过去,小柯的脸刚好被玻璃上的白条子分成几部分——好一副剪影。
在这幅剪影中,眼睛,鼻尖和嘴唇是被突出的部分,而其他的被遮住。
不过这刚好突出了重点。
尤其是眼神被无限地“放大”,观众所有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他的眼神上,而这时候小柯的眼神,明显星星直冒。
观众这时候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
一方面,被小柯无比的神韵HC得不行,但同时小柯本身也HC着夜玫瑰,笑果陡出。
鼻血镜头之四:遛狗其实不是遛狗……是抱狗。
而且还是公主抱。
小柯在影片中抱狗无数次。
遛狗也好几次。
不过遛狗次数貌似没有抱狗多,因为咱们可爱的小柯同志总是将狗在楼梯上抱上抱下,敢情是狗遛他。
小狗露露实在可爱的很,也乖的很。
基本上在小柯的怀里就不会乱动,可能是帅哥比较有魅力一些= =|||印象比较深刻的抱狗有两次。
一次是刚住进748后没多久的遛狗,结果他被狗遛了,于是就给狗来了一句:“我正想事儿呢!
”(注意儿化音)狗狗不听,于是没办法,只好抱。
继续四十五度角仰望,脑子里开始飞转将来的美好生活。
——28了嘛!
另一次则是“秋风秋雨愁煞人”。
这句话出自偶棉浙江的巾帼英雄秋瑾,“秋风秋雨愁煞人”是其就义前绝笔,不知道用在这里是何意。
不过小柯的字写得实在有趣。
那认真劲,别人还当他在教小孩写字呢!
难怪后来有人怪叫“小小哇”。
(拍飞一万遍!!
)鼻血镜头之五:灰色风衣+白色毛衣+白色衬衣我身边HC女无数,所以不敢在她们面前表达对老大的某套衣服的喜爱之情。
在她们眼中,小柯的每一套衣服都那么合体好看。
俗话说“人靠衣装”,但是看到小柯的时候,你不得不承认“衣装靠人”。
风衣白球鞋,穿在别人身上怎么看都像个农民企业家,穿在他身上,立马成为“潮人”代名词。
事实证明,老天是不公平的!
导演的镜头偏爱钟先生已经毋庸置疑。
看过点映的同学们心中都有数。
天桥大街大马路车库楼梯小电梯能走的地方通通走一遍,目的不为别的,挂着小柯找房子的羊头,做的却是钟先生好身材的生意。
灰色风衣,斜挂个包,可叹那长腿笔直,走起路来风生水起,走在哪条街上都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位。
好吧!
导演!
你是神人!
懂得如何极致地挖掘一个人的美。
再说偶最心水的白色。
(哇哇哇!
我是白色控!
)白色毛衣加上白色衬衣,第一次出现是在厕所里,小柯同志对夜玫瑰HC得不能自己,跑厕所里来洗脸醒脑。
镜头从侧脸开始,冷水泼完脸,镜头慢慢展开,移至全身——让我抓狂的白色衬衣+白色毛衣!
话说一般男人穿白色衣服很容易给我造成一种装X的感觉,而他刚刚好,彻底煞到我……(ps:越写到后面越HC,orz,不写下去了……)鼻血镜头之六:如厕……此处省略一万字……□□□□,□□□□,□□□。
□□□□□□□□□,□□□□,□□□□□□□□□□。
□□□□□□□□………………□□□□□□,□□□□□□□。
□□□□□□□□□□!!!
好了,结束
首先,我非常喜欢痞子蔡。
这种喜欢源于《孔雀森林》,后来又觉得《夜玫瑰》和《爱尔兰咖啡》都属于很不错的文章。
痞子的文风很轻松而且很温情,也许有些文字没什么营养,但是阅读起来总是很畅快而且心里面总会有些温暖的情愫。
之前听说《爱尔兰咖啡》要翻拍了,女猪脚是林心如我就很期待。
结果到现在也没看到成品。
看到《夜玫瑰》的翻拍纯属偶然,此次暂且不表。
总之我得到消息后立刻下了2个G的CCTV6版本的此片而且很快地就看了一遍。
看完以后,觉得基本都忠于原著,也有些小温暖,但是为什么途中有几次就感觉到做作和恶心呢。
男猪脚钟汉良的选角不错,这个不准的普通话可以吐槽一下,其他其实都很好。
把那种小男生的羞涩迷茫糊里糊涂都演得恰到好处。
而且我有好几次看走眼把他看成演柯景腾的那个演员(+。
+ 名字记不得了)。
觉得很自然。
如果口音不那么奇怪就更好了。
女猪脚虽然是我很喜欢的林心如,但总觉得哪里很奇怪。
原著中夜玫瑰的眼神应该是深如一潭死水,整个人应该是冷冰冰的。
林心如选角过于亲切,整个人亲和力很强,这就起到了反效果。
例如小柯刚去租房子的时候,心如的感觉就不像一朵冷艳的玫瑰,反而就像一个邻家的姐姐一样,失败。
小皮的选角实在是太失败了。
小皮明明是长毛犬,怎么变成了贵!
宾!
犬!
而且小皮那么多戏份那么多衔接剧情的元素都给删了,实在是有碍剧情的展开。
看到小皮这只长毛公狗硬是改成了叫做露露的贵宾犬实在是没有任何好感。
BTW,贵宾犬真的是狗里面比较丑的,不能接受。
剧情方面,柯叶暧昧期来的也太早了,好像莫名其妙搬过来第二天就暧昧了。
这里面删了一个很重要的剧情就是小柯风雨夜寻妻,这是两人关系升温的很重要的一步。
结果就直接跳过去了。
后面一些调节两人关系的生活中小细节更是无踪影。
让剧情显得有点生硬。
本片最大的问题,就是背景问题。
首善之区台北的小爱情,怎么能用北京来体现?
你体现的了吗?
路人的一口京腔实在让人很难以忍受。
马天宇的拦河堰毫无亮点,更像是为了迎合原著生生贴上去的角色。
台词口音都觉得他没有放开,很紧张很生涩。
学姐是很大的败笔,一口京腔的学姐完全击碎了原著的形象,一口京腔只能让人想起北京大妞,完全不像温婉的台湾正妹好么!
后文的学姐居然还出现了居然还有丈夫了,这完全违背了痞子的初衷。
小柯应该是把学姐深埋在记忆当中了,这么拍更像是看到学姐有丈夫了,只能被逼选择夜玫瑰了。
其实本片能够看出,有些东西只能跃然纸上,是不能搬到荧屏上去的。
这个片儿感觉还挺忠实原著的,为什么拍出来就觉得很奇怪呢。
应该肯定就是一个想象力的问题。
书本读的时候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气氛,男女猪脚的心理活动。
荧幕就很赤裸裸了,虽然还是同样的剧情,我觉得看的有些做作和恶心。
但是我还是希望能看到痞子的更多作品被搬到屏幕。
因为毕竟是我挺喜欢的作家。
其实我更希望看到老郑的><哈哈。
去影院前很此地无银的跟同学说:我是去看电影的,不是去看钟汉良的。
她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回了我一句说:你要是去看电影的,我就把桌子吃下去。
好吧,为了证明我的客观,我决定写点跟他无关的。
一边写一边听着阿桑的歌--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孤单片中解释了孤单和寂寞的区别就是初中词汇填空考的lonely和alone一部关于寂寞的电影很有感觉的一幕是柯志宏走在夜幕下的北京街头想起自己曾经拖着行李箱在别人的城市周围车水马龙,人流熙攘路过一家又一家的高档服装店知道再繁华的景象也与我无关独在异乡为异客于是寂寞的感觉被一步步放大某一天回到这个无比熟悉的城市依然会偶尔感到跟不上都市的节奏每个人好像都很忙忙着工作,忙着应酬,忙着生活只是祈祷,什么时候我也能很幸运的遇到我的那朵玫瑰带刺的也好
近段时间关注林心如,恰好搜出了《夜玫瑰》这部电影,便耐着性子在电脑前看了起来。
怎么说呢,这部电影,淡淡的,如同一杯凉白开,若问我感觉,或许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没感觉。
许是我感觉驽钝,领悟能力不强,无法得起“真章”吧。
但我还是要说,从一部电影,我或许看不出人生,看不出生活,看不出无奈,看不出寂寞,但却它让知道了还有另一种选择。
电影不像电视剧,那么长,那么细腻,它只一条主线,发展的很快,开始到结尾,转眼之间,却让我们知道了那个选择的结果。
生命只有一次,无法预演,同样的选择不会来第二次,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排演。
算了,话题扯远了,还是转回《夜玫瑰》吧。
一部很平淡,不曲折不离奇的电影,就像夜里静静绽放的玫瑰,懂得欣赏,便无比温馨:因夜色昏暗而错过了,也无伤大雅,翌日清晨她也同样娇媚。
无大喜大悲,不峰回路转,寻一知心人而已。
选择了夜色迷蒙,会有暗夜绽放的玫瑰以解心语;选择了万紫千红,自有惊心动魄的美丽在等待。
我和你,谁和谁,不是一开始就做了选择么?
这应该是一部文艺片。
节奏缓慢,并无剧烈的情节冲突。
从南方来到北方的年轻人柯志宏,租房时遇到姑娘叶玫桂,渐渐有爱情的一个故事。
主人公没有任何光环,柯志宏是一个普通副工程师,公司级别最低,每天忍受老板的念叨,会说自己不爱洗澡,下班了要自己一个人去吃面,是这个城市你我身边最最普通的人。
女主叶玫桂曾经是一个幼儿园老师,后来辞职做机器人设计,有一只小狗叫露露,有一个要应付的爱念叨的父亲,是这个城市你我身边最普通的人。
然而不普通的是这电影的男主女主颜值都太高,以至于在路上偶遇最后成为合租者这种事情,突然有了偶像剧的情怀。
女主有小脾气,有一天送男主上班,自己却迟到了,男主却忘了向自己道谢,她就耿耿了最后一言不合吵架。
穿插剧情中间的另一个夜玫瑰学姐,有点不知所云。
如果说是柯志宏的一个惦念,又刻画的太浅,最后她从回忆走出来出现在了柯志宏的现实生活里,是电影的一个败笔。
钟汉良难得的原音,在剧情需要主角低喃放平放缓语调的时候,他依然一本正经的在抑扬顿挫,然而他毛茸茸的羞涩状态用眼睛真诚的看着你的时候,真的会让人怦然心动,是你可接近,其实不可接近的幻觉。
林心如的样子一直是我最爱的,温婉清纯,穿衣服好看。
嗯,这部戏中演员的衣服都很好看,是叫人舒心的好看。
在刮着风的2.14号,我迎来自己第二十个单身情人节。
和友人带着一点期待一点激动一点hc来看这部电影。
电影一开场,是柯志宏梦境,也让我感到梦境般的美妙,他hll的转身,给了所有人一个完美的特写...电影的整个背景就是bj的一间公寓和bj那生活化气息浓厚的街头,一切的一切都非常的熟悉,像是在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这个电影并不惊心动魄,像温吞水般,淡淡的一种感觉,却很舒服。
中间夹杂着一些蔡氏幽默,很可爱,大家都发自内心的笑了寂寞和爱情应该是贯穿了整部电影,都市人的寂寞并不是因为身边过于空旷而是因为心里太空旷,不是因为回忆不够多,而是因为回忆太难忘,总在回忆所以才寂寞...同样寂寞的两个人,叶梅桂,柯志宏就这样相遇了,他们任性,可爱,机智,幽默互相喜欢也很自然而然的...电影的结局也是很搞笑的吐露心声的二人走到了一起看完整部电影,心里真的超级暖。
连单身情人节也似乎变成了粉红色。
这是我情人节最好的礼物非常喜欢...谢谢..最后不得不说,钟汉良的表现真的很好,好多表演都非常自然,让人不禁怀疑钟汉良是不是就是这个迷糊的柯志宏。
大学时候偶然看到这部电影,因为是Ruby的铁粉,再加上小哇的颜值太高,所以这部电影成了我每次伤心、无所事事的最佳消遣方式,每看一次,给我的感受又多一分,以前纯粹是冲着两位主演去的,现在虽还是看着男女主角流口水,但更多的是对故事内容产生了共鸣。
多数人的生活是平淡的,当一个人漂泊在外时,最难以抗拒的不是纸醉金迷的诱惑,而是一个人无法排遣的寂寞,柯志宏的寂寞源自他的内心深处,本以为在南方时众多同事的陪伴下,他的寂寞已经被他彻底地赶出去,但当环境又将他再次抛弃到孤身一人时,他才发现寂寞始终潜伏在他心底。
学姐的身影始终萦绕在他眼前,但当时他所说的”喜欢夜玫瑰“是单纯 地喜欢夜里开放的玫瑰,还有学姐陪伴在身边的不寂寞的感觉,而当他再次遇见学姐时,他的那句“喜欢夜玫瑰”又成为对学姐的表白,但学姐从开始就在告诉他:夜玫瑰是一种人生态度,即使在黑暗的夜里也要心有阳光,也要努力地绽放光彩。
他对这句话的误解使得他陷入了所爱的是学姐还是叶梅桂的困惑中。
这也是为何再次遇见学姐时,他恍然大悟的原因吧,他明白了他当时迷恋的只是学姐在传给他的那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打开心门排掉寂寞的方式,而并非是真的喜欢学姐,而现在要做的就是真正地敞开心扉,把握住眼前的真爱。
小哇演技一直很不错,虽有着浓重的香港腔调,但花痴眼里这根本不是问题啊,Ruby在里面演技略显生硬,与小哇对戏总是有些尴尬跳戏的感觉,不是因为小哇是小志好朋友的原因吧~~~但在遇到心冷的时候,看这部电影还是很暖心的
季节,飞逝。
物候,流转。
兵荒马乱的大四上,生活在寝室、食堂、图书馆,连轴的转。
好久没有看过如此的电影,让我,还有感念,淡而温暖。
这貌似是08年的电影,当年上映的时候因为种种阴差阳错,错过了去影院的观影。
没想到,竟然过了整整三年,才再一次遇见这久违的感动。
电影的叙事方式确实比较老套,男主的视角,女主因为家庭父母的离婚整整寂寞了10年,一个合租的招贴引得男女主角的相遇,一段彼此的日久天长氤氲了一段普通平常的爱情。
但,生活不就是普通的、平淡的么?
没有夸张的意外、没有生离死别的悸动,两个都市的小青年,就那样,在突然间闯入的彼此间互相试探的关心、谨慎的挂念。
一些平常的画面、几段普通的生活,没有大的跌宕起伏、没有意外的交错丛生,寂寞的心或许只因太多的执念,人生有很多种的感动,有些感动是与心底潜藏很久的那些沉积的泥沙不期而遇的心灵相通。
片中柯志宏对叶梅桂说:“我可以是你都江堰中的泄沙闸,但你心底沉积已久的那些泥沙还得靠你自己去清除。
”还有太多的想说、太多的感动,但是时间总是过滤器,那些更久些过后的留下的东西或许可以更加感动。
总有人能像叶梅桂的柯志宏,正当时、正当事、正当年华、正当被爱。
PS:那条叫露露的小狗真的很可爱,人生也总有一些事物会如露露那样成为一段感情、一段友情、一段人生的见证。
珍惜,所有与己有关的人、与己有关的事、与己有关的人,总有不可割舍的感念那么淡淡的却温暖如新。
小哇原声小哇原声,可惜剧本一般
还是比较粗糙的效果演员还行
男主的国语挺打击人的。其实剧情上的删减有点不理想,不过作为改编的,还行吧。
就是来HC的,打五星不为过吧。。。虽然剧情本身不是很吸引我
这种幽默都快被忘了 是属于痞子蔡的
高中室友那时候巨喜欢钟汉良,特意给他找来了这资源,结果被雷惨了
演的矬就算了,编剧改的也是侮辱原著
钟汉良演不出痞子蔡的范儿
因为喜欢蔡智恒所以很早就想看的电影 终于找到 虽然电影与小说相差甚远 但是蔡智恒小说中很多都是我梦想中的大学生活必须具备的一个部分 包括夜玫瑰中的圆舞曲
这个片很接地气啊,我喜欢
陪一女同学去电影院看的=.=有点同桌的你的味道,就是昔日产生情愫的人
原来痞子蔡的东西已经堕落成这样了,很怀念《第一次亲密接触》的美好。
终于!!!挤在购物商场大厅的放映场子里看完了~!
平淡的小品,却感觉很舒服。痞子蔡幽默穿插全剧,忍俊不禁,钟先生一向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总之还是挺喜欢这样一杯温开水式的治愈。
如果不是钟汉良,我根本没法看完!
钟sir的原声还蛮好听,有时奇形怪状。
一部非常接地气的都市爱情小品,就是钟汉良帅得不够接地气。
原来这个拍的就是痞子蔡的那个夜玫瑰啊~~不得不说指望钟少爷来演一个理工科ds男真的是。。想太多了。。。|| 可是抛开原著不提看着这两个人坐在一起说一些心灵鸡汤的话真是让人心情好哎~~求拍个狗血连续剧吧!
呆萌的小哇(≧∇≦)
这简直是个神奇的电影,剧情烂的慢的要死。配乐也莫名其妙的要死。但是钟先生身上全是点啊!笑点!槽点!港普啊!简直笑死我了!!话说林心如是我看过和钟先生搭配起来最配最养眼的女主角了。【咳咳,某个软妹那种真·女主除外】马天宇还是很可爱的。【我还是很喜欢柯志宏这种木讷工科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