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集都是笑中带着泪看完的,中期有点无力,但不影响我一天就看完全部11集。
在内娱偶像剧还在强调男女主双洁,乐于制造无数工业糖精的时候,韩剧和台剧已经默默地把主角从霸总和纯情小妹换成了单亲爸爸和野心勃勃女主,像春夜里丁海寅的角色,还有oh my baby里张娜拉演一个40岁事业有成,但是根本找不到适合走入婚姻的人,由于她从小就想当妈妈,在面对身体状况时间紧急的情况下决定找人捐x,但这件事在韩国并不合法…… 特别喜欢剧中借主角和身边人的口带出社会议题的探讨。
看到这部剧很多给一星的人都提到女性觉醒,可是我必须要强调女性的觉醒和平权并不是去鄙视想结婚生子组建家庭的女人,并不是当女强人才叫独立,而是女性有选择的自由。
我特别喜欢Billie姐演的妈妈,她阳光自信开朗,虽然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包,但她一直在做她自己。
这样的人,尤其是女人,生活在东亚社会会是个异类,她享受过幸福的婚姻,所以当她老公走了之后她毫不害怕和犹豫再次走入婚姻。
但现实中像她一样丧偶的女性想要再找,遇到的对象大概就是有妇之夫、怕她惦记他们家财产的势利鬼、或者是想要给自己找看护的病人。
同样是60岁失婚没有市场的老女人,小金说“我跟你不一样,我离婚逃离打人骗钱的前夫,我不想再走入婚姻,我只想谈恋爱。
” 这部剧里的很多台词都很有意思,看似喜剧让你笑个不停,但其实你仔细想就知道,人生多么悲凉,越往后走越难做自己。
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但玫玫做到了。
她是蓉蓉小敏的妈妈之前,她是她自己,她是陈光辉的老婆之前,她是她自己。
她在婚姻中,在家庭里一直没有失去过她自己,她维持了跟高中朋友的友谊,她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为了她自己。
所以我爱她,因为她永远爱自己,闪着光。
很多亚洲父母辛苦一辈子,到老了还想不明白,把自己整的哭哈哈,但我们玫玫就不一样了。
她说“我唯一要做的是照顾好自己,不要拖累她们。
” 我想父母不明白,他们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be selfish,take care of yourself,这样我才不会在本来就稀巴烂的人生里焦虑“万一他们怎么样了我怎么办”,这样我才不会在哪天你走了清理房子的时候后悔自己没有搞懂你。
那个看似完美的“陈光辉”,因为他经历过父亲出轨,母亲轻生,所以他立誓绝对不会出轨,他是众人眼中的好老公24孝好爸爸,他为家庭鞠躬尽瘁,以至于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
但他还来不及带玫玫去环游世界就走了,编剧借小敏之口问出那个问题“或许爸不是最适合妈的那个人呢?
”。
陈光辉之所以光辉又完美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从小立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已经不在了,所以他在回忆里是那么完美。
but the truth is, you never know. 玫玫千挑万选了一个耐心等她三小时的追求者,也会在日复一日的婚姻生活中消磨成“你怎么做什么事都这么慢”,但她跟“萝卜”roadtrip,在海边看夕阳,开心得不得了。
我非常感恩编剧没有在最后为了卖弄温情让玫玫“觉醒”自己有多爱陈光辉,反而是让大家发现了爸爸的日记,让玫玫说“我怎么知道他不喜欢吃豆沙包,他应该要告诉我的啊”。
她多勇敢,不仅勇敢于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在于她的行动力。
说再找就再找,说结婚就结婚,说卖房子就是卖房子,life goes on。
她们家之前一直靠着爸爸苦苦维持着一种奇怪的平衡,但有一天爸爸不在了,母女三人必须面对彼此,很多问题接踵而至。
蓉蓉这个狮子女选择了跟妈妈正面刚 😂 一直吵,却忘了自己跟妈妈有多像。
小敏则是选择逃避(这点很双鱼 哈哈哈哈),明知道小查是渣男,但还是一直付出,因为相信他会改,也因为这两个人之间是亲情式爱情。
虽然小查吃软饭,哪儿哪儿看都不靠谱,但我其实很理解为什么小敏会对这段感情那么死心塌地。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无论男女),在感情中不仅仅只有出轨一件错事,我觉得小查在维系两人的感情中其实是付出了很多的(没有为出轨和吃软饭洗白的意思),但他会在她最需要最脆弱的时候出现,抱着她哭,他会在她大姨妈来的时候帮她按摩,满足她在床上的一切需求,买她喜欢的t-shirt。
至少他不是真的一无是处,他对她有真感情,只是原生家庭不幸福的他太没有安全感,甚至我觉得很多时候他就是在自毁。
他故意出轨去试探小敏的底线,因为他也不相信怎么可能有人还会爱他。
而这种男的反而是越爱你越会欺负你,我很惊讶他是双子座不是巨蟹座。
因为人物对应小敏的名字来自赵敏,而他游戏id也叫自己张无忌,他更应该是巨蟹座才对,喜欢搞暧昧又恋母,还扣。
蓉蓉这个角色,说真的并不出彩。
她活的比妈妈更像妈妈,因为她爸爸临走前说“你是长女,你要照顾妈妈和妹妹。
”所以她活成了雌雄同体的瓜牛🌚。
反而在这个角色身上没有看到太多她自己的struggle,更多的是为了妈妈,为了妹妹发疯。
一直觉得这个角色其实可以更深挖,她的事业,她最后到底有没有辞职,不过还是很开心她最后终于不再害怕恋爱了,也算是有成长,也终于遇到了便利商店打工的吴慷仁!!!!
故事的结尾其实大部分人的生活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除了小查他居然上班了,我流下了老母亲欣慰的泪水),爸爸走了,其他人蓉蓉还在写书,小敏还是平凡的打工人,妈妈虽然结了婚但日子还是过的风风火火。
人生还是很难,但我们要一直走下去,我们不怕了,因为家一直在。
有时候这么简单的道理却要自己亲身经历过才懂。
最后的最后感谢这个故事,妈,别闹了!
感谢演员,尤其是吴慷仁和林柏宏贡献他们的肉体(bushi)。
还有谴责一下寇世勋,基本上有他的戏我都会哭得很惨,最后跳舞那里,还有柯仙分手那里,眼泪不停流。
❤️
被称为“台湾歌坛大姐大”的比莉、2019年凭《我们与恶的距离》获金钟奖的贾静雯、《想见你》女主柯佳嬿……号称最强卡司的家庭喜剧轰轰烈烈上线,然后扑得无人在意。
目前来看,《妈,别闹了》的评价呈两极化,一方面,有人认为有笑有泪,题材新颖,值得一看,另一方面,则被诟病剧情浮于表面,看似女性主义,仔细一看还是老一套价值观……
《妈,别闹了》的故事,围绕三个女人展开。
“妈”——一位名叫玫玫的女人。
她热爱粉红套装,不折腾不快活,秉持“女人的婚姻就是事业,离婚就当资遣,老公挂了就当公司倒闭,没有人可以阻止我中年就业”的理念,一面为女儿婚事操心,一面思索着如何把自己再嫁出去。
在恨嫁的日子里,她被人骗、被人嘲、被人怀疑,差点成为第三者,差点被异国相亲对象骗去所有积蓄……但这些都不能阻挡她的结婚热情,她还在期望一段美好的爱情,还在不断相亲。
那两个整天咆哮着“妈,别闹了”的人,就是玫玫的大女儿陈如蓉和二女儿陈若敏。
与常见的家庭剧不同,两位女儿对于老妈再嫁并不反对,只希望她别被人骗还替人数钱就行,并求她不要给她俩强行介绍对象,或出席什么奇怪场合,比如,穿上旗袍参加名为“同学聚会”,实为“剩男剩女相亲大会”的活动。
对于十分恐惧爱情、过于理性的陈如蓉来说,天大地大都没吃炸鸡和写小说大,再说,她笔下的爱情小说,早已让自己和各式各样美男谈过无数恋爱了。
如果说大女儿是“爱情恐慌症”,那二女儿就是绝对的“渣男吸引机”。
在炸鸡店工作的陈若敏深陷一段烂感情无法自拔,对于男友小查,她是喜欢的,更重要的是,通过照顾一个比自己还差劲的人,让她觉得自己还有价值。
而在这三个女人背后,始终默默站着一个男人——玫玫的亡夫、如蓉和若敏的爸爸。
陈光辉是天底下少有集齐了好丈夫、好父亲所有特质的男人,三个女人全部被他宠着,甚至于玫玫,都像家里的第三个女儿。
对妻子,陈光辉包容她所有缺点,全心全力爱着她,无论她多么任性,在外面捅了再大篓子,他也只是唠叨两句,就独自承担所有后果。
面对两个女儿,他同样温柔。
父亲的爱,首先体现在女儿的名字。
作为金庸迷,陈光辉把最爱的两个女性人物黄蓉和赵敏的名字都放在女儿名字中,如蓉、若敏。
同时,他对女儿最大的期望是:“我希望她们都做自己,不要成为别人的附庸品。
”
他真心爱重两个孩子,不管大女儿的小说多么狗血,他都会十分自豪挂在嘴边;二女儿珍惜旧公仔的味道,他也能理解孩子的小心愿,拦住玫玫洗女儿的玩偶。
他把她们宠上天,甜的都捧出,苦的都吞下。
因此,即便在陈光辉走后,母女三人的生活仍然有父亲的影子。
她们仍然遵守父亲告诉她们的生活习惯,仍然只吃得下用父亲的菜谱做的红烧肉,玫玫相亲屡屡不顺也是因为找不到像他这么好的丈夫,而如蓉甚至直接默默充当“父亲”的角色,潜意识里希望按照父亲在的样子生活。
短短11集,母女三人为爱情苦恼,为亲情流泪,为友情悲伤,却又再展笑颜,继续拉扯,与现实大战三百回合,最终,玫玫远嫁澳洲,收获一份美满的爱情和真心以待的丈夫,如蓉拒绝了伤害自己的初恋,继续埋头写作,若敏终于摆脱渣男,开始习惯一个人跨年。
《妈,别闹了》改编自陈名珉的小说《我妈的异国婚姻》,而这个故事,其实来自原著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
仅从剧情梗概来看,确实是一部主打“女性独立”,探讨亲情、爱情、友情、婚姻的作品,但事实上,正如剧情中调侃的那样,其本质是“用大众小说之名行言情小说之实”。
无论口号喊得多响亮,所有内容仍然引导向女性需要婚姻作为归属,如蓉和若敏两姐妹也始终站在大龄剩女的位置上,而不是独立女性。
不过,《妈,别闹了》也不算完全差劲,从部分桥段来看,它还是有闪光点的。
比如,有一集讲述玫玫上学的友情,那时她有两个好友,三人在还是小女孩时便组成“水昆少女队”,长大后,另外两人由于误会长久不来往,水昆少女队一度面临解散。
但多年后,三人都已年过六十,解开误会,惊讶发现各自身上仍带着曾经的姐妹同心手帕。
于是,眼含热泪而又面带微笑的三人,在被真正的少女们喊“奶奶”的年龄,再一次将手帕绑在手腕上。
这一幕,这一个瞬间,是整部剧最接近女性主义,或者说,最接近女性成为自己,深爱自己,感受爱,享受爱的瞬间。
另一个动人时刻出现在一场葬礼上。
玫玫的好闺蜜小金,生前十分有钱,包养小奶狗,让身边同龄人羡慕得不行……但这些都不是她最酷的一面,她的葬礼照片,是在一众精美写真中挑出的那张COS女武士的拿刀照——生前快意人生,潇洒处世,身后遗照颠覆温柔形象,又酷又飒,拎着武士刀,斩断过往一切乱麻,仍然潇洒。
总的来说,《妈,别闹了》好坏相抵,只能算平庸,可以作为下饭剧,但好像也没必要。
值得肯定的是,这样新颖的题材,这种以喜剧探讨深刻社会议题的故事,已经有人在创作,在尝试了。
虽然像这些年不少台湾的剧作一样,本剧想要探讨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关系与女性身份,但是直接切入剧中的情节可能会有点失望。
不知怎么,我能明白作者/导演想呈现的是什么,但没有被直接唤起对剧中人物的感同身受;对问题的探讨也完全谈不上深入。
但这部剧独到之处在于作者如何呈现自己,我们能透过蓉蓉看到一个女性如何书写自己,如何经历女性书写的困境,现实和剧作相互交错。
最具匠心的还是与学长艳遇的片段。
有一幕是蓉蓉先收到了出版社的催稿短信,消息中直接问“琼瑶与岛国动作片的结合体什么时候写来”,紧跟着就是学长的消息。
那一瞬间就理解了这段情节是什么样的存在——一些和作者的心领神会:)吴慷仁在这两种类型片中得心应手地模式化表演、丝滑转换,在这个前提下不再尴尬,而是充满了喜剧效果。
再加上贾静雯所扮演的写作者时而沉浸、时而出戏,丰富了这段表演。
而且我们能借此理解当代女性的秘而不宣的情感幻想——一个像吴慷仁的具有性张力的霸道总裁,原作者简直是一边吐槽自己一边书写欲望,最后谐谑地从琼瑶和岛国爱情片转向了悬疑惊悚变态爱人。
剧作、剧中的写作者、现实的多重空间让这部稍显浅薄的剧多了反复体味的空间。
最了不起的是五颜六色、乱七八糟的服化道。
也要感谢吴慷仁的美好肉体。
《妈,别闹了!
》剧评(个人向,评分:快去看)简单介绍一下剧情,一个四口之家,父亲去世,故事围绕妈妈和两个女儿开展。
大女儿(蓉蓉)是学校的国文教师,同时也是一名通俗小说家,沉迷垃圾食品,“单身主义”,然后偶遇帅气男学长;小女儿(小敏)是炸鸡店店长,“包养”着不断出轨的帅哥渣男,难舍难分;妈妈(玫玫)则一直想要把自己嫁出去(并且对女儿进行持续不断的催婚),从登山队的老队友,到本地网络交友平台,再到国际相亲平台,最后成功把自己嫁到了国外。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蓉蓉闺蜜和妈妈闺蜜的支线故事(非常感人)。
当然剧情简介比较无聊,具体情节可能在后面会有提到(全是剧透,我觉得剧透完看也不会影响很大,但是介意的话可以自己先去看。
)第一,作为一部三女主,无男主的故事,加上预告片里的金句,“女人婚姻就是事业,离婚就当作资遣,老公挂了就当公司倒闭”这种解构婚姻的观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主义。
(当然很多评论说预告片诈骗,每一集都在催婚,显然是挂着羊头卖狗肉。
)但如果看完整个故事,会感觉两种观点都比较狭窄。
对于妈妈来说,想要结婚是一种行动,可能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赋予个人的责任,但是我们选择另一半的标准,我们如何对待其他人看待老年人婚姻的态度,我们与另一半相处的方式,我们如何在婚姻中保持或者改变自己。
我们的婚姻不应该也无法再按照过去的标准进行,比如家庭主妇的合理性已经是一种需要争论的事情了。
(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上,劳动让我们的个人意义变得完整;而通俗的观点中,经济来源也是某种我们个人尊严的体现。
)而且,现代的婚姻(或者说剧中的婚姻)同样和爱情与幸福相关,片中蓉蓉的闺蜜也是纠结于此。
所以,不同于一种追求以追求依靠和稳定为目的的婚姻,妈妈追求的更像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而且她的义无反顾也很像最近的余秀华,but with a good end,让人没有那么唏嘘。
至于妈妈这个形象本身,固然有理想主义的一面,自信,有向往、有活力、有勇气、有决断、有创造力,也有现实而自然的泼辣和自我。
剧开篇便是她做“小三”被原配逮这样一个drama的情节,然后看出对方的“渣男”本质果断逃离。
她会因为钱和女儿争执,最后也用非常传统地方式认了错。
当然最理想的还是像老伯说的,在第一次被网络诈骗之后,还有勇气再次独自坐上去异国的飞机寻找幸福;也很真实地逃回台北后羞于回家,一个人在酒店“避难”。
而且,其实女儿们对于她再嫁的渴望也没有表达过支持,最后在结婚前也才改变了态度。
但她依旧坚持,我行我素。
这一点和之前的翟仁厚构成了鲜明的反差,其实也证明她家的整体氛围是多么和谐友爱。
曾经听到过一个网友的故事,大概是她说她妈妈在她大学毕业工作后说,“之前都是你听我的,现在你出息了,见世面了,以后我听你的。
”她表示不理解,两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就好,为什么一定要谁听谁的,她妈妈听了说,“你想法怎么还是这么幼稚,不行,还是你听我的吧。
”现在的我们能够感受到,依附是我们需要克服的一种想法,如果我们期待着所谓的独立人格。
何种意义上婚姻并不是一种依附的形式,而是对于夫妇二人的解放,可能是我们在现代理解新的婚姻内涵的一个方向。
(当然,依附和解放只是两个听上去很酷的名词,只有具体的行动,例如处理对待财产纠纷,子女抚养教育,双方爱好不同,社交时间有限等等问题才是这个问题的本质。
)说完妈妈,接下来说一说爸爸,一个当代东亚完美的男性形象。
他可以为家庭无私的付出,了解、理解、包容、支持自己的女儿,借给小敏机车,从不责备和发怒,有必要的家务技能(红烧肉永远的神),而且还会帮女儿买卫生巾。
而且会认真地计划和妻子的出游计划。
这样一个完美的形象,几乎是贯穿了整部剧母女三人的对话,“如果爸还在的话,就会/不会怎么样?
”似乎总是需要这样的理想形象,但是谁都知道,那些千奇百怪的缺点明显的相亲对象们才更接近现实。
所以,接受美好的离去,同样是一个困难的课题。
毋庸置疑,蓉蓉是最怀念他的人,并且努力地把爸爸“照顾好妈妈和妹妹”的委托牢记于心,但也因此难以接受她们的幼稚、可能会伤害自己的行径,比如离不开渣男,偷跑出国结婚等等。
在最后和妈妈吵架的时候,也气急说出“如果走的是你,不是爸多好。
”背负的承诺最后变成负担,如果用剧里的话,“像一只背上背着壳的蜗牛”,而最终接受母亲离去,老房子被卖,独自生活的她,才真正地摆脱了一些阴影。
我们也都已经知道玫玫摆脱过去的方式,是不断追求未来,她也说过类似“死在玩的路上”之类的话。
我们知道摆脱过去追求未来有时候是痛苦而艰难的,而这些形象,能够成为我们鼓起勇气的动力。
Time to move on,可能是她们那天夜里最后想出来的事情吧。
插在这里,如果说这部剧有什么不足之处,可能在于它构建的故事太过理想,导致我们几乎没有办法投射在我们具体的生活之中。
本身父亲的形象已经很伟光正了,而且澳洲阿伯也是一个傻白甜老头,可以听她的话乖乖睡在帐篷,而且还剃毛,追到台湾,开导蓉蓉,懂得欣赏她等等,妈妈的婚姻之路其实还是幸运的,这种幸运也就导致了最后圆满的结局;其次,物质(金钱)并不是一个主要矛盾,虽然剧中她们因为妈妈的过度网购产生了一些争吵(推测妈妈可能是不上班的,之前家里是靠爸爸养的),但是从一家人可以自由地往返澳洲旅行来看,显然并没有那么明显的经济困难。
但是我也没有“只要没有经济问题,这些尝试就都很轻易,不需要勇气与决心”的想法;而且玫玫没有明显的收入可能也会让这个故事细想起来没有那么完美(虽然老伯的钱是她帮着要回来的,也算个补丁吧。
);最后,我们可能没有玫玫那么多美好的品质,那些最为宝贵的品质,当然在剧中非常鲜活而自然,但是我们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呢?
(欣慰的地方在于,这个好像是真实的故事改编的,所以,be positive)。
其他也有一些很有趣/感动的支线。
蓉蓉学长感情线比较像福利+导演恶趣味,没有体会出什么更多的东西(占有欲男人也很可怕);小敏感情线非常地真情实感,如何面对一个颜值在线,情商很高,甜言蜜语,withsatisfiedsexual life,充满回忆的软饭出轨渣男前男友,每次还可以情真意切地道歉加发誓。
当然除此之外,在一个学霸老姐的压力之下,小敏也说过和渣男在一起会体会到自己很有用,有价值。
我觉得这种离不开的心情也完全可以理解,只不过,作为一个旁观者,也会无数次地在心里呐喊“快跑”。
同时,纠结与生活的郁闷也让小敏沉迷酒精,不想看清,我们何尝不是总想要欺骗自己呢?
总之,这也是一个放下的过程吧,从酗酒成瘾到戒酒,到痛苦的摆脱渣男和身后的回忆,也换了一份工作,安心地还信用卡账单。
老父亲看了都会非常欣慰。
如果学到什么,对渣男不要有侥幸心理。
(当然,渣男也找了一些原生家庭的借口,最后一集尝试洗白ing,只能说一句fine)。
最后,还有妈妈的情深闺蜜和好一起叱责家暴男支线,和大家都觉得很酷的小金阿姨和她的小狼狗支线,比较温馨和感动的两条线,这里留给大家去体会吧。
当然很多点我现在也记不清了,总之这是一部有女性力量的剧,让我们能够看到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
虽然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希望我们都有追求幸福的想法与能力。
to推荐我看这部影片,说是女性视角,妈妈也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于是我去看了。
妈妈被保护很好,她很多事情看起来离谱,会不会也是她的老公,她的闺蜜,她的女儿想要呵护她的一份“敢想敢做”呢。
她首先失去丈夫,然后失去闺蜜小金,她原本的生态被打破了,但她失去的两个人都鼓励着她走出两人去世的阴影,活出自己想活的人生。
她也很幸运,屡屡遇挫后,遇到了Robert,Robert爱她的热情,敢于全身心去爱,所以也算是守护了她,她的尝试得到了及时的回报。
卖房子那里,我理解编剧是想鼓励大家走出回忆,走出回忆带给自己的束缚,但个人还是觉得好痛苦,即使影片已经尽力去用欢快跳脱的剧情去缓解那份痛苦。
2025.4.22更新没想到前天看完了影片,昨天4.21就分手了。
我庆幸这个节点让我遇到这部影片,鼓励我勇敢面对失去,敢于爱下一段。
你想过你的六十岁吗?
我没有,甚至我十几岁的时候认为三十岁就活够了,可以去死了。
但我真正到了三十岁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好像还没有长大。
那么,六十岁呢?
五年前,五十八岁的杂志社主编陈光辉因心脏病突然去世,留下了同龄的妻子王玫玫和两个三十多岁的单身女儿。
王玫玫是专业的家庭主妇,大女儿是国文老师兼小说家,二女儿则是炸鸡店店长。
五年后,一向认为婚姻是女性第一事业的王玫玫从丧夫之痛中走出,重拾自己的伟业,寻找新的恋情,但第一段就相当不靠谱,对方是个有妇之夫。
这故事便从有妇之夫的老婆找到王玫玫家说起。
得知此事的大女儿,比有妇之夫的老婆更生气,并扬言,如果妈妈再去找那个男人,她就打断妈妈的腿。
大女儿的大家长形象,在这第一场狗血的捉奸戏里,瞬间立了起来,让原本老套的情节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喜感。
告别有妇之夫后,玫玫开启了网路相亲之旅,见识了各种各样的相亲对象。
相亲遇见奇葩的桥段,也已经是老梗。
从《征婚启事》到《非诚勿扰》再到各种讲述大龄男性/女性结婚难的大陆电视剧,把各种奇葩以各种方式呈现过千千万万遍,甚至最新上线的《天才基本法》也仍然用相亲遇奇葩做喜剧桥段。
但是在《妈,别闹了》这个故事里,王玫玫已经六十三岁,这是半只脚迈入老年的人群,没有谁见过他们相亲,由此也带来了别有意味的新鲜感。
之前,网上有过一次为周杰伦刷屏的事件,事情缘由我已经忘了,大概就是00后们认为周杰伦没有歌迷,水平一般。
于是80/90后们一夜之间将周杰伦送到某个榜单的榜首,用行动告诉世界,我们只是老了,又不是死了。
我看这部剧时,突然就想起这件事。
不知道为什么,在我自己的心里也会觉得说六七十岁的人不就只剩下安度晚年了吗,为什么还要相亲还要折腾呢?
但其实,王玫玫们只是老了,又不是死了,为什么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呢?
我们的故事总是聚焦在年轻人身上,很少关心中老年人,我们好像忘了,我们也会变老,那时候,我们就不继续经历故事了吗?
不会的,我们会一直经历故事,经历挫折,也会享受幸福,一直到我们死掉,也许我们死后还要经历不孝的儿女,但运气好的话,也会遇到负责任的社工。
王玫玫的相亲对象,大都与她年龄相仿,当我隔着屏幕陪她见完这些六十岁上下的单身男性时,真是倒吸一口凉气。
有的是想找个吃饭买单的人,有的是想找个便宜的保姆,有的浑身插管半只脚进了棺材,想找的其实是一个护工……终于遇到一个靠谱的,除了话多觉得自己特别有文化之外,没有什么大毛病,看起来也算周正的男人了吧,没想到谈婚论嫁时却遭遇了这个男人的孩子们的反对,他们担心王玫玫是图他们家的家产。
而这个男人呢,在饭桌上竟然完全没有为王玫玫说过话。
这跟三十岁的女孩去见妈宝男的妈妈,妈妈将女孩一阵数落,妈宝男在旁不闻不问是一样的,根本同一个世界同一种家长。
不被家长祝福的婚姻真的不能要,尤其当这个家长是你养了三四十年的孩子时。
这说明你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你就别去祸害下一个家庭了。
如果我相亲遇到这些一看就不会对我好的男人,我肯定会放弃这条路,但是玫玫却越挫越勇,甚至注册了国际交友网站。
她对再婚的执着让我对她死去的丈夫陈光辉心生好奇,我想,一定是陈光辉给了她一个非常幸福的婚姻,所以她才愿意再次踏入同样的河流与围城里。
故事也在此时,拿出了陈光辉的日记,讲述了他的为人之道。
陈光辉的妈妈因为丈夫出轨而抑郁,折磨自己也折磨年少的陈光辉,所以陈光辉发誓,他以后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家人。
发誓的男人千千万万,没想到,陈光辉真的信守了他自己的诺言。
在外,他工作挣钱,在家,他烧火做饭,对妻子,不算是完全的言听计从,但事事为她考虑,对女儿,他有最现代的教育观念,他告诉她们找一个好工作比找一个好老公强,最后,他的两个女儿成为了在婚恋观上和妈妈完全不一样的女性。
这个对照特别有趣。
大女儿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谈了一场恋爱,但那时她也刚拿了小说界的最佳新人奖,为了专注写作,她忽略了男友,两人分手。
此后二十年她也没有再恋爱过。
二女儿呢,不计成本地谈了十几个男朋友,最近这个是个日常出轨,吃软饭的渣男。
大女儿不需要婚姻给她安全感,二女儿不需要婚姻给她承诺。
王玫玫在女儿们眼里,是难搞的妈妈,但女儿们在王玫玫眼里,又何尝不是连个男人都搞不定的笨蛋?
王玫玫在网上经历了诈骗后,她的另一个网友澳洲阿伯,邀请她去澳洲玩。
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大女儿极力反对,恰在这时,玫玫的高中好友金阿姨去世了。
金阿姨是一位优雅的女性,据说出身名门,现在以教钢琴为生,有一个比自己小二十来岁的男朋友陆易。
王玫玫总觉得这个陆易是吃软饭的,和金阿姨在一起,只是贪图她的财产,于是经常劝金阿姨分手,但是智慧的金阿姨反问玫玫,我这个年纪,需要的是真爱吗?
六十岁的女人,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金阿姨的前夫家暴她和孩子,为了离婚她几乎净身出户。
爱是什么,婚姻是什么,你说不清,我说不清,但金阿姨一定有她深刻的理解。
她和陆易在一起,不论外人怎么想,不论陆易怎么想,她自己若不幸福,她一定不会强求,这可是个有勇气跟家暴说拜拜的女人啊。
金阿姨的葬礼是我见过最酷的葬礼,她为自己准备的遗像是一张她拿着武士刀横眉冷对镜头的照片,仿佛在向命运宣战:来吧,这是我的最后一战,我仍然不会退缩和害怕。
也正是金阿姨的死,鼓励了王玫玫,她当机立断,买了机票去澳洲见阿伯。
理想梦幻,现实残酷,澳洲阿伯快七十岁了,竟然只能在孙女的别墅外停一辆房车,蜗居在里面。
玫玫来了之后,独占了房车,把阿伯赶到外面搭帐篷睡觉。
OK,这也没事儿,玫玫仍然想要和阿伯结婚,但是阿伯却很犹豫,因为他的孙女不喜欢玫玫。
但是当孙女和玫玫正式开战时,阿伯却选择站在玫玫一边,带着她离开了。
没想到,阿伯年轻的时候曾在墨尔本买过一套房,这些年银行一直从他的工资卡上扣房贷,他却忘了。
现在,这套房被他前妻的孩子出租了出去,房租原本是打给他的,但是这三年,房客没有交过房租,他自己,也忘了。
玫玫知道这件事后又惊又喜,用自己的破烂英语帮阿伯赶走了房客,夺回了房子。
阿伯被玫玫的能量打动了,向她求了婚。
故事开始时,六十三岁的王玫玫想要再婚的宏图伟业,简直不可思议,但在这一刻又无比落地的实现了。
这是一个跟运气没有关系的故事,王玫玫能找到新的婚姻,不是因为她有大女主光环,而是因为她有明确的目标,强大的执行力,失败了可以再来,也不畏惧未知的勇气。
而她的大女儿,却没有。
作为家长的大女儿,认为妈妈再婚,和一个外国阿伯再婚,简直是天方夜谭,劝她立刻收手,劝完妈妈又跑去劝澳洲阿伯。
“她就像一座冰山,你对她的了解只有10%,你怎么就敢撞上去?
”这是我听过的,对婚姻最好也最没有意义的质问。
到底怎么才算了解一个人呢?
恋爱十天,或者恋爱十年,我们对彼此了解的程度可能是一样的。
我们有时候甚至都不太了解自己。
跳出来看我们对每件事做的选择和决定,真的理智吗,真的是和自己认真讨论过的结果吗?
还是,一时冲动?
那这个“冲动”不就是对自己未知的部分吗?
阿伯说起了玫玫上次差点被诈骗的事儿。
一个宣称自己是英国设计师的男人,要带女儿去台湾见玫玫,但是途经马来西亚时遭遇了抢劫,被洗劫一空,他让玫玫借他三千美金买机票。
玫玫真的去汇款,可惜自己不懂操作,于是让大女儿帮忙,但是大女儿很快就意识到这是骗局,劝阻了玫玫,几周后,网上也曝出了几位遇到诈骗的女性的新闻,落实了英国设计师是骗子的事。
即便经历了这样的事,玫玫还是去澳洲找他,她是一个愿意为了爱放弃一切的人,这就是最打动阿伯的地方。
和阿伯领结婚证的那个早上,玫玫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从粉红色的过去,走向金色的未来,而这路上为她送行的,是她已经死去的丈夫陈光辉。
玫玫,我给了你一个家,给了你一个相伴35年的先生,还给了你两个可爱的女儿。
然后,我给了你我的死亡。
我给你地图,给你行囊,而我最想给你的,是一双翅膀,让你从我的世界飞出去。
谢谢你,让我的人生那么美好,我们下辈子见。
伴随这段旁白的,是片尾曲《最后一堂课》,歌词里写到:最好的,我有没有给你呢?
这一刻,我和玫玫的泪水汹涌澎湃。
我突然一下就明白了那个困惑我好多年的问题,什么是爱,怎么判断一个人爱不爱你?
你就看,他/她是不是总想着把最好的都给你。
玫玫的故事,并不是在讲女人离不开婚姻,最后都是要结婚之类的。
她讲的是,无论什么年纪,什么时候,女性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你觉得结婚幸福,你就去结婚,即便对方是个比你大十岁语言不通的老头;你觉得谈恋爱愉快,那就谈恋爱,哪怕对方比你小二十岁还不怎么会挣钱;你觉得拼事业更踏实,你就拼事业,就算在别人眼里只是个写烂俗小说的平庸之辈……别人说什么不重要,自己怎么想最重要,这是陈光辉给他的三个女儿们,上过的最重要的一堂课,也是最好的一堂课。
分数不可以也绝对不应该这么低!
说不好的一定没看完!
我也是从《妈,别闹了》最开始有点看不太下去的前三集,到后面止不住的号啕大哭的第六集(封神)!
陈光辉这个角色绝了!!
大爱这部家庭剧,里面每一个角色的成长太赞太喜欢了,虽然是以比较浮夸的形式展开的,但是,真的,很打动人。
相爱,相聚,离别,珍惜,祝福,在你这部剧里是如此温柔又特别的对待,里面超多无敌触动灵魂的又特别场景,我会反复观看的,感谢这部剧给我这么精彩的感受,还有陈光辉,小金,以及Robert最后一集的最后带给我的感动….. 大爱这部剧呀!!
最初是冲着豪华卡司去看的:比莉、贾静雯、柯佳嬿、寇世勋、吴慷仁、林柏宏……讲述母女三人失去丈夫和父亲后,各自面对伤痛,从冲突到理解的故事。
这三位女主角不断在尝试中成长,从不断争吵中找到能够和平相处的平衡点,一家人逐渐也找回父亲离世前那个「一家人」贴近的感觉,并发现即使分处不同地区、不在对方身边,但不管去哪只要记得回家就好,彼此的心依然还是连在一起。
全片绚烂的色彩、幽默的动画形式、夸张搞笑背后,带给观众的是人生要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离别。
感觉其实整部剧最大的主角是看着三个女生作天作地的爸爸陈光辉,虽然他只是出现在回忆里,以画外音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了一位温柔的人,但他又无时无刻不充斥在三个人的生活里,潜移默化影响着她们。
这个近乎完美的丈夫、虽不动声色,却处处细腻,影响着三母女的父亲角色被寇世勋演绎得令人动容。
尤其是第十集的:“而我最想给你的,是一双翅膀,让你从我的世界飞出去……” 这是继俗女养成记1、2之后最好看的台湾家庭喜剧,用轻松搞笑的方式教给我们人生必修课,关于告别,关于自我,关于爱。
想发一条啰嗦几句,想为这部剧拨乱反正。
因为看了豆瓣上网友对这部喜剧的评价,很多低分评价我是非常不理解的(在我心目中这真的是一部非常棒的华语喜剧片)。
首先有评价说这是「卡司诈骗」,请来「超强卡司阵容」结果演了一部浮夸的悬浮剧。
此时我很想反驳他,我觉得用「悬浮」来定义这部剧是你自个儿「夸张」了吧!?
因为这部剧的类型本身就是一部很无厘头搞笑的家庭轻喜剧片,又不是演八点档正剧,无厘头我觉得很正常。
喜剧本身的表演方式就是要通过很浮夸的演技、无厘头的台词去传达角色人物的鬼马逗趣的特性,因为你演出来的效果就是要逗得观众们哈哈大笑嘛,就像当年周星驰的系列一样。
我觉得评判一部剧好不好的前提是你要分清楚这部剧的题材类型,而不是用单一的审美眼光去绑架所有的类型。
还有人說这部剧台词的尺度过大,有很多的虎狼之词,让这部剧的笑梗変得太低俗。
Nonono…我不这么认为!
这部喜剧片是尺度玩很大,但在华语电影中,早在李安时期其实就已经有过这样的大尺度。
在电影《饮食男女》中就探讨了男女关系和家庭关系的价值观念,里面也有谈及到现代男女对性的多元观念及看法,只是电影里没有像这部喜剧片这么的bug,通过费玉污式的开车梗来营造喜剧效果。
而且我觉得,「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谈及性观念并不就是代表著低俗。
还有人说这部剧的笑点很尬,不好笑。
那我觉得可能是你的笑点太高了,或者是emo太严重治不好了。
反正我看前面几集的时候,真的是笑出猪叫声
最近觀賞中國台灣藝人何妤玟參演的台劇《媽,別鬧了!
》:劇中何妤玟飾演翟叔的兒媳婦。
感慨:何妤玟真得姥了!
淺灰色系的穿搭,契合配角身份。
柯佳嬿,謝坤達太太。
劇中飾演二女兒。
印象中,何妤玟出道后演得電影電視劇不太多,經常出場綜藝節目。
那時候覺得她人好漂亮,氣色身材也好。
據說這和修煉瑜伽有關,何妤玟不僅是知名藝人,也是瑜伽達人。
何妤玟和已歿歌手張雨生是國立政大的校友,西元1997年10月17日和24日的綜藝節目《台灣紅不讓》,兩位才子佳人同框。
那時的何妤玟(雨雯)稚氣未脫,青澀學生妹。
這節目播出2月后,一代才子張雨生英年早逝。
網路找到2007年電視劇《湄洲島奇緣》,劇中何妤玟飾演施麗冬,欣賞她早期顏值,PO劇照以饗豆友!
緋色系穿搭亮眼養眼
黑色系裙子知性優雅
三个女主演技都自然到感人,比莉姐当之无愧的c位
小金葬礼自己选的那张黑帮大姐头半裸武士刀的遗照,是我最近看到过最酷的一幕。
宣傳期間一直強調大尺度戲多少有點文不對題,整部劇集的核心還是女性主義,不只是三個女人一台戲,講述三個年齡段女性不同的愛情觀,也是一群不同性別的長不大的人,相遇經歷不完美之後譜寫的圓滿,聊的都是焦慮的話題,用的都是反焦慮的態度,完成各自的長大成人,走出各自的困境,譜出了《最後一堂課》。開篇3集,漫畫式的故事與手法還在讓人慢慢適應,有趣卻也多少止於有趣,第4集,生活的呼吸感開始湧動,才慢慢動人了起來,熔岩蛋糕的巧克力內餡緩緩流出,第6集,確信寇世勳的第六個金鐘獎提名有望了,一個不動聲色卻處處細膩的近乎完美的丈夫、父親形象讓人分外動容,到了第9集,才發現之前角色和故事的某些詭異之處,都是被敘事詭計設下的陷阱,第10集,寇世勳再次讓人動容,“而我最想給你的,是一雙翅膀,讓你從我的世界飛出去”。
只能说卡司值3星,剧情有时候飞起有时候无聊🥱离不开婚姻,会很无趣
实在是这个卡司才能看进去,而这样的故事用这个卡司又觉得浪费。本身想法和立意很好,但是真没必要拍每集四五十分钟连拍十一集,让人疲劳感觉闹腾。而且虽然写女性主义,倡导自我选择,但是未免太过精英视角,有种只有你有钱有事业才有得选的表意嫌疑。
太闹了,吴慷仁都不能阻止我弃剧
形式有点乱有点碎,还是喜欢《俗女的故事》那种风格。
好喜欢这种没有硬拧成收获爱情的大结局 女性健康幸福快乐指数真的会飙升 观众也是
你们都别闹了
人生是漫长的告别,学会无常是日常。离开父亲和丈夫的3个女人都在慢慢走出困境,走向新的生活,有喜有悲,其乐融融。
疯了,但没太疯起来。
前两集觉得有点吵,适应这个风格后就还好。整体7.5,也算是看到亚洲女性老年追爱这种故事视角了。爱情不是最伟大,但不管几岁,拥有追求自己喜欢生活方式的选择权很珍贵。| 华语文化输出的重任,阿湾继续加油 | 吴慷仁的名字和照片比他的角色出镜都多 | 便利店吴慷仁你赶快去跟她要电话啊!
集合了《下一站》所有缺点,但是抛弃了所有优点(比如步步铺陈塑造人物),chit-chat毫无意义、冗长、而且没有推动力,实质性要衔接剧情的镜头又常常是令人困惑、表述不清的,作为一部大尺度是唯一卖点的性喜剧,不仅无趣、有些地方甚至低俗恶心,吴慷仁的故事线是唯一有悬念能吸引人看下去的,然而不仅最终与现实毫无呼应,哪怕作为幻想本身也很难自圆其说(单纯作为小说世界来拍也可以很有趣很搞笑);比起绚烂的炫技和仓皇想要扑到两性关系热点的尝试,是时候抛开时髦与浮华、回溯戏剧的本质了
看到后3集被吓死,凡是老太太的戏份都3倍速跳过。试着去理解老太太的作,到最后实在理解无能了,女人不管年轻年老,干嘛非要有男人才有存在的意义,才有找幸福的能力,编剧是从哪座古墓里翻出的价值观?在这么多元的社会里女性的选择有很多,终点早已不必是男人。
这剧组很有钱,从它在服化道上花那么多功夫就能看出来,可为啥不能多打磨打磨剧本,浪费了卡司。剧情浮夸又狗血,主要角色没一个正常的。害我白白期待了一个多月…全剧最好的个人认为是金阿姨那条线。逃离家暴的丈夫,包养年下小狼狗,真正按自己的意愿活着,比离不开男人的母女三人强多了。贾静雯女神演大龄剩女不太有说服力;那个妈妈和女儿们在一起的时候像个疯子;柯佳嬿是有多想不开接这个角色,全程都半死不活的样子,而且得贱到什么程度才会一直爱着渣男。林柏宏年轻美好的肉体倒是很不错,嘿嘿๑乛v乛๑吴慷仁一丝不挂虽然很有冲击力,但他笑起来满脸褶子…我还是get不到他,这颜值是怎么吹成男神的。
看了四集没什么意思、阵容倒是唬人,吴慷仁现在接的角色都这么骚么。。。。
台剧的出路=现在的韩剧
11集都在吵架😅一家人这么多架要吵吗?
很喜欢《最后一堂课》😭
别问我是哪里人,我是你的(心上)人。哈哈哈哈。好油腻呀。这位四块腹肌的大叔。受不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