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老子的、庄孙子的,啊,国学从娃娃抓起。
”在当下充斥着铜臭味的电影市场,现实主义乡土题材的电影本就不多,在这为数不多的电影中,《石榴树上结樱桃》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而在电影中让我记住了“国学从娃娃抓起”这句台词。
仔细想想,国人的为人处世方式,名利场的明枪暗箭,无论中庸城府,似乎天朝的许多“国学”真的是从一个人的娃娃时期就潜移默化受到影响的。
影片《石榴树上结樱桃》刚看到名字会很迷茫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东西,原来是我的无知导致了我不知道这竟然是一部在国际上都有着深刻影响力的作品。
“很多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它进入到我们这个当代中国之后,它的内涵和外延都会发生一些漂移,而《石榴树上结樱桃》是用本身我们的民间的话语来表达这种漂移。
”中国乡村权力场,似乎有些敏感却是在我们身边最基础的元素。
于是,在它被搬上银幕的过程中,吃了很多苦,割了“二两肉”,熬了近5年才得见天日。
导演陈力说,这是一部卓具创新精神和黑色幽默的电影。
一次基层干部选举暗涛汹涌之下最重要的爆发点却是一个女人肚子里的娃娃。
古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看来放在这里挺合适的,孔繁花一个为全村尽职尽责的村长本来是继任村长最合适人选,却因为一个村民的计划外怀孕遭遇并非偶然的重重危机,然后你会发现,在这出荒诞的闹剧中嬉笑怒骂、撒泼耍赖,都是打酱油的,这部戏真正的主角是那个一直躲在娘肚子里的娃娃。
都说小孩子的眼睛可以看得到一切东西,几位村干部的明里搭桥暗里下绊的小伎俩都没有逃过这个未出世宝宝的眼睛。
试想一个孩子从未出世就受着如此社会风气的熏陶,那么在他成长的几十年里,随着空气质量的问题积累,谁能保证他不会成为雾霾里的一颗微粒。
白莲花生在水里才能够出淤泥而不染,人的生长,是要脚踏实地的。
写得好像是山东的农村,正是额长大的地方。
各种熟悉的场景,脏话方言,震撼性的细节真实。
第一次看到和我成长环境这么近的书,看完时给了个五星。
但后来觉得写得勾心斗角好像有点过了,搞成了农村版的后宫剧。
所以,调为四星。
真心是一本写农村的好书呀,真实
电影《石榴树上结樱桃》展现了是中原地区一个普通农村的选举过程,中间还穿插了计划生育、造纸厂的环保、农民外出务工、外商投资等等现实问题,在前半部幽默的氛围下一步步将观众引入后半部严肃的问题。
孔孟文化的符号在李洱同名小说原著的支撑下,电影就有了很好的文学基础,影片中有太多可以探究的文化符号。
譬如电影中官庄村,这里的两个大姓,一个姓孔,一个姓孟,孔孟是儒学宗师,同时也是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儒家文化的源头。
作者选取孔姓和孟姓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就是想展现给读者一个传统文化的形象。
这部影片表面上可以看做是对中国当代农村的展现,但内里还是当代中国的人物群像描写。
片中主要人物:村长孔繁花、他倒插门的丈夫张殿军、治保委员兼妇女主任孟庆书、以及村团支书孟小红。
影片主要围绕的是新一届的村长选举,现任当然想连任,下级自然想竞选升级,竞争在所难免。
影片很聪明地把选举和村中的各种矛盾夹杂在一起,各种矛盾事件的处理液成为村长职务竞选的筹码。
村长竞选的筹码农村中的村长竞选非常精彩,候选人们各出奇招,为的就是吸引选票,暗地里还有下套的,也有使阴招的,但影片竞选的获胜者是谁都想不到的。
看这部影片就会发现,即使进入了21世纪,计划生育还是农村的老大难问题,每家每户都要有个男孩,所以孔繁华是个女人,没有弟弟哥哥,只能招个上门女婿,在农村,这种习俗带来的好处就是生了儿子跟母亲姓,倒插门女婿都是没有地位的,所以孔繁华丈夫张殿军常年在深圳打工。
每家每户都有各自的问题,但村民姚雪娥私下怀了第三胎,这让村长和治保委员很伤脑筋,打胎和保胎兼职就是魔道斗法,稍不留神就棋输一着,这时候才不得不感叹一句:“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在传宗接代这个问题上,容不得半点马虎,即使母亲吃很多苦,孩子是一定要生下来。
能不能让姚雪娥自动去打胎,成为村长候选人们的竞争目标。
时代的小缩影《石榴树上结樱桃》主线是村长竞选,导演选取几条支线,环保问题、计划生育、闲散劳动力等等,影片中一直若隐若现的造纸厂问题,还有村委会处理村中闲散劳动力的做法,都是在给观众展现当代农村的生活状态。
其实导演所要表达的意图很明确,作为我们今天仍然有接近10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城市人和农村人的隔阂依然很深,大部分城市年轻人完全不了解农村生活,农村青年进入大城市打工或者念书之后,也逐渐告别农村,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民仍然是我国民众的主体,忽视农民和农村生活是不对的。
通过这部电影,导演描述的官庄村其实就是这个时代的小缩影,影片中的各种问题在中国各地农村都会遇到,电影用很幽默但不失真实的手法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的农民形象。
仔细深入了解下去,其实,农民就是中国人,城市人只不过是住在高楼里的中国人,和农民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本来就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按2007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56%,到2011国家统计局再次发布数据,中国大陆城镇人口数量首超农村,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多那么一点,但抹掉零头也能理解为在中国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农民。
那么中国的农民有什么样的形象呢?
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还有哪些特点呢?
纯朴、善良、勤劳、坚韧;同时又狭隘自私、自欺欺人、落后保守、小富即安,还有那么一些过时的封建思想。
而这些,我们其实都能《石榴树上结樱桃》中的人物身上中找到。
梁文道有一次在某一期的《锵锵三人行》中和窦文涛、许子东说中国的农民纯朴是一个为世所逼的状况,不一定是纯朴,其实都有一种农民的狡猾。
窦文涛看起来有些不认同,许子东认为是城市的现代化进让农民暴露人性弱点。
《石榴树上结樱桃》展示的正是一个城乡不断融合发展的今天新农村中新农民角色转变的现状。
一场本应该严肃的村级选举被弄得像一场政治闹剧。
村长、前村长、团支部书记、治保主任、会计、学校校长、村医,再到那些弱势却狡猾的村民们,看起来闹哄哄,其实没有一个人是省油的灯,每个人都想着让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只是看谁的算盘打的更好,农民们被刻画的有血有肉、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与很多喜欢把乡土题材展示的的沉重的电影相比,《石榴树上结樱桃》展示的农民们显然要开朗的多,这也使得影片有了一种真实到荒诞的感觉,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通过戏谑和自我反讽来解构和展示现实的现代农村社会。
《石榴树上结樱桃》看起来是一场闹剧,实际上却流露出了创作者对转型与发展中的中国农村的沉重思索。
(文/小义大道)电影《石榴树上结樱桃》改编自作家李洱的同名小说,虽然是部农村题材的作品,但其中通过农村官场的政治斗争对现实和人性的描写,也是对当今社会大背景的一个普照!
这一内涵在影片中的一个情节中得到了深刻的呼应,就是那一块“一花一世界”的牌匾,不爱琢磨的人还以为这仅仅是对片中核心人物孔繁花的一次嘉奖,其实这恰恰是整部影片的故事凝练:一个小小村庄的选举,就是当今整个中国的浓缩,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细胞标本!
作为写实派影片,《石榴树上结樱桃》整个故事都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没了繁华城市的那些渲染修饰,赤裸裸的将镜头伸向了农村的实人、实景、实事,在一个最具代表中国官场特色的村长权利诱惑面前考验着人们的虚荣自尊与人性良知。
大到官场斗争、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等国家大事,小到冒牌皮鞋、娃娃不洗脸等鸡毛蒜皮之事,一切以写实的风格将我们最熟悉也最陌生的乡村众“景象”展现在大众面前,朴实而真实!
除了这份真实,影片所展现出来的风格还有一些荒诞的黑色幽默。
那些诙谐幽默并紧跟时代潮流台词、情节,改变了写实性电影作品的严肃与无味。
整部影片都以幽默穿插着,让观众在众生相面前、众故事之中都随着爆笑娱乐欣然接受而深思。
通过幽默对那些现实进行反讽揭露,这是导演耍的一高招。
不过,若是没有在乡下长大生活经历的人,那些台词语言的趣味和深意可能无法体会得那么透彻、那么深刻的。
从改编后的电影作品就可以看出原作对乡村生活的剖析是很有深度,这点很让人佩服。
其实,中国文学圈笔下的农村往往是格外生动的,因为大部分作家都有过深刻的农村体验,所呈现出来的作品就跟真实的农村一抹一眼,丰富而充实。
但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实也还是在延续着乡村社会的那些特征,从某种意义上看,城市依然是放大的乡村,它所展露出来的真实也确确实实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反映。
所以,在一个小小的村长选举问题上所产生的那些真实细节,会让人感到震撼!
不管是对于原著李洱,还是改编成电影后的编剧、导演陈力来说,影片的核心都显露了他们都是有着原生态趣味的人。
大到选题,小到每个人物形象的出场、刻画,性格与特点都非常饱满生动。
每个人之间斗智斗勇,尤其是孔繁花在面对每次突发事件时不动声色的语言、神情表现最佳。
对于片中人物,我们是会为孔繁花感到惋惜的,如此伶牙俐齿的一个强悍之妇,机关算尽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
其实从片名《石榴树上结樱桃》就知道最后的结果肯定不会是孔繁花继续连任村长,“石榴树上结樱桃”的寓意就是这样。
而即使知道最终的答案,当孔繁花自己处心积虑的布局,最后却为她人做了嫁衣,到了最后还要面对丈夫张殿军的疯和傻,想想都是不甘心的事儿,也为之可怜!
在这一场权利斗争中,那些最具核心力的对手相继退出的设置,是在做足了讽刺和揭露之后向正确价值观的转变,也是作品对于人“性本善”的一次美丽回归。
其实,像孟小红这样的对手,换个环境,在都市生活里,也会是那种一场比赛笑到最后的选手。
而孔繁花最后面对现实的从容接受,还是相当令人欣慰和惊喜的。
少了那份虚荣贪婪之心,多了一颗温柔善良之心。
这一景色,很美!
看到十分之九的时候,我还觉得,李洱这部唯一的农村题材长篇小说,没有那么好嘛。
抓一个超生孕妇归案的情节贯穿始终,这太平常啦,即使语言如杂花生树,叙事生动幽默,各色人物都塑造得性格鲜明,但也没超出我看过的乡土故事范畴。
直到最后几页,底牌逐渐揭开,令人错愕之余,忍不住赶紧往回翻,寻找之前的种种伏笔。
不得不叹服,李洱真是个讲故事的高手。
也是最后的这几页,让这小说超出了讲故事的境界,变成一部现代中国乡村社会和乡村政治的寓言。
寓言的主题,就是“葡萄树上结樱桃”。
葡萄来自西域,樱桃产自东瀛,二者风马牛不相及,葡萄树上如何结出樱桃来?
这是反常、是变态,是嫁接。
但是,这种反常,却一再上演着。
书中经常引用的各种“颠倒话”,并不是作者首创,在农村,这类的颠倒话、反正话十分流行,在有些情况下,它们被叫作“大实话”。
这本旧书再次被重视,是因为德国那个女总理,拿了一本德文版当成礼物送给了温家宝。
这一卖点被出版社敏锐地抓住,迅速推出再版。
以前积压的老版本,在书店卖时,也加上了默克尔捉刀的腰封。
不知道默克尔千里送书的用意何在,是要总理好好了解中国农村,还是怕总理在国内买不到这本书?
不过,作为一个女领导人,如果真的读懂了这本书,被里面的故事触动,应该是很自然的是吧。
陈力导演、实力演员师春玲、宁理和美女新人缪婷茹联合主演,改编自李洱小说的现实主义电影《石榴树上结樱桃》就快上映了,影片聚焦中原一村的村级选举事件,描写村干部与村民在选举前夕的一系列荒诞趣事,把中国最基层的官场刻画得深入肌理,是影坛少有的扎根现实之作。
影片以一出传统剧目《龙凤呈祥》拉开序幕,给人赏心悦耳的清新享受之余,也一举揭开了影片的寓意——“官场如戏场”,花旦白脸唱主角,开局亦算有章有法,立意名确。
果然,随着男主角的视角,这位在深圳闯荡失败的建筑民工回乡,见证了老婆兼现任村长孔繁花左扑右挡,上面讨好乡长,中间与治保主任等竞争对手勾心斗智,下面恩威并施拉拢乡里的选举过程,因为丰富的人物层次,栩栩如生的故事情节,整台戏“唱”下来果然有中国官场的复杂戏剧效果。
在现实中,村子有着两面性,一方面不过是个芝麻绿豆点的官,另一方面却关系着整个中国的基础,对接着亿万农民的民生大计,这样探到底的官场比起那些动辙市省委区委,央企国企的大领导圈子自然更多的亲切感和可代入感。
《石榴树上结樱桃》就是这样,村长孙繁花和计划生育破坏者的斗智,邻村村长关于外商祖坟的争夺,村长丈夫的“工程师”身份,一次又一次的把中国官场的生存之道落到银幕上,让人感受着乡级领导、特别是女领导的酸甜苦辣。
比较有趣的几场戏是怀孕女姚雪娥站上房顶骂大街,女村长逼着治保主任去找人的强势手腕,两大村长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虚以委蛇,还有那个说话有领袖风的乡长,善工心机的校长,变态的张老师,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官场群像画,其字字珠玑的语言,也让不关注当代文学的观众感受到了李洱的创作力。
影片的结局是凄凉的,女村长被美少女助理取而代之,村长丈夫受深圳事件的余害失去了灵魂,整日念叨着养骆驼,但影片的心态是乐观的,那荒诞又滑稽的选举大戏,烘托出群众的无奈和自娱自乐的精神。
生活就是这样,官场如戏场,他们在表演精彩纷呈,无缘官场的人们坐在台下,也有自己要唱的戏,各取所需,各得其乐,这样最好。
影片《石榴树上结樱桃》从过一个基层选取,揭示了当代国人的生活百态。
电影描写了官庄村能干的女村长孔繁花积极筹备竞选下届村长,她召回了在沿海打工的丈夫做“捉刀人”替她写演讲稿并出谋划策。
繁花充分利用了一切民主与非民主的策略,从容地周旋在村里传统与新兴力量的代言人之间,以为已将一切尽在掌握。
在前半部各种幽默和闹剧之后,后半部带给观众的就是现实的思考,影片中成功塑造了村长孔繁花这个人物,严格来说,她肯定不是一个好人,但也不是一个坏人,是一个很精明强干的人,很复杂,但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只是过去的影视作品喜剧简单的二元对立,不是好人就是坏人,《石榴树上结樱桃》这里的孔繁花是个很有心计的女人,村委会也是个官场,也有各种算计,她每天小心翼翼应付各方面的事务,但也总有百密一疏的时候。
孔繁花这个村长角色在过去的影视剧中不多见,至少提起村长这个职务,大多数人还是会想到中年男人,而不是一个年富力强的青年妇女,这一点让影片国外很受推崇,至少外国观众很赞同女性成为领导干部的设计,影片中所有的男性角色都敬畏孔繁花三分,从女强人角度而言,孔繁花做的还算是成功。
影片中每家每户都有各自的问题,但村民姚雪娥私下怀了第三胎,这让村长和治保委员很伤脑筋,打胎和保胎兼职就是魔道斗法,稍不留神就棋输一着,这时候才不得不感叹一句:“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在传宗接代这个问题上,容不得半点马虎,即使母亲吃很多苦,孩子是一定要生下来。
能不能让姚雪娥自动去打胎,成为村长候选人们的竞争目标。
中国官场中的学问,实在是深不可测,太多玄机和变化,明暗规则,以至有一种文学被单独分类出来叫做官场小说,例如《人间正道》《青铜市长》《国画》《沧浪之水》都写出了为官之道的精髓,影片原著,知名作家李洱创作的《石榴树上结樱桃》也是其中不可多得的精品,而生动的描写、极富特色的语言都给电影提供了充足的能量,特别是女主角孔繁花的个性,掌控局势的强大内心和手段,精于权谋中又不失善良,懂得生活的状态颇为可爱。
《石榴树上结樱桃》听上去像是本山传媒的农村剧,实则是改编自李洱同名小说的电影。
孔繁花如果不是女村长,而是妇女主任或者卫生院女医生,那《石榴树上结樱桃》就是莫言的《蛙》。
当然李洱玩的没有莫言纯粹,他让孔繁花同时脚踩村官选举和计划生育两条船,结果固然是如题所示,石榴树上结樱桃,自己落得一场空。
农村喜剧电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一度大行其道,但大多都是为所谓新生活歌功颂德,随着录像厅的兴起和电视节目的繁荣,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几乎绝迹。
近几年以本山传媒为策源地的农村剧大行其道,农村题材影视剧又有抬头之势。
《石榴树上结樱桃》中,表面上看一干村官成天忙忙叨叨奔小康,但更多的是用黑色幽默的笔触触碰现实的顽疾,而非以往歌功颂德虚空的那套。
片中孔繁花毕竟不是孔繁森,要不是头上顶着一顶女村长的高帽,她就是个乡下泥腿子,一小家小我的村姑。
村官毕竟得有人来当,孔繁花不过是矮子里面拔矬子的产物。
故事中孔繁花就像是一个火钳子上的女人,一边是她乐此不彼的政治生活,一边她与常人无异的家庭生活,表面上风风火火发光发热,其实不过是虚荣心作祟。
比如他那明明是犯事从深圳逃回老巢两手空空的丈夫,她偏逢人就说丈夫赚了大钱衣锦还乡,可着劲往自己脸上贴金。
另一方面,孔繁花就像是一面镜子,通过她的政治生活,各色人等粉墨登场,最终都纷纷照出了原型。
尤其是身边那些表面上毕恭毕敬,实际上暗度陈仓的竞选对手们,任由孔繁花千算万算,她都休想在自己石榴树上采摘石榴。
就在她非常自信地计划竞选连任之际,一个超生孕妇的逃遁,就轻易地将她的政治前途打得狼狈不堪。
在喜剧语言上,《石榴树上结樱桃》玩的是黑色幽默,除了人物上的错位令人啼笑皆非,村官们的假大空的德行和貌似形而上学政治语言十分讨喜,尤其当他们官腔官调一本正经地讲大道理时,观众们都忍不住会意地笑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石榴树上结樱桃》也是一部农村版的“官场现形记”,它用及其朴实的镜头和语言,为我们一展农村官场众生相。
女村长孔繁花最终在竞选中落马,一不小心成就了孟小红的上位,她机关算尽辛苦种下石榴,却结出了别人的樱桃。
孔繁花的落败,一方面由于她的过度自信,一方面源于她的自私。
在一个人人都各怀鬼胎的环境里,什么样的结果都可能发生,尤其是石榴树上结樱桃的结局。
【完】
《石榴树上结樱桃》是中国当代作家李洱最知名的作品之一,小说以幽默俏皮的语言调侃着讲述了一个村长换届选举和抓计划生育的现实主义故事,让人既看到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传统本质,又看到了时代发展中新的农民本质的改变,官庄村孔繁花、孟庆书、孟小红等当代农民形象既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中中国的农民们早已变得复杂。
电影版的《石榴树上结樱桃》将小说转换成影像还显得有些粗糙,并且为了精炼故事而缩短小说的篇幅删减的不是特别流畅,但有了原作小说生动完整的底子,影片的影像语言即便不够成熟,也比一般的反映中国当代农村的电影要好很多,在观影结束的讨论会上,导演和影片的制片人都表示有些内容太过敏感,剪成现在这样的效果也是不得已,我相信确实是这样。
我不清楚影片中哪些演员是专业演员,哪些又是非专业演员,但通过轻松搞笑的方式和幽默有趣的语言及桥段,演员们确实演出了中国农民那种将朴实与狡猾合二为一的特殊形象,将一幕幕村级选举与农村抓计划生育的闹剧展示的得活灵活现,《石榴树上结樱桃》的幽默是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幽默,讽刺也发人深省。
《石榴树上结樱桃》是对中国当代农村、农民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全新的展现与解读,这与赵本山的《乡村爱情》系列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又比《乡村爱情》系列更为真实与深刻。
《石榴树上结樱桃》回归当下乡土中国的生活现实,大到展示农村的官场的丑恶嘴脸,小到表现村民的纯朴狡狯,从平淡无奇的日常事件中去中去挖掘和触及生活的本质,展示了一种独有的中国式哲学与巨变您地中的中国乡村群像图。
在城乡交流不断发展的今天,农村的文化受城市文化的影响不停的在改变,而农民本质与农民角色也在不断转变,《石榴树上结樱桃》所呈现出的农村现状对城里人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新农村。
很有意思的一部反映中国农村状况的黑色幽默影片。片中的计划生育,招商引资问题都是当今农村面临的实际,塑造人物众多但每个都有自己的特色,又可贵的不落于“歌颂典型”的俗套,谁都有自己的小心眼,算是把中国农民那点事演得像中国农民的一部诚意作品,其中也不乏各种“学习庄孙子”之类的讽刺幽默
锻炼观众自主思考能力的片,可惜估计连导演自己都没怎么想清楚就动手了。
之前没有看过李洱先生的原著,是在看了电影之后才补上的。真心觉得是一个好故事,很喜欢,但电影个人觉得不很深刻,虽然在很多桥段上会让我们联系当下社会我们的生活境况,但忽然间夏然而止讲别的事请了,至于演员的表演实在是不敢恭维,过于生动、夸张。
云里雾里
没事先了解电影的坏处啊 一般我都是看到我感兴趣的名字才下来看的 很少失误捏 结果 看到这部 我就 我认为 既然看了就要把它看完 对不起 我破戒了 实在是看不下去
模糊失焦的画面,在并不清楚的背景交代中,染上一层强烈的超现实感。内核真诚的故事,就像一列哐当哐当的绿皮火车,带我重回儿时记忆。
这么有趣的一本小说拍成这样,暴殄天物啊!
作为农村人,剧情内容跟我接触到的很像,只是好剧本却不是好电影,真正的精髓部分却草草了事儿
广电的一把好刀···
演的、拍的、改的,都太末流了。
一部很质朴的中国乡村电影。俗话说荒村野岭出刁民,繁花村长就这样被这群刁民打败了,村长交椅落到了用尽刁谋诡计的小人手里,已经能预视到官庄村那腐败不堪的未来。但是看着电影的最后繁花牵着女儿豆豆和她丈夫在阳光明媚的田野中信步闲游,看着她那放下一切担子的惬意笑容,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幸福呢。
约摸是按部就班地还原了书里的故事,却还原不出书里的感觉。
话说精神失常了都,还能做旁白
踏踏实实拍电影比耍花枪更讨观众喜欢#我不是在说厨戏痞#
太烂了。表演、剧本、剪辑一无是处,DV级的摄影,超业余级导演,莫名奇妙的剧情,浪费了好题材。原著的精气神全部消灭得干干净净,让我对导演的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丫这辈子再能拍电影就是奇迹)
因為過於現實而顯得荒誕。台詞非常不錯,演員也很讚,為什麼分數這麼低?
主旋律,不过还挺有生活气息的
不知所云,这也叫电影?叫观众怎么看。
没看过原著小说,但电影令人失望。本来农村题材电影不够多,可以吸引人,可惜该片差强人意呀。情节不连贯,而且没有高潮,重心不突出。农村的故事和电影可以做得很好呀,期待着好作品。
最近看了好几部农村题材的电影了,不过这个不算震撼,种种黑色幽默还是黑的很漂亮的。切中农村那种虚假的人情世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