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超市买东西,看老板在看电影,影片叫做《滚动的钢蛋》,看了几分钟挺搞笑的,回来看了下,刚看完了。
说实话,我是很少会去看网络大电影的,因为感觉小制作的电影,根本不会有什么好的构图与内容,但是这部叫做《滚动的钢蛋》的网大,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
这部影片开头由公交车上的抢劫事件,从而引出了三条线,第一条便是去成立取钱的钢蛋,第二条是为了救儿子被逼去杀人的四哥,第三条是一群抢劫公交车来练手的笨贼。
不得不说,影片将三条线的每个人物刻画的十份真实,不管从选角还是表演,让人会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
同时,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十份紧促,节奏很快而合理,让人感觉有一种在看疯狂的石头,虽然没有疯狂的石头那种大咖以及制作,但是作为一个网大来说已经算是很好了,在我的记忆当中,也就灵魂摆渡黄泉会比这部剧的制作要好,当然灵魂摆渡那部剧的成本有点高,故事情节也无法来做比较,所以,这部叫做《滚动的钢蛋》的网大,基本还是不错的。
说了那么多,也该说一下这部剧的缺点了,其中最大的缺点便是结尾,结尾是真的烂尾了,如果单单拉出来看,完全不会认为是和前面的故事内容是一部剧,如果你要是说,没有最后那一段无法过审,那我也没话说。
第二个缺点,便是其中有一些镜头的运用确实有点不稳,可以很明显的看到镜头的抖动,不过,因为网大,这点细节问题,还是可以暂时忽略的。
最后在说一下,其中李易祥那条线,说实话,感觉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紧凑合理,感觉最后将人设描画的有点崩了,但是如果不救赎自我,广电是否会让这部剧过审,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从电影角度来看,这部分的人设还是让我觉得有点不那么合理。
好了,总体而言,这部剧我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当然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但看在他是个网大的份上,给个8分好评吧!!!
首先声明,这不是影评。
我只是单纯想说说为什么喜欢这部电影。
爱听郭德纲的相声(感谢互联网),干家务的时候听,一段一段的,自己能笑出声来;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听,听他讲“有什么事过不去呢?
天塌下来有武大郎撑着呢”,心里的疙瘩也就慢慢松了。
相声是什么?
用郭老师的话说,就是让你乐,就是让你高兴。
什么人生大道理、什么知识理论,那是学校干的事,但你非要说从我的相声里听出什么来,那是你的事。
说得真好,说得我一激灵:别什么都想要,而忘了最根本的东西。
我承认,我已经看了两遍。
第一次是在深夜,眼睛干涩,身体疲惫,困得脑仁疼,但还是忍不住想看看新上的电影,在困倦和“钢蛋”之间做着拉锯战。
我必须承认,那次我用了差不多半小时就看完了,现在想想那半小时是纯干货,有嘿嘿的笑,有骂着的笑,有内心痒痒的笑。
这个电影不错,值得再看。
第二次看,也是在晚上,这次没有快进,直看到所有字幕结束,怕错过彩蛋。
喜剧是什么,我说不清楚,但我本能认为,首先和最根本的是得能让人笑吧。
这个“首先和最根本”,“钢蛋”做到了,当然这个电影里也有不足,但那是后话。
一个脑子不那么好使的家伙(其实我们的脑子未必有他好使),从农村去城市,肩负着拿十万块钱回村的任务,路遇业余劫匪,见义勇为却卷入未知的更大危险,自此开始一段硬核寻钱之路。
钢蛋一根筋、认死理、憨、倔。
拿到钱之前一根筋、憨,找人问路四处打听,偏偏遇到的都是些脑子很好使的人,怎么都打听不到;他在找人问路的时候,也在被一个杀手满城找;钱被劫走后,他认死理、倔,只揪一个穷追不舍,甭管你走位风骚,百变花活,到他这里都是白搭;这让我想起在《看见》里读到的一句话,那是张越对柴静说的:“阿甘是看见了什么,就走过去。
别的人,是看见了一个个目标,先定一个作战计划,然后匍匐前进,往左闪,往右躲,再弄个掩体.....一辈子就看他闪转腾挪得那叫一个花哨,最后哪儿也没到达。
”作为一部喜剧电影,能让你在整个观看过程身心愉悦,这应该是最大的功劳吧,至于你还悟出点什么,那反而变得很次要了。
PS:关于这部影片的不足……还是以后再写吧,我想多高兴会儿。
这部影片故事发生在河南郑州,情节推进的几个主要背景有,农村,街头小店,废弃铝工厂,撇去演员本身的特质,就影片的画面来说,影片应该在力求还原一个朴实的生活气息浓厚的环境。
所以,在接地气的环境还原中,作为一部网大,应该是做的不错了。
其次,谈谈影片的逻辑和立意。
影片有三条人物主线,一是从农村进城找杨刚拿重修小学赞助金的钢蛋,二是一个决定重拾抢劫旧业的笨贼三人组,三是为救子心切手握真枪,出狱后暗暗决心重新做人的路林。
三条人物线的交叉,碰撞出了各种戏剧性的巧合,没有严丝合缝的逻辑,一部全程都在埋包袱抖包袱的纯娱乐性影片,不合逻辑才是其身在其道的逻辑。
影片中的预设的幽默包袱埋的不深,甚至每一个拉的近景都在明显的抖包袱,就拿皮包店老板的女儿的前男友来举例吧,男主钢蛋路遇此女上前问路时,女孩口中数落的“穿小猪佩奇的男人”,在路林杀人片段,男人身穿小猪佩奇的画面陡然一拉近,就把人物关系给交代明白了。
影片没有灌入多么深刻的立意,比较深沉的部分应该就是路林这条人物线,但这条线上关于人性的思考也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泼浓墨去塑造。
就一部喜剧片来说,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最简单纯粹的。
最近朋友圈有不少朋友在推荐《滚动的钢蛋》这部电影,抱着最近也没有什么好电影看随便找部电影看的心情,我打开了电影,说实话刚开始看得时候我没太看懂(原谅我一开始看到那乡土的造型,我不感兴趣的心情)可是想着朋友在推,而且网友评价还不错的份上,我继续看了下去,然后我发现我居然看完了。
说实话《钢蛋》不是什么大制作的电影,它没有什么特效镜头,紧紧就是一些简单剧情,三条叙事线,把三群不相干的人凑到了一起,钢蛋为了去城里拿回给村里建小学的钱,在去的公交车上遇上了抢劫,本来跟他不相关的事,但是他有着农村人的善良,所以他拿着小伙伴给他的玩具枪冒充了警察,但是因缘际会之下却跟为了救自己儿子而答应帮忙杀人的路四林把枪给换了,于是路四林就开始一路找寻钢蛋,想要换回真枪之旅。
钢蛋继续自己的要钱之旅前往城里,但是车上的抢劫3人组,因为发现被钢蛋骗了,心怀愤恨。
在无意中发现了被打晕的钢蛋以及他怀里的钱,于是他们抢走了钢蛋的钱,并绑走了刚好路过的包店老板,然后打电话给老板家人要赎金。
醒来的钢蛋发现包丢了自然开始找,之后就反生了一系列搞笑的事情。
三群不相干的人,却因为总总原因扯在了一起,本来是很简单的事,但是导演在剧中情节的互相穿插,台词的巧妙设置,剧情不拖沓,给了观众想看下去的欲望。
《钢蛋》虽然不是大制作,但是它却拍出了一些大制作都没办法拍出来的效果,它完整的表达了它想表达的故事,没有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值得大家观看的电影,希望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去看看这部轻松喜剧片《滚动的钢蛋》!
奉上河南灯光,壮丽河山!
看过这部电影,比我想象中的要好的多,有种平凡的小人物的那种生活,没有像那种特别多的的帅哥美女,也不是一些特别厉害的演员,但是就能演出那种小人物的感觉。
影片时间不是特别的长,所以会有一些地方交代不太清楚,但是不能抵消这部电影的好。
这部电影笑点还是挺多的,傻傻的钢蛋,三个笨贼,一对讹人却怂怂的小情侣,甚至是那个让人家帮忙拿西瓜的老大爷。
还是挺值得一看的网络电影。
我是很早的时候就知道春啸导演要拍一部新的河南话的电影出来,一开始内心中对这种题材的感觉是纠结的,一方面作为河南人对本土文化的电影有那么一种期待感,一方面又是对于河南导演、河南电影的不自信导致的对这个电影的期待值不高。
前几日,《滚动的钢蛋》终于在爱奇艺上映了,为了支持新电影,我也充了人生中第一个爱奇艺会员。
在没点开这部电影之前,仍然是那种期待值不高的心情,电影的开头让我有一种主线错乱的感觉,李易祥似乎杀了一个人,然后出现在了一个公交车上,同时另外一个主演钢蛋因为要进城找同乡拿款修学校,也出现在了公交车上,“喜剧片”?
“警匪片”?
在我脑中打了一个问好。
紧接着就是紧凑找同乡拿钱,车上的劫匪又要抢劫的剧情,在打了问号之后,我开始沉浸于导演的叙事结构中去看这部电影,春啸导演的包袱堆叠无疑是成功的,各种笑料穿插在一个个让人无法察觉的时间点中,笑的轻松,又不突兀,河南话语言的没有走到方言的搞笑逻辑当中,只是作为了一种语言进行呈现,从这点能够看出春啸导演想呈现的作品不是为了打乡土情怀去戳河南人的笑点让河南人去买单的一部作品。
我只能说,春啸导演做的很高级。
这个电影不长,80分钟的网大,讲了三条线的故事,钢蛋找同乡拿钱回乡修学校,李易祥始终没有杀人,劫匪闹剧被钢蛋插科打诨一样的化解掉。
整部电影不是立意很深的故事,也没有要标榜高逼格的意义,一部轻松的喜剧让我感受到了这部电影它真正有意义的地方,喜剧,就是在让我开心的笑出声来。
钢蛋看似胡闹的做法,又和我生活中那么多的同乡很像,淳朴的生活态度,简单的头脑逻辑,然而就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在中原大地上延续了千年。
滚动的不是钢蛋这个人,是千年来不变的风土人情,是一方韵味。
喜剧最本质的功能,就是让人发笑。
有人说过笑分很多种,尴尬的笑亦或是会心一笑。
但是喜剧之所以被称为是喜剧,更多的是因为观众。
有些观众笑点很高,有些观众笑点又很低。
看周星驰的电影会笑,是因为有些人看到了那种小人物的窘态,那是似曾相识的。
可就算是喜剧大师,也绝不敢保证他能够让所有的观众都哈哈大笑。
而这部《滚动的钢蛋》至少对很多河南老乡来说是具有很大的亲和力的,先从方言的角度来说,河南话本身就自带了很强的幽默性,一些俚语都是通过长久的流传后,留到了现在,智慧在群众当中,他们有着语言学家都不具备的对生活的高度洞察和总结能力,所以任何使用方言的电影,我都是难以抗拒的。
曾因为工作的原因在郑州呆了小半年,这半年中的观察结果是,大部分的河南老乡就像电影中一样,憨厚朴实热情能吃苦,地理原因和历史原因,中原人基本承担了历朝历代崛起的基本食物需求,所以中原人是很靠谱的,所以导演李春啸扮演的钢蛋出现在镜头里的时候,我还是笑了起来,这不就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吗?
几年前在工作中接触过李易祥老师,给人非常舒服的感觉,现在才知道原来李易祥老师也是一位中原人,这样的影帝也太接地气了。
还有主题曲《来我大河南》的演唱者兼本片制片人的何瑶老师,对于家乡河南的文化传播,更是出尽了力气。
《钢蛋》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的《石头》,同样的多线叙事,电影的开头很“烧脑”,确实让人有种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但是慢慢的剧情铺开,会觉得这样的安排导演很用心了,钢蛋,杀手和三个笨贼被两把枪联系了起来,又用一包钱把众多支线人物收拢在了一起,前面铺垫的虽然显得有些生硬,结尾也有一些刻意,但是看得到编剧和导演的诚意,再有就是制作上,不管是美术还是道具都着实很用心,这样一部网络电影,在如今鱼龙混珠的网大市场里,可以算的上是良心之作了,我觉得主创人员这么用心的一部电影,不该去抗拒。
至于包袱笑点,前面已经说了,导演一出现在画面中就已经让人忍俊不禁了。
这人,聚在一起能这么用心的为家乡拍这么一部电影,我觉得很好,对家乡保有热爱,亦能对电影保有热诚,我们不就需要这样的人吗?
网络电影,近年新兴产业,作为观众实话对网剧一直抱有怀疑及不看好的心态,毕竟它们一直都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敷衍的剧本、生涩的演技以及低俗的段子,而在最近一部叫做《滚动的钢蛋》却给我带来新的认知,这个片子可以看出制作团队的用心,如同《流浪地球》的导演一样,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带来了诚意之作,全片剧情相对紧凑,故事概述完整,人物交代清晰,喜剧中带有人性反思,从段子、演员、音乐及服装场景等等都可以看出电影的用心,如:“你大名叫啥?
我大名叫李易峰;”“孙悟空暴打唐僧!
碰瓷?
还是被瓷”“厕所蜜汁对话”一句句搞笑的段子,穿梭在影片中,没有那种刻意的“尬”,这是很多搞笑片中难得之处,主线围绕着“真、假”一步步的触碰人的真性。
今年的电影可谓百花争艳,创意、大牌、个性及童真全面覆盖,众家在起跑线上可谓是各显其通,《流浪地球》这只黑马在众片中脱颖而出,他的成功告诉我们现在的观众更看好的是影片的质量,而不再是所谓的流量电影。
当今社会,电影的发展渠道已经不再局限院线,网络成为新一代的主力军,年轻的观众更加的开始平均化选择观看电影模式。
虽然网剧还不能给我们带来大制作电影那种震撼人心,也存在许多瑕疵之处,不过这次《滚动的钢蛋》让我明白,无论电影的制作大小,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只要是用心的电影,我们观众就应该鼓励他们的作品,瑕疵是完美的蜕变,中国电影我们值得期待……
最近3月8号上映的“惊奇队长”又让漫威火了一把,本来我也是想去电影院一睹为快的,但是本人不是漫威粉嘻嘻,中间差了几部没看(具体是哪几部我也不记得了),所以我就想这周末在家好好恶补一下这个漫威宇宙的时间线。
本来还没有打开爱奇艺,就看到了它公众号发的推文2019年2月度票房榜,当然这个榜单只是网络大电影的并不包含院线电影。
其实我之前也看过不少网络大电影,因为毕竟不是每天都有新的大片上,反正我年费会员看这些也不要,有的网络电影像灵魂摆渡黄泉都算的是精品。
在爱奇艺推的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两部据说千万分账的影片——济公和齐天大圣,济公我是看过的,因为电视剧版的活佛济公我也看过,网络电影版的济公还是陈浩民主演的,而且已经拍了不止一部了。
要说拍的多好吧也没啥,中规中矩的剧情无非就是想着借着这个口碑再赚钱呗。
其中爱奇艺官方在文章中用着重推荐了一部春节期间的口碑“黑马”——滚动的钢蛋。
被称为一股“清流”,爱奇艺站内8.0评分,豆瓣上也有6.3分不俗的成绩(网络电影的分数本来就不高)。
行吧既然官方都这样推荐了我就打开了爱奇艺一看究竟。
故事的开头其实还是蛮吸引我的,是在一辆大巴车上然后的蠢匪劫车,有点类似天下无贼里面的情节,通过这个交代出了3条主线,分别是主角钢蛋、的哥杀手四哥以及三人组成的搞笑犯罪团伙。
具体的情节我就不多说了大家看过便知,我只是说一下我的感受。
电影类似疯狂的石头,其实现在很多黑色小成本的喜剧或多或少的都有疯狂的石头的影子,小人物遇到诙谐幽默的曲折最后大团圆皆大欢喜。
尽管有模式和成功案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小成本电影都能做到这么尽善尽美,既要有故事情节又要有饱满的人物刻画,反观这一部滚动的钢蛋,从一个小人物开始讲起,戏剧性的开头,增添了几分趣味,贯穿始终的是那笔捐助款,钢蛋进城也是因为这笔钱,以及回来的途中发生的一系列搞笑事件,对于钢蛋扮演者李春啸导演,说实话刚开始看完影片,我其实并不知道他是本部影片的导演,钢蛋这个人物,放在他身上也丝毫没有局限和突兀的感觉,完完全全就是真的钢蛋,真正淳朴心善的大山人,和李易祥影帝的合作,让影片整个人物的形象都立体起来了。
网上有的评价说梗太老、演员难看、剧本经不起推敲,之于大多数人所刻薄刻意的嘲讽,我觉得是很没必要的,你特地去看一部电影,就算没达到你的期许,那都是很正常的事,哈哈哈,所以我整片看下来感觉还不错,有笑点有趣味很值得一看。
虽然最后结尾有点差强人意让我一秒就出戏了,但是总体我还是能感受到导演的用心,并不像别的网大只想着赚钱,导演是真正的把钢蛋演活了。
这可能就是钢蛋成为口碑和评分双“黑马”的原因吧。
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说反正这一票我站钢蛋。
坦白讲,我是一个重度院线电影观众,说是重度,是因为并非是部片子我就去电影院看。
一般来说,我会在观影前先根据物料和片子的阵容或者其他背景资料预判片子的成色。
唯一的一种例外是,这个片子我判断后不想看,但由于片子票房或者话题影响力很广,我迫切想知道这种反差的原因,但即使这样,我看完还是会不喜欢。
比如之前的《战狼》,比如最近的《流浪地球》。
好像扯远了,说回正题。
还是谈谈这部片。
点开《滚动的钢蛋》纯属是个意外,年后因为看某个综艺充值爱奇艺会员,看到首页推荐这个片才点进去看。
前三分钟,以公交车对峙为核心危机事件展开三条线,一个要去城里拿钱回村的傻蛋,一个为儿子被逼无奈要去杀人的杀手,一群刚出狱拿抢劫公交车练手的笨贼。
三条线,有人为公,有人为私,有人为钱,有人为情。
怀着不同目的的三条线索宿命感相遇在公交上,剧情简单明晰。
看到前三种分钟,镜头干净利落,我很惊讶现在以前被我嗤之以鼻的网大都是这样的节奏了么?
要知道,在很多动则几千万上亿的院线片中,能在前三分钟讲完故事,并且让观众吸引住的寥寥无几。
后面的剧情将三条线用剥洋葱似的剧作方法展开,相遇,巧合,宿命感。
就是出于这三分钟的好感,我竟然完整看完了全片,天呐,我居然看完了我人生中第一部网大!
整体看下来,不吹不黑,按照院线电影的标准,总的感觉竟然是还可以。
故事脉络清晰,人物塑造的相对完整,有些笑点虽然老套但本土化的还算可以。
但缺点也很明显,李易祥那条线很老炮,简直是一个主角救赎戏的设定,还有片子后半部分剧情紧张度差一些,虽然捐款出于审查原因可以理解,但仍然觉得有些强行伟光正。
好了,看到这里,按照我一贯的标准,这片子三分基本没跑。
于是,我接连看了其他几部评分高的网大,嗯,怎么说,看完一通哈哈哈。
单就题材上看,其他大部分是怪力乱神,什么爵爷大圣之类的鬼,很少能做到前几分钟把故事明明白白讲清楚的,更别提视听语言了。
到这里我才发现是我错了,如果这样看的话,钢蛋在这里面简直就TM是个异类!
怒加一分,四分!
这里还要说一下,对于国产电影,我有种天然的亲近感,虽然被伤过很多次我还是抱有此种执念。
你看《阿凡达》觉得牛逼,看《复仇者联盟》觉得很爽,我也很爽,但看完后通常都会觉得这好像不跟我私人的情感发生任何关联。
但电影这种东西啊,越私人,越动人。
我们看电影,好像是为了娱乐,但内心里总是期待和自己能发生关联,所以造梦的故事总能受欢迎。
但我总觉得只有中国人才最了解自己的乡土,最了解本土的故事,而最乡土的就是最流行的。
这个钢蛋,多线叙事是盖里奇的,表演方式是斯坦尼的,但情感的内核却是中国人的,鉴于成本,整体略粗糙,但情感还算真挚!
目前的电影市场,很多东西都要靠真金白银砸出来,所以有些还不错的低成本片子宣传明显不足,但正因为这样我愿意做这部片子的自来水!
缺点我已经全都说完了,看不看随意,但我仍然推荐!
比很多院线片强
我姓熏,熏悟空的熏
还可以
里面脸最熟的就只有演四个哥的那个演员,小成本的电影甚至能PK掉许多大制作的烂片。
多拍点河南电影
在想关掉和继续看下去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情下看完此片。
发展的问题就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所有的进步和优秀只有循序渐进才会越来越好不是吗?
乡村魔幻现实主义黑色幽默。。。最后惊现村头蹦迪
浪费时间
结局莫名其妙,拿棒球棍的女孩和网管最漂亮
有点意思,虽然很多梗都是以前网络上的,觉得胖歹徒演的不错,有点疯狂石头的感觉,演员表演有点粗糙!
这片除了一场无厘头的闹剧,导演主要意图应该是给河南人洗白,我想说别洗了,河南人估计也就乡下还有淳朴的,出门在外的就没几个好人!不是骗子和无赖就是毫无信誉的混蛋,我本不是地域黑,因为有个很实诚的河南死党所以一直愿意相信河南人。现实再次给我一击,老子的生意又一次被河南混蛋败坏了,妈蛋,告诫各位以后但凡需要信誉支撑的活计或生意,遇到河南人绕道走,绕不过去就要小心提防了,大部分毫无信誉可言!草
还蛮好的,北方人才懂的梗。
有诚意的国产电影,比某些大制作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谋父厌
豫AP9066是不是郑州上街至安阳林州?
刻意的碰巧,模仿痕迹严重
忍着看完的,小姑娘你看上钢蛋的点在哪里?为什么非得爱上男主角?
网络段子傻逼贼
很一般。用网络笑话穿插小打小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