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式的价值观里,公信力被包装成了一种神一般的武器,给予民众武器去对抗所谓的敌人。
假设所有的民众都是理智人,那么公信力的作用将按照其理论的存在被实际的发挥。
可惜的事情是民众往往是一群追逐自身欲望远远大于自身道德的人们,我们批判伪善,却不知自己才是那罪恶的根源。
之所以厌恶这样的所谓公信力,所谓大义灭亲,其实从国富论里就给出了答案。
人人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心,最终才造就了交易的存在,进而建造起了整个资本社会。
西式的愚民价值观就在此处,似乎给予了民众公权,但其实所有的东西都只是一个故事之下的假象,只要这个故事可以调动你的情绪,你就会用脚去投票,只要这个故事多编两层,让许多人在逻辑的推理下在一段时间内得出的结论和故事的结论一般,他们就会以为这是自己的理智所给予的答案,然后继续用脚投票。
群众被人当枪使,而后被教育出了一个救世主理论。
那就是只要找到所谓的真相,自己就可以拥有自由。
无数次的观看类似的故事,于是也就可以无数次的去假设现实世界里的种种受迫害的可能性,也就有了更多的退路。
我没有好好学习,也没有好好对待自己对人生,没错,是这些故事里的坏人的错。
我厌恶这些价值观,因为这些价值观曾经以及现在都在不断的毒害自己的人生。
并不是说所有的故事都该励志,而是所有的故事都该有着一个真实亦或者理想的建设。
我不想当英雄,但喜欢假设自己成为英雄,这些意淫的想法被人满足很不错,但这些东西自己区分的出来真实与现实。
现实是很难被表现的,但是艺术作品却可以通过去放大局部的现实来令人们相信这就是全部现实。
在一个每天会发生无数次事件的世界里,影视作品可以将那些概率为千万分之一的事情展现出来,令人们去相信这些事情存在的概率会更大,影响自己人生的概率会更大。
没有被教育正向三观,深入理解这些的人们。
在遇到这些崩坏的世界观之后,为了娱乐的世界观之后,就会被不断的影响。
所谓拖延症,除却身体的缘由,深入来讲无非就是精神世界被这些泛娱乐的存在洗了脑。
(无剧透,只谈极其喜爱的阿佘,想看影评的话,可以多支持其他作者哈)(关于阿佘的《金枝欲孽》与《延禧攻略》→宫斗剧的鼻祖与新贵,四面墙的阴雨与疾风)佘诗曼是公认的劳模。
一年到头,不是大银幕见,就是小荧幕见。
算下来,这样的“约”,一赴,就赴了20年。
而她看起来,相貌似乎没有多大改变,但那戏路与态度,却是越活越开。
就像是在不断绽放一样,看不到终点,只是凭着一股韧劲,不断地打开再打开。
佘诗曼与她的画作这周五,她跟吴镇宇、张智霖联手合作的《泄密者》就要上映了。
在这部电影里,她饰演的是《香港日报》记者阮嘉岚,一个总是冲在前线追问真相的人。
当马来西亚突然爆发由寨卡病毒引发的疫情,她也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但随着蹊跷谜团不断增多,几方势力逐渐登台,整个局势变得越来越黑暗。
这样的故事与角色,有佘诗曼的演技加持,期待值是可以往上走一点的。
毕竟,她演什么都好,非但不存在拖后腿的可能,往往还能用一己之力,撑起整场戏的可信度。
这样的评价,放在现在妥当,但在20年前,恐怕犹如痴人说梦。
那时她才刚出道,身份是“香港小姐”季军。
说来有趣,本来资源是在冠亚军身上的,没想到两人闹了些争抢男人的新闻。
于是佘诗曼“捡了个便宜”——但要是以现在的眼光看,是港剧、港片,捡了个宝。
那时她一点经验都没有,就被推到了重头戏里。
在《雪山飞狐》(1999)中,她跟陈锦鸿(饰胡斐)搭配,扮演苗若兰。
这个角色,温软,柔弱,让人心生怜惜。
胡斐柔肠百结地唤她一句“草蜢仔”,她就娇羞地低一下头,笑意漾到嘴边,藏不住。
要哭起来,又当真称得上梨花带雨,楚楚动人。
可以说,佘诗曼接的第一个角色,像是量体裁衣。
披上那戏服,就是苗若兰本人了。
其后参演的两部,是品质更硬的《刑事侦缉档案4》(1999)和《澳门街》(2000),进一步打响知名度。
《刑事侦缉档案4》剧照特别是在《澳门街》(《十月初五的月光》),佘诗曼饰演祝君好,与张智霖饰演的文初,搬演了一出出温情大戏。
自此,开启了二人在影视上的多次合作,这一回的《泄密者》,就是第六次。
回看当时,观众缘是有了,但这个初出茅庐的新人,还是有不少被指摘的地方。
演技青涩之余,“鸡仔声”这个形容,伴随了她很多年。
所谓“鸡仔声”,指声音太娇太嗲,很多时候,连对白都念得含糊。
但要知道,佘诗曼有意思,也就有意思在这里。
你要是给她定性了,没多久,她就给你打破。
你觉得她嗲,她就发狠地,每天大声读报半小时,攻下台词这一关。
你觉得她柔弱,殊不知这个女演员,就跟她自称的“男仔头”那样,坚韧无比。
为了拍戏,她可以一年拍120集,可以五天四夜不睡觉。
颈椎、下巴等大伤小伤不断,她也往往为了进度,枉顾自己健康。
你觉得她只能充当花瓶,她在2006年就夺下了TVB最佳女主角称号。
而这个“视后”,还是迟来的。
短短几年间,能把自己推到这样的事业高度,显然不是运气二字能够概括的。
关键是,得把自己的天赋逼出来。
成为演技派后,佘诗曼依然在不断颠覆各种定论与标签。
当大家以为她戏路窄,只能演纯美角色时,她在《倚天剑屠龙刀》(2001)里演了周芷若。
从善良纯情过渡到腹黑无情,佘诗曼跳出了自己的舒适区。
就跟她本人一样,用别人习惯性定义的甜美,制造出各式各样的惊喜。
那一丝阴损与狠辣,难忘。
于是大家慢慢地从《七姊妹》(2001)的黄玉簪、《帝女花》(2003)的长平公主等娇柔角色中,感知她内里的韧劲。
等到《金枝欲孽》(2004),更是技惊四座。
佘诗曼的演技,突然就惊为天人了。
董佳·尔淳这个角色是内敛的,但所敛的锋芒,格外冷冽。
她工于心计,在宫斗初期就能在上游兴风作浪。
每一招,出得又阴又准。
佘诗曼把那种绝情与孤清,演得滴水不漏。
再淡的妆容,也能在光天化日之下现出鬼气来。
但这个角色哪怕不动声色为多,层次感却丝毫不少。
后来淡风云的惘然,情爱不得的凄然,被她融到那副姣好的相貌上,都是能叫人心惊的。
当大家以为她走到了演技的巅峰,她继续在同一导演戚其义的《火舞黄沙》(2006)中大放异彩。
在各种拉锯的消耗中,家春分这个角色,有更多浓墨重彩的质感。
佘诗曼进一步圆熟的演技,又爆发出一种新的可能。
那年她竞争“视后”的作品不仅有这一部,还有《凤凰四重奏》(2006)。
一个人演四个角色,从清末到当下的四代人,不同性格,不同际遇,一水儿地下来,都让她演活了。
而佘诗曼,继续在各式角色中找自己的突破口。
譬如《法证先锋2》(2008)的疏离,《绝代商骄》(2009)的泼辣,《花花世界花家姐》(2011)的痴傻……
《绝代商骄》剧照等到《使徒行者》(2014),精明市侩而又重情重义的“钉姐”丁小嘉还能让观众眼前一亮。
大家都没想到,佘诗曼能够“放”到这个程度。
这个剧是成功的,但成功很大的理由在于佘诗曼的演绎。
那种市井气息亲切、搞笑、迷人,与林峯的对手戏炸得火花四射。
从这个角色开始,佘诗曼当真是没有什么角色是无法驾驭的了。
再一次,她赢得了TVB“最佳女主角”与最受欢迎的“电视女角色”大奖。
这是毫无悬念的。
因为千差万别的气质,套到佘诗曼身上,都没有违和。
就像千差万别的男星,放到她身边,也都不会突兀。
她自身是有一股劲儿的。
《泄密者》这种不惜以身犯险也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角色,很契合她。
但她的“劲儿”,更多用在角色塑造上,为人处世上,则是柔和的。
佘诗曼把自己打磨得越来越光润,无论是演技,还是气质。
演员喜欢跟她合作,不仅因为她演得好,而且能别人的光彩给放大。
看TVB的“最后一位花旦”佘诗曼,也像是在看港剧与港片的历史。
跨着一个时代的辉煌与回落,抓过的星光,就尽量多照耀一下。
没有松懈与怠慢,只是处变不惊地走好一步又一步。
佘诗曼给自己的骨气,想来,也是给香港影视的骨气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侵权立删。
修改版载于“万达电影生活”公众号。
都不记得上一次看港片是在什么时候了。
很欣喜的是,就在刚刚有看了一部港片:《泄密者》。
怎么说呢,这部影片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港片,你所想要看到一些元素,在这部影片中都能看到,但是很难让你感到有惊喜。
作为一名60后的导演,邱礼涛导演可以说是为数不多坚持独立自我的一名导演了,在火热的资本市场,他还是一以贯之做自己喜欢的作品。
对我们来说,这就是一种情怀,对他来说,也就是一种热爱。
正因为如此,他想让港片继续讲述热血的故事。
在《泄密者》中,你依然可以看到经典港片所具有的元素,这一波回忆杀我想你也可以接受。
阴暗的冷色调、空旷的荒野、恐怖的白布、冰冷的玻璃箱子、沉默的人们,这一系列元素构成的场面就给故事定下了基调,抓住了观众了感情的线头。
转而,镜头切到市区,在人来人往中,连续性突发性事件一下子打破了安乐祥和的氛围,加剧人们的恐惧。
一种可怕的病毒瞬时爆发,被感染者急速增加,一场失控的瘟疫就这样蔓延而来。
紧接着,就是记者和新闻发布会,再一次吊足观众的情绪。
看到这里,如果是港片老影迷,对于故事的结局已经猜出来了,这就是一部很常规的故事,通过记者的特殊性身份,把事件引出来,再去串联起来其他线索,层层揭秘。
在一个已经相当成熟的故事架构下,剧情方面很难再有突破。
所以,接下来,你就看到亦正亦邪的警察拍档、谋杀、爆炸、追车等一系列港片元素。
对于吴镇宇和张智霖饰演的警察,很明显吴镇宇要高出一筹。
作为一名老演员,在节奏和情感上的把握,很有分寸。
虽然工作辛苦,又面临着婚姻危机,压力可想而知很大了,但是他并没有大肆渲染这种情绪,而是选择保守型的隐忍,把一个男人的担当和警察的包容诠释地很到位,反而引起了大家的情感共鸣。
张智霖的表演虽然急促了些,倒是和年轻这个特点相符,在影片中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虽然导演在前面话费了很多功夫做情绪渲染,但是利用新闻来讲述事件背景和发展过程的部分有点多,反而拖慢了节奏,营造起来的情绪很容易塌下来,观众的情绪再次聚集起来则是在后半段。
其实,电影在整个故事架构中很完整,只是缺少一些细节的深挖。
作为警匪片,在案发现场以及探案的过程呈现的相对较少,腾出的部分都留给了动作部分,如果这两部分做一次均衡,影片会更好。
或许时代改变了,我们的精神也变了。
很难再次看到辉煌时代的港片了,当我们再次看到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还原。
影片也不再轻轻松松去讲一个故事,总会背负一些想要对人们表诉的内容,看起来沉甸甸的。
影片看到最后,其实是泄密者所坚持的一种独立自由的精神,在层层假象掩盖的真相下,一定要寻找到真正值得坚持和捍卫的真相。
对于张俊延来说,他就要捍卫伪善下的真相。
对于邱礼涛来说,他要坚持港片的自由精神。
上一周的放松时间,看了一部电影《泄密者》,这是几年前的一部港剧。
当你听到泄密者这部电影名字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不是这是一部谍战剧?
或者是一部悬疑侦探剧呢?
没错,这的确算是一部侦探剧,不过是以传染病的开头引入的。
这部电影剧情非常的反转,电影开始就出现了传染病,然后终于有个大药厂研发出了抵抗这个传染病的药剂,就在大家欢呼庆祝的时候,剧情陡然急转,关于这个药厂内部出现了各种问题。
最后的结局是这个研制药剂的药厂就是始作俑者,原来就是他研制出来的病毒和药剂,然后散播病毒,再卖出自己的药,以谋取不义之财。
当然具体的电影细节比这要反转很多,精彩更多,这次的演员都是香港的老演员,比如佘诗曼、张智霖、吴镇宇等。
这部电影也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善与恶,人性本善,我们始终要有一颗正义的心。
一周繁忙的工作,让自己很疲惫,看一部电影,给自己放松一下,还是蛮好的。
有张有弛,这样的节奏,刚刚好!
如题,是不是现在都没有什么好剧本了,剧情没什么悬疑,支撑下去的就是演员的强大。
就是吴镇宇和张智霖的出现让我突然想起了冲上云霄……另外可惜的是张继聪怎么没爆金句就去领盒饭了,是有点不爽!
还希望他能留个亮点呢。
4星是献给原味的港片和演员,毕竟现在能找到粤语的港片还真挺难,一种对纯正港片的情怀吧
我刚刚在飞机上看完了这部片子,讲真,前半段还是很扣人心弦的,虽然也能把故事猜个七七八八,但是还是很有看下去的欲望。
但是这部电影和很多电影犯了一样的通病,就是虎头蛇尾。
我没想到,二儿子费尽心思搞到了硬盘,最后就是想来一场“莫须有”的末日审判。
为什么说它是莫须有呢?
因为全片都让人觉得硬盘是关键,但最后郑则士饰演的角色,受到的审判居然是谋杀亲生儿子?
佘诗曼饰演的记者最后被判诽谤,然而也只被判罚一元?
吴镇宇饰演的警察,在马来西亚绑架了一位警察,最后没有任何的处理就回了香港?
这个反转恕我不能接受。
还有很多泄密者去吊唁,结果花上面堂而皇之的写着泄密者?
这不明摆着自己暴露了自己,还做啥泄密者?
这部片子大概寄托了导演和编剧的狭义江湖梦。
在这个金钱社会里,依然有这样一群人为了真理而坚持。
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个世界,明知体制行不通,便想要江湖事江湖了。
但是剧情后期的杂乱,无逻辑,人物的单一性,还是极大的影响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看到最后往往会很失望。
感觉看前面的拍摄,我不信邱礼涛会愿意安排这样的结尾,某种意义上,可能也是为了符合大陆市场所做的妥协吧。
记不起有多久没有去电影院看香港电影了,在美团刷了几遍最新院线电影,没有想看的,看到《泄密者》的主演有喜欢的演员,就买票看了。
看完觉得没有惊喜,但也没什么可以吐槽的地方,平平无奇。
但是里面关于男一男二所处的婚姻状态,倒是引发了自己的思考。
同样是两个忙于工作的警察,李永勤的女朋友就算在婚礼当天新浪因工作最终没能出席,但是依然理解并支持,他们之间的爱情有尊重、理解、懂得在一起的两个人也是两个独立的个体相互支撑又各自独立。
而王大伟的老婆却充满埋怨和委屈,连女儿都可以理解爸爸的不容易,而作为妻子却坚持离婚,签字离婚协议书的时候都没有一丝的犹豫。
王大伟看了一眼对方,那么的义无反顾和决绝,也就不再挽留。
两段截然不同的感情,其实师现实生活的镜子。
仔细想想,或许都不是不能够理解,只是还是因为爱的不够罢了。
制造公司制造公司委托研究所同时研制病毒和疫苗。
研制成功后,投放病毒,然后通过卖疫苗来谋取暴利。
想想都可怕。
难道现实世界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吗?
恶魔是它,天使也是它。
这个题材真的很深刻很现实。
如果一场电影不能反映现实的某个侧面,对现实带来警示意义,电影就没什么价值。
本片主题立意很好。
尤其是处于现在的情况,值得深思。
两个记者记者作为媒体传播的一线,有责任有义务尽可能公正客观地报道新闻。
所谓春秋笔法,哪有完全的公正客观,最多只能算是在有限的资料下带着立场地报道。
影片中的记者难能可贵之处是敢于报道人所不敢报道的,就为人称道和获奖。
这恰恰就反映了人对公正和真相的纯朴的愿望。
但记者真的就能完整地报道真相吗?
能够审判吗?
三父子本片的合理之处是两个儿子亲眼目睹了父母吵架之后,第二天就发生了母亲被绑架失踪的事件。
随后他们的人生牢牢地被父亲所捆绑,有着外表光鲜的财富名誉地位,在家里却父子关系破裂,形如傀儡。
本来,财富名誉地位足以收买良心,不去寻求公正和良善。
但是,母亲的死的真相是一个让父子决裂,寻找公义的原因和契机。
合情合理。
两个警察两个在做警察的警察,他们都为公义尽心尽力,为了职责牺牲了家庭。
导演特意安排一个准备离婚,一个准备结婚。
难道这不是在提醒着大家,工作和家庭,孰轻孰重,真的要想清楚一点吗?
如果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当初欣赏对方的优点,分分钟有朝一日成为厌恶的缺点。
其实这里,最让我感动的是准备离婚的警察女儿对于父母离婚选择跟随带出的一句话:选择跟随爸爸,是因为他太忙碌了,需要有人照顾他。
这得有多坚强才能说出来的话。
可爱但也很可怜。
意料之外的结局结局本身就非常的不公义,但是合乎常理。
这是港片一贯的特点。
故事的发生地远在马来西亚也是有原因的,并不是哪里都可以拍的。
结局是制药公司的董事长被判刑的罪证是谋杀,而不是制售假药,不是官商勾结,不是非法组织罪。
谋杀是后面众罪的顶峰罢了。
所谓法不责众就是这个意识。
一旦牵涉面太广,太深,这些罪只好不定罪了。
一元钱的诽谤惩罚也只是体面地告诉记者和公众,你说的都对,但是你没有证据,所以还是要算你诽谤。
所以,本片其实讲的公义在这个世界是有限的。
情节和特技情节其实很紧凑,到电影一半的时候,真相才慢慢浮现,一环扣一环,透过一个事件将不同的人慢慢串联在一起,剧情没有拖拉,处理得很好。
略显不足的是飙车的特技,虽然是标配了,但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时间也有点长了。
如果说5星是经典佳作,那么本片肯定值得一看,配得4星。
刚看到《泄密者》这个名字,我就觉得应该是一部谍战片之类的电影,随后看了一下演员,咦,居然有佘诗曼,再一看,啧啧,阵容真不错,连郑则仕也出山了。
影片体现出了正义与邪恶的交锋,在正义面前也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保障,若多出几个像张日善那种伪善的企业家,那么人民必将陷入深渊。
这种伪善的人为了利益,不折手段,一方面制造病毒,肆意传播;另一方面又以研发解药之名大肆收敛财物,名利双收。
张日善这个名字日行一善,但是却又赤裸裸的犯下了一系列的恶性,名字与行径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而由吴镇宇饰演的主角大伟,确实一个兢兢业业的好警察。
但是这位好警察往往因为工作而忽视了家庭,忽视了妻女,最终导致了离婚的结局。
影末二人短暂的相拥,代表着各自不同的选择,尽管依然相爱,但是为了警察这个身份所代表的责任,大伟依然只有负重前行。
而大伟女儿的一句话更是发人深省。
剧中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知是真是假?
以及在文章末尾诠释出了自己心中的正义究竟是什么
因此组织起了《泄密者》,希望全世界有正义感的人都能够加入进来,共同对抗那些别有用心的伪善者们,揭露出他们的真面目,让正义的都彰显。
影片中感觉佘诗曼的戏份比较少,但都是比较关键的承接转折点,整个剧情走向的引线,一步一步的带领我们解开泄密者们的面纱。
整部电影在剧情上的布局算是中规中矩,没有太多的亮点,基本靠几位大咖的演技在支撑,很多时候剧情的走向都能够猜到,新鲜感不是很充足,但是作为一部消磨时光,不烧脑的电影来说,还是不错了。
比起最近情怀买单的“爱情公墓”要好得多。
当然,不能忘了我们十分敬业的张智霖同志,他可是为了工作,连婚礼都差点错过的真男人啊。
不过还好,最终能得到佳人的理解,有情人终成眷属。
(ps:看完点个赞,交情深一半。
作者加关注,少年有前途)
虽然近些年港片已经陨落,不复往日的辉煌,但是看到吴镇宇,张智霖,佘诗曼,郑则仕这样的阵容,口公子还是忍不住走进了影院,宣传文案说《泄密者》是纯正港片,嗯…看完后感觉是…想法很饱满,成品很骨感。
马来西亚发生高危的变种传染病,医生大胆给自愿病人使用未经官方认可的新药。
当地一新闻记者突然堕楼身亡,接连药业公司AMANAH的创办人兼董事长的儿子离奇自杀后,其妻急赴香港,警长李永勤与香港警察王大伟合作追查。
王大伟收到一条视频,里面自称“泄密者”的神秘组织透露了药业界的黑幕,更指控AMANAH藉着瘟疫大发灾难财。
“泄密者”邀约香港日报记者阮嘉岚会面。
李永勤和王大伟追踪到阮嘉岚与泄密者的见面地点⋯⋯其实故事很简单。
很能骗但很会赚钱的老爸,被坑爹儿子套路要全世界都来看看我爸干的好事。
这次导演想把格局放大,来一次世界范围内的病毒灾难,还好粤语版还是很有味道的,主角讲英文也不违和。
开始想要交代清楚人物线故事线,却被大段大段的新闻占据,后面又是大段大段冗长的飙车,比较容易视觉疲劳……还是主角们撑起一片天,痞帅的吴镇宇vs严谨甚至有点刻板的张智霖,两人的不搭与反差承包所有的笑点…影片放在父亲节上映,果然是居心叵测。
儿子背叛父亲,父亲杀掉儿子,另一个儿子再设计父亲。
警察知法犯法,另一个警察协助外地警察知法犯法。
有个老公杀了老婆,有对夫妇结不成婚,有对夫妇离婚了,有对夫妇都死了,还有个大龄单身女青年两个倾慕者都挂了。
这充满恶意的世界。
片名为《泄密者》,口公子第一感觉就是:这是谍战片,吴镇宇是卧底!
果然,比我想的还简单...通篇能称得上卧底的就Boss他一家。
大哥二弟被正义感爆棚的老妈影响,在罪大恶极的老爹身边卧薪尝胆,用最艰难的道路收集老爹犯罪的证据并致力于推倒老爹以求....求什么好像也不是特别清楚,大概是想让天下都知道:“看,我老爹,倒买倒卖罪大恶极,勾结官员贪赃枉法,真是差劲的人啊”....追求真相,想让真相公诸于世...但是呈现方式也太弱了吧。
泄密者如果是个第三方完全追求真相的组织这部电影都会酷炫很多。
向boss要1亿美金的赎金,如果不是为了祭奠亡母与之遭遇相呼应,那么真的太弱了。
前半段惊呼哇哦,后半段想掀桌,其实问题和《赤道》很像,多线叙事看起来风风火火其实没有啥实质信息,悬念不靠设计和暗示而是靠硬生生的反转,张智霖追了吴镇宇二十分钟的车,两分钟就被吴镇宇说服了,好多值得展开的情节点都被编剧给些丢了。
片尾曲黄家驹《谁伴我闯荡》,港片只能靠歌曲回味了,影片三位港星再怎么努力也拯救不了影片的老套和剧情片的不足,所有的一切都拍的那么的中规中矩,没有新意的影片还不如看老片回味。
吴镇宇吃东西的几句台词,才是港味啊!
哦,还有,佘诗曼那条线简直啪啪打脸媒体工作者。
明明是为了私情,却硬要说“因为我是新闻工作者”。
不过,剧本都成这样了,还要搞政治讽刺。
干什么?
今日说法焦点访谈吗?
再国际化,底子仍是香港。听吴妈讲馄饨勾红醋,讲咸柠七,讲那些在这方寸之地无处安放的怅惘与豁达,就感觉,有些东西始终没走远。想想啊,纯港片,如今也算奢侈品了,凑齐这样的演员班底,也是高配了。反正看佘诗曼张智霖吴镇宇表演,很舒服。邱礼涛还是有股狠气的,哪天顺了就厉害了。三星半,加油。
猜到了,又没有猜到。也许,我太单纯,不相信世界上存在这样的父亲、丈夫。
值得一看的现实意义佳作。
常规的片子,还可以
题材选的我喜欢,邱礼涛其实还可以拍的更好,插曲选用了beyond的《谁伴我闯荡》。。
张智霖和吴镇宇的角色好无语……作为邱礼涛,电影就这力度实在是接受不能。给阿舍加三颗星
香港只有吴镇宇一个警察了,啥事都让他去
比预期要好,工工整整槽点很少,张智霖和吴镇宇这对警探的性格对比挺有意思。
港产片经典套路,事件搬左去马来西亚感觉格局都大左,情节层层递进,杀人干脆利落,反转都挺出乎意料的2333,所以是张日善两个儿子都背叛了他~结局张日善果然咩罪都无,几符合现实了……
电影三星,拍得虎头蛇尾的。为纯港片班底加一星吧
分数也太低了吧,尤其现在遇到新冠,回头再看电影,我觉得这部电影可以值6.5到7分。但是现在低于6分,我就打高一点
缺少应该的心理描写,对付过度的恶只能越权使用过度的正义?过度的恶是恶,过度的正义亦是恶。
明星阵容,也只有明星阵容了~前面铺设的悬疑到后面渣到粗口
喜剧片
很成功,且也符合当下情况的影片。不应该只5.7分。应该更多人看这部影片。
我觉得还不错啊,看到以往的港片风了,虽然拍的有些粗糙,但演员的表演加分很多,张智霖和吴镇宇演的挺有趣的。
飞机上看了一个小时弃,心疼浪费的一个小时啊。。。佘诗曼吴镇宇这次大角色在这里演技是个什么鬼。
最近看的最好看的港片,没有之一!冲着张智霖和吴镇宇的颜去的,对电影本身没有期望值,反而是这样竟然觉得出乎意料的不错,虽然看没多久就把结局猜的差不多了,虽然结尾的处理还是有点潦草,8.5分
被开头的铺垫吸引了,最后也不过仅是一个虎头蛇尾,看似跌宕起伏的悬疑,但匮乏新意的剧情构思,是电影难掩的缺陷。
支持下我男神张智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