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上的煎熬
Pacifiction,天堂幻影(台),太平洋危险人物(港),Pacifiction - Tourment sur les îles,Bora Bora,岛屿上的折磨
导演:阿尔伯特·塞拉
主演:伯努瓦·马吉梅尔,帕霍·玛哈戈法努,马克·苏西尼,玛塔赫·帕姆布伦,亚历山大·麦罗,塞尔希·洛佩斯,蒙特塞·特里奥拉,迈克尔·瓦特尔,塞西尔·吉尔伯特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西班牙,德国,葡萄牙语言:法语,英语,波利尼西亚语,葡萄牙语年份:2022
简介:共和国高级专员De Roller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大溪地岛工作,他是一个举止完美、极有心计的人,能通过官方招待会之类的场合,精准地把握怒气可能随时爆发的当地民众的脉搏。此时,人群中流传着一个谣言:有人曾经看到一座潜水艇幽灵般的身影,这很可能预示着法国即将重启核试验。详细 >
电影院里的煎熬
2022年因为突然的疫情被滞留在厦门,计划好的北影节全部泡汤,那届最想看的就是塞拉这部。没想到后来陆陆续续看全了那届戛纳主竞赛,唯独剩下塞拉这部。三年后在铜锣湾终于补上了这部,确实很煎熬,但是感觉自己跟在小岛上绕圈子的男主一样,在时空里给自己画了个圆。
一部可以一直被拍下去的电影,但即便它不是理想中的电影,即便塞拉注定要将我们带入深渊之中,影片也会因为其清晰度和话语的密度而变得滋味丰富,它从未被景观诱惑,镜头牢牢抓住人物与自然,因为在表象风平浪静时,人们讨论政治,而当浪涛真正兴起时,只会有浪与风。
片如其名,看得确实煎熬。除了风景很漂亮,斗鸡让我想起了今村昌平的《酋山节考》和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男主话痨让我想起了侯麦,可是对白却没有侯麦的好。可以说没看出来惊喜,然后睡着了十来分钟。又长又闷的煎熬。
塞拉不行✋
北影节观影之3: 理性告诉我,这个片子不错,人物塑造的很成功,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甚至是背景性(或许不应该用这个词?)人物都不是工具性的,真实感很强;营造的煎熬、焦虑的氛围也很成功,塔希提本地人的视角呈现也很有新意。但感性告诉我,这个电影太长了,观众就像电影后半段男主角车里副驾上的那个胖子,似听非听、似看非看、睡的像个baby!
很复古老派的记忆,最打动人的就是最后快进的人生,终有一天我们都会与外界世界彻底诀别吧,活在内心永远的岛屿
如冲浪般的享受,忽高忽低的情绪和观感,也有坠入海中的时候,危险,迷人,也就融入。
有点上头
剪掉80分钟会好很多
的确相当煎熬
第12届北影节第23部。也是今年戛纳主竞赛看的第四部,喜欢,前面大量对话密集,跟住到后面半小时豁然开朗。
5.5/10
我坐进电影院开始算我几点跟朋友一块儿吃晚饭才意识到这部电影长达165分钟!所以是电影院的煎熬!关键是,我和我朋友吃饭的时候竟然1句话没提这部电影,哈哈哈哈哈哈,绝了。看完以后,就是一些海浪、慢摇给我留下一些深刻的印象,以及那个谁?我看陀螺特别喜欢特别推荐,我得抽空问问他。我记得电影节刚开始的时候,陀螺用黄轩今年北影节宣传片的那个表情包故意做了一个“不要抢岛屿上的煎熬”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对这部电影的推荐,所以我还挺期待的哇。所以,这部电影肯定还是有一些点值得get的。另外说一下,我发现吧,就是非英语电影在语言上的巨大隔阂的确会造成很强烈的理解无能,这点确实很影响对于电影的审美和判断。
有剧情,没情绪,从头到尾都很平,明明带政治倾向,却比日常生活还日常,像是什么都没说,又像是什么都说了一点,还挺奇妙的。观感上是有点煎熬的,看完痛恨法语,感觉法语说话就很平。。
外国语言确乎是能制造迷惑的,可片中仅有的几句英文对白大有拨云见日之效——旋涡式的螺旋下落。全片以海、空两幕作为转折点,整体速度不断加快:海之前充斥着大篇幅的冗长的对白;海与空之间却只有与当地代表割席和欣赏斗鸡舞两场戏;紧接着的空则只用了一个镜头就让Shannah迅速上位;再往后便瞬息万变。
首要的模仿对象显然是康拉德(《吉姆爷》《诺斯托罗莫》),但这平静之虚构[paci-fiction]未如后者那样暗示不安的心弦.在凭借"离题""打岔"造就多调性中心的尝试中已有不少大师以各自方式取得成功(霍克斯,罗齐耶,里维特,林奇…),塞拉却没能将政治间谍片升华为假日喜剧:考虑那些风光旖旎惊涛拍岸及诸种闲笔所起的帮助,只需回想《红河》(关于父子矛盾和社群冲突但大部分内容是赶牛)《赤胆屠龙》(抗击罪犯,时间却多用来调情,唱歌,洗澡,与酒精斗争)《出局:幽灵》(世界远大于你所见的)便知它们效果颇为有限.饮食,爱欲与歌舞的愉悦,究竟要如何以真正的娱乐性突入核战争的阴云? 也许缺少的是个有力的,处于一切规则之外的女人-孩子形象——仅有的女主角由跨性别者扮演,注定使本片无法从根本上思考另一种可能.
拍的挺好的,就是不知道他要拍什么
横向比比还算可以 纵向比远不如Zama
相对不满的反而是最后感觉故事讲不下去了,就开始使用欧洲导演惯常的电音+意义不明的疯批画面营造氛围,更蠢的是画面中的隐喻在出现不久前就被主角用语言剧透并揭露了。在此之前影片在密集的嘴炮和壮美的海岛风光下展露出了一种人与自然对位又命运共同的独特美感,极度客观的镜头语言带来了一种冷冽的审视感,仿佛是自然在凝视着因为自我毁灭而煎熬着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