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當年去觀賞鄭芬芬導演的第一部長片《沉睡的青春》後,寫下了一點點對本土電影的一些想法,至今看來,不得不驚覺台灣近年來國片的成長與變化。
有人將這樣的變化全部歸功於《海角七號》的成功,但是我覺得魏聖德導演只是旗手,對於本土電影做了市場的調整與示範,他的成功找出了台灣人對於本土市場的口味,也振奮了不少電影人對於電影的信心。
但是真正撐起本土電影市場的,應該是所有本土電影工作者們。
如果沒有一波接著一波,水永遠都只是水,但是就是有許多人不斷的努力,才能凝聚成一波波的浪潮。
也因此,一部接著一部優質的電影推出,讓本土電影不再只是票房戰場綠葉,而是真正的主角。
回到主題,這部電影是鄭芬芬導演的第二部長片電影,當年他大螢幕處女作《沈睡的青春》給我的印象就是,畫面很漂亮、配樂很好,但是劇情太過鬆散,缺乏令人感動的張力。
而這次推出這部電影,是配合聽障奧運推出的作品。
以往我自己對這類型電影都沒什麼太大興趣,再加上導演上部電影沒有真正的感動到我,所以電影推出前一直都沒有太去注意。
直到八月二十八日上映後,不斷聽到身邊友人推薦這部電影,再搭上聽障奧運在台北如火如荼的展開,也讓我慢慢對這部電影產生一點興趣,在看完預告片後,慢慢的備那輕快的節奏征服,也讓我回到台灣一下飛機,行李沒放就直接到電影院觀賞這部電影(哈哈...不誇張)。
秧秧(陳意涵飾)為了完成姊姊小朋參加聽障奧運的夢想,在游泳池旁為小朋(陳妍希飾)加油打氣,天闊(彭于晏飾)送便當來給都是聽障隊員的游泳隊,看見秧秧和小朋用手語對話,遂主動上前用手語攀談,對秧秧留下深刻印象,甚至跟她要了MSN帳號。
為了製造見面機會,天闊到體育館前賣便當,每次都特地留一個便當給秧秧,也因此知道秧秧的經濟拮据,常常餓到沒錢吃飯,遂開始替秧秧製作愛心便當,食料不但超乎一般便當的豐富,而且不跟秧秧收取分文。
秧秧感動不已,但還是詳細畫下愛心便當的內容並標上不同的價錢,堅持待日後手頭寬裕再一併償還。
透過送便當的過程,天闊對秧秧和小朋的生活有愈來愈多的了解,也被秧秧全心照顧小朋的手足之情觸動,利用秧秧在百貨公司中庭廣場做街頭藝人的契機表白自己的心意。
兩人對彼此的好感急速加溫,卻因溝通上的誤會發生無聲口角,加上秧秧自責沒照顧好小朋,決定斷絕跟天闊的連絡。
抵擋不住對秧秧的思念,天闊用盡辦法尋覓秧秧,想恢復往日的情感…。
電影看完後不難想像這部電影備受好評,與導演前部作品相比,可說成長許多,不論是畫面、配樂以及故事都在水準以上,電影賣出破千萬的票房的成績不是偶然而是應該。
故事軸線很簡單明瞭,故事建構在一次聽障奧運上,在因緣際會下鋪陳出一段愛情故事。
然後再藉由兩人的故事來切入聾人的世界,讓我們能一窺弱勢族群不同於平常人的生活。
電影難度在於,片中腳色屬於聾人,電影著重聲光影音效果,當裡面的腳色都僅能以手語表交談時,要如何讓聚焦觀眾的目光在電影上又不覺得沉悶?!
演員的表演的是否生動,運鏡是否流暢,再者就是配樂是否精準,就成敗這部電影。
很精采的!
這部電影都有達到水準。
尤其許多聾人對話的橋段因為沒有聲音,所以很難體會表演者情緒高低起伏、喜怒哀樂,但是在演員生動的手語表現以及誇張的臉部表情,讓觀眾看著演員手舞足蹈時,彷彿也能體會那種心情的起伏。
那與看默劇相同相同的道理,聽說其實就像是半部默劇,也表現出默劇的精隨,也因此才如此契合觀眾的胃口。
雖說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是這部電影的主軸,但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一場秧秧與姐姐小朋爭執的那幕戲。
在那一幕中,把糾結了愛情、親情、友情以及理想...等等,原本看似風平浪靜的情感,其實底下案潮洶湧,在那場戲中一口氣全部宣洩,除了體會那種姐妹之間真摯的情感,也讓人看到弱勢族群的內心世界的脆弱與堅強。
雖然片中不乏硬底子演員(像是羅北安、林美秀),但是陳妍希的演出卻非常超搶眼的,片中他沒有半句台詞,卻不減他精采的演出。
所以這次入圍金馬獎最佳新人,也不令人意外(現在講有點事後諸葛)。
不能不說只要有他出場的橋段吸睛度都不比女主角差,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他的代表作品。
最後 電影場景設定在台北街頭,對於住在台北二十幾年的我很有那麼親切感。
記得之前在看某篇文章,那是一種共鳴的感覺,看著從小到大的巷弄在大螢幕上呈現出來,是一種莫名的感動。
這是一種其他國家電影沒辦法感受到的感動,也讓我對國片一直情有獨鍾。
在國片水準日益成長的情況下,本土電影成為一股新的勢力,看完電影有愉快、有感動,也有一種衷心的期盼。
“那个女孩子虽然听不见,可是她很努力,很乐观,很可爱,很活泼,很孝顺,很亲切,很善良,对姐姐很好,对大家都很好啊。
”我已经算不清楚到底有多久没听到过这样的话语了,与此相反,我总听到,“虽然他人不错,对我父母也好,但他就是一小职员,没什么前途啊。
”这种反差越大,就越能说明《听说》的好。
这种好不在于被谁肯定,而是本来就好。
美好到了就该如此的地步。
如果听不见,那这个世界就会更像孩子,就算要骗人也是要费很大力气手舞足蹈一番才行的。
可这又恰巧是一个排挤“孩子”的世界,我们把阴暗理解为智慧,把欺骗理解为如常,把好心理解为恶心。
总是试着在每一件事每一句话的背后挖掘出一个大大的阴谋。
我们听得到对方说话,可是不相信,我们习惯把真心都留给自己,不拿出手,给了别人就不放心。
你可不能暴露自己的单纯、天真,那是要被笑的。
大人们就是这么坏,放在电影里他们感动,放在现实里他们奚落你。
所以就乖乖的学着世故吧,可怜的娃。
你哪知道自己的可怜。
我感觉已经有一些晚了,来不及了,我们有耳朵,听得到,却打了封闭,再开启可不容易了。
有些东西离我越来越远,拉近了一看,就会感觉自卑。
因为“纯真”这种事儿,我接二连三的受刺激,我以为这东西消失了,被大自然淘汰掉了,可它明明还在,当初看《瓦力》、现在看《听说》,别人怎么样我不知道,反正我脸红了,我觉得自己很猥琐,欠缺那么点东西,那么点能够表明我是个好人的东西。
观影的过程五味杂陈,我自省,也替别人反省,我想到我们的电影,即便我们的电影人见识了这样的美好,我们也接不住哇。
就光是陈意涵这个角色,我搜刮了整个脑海,也想不出一个我能叫上名字来的大陆女演员能够胜任。
那样的角色离她们的本色太远了,就像章子怡演了《非常完美》,我对她再无好感,那不是简简单单的装,那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不自然。
一个老谋深算的女人,气场都定型了,如何能回到古灵精怪的模样。
怪不得那么多人说《阿凡达》的情节太弱了,是我们心思过于复杂了,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太多的假深刻真阴暗,因而被驯化成了真正的犬儒,总是一副担惊受怕不想被人骗的样子,一辈子也没勇气让自己变得美好一点。
我是个时时刻刻强迫自己活在真相活在现实里的人,但我依然不认为那些就是对的,就是好的,反而我觉得有些虚头八脑的东西才最有力量。
但我一时又说不上来,离我太远了。
我认真的想过,我曾经美好过,大家都一样,都天真善良纯洁的美好过,就连章子怡不也在电影里把自己意淫成了单纯可爱的小丫头吗,证明她心里边也想着这个,也美好过。
只是这东西去的太快了,有点措手不及。
我慢慢忘了那个胸怀大志、年少无知,喜欢一个女生想为她跟人拼命的自己是什么样了,我想把他叫过来,让他教教我,怎么样才能回去啊。
我越长越大,自己可以支配的东西越来越多,可我感觉剩下的东西却越来越少。
从前总是睡不醒,想快一点睁开眼睛背上书包上学,这样就能看见那个女生;现在总是失眠,却不愿意再醒来。
草威脉搏:http://www.mtime.com/my/caowei/
每年都有一两部台湾电影能够叫你不能小瞧了台湾人的坚持。
虽然很多人都再谈论台湾电影的复苏是任重道远,但看台湾电影的同时又小有惊喜,尤其是青春题材。
《听说》就是如此,没有那么多的商业元素,没有那么多的做作。
看完之后,躺在床上,电影里面的片段能够回想起来,台湾的街道,外面,小吃摊。
类似于街头艺人似的表演,msn对白,树。
肢体语言,手语。
电影看得时候有时候很着急,我不懂台语,也不懂手语。
看的时候只是知道大概的意思和方向,可是几十个手语的来回真的看不懂再说什么。
天阔的父母十分的可爱,所有的笑都来自他们两个。
很努力,很活泼,很善良,很乐观,很可爱,对姐姐好,对大家好。。。
我看的是1.4g的版本,画面清晰干净唯美。
喜欢青春电影的人不妨看看。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杯柠檬水,纯净青涩,还沁着一丝酸一点甜。
大段的手语对白,这么久看下来却一点不觉得倦,不感到累。
当感情深到一定的程度,或许是不需要言语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你的心,我就能懂。
天阔自言自语地扮演着两人的对话,他说,这样好像就和你说过话了,这样我就能安心地去睡了。
因为那爱太重了,因为要说的话太多了,独自一人的时候每时每刻都在跟心里的那个人说话,那些话成山成海,不知道该拣哪几句说,不知道和她在一起的这短短两三个小时说什么才能真实而确切的表达自己,最后的结果就是沉默,沉默。
他可以守在MSN前,一遍遍地看那个灰色的头像有没有亮起,落寂的背影下写满了想念。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悲观主义的花朵里的一段话:这句“想你”在我嘴边打了千万次的转转,最后还只能咽回肚子里,它现在还在那儿疼着,腐蚀着我的肠子,腐蚀着我的胃,它是一块永远也消化不了的砖,见棱见角的硌在那儿,动不动都疼。
“想你”,是如此简单就能吐出来的字吗?
什么算“想你”?
一次偶然的夜不能寐,还是无休无止没日没夜的无望?
一瞬间的怀念和永远的不能自拔,只是“想你”和“很想你”的差别,不说也罢。
秧秧呢?
她想天阔吗?
她说:每想你一次就丢一块钱进去,不知不觉,它就满了。
是不是有种想念,叫做不联系。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连语言都应该舍弃,你我之间,只有干干净净的缄默,与存在。
胖胖的两父母,完全不像有基因生出这么帅的儿子。
总是啰啰嗦嗦咋咋呼呼,其实善良可爱到极致。
会给儿子塞三千块哄心爱女生的老妈。
会边吃水果边跟儿子谈论23段过往情史的老爸,说“运气不好没有第一个遇到你妈”。
为了秧秧到店里来,会穿上完全不搭调的正装,特意做了头发,拿着翻页的小纸板,写上天阔爸爸,天阔妈妈。
“诶天阔爸,找一天我们去报个手语班好了。
”“很可爱”,然后两个人齐齐将手指戳着自己的脸,作出与年龄完全不相符的搞笑表情。
“所以你愿意嫁给他吗?
”每次有他们的片段,总是忍不住笑出来。
我是这么觉得,天阔爸爸天阔妈妈,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温暖。
爱情跟梦想都是很奇妙的事情不用听 不用说 也不用被翻译就能够感受到它其实亲情也是啊。
XD
泱泱和天阔的误会来自于我们对眼睛和声音的过分依赖,和我们对一切事物自以为是的解读,往往会将无心的过失变成有心的伤害。
比如听力障碍的人只是将用语言感知世界换作用手指和心灵去感知罢了,其实并无不同,而我们却硬是将此定义为残疾或非正常,这种认知观所产生的隔阂如果缺乏沟通的话会造成有朝一日不可逾越的地步。
而沟通的缺乏和认知的偏差时整部电影行将下去的原动力,首先是影片主线泱泱与天阔的爱情,其次是泱泱与姐姐的争吵,在姐姐的眼里自己是负担,是连累泱泱不能够追求幸福的最大阻隔,但在泱泱的眼里负担很可能是甜蜜的负担,阻隔恰恰是支持她能够坚强面对的勇气。
看,理解和误解就这样距离得那么近,如果放弃用一切外因来分析感情得话,只需静静地用心去感受,幸福唾手可得。
不禁感叹台湾类似这样干净阳光的男生真是一大把啊,刚叨念完《蓝色大门》里的陈柏霖,又看到了再《九降风》里成长的王柏杰,这会再被彭于晏给萌到:“我常想象她的声音,应该是像林志玲或蔡依林那样的吧···”、“我不管你会不会理我,我就当做你在理我好了,那样我会好过点。
”他浓眉大眼的样子实在讨喜,很适合演天阔这样的孩子,纯粹又傻气的爱情,只有在那样白衣飘飘的年代,才会感受得到,连单相思都不会觉得苦涩。
陈意涵该有26、7岁了,却是华丽丽的逆生长,越发见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细嫩,不用伪装的青涩和单纯,比那些台湾偶像剧里令人呕到哭的Y某某C某某之流要好太多,我希望她能走得更远,比起《痞子英雄》里的她,这里的泱泱可爱地让所有人都想收藏。
天阔的妈妈让我想到了《败犬女王》,很有趣的胖婶,她和天阔爸也是全片里最让人会心一笑的人物:“什么爱心无价啦,年轻人,关心菜价就好。
”“我们天阔,很努力,很乐观,很可爱,很活泼,很孝顺,很亲切,很善良,对姐姐很好,对大家都很好”,这样的爱毋需赘言,彼此认真感受便好。
很久以前的事了,某一年的夏天跟喜欢的男生的第一次约会,傍晚牵着手听着路边的池塘边呱呱的蛙叫,在十六岁的时候我记得,在二十岁的时候也不曾忘怀,希望之后的每一天每一刻都不会忘记那些单纯的小美好,到我七老八十了,看见我爱着的人我还会轻轻地对他(或她)说: “爱情和梦想都是很奇妙的东西,不用听,不用说,不用被翻译,就可以感受到···。
”
看了几篇影评,都是说最喜欢秧秧和姐姐无声争执的那一段。
看着豆大的泪珠从秧秧的大眼睛里滚出来,的确让人心疼。
但我的着重点还是在秧秧和天阔的爱情上。
纯的让人心酸的感情,是因为现实中不曾存在才那么美。
有人喜欢看现实的电视剧,因为符合生活的真实。
但这种纯爱电影还是能打动我。
就算是假的,看了还是能让人相信生活还存在些微的美好。
生活已经一再打击我们,何必要在电影中继续沉沦。
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天阔去看秧秧做街头艺人。
丢下一枚铜板,秧秧如苏醒的石像随着手风琴的音乐翩翩起舞,像小时候音乐盒里光华镜面上不知疲倦旋转的小人。
秧秧凝住之后,天阔比手语说,你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匆匆走掉了吧?
男孩认真地比划,说出心里话,你从来都不会想自己,反而害我常想起你。
全身紫灰的石像女孩,黑色眼珠一动不动。
太唯美。
不知道台湾小清新的光是怎么打的,总觉得每个人脸上的光都柔和得像傍晚的逆光。
乱乱的头发丝都是温柔的。
我之前也几乎以为秧秧也是听不见的,直到看到她跟姐姐在看水鸟的那一段才确定她原来是听人。
然后就猜想她会怎么样让天阔知道她是会说话的。
我不太喜欢电影里那个方式,第一句话就是“我愿意”。
宁愿他们再游泳馆里揭开谜底也好啊。
不过那样就不能表现天阔爸妈的善良了。
解开平淡的误会后,他俩开始开口谈情,就没什么好说了。
可能是之前无声的恋爱演得太好,用光了力气,后来正常发挥就被比下去了。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陈意涵一开口说话,之前一直萦绕她的空灵气质就消失了。
呃。
导致结局很草草。
一直控单纯阳光男。
天阔留鼻血那一段太可爱了。
还有骑小绵羊带秧秧回家那一段也很有爱。
白衬衫有夏天的味道,年轻的脸上闪烁着光。
天阔说他的梦想是找一个老婆生两个孩子,不知道是不是随口说的,但我想以天阔那样简单的人,把这个认真地当做梦想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其实这样很好,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有远大理想和宏远目标,好好爱身边的人,做好吃的便当给她,只为看到她的微笑。
简单得很美好。
而且男孩很努力很乐观很可爱很活泼很孝顺很亲切很善良。
更何况他还很帅。
哈哈。
不知道是太久没有关注台湾影坛还是台湾影坛真的太久没有出好作品,《听说》一推出的时候,就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
——典型台湾文艺片味道的清新画面,典型台湾文艺片而到的纯净配乐,典型台湾文艺片味道的俊朗男主角。
于是就吸引了我这挂典型的台湾电影痴迷者。
《听说》是为了宣传台湾听障奥运会而拍摄的,万分庆幸的是这部电影并没有纯粹为了宣传而宣传,而是巧妙地在融合了听障主题后又独立成为一部具有纯观赏价值的电影。
电影没有强行地向观众灌输不歧视听障朋友的理念,而是将这种理念化身成为爱情桥段出现在电影里。
并巧妙地体现在了这部电影里面最可爱的一个情节设置中——彭于晏饰演的天阔和陈意涵饰演的秧秧都误以为彼此是听障人士,两人在沟通的过程里下意识地避开了一切语言沟通而使用了对方的语言:手语。
尽管两人没有声音上的交流,但爱情依然在这种听不见、说不出的交流下萌芽并成长了。
这部电影也许是比蔡明亮导演的电影更少对话的电影。
尽管偶然有背景的声音,甚至电影配乐衬底的时间也不是特别多,但主角们不断的手语比划始终让电影保持着一种饱满的状态,节奏紧凑也让人不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不过无法否认的是,缺少了声音的表达确实会让情感的流露变得有些失色,当秧秧的姐姐小朋在得知无法参加奥运比赛而愧对秧秧时,小朋那场无声愤怒的发泄时那样地无助,我只能看到小朋无法参加奥运的伤痛,而无法体会小朋恼火秧秧牺牲自己梦想的那种愤怒。
但也许“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弥补了声音的缺失。
天阔傻里傻气有些浮夸的追女孩方式比再多的情话都要好听,比如打扮成一棵树,比如在MSN上留一大堆话并且还模拟秧秧的角色进行回话。
天阔给我的感觉比秧秧更懂得坚持、更懂得追求梦想。
秧秧的坚持从来都是为了小朋的坚持而坚持,她的梦想也是为了小朋的梦想而梦想,只有天阔的坚持和梦想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的爱情的。
他没有因为秧秧的听障而有所放弃,他也没有因为秧秧的冷漠而萌生退意。
他坚持用自己的行动向秧秧表达了自己的爱情并且最终感动了秧秧。
这部电影也不是没有破绽的。
比如宣传片里就剪到的一个画面——秧秧过马路的时候天阔大叫“小心车”,即使当时的秧秧真的没有听到这句话,但在两人日后的相处中,总是会有一些细节能让彼此得知大家听力是没有障碍的。
不过这些都不是值得追究的。
当你看到天阔的父母嚷嚷着要为了这个女孩学手语,当你看到小朋在四年后的奥运会上表现得很出色,当你看到天阔和秧秧最终因为真正的爱情走到一起,这种无以复加的感动和潜移默化的对听障人士的接受、支持的态度,便完成了电影原本的使命。
《蓝色大门》之后,台湾跟风拍了一些列青春类型片。
《盛夏光年》叙事晦涩,缺乏流畅,我至今耿耿于怀那个狗血的结尾;《最遥远的距离》或许还不错,可是青春的表现张力不够,更像是在成人的世界探讨;《九降风》的台湾版是我认为三个版本中最好的,却也过目即忘;《夏天的尾巴》《沉睡的青春》《渺渺》《刺青》等等,我却都只舍得给三星。
《蓝色大门》之后,华语再无青春片。
直到《听说》的出现。
影片的前四分之三非常好,节奏明快,叙事流利,又有励志主题,要不是后四分之一情节的毫无悬念与一不小心掉入了矫作的套路,我想我会给五星。
陈意涵,我相信这个女生身上一定还有更多等待绽放的爆发力。
彭于晏,第一次觉得他还真的是不错哦。
从他开始盘点,我是多么热爱这一群产自台湾的华丽丽的鲜肉们哟!
一。
彭于晏。
《听说》里的他让人不得不爱,假如我们公司的便当男也能如他这般可爱,那我的人生该是多么养眼。
想来之前有过多次与他邂逅的机会,竟然都被我错过了。
《仙剑奇侠传》里那个被刘品言欺负的唐钰小宝应该是他吧,而《六号出口》原来也是看过的。
后来看《我在垦丁天气晴》,完全迷恋剧中剪了一个越狱头、留了小胡须、冷酷沉默的阮经天,而忽略了表情夸张、牺牲色相的彭于晏。
我要宣布,我要开始回收彭于晏同学。
二。
阮经天。
在《命中注定我爱你》大红之前我已经爱上他了,某年冬天,跟妈在家看电视台放的《绿光森林》,我跟妈都不约而同地爱上了剧中深情温厚的男二号阮经天,直接忽视了男一号立威廉。
后来他一下子蹿红,女友出来爆料他超常人的性能力、《败犬女王》的再次飚高收视等等。
而我始终记得早期他跟小美、小综一起上康熙,那时他还是三个当中人气最弱的一个,即使被小S大吃豆腐时,也只会扬起他蜡笔小新似的浓眉笑,我一下子就湿了。
三。
郑元畅。
怎么办我又要提到我妈了。
我妈是台湾偶像剧的资深电视女观众,所以《爱情魔戒》是她介绍给我的第一部小综的剧。
依稀也曾看过几眼他的处女作《蔷薇之恋》,可惜我完全忘记。
坊间流传着他曾经写给贺军翔的示爱字条,我的八卦触角一下子似海藻伸张开来。
最近某位三线女模特上康熙时,又说漏嘴暗示出了他的同志身份,难怪他跟林依晨不来电嘛。
四。
贺军翔。
“台湾第一美女”从萧蔷头上戴到林志玲,而“台湾第一美男”的称号,很少有人知道是贺军翔。
腐女们最是津津乐道于贺军翔、郑元畅、阮经天之间纠结的奸情暗涌。
这两年,我心中的排行榜,是先小天,后小美,而早几年,是小美排在了小天前一位。
与阮经天粗犷硬朗的感觉不同,贺军翔是一种妩媚阴柔的古典美,即使是在《恶魔在身边》里扮拽拽的恶少,也是俊美到要死人。
郑元畅钟情于他,他却一心倾慕周慧敏。
好吧,这个梗有点冷。
五。
立威廉、明道、郭品超。
笑容迷人的立威廉还是不错的,剩下两个,好吧,是来打酱油的。
从来就不觉得明道是美型,强烈建议他跟朱孝天同学建成一个组合再闯娱乐圈,组合名字就形象地叫做“团团圆圆”,贺新年嘛。
郭品超,我想说,我还是更爱罗志祥。
六。
蓝正龙、周渝民、言承旭、邱泽。
当我把蓝正龙与周渝民放在一起,你该看到我不怀好意地上扬起邪恶的嘴角。
蓝正龙的颜一看就是狠角色,不过性格自闭孤傲又是我喜欢的。
周渝民剪了短发之后我是越看越爱,我最看好的一集康熙是同场请来周渝民、曾宝仪、蓝正龙和大S,我的嘴角又不怀好意地上扬了一次。
言承旭,勤奋的好孩子,据说跟关颖好上了。
邱泽,也是自闭寡言的性子,消失很久后,再看到已经换了发型,五官却愈发精致。
七。
李威、林佑威。
初中时,杂志上全部是他们在wewe两人组合时期的封面封底照,那是一个唇红齿白、青春逼人。
后来各自单飞,分别进入戏剧界。
我是爱李威多一些的,这样一个有着性感厚唇、浓眉大眼的男子,他竟然信佛爱打坐哦。
林佑威的人气却低了一些,去年为了桂纶镁看过他的两集《波丽士大人》,又或者,你记得《泪王子》开头那个教写生的白衬衣老师。
八。
高以翔、丁春诚、赵又廷、郭鑫。
我们华丽丽的康熙美男团来了!
当我回忆往事,我依然记得那一夜的南京,当时,我与小高与小丁的距离只有0.01公分,三秒钟之后,我与他们便交错在人海。
我想我是爱小丁比小高多一点点的,高以翔有好看的鬓角、唇须与下巴,可以满足你的兽性,丁春诚则是戴着黑框眼镜,肉肉的感觉又可以满足你的母性。
我没看过《痞子英雄》,所以对赵又廷无感,就像我会对小S的审美第一次持保留态度。
郭小花同学,他好长,什么都很长,虽然我可以很肯定他不是爱男生,但我还是好想捏他白嫩嫩的小脸脸。
九。
范植伟、陈柏霖。
《孽子》之后,范植伟成了大叔;《蓝色大门》之后,陈柏霖也成了大叔。
至今仍然喜爱《孽子》与扮演阿青时期的范植伟,他的性格之中有疏散淡泊的随意与与世无争的静谧,某夜在facebook上与他聊天,也是这样冲淡的气质。
当年签约王家卫的泽东公司,我很期待他会在墨镜导演的电影里文艺整个人生,后来,电影没拍一两部,却传出了解约的消息。
他比从前更沉默,我还是多么祝福他会遇到下一个好的剧本与角色。
陈柏霖,我可不可以心痛一下下。
这是让我一想起来,就会轻叹或咬唇或痛经的两枚曾经的小鲜肉。
十。
杨佑宁、张孝全、张睿家。
假如说小综、小美、小天是大3P的话,我很看好这一组是小3P。
杨佑宁的样子是三个之中最控的,像郑元畅一样花样,张睿家眉眼阴柔,可以秉承贺军翔的特质,张孝全一直觉得并不美型,但是跟阮经天一样线条粗朗。
后来,杨佑宁不见了,张孝全跟张睿家沦落到在偶像剧里演男配,我多么期待他们回到大银幕。
太多男人,太少时间,怎么办,我怕我没有空档去一个一个爱。
假如要选心头好,那么阮经天、贺军翔、丁春诚、范植伟就是我的四小花。
如果只可择一人而与之相拥共眠,我要金城武。
小鲜肉虽美,不及旧情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倔强而坚挺地暗恋着金城武。
如果你碰到他,请记得替我脱光他。
==================== 华丽丽的分割线 ====================打广告:近期将盘点那些产自台湾的小雏菊们(陈意涵、桂纶镁、曾恺玹、林依晨、杨丞琳、陈乔恩、杨谨华、张钧宁、卓文萱、徐熙媛)“我最喜爱的小鲜肉”之年度大评选:http://www.douban.com/review/2930312/?start=100那一夜,我跟金城武不得不说的故事:http://www.douban.com/review/2930312/?start=200
为了使你听见我 聂鲁达为了使你听见我, 我的话语,有时细得,如同沙滩上海鸥的足迹。
项链,醉酒的铃铛,献给你葡萄般光滑的手。
而我望着自己远去的话语。
它们其实更属于你。
它们如常春藤般攀爬上我的旧痛。
它们如是攀爬上潮湿的墙壁。
你是引发这血腥游戏的罪人。
它们纷纷逃离我阴暗的巢穴。
你充满一切,充满一切。
它们先于你居住于你所占据的孤独,它们比你更习惯于我的悲伤。
现在我要它们说出我想对你说的话为了使你听见我如同我想要你听见的那样。
苦恼之风依然卷走它们一如往昔。
梦的飓风有时仍然将它们推倒。
在我痛苦的声音里你聆听其它声音。
出自原来嘴巴的哭声,因古老恳求而流的血。
爱我吧,伴侣。
别弃我。
跟随我。
跟随我,伴侣,在这苦恼的波上。
但我的话语被你的爱染上颜色。
你占据一切,占据一切。
我要把它们编成一条无尽的项链献给你白皙,葡萄般光滑的手。
谁叫你没有问过
2010给了我一个好的开头。。很不错。陈意涵+1
超爱两大主演 自然的表演 喜欢彭于晏
什么东西竟然这么高分 果然已经老到了对这种台湾小家碧玉电影无动于衷的年纪了
陈意涵,记住了,时刻关注这个可爱的小女孩。
也许是对纯爱剧无爱…为了最后的结局,之前的剧情都略显刻意,而结局在看之前还TM被剧透了…另外,还是陈妍希更好看一点…
装逼剧情 开头不久就知道男的听得到。。。
真是无敌美少女啊,街头表演那段我反复看了好几次
这么纯粹的爱情 现实中不可能再有了
bug很多;矫揉造作的纯爱故事;身残志坚都是浮云,美貌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说话的台湾电影还是蛮感人的...彭于晏有几个角度看起来好像张孝全>< PS.愛情和夢想都是很奇妙的東西,不用聽,不用說,不用被翻譯,就可以感受到。
挺温情。悬念老早就被猜出来了,不过设置的还好。我一直不知道她想把第一句话留到什么时候说。
故事前面非常纯真,一开口故事就完全变了样了……
我再看彭于晏的电影我就是傻逼!
看到开头知道结尾,没意思,但俊男靓女很养眼
包袱抖得不太突然
文艺片,陈意涵长的让人很舒服的漂亮
这对很不错~
无声的部分最感人,陈意涵和彭于晏都演绎的很好,很舒服的一部片子
用心在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