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标题瞎起系列,我真的不会起标题)生活中处处都有问题,只可惜几乎没有几个问题可以用“yes”or“no”来回答,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坚信一定有一个答案在等着我们。
犹记得第一遍看《有答案的男子》是在高铁上,我看电影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先大体拉着看一看,如果印象不错我会再细细看一遍。
而《有答案的男子》就是这样一部不仅让我细细看了一遍,还揣摩了很久几个片段的电影。
我对这部影片的第一印象是细腻,维克托拉斯情感细腻,景色细腻,他们之间的情感也细腻动人。
因为已经有了超级棒的万字长评,所以我这篇就写写自己的一些观影感想发现和思考吧。
1.第一遍看它的时候,我以为导演有在尽量模糊时间背景,无论是维克托拉斯还是马提亚斯,他们都很少用现代化的产品,连手机都还只是诺基亚(当然也可以理解是因为男主穷)。
但第二遍看的时候,发现轮船上后面这位男士在刷手机哈哈哈。
谁让他看到维克托拉斯放下睡袋还边摇头边玩手机呢。
就是左边这位2.最忧伤的一幕男主坐在废弃的泳池旁的观众席上。
一切不是阴暗的,但空空如也破败不堪的场馆,偏右坐(对于观影者而言)的男主(导演很喜欢这类具有一些留白感的镜头语言啊),无不展现出人物寂寞无助的内心。
真的很具有艺术感3.最令人赞叹的一幕这里的烟起到了静中添动之用。
景色如欧洲古典风景画般,而不让人物占据主要空间,一方面使画面具有极强的协调感,另一方面也许也是在强调此时是人在景中而非是景色为人物服务,及更具有一种沉浸感(这是我个人感受不必当真)。
说到古典美我深以为两位男主的颜真的很适合这种景色,没有精致到让人认为只应该出现在摩登世界里,他们的英俊恰似是因着自然给予的一份美而和自然完美的融为一体。
(年轻人为主角的公路片真的需要这种颜啊)
但是上下一对比这构图还真是偏好明显啊4.最可爱的一幕当时被这一幕可爱到了啊!
两位男主同时歪头谁能拒绝这份可爱啊!
在歪头这个极其一致的动作里,两位男主是不是已经达到了一种默契呢?
5.不知道是不是我听错的一幕婚礼时维克托拉斯在蹦迪的时候的背景音里除了音乐还有不是很和谐的跳板的声音,不知道是不是我听错了。
但是如果确实是跳板的声音的话,我以为这一幕就变得丰富了很多。
6.曲折山道寻找答案的路永远蜿蜒曲折,路永远在那里,但人却能以自己的方式走过这段路。
所以这一幕以远景拍摄,镜头并没有聚在车上随车的位置变化而变化,而是始终保持在山路上。
7.回首一幕这是很关键的一幕啊,在山巅维克托拉斯或许已经找到了答案。
但他为什么会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呢(至少有他对于马提亚斯情感的答案)?
我起初有一个不是很靠谱的理解,马提亚斯说过自己在巴伐利亚教滑雪,而此处山峦依稀有白雪覆盖,远处一声鹰唳,谁也说不清维克托拉斯此时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什么。
但其实找到答案这件事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不是他站在山顶,答案就真的在那里等它。
虽然所有的问题在路上已经被抛出,但其实也已经在路上被一点一点解答,山顶不过是一个巅峰。
他能否忍受他的自由散漫,他能否有勇气去面对母亲和她的新家庭,他敢不敢去开启一段新的旅途?
一段释怀的,有爱人在侧的,也许不那么凄苦却也不那么美好的路途?
这些所有的问题对于维克托拉斯而言,在池塘边,在婚礼上,在旅馆里,在比赛泳池旁,其实都已经慢慢地慢慢地有了答案。
这里不再有可以继续走下去的旧路,这里离天空最近,这里必然会有一个答案——所以他回去找到了那个答案。
8.温馨时刻依偎之时阳光明媚,连我的心情都愉悦起来。
9.全片我笑得最开心的一幕应该是因为这个时候观影的心情已经轻松了很多,看到他俩一起端着空盘子在那等真的很诙谐啊哈哈哈哈哈哈!
像两个妈妈忘了给饭恰的小孩!
10.最后一幕 画中画两层“画框”(一是银幕本身一是窗户)是不是在暗示我们,当故事这样结束,它只是一个童话,要打破画框背后的美好其实极其容易?
我们无从得知,有答案的维克托拉斯之后还会遇到哪些问题,但至少在这最后的一幕里。
我们看到了美好的结局,我们也得到了一个关于这部影评结局的美好答案。
这已经足够了。
如果一个答案可以换来一段美好的记忆,那我想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正确”的答案了。
这是一个关于答案的故事,这更是一个关于问题的故事。
无论是家庭还是情感,无论是事业还是学业,我们都在不断面临问题,我们都在不断寻找答案。
(维克托拉斯竟然是学农业的这到底是为啥?
)最后,祝大家都是有答案的人!
这一部主要讲述了一次V的公路旅行遇见了M,从而两人产生了联系,两者逐渐相互了解彼此,M陪伴V完成了V自己的救赎。
然而这部电影对M没有过多的介绍(一个爱旅行的德国男人),唯一稍有描述还是M在婚礼上遇见的朋友。
从而使得我对M的背景十分好奇(M为什么会喜爱旅行?
他的过去是不是会有另一段故事?
再来一部讲述V陪伴M的自我救赎~)。
其次,从电影中不难看出V之前是从事运动员工作的,会不会M的出现和陪伴并且一起经历一些事情让他重拾自己的运动事业~而且V的性格还是很小孩子气的,仍需要M和V共同经历来帮助V成长。
(可不可以成为第二部~?
)
这一点特别像《上帝之国》里的约翰尼和格奥尔基,约翰尼就像V,格奥尔基就像M。
《上帝之国》中的格奥尔基教会了约翰尼怎么去爱并带给他成长;同样《带着答案的男子中》中M教会V去原谅、接受和成长。
两部都是很棒的电影,也都算是he~真的很爱这类的电影。
羡慕~嫉妒~什么时候才轮到我遇到像M和格奥尔基这样的人。
థ౪థ
有答案的男子 (2021)7.92021 / 塞浦路斯 希腊 意大利 / 剧情 同性 / 斯特里奥斯·卡米蒂斯 / 瓦西里斯·马古里奥蒂斯 安东·威尔
《The man with the answer》还是第一次看公路片很典型的用一堆事情来恶心victor逼着他人物转变。
但没有人可以拒绝帅气的victor,victor也越来越打开了自己,愿意去接纳,愿意在车上发疯,愿意接受男二的脚部“邀请”。
很典型的欧洲人的帅,又帅又白同时很自然电影取景真的很美,我觉得这电影在取景方面一定砸了不少钱整个故事讲的很隐晦,两人的感情,victor对母亲的评价等等,都没有详细交代,这也是电影名字的含义吧,中文翻译《有答案的男子》。
说实话我看了影评才看懂。
开头一上来,很多victor生活的片段拼在一起,用这样一种有点像纪录片形式的方法展示这个人,当然是转变前的人。
看到一个评论说:victor的人物性格受到小时候影响很大,也就是童年阴影。
然后想到几位朋友,好像确实有这样的影响。
不过我倒是很好奇,victor到底是本来就是弯的,还是因为从小缺爱所以弯。
我相信这不仅是这部电影提出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提出的问题。
还挺喜欢哈哈哈哈哈哈哈,肤浅点,脸和肉体我可爱了。
The man with the answers,我钟爱的公路片题材,还有治愈的剧情。
男主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他的答案们:亲情,爱情,友情。
不仅得到了来自伴侣的承诺,还得到了来自久违的母亲的承诺。
he爱好者真的狂喜了好吧!
而且这部影片真的会在小细节上给人惊喜,无论是当维克多听到马蒂亚斯的朋友说自己很特别的时候的小得意,以至于反复确认,还是维克多试探着脚对脚拥抱,都让人心里痒痒的,仿佛初恋般悸动😳维克多独自看雪山那里不禁让我想起了《春光乍泄》,黎耀辉一个人站在伊瓜苏瀑布下的场景......景固然是美的,但是没有你在,也变得逊色。
还有维克多回来找马蒂亚斯,并向他妥协,给他偷了一包薯片后的那个抱抱,真的好温暖啊,感觉整个人的心都软乎乎的了,谁不想要一个坚实的抱抱呢?
这个身高差也太萌了,马蒂亚斯宽厚的肩膀直接把维克多包裹在怀里了。
顺便,大家一定别错过了片尾曲,超级欢脱,我一听就忍不住要跳舞的哈哈哈哈BTW:马蒂亚斯真的没有吉普赛人的血统吗?
哈哈哈哈哈哈哈
影片的色调,画面都是很赏心悦目的,但总感觉几度维克多的情绪发展历程太过突兀,后续的冲突与和解也比较简练?
总之就是一个伤心少年遇到一个偶有缺点成熟包容的兄长,然后逐渐在旅行中慢慢敞开心肺维克多曾是一名跳水运动员,现一人住在以前的家并且打零工,奶奶重病在院,母亲早在六岁时便改嫁德国…奶奶去世后…他为操办葬礼,典当金牌后开车前往德国……路上遇到了一个随性而为风趣的陌生人,两人之后开启了公路之旅。
Victor的外婆在希腊去世,孤苦无依的他踏上了去德国投靠母亲的路程。
在希腊前往意大利的路上,Victor结识了路过的旅客Matthias。
Matthias是一位背包客,没有旅途的终点。
所以两人结伴踏上了路程。
一路上经过高速公路,田间小路,看过山川田野。
两人之间的感情也由刚开始的剑拔弩张,素不相识的关系变得缓和以及暧昧。
对我来说,这部片子其实是比较平淡如水的。
总结来说就是两个人结伴旅行的故事。
两个人都是孤独的,Victor是一名跳水运动员,和外婆两人居住在希腊。
在希腊,除了外婆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亲人。
而在外婆去世之后,他除了远在德国的母亲之外,似乎已经没有其他的亲人了。
而Matthias来说,自己远在他乡教滑雪,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可是重新踏上旅途之后,他又是孤独的。
机缘巧合的陪伴或许是促进两人感情升温的契机。
虽然我们俩有着不同的目的地,可是在旅途的中央,我愿意陪伴孤独的你,大概这也是陪伴的底色。
当我第一次看到本电影的名字的时候,他给我一种“在看完电影之后,电影或者电影里面的角色会告诉我什么样的答案”的感觉。
但是直到电影的末尾,也是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
Victor和Matthias的旅途以及感情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关于“Yes”还是“No”的答案,大概是属于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
也不是非要喜欢你,也不是非要你不可,只是你恰巧在我孤独的时候出现在了我的面前,那你或许会是我初“Yes” or “No”之外的第三个答案选项。
我想世界已经变得太复杂,无法给出简单的答案了。
The world is too complicated for simple answers.这是电影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台词。
Matthias和Victor两人在玩名为“20条”的游戏,即通过回答是与不是,加强对对方的理解。
Matthias想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地了解同行的陌生人Victor。
而发现Victor太拧巴之后,才说出“The world is too complcated for simple answers”,代指Victor此人很复杂。
其实超脱于本电影所想表达的关于感情的话题来讲,关于答案而字其实也引人深思。
简单的答案即代表的是二极管色彩,非黑即白的“Yes or No”。
相较于以前,对于我自己来说,我肯定会钻牛角尖,执着于一个确定的答案。
这大概得益于我一根筋的思维。
我不能确切的说我已经长大了,对于年龄上来看,我已经长大了,可是从思想层面来看,我依然会被归纳于不成熟的那一块。
很多时候交往相处的过程中,我会倾向于让对方“tell me the answer”,我只想知道一个确切的答案,而不是一种云里雾里的朦胧感。
不确切的感受让我脚不着地,似乎都处于正在自由坠落的状态,不安全感也在此产生。
我忽略了,其实很多时候一个问题本来就没有确切的答案。
或者更为具体的说,没有非黑即白的“是”or“不是”。
这大概是因为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无法给出简单的答案了。
就像是电影里Victor和Matthias一样,直到电影结尾,也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而他们能确定的答案,可能就是未知旅途上彼此的陪伴。
你恰巧在我身边。
在一个有些情绪化的夜里,随便翻出这部躺在片单的影片,仿佛那些焦虑、迷茫、与浮躁,都轻轻地散去。
一开始还会在那些本地人真实的生活片段里,有些体会到一丝作为outsider的格格不入。
不过很快,便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平凡地生活着,有些谨慎,又有些故事,那是由自己、家庭在成长的时间里编织而成的。
随着Victor的出行,作为观众,也开始试图寻找那些故事里的提问。
优美的风光与世俗的火花,让时间的流逝不那么清晰。
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邂逅变得偶然又合理,慢慢了解的路途,像是散落在生活里的一道道选择题,被悄无声息地安排在了一起,而每一个选项却并没有太多的深意,因此无论如何选择,都只是自己内心最平淡率真的回复。
所以在一场公里旅行里,举止之间,有言语上的提问,有眼神里的回答,我们看到了两个“男孩”的计较与随意,看到一个男孩慢慢放下警惕又有些不知所措,也看到一个男人的试探、关心和有些不同的情愫…影片到最后看似有了一些和解和答案,但其实只是生活的照旧。
唯一不同的是,那辆奥迪80里,多了此时此刻,能一起欣赏风景,彼此陪伴的一个人。
Ciao
But we share the gas money
You pay
Stronzo in your face asshole
Calm down
Have fun
The feeling when you’re in the air is incredible
A brother
Are you tired?
Breakfast?
Fuck off
So where are we going now?
Happy birthday to you
我初看介绍的时候,一直在思考,问题是什么答案又是什么?
电影题目中的有答案的男人是有什么答案呢?
看到最后故事既回答了我的问题给了我一个答案,也定义了有答案的人,也因此这是一个很神奇的感受。
故事就是他拿着一张问卷上路,收获了一篇满分的答卷回家,谁能不喜欢这样的一场公路体验呢。
Victor就是这么启程的,循规蹈矩的人生因为母亲的离开蒙上阴霾,因为祖母的逝世失去了支撑,他好像也不知道自己每天按部就班地在做什么了,也不知道一直热爱的训练的跳水还有什么意义,迷茫慢慢产生了恨和厌倦,这是旅程的开始。
而规律总是要被意外打破,Matthias就是意外本人,他的人生就是在随机中徜徉,制造并享受生活的无限可能,两个几乎相反的人在一种神奇的磁场中吸引,踏上了旅程。
避免不了的摩擦,互相的制约也小小的改变,渐渐地了解让彼此靠近的同时会找到不同的对人生的理解。
M也许就根本没想过安定,却意外的被家庭吸引;而V一直过不去的关于家庭的苦痛,也莫名的被调和,最后竟然有了一个还不错的结局。
自古红蓝出cp,电影里的他俩也总是以这样的颜色出现。
蓝色的V冷淡甚至有点呆滞,要走高速要直奔目的,无趣的表面藏着疯狂的内心;红色的M张扬奔放,总在出格享受意外和生活,但心里也总有一道防线拉着警报。
也因此他们互补,吸引,帮助彼此。
所以答案就是碎片的自己,在寻找的路上,找到了另一个碎片,我们刚好能拼在一起。
它不是任何问题的答案,而是只属于某个人的答案。
M帮助V找到了新的情感寄托,化解了心里的矛盾,重新找到了爱的能力和来自母亲的关注,这就是他想要的答案,也是这段旅程的答案,多好。
这个故事短小精悍,意味绵长,在公路上制造了很多惊喜。
我喜欢公路电影就是因为这个载体会制造出各种意外会讲述出各种故事,节奏多样,收获诸多。
所以这个关于爱情和亲情公路小品也会带给我惊喜,像夏末的微风,吹散了黏腻,会心一笑。
那一天,直到我点开B站某up主的夏日同影推荐之前,我都没有料想到,此生会遇到这样一部电影,浪(bu)费(shi)了我一周左右的时间。
我先是被男主的才(美)华(色)吸引过来的,而且up推荐的时候说了,都是he!
我于是没带脑子就去看了(Be也香,但是得找个好日子,不然顶不住)。
第一遍看完,不错啊,风景好,剧情也没有太多毛病(不雷、不油、不尴尬),而且全剧没啥虐点,大量的留白很加分。
我万万没想到,这一切它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看完(我觉得还不错的)电影,我习惯性点开豆瓣,想看看大家怎么说,顺便看看我当时觉得电影里面的几个“疑点”有没有大佬分析分析。
此时正值2021年晚夏,电影上映半年左右,大佬还比较少,所以,我很容易地看见了那位叫MovieCP的大佬写下的《答案之外》和《答案之中》。
看电影的时候,我自觉自己已经发现了这部电影很多细节了,但是在大佬图文并茂的描述中,我对故事的整个认知一下子被重构了。
因为那些妙不可言的设计,我决定再看一遍这部影片。
为此我特意找了个1080P的片源,在宿舍下了一个晚上(第一次看的高清有点糊,不方便我观察表(美)情(颜))。
第二天,我跑去看《上帝之国》了(哈哈哈哈)。
言归正传,等我从《上帝之国》走出来,正在放假的我又马上投入到《有答案的男子》的怀抱里了。
接下来,我把电影对照这大佬的影评看了一遍,反复观看了一些精彩片段,整个故事在我眼里从普通以上堪堪到了优秀的层面(是我太严格了吗?
)。
但是在看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不少大佬未分析到的地方(我觉得是我脑洞太大,想象力强行补全剧情了)。
我于是萌生了也写一篇影评的打算。
我不想写推荐大家看的话(我不会承认是因为我写不出来),只想写自己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产生的脑洞。
你以为这篇影评是在这种条件下就产生的?
你错了。
为了尽量让脑洞有理可依,有据可寻,我又用了大概两天时间(很多时间在划水),整理了电影的对白(同时思考自己要怎么写影评),在百度上查找了一点剧情有关的东西,终于准备动笔了。
我把影评里面想写的内容分成了若干部分:小细节、20问、时间线、情感变化和信任程度、人物分析、大场面。
按计划是每个部分都写出来(如果我的肝还够的话)。
但是码字太枯燥,而我想要分享的心却是如此炙热,所以就先整理出了小细节这部分(20问也基本完成了),放在这里占个坑。
*视频是up一杯菓汁茶的《同影推荐He【夏日风暴】/我觉得是He》参考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豆瓣用户MovieCP的影评内容《答案之外》(缩写)、《答案之中》(缩写)。
因为文章中大量观点的源头在MovieCP大佬的影评,尤其是《答案之外》中,恳请大家在看完大佬的影评之后如果还有空闲功夫再看我写的东西。
大佬的影评表述完整,情节衔接紧密,人物性格挖掘得当,形式生动有趣,各方面都远超于我,所以要优先把时间留给好的东西!
以下开始正文剧透、剧透、还是在剧透,慎入!!!!!!!
1. 4:02母亲打来电话;4:07他看到是谁打来的电话;4:10继续回去切菜;4:14放下刀子和胡萝卜;4:16擦了个手;4:20坐到椅子上;然后盯着屏幕看了一会,4:27的时候这个男人终于接通了电话(接通之前其实还犹豫了一下)。
4:07
4:10
4:14
4:16
4:20犹豫就会败北,每次维克托斯犹豫,事情都在往原谅别人的方向发展。
(凭直觉说的,还没回到片子里面验证)不过这一段真的把维克托斯对母亲的情感表现地很真实。
想要又得不到,想躲却不舍得。
2. 维克托斯每天早上没事应该都会去跳蹦床。
本地的跳水场地已经荒废了。
第一天和第二天第一个镜头都是他在蹦床。
之所以不去跳水而是去蹦床,在第二天去泳池抽烟的时候可以看出来,泳池早就荒废了。
(MovieCP分析过这一点)3. 9:02的时候维克托斯在收拾衣柜,收拾的是祖母的衣服。
大多是长款的,应该是冬装,或者是老人的衣服大多比较厚。
而故事发生的季节是夏天。
房间装饰上也更像是祖母的房间4. 关于维克托斯喜欢男生这件事。
我怀疑他在故事发生之前和家里出柜了(至少有喜欢的对象)。
这一点我承认自己脑洞有点大,不过电影里面还是有依据的。
书架上最下面一排相框,左数第2张
第一排左数第二张和第二排左数第二张这个镜头是我某次暂停的时候无意看到的,里面左数第二张照片我可太熟悉了!
同一张照片我当时一直在猜测,这张照片为什么被夹在巴伐利亚的旅游指南(关键道具)里面,被维克托斯随身带着。
而且在上面这个镜头里面,马提亚斯看到照片以后先看了正面大概两三秒,然后头向体育馆里面看了一眼,又把照片翻过来,再看了两三秒,最后单独放到车里了。
这张照片正面可疑,背面也很可疑。
我赌一包辣条它后面写了字。
不然马提亚斯哪有必要盯着它看两秒钟。
什么?
你说有可能是背面是照相的日期?
看日期还需要看两秒钟吗?
其实基本上看个年份就行了。
他看照片的时间,最有可能看了一两句话。
会是什么话?
诸位自行脑补吧。
我先想的是这是维克托斯和母亲的合照,是他第一次获奖以后的庆祝合照。
后面单独把照片放大,发现里面是两个男子。
高糊大图两个人都是上半身赤裸,排除母亲;脖子上都挂了奖牌,排除父亲(父子都参加比赛。。。
不敢想象)。
我当时徘徊在挚友(也是竞争对手)、对象和正好参加了同一场比赛获奖的路人三个选项上。
路人是最不可能的,毕竟大部分人都不会多年保存一张和路人的合照(虽然是第一次获得奖牌的照片,意义非凡,但也没到要随身带着、放到家里摆出来的程度吧)。
挚友的话说得通,也有说不通的地方。
一起训练、比赛的好友的照片这样珍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么重要的朋友整部影片居然只出现在照片上,连提到的台词都没有一句,这河里吗?
这个人在维克托斯心里面占有不一样的分量,还体现在我之前无意暂停截到的那一幕里。
看维克托斯的视线告诉我,他的眼睛,看的是哪张照片?
还能是哪张,当然是一定要随身带着的那张喽!
再看最上面的一排,是不是有一张照片上有两个穿黑衣服的人。
第一种可能性是父子装,这是一张父子合照,第二种可能性,情侣装,这是一对情侣。
从体型差距来看像是父子,但是两个人坐姿不一样,不排除其实体型差不多的可能性。
如果两张照片是相同的人,那这两个人大概率谈过恋爱,就算没谈过,维克托斯也大概率暗恋过人家,念念不忘。
(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人电影不提呢?
因为实际上还是个工具人,为维克托斯喜欢男生做铺垫。
旧情人嘛,念念不忘,但是分开了大概率也就不联络了。
什么?
你说说不定人家会复合?
都那么多年了,该复合早复合了。
说正经的,要是真有这么一个人物出现,这个电影就可以向电视剧发展了,时间上来不及。
)这部分我承认自己有先入为主的问题!
这意味着什么?
且看下一张图。
这句话从维克托斯老妈嘴里说出来,是有一些突兀的。
哪能因为儿子带了个男的回家,就把他当作儿子的男朋友?
(见面才不到一天,话也没说上几句)但是如果有一个前提是儿子已经有过男朋友,向家里出柜了呢?
这恒河里。
多年未见的儿子,在母子重逢的时候带着自己的男朋友一起来,很合理!
这里要说明一点,在维克托斯向老妈介绍马提亚斯的时候,说的是:我们一起从希腊来的。
马提亚斯补充到:开着你的车来的。
并没有透露两人才认识了4天这件事。
这种推论在我看来把更多小细节连接在了一起,而且把维克托斯喜欢男生这件事解释地更圆滑。
当然,从另一种角度看,那张特殊的照片真的只是维克托斯对跳水岁月怀念之情的寄托物,而照片上另一个人也只是普普通通的竞争对手。
照片背后的话则可能是某年某月某日于某地获得某跳水比赛第某名。
另一张照片则是父子合照。
母亲单从儿子从希腊带来一个德国男人这点就敏锐察觉到儿子和这名男子是情侣。
这样也不是说不通。
两种解释各有优劣,我喜欢第一种。
5. 马提亚斯要走省道那里,在他说完相信我以后,维克托斯就走省道了。
可以看到马提亚斯嘴角疯狂上扬。
建议自己重新看看这个男人从一脸不开心到嘴角疯狂上扬的史诗级转变。
还是太容易哄了!
(对不起,无论看几次,我的嘴角都控制不住地跟着马提亚斯一起疯狂上扬)重新看了一下MovieCP大佬的影评,也截到了这个笑容(说不定我当时也是看了影评才注意到这个笑容的!
)6. 20问这个游戏他们最后问完了,在问第21问的时候维克托斯提出20个问题已经问完了(我自己数过)。
这个我后面会写具体的20问和里面的套路。
暂时不知道要放到哪里。
应该不会写很多条影评(好像在刷分一样),大概率放在日志里面(第一次写豆瓣长评,很多东西还要摸索)7. 马提亚斯展示的那本书是《Greatset inspirational quotes》(我翻译成:最励志的名言),百度这个名字第一个,有这本书的官网。
8. 维克托斯不一定学过农学,可能是在骗马提亚斯。
因为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他说谎了(他以前离开希腊去过别的地方参加比赛),表明他不想告诉马提亚斯自己以前是跳水运动员。
这里他说自己学过农学的时候其实很犹豫,特别是“农学“一词,是停顿了一下才说出来的。
另一个点,学农学的时间感觉和他成为跳水运动员的时间有重叠,而他说自己农学没学完,可能是指自己跳水生涯是意外终止的。
后面他跳水的时候,也没告诉马提亚斯自己的跳水是哪里学的(说出来不好圆谎)。
倒是马提亚斯发现我提到的那张照片的时候,有可能从照片的状态或者照片背后的话得知他什么时候学的跳水(或者说知道他这里说谎了?
)。
关于学农学这一点,整部电影只在该处和稍后马提亚斯调侃维克托斯的时候出现过,其他地方完全没有体现,而跳水是电影的重要元素。
我觉得这不符合我对这部电影贼喜欢搞小细节的认识,就像是一张网里突然有的一个孤立点(理论上网里不可能有孤立点,我在比喻),怎么看怎么突兀。
说谎是因为不信任马提亚斯,他这方面可是惯犯了,经典例子:我没车我个人倾向说谎了。
9. 湖边的时候维克托斯本来不想“跳水”,他只是打算简单游个泳。
但是马提亚斯一直在教他跳水的方法,他都走到木桥终端了,又折返回去秀了一下自己的跳水。
从这里就能看出维克托斯内心更活泼的一面。
(可惜这里刚刚封印解除,马上又被警察教训,害得我们维克托斯又变成傲娇闷骚型了)10. 湖边装睡这里,真的神,还有前面奶奶去世前的花朵和灯,有大佬(MovieCP)已经说过了,强烈建议大家去拜读一下。
11. 超速被警察询问的时候,警察问:“你喝酒了吗?
”,维克托斯之所以回答:“是的”,他其实是误会了警察的问题。
他以为警察说的是:“你是Angeliki吗?
”之类的问题。
因为他不懂意大利语(连数字都听不懂,只会打招呼)。
之前的问题都是马提亚斯翻译的,问这个问题之前因为马提亚斯问他谁是Angeliki,让他不高兴了(傲娇宝宝炸毛了),所以就自己瞎猜着回答而不等马提亚斯翻译。
12. 马提亚斯有驾照。
(特别注意这个应该是MovieCP在影评中将马提亚斯的回答加粗了的原因,让我下意识思考他到底有没有)
在刚刚下船的时候他和维克托斯说过:“我在这条路上开过几百次了,风景很棒。
”
13. 维克托斯第一次跳水得奖是在里乔内(意大利)。
我对着百度地图看的。。。
MovieCP也列出了这一点(不过我真的是百度地图找出来的。。。
蠢哭)14. 维克托斯的母亲居住在巴伐利亚州(德国)。
这个是我看书上的字看出来的,《答案之外》应该没提到(吧。。。
),答案之中大概率是提到了?
(这篇我没细看)
这里还有一个小巧合,维克托斯在开车上船的时候放的德语录音带里也提到了巴伐利亚。
15. 维克托斯买薯片那里双方都退了一步(都后悔了)。
维克托斯回来找马提亚斯,第一遍停车在公交车站对面,旁边是商店,商店旁边才是警察局。
这个时候马提亚斯应该知道维克托斯来了,但是在公交车站里面没出来。
直到维克托斯偷瞄完警察局,到商店里面打听的时候,马提亚斯才从车站出来。
回去看视频会发现马提亚斯是在维克托斯进商店以后才慢慢走出来的(表面上漫不经心,实则慌的一批)。
(这幅图MovieCP也截了类似的。。。
不过我们解读的时候侧重点不同)其他的细节还有很多,因为有的会涉及我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无中生有的猜测,可能得写很长,所以暂时按下不表,放到其他部分(不然其他部分岂不是没得写了?
)。
哦,对了,整部电影一共7天,我数过。
其他部分我会尽量选择从与大佬不同的视角去切入。
唉,因为意识到自己写的东西有不少和大佬是重叠的,为了验证到底多少重叠了,刚刚再次拜读了大佬的作品。
读完再看自己写的,仿佛东施效颦。
不过既然写了我就厚脸皮地发出来(不愧是我。。。
),大家看完大佬写的东西以后要是还有心思再看点别的东西,可以来我这里,重温一下大佬说到的妙处。
呃,再做一点无谓的说明,为了避免被人说有抄袭的嫌疑。
我在写这篇之前其实特意避开大佬的影评没看(即只在第二次观影的时候和大佬的影评一起看了一遍),就是怕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走不出大佬画下去的圈。
现在看来确实没走出去,但是还是偶尔能有一点别样的发现的,也算心满意足了。
本文建立在MovieCP大佬的影评基础上!
本文建立在MovieCP大佬的影评基础上!
本文建立在MovieCP大佬的影评基础上!
我影评里面涉及的与大佬影评重叠的部分,我都标明了,那些部分我的“发现”,也都基于看了大佬的影评以后下意识的想法。
最后的最后,如果Movie大佬无意读到我写的这些胡言乱语,觉得我大量借鉴您的观点的行为(实话实说,我自己都看不过去。。。
)不妥,或是其他方面有什么问题,请多多赐教。
(或者直接举报?
我怕我长时间不看豆瓣不能很好地回复您。。。
)其他部分其他部分我目前写在日志里面,会把链接放在这里,大家想看的可以去看看:20问: 有答案的男子——20问 (douban.com)
还是想给五星。
画面、主演都太可了!
也许,这就是旅途的神奇和意义——可以遇见喜欢的人。
电影《有答案的男子》是一部非常治愈、令人惬意的电影。
镜头唯美,演员自然,配乐舒适……片尾曲出来的时候,我不自觉地开始晃动起来。
哈哈哈尤其是扮演Victor(主演之一)的Vasilis Magouliotis(瓦西里斯·马古里奥蒂斯),呆萌、傲娇、帅气、可人的身材、奇奇怪怪的行为,让人异常喜爱!
这傲娇的小眼神。
用脚背贴合他的脚掌这是一部公路片,Victor在奶奶病逝后,独自开车前往德国,投奔早已改嫁的母亲。
不识路、无驾照的Victor在旅途中遇到了另一位主演Matthias。
在Matthias的“连环套”中,他们渐渐爱上对方。
说实话,我没有看出来Victor和Matthias(另一位主演)彼此fall in love在什么时候,但可以感觉出来Victor慢慢开始依赖Matthias。
Victor的心事其实很简单,母亲远嫁德国,奶奶住院病逝,他一个人感觉孤单,有种被抛弃的感觉。
孤单,是同志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人,更多的存在。
一位沉默,另一位善谈;一位渴望被关注,另一位给予“问候”;一位欲拒还迎,另一位“欲擒故纵”。
怎么看,他俩都是天生一对。
也许,他们彼此打破陌生是在湖里的“坦诚”相见。
也许,是在Matthias向Victor提问:“你喜欢我?
”时,虽然Victor嘴上否认,但Matthias已得到肯定的答案。
画面很漂亮!
我对影片中的这段镜头尤其印象深刻。
当他们中途来到宾馆时,我心里暗暗想会出现这样的镜头:店员告知只剩一间房时两人当场尴尬。
没想到,导演直接略过了,镜头直接是两人躺在床上。
“顺理成章”的,两人有了肌肤之亲。
主动的还是Matthias。
当他转过身来,看似“无意”用脚碰到Victor。
Victor立马躲开,又马上恢复原状(小心思转变之快)——用脚背贴合Matthias的脚掌。
接下来,Victor转过身来,开始抚摸Matthias。
两人开始拥吻。
看到这里,我一直有一种Victor被Matthias“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感觉。
影片最后没有任何结果,两人开着汽车依然行驶在路上。
但电影的整个过程充满甜蜜。
这就是一种拥有和享受。
就是一部公路片,从编剧上来说没有太多新意和亮点,生活中我很难接受有小偷小摸习惯的人,老实说,看这部电影我很难代入。
没什么比公路旅行更能检验两个陌生人的化学反应了。如果他一路都能包容你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如果走着走着你们忘记了目的地,也许,可以,尝试,在一起...
kinda bland
什么上古剧情啊,阳过yolo攻配阴郁别扭受,感情变化都很突兀,突然就放开了跳舞,突然就和妈妈和解;加分点在于两个男主的背景没有大段铺陈,而是通过微妙地方式展示,这种不废话在我这太加分了
小偷公会的会员爱情故事,真几把甜!🙈
男二为什么要偷三明治和薯片?我的道德洁癖已经没救了。可是这对剧情发展有什么帮助吗?
床上一个翻身用脚“无意”试探那里太会了,无回应就打住,有回应那就let it happen.
氛围感好强,两个人都好好看!
这片评分这么高,只是因为二位帅哥吗?若把其中一位换成女性,5分钟肯定弃了….1星送颜吧,可惜也没什么象样的床戏吻戏,二位都太直男了……突然就睡到一起奇了怪了……众多同片中一般
一半在学Il Sorpasso,另一半有点作。
感情过渡差点儿意思 整体还是挺舒服哇~
北影节第四场。离经叛道的德国暖男带你找妈妈,最终让你变成有答案的男子。问题比答案更能了解一个人。色调如水洗般清淡舒心,就是最爱这种甜蜜简单,细腻又搅动芳心的同性片!驱车直闯幽静葱郁,与世隔绝的湖边光景,两人小憩时忍不住盯着他俩鼓囊囊的内裤流口水呜呜呜。德国男看起来像德国和伊朗混血,好可惜没有做爱和直观露点镜头,终于等到接吻时后方居然有人鼓掌我TM忍不住就是一个花枝乱颤!牛逼!!!!![四星半]
好无聊的片儿。。。。。无聊到不想多说什么。
God damn, man-child. You act like a kid even though you stand six foot two.
喜欢移腿-贴腿的细节。
小清新公路片,好像就是这样。如风穿行而过。长片框架里,最终观感是个短片。两星半
轻松愉悦的公路电影,看完让人期待有一场这样的旅行。一个率直,一个鸡贼,磕磕绊绊之中,却全是欢乐。
故事与情感不怎么对等,但好喜欢那个拥抱。
这才真的是情绪表达到位,没有用剧情的分崩离析没有要死要活的情感,也不是非你不可。自然轻快,来去自由。
本想多给一星的 但是剧情不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