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婚约》:路再远,我也要到你的身边 树熊呆呆 评 漫长的婚约 8.2分 2011-12-17 18:31:00 《漫长的婚约》,充满了琐碎的浪漫,柔软的温情,是一部体现法式情调的电影。
同样是表现战争的残酷,同样是表现战争下平凡人的挣扎和哀乐,这部《漫长的婚约》却在众多电影中保持了它的特色,或许,这也算是法国的特色。
细腻,浪漫,精致,温吞,带着法国特有的香气,也带着点神经质的小唠叨,文艺化的小思考,虽然是战争,虽然是残酷,依然让人觉得忧伤与温暖同在,残酷和绮艳共存。
最喜欢的不是对战争人性化、小角度的切入和表现,而是电影男女主人公马涅克和玛蒂德之间的小浪漫,小片段,长长的回忆和思念。
在最悲惨的时刻,有着最美丽的回忆: “玛蒂德和马涅克第一次做爱时他的手放在她胸脯上就睡着了” “只要伤口一痛马涅克就觉得玛蒂德的心在他手掌心跳动每次心跳,都让彼此更接近” “马涅克若有三长两短,玛蒂德一定会知道。
打从收到阵亡通知……她就深信自己的第六感 就像那一条脆弱的连线她从未气馁过更何况,玛蒂德生性乐观她自忖,这根连线若不能把她带到情人身边,那就算了至少还可以拿来上吊” 一个人要是可以云淡风轻,那是因为她早已有了决定。
女人,有着令男人惊讶的忍耐力,他们诧异于那么柔弱的肩膀,怎么能够承受那么巨大的痛苦。
“叫我吃饭前要是狗狗冲进房里,就表示马涅克还活着” “要是我数到七,火车还没进山洞……或是查票员还没来……马涅克就已经死了一、二、三四、五、六……” “要是皮没削断……就代表硬饼干救了巴士多,也顺便救了马涅克” “如果我比车子……如果我比车子先到弯道……马涅克就会活着回来!
” 看到这些有些神经质的喃喃自语,女人们应该都很喜欢吧,不由在屏幕前会心一笑,这确实是女人才会做的事,有些神经兮兮,有些自欺欺人,但是谁都不能否定这个行为背后那些细腻多情,玲珑浪漫的小心思。
男人以刚克刚,所以往往难以面对痛苦,女人不,女人以柔克刚。
这就是女子美好坚韧的秘诀——她们有决绝的性子,还有,幻想。
不切实际的第六感,不可理喻的对命运和缘分的直觉和顺从,神经质的将琐碎的细节视为迹象视为信念,就是这些幻想让女人们能吞下一个个悲惨苦痛,依然柔软却坚定的向着未来。
这是女人的秘诀。
马涅克和玛蒂德算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
第一次搭讪小玛蒂德的小马涅克在受挫后的表现很可爱: 一直纯纯的恋爱,没有人知道时间累计出的深度: 他们的第一夜: 他傻傻的吹了灯,点燃了火柴她吹灭 他点燃她再次吹灭 他又点燃这一次,她没有吹灭看傻的呆子抖着手,直到火柴烧到了手才甩开 第一个清晨,他在岩石上刻他们的暗号爱语——MMM——马涅克爱玛蒂德!
玛蒂德爱马涅克!
他曾经在钟楼上刻过,也在战场上的枯树上刻过,他不曾停止地传达着他的爱,最终通过她的渴求而变成幸福的线索。
最后,她走过长长的艰难的路途,终于来到他的小镇。
“她精心妆扮,让自己更有女人味穿白色看起来比较清爽大场面该擦点口红,修好眉毛可是千万别画眼线她知道泪水会让眼线晕开” 这是女人的温柔,让人流泪的,细腻的温柔。
这样千辛万苦来到爱人的身边,却只能轻轻的慢慢地呼吸,克制地流泪,只用摇头点头和温柔的笑来答复他。
他就在眼前,活着的他,温柔的眼眸,迷人的微笑,年轻英俊得让人屏息的面容,他说了第一句话,一如记忆中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他说:“你走路会不会痛?
”她忍不住笑了,又忍不住流泪。
她一句话都说不出口,她望着他——她的爱人,忘了她的马涅克,历经千辛万苦才回来的爱人,她无数次祈祷得到的回应。
他对她说话,对她微笑:“你怎么哭了?
”她只用温柔的笑来回答他,像是被巫婆夺取了嗓音的人鱼公主,她忘记了这么久的寻找,忘了痛苦的过程,只觉得——“花园里空气好温柔、阳光好温暖”。
她看着他,她一直看着他……
很可爱。
还是爱米丽风格的延续,玛蒂尔连爱米丽的姐妹都不是,她就是她本人。
奥黛丽.塔图倔强而执拗的小脸真是赏心悦目,可以爱她了--哈,这句话真魔羯,好象经历了一个入党预备期一样。
可本来就是嘛,对漫热迟疑戒备森严的魔羯来说,仅惊艳一回是远远不够的,她并非不相信一见钟情,只是不相信这种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即使发生了也不相信,不相信G点那么容易就能对上,对上了也要怀疑,谁知道是真对还是假对,谁知道能对多久啊?
(所以说这一区盛产冷淡真不冤枉,横)。
所以,虽然爱米丽就已经对上了点,但要说爱还真是要观察些日子的。
漫长的考察期啊。
她说:我不是和什么过不去,只是那样会更好。
能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真好。
执拗是一件多么需要勇气的事。
世界本来就是属于偏执狂的,只有她们才是真正的行动派。
想起亚飞唱卡门前说的话了:她身上有我所不具备的所有品质,我比较优柔寡断。
我们都一样。
学不会闭上眼,塞上耳,只遵从自己的内心,想做什么就不管不顾做到底。
百无禁忌者才所向披靡。
哈,百无禁忌?
不自己给自己画圈圈就不错了。
所以这样看来,她的爱卡门,我的爱玛蒂尔,都很有超我爱本我的嫌疑。
迪娜也是一个本我:我报了仇,我才不怕死,只是有一件事讨厌,行刑时他们会剪掉我的头发。
不过那样的话,我就会象圣女贞德一样去见我的情人了。
朱迪.福斯特,真是好久没见着她坚定的下巴了,没想到在这里遇到。
为了帮丈夫逃脱战争,违心地答应他的要求借腹生子,然后爱上了那个人,然后还要把一切埋葬在心底。
冷冰冰的近于木讷的脸孔,却有一双饱含痛楚和激情的眼睛。
坚忍,克制,压抑,闷骚。
她不是本我,她是魔羯。
还有被马奈尔顶包的那个阵亡士兵的母亲。
不但至死都没有戳穿他,还对失忆的他说:我是你妈妈。
还有脸蛋象红苹果一样,总是浮现着欣喜与神秘地笑容说“狗放屁,好运来”的胖舅妈。
她在那个妈妈对马奈尔说话时也和我一样哭了,却是对玛蒂尔说的:我不该不相信你。
男人们也可爱。
每个人都可爱。
还有整个画面的色彩,夏日傍晚明黄的太阳光,老马158年前就嚷着要撕碎的温情脉脉的面纱。
我承认是布尔乔亚的趣味。
可是所有那些美丽的细节,就是美丽啊。
如果狗狗先进来,如果跑到拐角时车还没有来,如果数到七。
还有MMM。
是《天使艾美丽》的原班人马。
被当作《天使爱美丽2》。
然而,我不这样看。
艾美丽是人间童话,而这,是悲痛的史诗。
电影不是在讲述爱情,而是在讲述一段荒唐的疼痛的战争。
故事依旧是艾美丽的叙事方式,暗暗的线索丛生,然后在一步一步追寻到真相。
在生活的蛛丝马迹中,一点点接近真理。
信件,红色手套,MMM,信天翁,德国军靴……生活的种种都成为了电影的道具。
整个电影没有任何情节上的冲突,它只是平静的讲述,就犹如一个人只是在路上走,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没有起点亦不存在终点,这样的叙事方式,是一种导演和编剧对于自己的充分的自信,而这种自信,大概只有法国人才与生俱来。
玛蒂尔达是执著的女子,奥黛丽·塔图一改在《天使艾美丽》中精灵般女孩儿的形象,眼神中透着坚定,嘴角总是轻微的绷紧。
这个跛脚的姑娘,经历七年,战争却从未揉碎她对于爱情的执著梦想。
她带着观众的心,一起追寻。
可是就连观众都开始绝望的时候,她依然没有绝望。
在观众被那种漫长而无望的寻找折磨得欲罢不能的时候,导演终于让曼尼奇背对着坐在阳光和煦的花园里。
玛蒂尔达慢慢的走过去,安静的坐下来,眼泪落下。
她寻找他的七年时光,对她来说,并不比她走向他的短短的距离长。
她走了几乎走了一辈子,换来恍若隔世的相逢。
片中玛蒂尔达很多次说的“如果……”。
“如果门一直不关上……”“如果车厢里一直寂静下去,检票员不来……”“如果我能先到达……”如果,这些如果,让我们这些至今仍然相信童话的观众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那颗等待的焦灼的心,被放在滚烫的炮灰里无情的揉搓。
爱情是一条主线,在生死与战争中,显得支离破碎。
影片中的战争是荒唐的。
等待救助的耶稣雕像,挂在树上的尸体,士兵因为误伤而要判处死刑,荒唐军官桌子上女人的照片……人,不断的死去。
尽管,影片应该算是happy ending。
然而,却让人高兴不起来。
尽管两个相爱的人重逢了,但是还有多少情侣要到“地狱中重逢”。
《天使艾美丽》在整部电影里,运用了红和绿两种悦目的颜色,相互纠缠。
而《漫长的婚约》在颜色的处理上在战争场面中运用了灰蓝和冷黄,让人感觉,那样的日子,一直阴雨缠绵冷风袭袭。
直到战后的田园风光和影片结尾的花园里,才运用了温暖的奶黄色,如沐春风。
影片也与《天使艾美丽》中轻快的音乐小调不同,运用了其实宏大的交响乐。
整个基调都是低沉伴随悠远,听完令人心头有压抑感,缺乏明亮的色彩。
间或有稍稍舒缓的段落,但也是稍逝即纵。
这是一部战争的电影,战争与爱。
让人联想起《爱在战火蔓延时》。
战争的荒谬、虚妄和残忍犹如暗夜的到来在突然间就弥漫整个世界,严丝合缝。
整部影片还是带着法兰西一贯的浪漫情怀和黑色幽默,却无比经准地击中你的神经。
这就是生活——C'est la vie。
最喜欢这部电影还是在于整个影片黄色的温暖的调子,经过处理的画面显现出来的温馨和和谐,让人不自觉的生出许多的希望。
残酷的战争里面,依旧可以看到人世的欣喜。
《漫长的婚约》里,玛蒂在法国小镇的海边,忧伤地吹起低音喇叭,追忆她远方生死未卜的爱人。
她吹低音喇叭,因为那乐器发出的声音最绝望。
她的爱人,消失在前线一个名叫“黄昏宾果”的战壕里,大多数人都说他已经死去,只有玛蒂固执得像天边的信天翁,找寻每一丝线索。
这个世界上,深情的人总是比别人多一分痛苦,这痛苦来自执着。
信天翁不会因为找不到方向就停止飞翔,深情之人也不会因为绝望就停下脚步。
奥黛丽塔图扮演的玛蒂拖着残废的脚四处奔波,只为了那句“Mathild’s Marrying Manech”。
影片的结尾,玛蒂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庄园里找到了已经失忆的马厉,她穿着白色的衣衫,涂了口红,像是十七岁那年刚刚分开的时候,马厉正凝神建造一栋房子,已经认不出她来。
她只是静静地注视着他,注视着他,重逢意味着新的开始。
我想,爱情这个词,全都在她此刻的眼神里了。
每个人对待爱情的态度都不一样。
《恋恋风尘》里的阿云,等不及当兵的阿远退伍,就跟别人结了婚,留下阿远在漆黑的夜晚偷偷地哭泣。
而《漫长的婚约》里的玛蒂,抱着一分渺茫的希望,却从来不放弃。
世间茫茫,犹如沧海,深情之人大概就是这沧海中遗落的明珠吧。
《漫长婚约》(A Very Long Engagement):硝烟弥漫里的爱情守望 (文:火神纪) 我知道幸福短暂,请不要因为我而无谓地等待。
我们在地狱里相见吧。
——题记。
1.BINGO CREPUSCULE。
我们是注定要当炮灰送命的,因为有钱人出卖了我们。
我们像上了桌的海鲜。
我们都逃不掉。
因为我们都被判了死刑。
我们都是牺牲品。
——题记。
暖黄色调的和平年代和暗灰色调的战争年代。
穿插和诙谐的幽默。
男人对女人说:我知道幸福短暂,请不要因为我而无谓地等待。
我们在地狱里相见吧。
可是女人永远不相信。
女人固执。
坚守自己的信念。
战争对于爱情,似乎永远只有生离死别和沉重的忧伤。
马内;马蒂尔;爱。
M;M;M。
MMM。
一个男人在德军和法军拉据的战壕中间的一个树上,用一只残疾的戴着红色手套的手不停地刻着这三个字母;似乎此来彼往的炮灰和子弹不关自己的事情。
我只是想告诉所有人,包括法军战壕里的战友和德军战壕里的敌人:马内爱玛蒂尔,马蒂尔爱马内。
MMM。
一个男人在海边的岩石上用锤子和铁锉凿出三个字母;吹掠过的海风,飞过的信天翁似乎也都不关自己的事。
我只是想大声喊着:马内爱玛蒂尔;玛蒂尔爱马内。
我要告诉全世界的人知道,我要告诉大海和岩石知道:我爱这个女人,这个女人爱我。
MMM。
一个男人在钟楼上的大钟上也凿出这三个字母;似乎那些消逝的时光会见证我们的爱情。
子孙后代也许有人会爬上这钟楼并发现已经长满了青苔的旧钟上有三个不知道缘故的字母。
没有人知道我是在说,马内爱玛蒂尔;玛蒂尔爱马内。
我们第一次做完爱,我抚摸着你的乳房入睡。
从此以后,每当我伤痛或者不安,我总能感觉你的心在我的手掌上跳动。
当然我还只是个孩子,战壕里的战友谁都这么说。
暗灰色调的年代,我常常用一种憧憬的心情去怀念那些暖黄色调的生活。
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拉着你的手跑过我们住的那个农庄所有的小道和海岸。
我们爬上过灯塔在我的父亲旁边玩耍。
我们一起上学,一起回家。
年长一点的时候我们订婚。
之后我就被送到这个该死的暗灰色调的战壕中了。
BINGO CREPUSCULE;这个恶梦的所在。
BINGO CREPUSCULE;我想回家和你成婚自残之后被判死刑的受难之所。
BINGO CREPUSCULE;这个特赦令送不到的世界尽头。
BINGO CREPUSCULE;有人送我红手套的地方。
BINGO CREPUSCULE;我像一条狗一样被丢到两军拉据战场中间。
我是一个勇敢的人。
我总是像信天翁一样在海上划翔而过,从灯塔飞往即将靠岸的大船上。
有人说灯塔是海的陆地的尽头海的开始;而我,是连接这两者中间的那条路。
然而战争开始了。
我的一切在这场战争中显得微不足道。
包括我所谓的勇敢。
我在一个弹坑中看着战友被炸得血肉横飞,甚至战友的肠子可以飞着挂在我的身上。
我的所谓勇敢在那一役之后被彻底粉碎。
我害怕;害怕所有的炮弹声,枪声,硝烟的味道,鲜血和惨叫声。
我想逃,我要离开这个鬼地方。
于是我点燃一根香烟,夹在手指中间伸上去,一点的腥红把我的手葬送在这场战争中。
战友说,你可以回去和未婚妻结婚了。
BINGO CREPUSCULE;然而在特赦令被人撕碎的时候,我被送到这个地方来了。
BINGO CREPUSCULE;和我一起的还有四个人,自残或者不小心伤到自己的手的四个人:2124,穿德国军靴的巴士托,巴士底区的木匠;4077,巴尼奥勒区国家铁路局的一个焊工,西苏;1818,当朵尔的农民,诺特丹;7328,一个科西嘉恶棍,骗子或老千,安治。
安治向敌军投降;被战友开枪打死了。
他说自己不是法国人是科西嘉人,于是下士杜沃内说,注销了他的出生证明,开枪,像打死一条狗一样被打死了。
杜沃内开完枪轻描淡写地说,可怜虫。
西苏为了站着撒一泡尿,因为生存无望,他说死也要像一个男人一样倒下;被敌军的飞军上的枪手给杀了。
他一边撒尿一边唱歌:战友们,临死前,我有最后一个愿望,我要站着撒一泡尿,像个男人一样;凭着强烈的信念。
永别了生命,永别了爱情,永别了所有的女人。
就将结束,永远结束;这个该死的战争。
像上了桌的海鲜;我们都逃不掉,因为我们都被判了死刑,我们都是牺牲品……他真的像是一个男人一样地倒在战场上了。
巴斯托也死了,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死的。
五个人最后就剩下我和诺持丹没有死。
诺特丹背着我走过了整个战区,换去了死去的战的身上的军牌换了个身份在这场战争中活了下来。
诺特丹穿着巴斯托的德国军靴走出了战区。
2.固执或者希望。
“那是叫固执。
” “不,那叫做希望。
可是先生刚才无情地杀死了它。
” ——题记。
我总是相信马内如果死去的话我能感觉到。
我可以。
所以就算军区送来的死亡通知我也不会相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
马内还活着,一定还活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
我知道。
我固执地相信这一切。
也许这不叫固执,这叫希望。
我所有的仅有的希望。
我的未婚夫,马内,那个为我刻上三个M的男人,一定还活着,在战场之外的某个角落。
也许被一个德国女人囚禁起来了,也许是被吓晕了头,躲了起来…… 不管什么原因,他活着,一定还活着。
战争过去了,可是他还没有回来。
我怀着我固有的希望去寻找一切可能的线索。
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他的。
每次有点关于BINGO CREPUSCULE的消息,我的双拳都会紧紧握着,顶在下巴,为阻止自己颤抖和哭出声来;因为那样太丢人了。
所有的东西都让我相信我的猜测。
马内还活着。
如果晚饭前门没有关上,马内就会活着回来;如果我比那辆汽车先到达那个转弯处,马内就会活着回来;如果我数到七火车进入邃道或者有查票员来查票,马内就可以活着回来…… 我只会吹大号,因为只有大号的声音才能模仿汽笛那种低沉和忧郁的声音。
父亲和母亲在那场车祸里丧生,我知道,有了这个声音,也许他们也就与我同在了。
他们可以听到这个声音。
我知道。
另一个女人,天娜·龙巴蒂。
科西嘉人安治的姘头,一个妓女。
她用她特有的本事报仇。
身体;女色;为了那些对我的宝贝安治折磨的人们,她全杀了。
她被判上断头台。
临死前她只见了我。
我给她带去了安治给她留下的那个怀表,里面有张字条,藏在只有他们才知道的地方。
安治说:“我知道幸福短暂,请不要因为我而无谓地等待。
我们在地狱里相见吧。
”可惜天娜看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明天她就上断头台了。
她告诉我说,让那些折磨我们宝贝儿的那些人们都见鬼去吧。
也许她不会上天堂。
安治也也许知道,所以他们可以安祥而幸福地死去了。
因为很快他们就可以在地狱里相见了。
纵然他们只是恶棍,老千,骗子和妓女。
可是她杀了两个当权者。
正如她所说,送他们见鬼去吧。
那天。
我坐在海边的岩石上吹我的大号。
收养我的贝内蒂婶婶和皮尔告诉我说,马内还活着。
马内用一个死去的战友的军牌被送到了军区医院,之后被战友的母亲领了回去。
马内失忆,战友的母亲却是中年得子,于是认了马内为自己的儿子,相依为命过了三年。
战友的母亲终于还是悴死了。
也许因为忧思成疾,也许因为日渐衰老而死。
我坐在去看他的车上;马上就要见到他了。
这条路很长。
贝内蒂婶婶失声痛哭,因为她不曾相信过我的信念。
我轻轻地笑,多少有些紧张,但多少有点坦然。
因为我马上就要见到马内了。
马上就会把我所有的别人以为是臆想的东西都证实了。
我知道他还活着的时候,我忍着泪问他们,你们怎么了?
所有的人都知道我想号淘大哭。
但是我不能。
因为我就要见到他了,我要保持最好的面容让他看,纵然他已经不记得我了。
待会,就要进行重要的访问了。
阳光,蓝天;甚至整个大自然都为我而开怀。
我精心地梳妆打扮,扑粉,涂口红,描了眉毛。
但是我不能给睫毛涂黑;因为我知道如果一会情绪失控,那会变成另外一种效果。
从门口到院子里,那一条路很长很长。
长得比我一个人走了三年的时光还要更漫长更遥远一些。
我害怕,却焦急,我担忧,却希望走得更快一些。
三年了,我所有的希望和祈盼都在那长长的黑黑暗的走廊尽头。
那里有阳光,有花草树木,有鸟语有花香。
他就坐在那里。
我忍住眼泪。
慢慢地用我的跛脚走过去。
他问我,他像他第一次看到我的时候一样地问我:你这样走的时候脚会疼吗?
他说他在做事,还没做完,一会做完了再给我看。
他让我坐。
他的脸上有和熙的阳光照耀,他在笑。
笑得像个孩子一样的天真而柔美。
他问我为什么哭。
是呀,我为什么哭呢?
我就坐在那里,看着他。
树影深处,一个男孩子或是一个婴儿。
柔美而艳丽。
忙碌而忧闲。
3.悲凉的大号长鸣;最后。
这也许是我看得最认真的几部电影之一。
配乐,配色。
人物的刻画都让我惊叹。
战争。
没有像以前我看过的《大顺店》之类的那种大时代的味道。
只是一些女人,一些男人,一些情情爱爱的东西。
那些不关战争的东西,也只是关于战争的东西。
许多的人物只是短短的几个镜头就已经栩栩如生了。
不得不让人惊佩导演的功力。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那个穿德国军靴的巴士托的战友。
他娶过一个波兰裔的年轻寡妇给他带来了四个孩子,后来那个人死了,他又娶了另一个年轻寡妇,多了一个孩子。
军队的规定是只要有六个孩子就可以退伍了。
但是他自己是没有办法生孩子的。
于是他要求自己的妻子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巴士托交欢并生一个孩子。
他说,反正已经有五个孩子了,而且都不是我的,那样有第六个又有什么所谓。
他说他害怕那个地方,他说他看到过自己的战友像鞭炮一样被人炸得四分五裂,他说他曾用过战友的身体去挡子弹,只是为了自己活命……他说他害怕。
可是有了孩子也是九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也许九个月后战争已经结束了了呢。
这该死的战争是永远不会结束的。
有了这九个月,就意味着九个月的希望。
也许巴士托和那个女人已经分不清是为了朋友或者丈夫退伍,也许也分不清自己是不是喜欢上另外的那一个人。
战争,男人出征。
正常的生理需要都没有办法得到满足。
情欲,或者是别的,也许已经不再重要了。
最后那个女的依旧没有怀孕。
而那个男人很快的不再恐惧战争,而是被嫉妒占据了身心,“时间,地点,做了几次,什么体位,你满足了吗……” 这也许是对战争最大的讽刺和控诉了。
男人,最恐慌的戴绿帽的东西居然被对战场的恐惧所替代。
全剧在一种缓慢的声调中渐渐地推进。
一个旁述者。
没有一点主观意识。
也许只有这种超脱于战争之外的态度来叙述战争的无足轻重的几对男男女女的爱情。
才能更好地更彻底透彻地把整个战争的东西挖出来。
没有什么民族大仇,也没有什么国家大节。
只是男人和女人,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写到这里我又突然想到片子的开头法军发动总攻里的口号:“为了法国,冲啊……”掺杂着玛蒂尔的悲凉的大号;海风的声音;海浪敲打岩石的巨响;信天翁的叫声;炮声,枪声和惨叫…… 玛蒂尔的大号尤其刺耳。
低沉,悲凉,忧伤;像所有的汽笛声一样让人不得安宁。
战争的声音。
最后。
最后。
游离于战争之外。
爱情,在一种悲凉的淡黄色的镜头中加一点绿色。
马内最后那个婴儿般天真的笑脸。
也许,人性是不是在这里重生,战争,是不是也在这里结束。
最后。
最后。
低沉,悲凉,忧伤;像所有的汽笛声一样让人不得安宁。
乙酉年九月初五。
From the director of one of my favorite movies "Amélie", and starring Audrey Tautou, "A Very Long Engagement"("Un Long Dimanche de Fiançailles") sounds like a movie not to be missed. At the end I was not disappointed, but be warned though: it is nothing like "Amélie". It is a beautiful film, but it's also a very, very dark tale.This is a story seen through the eyes of Mathilde(Tautou), a girl with a limping leg. Her fiancé has gone to the war (WWI), and never came back. She was told that he was executed from self-mutilation, but since nobody actually SAW him died, she believes that he's still alive, and she's determined to find out what exactly happened.Don't expect this to be a love story from start to finish; most of the movie actually takes place on the battlefield. It takes us through the horror and devastation of war and showed us nothing but greed, vengeance and death.There's a glimpse of hope though. I love it that no matter how gloomy and death infested the story was, there was always still a hint of light through Mathilde's eyes. She never gave up hope, and stubbornly believes that her true love is somewhere out there, waiting for her.The cinematography and music score was amazing, just like "Amélie". However, I wish that there were more screen times between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Although there were a lot of flashbacks from time to time, it was not enough to let us feel the passion between the two. I was moved because of Mathilde's determined, almost blind faith to find her fiancé, but not because of their love for each other. The story was not told as a love story, but as a mystery to be solved.Oh, almost forgot. It was really surprising that Jodie Foster was in the movie! I didn't know that she speaks French fluently...wow.Overall, the movie ran a little long and slow for my taste, but the ending... Can't tell you much about the ending, but it's so happy yet so sad and beautiful that it's almost... perfect.http://members.cox.net/wintervalley/blog_archive/2005_08_01_wintervalley_archive.html#112351695826552967
Jean-Piere Jeuner是我最喜欢的法国导演。
他导演的片子都非常个性,我是通过“天使爱美丽”认识他的。
他总是爱用淡黄色的滤色镜,这使他的影片时刻充满着一种温馨感。
最能概括他的影片特点的就是那种无处不在的法国人的浪漫,即使是拍这种一战为背景的电影,像影片一开始镜头给了雨中煤气灯的一个特写,这使得灯火后面泥泞的战场更加突出。
我觉得这部电影情节没有什么可特殊赞美的,还是读塞巴斯蒂安的原著好。
不过单凭这部电影的摄影技巧,就可以评为法国电影中的精品。
他念她的名字,玛蒂尔德,舌尖打了个滚,唇齿轻微的摩擦。
她的眼睛含着笑意,马涅克,柔弱的女子,声音坚定。
他说,我能感觉到她的心跳,像电报码。
她说,我和他之间有一根细线连着。
一些片断印象深刻。
玛蒂尔德先天小儿麻痹,走路一瘸一拐,她从小就没有朋友,极少说话,不理人。
马涅克,一个小男孩,满脸雀斑,一放学就跟在玛蒂尔德身后,不离不弃,他说,你走路疼么,我们交个朋友,你为什么没有朋友。
我们可以去灯塔,你从没去过吧。
上灯塔,盘旋着的冗长楼梯,马涅克会背着玛蒂尔德,那算是他们的爱情纪念碑。
灯塔顶端,可以看到大海,他没有骗她,他带她去了另一个世界,她应该是感到新鲜有趣的,因她是极少微笑的。
那年她9岁,他10岁。
当她觉得她把自己完完全全托付给他时,马涅克却迫不得已要上前线了。
这个可爱的玛蒂尔德,总是喜欢和自己打一些奇怪的赌,她自言自语,如果能比汽车先到路口,就说明他能活着回来。
她从小路狂奔,当然是一瘸一拐的,这条路前所未有的长,当她喘着气到路口时,汽车便到了。
这个奇怪的赌,她赢了,露出鬼灵精一般的笑容。
那年她19岁,他20岁。
在接到战亡通知书后,凭直觉他还活着。
他一定活着。
要找到他。
在灯塔上,她说,我跟他有一个细线连着,细线断了,我会感觉到,细线还有另一个用处,就是自尽。
这个柔弱的女人,是爱吗,给了她如此信念,她一夜长大,为了她那残存在灯塔上奄奄一息的爱情,她要找到马涅克。
细线是那么容易断。
她总在努力寻找细线的另一头。
……结局是我不大喜欢的,但我还是要把故事说完,如你所料,马涅克的确活着,可他失忆了,但他总算活着,不是吗。
玛蒂尔德穿了一身洁白,像第一次见他那样,去疗养院看她的马涅克,虽然他是一点也不记得了。
她很认真地化了淡妆,唯独没有用睫毛膏,她知道自己肯定会哭的。
午后疗养院的小道洒满了阳光,疗养院院长跟她说,他已知道今天有个姑娘来看他,玛蒂尔德,他说这个名字很好听。
他在花园等你。
她要见她的马涅克了。
在通往花园的小道上,她就不争气的哭了出来,她怎么这么没用呢。
想好要愉快的见面的。
马涅克坐着,在做一个木工活,他抬头看到了她。
他对她一笑,你走路疼么。
她又想起了他们第一次的见面。
同样的一句话。
马涅克还是微笑着。
可是玛蒂尔德的泪水在眼眶里已打转很久了。
她看着他。
爱的眼泪终于顺理成章的流下。
是法国导演的片子,女人是Audrey tautou演得,我或许在哪里见过她,在天使爱美丽中,还是精灵一般的眼睛,有时可爱,有时深邃不见底。
刚看了这部电影的幕后故事,被法国人的细致和认真感动到了。。。
每个镜头导演都仔细推敲,情节板画家用简笔画把镜头大致画下来,反复修改筹备阶段 演员的假发和胡子 先用保鲜膜贴住头 用笔在上面画的试 再戴n个胡子 拍下来然后比较哪个更适合服装都是设计师现场设计出来的 配角的衣服也是一一挑选拍街景——去掉第3个窗户 装饰栏杆 用商店代替修车厂 角落里放个宣传牌 把排水管和墙进行数码处理andrey演瘸子有医学顾问教她怎么样走的像瘸子,她吹大号也找指导教,不是假吹选狗 拍个狗导演都亲自去选。。。
还要把狗染深点。。。
拍战壕场景时他们还做了个模型,用小摄象机模拟拍邮递员某个骑车动作也是被指导了练了很久才学会的拍广场镜头时,导演告诉每个跑龙套的他们是什么工作要去干吗什么心情,由于广场很大,所以分了3块拍,再合在一起战壕里的烂泥巴都是用小型搅水泥的机器弄烂了灌下去的市场场景里,先用电脑模拟场景布置 拍摄角度 然后用真材实料堆了个真的市场 多少临时演员 蔬菜堆多高 筐子放哪里 叫卖声要喊多响 。。。
拍麦田场景时 还算好小麦什么时候开花过来拍 很美的麦浪是用直升飞机扇出来的。。。。
特地从法国跑到美国洛山矶录制电影配乐拍一个爆炸场景 3个演员被炸起来的土埋掉了。。。
最强的是最后一个花园相见的镜头。。。
下了雪,但要拍春天的景色 他们就用那种喷火的枪把雪融化了再拍。。。
从2003年6月一直拍摄到2004年6月 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都不放过,才做到如此完美精致
看了一集,男主比较丑,除此之外各块都在八分以上。
大蓝雀
第一集就很有质感!对男女主角色开场的塑造,让天台上的那一段在夕阳下教写字的画面心动得很合理。这个角色简直是像是为Raul专门打造的一般!太美了全程舔屏!!木村文乃一如既往地演技在线,吉娃娃人设好适合她和Raul的体型差~据说是《昼颜》的班底制作就已经十分期待后续剧情了,不出意外会爱得很心碎,期待更多映射社会问题的探讨。对音乐有点小小的失望,天台上那段配乐让人不禁想起never again…但片尾曲一言难尽。
《白色巨塔》惊人的制作团队,没想到Raul的演技非常自然流畅,远超预期
睡前刷到、、啊 谁还我一双没有看过的眼睛
说实话男主的颜值我没有很get到,第一集总体来看就是一般般吧
木曜劇場 什么新型恐怖片啊
啊?
挺好看,会一直追的
剧情画面节奏意外都很不错,完全超出预期,本来准备当大蓝雀吐槽素材看来着。。。本身天台那一段已经可以磕到了,没想到最后还有个小反转,男主人设相当好,看起来有点纯情有点温暖但又有点心机的牛郎,反差感有,而牛郎这个角色设计又自带性张力属性,可以说换个帅点的男主必爆人了,并且在cp设置上保守女教师×牛郎这组合的确很“昼颜”,剧里面出人意料好磕的,不过男主演员选择上也能理解,毕竟顶流男团网络数据肯定不用发愁了,但还是好可惜,这应该是今年追的几部日剧里面最喜欢的本子了
美智子姐姐又是客串吧,男主太丑,女主苦唧唧的我也不喜欢,一集弃了
e1男主和母亲那段+女主教男主写保证书,会编+拍。但是,男主这颜,我……不行
目前还可以,实际上老师跟男公关底层有点相似,都是真诚的人,不知道后续会如何发展,别整救赎爱情那套好么,两个人都更好生活,稍微活人就可以了
比预想中好很多:情场失意的天选小学教师误入高中导致职场一并失意,给了牛郎可乘之机。。可见选个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职业有多重要。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所以你告诉我,木村文乃拒绝中岛步,为了拯救女学生误入歧途结果自己和牛郎店的整容文盲牛郎谈恋爱,然后还要大家理解她祝福她?!我不明白……
演得太好了,非常推荐。值得一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主角有种淡淡的疯感,整个剧有点九十年代野岛伸司的气质。
《白色巨塔》惊人的制作团队,没想到Raul的演技非常自然流畅,远超预期
木村文乃能别再演这种馬鹿正直人设了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