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战
Blitz,战火寻亲路(台)
导演:史蒂夫·麦奎因
主演:西尔莎·罗南,埃利奥特·赫弗南,哈里斯·迪金森,本杰明·克莱曼汀,凯西·伯克,保罗·韦勒,斯蒂芬·格拉汉姆,雷·吉尔,Mica Ricketts,C·J·贝克福德,阿历克斯·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简介:影片讲述了二战时期伦敦的9岁男孩George(埃利奥特·赫弗南 饰)的史诗之旅,他的母亲Rita(西尔莎·罗南 饰)将他送到了安全的英国乡村。George不屈不挠,决心回到伦敦东部的Rita和外祖父Gerald(保罗·韦勒 饰)身边,于是他开始了一场冒险,却发现自己身处巨大的危险之中,而心烦意乱的Rita则在寻找..详细 >
非常棒的试听语言,电影感极强的质感。但却仿佛在看十年二十年前的电影无异,了无新意,甚至在该题材的范围内都找不到动人的点。故事和节奏都太平了,罗南也是一板一眼的,全片都很呆板,无一灵气之处。
视听好,但选题非常一般,奇幻线没有打透,双线叙事无聊。
【LFF首映】到底是怎么选了这个小男主的我好困惑,很难带入情绪中,狠狠的没留下一滴眼泪。
average的不知道该说啥……但是也不难看,各种议题大杂烩的战争片(能算战争片吗?
5/10。不断强调轰炸惨景的麦奎因这次煽情失灵,叙事失焦,众多人物都没有人物弧光,但开场非常特别,面对建筑火灾的消防员被水管喷出水柱的喷嘴打晕,然后它肆意地扭来扭去,其象征意义是:英国人在与灾难战斗时,也在与内部的危机战斗。正如轰炸期间民众以反抗政府的方式,强闯被关闭的地铁站,当乔治跳下行驶的火车,在购物中心的橱窗里看到殖民者的形象,和发现他的黑人宪兵制止了避难所内的种族隔离,而另一边,战争也创造了变革机遇,乔治的女工母亲有机会听到侏儒症社会主义者的地下演讲,能够与有色人种充满情谊地跳舞,当然也有反面,那是教唆乔治的台球馆混混,去洗劫并嘲笑咖啡馆里穿着富贵的遇难者,阶级之间的对立被战争放大,但就在最后关头,乔治从水淹没的地下救人,结尾镜头俯瞰冒烟的城市瓦砾,切入了雏菊的黑白画面,隐喻情感的治疗。
一流的视听,让人有一种非常classic的战争电影的观感。但故事实在有点撑不起来,母亲和儿子两条分线故事也失衡严重,儿子所经历的战时历险旨在呈现出人间百态,但每一段都非常仓促且肤浅,没有一处可以打动人,几乎成了流水账。
政治意义先行设计的主旋律电影总是消隐虚假符号之外活生生人物存在的迹象,steve mcqueen如此难以被杂音盖过的作者性被白人伪善的种族平等示态彻底匿迹,刻板浮泛的战争疮痍大时代背景由混血儿童的dickensian冒险生硬目睹连缀,除去各色历史课本橱窗过眼式平扫而过的标签脸谱没有一丝对真实个体流离际遇的关怀。似乎导演和主创尽在毫无感情地填充这个姿态挂帅的命题,这也因此解释了陪衬母子主角的每个角色都是随机凌乱地摆放,仿佛ta们是是因着历史和种族课题的算法正当性现身于此,而非叙事的内生需求和写作必然。一次影像的溃败和败北,更危险的是它传递的过时种族融合和女性赋权情节剧所服务的是白人群体沉湎温和无害平权展示的自我陶醉,却无法钩沉重塑半点被主流媒体选择性逐入次席的英国少数族裔视角的二战平民生命史。
7/10,能看,节奏有点慢,但豆瓣评分过低了,加半星给西尔莎的颜值,依然我的菜。
舞会那段突如其来的变废墟,太惊悚了
每熟一部明年奥斯卡就往小年迈进一步。
@LFF World Premier|其实是我会喜欢的题材方向,二战+母亲和孩子的视角。但实在叙事上有些混乱,和友出来都拿JoJo rabbit拉踩了一下,后者叙事就流畅又有趣很多。 战争之残忍的表现方式是优点之一,凝固在高潮的舞会真是令人唏嘘...(罗南实在是太美.... 志愿者工作刚好错过见到她太可惜了
这样的电影都能作为冲奥第一梯队,说明今年整体水准不太行...混乱、没有章法的“蜻蜓点水”式流水账,空心的人物强行跑在“战争图景”的地图上。难以想象史蒂夫·麦奎因对于“闪电战”没有任何个人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全片都靠美术和摄影在勉力支撑。
片名和故事完全是两种概念,除了叙事背景沾边,其余的内容应该叫《一个孩子的回家路》才对。影片采用的双线叙事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两者间的情感联系和互动性都硬靠着角色关系支撑,运用的并不好。对于战争造成百姓水深火热的场景画面过于流水账,配角的始终也没有交代清楚,整体的情绪感染力不强。叙事主旨议题表达也很杂乱,反战主题用流水账堆积,种族矛盾又表达的很刻意,反复的使用善恶对比,将善意全部塑造给了有色人种,很明显有政治正确的参与。西尔莎•罗南成熟美满分。
美好的东西破碎总是令人惋惜,感觉导演很擅长表现美好以及破碎之后的反差,温馨的房子里感觉很绅士整洁的祖父在弹钢琴,小猫静静地趴在他的旁边,妈妈和儿子躺在床上玩“击鼓”游戏,那种互动感,亲密感让人无比留恋着迷这个充满音乐氛围的房子……到影片最后,小男孩看到破碎的房屋,废墟中的祖父,惨白的母亲,他找到了自己的小猫,喊它olly ,旁边救它出来的消防员说“哦 这原来是你的名字”……还有中途躲避轰炸时小男孩蹲下来哄他的小猫,说不怕了明天都会好的,我们明天还会都在一起那段也让人很动容……影片隐晦的通过偷遭受轰炸死亡的上层社会人士的珠宝,表达混乱之中等级社会的依然存在,下层的小偷在死人面前模仿他们如何谈笑风生……充满细节,感觉是一部投入情感,感性的力量的电影,很打动我,我现在走进伦敦地铁还会想起电影细节
整体纪实的,片名唬人换成回家之路之类的更合适
Steve经过了电视剧、纪录片还有各种不同形式的项目,终于再次回归剧情片;但给人最大的感觉是很“生疏”,因为它不能真正将自己可以拿到的材料与被交付的野心,得到更为落地的执行。虽然是对战争非常真实生动的描写,但大多数角色的可有可无,欠缺重点仅是视听上的轰炸都有些空洞。如果背景是“这么多年”,会很难不觉得成品居然就是这样…看来间中所有的猜测、拖延和新闻,居然都是真的。
平庸至极,不知道哈里斯那个角色的意义是?|罗南选片是怎么回事…连烂四部了
乔治流浪历险记
整体还行,但槽点也很多,电影结束在小男孩和妈妈终于见面抱在一起,那为什么外公炸死了而妈妈却活着?是因为妈妈没有待在房子里还是房子塌的时候只伤害到了外公?电影没有交代。另外Jack这个角色很迷啊,明明感觉到他是喜欢小男孩妈妈的,在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中错过和她进一步交流,是懦弱?还是迫于战争?在避难所给Jack和小男孩妈妈的特写我觉得也能说明一些问题,Jack似乎是有种强撑下去的感觉,而小男孩妈妈则抱着小女孩目光坚定地唱着歌,这是不是也侧面印证了Jack真的很懦弱?另外就是小男孩爸爸被带走的时候,为什么其他黑人都只是冷眼旁观?没有一个人出手甚至出口说明下情况,明明是个黑人聚会,是迫于当时的环境压力,还是冷血?电影没有交代。总之电影整部剧情中上,没有太让人感动的点,结尾也平平淡淡,老觉得故事没讲完
借黑人混血小男孩视角展现伦敦被轰炸的另一番景象。被遣送的小孩子们,伦敦地铁里躲炸弹,在歌厅里歌舞升平的有钱人,趁机捞一笔的小偷团体,想举报他的白人居民,一片废墟的家园,仿佛一场伦敦浮世绘,展现了众生相。小男孩有点儿阎王的感觉,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能看出当时黑人被歧视的严重。爸爸妈妈正常的情侣交流,被白人嗤笑,爸爸只是维护妈妈,爸爸就被遣返了。小男孩会遭遇同龄人的歧视,黑人没爹刻板印象+1,小孩残忍刻板印象+1。好心的黑人片警。助纣为虐的黑人女孩儿。当然还有善心温暖的妈妈和姥爷。妈妈工厂唱歌好美,西尔莎就是太全面了!这部可以提名女配角。西尔莎2024年三部电影,都挺黑人友好的,都有跟黑人的对手戏,两部里演了情侣,黑人演员也都有精彩表演,不是白人陪衬那种,让我想起爱尔兰人是白人中的黑人那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