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伊朗影片曾经一度成为禁片,当然了伊朗拍一部片子禁一部片都是按规矩禁了,影片中的女主是个十二口之家的顶梁柱,她有个精致贫穷的爸爸,偷摸藏了四十个金币,用这些金币可以买到当族长,可以把这一辈子被人看不起的恶气都给出了;她的妈妈是个精致的帮凶,只要是家里有点事都怪这个闺女没嫁出去成为家庭的诅咒,才会让不幸降落在她家;她的五个兄弟都是精致的窝囊废,大哥生了五个女儿也要生,可算第六个生出来是儿子了,结果取名字还要和他老爸智斗;她的二哥是个用拳头说话的主,看着很厉害但凡遇到事,其实也是个前怕狼后怕虎的怂人;她的三哥那可是社会上的坑蒙拐骗行业里摸爬滚打的主,熟悉各种骗局接触过各式各样的投机活计,就是没一样是自己能拿得出手;四哥那就更加是囊边子货色,在美帝国主义的企业里打工,因为公司拖欠工资也只能忍气吞声,在家里也是能躲就躲最后老婆都和隔壁的老王跑了。
反而是女主这个没有社会地位也没有人可怜的人儿,是个打工养活自己and和她全家人的干活人。
影片里这些精致的人儿们生活在精致的国家里,坐拥古老文化的波斯帝国的主领土,藏有丰富石油储量和其他资源的国家,居然让精致给整出的贫穷给困住了。
片中各个代表性人物是社会层面的反映,虽然生活在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但是日子过的家徒四壁,想一声叹息都没力气。
这部影片的中文译名金币灰黄,翻译的寓意看得懂中文的都懂。
另外,精致主义如果是一种当下的流行思潮,那么还是借助女主打了她老爸那一耳光,顺便也来思考一下,精致这玩意真心是天坑。
本着防火防盗防天坑的警告,老板来碗云吞面吧。。。。。。
一个坚毅的女性单挑一堆男性废柴,骤眼一看,这很明显是一套批判父权社会的升级版家庭肥皂剧嘛。
但真的就是这么简单吗?
我认为不是。
我的理由其实也很明显,大家有觉得蕾拉有被父权压迫吗?
她不需穿长袍从头包到脚,有着一份正常的工作,看她言谈大概也受过正常的教育。
而最重要的是,稍有姿色的她都一把年纪了,还没被老爸逼婚。
如果真的是一个父权至上的穷困大家庭,第一件要做的事,肯定是把她嫁(卖)掉吧?
还能让她终日呆在家里对父母兄长们说三道四?
那这套电影究竟想说什么呢?
基于伊朗电影的反建制传统,我还是倾向于认为是骂他们自己的政府。
是这样的,一个愚昧不堪的父亲,为这个家庭做了一连串的错误决定,建立了一个落后潦倒的环境,把一众子女带到了绝境,有的继续了父亲的愚昧,有的有所觉悟但就是没有勇气去改变。
最要命的是家庭长期贫困,个个都几十岁人了,依然没有自立的能力,完全没有前途可言。
在这个情况下,父亲还不愿意退下来,反而天天梦想要出风头。
把本来可以为孩子们谋个美好将来的最后家当40个金币,用来交换族长宝座。
就好像伊朗,虽然国内经济糟糕,人民生活拮据,但是国家领导还天天梦想要做个风光大国,争做什叶派老大、中东霸主。
把仅有的资源拿去做核弹,和支援阿曼、黎巴嫩、叙利亚等地的武装活动。
后来,族长梦是达成了,爽也的确是挺爽的,但是这个梦很快就破灭,一切都是那么的虚幻。
一家人还是回到贫穷的无间地狱中。
当然,跟所有艺术作品一样,解读很自由,感受更是主观。
欢迎持其他观点大家讨论。
同时,特别声明本文无意攻击或讨论伊朗的政治问题,只是尝试从电影内容找出一些信息而已。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片饰演蕾拉的女演员Taraneh Alidoosti在去年年底伊朗“头巾革命”期间,曾经因为批评伊朗政府处决支持女权的示威者而遭拘捕,被关了大半个月才被放出来。
真女汉子也。
《金币灰黄》是一部具有深刻主题和强烈视觉风格的影片。
导演通过独特的色彩运用和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模糊地带。
影片中的角色塑造饱满,演员们的表演也相当到位,特别是主角的内心挣扎和情感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影片的剧情紧凑,引人入胜,让观众在紧张的氛围中思考人生和价值观的问题。
总体来说,《金币灰黄》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它不仅带给观众视觉上的享受,更让人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和反思。
昨日看过《第三次世界大战》,目前发现伊朗电影爱用晃动镜头和偷窥视点。
这部电影的主要问题:家庭冲突、男权压迫和女权反抗、父权社会、社会压力。
家庭冲突下隐喻着男权压迫和女权反抗以及父权社会的统治。
父权男权的体现:①家族追悼会全是男性②父亲因为生了男孩而开心③父亲对新生儿的命名体现了父权象征④四个兄弟商量赚钱的机会,无视发起者姐姐(女性对于男权社会的屈服)⑤男人们乘坐豪华电梯,姐姐坐自制电梯男权压迫与地位转移、女权抗争与社会改变:老大和姐姐在医院交流,最后构图由一个又一个正反打镜头切换到姐弟对立,象征着一刹那的男女权的对立(性别对立、意识对立)父亲用40个金币贿赂成为大家长,儿女们用金钱买下商店做空头支票。
父权循环骗局和男权循环骗局。
儿子递给女儿的香烟像是某种认可般的仪式,而后儿子从父亲手中接过那支香烟代表权力的交替。
男人们在台阶上吃雪糕看着从“坦克”豪车上走向来的美女,女权抗争和社会地位变化对男权社会带来的冲击。
儿女和父亲的争吵中,女儿爆发揭穿了父亲的虚伪面具,并对父亲施以平A攻击一次,造成了严重的魔法伤害,间接导致了父权家长的死亡。
最后结尾的解读:大家长缓缓的扫过自己的所有、自己的一切、自己的过往和留下的痕迹,然后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死去,老大接过父亲手中的烟,这个代表着家长、男权、父权的权柄,还会一直一直传下去。
旧王死在了他的王座之上,就像他曾经拥有过的那个真正的王座一般,新王接过了他的遗产,并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即位,大片的白色装饰物模糊了视线也模糊了双眼。
新王的泪水不知为谁而流,像是在庆祝登基大典,亦或者是告别了牢笼。
当老父亲死前缓缓凝视每一幕,看到孙女嘻嘻哈哈地期待生日礼物,看到妻子一如往常地打扫门口,看到刚与自己吵完架的女儿仍在帮忙做家务,他想的是家庭美满,还是为什么自己会把人生过成这个样子?
老父亲就像个守财奴,手握40枚金币,不愿意拿出来改善生活,却愿意一掷千金换一个族长的虚名,这何尝不是一种自私与虚荣?
选择了组建家庭,选择了生小孩,就该对他们的命运负责。
莱拉与他们的兄弟姐妹不是永无止境的吸血鬼,他们只是想改变现状而已,他们那个老父亲却不愿意。
太讽刺了,他们买下店铺时,老父亲歇斯底里要拿回来。
他们把店退了,却发现金价每天暴涨,再也赎不回来了。
折腾了这么久,金币没了,门店没了,只剩下越来越不值钱的钱,还有弟弟的千亿巨债。
太多机会了,如果不退店就好了,如果在金价刚涨的时候马上赎回就好了。
可惜,可惜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莱拉是最有远见的,可惜那个背景下,她自己不能做主。
当他们互相指责,才知道言语比刀更伤人。
父权家庭里,连母亲也会觉得女儿当仆人是理所当然。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太累了。
虽然收尾有些公式化,但我仍然认为,这部影片是我今年看过的最棒的作品!
超出预期太多太多太多!
另,《金币灰黄》这个译名,与原版片名相比,看过影片后就会明白字幕组的神级翻译。
整部影片以族长去世和二儿子失业拉开序幕,从多个角度呈现出了当下伊朗普通民众的生活现状。
(是的,还不能算是底层,但也离小康有一定距离。
)年迈的老父亲成长于一个贪慕虚荣却日渐式微的家族,由于娶了地位低下的女子为妻,加之未婚先孕,因此这一生都被家族所唾弃。
他多年来始终不断努力的在向家族中心靠拢,甚至不惜放弃尊严,只为换得卑微的接纳,但仍旧是徒劳。
尽管如此,他内心的渴望却不曾减退一丝一毫,甚至自我洗脑,幻想自己曾参与数次家族活动,从而在脑海内自我描绘出一幅幅其实从未存在过的幸福画面。
女儿莱拉,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
她在公司里是一位受到上级赏识的能干的职员,在家里则是操持着整个家庭大小事务的主心骨。
她曾遇见过想要的幸福,但却被父亲生生拆散。
于是,至今未嫁。
大哥,经莱拉的介绍承包了商场的厕所,微弱的收入勉强维持着家庭开销,而他的妻子刚刚生下一个令他爸爸望眼欲穿的孙子,毕竟,在这之前,他已经有了个五个女儿。
三弟,是整个家庭里除了莱拉以外唯一一个尚且可靠的人物。
他在工厂打工,兢兢业业,为人本分,也算是有些头脑。
然而,兴许是家庭原因导致他内心总有自卑因素存在,以至于他常常不相信自己能够获得幸福。
因此,失败的婚姻,工厂倒闭所带来的失业,使得他不得不回到父母家中,回到了最初的生活里。
四弟,一位试图与贫穷的原生家庭割裂,追求浮夸的生活方式,想要迅速积累财富,结果却欠债无数的伪纨绔子弟。
五弟,头脑简单却四肢发达,明明应该是个可爱的男生,却因为缺少文化而终日在家虚度年华,唯一沉迷的便是电视里转播的拳击比赛。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家庭,某一天,遇到了两场变故。
父亲家族的族长,也是父亲的表兄,离世一周年,整个家族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悼念仪式。
身为家族的一份子,老父亲当然要参加,然而他的目的仅仅是参加仪式吗?
当然不。
守孝周年即将结束,族长的儿子,即将在自己儿子的婚礼上宣布下一任族长的人选。
论资排辈,老父亲觉得应该是自己,他毫不避讳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却被侄子搪塞了回去。
是啊,一个从未被家族接纳过的人,有什么资格成为族长受到众人爱戴呢?
但这就是老父亲倾其一生的愿望,他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能够站在家族的中心,受到万众瞩目的光芒,哪怕付出所有。
于是,在那一刻,兴许是真主眷顾,机会终于来了。
悼念仪式之后的某一日,他的侄子,也就是前族长的儿子邀请他来家中做客,并且旁敲侧击的表示,其实他就是前任族长遗嘱中的下一任族长人选。
但是根据族规,身为族长,在婚礼上必须要出最大金额的份子钱,以示威望。
任谁都知道,这就是借着任命族长的噱头敛财,难道老父亲不明白吗?
他的心里,当然比谁都清楚。
但是,那又怎样?
于他而言,与“族长”这份荣耀相比,金钱又算什么呢?
他一口允诺,将带着四十枚金币的礼金,去参加那场婚礼。
而与此同时,常年在工厂打工极少回家,现在由于工厂倒闭而不得不回到父母家中并且领取失业补助金的三儿子,成为了莱拉心目中能够助力实现自己梦想的好帮手。
是的,莱拉也有梦想。
她的梦想就是能够盘下公司楼下商场内那个即将改造成为商铺的厕所。
那是一个地理位置极佳,人流量必定瞩目的档口。
虽然以她的说辞,是为了这些不成器的兄弟们将来能有口饭吃,大家齐心协力做生意,实现大家庭的共同富裕。
然而作为大屏幕外的观众,却能够一眼看到她藏于内心深处的不甘。
她不甘父母的重男轻女,她不甘自己的一生就要蹉跎于这样的家庭里。
然而身处那样一个意识形态的国度,她又深深明白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改变自己的人生,于是,她试图携手兄弟们一起奋斗。
可是,创业有门槛啊,最大门槛便是资金投入。
虽然他们对于未来的回报率信心满满,但是盘下商铺的资金,又从哪里来呢?
他们所有人围坐在一起,掏出毕生积蓄,仍旧不够。
然而,就在他们愁眉不展之际,老父亲却自豪得向大家宣布,要去参加那场婚礼,因为在婚礼上将会有族长继任仪式,而新任族长就是自己。
至于礼金,则是自己辛苦半生存下的四十枚金币………这当然不是一部喜剧,而是一场彻彻底底的从头至尾的悲剧。
它的悲伤来自于父母心里根深蒂固的无法剔除的旧观念,来自于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跨越阶层的无望,来自于眼看着父亲渐渐老去却没有能力使其幸福的自我愤恨,来自于对整个社会的反抗以及同时默默落下的无声的泪水。
生活究竟是什么?
它究竟以怎样虚伪的面貌来为我们戴上假笑的面具。
而我们,又真的能够选择吗?
这电影本身说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一个女人,想好了怎么拉着她的四个兄弟创造财富,却被兄弟和父亲集体反水,最终暴富成为黄粱一梦。
而在这个简单的框架上,导演很细致地塑造了这其中每个角色:自私虚荣的父亲、佝偻着、重男轻女、藏起自己的财富宁愿儿女去受苦、甚至被女儿夺走金币之后,还想要用谎言让他们沉浸在还不清债务的痛苦中以作为父母的报复;四个不着边际的哥哥;以及那个总是偏袒父亲,对待女儿如同对待仇人似的母亲;还有我内心的主角——卑微、挣扎的一个处于男权社会中的普通女性。
围绕着“贫穷”这两个字的主题,父亲与儿子的表演很好诠释了贫穷的“前因后果”,而女儿那微薄无力的救赎,只是沉重枷锁上落下的第一片雪。
1.虚荣、自以为是、愚蠢私以为,这便是贫穷的基调。
这三个特质贴附在父亲这个角色上,铸就了他“对宗族地位的迷恋、对自我行为的独断、以及沉浸在想象世界无法判断真实意图”三个大特征。
我对父亲这个角色可以是深恶痛绝,因为他的代入感太强烈了。
生在东亚家庭中(我也不知道其他地区家庭如何),有大多数父母都会为了自己在宗族中不成为异端,甚至是作为“标杆”式的存在,把自己的大半生都投入到这种隐形的“地位”中去。
而这种“地位”对于一个小家庭而言,究竟是收获还是灾难,电影已经很好地诠释了。
“地位”只会留给有钱的人,而苦苦存到四十个金币的爹,只能买来一场婚礼的荣耀。
即使女儿没有让他在那一场婚礼上颜面尽失,最终他也只会覆灭在自己无法支撑起这份贴金皇冠的费用中。
那些为了刻意巴结而带来的迎合(包括要求孙子改名、表忠心、重男轻女、金钱交换)只是自己在被吃干抹净前的最后一些筹码。
一味将自己的尊严寄托在他人的体系中,就只能任人宰割。
但又有多少人能从其中清醒过来呢?
即使四十个金币是那么昂贵的筹码,在一切都化作舞池中央的纸醉金迷,化作千百人的吹捧与欢呼,父亲与儿子一同跌落。
只有高处,一双清醒的眼睛在失望地注视着。
2.贫穷的轮回如果说父亲是贫穷的基调,那么四个不着边际的儿子就再一次强调了“贫穷”是会轮回的病症。
他们对于姐妹的想法摇摆不定,对于自己失业这件事也不大所谓,对那些高速获利的骗局又有着赌徒般的心理,他们团结一致,始终守护着自己“孝”的形象。
对于那个想要获得家庭荣誉的父亲,即使牺牲了属于他们一部分的人生他们也愿意盲从接受,因为他们也信奉那些虚无的信仰,虚荣的头衔;以及他们体验过名利场的昙花一现后,内心也开始像父亲一样蠢蠢欲动起来。
每个儿子都分得自己父亲一部分的缺陷:有的胆小懦弱、有的愚蠢、有的痴心妄想、有的暴躁易怒。
四个人集合在一起,比自己的父亲还父亲。
父亲好歹还知道自己的荣耀就是那个“族长”,而儿子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一顿盲干之后,四十个金币辉煌而现,却最终灰黄而去。
那些在他们父亲上明显的病症,在儿子身上只会越发明显,在隔离掉女性的阵营中他们早已互相包容,听不得半句谏言。
3.从贫穷到贫瘠贫穷或许是某一方的问题,贫瘠却是大环境的缺失。
女性贫瘠的话语权,在狂风大作的沙漠中,如同无人照料的野草。
即使它是那么勇敢地向周遭野蛮生长,但对于一整片沙漠而言,却显得微不足道。
纵观在家庭以外的世界,女性亦无法逃脱受到排挤与冷眼,成为一切罪恶的源头的命运,宗教对女性的束缚、家庭对女性的要求、工作机会对于女性的不平衡等等。。。
造就了这位在家中苦苦哀求,眼看着她那愚蠢的兄弟错失发财的良机的女性角色。
洗碗时的一声冷哼,已经道尽她的无奈,我想,另一部分就是对那堆蠢人的不屑一顾。
4.结局的自我理解在最后,父亲终于不瞑目地死去。
哥哥在雪中悲痛之后继续跳起舞来,而女主角站在厨房中望着那个庸碌无能的父亲。
如果是我站在那个厨房,我的脑子里一定是“这个老b登终于狗带了”也许女主角是比我要更复杂一点,比如先莫名地松了一口气,先想到多年的折磨终于结束了,继续想到他从前的过往,然后想着,算了,人死如灯灭。
于是雪花同时盖过两个人的痕迹。
熙熙攘攘的小女孩们,像极了一团小小的篝火,那团父亲从来不愿意承认,称之为希望的篝火。
他就在这样的火堆边去世了,因为他终将成为历史。
而所有的一切也随之掩去。
4.为什么不通过结婚摆脱这样的家庭这个问题出现在某个回答的回复中时,我觉得稍有些震撼了。
我以为电影投射的是千千万万个家庭,而不是独一无二的名人传记。
它引起共鸣的原因是,极大一部分人处于这样的现状中。
而在大多数人都水深火热的情况下,结婚不过是从一号陷阱跳入二号陷阱。
解决贫穷或者贫瘠,无法依靠建立与另一个人的亲密联系来解决。
甚至两个都有问题的人,只会像两个人一起捆在绳子两端去投河,既不能自救,更无法互救。
人设:影片一开始,就能看到一个在时代的沼泽里觉醒反抗的妹妹,守旧迂腐的父母,男权社会得利者却底层人士的四个哥哥。
可能因为我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很能共情大哥,当然妹妹的苦难也完全可以感同身受。
剧情 :如果再保持细节的同时缩减一些家长里短的片段以及争吵,观感真的会更好,整部片子给人感觉太长了,像是在家长里短的国产剧里面糅杂上现实主义的重锤,几天发生的事情感觉像演了好几年。
高光:最后结尾 20 分钟升华了全篇,那场互相责怪的争吵,妹妹揭露房产没有按揭的真相,以及那个煽向自己父亲的巴掌掀起了整个影片的高潮。
这段吵架的戏份完整的揭示了这一家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什么活的底层又痛苦的真相,自私自利自大自以为是的父亲,观念已经完全和飞度发展的社会脱节,但他还是维持着传统的模式生育教育子女,男权的既得利益者的几个哥哥们是不会反抗的,甚至乐于维护这种男性权威,比如那一巴掌之后冲上来要打妹妹的哥哥,比如已经有了五个女儿持续让老婆生儿子的哥哥,唯一觉醒的是大哥,但是他用了 40 年的坎坷工厂之路,甚至下岗之后只有 3 个月贬值了 90% 的工资收入的地地道道的穷鬼,母亲这个角色更是愚昧,被打压到一味的维护男权且厌女,两夫妇在家族里从来都抬不起头,因为愚蠢因为穷,他们不懂得怎么过好自己的生活,更不懂得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后代,他们守着传统到足以和清朝媲美的观念,被时代的车轮碾压在铁轨上,把孩子们陷入泥沼无力自拔,同家族的其他聪明人,都能找到赚钱发达的路子不是吗,毕竟中国也有这种靠着家族发家的温州人、潮汕人啊,只有这对父母这样的,守着封建糟泊,去除西洋优点的人才会活成时代的眼泪。
妹妹想到办法反抗了,可是她终究没活成自己的英雄。
父亲去世之后,大哥的一系列反应(震惊-痛哭-加入孩子们跳舞-痛哭),妹妹先是麻木旁观再到漫天飞舞的泡沫中落泪,必须要说一句至此已成艺术 ,大哥加入舞群又何尝不是被父权和整个家庭压抑了已久之后的释放,妹妹最后的眼泪又何尝不是亲情血缘无法抵挡的人类最本质的感情一家人的事业线更是精彩绝伦,先是大哥因为经济下行的浪潮工厂破产被迫下岗,妹妹要求他带着同样失业的三个弟弟一起开店赚钱,维持家庭生计,老大开始带着弟弟考察创业项目,老三带着大家接触室友的诈骗生意,老大不同意做诈骗,老三瞒着家里人花了 2000 万顶掉室友的大公司并且收钱预售了 951 辆车,赚了 2000 万,此时账面是平的,然后一致同意开店铺,需要 1600 万的资金,老二卖房,老三卖车,各自凑钱,这个时候父亲非要当族长,掏出来自己珍藏许久的 40 枚金币准备挥霍掉,众娃阻拦不成,婚礼上掉包金币,父亲丢大脸,大哥挨重拳,第二天以 140 万一枚的价格卖掉了 40 枚金币,买下店铺,父亲不干撒谎房子按揭了换的金币,并把自己送进 icu,众兄弟慌了不想欠钱,决议退掉店铺,妹妹掩面哭泣不甘却无力改变结局,兄弟们准备去换回金币,却被告知已经涨到 300 万一枚, 接下来随着特朗普的推特大爆炸美元大涨汇率从 1.5 万突破 3 万大关,金币价格暴涨从 1.5 亿涨到了 3.2 亿,同时老三的车预售款也跟着水涨船高,负债从 2000 万一跃而上到 1.69 亿无力偿还,拿着假护照跑路他国,一家人竹篮打水一场空,一地鸡毛没有钱,老大去讨工资,只能拿到 3 个月贬值 90% 的金额,老二有六个娃要养,五个姐姐一个弟弟,老四老五没工作,40 枚金币换的钱因为通胀什么都买不起,这里面除了妹妹其他人都在作妖,一家人仿佛金钱绝缘体,四个儿子看着 Prado 下来的四个美女移不开眼的镜头,极具讽刺意味。
这种货币体系与美元汇率挂钩经济下行的时候就是硬着陆,汇率直接影响物价,从经济学的角度,与美元隔离一层缓冲带是明智的,虽然经济下行软着陆也不容易,但不需要替别国消化泡沫。
伊朗典型的一个家庭。
贫困与生产。
人为什么是人,而狗为什么是狗。
莱拉一家就是富人把他们训练成狗。
宗教,仪式,知识,文化,道德,金融,还有权力。
都是分辨人与狗的。
在《赡养上帝》书里提到穷人理解不了富人,就如同狗理解不了人一样。
资本只是工具,但这个工具会吸血会成长会改变规则。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在于这个环境。
一我还是不懂我们是怎么跌得这么惨,完全不是我小时候梦想的未来。
我已经明白了成长就是缓慢但坚决地放弃自己想要的东西。
你知道吗?
有钱人都是互相认识的。
我工作的时候明白的。
为什么?
没多少有钱人,穷人不会彼此结识,但他们会。
我不知道,或许吧。
我该怎么做才能帮我们摆脱这些事?
搞到一盏神灯吧。
假如我有呢?
给我个姐妹吧,比我年长的姐姐,我可以依靠她。
然后呢?
让马努切尔回到学生时代,他那时候还很聪明。
就这样吗?
挥挥魔法棒,让我们都忘记这段时间。
我挥还是神灯挥?
你能做到就好了。
我要是能,我就给我们每个人都买一家商铺,我还会让爸爸当上族长。
那真走运,你的愿望还可以实现。
怎么实现?
我们阻止爸爸去参加婚礼,然后买下商店。
你疯了吗?
他刚出院,他这次是真晕过去了。
我不信,你想让他在婚礼上把金币给他们吗?
我没想这些,我是说要给出的金币是他的。
这是婚礼或商店的抉择。
是他死还是活的问题。
再吵那么一架的话,他肯定就要心脏病发了,你就得照顾他。
别说了,菜拉我不能不说。
你也没有权利让我不再说这事。
我同意那样的决定很糟,但他就是个做糟糕决定的人,他就像个顽固的孩子。
我们家就只有这些罢了,连老人都是顽固的孩子。
我们逼他,他会死的。
这就是你的最终决定吗?
也是我最初的决定,我们都可以按自己心意做事,我们也都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我们没权利抱怨地干涉别人的生活。
你这话是在说我吗?
我是为了自己在抱怨吗?
我是请你留下来帮我。
如果你要我留下,你就得听我的。
二我看到你就是每个人不幸的源泉。
三你以为他会屈服吗?
他会一直抵抗,直到这彻底要了他的命。
让他死吧,他活这么久,唯一一次在对的时间得到了财富,与其让拜拉姆敲诈他,不如让我们好好利用这笔钱。
你把那些肮脏的手段说成是好好利用?
即使那家店一直关门,即使我们没了房子,我们不会没了房子的,那也是一项不错的投资。
奶果爸爸把金币给了拜拉姆,他怎么要回来啊?
你能承担后果吗?
这责任你负吗?
你一生都会记得今晚的,你会后悔的。
不听我的话,还做出这个荒唐的决定。
你错过了你这一生中最大的机会,你会害得自己久困于贫穷之中的。
四如果他们在机场抓了他呢?
你们说得对,我是个懦夫。
你们可能不相信,但是我甚至害怕好事。
当一切都变好了,我会觉得坏事就要发生了。
包括玛雅姆,我留不住她。
因为她太好了。
在工厂里 我找了一个从一开始就不适合我的女孩,然后我为了那些理由就和她分手了。
我不喜欢不完美,但是我又害怕完美,这是什么意思?
我很怕那个商铺,我甚至害怕幸福。
你知道去思考什么,以及如何考虑。
五她比她的兄弟们更糟,如果她真的在意一丝一毫,她就会因为羞愧而死。
别这样,爸你妈是照着哪个婊子的德行来教你的?
她照了照镜子。
闭嘴吧要是你不育不孕的话,我们会过得比现在更好。
为什么是我?
我儿子们的日子可是过得好好的,人生如意得很。
她才是应该不孕不育的人,她一手造成了他们的不幸。
够了妈如果我们要开始互相指责,我们都有错。
他们已经开始了。
你没工作那是谁的错?
马努谢尔跑了那又是谁的错?
我们丢脸丢大发了,被朋友和敌人嘲笑。
妈,为什么你们两个不能去死呢?
感谢上帝,是你每天让我们都痛苦得要命。
够了如果我不是像你们的女仆一样的话,我就不会落得这步田地。
我生了一个女孩,成为女仆是你自己自找的。
你个混蛋,你只爱你自己,你讨厌所有的女人,别让我发笑了。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陷入困境吗?
因为他们是由你们两个傻逼养大的。
比起你的儿子们你更爱你的老公,而比起你的女儿你更爱你的儿子们,你除了苦难什么也没留给你的女儿。
我在这个年纪已经欠债累累,然而我还在挣扎生存。
欠债?
你能不能别再撒谎了?
你还没报复够吗?
这不是房契吗?
你不应该卖了店铺来换房契吗?
你把它放在哪儿了?
为什么它藏在这儿?
他己经保守这秘密20年了,他用自己的钱买金币。
妈,谁让他们出去打拼的?
是谁啊?
爸,你说啊?
是我还是你?
是谁一直指指点点直到我们都过得悲惨不堪?
你不供马努切尔上学,你不让阿拉雷扎娶自己心爱的女孩。
没人管管这死丫头吗?
死丫头?
死丫头是有爹生没娘养的孩子?
一直以来他们做了好事没人夸,做了坏事没人罚。
小孩需要惩罚,但是有时候大人也需要,以免他们去毁了别人的生活。
果然贫穷问题到哪都一样。全家唯一清醒的是女儿,但却很无力。这个家庭坚持了那么多人令人惊奇,他们几兄弟姐妹还能保持那么好的关系,也不太现实的样子,无论怎么吵第二天都翻篇?
伊朗的电影为何如此有力量?拍一家人的琐碎都能把火候掌握的这么好,信息量密集,感情冲突密集,拍出了张力。
最大亮点是有一定的摇摆,并不完美的女主立场。
家长里短的事太普遍了,随便从隔壁邻居吵架听到的都比这个剧情更残酷曲折
大女主故事,伊朗女性好美,但除了那个耳光并不爽。惊讶的又发现了油性,结合women的事再次感叹差距。穷的故事很中国,深陷泥潭的穷人家族,女主开天眼并不能拯救。#25thSIFF@百丽宫环贸
★★★★☆ 男人啊,你的名字叫虛榮。憋屈難解的開始,看似如釋重負的結束,雖有不時的苦中作樂,煩悶與郁結也還是不斷累加,層層剝開男權與幫凶們的愚蠢與傲慢,一次次扼殺改變命運的機會,一次次掉入此地無銀的陷阱。父親的死亡讓人有了喘息的空間,可是之後呢,萊拉放不下「家」的執念,依舊只會被壓迫、被剝削。幾場吵架戲調度得實在漂亮,繁雜而不凌亂。#SIFF2023#
制作水准和大部分叙事手法都太像中国电视剧了,大段不够精炼的台词,看得很艰难。但架不住内核真的牛,以及片尾最后一段确实大大升华。还是值得坚持到最后的。
好似生活受到诅咒,行走在悬崖边上不会有安全感,所以尊严稀缺,老父想做主人翁,儿女想自己挣得一份家业,但你看一旦落脚地都要丧失,没人能做赌徒,因为边缘穷人输不起。莱拉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全片一分为二,往后是撕烂这张精心修饰的全家福,经济泡沫吹大,愿景泡沫破掉,最后剩下父亲的遗照。小家大家,父母儿女,角色填的很好,角落里藏下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七人各司其职,没有一个龙套。结尾一场视听完成度很高,三代人来来往往,谁都不愿自己是空忙活一场。
尝试了很多天很多次都看不进去,对不起汉化组真的太重要了,机翻完全看不懂😭
①陌生的伊朗习俗场面加上疑似机翻的字幕质量,导致前半小时不知在看些啥,忍了继续往后才渐渐明白这是一个「贫贱家庭百事哀」的故事,四个废柴兄弟加一个正常姐姐再加一对死要面子迂腐老夫妻,各种闹心各种吵架各种翻车,密集聒噪的台词看得人脑仁炸,160分钟终于完结之后冷静再想,其实我烦躁的不是作品质量,而是对出场人物各种言行的不适应,虽是伊朗故事,却仿佛发生在身边;②不喜欢对话过于密集的电影,但仍不悔一看,毕竟类似这样负能量满满的,天朝已是无处觅芳踪。
莱拉的弟弟们
真的很冷门,还没开始创业就睡着了
和《继承之战》一样,都是多子家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都要面对父权阴影,反抗道路上,兄弟姐妹既是竞争者,又是同盟者,归属与自主本就矛盾,构成了永恒的戏剧张力。
Disgusting
看了个开头看不下去……啥啊这是 毫无欲望看下去
仅在一些闲笔的增添上有一些可取之处
太无聊了,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高分。难道是因为我生在一个正常的家庭所以无法理解吗,别太被害妄想了只想说。无脑自黑
这是一个悲惨的女人,一个人养活全家,这个女人真的好伟大🥺
siff23
实在是浪费时间,絮絮叨叨就为了这么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