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几年开始,现实主义创作变得更会“说人话”了。
悬浮剧逐渐减少,产生共鸣的情节越来越多,网友们都不禁感叹,会生活的编剧越来越多了。
以往那些“又红又专”的作品,从努力塑造宏大的世界观,变得会讲故事了,切入点缩小,尤其是人物塑造上,主角选择接地气 有血有肉有担当。
《青春正好》里的追梦小分队配备相当齐全,有从农村来城市打拼的务工人员,不求大富大贵,只求能有一个自己的家;有大学毕业追求更大舞台的影视人,不管是编剧、演员还是导演,都展现出了做内容的不易;还有一心想要回归建设家乡的逆行者,在别人眼里是固执,但成功的果实真的很甜;
当然也不能少了本就在家乡生活的村民们,大家最终的心愿都是生活安康,因此只要有希望,都愿意尝试。
追梦的路上同样也布满了荆棘,并不会因为他们的“主角光环”而有丝毫的减弱。
烧烤店开张后,因为常笑的情伤而被迫关停;陆瑶瑶的演员梦,方梦初的电影梦,一度因为资本的介入而变得不能自己,虽说最后也上映了,但票房惨淡带来的确实无尽的债务;彭书望一心想要改造绿野山区,然而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自己的,是朝夕相处的村民。
然而大家都还没放弃,现实主义创作的特点,不是让每个人都完美无缺,而是在还原一些事件的同时,借助艺术创作的手法把角色变成我们的朋友,这一点,《青春正好》做到了。
正是这些生活在乡村与城市的年轻人们汇集在一起,才能让整个作品更加鲜活,让我们相信真的有一个地方叫绿野山区,真的有一群追梦的孩子在为了他们的梦想一直前进,真的在向我们展现着他们正好的青春。
我都看到最近更新啦,咱们就是说分不清角色番位这合理吗?
后来想想好像透露着一丝合理......每个人的戏份都差不多,而且主要是大家的角色所代表的人群都不一样,这么看下去,倒也不会觉得很难受了。
难道这就是优秀的群像剧该有的标准吗?
觉得看下来对每个角色人物的特点记得还挺清楚的,也算是一个优点吧。
首先这它这戏剧冲突制造的就挺好的,谁跟谁都有联系,但是谁跟谁又都是单独的故事线,这点我挺喜欢的,不拖泥带水。
方梦初&文彤:毕业大学生就业该何去何从?
其实他俩的特征相当明显,后面的剧情一部分也是围绕着他俩打赌展开的,就是妥妥的辩论赛正反方:大学毕业了,到底应该留在大城市做螺丝钉,还是回到家乡做领头人?
方梦初代表的就是那些“有梦就出追,青春不等人”的热血少年,配上自己的电影专业就更完整,因为毕竟在大部分成年人的眼里,艺术专业好像不是个能养活人的行当。
文彤呢虽然看起来是那种乖乖女,但目标也很明确,留在家乡为教育事业做贡献,所以从打赌开始感觉文彤就没有跟着方梦初留在城市的打算,每次说到自己的远大理想整个人也都是发着光的啊!
所以最后结果是啥我先观望着,希望能为这对CP找到一个中和的结局
陆瑶瑶&韩木阳:直爽搞笑CP组,有事儿他们是真上这俩活宝我是最喜欢了,韩木阳这恋爱脑大狗狗和陆瑶瑶站在一起的时候颇有种美女与野兽的适配感。
一个是一心想要演好戏,并且脚踏实地也在努力的小演员,一个是虽然身家不菲但为人仗义,也有在认真生活的拆二代。
朋友有事也是二话不说两肋插刀。
这俩不也正是代表了在自己行业默默积累的搬砖人以及基础可能好一点但也依然勤恳努力的奋斗者吗?
咱们就是说韩木阳你最好是给我争气一下,不然我就开始拿小本本诅咒你追不到你女神了,搞笑在上进面前可是一文不值。
彭书望:一个人能代表一支队伍的好领导作为这群年轻人里年龄最大的“长者”,彭书望确实是有点东西的。
他代表的就是那些有想法、想做事、也能做成事的新型干部。
他除了有文人的那一面以外,也很有情商有智慧,面对村子里顽固派发难也完全不怕,和老村支书讨论新矿开采时也能从中斡旋,意志坚定,该硬气的时候也硬气,但他知道软硬兼施,为了达到就不让开矿的目的,也会反过来跟老支书卖卖惨。
尤其是在套路方梦初这件事情上不知疲倦,最初引发争议的片子,人家不费一砖一瓦,就凭借废弃的素材都能剪成一个让矿山停摆的环保警钟大片,这导演思维简直厉害死了。
而这样的干部往往都有大作为,绿野山区有彭书望,是它的福气啊。
柳欢&常笑:吃苦耐劳就是成功的必备品德这一对“兄妹”从出场就给大家一种老实巴交的感觉,这也是进城务工的打工人们最朴实的写照。
从一开始的小摊贩到后面的大梦想烧烤店,这一路做大做强的开挂,甚至都没遇到什么困难。
但事业顺利情感它就可能得遭遇点儿挫折,柳欢暗恋无果,常笑惨遭劈腿,最后事业的甜也算是没能救的下爱情的苦。
但我相信两个人都能振作起来重新开始的,毕竟全员搞事业那才是最厉害的啊!
虽然目前陷入低谷,但我相信奋斗人绝不会认输的,期待后面逆风翻盘。
还有我们的守村人钱小泉,其实他代表的也正是那些留在家乡的善良村民,也想为自己的家乡建设出一份力,但苦于学识不足,没办法向其他人那样指点江山,但这不代表他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啊!
他一定能在绿野山区有一番作为的!
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我发现这群人都没有把梦想捧在天上,而是踏实的放在了手里,这不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写照吗?
大家谁天天嚷嚷着“我要实现梦想”,不都是暗戳戳的“卷”嘛,从这剧也能看出来,每个人扮演的社会角色不一样,那自然这“卷”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用心的人。
还有5个多月,又一批大学毕业生将要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就在前不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人社部预计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158万,这比2022年的1076万还高出86万,创下了历史新高。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与疫情共生、经济环境低谷、市场供需关系饱和的时期,找工作变得愈发艰难,应届生们在短时间内也无法找到心仪的工作,甚至还有很多2022届的毕业生依旧待业在家,徘徊在求职这条路上,对未来无比的迷茫。
在这部青春励志剧中,方梦初、陆瑶瑶这些大学毕业生们同样处在了毕业季的路口,同样的困惑、同样的迷茫,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却截然不同。
方梦初在剧中一直都是对梦想不懈追求的正能量代表,他激情昂扬,充满斗志,哪怕为了作品能够顺利产出而不得不向资本妥协,他也没有任何退怯之意。
可在这激情背后,他的“迷茫”也是显而易见:他对于理想总是斗志昂扬、高谈阔论,但却缺乏务实的实践积累;对于电影的失败,他也没有好好总结复盘为下一次的拍片做准备,而是逃避现实般的去搞自己不擅长的梦想工厂。
空谈理想没有实践,总是昂着头大刀阔斧地创造新事物而不愿低头看看脚下的路方向对不对,走得是不是稳妥。
这样的“方梦初”在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中总是一定量的存在。
而剧中的方梦初,也不过是这千千万个“迷茫者”的一个缩影。
陆瑶瑶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存在。
身处影视行业这个名利场,各色人事物见得多了,心里没有一丝欲望是不太可能的。
加上自己也并非富贵之家,有些东西还要跟姐妹拼着用。
这种反差使得她对金钱、名利充斥着渴望,所以在她心里总奢望着能做一些大制作的项目好完成自己“一夜成名”的美梦。
因此当韩慕阳帮他联系到栏目剧的业务,她的表情中便已然透漏着不屑。
回去的路上也还在吐槽“赔钱”可咱就是说,一个刚毕业的科班出身的人,难道这时候不该是宁可不赚钱也要攒经验的么?
错过这样一个机会,过后真的不会惋惜么?
还有欢子的表姐,李·二哈·莹莹。
大学时妈妈生病,为了能给妈妈凑医药费便找渣男师哥帮忙,但却被渣男的甜言蜜语蒙蔽了双眼,违背良心坑了前男友和表妹欢子,卖了房子并带着钱与渣男师哥“私奔”,以为把钱投到师哥身上便能过上富足的生活,做一个养尊处优的阔太太,但最终也还是难逃被骗的命运。
一个,是空谈理想急于求成;一个,是眼高手低在名利场中迷失;一个,是投机取巧妄想不劳而获。
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问题。
但三个人所存在的共同症结,不就是不够踏实不够务实么。
明明身边就有一个人生答案范本,怎么就不能拿来抄作业呢?
同样是创业,柳欢没有像方梦初那样对理想高谈阔论,她在实践中摸索,随着阅历增多逐渐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谈业务亲力亲为,现场规划亲自督导,一点一点亲身耕耘出了自己的美好未来。
她也没有像陆瑶瑶、李莹莹那样存在不切实际、一步登天的幻想,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着身边的人一起过上好日子。
偶尔抬头看看梦想,大多数时俯身看路,或许正是她的这种脚踏实地,才换来了她今天的小有成就。
理想的实现与幸福的获取从来都不是凭空而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努力和敢想敢拼的勇气。
先就业,后择业,在实践中一步步确定自己未来的理想,青春的人生也就没那么迷茫了。
就像文彤,把理想根植于现实,虽然没能成为老师,但在负责文化站工作的同时与孩子们一起组建了起了小小环保宣传队,不仅为村里的环保建设贡献了力量,也圆满了自己做老师的心愿。
既能成为反应现实生活的铜镜,也能为现实生活困境提供一条解决的路径,好的青春剧理应如此,而这正是这部剧为我们带来的最宝贵的馈赠。
梦想,是听起来多么美好的一个词语,在看了一堆小甜剧之后,这部励志大片成功的让我燃起来了!
大家在说这些台词的时候真的好帅啊,killing part 简直不要太爱!
“我要让所有人,都实现他们的梦想”
虽说这是方梦初电影失败之后说出来的一句话,但看到他坚定的目光时,能感觉到他对梦想并未放弃的那种执着和坚韧,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都不遭受任何挫折呢?
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而不是在原地踟蹰。
“苦才是生活的本质,只有理解了生活的原味之后,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有所斩获”在我们的印象中,青春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是无忧无虑的,很难想象正青春的人会讲出这样的话,可见当时的陆瑶瑶也正在学着接受失败这件小事儿。
青春不是只有快乐这一种颜色,还有忧郁,痛苦,和逐渐学会的成熟与乐观,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我的想法就是凭自己的努力,做点事,赚点钱,让身边的人都过上好日子”其实欢子代表的是绝大多数白手起家的奋斗者,事实证明她也是最踏实,能吃苦的人,梦想如果足够务实,或许像她这样,踮起脚努力的向上,还真的是有可能实现的。
她也正是千千万万打工人的真实写照,虽然开玩笑的做着一夜暴富的梦,但还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过好每一天。
“青山不负我,我不负青山”
作为一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作品,彭书望的台词总是能够恰到好处的点题,大自然只有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带来的却只有伤害,并无益处,而我们与地球明明是共生的关系,为何最终是两败俱伤的结局呢?
这部剧虽不及自然类的纪录片带给人们直观的感受,但却用角色的台词时刻敲打着我们,“绿水青山才是真正的金山银山”,这才是我们奋斗的方向。
追了几集《青春正好》,感觉这部剧就像剧名一样,在娱乐轻喜效果和现实意义之间的拿捏过份巧妙,不偏不倚,亦庄亦谐,一切都做得刚刚好!
创作团队真的是技艺高超的平衡木大师。
就说剧集刚开始的时候,当常笑和欢子这一对烧烤搭档在阳台上炖肉,和收租哥韩木阳吵闹斗嘴的时候,浓郁的烟火气,让人还以为一部讲述进城生活的生活情感剧,当方梦初领着剧组小伙伴把常笑当成偷狗的不良商贩,欢快的节奏和密集的笑料,又是都市轻喜剧的即视感。
然而,随着剧情的拉开,当方梦初和同学们最终决定回到家乡拍毕业电影,观者才发现原来这既不是一部都市剧,也不是一部单纯的青春剧,而是一部以青春成长为主线,讲述乡村振兴的作品,一方面元气满满活力十足的奋斗,还有浪漫纯真的情感故事,一方面又有落地有声的现实触觉,创作者一手抓娱乐一手抓现实,两方面都让观众很舒适,有了一种开盲盒开到宝的感觉。
以前那些表现乡村振兴的作品,也不能说拍得不好,就是多少都会有点照本宣科的意思,剧中角色和普通人之间,总好像隔了一层纱,《青春正好》却没有这层纱的存在,以方梦初和陆瑶瑶为代表,大多数角色都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他们没有多少经验,甚至还会有点莽撞和冲动,好心办错事,面对未来也有点茫然,这样的设定一下子就拉近了作品与观众的距离。
这里面每个人物都有真实的精神世界,最明显的例子是王一哲饰演的方梦初,当彭书望劝他回家乡完成作品的时候,他直言不讳,自己并不喜欢家乡,并和同学们辨论说如果大家真的都喜欢家乡,还为什么要来到城市打拼,他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在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在以往的观念中,大学生就应该留在城里,有本事的人都在城市发展,乡村只有留守儿童和老人。
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会跟随学生们的脚步一起,走进已经今非昔比的乡村世界,去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这里有新鲜的空气,丰富的物产,有巨大的商机,返乡大学生、都市青年创业者、乡村振兴先驱者、乡村实干家,越来越多有本事的人返回家乡,为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其实近期有许多影视剧都有类似的特点,商业题材也开始注重艺术性的表达,现实主义作品也开始贴近观众的审美超味,娱乐性与思想性的平衡,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成为主流影视剧作品的重要指标。
虽然在这部剧里面出场便是游手好闲包租公的既视感,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包租公”竟然也是一个有副线故事的男人!
且咱盲猜应该有个官方CP,这就一把子期待住了!
不过咱就是说,开场就跟小姐姐碰瓷儿,妥妥的喜剧人实锤了!
咱们这位“包租公”也是个狠人儿,坐拥一套“小别野”,上下四五层住了十几户,怪不得每天的日常就是坐在门口的摇椅上指点江山呢,这小日子不要太舒服得嘞但即便是这样一个“侃爷房东”,咱也实在是讨厌不起来,不为别的,只因为他那份敢于为受欺负的小姐姐出头打抱不平的勇气。
代入想想,寻常的房东谁会管这种闲事啊,但韩木阳这不就一管到底了嘛(拜托,这就是个浪漫偶像剧男主角的名字好吗?
希望本人看到此评论不会打我)
看前面好像是有点喜欢小姐姐的,所以愿意为她出头为她省房租。
看到她和她哥就中间拉个帘子住在一起的时候,虽然掺杂点私人感情吧,但也还是提出把空置的小屋给她睡。
整个院子一点儿都不像是个冷冰冰的住所,而是相互关心的家。
邻居走进大院都相互问候,唠唠家常。
嘘寒问暖。
生活气息可太浓厚了。
而且还有很戳人的一点,当初刚来北京的时候,可不就得找便宜的住处嘛,贼豪华的居民区咱也租不起啊,狠狠带入了。
只是我们可能没这个运气,碰不上“韩木阳”这么可爱的房东吧。
另外,人家也不全然是一无是处的,人家是的木工活儿做的就很优秀啊,说要做个隔板,利落的就开始量尺寸了,不客气的说,人家的眼睛才是尺呢
可能是被“包租公”的身份所限,开始了他“摆烂躺平”的人生。
但是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未来一定也是大有可为的!
最后,真心希望这位哥好好处个对象吧,别整天浪子一样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的,“渣男”两个字已经挂到嘴边了啊喂期待我们可爱的“包租公”后面有不一样的表现,不管是事业还是爱情,搞笑男都值得拥有啊,只要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用心奋斗,韩木阳终将会成为自己的小骄傲哒!
不以奋斗之名讲爱情故事,一群有梦青年为理想而努力奋斗,这才是青春剧该有的样子。
但要论起其中谁最拼,提名柳欢应该没人反对吧?
她从农村出来跟着常笑来到大城市打拼,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理想迈进着:没有合适的工作,就跟常笑一起摆摊卖烧烤,服务员、会计都是她,哪怕晚上很晚到家也在努力结算当天的收入;
烧烤摊做不成,转头去做保洁,秉持着“顾客至上”的原则把细节和服务做到位;后来跟方梦初、常笑一起合伙开烧烤店,前厅的服务管理等工作都是由她一手打理,把日营业额做到了万元以上。
她还很有经商的天赋,知道如何调整菜品的价格来降本增效;还想到增加早餐时段、早餐业务外包的手段来提升营收;没有最“卷”,只有更“卷”,“拼命三娘”的称号实至名归了属于是!
作为一个“惯性摸鱼”的职场老鸟,起初是不太能理解为何她要这么拼,为何这么想要赚钱。
直到窥见了她原生家庭的生态一隅,才发现原来她的这股“狠劲儿”里满载着痛楚与无奈。
来感受一下欢子家的窒息暴击:那次中秋节假期回家,心情不佳的她本想在床上多躺会儿好好休息一下,没成想隔壁爸妈的麻将局不欢而散,跑过来拿自己撒气;还被亲妈说成了是个“病秧子”;反驳两句吧,又被老妈更大声的狮子吼给“反怼”了回来;被当出气筒也就算了,还被老妈一通数落,指责她去北京大半年了不仅没有给家里寄来更多的钱;甚至还被怀疑“心眼越长越歪,都没用在正道上”就连老爸都帮腔老妈,说她“精神不正常”;两口子最后甚至来了个夫妻双打,吵吵着要把她给嫁了;(合着这是拿闺女当商品买卖了?
)
父母金钱至上亲缘关系疏离作为观众,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这个家庭里绝望般的窒息,何况还是这个家里的亲闺女呢?
都说原生家庭的影响,终其一生都在治愈。
不知道这样的家庭,柳欢要怎样用一生来治愈呢?
或许在她看来,只要赚够了钱,给了爸妈想要的,一切才会有所改善吧。
尽管柳欢的原生问题我们没办法帮她做出解答,但换个角度看,柳欢不正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摆脱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困扰,为自己的人生努力奋斗、积极地向阳而生么?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才要努力成为可以为自己和他人撑伞的人;因为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与保护,所以才要努力成为太阳去温暖照亮别人;所以她才会那么努力,在房产公司连续几次成为销冠,积累了客户资源后成立自己的公司,并带着团队打造自己的品牌公寓,只是希望能凭自己的努力,让身边的人都过上好日子。
欢子说,她相信这事儿自己一定能做的成,我也相信,因为勤奋与努力灌溉出的理想之花,总能在恰好的春分时节绽放。
我还相信,欢子一定是最先抵达理想彼岸的那一个。
剧中最不讨喜的角色大概非陆瑶瑶莫属了,真的就是能把人气死,明明知道方梦初不喜欢她还非要往上贴,听说方梦初结婚立刻冲到一线现场抢婚,还光明正大地住在了方梦初的家里,还是人家的婚床。
这操作,任谁看了不得高喊一句:你是真ne啊可就是这么一个不讨喜的傻大姐,竟还是个怼天怼地的嘴强王者?
性格外向的她,怼起身边的朋友来可从来没含糊过:韩木阳为了缓解大家的尴尬,自嘲说自己辍学那会儿也很迷茫,陆瑶瑶立刻“怼王”上线:你现在也不咋清楚呀!
(看给韩木阳这孩子吓的,说都不会话了)
烧烤店刚开业,陆瑶瑶踩着恨天高来给方梦初捧场,一边跳舞一边rapper单压三连:你说要给大家打造一个梦想城堡结果却搞了个铁锅烧烤还好意思奢谈高调
还有拍摄现场直接喊话方梦初:方梦初,你爹喊你回家开矿咧!
咱就是说,这绿野山区的笋是都被你夺完了吧?
要不是我定力够好,差点儿让她成了我的互联网嘴替,这怼天怼地的实力,妥妥的喜剧人没跑了。
都说别让喜剧人演正剧,因为一个不小心就会让观众的眼泪决堤。
不巧的是,陆瑶瑶在剧中就是那个很会演正剧的喜剧人。
别看她在剧中咋咋呼呼像个疯丫头,但当她认真起来,说的话不能说是爆款文案天花板,至少也是个S级优质文案的级别。
或许因为性格的不讨喜,很少有人注意到,她其实也是那个始终在坚持追求梦想的一个。
她坚持对艺术的追求和底线,努力寻找合适的项目接洽,在她看来,“公司不在大小,梦想不在高低”,是梦想就应该被尊重。
(讲真,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她整个人都是闪着光的)而当她谈论爱情时,又总能以一种微妙的视角,既说给了在场的人听,也说给自己疗以自愈。
就像她跟朋友们八卦着欢子和常笑是否能在一起时,她很认真地说:“两个人,在一起打拼着,时间长了,它自然而然就会生成爱情。
”听的人以为是欢子和常笑,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金句是她以自身对方梦初爱而不得的伤痛所总结换来的。
记得那次在乡村拍完电影,返程时在村口,看到钱小泉依依不舍地送文彤上了方梦初回城的大巴车的情景,身为演员的她致敬了一把经典港片里的桥段,用一口不太标准的“港普”念了一段改编的香港爱情电影的经典念白:“人生自古呀,诶,就是伤离别呀!
念念不忘,那就不如相忘啦!
”她受伤躺在床上,钱小泉问她什么是爱,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默念了白居易的《花非花》和李煜的《相见欢》两首诗,也还是像以前一样,借别人的辞藻,说着自己的伤痛。
尽管我猜不到她的故事最终会怎样,但我想她应该也会像方梦初一样留在这个青山绿水的地方,利用自己的所学所识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期待我们的“嘴强王者”继续输出新的金句!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彭书望开始搞事业的戏份了,开心!
在经历了各种斗智斗勇之后,老彭终于和书记偷偷达成了一致,决定大刀阔斧的改革啦!
然而就算是各个乡镇的领导,也是表面阿谀奉承,但背地里还是不希望改革成功,所以才会把彭书望推出去做个试验品 。
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核心镇不但有执着新农村建设的彭书望,还有对村民负责的老支书。
当年为了脱贫,老支书也做了很多,带领乡镇走在脱贫前线,面对这次改革,虽然知道避免不了,但更多的还是不舍。
在老支书的眼中,之前对环境的破坏可能会成为当下发展的弊端,因此虽然心痛,但依然全力支持彭书望的工作,这一点我真的好佩服支书的大局观。
改革本来就是有阵痛,有舍才有得,明明知道回去要面对的是一直催着想开新矿的方爸爸,以及一众靠开矿谋生的企业家们,老支书作为党员完全不会退缩。
这格局,和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镇长们完全不一样,老支书这句台词真的很触动我,“没有我们的时代,只有时代的我们”,走在时代的洪流之中,其实大家都是被推着向前,因为发展,本就是割舍与收获并存的,在时代中的我们永远不会成为主角,但我们却可以为时代的发展做贡献,我们不会抹杀任何一个人在发展之中面对着大势所趋所做的决定,但我们也不会畏惧即将面对的各种挑战。
可能在支书年轻的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带领着村民们脱贫致富,那么开矿确实是当时的首选,然而在今天,环境保护已经变得越发重要,因此才需要彭书望这样的后生,认识到问题的出现,以及想办法去解决。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时代在进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顺着时代的洪流,成为其中一朵坚韧又拼搏的浪花吧。
剧追到现在,恰逢2023年伊始,回头看看剧中人,再看看2022年的自己,2023年突然变得好有动力啊。
2022年大家都经历了很多痛苦与挫折,感觉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是回顾一下又毫无收获,很多人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与动力。
本来一开始看剧的时候,觉得方梦初想把毕设的作品变成上映的电影挺不切实际的,身边有不少学电影的朋友,最终也迫于生计无法实现自己的电影梦,但方梦初明明是回家就能继承家产的人,仍然为了自己的梦想四处奔波,不禁有几分敬佩。
看着他们整个团队努力做内容,找投资,甚至为了能上映屈服于资本,又有几分心疼。
面对失败,也有伤心难过,但是擦干眼泪之后依然在这条路上寻找新的机会,觉得有被鼓励到啊。
还有柳欢,看到现在算是我最佩服的女生,起初跟着常笑来大城市打拼,能吃苦不怕累,但是受到委屈也会流露出几分小女生的柔弱。
到后面烧烤店做的风生水起,又遭遇新的挫折,但她又从房产中介从头干起,凭借着自己的热情与努力,又有了自己的中介公司。
柳欢身上不服输的精神还有遇事儿果断的决策力真的很吸引人啊,她的梦想却非常的简单,能够过上养活得起自己的日子。
感觉又很像现在的自己,每天都说躺平,不想工作,但其实遇到工作的时候又很想尽力的做好,不求大富大贵,但至少让自己活的更有价值一些,2023年的新年愿望就它了。
还有一位是励志回乡教书的文彤,本以为是个柔弱的小姑娘,但遇到感情与事业相冲突的时候也不恋爱脑,而是想办法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虽说在梦想这方面的戏份好像没有其他人多,但想着反哺家乡就已经很优秀了呀!
梦想不分大小,它不是编织出来的童话,不是转瞬即逝的烟花,而是你踮起脚尖就能触碰到的美好。
希望2023年的我,也同样拥有这一份勇气,追求闪闪发光的自己!
片头曲好正经的样子
青春正好,观众不太好…
编剧是吃了多少💩才能写出这种剧?
哎,过真是梦想
垃圾
勾石
拍大学生的故事,不是让大学生拍故事。演员,台词,摄影,也太大学生水平了,基本就是没啥水平。
感觉导演想把每个同框的男女拍成cp
虽然方梦初这个角色也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觉得他是全剧最写实的一个角色了,感觉他身上就是很多刚走入社会闯荡的年轻人写照,一腔热血,但是却屡屡受挫,再调整好心情后还是会继续往前走,挺喜欢他的。
常笑一看就是好男人,踏实能干,最重要的是羊肉串烤的也太香了吧,滋滋冒油啊,看的我简直流口水了,立马外卖一份烧烤,吃着烧烤追剧简直绝配啊
既有生活质感,又有风趣幽默,生动描摹普通人的生活。钱小泉与韩木阳的戏份真的超级下饭,看起来不务正业插科打诨的大男孩也有梦想。
😡️
有一种纯真的美
我与青山两不负,作此绿野山居图,叶祖新饰演的彭书记对家乡的绿水青山那份执着让人动容,一口气看完十集的青春正好,真的很励志!
NT正好吧?羊肉串事件,三阿哥脾气是真的好啊,简直该供起来,编剧啥水平啊
《青春正好》真的是当代乡村振兴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一股清流啊,剧情轻松却处处让人感受到梦想,希望,责任,选择,未来,也为背井离乡的年轻人指明一条阖家团圆的梦想之路。
女主蠢冇药医,医好晒药费
整部剧最喜欢的就是柳欢这个角色啦!外表柔弱、实际上风风火火大大咧咧,一门心思挣大钱,踏实可靠的农村女孩依靠努力改变命运,太励志了。
一整片茶园最终染绿了整个绿野新村,彭书记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确实现在农村很大的一部分问题就是农业与工业无法有效结合,希望这部剧能够给乡村干部们更多启发。
一坨狗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