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去电影院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介绍了清末政府腐败不堪,官吏肆意搜刮民财,人民的生活已到穷途末路了。
加上帝国主义不断向中国做经济、文化侵略,中华民族受到这种侵略辱,不仅人民无以聊生,连国家也面临覆灭的命运。
孙中山先生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民族已经面临存亡的关头,如果不推翻满清政府,便无法拯救中国。
于是便集合许多同志进行革命工作。
孙中山先生决心革命的时候,年纪才二十岁。
当时他是以学堂做为宣传革命的根据地,并且利用行医看病的机会,向外一步一步扩展,吸收同志。
到了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时,孙中山先生组织兴中会,革命组织才成立。
从那时候起,轰轰烈烈的革命行动才一次一次的展开来。
孙中山先生发动的革命前后有十一次。
《辛亥革命》这部电影很好地描述了当年革命时的前因后果已经革命的精神,主要是孙中山先生的那种精神,而且影片将辛亥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都给了很详细的描述,像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就任总统、袁世凯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至少很好地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以及他为什么要辞去总统的职位,其实,在那个时代,孙中山先生也有很多的无奈。
我认为这部电影很真实只是还原历史的真相,基本上十分靠谱,没有吹嘘,没有功过是非,没有对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批判,有的只是孙中山先生在革命过程中的无奈,所以我们不应该用意识形态的眼光去看待这部电影,而且其中所展示的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也同样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秋瑾】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为何事革命是为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 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在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孙文美国旧金山募捐演说】诸君今日的募捐原本为的是在广州的起义然而就在刚才我得到消息广州的枪声停了起义 失败了电文上说起义失败骨干尽皆牺牲诸君没有见过他们这些死去的年轻人有的才华横溢有的家境优越有的新婚燕尔他们何以不惜身家性命不计成败利害甘死如饴只因信仰二字在场诸位大多是我华侨同胞你们心里最清楚咱们这张与生俱来的中国人的脸曾经让咱们遭受过多少白眼多少欺凌多少苦难和屈辱这是因为咱们面孔背后的国家早已腐朽不堪羸弱不堪困苦不堪咱们中国人就这样任人歧视被人觊觎由人宰割我辈之革命正是为让民众获得幸福为民族争得尊严中国革命 一直受着华侨的恩惠多年来我深深地感受到华侨 乃革命之母诸位你们的孩子为你们死了方声洞 林时爽喻培伦陈更新林觉民【林觉民被捕】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孙文辞去南京临时大总统】 文深知诸位同志对我辞职一事颇为质疑可是清除两千年来封建专制之余毒非一朝一夕所能为恳请诸位同志勿执着于一职一位之得失而应致力创建深入人心法律捍卫之革命制度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坚信革命之耕耘必结革命之果实革命之跋涉必达革命之目的【片尾独白】今天你们问我革命所为何事一百年后人们也许还会问在绍兴被杀害的同盟会员秋瑾的回答是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黄花岗的烈士林觉民在给妻子的信中说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我以为革命是让社会进步的理念从此深入人心人们懂得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革命是让我们将有中国人自己的工厂银行 铁路 矿山有了可以追寻的民生幸福革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起来的民族不再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革命就是在任何一个地方在任何一个时候在任何人的心里永远永远都不再惧怕列强都不再有封建皇权使全国之人无一贫者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这就是革命的意义
因为同属豪华明星阵容出演的现代史题材电影,人们会很自然将《辛亥革命》与《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这两部电影相并列,但由于《辛亥革命》只集中在同盟会广州起义到清帝退位这一年的时间,情节安排上要从容得多了,而且这里的明星人海战术也不像前两部一样刻意,这更像一部常规的电影了。
张黎因为此前拍过电视剧《走向共和》,因此对这段历史很熟悉,也知道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观众最大程度地感受那份岁月激荡和壮志豪情。
由于张黎是摄影师出身,《辛亥革命》在视听语言上十分考究,战争场面的摄影和声效都很出色,其中成龙的动作戏也融入得很自然,没有炫技的成分,影片对场面调度和整体节奏的掌控力都是令人满意的。
从视觉的冲击力和对心灵的震撼力上说,这绝对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但也许是因为首次执导电影,张黎也暴露出一些创作上用力过猛或不成熟之处。
张黎的电影电视剧风格很接近,所以看他的电视剧时感觉像电影,而看他的电影时又感觉像电视剧。
张黎属于中国比较精耕细作的电视剧导演,所以他的电视剧经常会表现出电影的特征。
如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中,董建昌接电话得知卢沟桥事变的场景,从得知事变到做出反应中间加了个黑场,表现人物的震惊和茫然,这种处理手法一般是不会出现在电视剧中的。
但到了《辛亥革命》,张黎的电影却在某些方面的处理又偏电视剧化,但有些在电视剧中看上去很高端的手法用在电影中却显得很做作,隐喻蒙太奇用得太频繁太露骨,感觉是在使拙劲。
如袁世凯在逼迫宣统帝退位后,走在紫禁城城中,伸开双臂做出了驭风而行的动作,这是要表现人物志得意满的心理状态,但这一举动却超出了人物的性格属性和行为方式,是强加给人物的,这让人很出戏,因为此时我们看到的不是袁世凯,而是导演和演员的生硬发挥。
孙淳本来就是张黎拍电视剧时的爱将,更曾经在《走向共和》中扮演过袁世凯,虽然心有灵犀、驾轻就熟,但也很容易不自觉地去找电视剧的感觉。
尽管不再是PPT式的事件罗列,但《辛亥革命》还是没有解决叙事片段化的问题,于是还是用大量的字幕交代事件做过场戏,整体感觉像是一部精编后的历史情景再现剧,拍到后面还是成了一笔流水账,这是这种大事年表电影最容易犯的错误,归根结底,一方面是过于求全,另方面是没有一个可以统领全片并让观众有代入感的人物命运线索。
《辛亥革命》是一部值得尊敬的电影,包括其中的仁人志士。
影片主题可以概括为信仰和牺牲,包括生命的牺牲和利益的牺牲,这都是值得人们去尊重和向往的境界。
但这个大主题之下却显得寸草不生,全部是扁平的高大全人物符号化地轮番上阵,相比之下倒是一些反面人物的刻画更加立体一些,如袁世凯、黎元洪、裕隆皇后等。
本来黄兴和徐宗汉之间有一条相对完整的感情线,但由于内容删减的原因,表述是残缺的。
所以即使是电影创作水平比较高的西方国家一般也不拍这种历史人物群像电影,就是拍的话也会埋一条小人物的线索,并适当关照平民视角来迎合观众的接受,否则就只见英雄不见人物了。
【南方都市报】
影片能够较为深刻地还原出辛亥革命前后的那段历史,部分情节是在学校课本上学不到或者是直接一笔带过的。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尽管依旧没能改变中国的两半社会性质,却极大改变了社会面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诞生出了伟大的革命精神,促进中国未来的革命事业继续向前蓬勃发展,直至最终成功。
影片中部分演员都演出了当年历史人物心怀国家,欲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但总体上演员们的表现似乎都略显平庸,缺乏亮点。
不知为什么分数那么低,主旋律片就有原罪吗?
虽有选角和表达角度不足,整体还是大气的,反映了纷乱、磅礴、迷茫的清末民初图景。
能从正面反映这个大时代,也是成功了,何必责备求全。
好像一是命题文章,就要求完美全景,不出纰漏似的。
孝定景皇后退位、攻打两广督署、辫帅入京,都是不错的场面戏。
小时候读《与妻书》,那般感人。
而今林觉民也有电影形象了,不亦悦乎。
没看过电影,也可以写影评,这就有点像没见过真的苍井空,并不妨碍撸管。
百多年前,热血青年王小五痛感天卝朝之无卝能,加入革卝命军,一呼同志逾十万,武汉三镇枪炮鸣。
一个王朝倒下去,一个民国站起来。
大家只顾弹冠相庆,可谁也不体谅一下天卝朝维卝稳之艰难。
朝堂上的列位大人为了让你们这些屁卝民活得下去,已经委曲求全不卝要卝脸面了,你们还要怎么样呢?
他们从事着全天下最高危的职业,是全天下最弱势的群卝体,你们怎么就不理解一下人家呢?
屁卝民呐,你们就长点心吧!
偌大个中国,地大物博,是礼仪之邦,不过与蛮夷签了几个文书,“量中卝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已。
花点银子救济一下列卝强,这是扶危济困的国际主卝义精神啊,你们这些屁卝民只顾自己,不知道帮助一下蛮夷大人们。
你们啊,TOO YOUNG TOO SIMPLE TOO NAIVE。
革了个命,作何结局呢?
百年乱象自辛卝亥始。
乱卝了半个世纪,貌似消停了,可实际呢?
曾经的王小五们洒尽热血,剩下的也就只有蝇营狗苟和屈从领卝袖了。
开国领卝袖振臂一呼:不革卝命的死一边去,革卝命的到另一边等会再死。
踹倒了一个朝卝廷,颠卝覆了一个民国,建立起来的,不过是另一个太平的天国而已。
叫“共卝和国”的,还有满地奴卝隶的古罗马;号称“人卝民”的,还有大阿卝拉卝伯利卝比卝亚人卝民社卝会主卝义民众国。
百年前的督抚道员,因了革卝命的由头,也不得不换上个时髦的帽子,名曰“公卝仆”——公众尽仆街,天下太平矣。
革卝命革卝命,清廷不过是想让改卝革徐徐图之,就让革卝命党们一脚踹在脸上。
可等革卝命党们真的取了江山,就个个玩起了大变脸。
北洋政卝府倒是年年不忘纪卝念民国肇建,却不准提“革卝命”。
估计在那个年月,一样是红歌唱得,国际歌唱不得。
若说变革图强,谁又不想呢?
就连老佛爷都赞同办洋务练新军预备立卝宪废除八股。
只不过凡事得有个度。
太激进就难免要革卝命,要革卝命就难免要维卝稳。
辛卝亥革卝命,不过是一次失败的维卝稳而已。
也不能说辛卝亥革卝命一点成就也没有,起码耕者有其田,就已经在神州大地实现了。
每天亿万人卝民都在努力耕作。
在播种锄草浇水除虫之余,还不忘去邻居那边偷菜,这是何等美妙的生活?
他们除了有自己的农场,还有豪宅跑车,停个车就能获得巨额收入。
这哪里是人间?
分明是天上人间。
其实黑卝客帝卝国一点都不科幻,天卝朝早就实现了有中国特色的山寨 Matrix。
历卝史长河浩浩汤汤,这一百年也就过得匆匆忙忙。
天卝朝五千年历卝史,一百年算得了什么呢?
在这五千年中,有多少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一百年?
又有多少个庸庸碌碌蝇营狗苟的一百年?
谁记得?
谁懂得?
五十个一百年过去,天卝朝依旧是天卝朝,屁卝民依旧是屁卝民,革卝命依旧是禁忌,大人依旧是大人。
这所谓的百年祭,也无非是说说而已,谁又当得了真呢?
毕竟,只说不做是我们的伟大情操,阳奉阴违是我们的光荣传统,指卝鹿卝为卝马是我们的正确路线,口是心非是我们的悠久历卝史。
辛卝亥百年,不过是又一场轮回,热血沸腾的诸位,洗洗睡吧。
如果你看得时候恍神了以为突然切片儿了,请不要惊慌。
本片的特色就是各种风格不断切换而又神奇的合为一体,大概除了两大导演,各路出钱出权的神仙都有了一点话语权的缘故,不失为民主和妥协的神作。
穿越偶像林觉民,每次出场就是穿的倍儿潮的MV特写镜头;莲花姐出场就是为了和龙哥谈一场恋爱;黄兴的造型多简单啊照着品客薯片那样贴两撇小胡子都不行吗龙哥,每次我看见他都得想一秒这哥们儿是谁来着。。。
槽点太多不一一吐了,总之看了本片最后浮雕定调子的那一段神来之笔你会对本片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有所理解和领悟。
本片揉合了爱情,动作,西部,清宫,枪战,偶像,MTV,党史等种种元素,总有一款元素是你喜欢的哦亲。
亮点也是有的,赵文瑄的台词,老万的演技,各路酱油腕儿的豪华阵容,决定了它虽然不伦不类但也不至于落到垫底儿的地步。
听话听音,透过剪接看内涵,乃是本片之精华所在。
首先我要说,这片子还行,75分。
至少我一路看下来了,没瞌睡,没早退,比近期很多电影强了。
片子开头很棒,秋瑾赴刑场,道路两旁拥挤的麻木的人民,只有小孩子的眼神里透着生气。
随后银幕上闪现的一张张仁人志士的照片也引起了我的共鸣,制造了凝重的氛围。
这些都让我对后面的部分很期待,可这电影却是虎头蛇尾。
影片是通过人物刻画来展示历史事件,人物刻画的大多不成功,很幼稚,不严谨。
不过自从领教过真理部的御制大片后,我相信,这也就是国家水平了。
孙文:孙中山算是最成功的人物了。
他是一个宣传符号,一面旗帜。
孙大炮是干不了实事的。
他带来的只有“革命精神”。
他是理论家,接受的是正宗的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不是康有为这种自学成才者。
“大元帅不是国家元首”这句台词还是挺得神韵的。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他在中国才混不开吧,最后终于有了觉悟,创建中华革命党,实行独裁,入党者必须向党魁绝对效忠。
武昌起义是文学社和新军的事,组建国民党是宋教仁的事,孙中山只是一个符号,当然他的作用是巨大的。
黄兴:对成龙无好感。
这个黄兴也怪怪的,设计那么多打斗场面,意思是用黄兴来衬托成龙吗?
黄兴是革命将领而不是一个打手。
这个黄兴苍白无力,毫无血肉。
黄兴才是真正无私的人,南京留守任上,为大局为革命裁汰三十万军队。
隆裕:失败。
不是说陈冲演的不好。
完全是设定的问题。
不是每个太后都是慈禧啊!
隆裕完全是个毫无见识的老实妇人,被袁世凯一逼,自己的私房钱都交出来。
哪里轮得到她颐指气使拿腔拿调的。
袁世凯:驻节朝鲜,处理拳乱,编练新军,老谋深算,威服内外的袁项城原来是马戏团小丑?
徐宗汉:对李冰冰我无话可说。
成龙是导演就忍了,以她的形象为什么出现在这部剧里。
林觉民:还好。
应该展现下与妻书,很多人并不了解。
比如说电影院有人惊呼黄兴,这个人的名字跟步行街一样啊。
首义三武中好像就看到了蒋翊武。
真实的才是有力量的。
辛亥革命并不等于孙中山、黄兴、袁世凯。
真正值得尊重缅怀的是一百年前为我们流血牺牲的中国人,无论是革命者还是清军,只有流血才能带来变革,镜头更多应该对准他们。
青年人是最早觉醒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都是当时青年人中的精英,他们以武装暴动者的身份牺牲让人不得不叹息。
但是他们又是令人羡慕的,生命为了家国大义为了信仰燃烧。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现在的社会是麻木的,人们都只想着赚钱买房买车,信仰?
连最基本的道德都丧失了。
连丞相都出来表示“道德严重滑坡”,你说这究竟到了何种地步。
年轻人又是最麻木的,相信你我都了解,自觉“承接国统”的对岸应该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也想着升官发财娶美女,可对百年前的他们,我存着一份敬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而岳麓山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又有几人是怀着敬意经过黄兴蔡锷的埋冢处呢?
近现代人才井喷的湖南,成了著名的娱乐之都,敢为天下先的湖南蛮子现今热衷于洗脚歌厅泡桑拿。
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我们现在处于太平世,一个轮回又要重新开始,保持清醒,我不想成为下一辈林觉民们带血控诉的对象。
这部片子有一个很好的开头,至少让我浮想联翩。
路人夹道,却皆尽茫然,无人知道这个女子姓名籍贯政治面貌。
秋瑾对这个世界最后一瞥,唯一动容的,只是一个埋头吃奶的婴儿罢了。
引刀一快,从不是难事,更不用说这位弃夫抛父东渡日本,倭刀手枪从不离手的鉴湖侠女。
关键在于,这一刀,是否能斩出希望;这一屏幕的赤子之血,会不会化作下一代中国人的春泥。
面对行刑官,她只说,安得广厦,哺乳天下。
可她还有好多话没说。
不知道张黎有没有让秋瑾明白,正如《大明王朝》和《走向共和》一再暗示的那样,她所追求的事业,并非革几次命就大功告成,并非几代人之内就可以解决,甚至并非是一两个王朝所能承载之重。
那个婴儿仅仅是一个最不靠谱的希望。
如果他家境富裕,20岁以后可能会考个公务员,从此蝇营狗苟。
如果家境贫寒,则可能浑浑噩噩,来不及被人唤醒,就在不到20岁的年纪变成了军阀混战的炮灰。
如果他侥幸未死,并且有幸开化,对不起,还有北伐,还有中原大战,还有剿匪,还有用人肉扛过来的淞沪长沙。
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和前浪都死在沙滩上。
电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林觉民一帮孩子在沙滩上嬉戏。
后来他们都成了烈士。
林觉民这一代没有完成革命,那他的后代呢?
他的堂侄女林徽因,建国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你懂的。
李鸿章说过,黄仁宇也说过,当前中国所经历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某种意义来说,我们依然身处这一变局之中。
开头的几分钟一过,后面的剧情就无可救药的迅速滑向平庸和幼稚,几乎可以称为一部准主旋律电影。
说平庸,生搬硬套的武戏和感情戏相当令人作呕。
难到商业片就一定要靠哗众取宠来获得认同?
胖胖的黄兴摇身一变辗转腾挪飞檐走壁,革命党唯一知兵的将领硬生生的成了保镖。
保镖也就罢了,你丫还和星矢有一拼,大炮都轰不死,爆破弹近距离爆炸衣服都不破,从头到尾就断了根手指,还是自己切的,我了个去。
(其实我在成龙影城看的电影,而且他们家团购真便宜,就不说这是成龙大叔的错吧……)感情戏,我就没明白李冰冰是干嘛滴,莫名其妙的哭,莫名其妙的笑,一会扮护士一会扮人妻,还不知所云的臭骂成龙一通。
说幼稚,朱尔典和袁世凯虽然是跨国好基友,但他俩的对话也绝不可能如此一丝不挂。
朱说:“我的目的就是给英国在华利益找个代理人。
”袁说:“那你可找对人了。
”……你当人人都学过中国近代史纲啊!
还有林觉民就义前受审那段,张铭岐可真是一个作风民主、爱民护民的好官啊,居然1对1审犯人,旁边连个衙役都没得,而且还让嫌犯站起来,而且在嫌犯咄咄逼人嚣张气焰下依然和颜悦色循序善诱,甚至不惜违抗上谕法外开恩,这是什么精神!
我好不容易去次电影院,本以为可以像《让子弹飞》那般频频被台词戳到G点,或者会和《走向共和》那样被详实又韵味无穷的叙事、爱恨交织有血有肉的人物刻画所倾倒,没想到看的睡意盎然。
我真想问问,张黎,你招安了?
还有一点有关本专业的唠叨,电影里有个场景。
刺客在开会时妄图刺杀革命党人。
被抓住后,黄兴去审他,就问了一句话,刺客慷慨激昂的说了一通伦理纲常,黄兴满脸不屑的听完,冷冷的丢下一句:“别审了,这个人和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世界。
”然后就潇洒的走了。
这句话居然引出满场欢笑……革命党人可是要建立民主共和,建立法制的啊。
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没有用任何法律,没有经任何程序,怎么能定罪?
怎么能下令“别审了”?
就算是大总统也没有这个权利。
不清楚历史上是否真有此事,这种混账话怎么能出自革命党之口?
又怎么能在百年后的今天激起笑声一片?
实在不解。
去影院,本打算看一部轻松的《狂暴飞车》。
可老婆硬是不让看,说看了简介没意思。
看《辛亥革命》吧。
平时我一般都会坚持,这次我没有。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其实还是有点失落。
因为之前的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我都看了。
有点够够的感觉。
所以感觉还是回归娱乐吧。
电影一开始的段落让我似乎一下子走进了那个年代,那种感觉可能是很多的70后都能体会到的一种久违的激动,震撼。
看到广州起义失败,孙文在纽约开始募捐讲话的这一段落,我的情绪已经几乎不能自以,说我感情脆弱也好,还是容易激动也罢,那一刻我的眼泪在的眼眶中险些就要掉下来。
我强力的忍了忍,生怕被左右看到丢了一个大男人的面子。
由于当前我们所生活的这种状态跟影片中林觉民代表的一代年轻人给我产生的强烈的反差。
冲击力之大,可想而知。
两广总督跟林觉民的对话就反应了这个问题。
林觉民绝非濒临饿死的难民,而是家境很好的公子。
为什么要革命?
跟历史上任何一次起义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此。
也因此给世人已震撼。
为了不再受国外列强的欺辱,让国民过上宁静幸福,民主的生活。
这种理想是多么的伟大。
伟大到在当时来看近乎痴人说梦。
成功概率估计跟买彩票差不多。
可这些年轻人还会为了完成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去死。
简直是送死。
现在的人来看。
这批人的脑袋估计是被驴踢了。
信仰,信念。
现在人的脑袋里早都没有了。
呵呵。
说的有点过。
电影的另一个场景我印象深刻,就是袁世凯听到自己的人这样介绍孙中山,有人说他是一个无私的人。
袁世凯楞了又10秒钟,一下子笑了。
说“哪有这样的人”。
是啊,用无私两个字来形容一个人,估计再没有比这更高的评价了。
谁能相信。
袁世凯更不会信。
这个可能是对伟人的最好评价。
比用伟大,高尚等等华丽的词藻更能说明孙中山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
是无可替代的。
总之一句话。
这部电影拍的远远好于《建国》和《建党》两部电影。
看完后我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
一个字好。
值得大家去好好看看,应该免费让学校组织都去看看。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