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未来罪行

Crimes of the Future,犯罪档案,后人类罪行(港),未来犯罪(台)

主演:维果·莫腾森,蕾雅·赛杜,克里斯汀·斯图尔特,斯科特·斯比德曼,韦尔凯特·邦盖,唐·麦凯勒,约戈斯·皮尔帕索珀罗斯,塔娜亚·比蒂,娜迪亚·利茨,莉希·科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法国,希腊,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未来罪行》剧照

未来罪行 剧照 NO.1未来罪行 剧照 NO.2未来罪行 剧照 NO.3未来罪行 剧照 NO.4未来罪行 剧照 NO.5未来罪行 剧照 NO.6未来罪行 剧照 NO.13未来罪行 剧照 NO.14未来罪行 剧照 NO.15未来罪行 剧照 NO.16未来罪行 剧照 NO.17未来罪行 剧照 NO.18未来罪行 剧照 NO.19未来罪行 剧照 NO.20

《未来罪行》剧情介绍

未来罪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片深入探索不远的未来,人类正在学习适应其合成环境,这种进化使人类超越自然状态,开始变形,改变他们的生物构成。有些人欣然接受超人文主义的无限潜力,而另一些人则试图控制它。不管怎样,“加速进化综合症”正在迅速蔓延。 索尔·滕泽是一位深受喜爱的行为艺术家,他接受了加速进化综 合症,身体里长出了意想不到的新器官。滕泽和他的搭档卡普利斯一起将摘除这些器官的过程变成了一场奇观——在剧院里实时操作,让其忠实的拥护者们惊叹。但是在政府和奇怪的亚文化共同关注的情况下,滕泽被迫考虑什么将是他最令人震惊的表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反贪风暴之加密危机明日之丈鬼眨眼终物语妄想学生会2奥林匹克之环灵魂舞者综合医院2小孩猴有钱坏家伙们亲爱的活祖宗害虫艾滋过后蜡笔小新:呼风唤雨的热带雨林云南虫谷高分少女EXTRASTAGE破军X档案隐身人女巫前线:塞勒姆要塞第二季吉尔莫女孩第三季嗜血龙鳞诀诊疗中第二季家有女友百乐门万视瞩目世界最后一日最后看见的街杀无赦II逃亡之路公主日记致命的敌对布拉格

《未来罪行》长篇影评

 1 ) 性、自恋,自我

自我——电影的剧情非常简单——主线是父亲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孩子”,希望借此改变现存的社会。

在这里,就可以看到一个好笑的表现:为什么是父亲创造孩子?

并且母亲将自己的孩子杀死?

——在剧中给出的解释是:母亲认为这个孩子非自然(实际上完全自然,而非自然就能够解释母亲弑子吗?

并且按照这样的理解,母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阻碍变革的力量:这种理解是十分厌女的——(表面上的)男性带来变革,女性阻碍变革所以对于母亲杀害孩子的原因应当重新解释:在索尔与母亲对话时,母亲说自己一想到这样一个恶心的“虫子”在自己的体内就无法抑制痛苦——这便是关键:我作为人,怎么会有一个非人的孩子!

孩子在这里让母亲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怀疑、与其说是对孩子的指责:你非人类,还不如说是对自己的存在产生了怀疑:我非人类!

进一步的,我非人类?

那我是什么?

——歇斯底里的症状在这里浮现:Who am l? What you’re telling me that I am?但是影片中,没有让母亲继续追问以至于得到答案:在影片中,母亲在捂死孩子后等待父亲的来电,这里母亲表现出了相当的冷静,且如释重负,歇斯底里的症状从表层消退——可以说,母亲通过杀死孩子这个行为,成功的回避了这个问题,母亲确定了自己的形象:我就是那个由社会所规定的我。

自恋——在主线没有回答的问题,影片自然就从其他情节里寻求答案。

这里要提到一个设定:人类此时逐渐失去了痛觉(其实这个设定蛮可笑的,难道失去痛觉才自残吗?

现在,在我打下这行字的一秒中里,就有人因为种种原因举起刀刃向自己。

),并且开始生长出全新的器官/组织。

对于部分人类生长新器官的现象,各国政府成立了管理部门——怪不得看短评好几个人提到福柯…不过我在这里倒是没感受到什么生命政治的恐怖,只是浅浅的对于官僚组织的嘲笑:负责人是个无能的老头,工作内容无法公开blablabla而个人,纷纷开始自残。

无论是索尔两个人所进行的器官摘除手术,还是其他“艺术家”进行的表演,无一例外,都是通过“自残”——由于对自我身份认知的孱弱,别人动手和自己动手区别不大,因为没有树立确切的自我认知,我与他者的边界还没能确立——寻找身份认同:自古以来,在身体上留下痕迹的作用都是表明身份,比较熟悉的就是《水浒传》中,罪犯会被政府在脸上刺字,代表其罪犯的身份。

而来自上古的神话则是:原始人类过着渔猎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类与自然搏斗就会留下各种各样的伤痕,而这些伤痕就是个人与自然对抗的象征,伤痕越多,自然也就越强大——因此通过自伤,以实现假冒的效果,来表明自己是个强大的猎人(当然,这个神话充斥masculinity)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可以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身份等,而有些人,则会转向通过身体语言表达自己,就像猎人一样。

所以在这里,自残实际上就是在诉说,诉说什么呢?

诉说我正在痛苦于我自己的身份,诉说我意识到了我身体的变化却不知道如何处理——这里可以很容易联想到青少年期的心理:青少年时期身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这里失去痛觉的新·人类),身体的巨大变化自然而然的让自己产生了对身体的兴趣,并且进一步的,让精神为肉体所影响:这个身体既陌生又熟悉,既爱又恨,但却无法言说,青少年无法言说是因为与父母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而新人类无法言说更直白:影片中不断强调“正常人类”对他们的排斥。

当焦虑和痛苦从内心显现,身体自然而然成为了内部攻击性的对象——这时候我还没有痛觉!

更好!

另外,划痕在影片中可以得到与艺术家共鸣的体验,即新的认同:主流社会不接纳我,但是有人认同我,人们在自残中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新的大他者,从而让自我得以安置性——性这个部分主要是围绕索尔利用身体进行艺术表演展开其实这个表演的含义很明显嘛:Sex is surgery. No, surgery is a new sex导演都说完啦…裂缝让人联想到什么,不言自明,所以实际上这种性还是非常传统的性:插入式性行为,没啥创意。

更没创意的是,让蕾雅和小k说出自己的欲望…笑死人了,到底谁最为裂缝吸引,我感觉不是女性不过说到性,必须要指出,小k和索尔在办公室的那一场戏,是对职场性暴力的性别反转,必须要看出来,这里是对男性职场性暴力的嘲讽,也能看出小k的演技还是有所长进的:一方面是作为女性的性欲萌动,一方面是作为拥有权力的“男性”的暴力展开,很好的。

结局也挺搞笑的:我不太擅长老式性行为…另,蕾雅真的好美

 2 ) 扭曲而灿烂的身体美学

原载于《陀螺电影》在1970年,年仅27岁的加拿大导演拍出了自己的第二部长片:时长仅1个小时的黑白独立实验作品《未来罪行》。

这部作品标志着柯南伯格导演生涯的一次谢幕和重启——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拍过类似实验电影,而他的下一部长篇作品则要等到5年之后,在更主流的制片人伊万·雷特曼(是的,那位《捉鬼敢死队》和《爱情无线牵》的导演)扶持下完成的《毛骨悚然》。

《毛骨悚然》这部小成本血腥恐怖片虽然在上映时饱受“低俗猎奇,耸人听闻”的争议和恶评,却也因此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态,一举成为当时加拿大最最赚钱的本土英语电影之一,开启了柯南伯格作为职业电影导演的道路。

更重要的是,其对血肉赤裸裸地展示和扭曲,成为了柯南伯格“身体恐怖”风格的标志。

之后的数十年,柯南伯格一直高频而稳定地产出着作品。

而主流影坛对他的反应,也从一开始的惊恐和厌恶,逐渐到理解和欣赏血腥背后的美学与哲思。

1991年,《裸体午餐》成为柯南伯格第一部入围三大电影节的作品;2005年的《暴力史》更是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剧本,标志了美国主流影坛对柯南伯格的拥抱。

于此相对的,柯南伯格的电影,尽管并没有放弃导演本人对血肉的迷恋,还是不可避免地愈发主流了起来。

《暴力史》和紧随其后的《东方的承诺》是相当商业化的类型片,11年的《危险方法》更是关于荣格和弗洛伊德的传记片。

不过,柯南伯格的主流成功不久后便结束了。

2014年的《星图》虽然给朱利安摩尔赢得了一座戛纳影后,但这部讽刺好莱坞的黑色喜剧无论是口碑和票房都差强人意。

从此之后,柯南伯格便陷入了寻资困境,多次在采访中坦言无法为自己的下一部电影找到投资,更是一度考虑过退休。

索性的是,在《寄生虫》出乎意料地大获成功之后,财大气粗的独立制片公司NEON决定投钱物色下一个可能成为奉俊昊的冷门黑马,老骥伏枥的柯南伯格便成了他们下注的对象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8年未能拍片的柯南伯格将自己的新片命名为自己成为院线剧情片导演前的最后一部独立艺术制作,破釜沉舟的决心可见一斑——2022年的《未来罪行》和70年的那部作品一样,要么成为一个事业新篇章的开始,要么是一个总结职业生涯,首尾呼应的天鹅挽歌。

尽管特意和旧作同名,但这部新作与70年的同名作并无剧情上的关系。

2022年版的《未来罪行》讲述了在一个痛觉被消除,任何人都可以随意改造身体的反乌托邦未来世界,一个雕塑与生产变异器官的“行为艺术家”(维果·莫滕森饰)和他的助理(蕾雅·赛杜饰)卷入一个着迷于变异器官和人类演变的地下组织的故事。

从这段简短的介绍便可以看出,这部作品是柯南伯格今年来最“追根溯源”,最直接回归“身体恐怖”的作品。

在这部电影里,“身体”本身成为了艺术家的作品,可以被雕塑,打磨,刨析,将人体最本源的内脏和器官直接展示给观众。

从这个角度来说,柯南伯格的老搭档维果·莫滕森所饰演的“身体艺术家”便是导演本人的化身,因为两者都是将肉体变异的呈现当作其美学的宣言。

在影片中,克莉丝汀·斯图尔特所饰演的地下组织成员着迷地问莫滕森的角色:“Surgery is the new sex? Isn’t it?” (“手术是新的性爱,不是吗?

”)这句问话莫滕森角色创作的宗旨,也点明了影片的主旨。

在众目睽睽的秀场,蕾雅赛杜指挥着镭射的激光将莫滕森的身体切开,袒露出他的内脏,收获着他变异的器官。

莫滕森并闭着眼睛,呻吟连连——并不是出于疼痛,而是欢愉。

虽然整场手术并无性器官的参与,但却完成了对肉体最赤裸的展露和最深层的侵入,莫滕森也在这场公开的暴露,侵犯与夺取中完成了精神上的高潮。

而在另外一场戏中,斯图尔特用导管直接插入莫滕森的身体,窥探他体内最深处的内脏。

在这个“手术”的过程中,两人呻吟着,喘息着。

管状物刺穿着的身体,对于性爱的比喻不言自明。

似直白的对于“手术”和“性爱”的探讨,片中还有许多场感官刺激强烈的戏份展现。

有一场莫滕森和赛杜之间没有性事发生的“性爱戏”,更是会让人想起朱莉娅·迪库诺的处女作《生吃》。

有趣的是,去年迪库诺的《钛》拿下金棕榈时,很多人将其风格类比柯南伯格。

而不久前,也有提前看过《未来罪行》的人放下豪言这部电影会在戛纳引起巨大轰动,让《钛》显得像小儿科。

由于《未来罪行》的拍摄周期,柯南伯格不可能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就预测到《钛》的成功并对此作出回应,但《未来罪行》里还是有一些戏份让观众不得不怀疑柯南伯格是在影射其他”柯南伯格“式导演:片中除了莫滕森的角色外,也有其他类似的”身体艺术家“,将身体的改造作为政治的宣言,风靡一时,大获成功。

这位艺术家将模特的眼睛和嘴巴缝上,将耳朵种植到模特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电子乐的的律动,模特跳起了voguing式的现代舞。

在这里,身体的改造成了一种装置艺术,体成了雕塑原材料的一种。

虽然都是对于身体的改造,但这种对于外观的改变和莫滕森角色追求的内脏演化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和处理方式。

这种对于身体外观的改变,尽管“极端”但仍然是一种外在的展示。

目的在于通过外在感官的刺激调动观众的情绪,是属于面向他人的表演(performative)形式。

而莫滕森所追求的,是内脏的演变。

这种改变虽然无法在表面上被察觉,但代表了人类机能上的演化,是历史性的突破,是基因上的演变,是代表着人类在进化史上再上了一步台阶。

而这种身体机能的演变,和肉体变异带来的全新物种的诞生,才是莫滕森以及柯南伯格所追求的。

这个美学上的分歧,就是柯南伯格和其他类似猎奇派“噱头电影”(provocative cinema)导演最大的区别——柯南伯格的“重口味”并不是出自于靠视觉冲击来激发观众的强烈反应,而是来自于他发自内心对于瑰丽而扭曲的肉体的爱。

这份存粹的美学上的爱可以在他至今主流院线上最大的成功《变蝇人》上可以体现:在“人类逐渐苍蝇化”的B级噱头下,影片本质上是一个两个人真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只能靠一方的自我毁灭来拯救另一方的纯爱故事。

所以说,比较《未来罪行》和《钛》谁更大尺度,本身就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

因为柯南伯格所追求的并不是比其他的“身体恐怖”电影更加惊世骇俗,而是如何呈现肉体纯粹的美。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一观点。

片中一位侦探问到:”我的身体也长了肿瘤,那我也是艺术的创作家吗?

”柯南伯格借斯图尔特之口回答了这一质疑。

莫滕森的身体创作和肿瘤的区别在于肿瘤是无意义的生长,没有任何的目的和方向。

莫滕森的器官种植则是创作出前所未闻的器官,推进着人类的演变。

尽管创作的初衷不同,不过在一定程度上,其他的大尺度猎奇片还是改变的柯南伯格的创作环境。

在《变蝇人》诞生的1986年,身体的变异还是一个隐秘而可怖的禁忌。

但在2022年,《人体蜈蚣》成为一个长青系列和《钛》拿下金棕榈后,变异的肉体已经不再耸人听闻,甚至已经像柯南伯格片中所展示的一样成为了众人喝彩的政治宣言,那么身体的美学下一步还能走向何处呢?

这是片中莫滕森的角色迫切想要找到答案的问题,可能也是柯南伯格自己想要回答的问题。

在预告片中,莫滕森时而坐在一个仿生物式的骨架椅上,时而躺在一个类似的骨架床里。

这些仿生的科技帮助莫滕森孵化新的器官。

照顾莫滕森的赛杜轻抚着这些生物机器,对他们喃喃低语着,仿佛他们有生命和意识一般。

这是柯南伯格对于未来身体的终极想象。

在未来,科技会越来越像活体,而这些活体版的科技则反过来孵化出越来越机器化的身体。

人类与机器的联结将会越来越紧密。

而在影片的结尾,莫滕森则做出了最决绝,最柯南伯格式的抉择——不破不立,自我牺牲式的涅槃。

通过对于自己身体最毁灭性的破坏,以求达到对人类身体极限的突破。

这是一个极致的选择,但对于柯南伯格本人,影片的结尾似乎则有些暧昧和耍花俏:开放式的结局并不展示身体下一步的演化将是何种模样,更不解答莫滕森的涅槃是否成功。

不过,谁又能责怪已经如此“掏心掏肺”(字面意义)将自己的美学赤裸裸地展示给观众的柯南伯格呢?

作为久旱逢甘霖的粉丝,我们只能期待《未来罪行》在戛纳大获成功,我们得以看到涅槃重生成功的柯南伯格更多作品——谁知道,说不定五年后,他将会带着《毛骨悚然》(2027版)重征戛纳。

 3 ) 当手术变成一种性行为,疼痛体验便是强度最高的快感

在超人类和后人类之间

作者:Yinanaa哥本哈根大学电影美学硕士。

鲁汶大学哲学硕士在读。

德勒兹不会认为在银幕上进行一场解剖(活人或死人)便创造了他念兹在兹的“无器官的身体”,因为后者应由感觉(sensation)的创造解放出来。

而从感觉的创造来看,《未来罪行》中带着纹身的器官和全裸的拥抱都不及片尾维果·莫滕森眼角那滴泪。

影片的核心意象是身体的改造,概念却是欲望和创造,或者说欲望机器的持续生产。

相比《变蝇人》里疯狂科学家的欲望和《欲望号快车》中的性欲,《未来罪行》中欲望机器的生产呈现出更为多元的形态,并像病毒般互相感染。

这里的欲望也不呈现为对某种匮乏的填补,而是无动机无缘由的自然生产,一种纯粹的丰盛。

——新器官进入身体,是一种对随机性的拥抱。

片中那位将嘴巴和眼睛缝住,全身长满耳朵的艺术家显然出于对人类中心的反思态度。

可惜,纵然他缝了嘴巴,长了那么多耳朵,还没抑制住喋喋不休的表达欲。

食塑料主义者、Brecken的父亲恐怕抱有“超人类”(superhumanism)的政治理想。

可惜,他用强烈的父权意志主导一切,招致仇恨和报复,最终只创造出一具男孩的尸体。

《未来罪行》剧照而影片的主角,两位行为艺术家Saul和Caprice则沉迷于无中生有——在无意义(emptiness)中创造。

这当然是对艺术创作的反思。

维果·莫滕森饰演的Soul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柯南伯格的化身。

他操起手术刀霍霍挥向观众。

食塑料者孜孜不倦地劝说他们由感觉的创造推进到现实的创造——从身体开始,拥抱革命。

对此,随着影片的发展,Saul的态度由愤怒、叛逆转向敞开和接纳;而 Caprice则惦记着不要“表演”,要“建构”(construct)。

将身体改造为食塑料者的群体生出一个能“自然”食用塑料的男孩Brecken。

他犹如《银翼杀手》里Rick和Rachael的孩子——一个“自然”降生的非自然物,一个界于造物与生物间的异种。

Brecken的母亲在发觉孩子大快朵颐享用塑料后用枕头闷死了他。

对母亲来说,这个孩子犹如父亲在她体内播下的肿瘤,是对她身体的占用和剥夺。

唯有在亲手闷死他后,他才回归为她身体的一部分。

《未来罪行》剧照而Saul和Caprice则敞开迎接“肿瘤”——将人造的新器官植入身体,任其生长,然后公开展示。

他们不再需要舞台。

身体即是舞台。

肿瘤自生于人体,又具有绝对的异质性——肿瘤组织无限分裂、复制、繁殖直至吞噬生命。

在此意义上,柯南伯格电影一贯的主题便是拥抱“肿瘤”。

不止《灵婴》中那长在体外、娩出婴儿的怪异组织是肿瘤,《欲望号快车》中的汽车也是性器官-肿瘤,只是披了个机械壳子。

戏内,角色慢慢体察自身与肿瘤的亲密;戏外,观众愕然反思是肿瘤赘生于人体,还是人体本就是巨大的、看起来有序的肿瘤。

——我们自以为有灵性的生命是纯然的物质存在,它与肿瘤的不同只在于具体的组织方式。

《未来罪行》正是在此意义上建筑了诸多身体奇观:机器如藤蔓般扎进维果·莫滕森干枯的肉体;骨骼座椅又如利齿在持续的震荡中将他锁住;行为艺术家小刀割脸,肉一层一层翻开。

柯南伯格已经拍过无数次“肉”了:流血的肉,粘稠的肉,坍塌的肉,战栗的肉,痉挛的肉。

但《未来罪行》的“肉”依然新鲜。

——在重头的解剖戏中,手术刀如伶仃利爪划开皮肤、脂肪、筋膜,在腹腔里优雅扒拉一通,掏出器官,不疾不徐,一一摆好。

应该说,整个过程干净利落,也没滴几滴血,比柯南伯格之前电影的血肉横飞相比,“友好”太多,美感十足。

而不适感恐怕来自,在活人解剖中,心脏跳动的声音始终回荡在耳边。

在寂静的电影院里,这跳动声与你心跳的声音共振,仿佛是你在被解剖。

《未来罪行》剧照在看这一段时,我不知怎地想起纪录片《人间世》第一集那场心脏移植手术。

医生从装满液体的塑料袋里取出苍白的供体心脏,放进病人胸腔,缝合各支血管。

随着血液缓缓流进,心脏渐渐转为粉红色,有力地跳动起来。

这是一颗“光洁、温润、神圣”的心脏。

而在《未来罪行》里,从Brecken尸体取出的心脏是鲜血不再流动后的深红色。

Brecken小小的身体已在冰箱里呆了多时。

机器手一抖,它便滑进解剖台-舞台上一处预留的凹陷——仿佛一个微型神龛,供人参拜。

如此,神圣的、泉源的、永动的心脏猝不及防被还原为血肉之中的一团血肉。

《未来罪行》剧照Caprice说,手术是一种性行为。

在《未来罪行》里,作为强度的性不再借助他人的身体、砰砰撞成一团的汽车或张牙舞爪的录影带来振动、扩张和生产。

解剖,将身体划开,让各色脏器重见天日,让血腥之气扑面而来,让身体内部裂开、破开、敞开、洞开,才知身体之内并无内部。

——身体,唯有身体。

解剖因而成为一种启示,正如耶稣的肉化为面包为人吞下,血化为酒为人饮下。

疼痛是最有强度的感觉。

正常状态的身体不会疼痛。

疼痛如片中的纹身般铭刻在器官之上,标记他们的暂时的存在,揭示出“健康”的身体乃是一种器官的临时连接。

公开解剖创造一种公共的疼痛体验。

在疼痛中,又有接近性体验的快感。

正如Caprice在观看女艺术家割破脸部的表演后与其说话,一种情欲隐隐流动。

基于共同的疼痛和脆弱,一种新的主体才可能被召唤,人类才可能被连接。

正如康德在提及法国大革命时指出,旁观者不曾行动,反而能够近乎热情地领略其于自然和历史中的真意。

在这个意义上,行为艺术家以自己的身体为祭坛、为子宫、为海洋,满怀虔诚地等待奇迹降临——其形态,不是《理想国》中由哲学王分配的公共的性,而是由敞开的身体自然联合而成的狂欢经验。

《未来罪行》剧照只是,以上只是脑补后的解读。

《未来罪行》在表达层面止于干瘪的概念和若干身体奇观。

当德勒兹犹如梦呓般讨论“无器官的身体”、力的涌动和强度的生产时,他也不忘提醒,“无器官的身体”是一个界限(limit)。

你愈执着于创造“无器官的身体”,你便离“零强度”(zeroness)愈远。

《未来罪行》抛出过多概念,阻滞了“感觉的创造”。

其中流动的,与其说是叛逆的、溢出的身体经验,不如说是导演的权力意志。

末世暗流涌动、人人惶恐的场景和氛围塑造固然合适,但了无新意;国家器官登记处(national organ registration)和探员这条线索也许想讨论现代国家对生命的掌控(生命政治),但这种故弄玄虚实为画蛇添足。

何况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刻意压低的声线和一惊一乍的样子表演性过重,干扰了身体和疼痛体验之真。

反而是那两个调试设备的小姐姐,无论是面对改造人体的机器,还是忧国忧民的医生和食塑料者,都用“就是玩儿”(playful)的态度嘲弄之。

《未来罪行》剧照或许,这并非《未来罪行》的无力,而是“后人类”(posthuman)概念的无力。

尽管“后人类”理论家们坚决地与“超人类”分道扬镳,要以“后人类”概念重思人类主体性。

但思来思去,我们只能用否定性的概念去推演一种后人类的主体性,却不可能将其彻底抛开。

因此,身体之外,别无其他。

柯南伯格坦言,20多年前的剧本在近耄耋之年拍出,是出于对自身和人类境况的新的感受。

仔细想来,人类境况既未曾有,看起来也不会有多么决定性的变动。

电影只能如片头片尾那纹身一般,一笔一划在血和肉的层面做文章,而不应在概念层面贪求更多。

人不是一个要由表及里层层剖析的谜题,人是寄居在血肉之中的奇迹。

而《未来罪行》则是对人类这一奇迹般的存在者的反复接近、探寻和拷问:人类将自身动机与随机性碰撞,持续创造出新的事件、事物和一切,这种创造能力正如人类在宇宙中从无到有的出现,是奇迹的显现。

正如Caprice饱含热泪地解剖Brecken的尸体,“这是第一次尸体解剖,还将有第二次,第三次……”人的肉身所能承纳的变化、所能孕育的奇迹既不能被语言形容,也不能被影像表达,只能在康德意义的旁观者的热泪中窥见一二。

于是,在《未来罪行》的结尾,维果·莫滕森吃下塑料。

那一刻,连忙活了一整部的解说员Caprice也闭嘴了。

不能言说,不能命名。

身体,唯有身体。

——1980年代的赛博格(cyborg)宣言还言犹在耳,赛博格已经由预言变成我们习惯的现实。

人类的创造事业也正以人们不能承受的速度迎来一个后人类的时代。

人类无法想象一个真正“后”人类的时代,只能在身体——那一切变动、破坏、强度和生成的表面、边界和空间——依依回首,在对疼痛的经验中尝试描摹那一道逃逸线。

编辑:Betsy电影迷

 4 ) 满足还是压抑?这是个问题

导演的很多作品都在表达一种担忧,就是有朝一日我们的感受力会变得异常虚弱,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我们终将丧失五感带给我们的快乐,只有足够强的刺激量,才能激起这些感受,让我们享受它们。

触觉(性)他在很多电影里描写性:传统的方式已经很难让人产生快感,《欲望号快车》里,他把快感建立在车祸现场,因为那个场景里车的外壳被撞得支离破碎,就像人的皮肤被撕开,这时候人们之间的关系不再停留在肌肤相亲,而是血肉模糊上,他要的就是这种肉对肉、血对血的融合与亲密,具像化的爱你爱到骨头里。

这部《未来罪行》也类似,爱情片厂直接就是外科手术台,切割皮肤就是宽衣解带,不剥开皮肤爱你,不亲吻你的内脏,不触碰到你的器官,在上边纹上我们的爱情誓言,那都不算爱。

听觉中间的舞蹈片段也有这个意思,舞蹈名好像叫“听”,导演想把听觉感受极致化,演员就得把自己的眼睛、嘴巴全都缝起来,最好鼻孔也塞上,还要全身上下长满耳朵,这才能充分地去感受听,不得不说也是种贪婪吧,贪婪地追求极致感官享受。

视觉还有美女们热衷于将自己毁容,把漂亮脸蛋切割得血肉模糊,刀刀见骨,这应该就是影片里“内在美”的概念。

已经不满足于妈生脸、无暇之美,她们要定义自己的脸,让伤疤增添传奇色彩,伤口凸显故事性。

但很明显,对残缺美的沉迷就像对整容美的沉迷其实是一样的,都会上瘾,对“美”这种视觉感受的追求也是无止境的。

味觉怪胎父子进化出可以消化工业垃圾的消化系统,这部分是不是可以这样解释:一些对味觉要求高的人群,他们起初是只吃美味的食物,然后对美味食物越来越挑剔,味觉阈值越来越高,就越难找到可以入口的食物,逐渐会发展到从一些刺激性极大、甚至有毒的化学物质里找刺激,然后这类人逐渐进化出了一套适应他们自身的消化系统。

感觉导演对感官的享受追求极致满足,挺贪婪挺贪心,但这种“纵欲”的渴望又带来一种恐惧,那就是如果我贪太大,尝到了太多太好的,以后找不到同样强度的了怎么办?

阈值增高了怎么办?

感受力变弱了怎么办?

然后他又想要为了让快感持续时间长一些而适当压抑自己。

说来说去,纵欲也好,压抑也好,各种办法交替使用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嗨,并且嗨的时间还最好无限延长,可以说是对自己这幅肉体的终极关怀了吧,对自己是真爱啊。

另一个角度,为什么一个人会对感官享受如此极致地渴求?

觉得他如果不是个肉体经验非常贫瘠的人(没被满足过才会无比渴望),要不他就是个肉体经验非常丰富的人(不断尝试超越)。

人与自己欲望之间的关系真是复杂又迷人。

这部片子蛮可以和《超体》对标的,那部拓宽了对精神边界的探索,这部拓宽了对肉体边界的探索,厉害👍

 5 ) “开膛破腹”的电影版释义

2022加拿大恐怖片《未来罪行》,定级R,豆瓣评分6.2,IMDb评分6.2。

“开膛破腹”的电影版释义。

雷声大,雨点小。

本片由于题材另类和前卫,上映之前关注度很高,但得见真面目后并未觉得如何惊艳。

题材确实很新颖,但是观感很平淡,也许是曲高和寡吧,至少我觉得影片的娱乐性很弱。

本片题材独特,另类,新颖,前卫,比如:未来人类手术性爱新形式、在公众面前展示新生器官的行为艺术、器官进化可吞食塑料……但是编剧并没构思出一个娱乐性强、易于观众理解的故事外壳,使得影片虽然吊起了观众的猎奇胃口,但是并没有给观众带来猎奇的观影感受。

影片的投资很低廉,全片场景道具都给人以廉价之感。

全片几乎没什么CG特效,全片没能呈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场景。

摇摇晃晃、制作粗糙的进食餐椅令人想到上世纪低成本电影的廉价道具。

影片的尺度较大,是典型的R级,不仅有开膛破腹的画面(不过并不血腥),还有三点尽露全裸戏。

令人咋舌的是,蕾雅·赛杜竟然三点尽露上演全裸戏份,不知道本片是不是蕾雅·赛杜的第一部如此尺度的戏份。

本片的豆瓣和IMDb开始都是6.5,在我写影评时纷纷降到了6.2,说明绝大多数观众并不买账。

 6 ) 随笔

儿子 台灯 母亲 景深镜头的叙事性失去痛感的人“人人都是艺术家” 对现代艺术低门槛的诙谐反思 “人人都能做手术”医学成为一门表演艺术 人们失去痛感人人皆可代表国家白发医生 表演型人格喧宾夺主的纹身 寄生形式于身体 夺去器官己身存在的意义置于胸前的控制器 母性哺乳赋予新生的暗喻手术是新形态的性爱 切割身体的性爱 痛觉之爱艺术的成立需要支持者 具有社会性的艺术多余的耳朵 一种概念 并无实际作用 浮夸的表演 没有实际意义的自我满足表演美的创作并非偶然表演欲大于人性 杀死儿子以表演 对传统人伦关系的颠覆 “我儿子尸体在我这里 他可是我儿子”物品归属权 人是否具有人权 人是什么?

对法律的践踏 对人伦的践踏 对社会常识准则的践踏机械性爱对器官变化的厌恶 所以改变器官 人定胜天私人情爱和公众艺术博爱的冲突电视里的自残行为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冲击 使人的行为变得畸形 且畸形被无限放大对人的审美固化进行反思 美丑对立 或相互转换明星的权力 公关宣传 给被宣传者展示其想看到 宣传者自行决定是否如一履行男主死神一般的扮向 引发追随者狂热 对神性敬畏憧憬 对死亡追求可创造的未来充满纹身的幼童器官 世界各类价值观的输出对孩童的强制谋杀

 7 ) 《未来罪行》:器官作为艺术工具

把身体用作展示新的艺术观念的工具,这是行为艺术家的手段。

行为艺术家将探索停留在身体的表面,就像画家在画布上作画那样。

现如今(或说某个未来时期),一类叫“器官艺术家”的人诞生,他们不再止步于身体的表层,而是如内科手术医生那般打开身体的内部,以人体器官为工具进行新艺术的展演。

这便是柯南伯格在《未来罪行》里构想的世界。

癌症作为隐喻,逃脱了垂死的无情,转变为创新的源泉。

既然增殖的癌细胞自发生成组织、器官,那么在艺术层面,这能否称为一种创新?

创新是艺术的本源,无论是实物从无中生有,还是新的观念赋予旧物新的可能。

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妨用杜尚《泉》来做解释。

杜尚将现成的小便池放在展厅,赋予了原物没有的艺术光晕。

器官艺术的未来路径仍然隐而未现。

倘若器官变成艺术创新的工具,它将如何面对来自医学、法律、伦理等各类责难。

但借由想象这种可能性,柯南伯格属实创造出一个未来的暗黑世界:癌症患者变身艺术家,器官变成艺术品,尸检舱成为艺术展览空间,观众沉迷于观看机器解剖身体,如同欣赏性爱实战(“手术是新型性交”)。

《未来罪行》让艺术成为撬动现有律法、伦理教条的前哨,进而对何为身体、何为疾病、何为艺术、何为罪行等进行了探讨。

但这条艺术的 “未来”之路其实早已被商业涉足。

资本的冷血无情,导致任何有剥削价值的地方,都会有商业涉入,即便法律也制止不了。

剥削完成了从外到内、从身体表层到身体内部的过程。

首先是对体力和脑力的剥削,便是我们所说的劳动。

劳动创造出价值,唯有价值能被剥削。

而劳动的基础是身体,因此身体是价值的最终源泉。

当体力和脑力都被剥削殆尽,身体自身变成新的剥削对象。

这便是性服务和代孕,说白了是对性器官、子宫使用权的租借,可反复发生。

如果更进一步,器官买卖则一次性买断器官。

标榜为革新旗手的艺术落在了商业的后面。

由此看来,柯南伯格的构想不像初看起来那么具有新意,更像把商业领域已经发明并使用成熟的剥削机制挪用在艺术上,或者是殊途同归,但落后一步。

既然连器官都可以买卖,那么有没有可能诞生器官层面的艺术,器官的生产、修饰、美化即(无中生有的)艺术。

癌症自发地创造出新的细胞(组织、器官),为此提供了可能。

如果再有一门能在器官上进行绘画、雕刻的工艺(纹身),那它更加符合艺术 “无中生有”的创新原则。

当然,在尸检舱上进行身体解剖,展示并取出纹身的器官,同时有实时记录和观看,这不只成为一场行为艺术,也在还原艺术的诞生过程。

过程(解剖表演)和结果(纹身器官)都是艺术。

艺术的观看(体验)对于一件艺术品的完成是必需的。

一个现成的小便池不会被称为艺术品,除非它被放置在特定的展览空间,贴上特定的标签。

展览空间意味着被观看(体验)的可能,唯有在观众的参与过程中,艺术才真正诞生。

《未来罪行》之所以要将器官解剖变成表演,原因也在于此:观众的观看(体验)赋予了机器解剖身体变成行为艺术、身体里取出的纹身器官变成艺术品的可能。

如果这是艺术,那么人类对身体表皮的修饰、美化是否也应该归入艺术一列?

比如整容、纹身,甚至健美,这些都是对原始身体组织的改造,创造出了原先没有的东西。

 8 ) 《未来罪行》:柯南伯格的一场噩梦

人类的未来,命运多舛。

威胁无处不在,气候巨变,环境污染,战争,病毒以及地外天体和文明的入侵,都有可能是致命的因素。

众多的科幻片,描绘着惊心动魄的世界末日。

《后天》,《绝世天劫》,《2012》,《世界大战》…几乎每一部电影都在预示着悲观的未来。

在最近上映的这部科幻电影里,导演则为大家展示了一个另类而惊悚的人类未来。

在不久的将来,由于人工合成技术的发展,以及大环境的变化,人体也在逐步适应新环境。

有的小孩天生具有了超强的消化能力,比如他可以吃下一整块塑料,体内的强酸消化系统可以轻松搞定。

人们的身体痛觉消失,割破皮肤不再是痛楚,而是一种奇妙的快感。

以至于人们互相自残,还以此为乐!

人体的器官可以再生,进行一场手术简直轻而易举。

更要命的是,人们视手术为一种享受,一种类似性爱的感觉,何解?

因为痛觉的消失,手术的操作者与病人的互动,竟然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那种感觉就像男女鱼水之欢…《未来罪行》(Crimes of the Future),由大卫·柯南伯格执导,维果·莫腾森、蕾雅·赛杜等主演的科幻恐怖片,于2022年5月25日在法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在未来,“加速进化综合症”迅速蔓延,人体适应了合成大环境,并进化出新的器官功能。

剧情围绕行为艺术家Saul和助理Caprice的器官手术表演展开…电影有着大卫·柯南伯格特有的风格,人体器官、性,画面自带cult风。

其实,在导演早年的电影中,都可以找到这些元素。

1975年上映的科幻恐怖片《毛骨悚然》,有一个人体寄生虫的设定:由于科学实验的失败,产生了变异的寄生虫,凡是被传染者,不但丧失理性,而且具有非常强的性欲…在1977年的《狂犬病》中,导演又提出了一个人体异化概念:女主角罗丝因车祸受伤引起病毒复发,在她的腋下长出一个嘴巴,嘴巴里伸出锋利的肉刺,同样充满性暗示。

在《未来罪行》中,老当益壮的柯南伯格更是天马行空,大玩他的人体异化概念,硬生生制造了一个灰暗惊悚的人类未来。

有一些概念其实不算新鲜,比如痛觉消失,在1995年佐藤寿保执导的日本惊悚恐怖片《女虐》(Naked Blood)中就有尺度颇大的演绎:失去痛觉的女孩,不断自残自己的身体,从中获得快感,直到血肉模糊而死。

“手术即性爱”的概念确实够cult,也够吸引眼球,但是电影本身剧情乏善可陈。

在喋喋不休的对话和概念解释之外,唯一亮点在于蕾雅·赛饰演的女助理与维果·莫腾森饰演的行为艺术家之间的手术过程展示。

当然,还有一些富有科技感的手术设备,操作系统,以及那个看起来模样古怪,摇摇晃晃却没什么用的就餐椅。

电影中的描述和说法,看起来更像是柯南伯格个人的喃喃自语,以及对于人类悲观未来的一个警告。

环境污染,工业化的趋势将是不可避免的,对人类的影响是深远而可怕的。

人类自诩可以改变世界,但是当自然之力反噬之时,人类只是环境中的一只蝼蚁而已。

人类惊悚未来的源头终究还是自身所犯下的罪行。

 9 ) 简陋

这是拍了个真人体艺术。

貌似搞了个高概念电影。

但是显然资方对老头子搞得这些个人体艺术很没有信心。

很多美术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假很差。

美术做得不好,就一个终极原因,就是没钱。

可悲的是,高概念电影拼的不是演员演技,偏偏是这些要素构成。

显然,这些都失败了。

模仿生物科技的道具做得都很简陋。

所以这个高概念就变得很假,整个电影的调性也缺乏荒诞感,无法中和美术的粗糙和露怯。

搞了这么多大明星参演,显然老头子有点排面。

但是这纯粹就是大家刷脸,捧个人场。

说实在的,作为一个电影,或者说作者性的独立电影,这个片子也是要啥没啥。

感官刺激也不够。

更不爽快。

主打的高概念也是桌子底下放风筝,手段不高。

只能说影迷们宽容且厚道,打分居然高达及格。

没打最低分的原因是因为影片还是涉及了一点点当代艺术,我的专业。

算是对当代艺术起了一丢丢推广作用,所以多给一勺。

 10 ) 欲求主体与反庸俗判断力

一、理想的主体 在从古至今的任何时代和出现过的所有民族中寻求一条通过确定的概念指出身体之美的普遍标准的鉴赏原则是劳而无功的,因为我们在身体上所寻求的东西是本身自相矛盾的——既受伦理世界的规训又企图在庸俗判断力的欣赏中被给予“形体艺术之美”,其中伦理世界告诉我们怎样的身体是正确的,庸俗判断力告诉我们怎样的身体是美的,迄今为止我们对身体的一切揣度都是基于此两个概念所制造出的恐惧焦虑与轻松愉悦这一对相互矛盾的情绪。

但在未来的我们必定会批判这堆没有普遍性和自由的情绪,因为这种情绪并不符合主体的理想,即符合主体理念的存在物的表象,对此,我们针对身体的所有审美判断都应当是示范性的鉴赏,而与之对应的条件是:1.被审美的身体应当作为“作品”呈现;2.所有的鉴赏者都应当在自己心中产生鉴赏的原型;3.鉴赏的形式应当是一种自由的艺术。

作为鉴赏“作品”的身体(一)

作为鉴赏“作品”的身体(二)

作为鉴赏“作品”的身体(三)

Bracken被伦理世界杀死的身体在“作品”中复活

无法成为鉴赏“作品”的“雇佣的艺术”

可以成为公开鉴赏“作品”的“自由的艺术”

尝试通过强行服用未来食物在心中产生鉴赏原型从而成为合格鉴赏者的现在时人类(失败)

长期卧底鉴赏者群体、曾试图通过“雇佣艺术”制造内心的鉴赏原型、最终受到复活“作品”启发的旧人类通过服用未来食物在心中产生鉴赏原型从而成为合格鉴赏者(成功) 当审美的身体是“作品”时,主体的行动本身、行动的意识以及由前两者引出的外在于行动主体的他物都包含在了“作品”中,此时身体作为特殊的我的实在的个体脱离了伦理世界的约束,视法律和社会秩序为没有绝对本质的思想、没有现实性的抽象理论,却能让普遍的自我意识从这样特殊的个体中找到简单的、个别的情感,这既是“作品”的情感,也是一切鉴赏者的情感,个体通过这种性爱般的情感扬弃伦理世界、扬弃庸俗判断力,让创新的表达在永恒的持续中流行,让我们在寻求、渴望的过程中将身体与赋予了生命的审美融合,进而实现自身的主体的理想,实现的方法不再是作为一门雇佣艺术的“手术”或“登记处”,而是一门作为自由艺术的“表演”。

“表演”使行动内容的一切环节回到自由状态,但“表演”带来的鉴赏价值也因自由而偶然、稍纵即逝,不过,最终“表演”为所有鉴赏者都带来了一个永恒地针对主体理想的表象的欲求对象,它将成为所有未来人类的性癖并如自慰一般令人上瘾,折磨所有人的行动、意志、认知和思想。

作为自由艺术的“表演”改变了鉴赏者的性爱理念

作为自由艺术的“表演”改变了鉴赏者的性癖二、崇高理念对幻想欲求的批判 基督、真主、佛祖、Karl Marx……我们在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追求绝对地大的东西,即崇高,与直接带来愉快与鉴赏价值的自由艺术不同,崇高是通过对生命力的瞬间阻碍以及紧跟而来的生命力的更为强烈的涌流之感而产生的,所以它作为激动并不显得像是游戏,而是想象力的工作中的严肃态度,且不能包含在任何感性形式中,只能针对理性的理念,所以崇高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理念,崇高理念帮助我们在任意自然直观中找到针对所有可能的作用的合目的之物,目的让我们在艰难的实现目的的过程中激起我们的超越感官与身体的使命的情感,并遵守这一使命,直到自然符合我们自身的目的,从而感受到更能被自身判断认同的愉悦。

为了获得这种愉悦,我们要对“表演”带给我们的针对主体理想的表象的欲求对象进行批判,以怎样的方式?

以儿童的纯真。

我们不应当任凭性癖折磨自己,而要出于对身体、内脏之爱而控诉、偿债、负罪:我们要控诉现在时的人类胡乱排泄、通过吃他们的排泄物来偿债、为他们对崇高理念的否定而负罪。

即使我们不愿意做,未来的未来时人类也会逼迫我们去做。

作为未来时的人类,我们的命运要么是在自由艺术中纵欲而死,要么因为现在时的人类去控诉、偿债、负罪而继续活着。

崇高理念将现在时的人类的罪行托付给了未来时的人类,这就是“未来罪行”。

控诉现在时人类造成的异化世界

吃排泄物来偿现在时人类的债

未来的未来时人类用电钻处决不愿负罪的未来时人类(Bracken的生父)

被登记处雇佣去调查Saul的Cope,也是唯一一位知道Saul是现在时人类在未来时人类的卧底(其实本片也是很好的关于身份游移转换的悬疑片)

即使是现在时人类却也愿意偿债、负罪的Saul被给予崇高理念带来的更被自身所认同的愉悦三、崇高者的责任 能打破命运之枷锁的只有爱,不是对Caprice的爱,而是对全人类的爱,为了不让未来时人类在命运的压抑中激发重蹈现在时人类的覆辙的欲望、为了不让未来的未来时人类用奴役未来时人类,未来时人类只能以仁爱的意志去控诉、偿债、负罪:更加爱人类的身体、更加爱人类的器官、更加热爱崇高的理念,让人类远离资本、权力、工业,终有一天,人类会变成一种美好的生物,在那个时候,请用镜子把自己的美好映照。

用镜子把人类的美好映照 在三岛由纪夫的《忧国》中,中尉和夫人丽子在爱、疼痛、血液中形成了一个强力而温柔的体系,即使只有两个人,这个体系也爆发出无穷的力量,所以,未来时的我们也应该出于同样而纯粹的目的聚在一起,在一个强力的体系中变得意志坚定、力量充足、体格俊美,像夏天的知了趴在树上一样趴在人类的器官上,并在夏天结束时和干枯的树皮一起掉下大树,秋天就是我们的坟墓,但我们不会担心秋天会因为成为未来时人类的乱坟岗,因为未来的未来时人类可能就喜欢把崇高和与死相关的淫欲结合在一起,可能他们会对着未来时我们的坟墓自慰,这些我们无法理解——所有时代的性癖都是出于个人立场的,当未来时我们的遗产可以满足所有未来的未来时人类的个人立场时,我们就可以说自己是仁爱的、崇高的,我们的崇高和仁爱对于未来的未来时人类,正如现在时人类的工业垃圾对于我们,都是性癖。

以爱和崇高作为性癖的人,应该很幸福吧。

我钻入未来的深处,越往下我身上的阳光就越少,我感到害怕,举目四望,周围一片虚无与寂寥,陪伴在我身边的,只有性癖,它是我在深海中的火源。

《未来罪行》短评

一个“清零派”变成“共存派”的故事。(大爱《撞车》,这部就普普了。)

6分钟前
  • Wednesday
  • 还行

大卫·柯南伯格在我眼里始终是个把恶心当有趣的导演,不是我的菜,可能理论爱好者会喜欢他的作品吧。但他有一点好,不会像戈达尔那样用影像来阐述理论,所以他的片子还是“好看”的,不闷,能看完,剧情完整,且确实能满足猎奇心。

11分钟前
  • tata
  • 较差

与《大都会》形式类似,是柯南伯格电影中最为平面化、概念讲解式的作品(其他多是类型、情节与概念互相递进)。人物置于近/中景、密集的台词推进,将他们从空间抽离并造型化。影像也逐步被化作一种“银幕身体”,与银幕前观众的身体发生反应。与《欲望号快车》母题类似。人类身体与精神间的对立、互融与排异效应,是柯南伯格一贯的探讨,本片在延续的同时,更是以新的人类身体的存在方式与当代艺术展演结合,生成人类新的感知世界的方式。这并非是痛感,而是“丧失痛感”,人类的身体在未来会愈发成为机械物的附属。柯南伯格拍雅典,拍的是“后人类”末世下破败的遗迹。维果的身体,享受着伤口溃面被割开的性快感,决定以塑料为食解放病躯,流下喜悦的泪滴——这又何尝不是指向我们不断下坠的世界。

12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莫名奇妙,我也不覺得柯南伯格像某些短評說的那樣,愛扭曲的肉體他不一直都是對人的異化持一種批判態度嗎?所以表達起來也是一種讓人覺得不適的感受。

13分钟前
  • 扎学家施耐庵
  • 还行

7.5/10 大受震撼

15分钟前
  • 电锯觉罗炫
  • 推荐

三星半,身体和技术相互映照的发展关系,不知道晚期的柯南伯格的人物本身都变成了场景奇观还是他确实不会写动作了。剔除科幻概念的吸引力故事框架挺像侦探电影的。

18分钟前
  • 🌵🌵
  • 推荐

Cronenberg在后期没有坚持把写实黑帮犯罪片做下去太可惜了。

20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较差

两颗星都是给蕾雅的,电影本身剧情设计太沉闷,科幻的外衣,科幻元素设计缺乏美感,甚至粗糙到傻帽。就想问,小K在这部电影里怎么回事?是还没从戴安娜的状态里抽离出来吗?

24分钟前
  • 深秋小屋dongdong
  • 较差

A 非常着迷于梦呓的语气。一种平和的方式描画老人的梦魇——世界末日的景象,那些凋敝的楼宇、昏暗的房间、黑袍以及在嗜睡症一般的状态下的手术(new sex)都像是梦魇里死亡的意象…/二刷,大致理顺了剧情。有趣的点:身体的反叛-接受-控制-重塑(纹身)-展示-引发共鸣(高潮反应)是Tenser生产“艺术”的“创作”流程,实际上也揭示了把“肿瘤”的疼痛美化而后展示的创作思路

27分钟前
  • Deckard
  • 力荐

9.1 A extremely dangerous method,当然是柯南堡创作生涯的新高度,以如此低密度的情节拍这样一部关于人类进化的环保寓言注定是毁誉参半的,关键在于它触及了之前从未深入的问题,及身体异变如何作为内在的核心而非表层的意向,结尾真美。

29分钟前
  • KID Y
  • 力荐

实在看不到任何导演的才华,就是把一个idea用干瘪的对话包装出了100分钟的视频 ,除了一点点猎奇的画面外,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不知所云的正反打念台词,抛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设定也讲不出东西。Viggo和Léa都带来了上佳的表演,但和导演有什么关系我很怀疑。

32分钟前
  • 星竹
  • 较差

柯南伯格最擅长的”boby horror“主题,但并非想象的那样猎奇,反而像个高概念电影,人类进化方向,器官异化和功能,食塑料者、手术sex……连为了适应环境的“擅自进化”都成了犯罪,很讽刺。无论是先锋还是行为艺术,该片想要讨论的主题非常深邃,导演最爱的主题应该大有用武之地才对,但大概是受限于成本或其他方面,多数呈现都是口嗨——靠台词和对话表达,反而在剧情和镜头上,并无突出之处,甚至场景都很简陋。所以说是该片是概念电影,整个故事背景就像对人类发展的议论文摘要一样,反而正篇乏善可陈,还不如《文明:太空》里对人类进化“融合”方向里呈现的有趣。

36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手术即是性,身体即现实。蕾老师好美好优雅。

40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还行吧,surgery is the new sex还是蛮好了解的;电影里感觉没大用的戏不少啊,如果重点在拥抱进化上

45分钟前
  • KD6-3.7
  • 推荐

在监测疼痛的兰花床上醒来,在辅助进食的早餐椅上用餐,分泌出消化塑料的唾液,研发出切割器官的性爱。当痛觉不为身体预警,当内脏被注册成纹身,当食塑手术的特征变得可以遗传,人类究竟是在进化还是异化,是变成顺应自然的物种,还是超出控制的怪兽。感官的快感令人沉溺,人性的弱点将自己推入深渊。

48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父系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神圣化性交,供精者人生无其它使命除了最不值一提的快感,生命伟大在母亲的孕育而不是供精者的一哆嗦,所以他们掌权的世界会出现这种亵渎生命的“艺术”,学外科的看这个电影时只觉得可笑并强烈希望这些人去替那些想健康活着的病人去死。如果想表达进化之类的主创是不是应该去了解一定的生物学知识而不是在这yy。吃塑料有什么可怕先进的?有异食癖可以去治。

50分钟前
  • 实在没意思
  • 很差

给内脏打上tattoo,一种无趣到极点的再生产,本片也如此,同理,“这么多耳朵是要搞立体声吗”。男人一啃“蛋白块”我就知道要大搞街头人斗争了;本来以为两位修理员能引出les恐怖游击共同体,结果也没有。评论里怎么那么多人大谈特谈“疼痛与交媾”这种前现代话题(虽然这片就是很前现代)。

52分钟前
  • 司曾
  • 较差

Caprice之泪,指引迷失,Brecken之死,指引恐慌,Tenser之罪,指引真相。大可以用花哨的语言装裱景象,就像人类试图摧毁平庸的罪恶,但柯南伯格并不想拍会调动你肾上腺素的电影,他末世镜头下的身体作为时刻演绎在银幕上的舞蹈,成为了现代资本垄断符号的终极代表,与其说是上帝创造的进化,倒不如说是与魔鬼的新型交易,清晰具象地展示了一个双向操纵异化的反噬过程,它麻痹了真实痛感,提供了近乎性感的且超越原始欲望的精神伪神,其原本寓示的毁灭性即为自身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正如行为艺术家不停轮回却从未成功过的表演,他的反抗在自然面前毫无意义,他的生命也从未真正毁灭过乃至触及艺术家的自缢本质,陈列那些空洞的符号并不能为他所展示的罪恶手段辩护——直到爱人的现身,那摄录解剖的仪式亦刺穿真实(皮肤表层)的刀刃。

53分钟前
  • 低级趣味
  • 推荐

不错啊,依然是喜欢的大卫·柯南伯格,冷静,暴力,扭曲,错乱,神经质,病毒般的想象力,诡异的异化的人类,这部的空间和造型很复古,对肉身的肢解和迷恋始终如一,他一直是以哲学家的思路拍电影的,我心中他的片子从来不低于四星。大卫家族的导演都是狠人,这位之外的大卫·林奇、大卫·芬奇……

5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人类进化了 可以吃塑料了 可以自己吃掉自己生产出来的垃圾了……

58分钟前
  • 深情的艾老师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