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13集14集的时间里忍不住对恩熙灿赫的关系进行了一番思考(ˇˍˇ) ……*****非常主观 绝对臆测*****对瑞英那段话,恩熙是嫉妒了,所以才会反应那么大。
而在灿赫看来,恩熙一边阻断两人往男女关系发展的可能,同时又耍着女朋友的小脾气。
我相信灿赫在发前几条“可以打电话吗”的短信的时候,是真的很着急地想要解释清楚的。
恩熙一再地已读不回,他感觉到了恩熙很生气。
最后,他反而因为恩熙生气的程度而感到委屈了。
他跟恩熙说,你不信任我,在你眼里我就是一个会把我们两个的“秘密”广告于天下的没脑子的男人。
他把恩熙四年前向他发泄的话原样送还——“我跟你结束了,你出局了”。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大概是真的想要结束这段关系,他甚至根本没有解释瑞英是怎么知道了他和恩熙的谈话内容。
这里让我想起了去年的《Melo体质》里的一段情节,女主和前男友分分合合,大概是最后一次分手的时候,女主对前男友说“我朋友说看见你和一个女生进酒店了”,前男友没有否认。
女主的独白说,那时候我知道他是真的想分手了,我其实知道他没去,他却一点都没辩解。
其实从第十集确认灿赫喜欢恩熙之后,有很多之前只是猜想的隐藏信息渐渐明朗起来了。
比如灿赫曾经跟恩熙说“我觉得你这几年并不是在随随便便地生活”。
比如灿赫和恩珠从小鹿岛回来之后,灿赫建议恩珠一段时间内最好是和恩熙一起住,灿赫应该是知道恩熙家在哪里的。
这样看来,灿赫其实从二十代开始一直没有停止喜欢恩熙。
在恩熙单方面宣告灿赫“出局”的那四年里,他也一直在关注着恩熙。
恩熙大概不知道,自己和灿赫能够在重逢时迅速恢复关系并不只是因为她正好在冥想时想到了自己后悔的事情,睁眼又正好看到灿赫。
这其中起码有一半是因为灿赫的努力。
如果把恩熙拥有的友情比作一个个房间,灿赫的那扇门之所以还能够被敲开,是因为灿赫一直没有离开,还时常敞开大门。
绝交多年,或者只是单纯断联多年,有多少人的屋子早就已经人去楼空,又或者紧紧锁住啊。
如果灿赫在当年也想要结束和恩熙的关系,那么他根本就不会答应恩珠的请求帮恩熙收拾上一段恋情的东西,也根本不会又当智宇的老板又当智宇的老大哥。
这里正好和灿赫在花园里对恩熙说的话对应起来了,“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我的朋友金恩熙。
”守了这么多年,不累吗?
这样看来,或许灿赫是觉得恩熙太轻易放弃了,自己守了这么多年的关系,甚至最近终于要下定决心推进一步的关系,恩熙竟然只是听了别人说的话之后又开始想要结束这段关系。
<如果我到此为止做的所有事都不足以让你知道我的真心,你又开始往外推我,那我索性顺着你直接被你推出去好了。
但是这次我要先告诉你,是我选择了结束,你被我判出局了。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既然关系要有质的提升,那么大概免不得会有一些冲突和波折。
这条挚友变爱人的线,真的很期待后续发展
家会伤人最最亲密的人 弱点和软肋都十分清楚共鸣太多 过去才在眼前一幕幕重演年龄越大 记忆就越淡薄 是因为记忆的狭窄通道放不下太多东西 时间越久远的看起来重要性越低…… 不记得了 不记得了当敏感点戳中我的时候 那些原本已想不起来 又或是特意忘怀的事情 都钻了出来 总要湿了眼才罢休当时难以接受的种种事情 现如今都可以冠上“你看 大家不都一样嘛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样宏大的合理性 然后不再碰触无法准确形容面对这一切的心情 就 既心疼又坦然…… 信息不对称 焦躁又手足无措的我们 我们的父母 在那无尽琐碎岁月里 种种不如意 欺骗和背叛 歇斯底里 家里狼藉一片的时候 偶尔温暖一点点的时候 胆战心惊的孩子们 凶狠的眼神 最最恶毒的咒骂 最最粗俗的脏话 最最绝望的痛哭 默默流泪 大打出手 碎了的电视机和玻璃镜 像家常便饭一样地被打骂 委屈 无处可逃 无处可躲 过于懂事的我们 衰老的父母 忏悔和悔恨 疾病 离开 流浪 各自心安……竟然熬过了这一切 想想科研也不是那么难了呀为什么叫做家呢?
那个一直想逃离 遇到困难的不敢回去的地方 还叫做家的话不是很讽刺吗。
竟然扛过了这一切呢
第一集看下来 简直就是我家翻版 我父母之间 我与父母之间都是以表达自己情感为耻的 再怎么是一家人 十辈子都会不了解的 不沟通的下场太惨 导致互相猜测误会 简直人间惨剧 而且伤害你最深的往往都是家人 那些老话不都在灌输嘛 什么“床头吵架床尾和”“清官难断家务事” 这些是我的个人经历所谈 不同意的请勿喷勿杠
最后一集讲了这部剧出现的原因,和melo体质一样,大概率二姐就是作者。
这一家人的故事还真的是有够复杂,但这也是孩子多的家庭不可避免的问题。
没有家长能完全做到不偏不倚,所以被关爱的、被忽视的、看人眼色的、还有互相误解的。
虽然最后给的是父母相爱、只是误会的结尾,但我觉得这样把这么多年的委屈一笔勾销未免有些刻意。
社会对于女性的恶意还是很大,妈妈因为怀孕就退学嫁给了爸爸,后续两人的猜忌也都是因为这个开始的不对等不美好。
我看剧的时候妈妈一干什么弹幕就是:妈妈又开始作了……???
爸爸总说妈妈是个大学生这样的话,这种自卑的心态是他们两个人隔阂对根源,怎么全把错误按在妈妈身上。
不过现实生活中真的有觉得自己配不上女方的男人吗……大姐全剧来看都爱着大姐夫,最后一集大姐夫骑自行车出现太可爱了,要是姐夫不是gay我真的觉得她俩还蛮般配的。
二姐和苦苦等候她这么多年的灿赫看了还有点感动,小心翼翼的人不敢透露的感情。
其实你俩早坐在一起聊聊天把话说开孩子都快能上初中了,不过这种爱情可能要的就是推拉吧……最后就是真的很佩服韩国人对于年龄的看法,大家都不着急结婚生孩子,三四十了还在不断学习探索,二姐在三十岁的时候还觉得自己时新手不敢与做得好的人接近。
(可能其他国家也没有对于年龄的焦虑吧)国内就没有这么好的环境了,慕了。
卒婚这个概念是这个故事的起点因为离婚太复杂但又过不下去,所以在两者之间取了一个中点:“从婚姻里毕业,除了法律关系,从此分道扬镳。
”故事从母亲宣布要卒婚开始,一集时间里就徐徐铺陈了家庭中五位人物的形象。
就第一集,观众就可以领略到标题的意思:这个家庭不同于传统电视剧的其乐融融,但也不过分夸张狗血。
复杂琐碎又真实。
父亲和母亲的一段争吵是最击中我的地方:
琐碎的绝望得以一瞥。
父亲觉得母亲无理取闹,没事提什么卒婚。
可是从双方的言语中,都能感受到两人都互相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很多,双方都憋屈又无奈,对婚姻现状已经厌恶到极点。
这里的台词真的像被击中后脑勺一样心中一紧。
从海报就可以看出,这部剧应该是以二女儿的视角为主线,选择得也很巧妙。
通常在韩国二女儿都是家族中的夹心饼干,上面有姐姐,下面有弟弟,不像长女一样责任重大,也不像忙内一样可以插科打诨,像一个中间人一样,可以看到更多角度的家族模样。
二女儿身边的故事线也很生动,我非常喜欢。
预告里感觉设定了一个有点奇幻的,重新回到从前故事,感觉会非常值得展开。
希望到最后都能延续第一集的水准。
很期待。
第一集就基本介绍了几个主角的关系。
1.爸爸妈妈的分开理由可能是现在很多家庭正在面临的情况,相处太久,累了,连你做的那些最平常的事我也看不惯,看你呼吸都觉得心烦。
2.大姐跟姐夫的关系其实感觉在慢慢的走向冷暴力,姐夫感觉在逃避,他们在家里的相处感觉很闷,咖啡厅兼职生喜欢大姐,姐夫也感受到了,但是大姐应该不喜欢。
我也是不能理解大姐为什么这么喜欢去这里,明明知道心意,不能换一家?
或者稍微保持一点距离?
3.二姐的朋友应该是喜欢她的,对于她男朋友出轨这件事,我实在是不能理解,朋友做不到站在女主这边,至少别跟小三走那么近?
男朋友这么渣,女主朋友一点都不心疼女主吗?
因为更信任所以女主一进门就去埋怨朋友,其实是不是也没那么喜欢男朋友?
比起大姐我更喜欢二姐的性格,对父母要分开住的事情,我也是赞成分开,人一辈子难道不能为自己活一次吗,为什么得过且过,因为经济、经历、责任,难道妈妈明明不开心,也要一直忍着吗,如果是我,我会说试一次吧,别害怕,我会陪着你,大姐从头到尾都是很理性的在分析,分不分开不是妈妈的自由吗,怎么搞得像妈妈在征求意见,都没人问妈妈怎么了,没人想去解决,也没人支持,妈妈太难了。
真的特别佩服女主在冥想完之后,可以主动去找他们和解,如果是我,顶多是没那么讨厌,不至于能去找他们道歉。
女主在回家的路上,唱歌唱着唱着就哭了,真的太心疼了。
这两年,韩剧的剧名似乎越来越长了,生怕别人看了名字get不到中心思想。
和剧名一样,剧情的节奏并不明快,就是在讲家长里短,可里边的每一个角色,都像是一面镜子,总能照出自己或者是家人的影子。
小时候,我一直把婚姻看作是一件非常神圣且美好的事情,以为两个人只要结婚了,就像童话里的王子公主一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戴着粉色滤镜看待身边的每一对夫妻,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总觉得天底下所有成双成对的人们,都是双向箭头无条件爱着对方,家,等于爱和温暖。
这个滤镜第一次出现裂痕,是在高一那一年,那个时候的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备战高考。
有天家庭聚餐,不知道因为什么事,爸爸闷着头喝了很多酒,回家之后就开始冲着妈妈发火,还摔东西。
当时我真的吓坏了,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知所措。
但自以为成熟的我,还是自告奋勇当起了中间人,把他俩分别拉到一边,挨个“审问”。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他俩都把我当成同龄人,进行了一次十分平等的对话,一一和我细数,这些年他们对对方有哪些哪些不满。
爸爸说,这些年来,他一直怀疑妈妈不安分,起因是什么呢?
在我3岁那年,有次他去外地出差一周,回来的时候,发现家里和他出去前一模一样,连被子的折痕都一样。
他就想当然地认为,妈妈没住在家里,肯定是出去鬼混了,从此以后对妈妈的交际圈都是百般设防,只要看到她和异性有往来,就会怒火中烧。
那同样一件事,在另一位当事人那边,又是什么情况呢?
妈妈说,爸爸出差后,她自己在家太孤单太无聊,就去找闺蜜一起住了几天,闺蜜那时候还没结婚,再加上我有外公外婆带着,她俩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就像小姑娘一样玩在一起,特别开心。
没想到爸爸出差回来后,莫名其妙就对她发火、冷战,一个不问,一个不说,就这么憋了十几年。
一直到那天和我聊起,才算是真相大白,可由那而生的嫌隙,再也无法弥补了。
剧里的那对老夫妻也是一样,夫妻两人,原本也是甜蜜有爱的,可莫名其妙的,突然有一天,两个人都暗下决心,把对方从爱人的位置抹掉了,发誓从今以后,只当好孩子的父母。
一直到要卒婚了,一方失忆又回忆了,这才把原因和对方说明白,说出来才发现,都是误会一场。
其实,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关系,沟通都很重要,很多事情,只要说开了,解释清楚了,误会自然无从产生。
这个道理,相信人们都明白。
可夫妻的世界,真的太复杂了。
彼此捧着一颗真心而来,小心翼翼地交给对方,生怕被碰坏,更害怕损伤手里那颗心。
奈何,这颗心的保管方式,实在是太复杂了,漫长的婚姻旅程,一路捧着颗心向前走,难免会遇上些棘手的枝丫,磕磕绊绊。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像剧里说的,每个人都会有秘密,那夫妻之间,保守的范围和程度是什么呢?
什么事能和盘托出、什么事得选择性地说、什么事必须只字不提?
而在对方眼里,明知对方有秘密,问,还是不问?
也是一道难题。
因为关系至亲,总能看到TA其他人看不到的那一面;因为关系至亲,总能察觉到旁人察觉不到的微妙异常;因为关系至亲,理性分析和感性判断永远在打架;因为关系至亲,总有太多太多不好说、不能说、不敢说......婚姻从来不是童话,漫长的日复一日,平淡的柴米油盐,眼里落下的任何一粒灰尘,都可能滚成一块大石,彻底压垮爱情的城堡。
婚姻关系当中,由子女、父母而结出的亲情纽带,虽然能把两个人绑得更牢,但也可能把两颗心推得更远。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选择走进婚姻,主要还是因为爱情,可爱情不是万能的,更不是恒久的。
夫妻之间的至亲、至疏,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随时可能翻转。
如何把握好平衡,或许是婚姻里的双方,一生的必修课。
暖心治愈,成了韩剧近两年来的新宠。
自2019年开始,治愈系韩剧就开始崭露头角。
在之前老孟盘点的19年的最值得看的10部韩剧榜单里,带有暖心、治愈标签的韩剧就占了3席,《耀眼》《浪漫的体质》这种必看的也是属于这个类型。
到了2020年,治愈系韩剧更是成了韩剧里最重要的类型之一。
从年初的《森林》到《你好妈妈,再见!
》《天气好的话,我会去找你》,再到《结过一次了》《花样年华-生如夏花》,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温暖治愈系的韩剧出现,而且评分还都相当不错。
就在6月一开始,韩剧又出高分治愈神剧。
据收视率调查机构尼森韩国的数据统计,这部剧首播收视率为3.1%,实时最高收视率达4.1%。
播出2集,豆瓣评分更是直接飙上9.0,是近两个月里成绩最好的韩剧。
《了解的不多也无妨,是一家人》
光是从海报看,这部剧的卡司阵容全员演技派,就已经让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该剧是由韩艺璃、金知硕、秋瓷炫、申在河、郑镇荣和元美京主演,申惠晶、申东旭、金太勋、李钟元共同参演。
秋瓷炫不必多说,作为中国媳妇,她参演的国产剧也不比韩剧少,演技和颜值都属于很放心的那种,新作表现同样抢眼
韩艺璃和金知硕参演过多部影视作品,也获得过不少演技类大奖的。
申在河之前都是配角,但演技磨炼的还是很不错的。
两个老戏骨就更不用说了,郑镇荣大叔在《七号房礼物》里的科长又帅又暖,而元美京奶奶在《世界上最美丽的离别》里,下着雪的天打开车窗冲着外面雪笑的那幕至今都让人难以忘怀。
而海报上的6个人,除了金知硕之外,其他五个人是一家人。
这部剧讲述的就是他们一家人的故事,他们中有像家人一样的陌生人,还有像陌生人一样的家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人间相处的时间减少,秘密却增多,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各自过着彼此的人生,遇到比家人更了解自己的秘密的人们。
从简介来看,就是一部泪点很足的剧。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是由《请输入关键词WWW》《Suits》副导演权英日导演执导,《邻家花美男》金恩静编剧执笔。
别说,当韩剧的编剧把刻画爱情的那股细腻劲儿放到“治愈”的主题上来,治愈和致郁的效果真的都很明显。
故事里的一家五口分别是爸爸妈妈,大女儿恩珠,二女儿恩熙,和小儿子志宇。
爸爸是货车司机,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攒钱在首尔买了房。
如今终于接近退休,走货的时间变少,自由的时间变多。
他可以多抽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爬山。
妈妈是个家庭主妇,家里的一切都靠她打理,无论是儿女们的成长还是家庭的开销。
三个孩子也都争气,全是大学毕业。
大女儿恩珠原先在医院工作,后来嫁给了医学世家的丈夫,如今辞职在家,生活富足。
二女儿在出版社工作,工作能力很好,攒了钱自己搬了出去,每天都被工作给填满。
小儿子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马上就能兼职转正了。
按理说,这该是一个很幸福温馨的五口之家。
可事实并不是如此。
二女儿恩熙因为忙于工作,每天几乎都没有时间和家人相处,妈妈打个电话都要挑时间。
可是无论是上班前,上班时,还是下班后,恩熙总是没时间。
看看妈妈这段发火的话,是不是太过真实。
上班前要准备,上班时有会议,下班后还要加班,回到家只想休息。
别说是妈妈的电话都很少接,和男友也是很少见面,常常就是打个电话撒撒娇就算完事。
终于在5年前,交往9年的男友的小三找上门来,才知道自己被蒙在鼓里已经3年了。
于是她爆发了,不仅和男友分手,还因为这事和多年好友断交,甚至还和姐姐大吵一架。
大女儿恩珠是个绝对的理性派,说话直接且狠心。
她看似生活无忧无虑,可和丈夫之间也有心结。
因为多年前流产过一次,一直都没有孩子。
如今两人表面上看和睦恩爱,可却一点都不了解对方。
丈夫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医院,恩珠最常待的地方不是家里,而是家楼下的咖啡馆。
就算在家里,两人也很少同坐。
所以他们的家看着装修精致,却没有一丝人气。
不过“问题”最严重的其实是他们的妈妈。
剧集一开始,妈妈给两人打了电话,分别约见了两人。
而这场郑重的见面是为了说明一件事:她要和他们的爸爸卒婚。
卒婚是介于结婚和离婚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因为离婚程序太麻烦,所以才有了卒婚这一说法。
意思是从结婚毕业,两人就此分开,从此之后不再见面。
这个看似很突然的决定,其实妈妈已经思考了至少5年。
这么多年的琐碎事已经耗尽了她所以的力气,丈夫的生活习惯,粗鲁言语和对家里的漠不关心,还有只要他在时候的低气压,对她来说已经忍耐到了极限。
所以尽管之后怎么生活,如何生活,她都还没想好,但现在她最想要做的就是逃离。
在儿女们还没想要应对措施,意外又发生了。
爸爸在例行外出登山途中,失去了联系。
好不容易找到,却发现爸爸因为头部的撞击失忆了。
现在他的记忆停留在了22岁,他向妈妈求婚的那一天。
再次醒来的爸爸不仅不记得了孩子们,行为方式也变成了22岁时的热恋期。
他会冲着原本直呼“喂”的妈妈喊着她的小名“阿淑”,也会张口就背出妈妈家的电话号码,还记得所有两人恋爱时的甜蜜时光。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妈妈的卒婚计划不得不暂时搁浅,同时在爸爸的回忆被打开之时,我们也一点点看到了他们过去的那段故事。
目前这部剧播出两集,除了二女儿恩熙的故事线比较趋于明朗,其他人的故事都还没展开。
像是恩珠和丈夫之间的隔阂,丈夫看起来冷冷淡淡,但是很多细节还是体现了他有在关心恩珠。
而恩珠常去的那家咖啡店小店员,对恩珠更加了解,他对恩珠似乎暗藏情愫。
还有爸爸和妈妈之间的恋爱故事,在第二集末尾还引出了另一个爆炸性事实:恩珠不是爸爸的孩子。
那么当年在一听到妈妈怀孕就立刻求婚的爸爸身上,肯定也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爱情故事。
总得来说,比起感情戏,《了解的不多也无妨,是一家人》更是一部治愈系的生活剧,网友给出的评价也都是“细腻真实,细节到位”。
在这个看似家长里短的普通故事里,我们每个人也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甚至只要一集就能让人看到泪崩。
前两集故事的主视角放在了恩熙身上,在第一集的中间恩熙的冥想回忆开始,就是泪点的大爆发。
其实从恩熙的所想所做能看出,她就是我们身边游子的缩影。
开场那段她和妈妈的对话,难道不正是那些在外漂泊奋斗的年轻人和自己父母相处的日常吗?
之后在她的回忆里,她被劈腿,被朋友背叛,找姐姐倾诉还被“教育”一顿。
怎么看都很委屈,很难过!
可就像她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再次经历那一天,其实劈腿早就预兆,她和男友联系变少,见面变少,就用自己工作忙太累为借口,没有用心经营的感情变质了也不奇怪。
之后她在车上,听着歌跟着音乐不由自主的唱起了,回想起了过去,结果突然就泪流不止。
这一段但凡有过经历,都会被戳中泪腺吧。
而且就算是到了现在,她也在以一个自己舒服的方式过。
就像她的朋友说的,她来找他倾诉,不过也是想要一个能够释放自己压力的垃圾桶。
不过从海报站位来看,恩熙的感情归宿最后应该是这位多年的朋友。
(怎么有点程又青和李大仁的感觉)所以,说是一个电视剧里的故事,其实也就是普通的现实故事,让人看得是治愈又“致郁”。
目前为止,剧中的很多细节上都在展现片名的前几个字,“了解的不多”。
无论是他们自己说,还是别人说,前两集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虽然是一家人,但好像一点都不了解彼此。
”接下去,就看它要怎么给我们展示,就算不了解,也还是一家人的后续了。
青石电影编辑部 | 老孟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讲述像家人一样的陌生人以及像陌生人一样的家人的误解与理解的故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和子女相处的时间减少,秘密却增多,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各自过着彼此的人生,遇到比家人更了解自己的秘密的人们。
对我不太了解但是亲属关系,并不是我的亲属但对我无所不知,描写人们和家人的故事。
题材非常棒,细腻又温情,让人能感受到共鸣。
对人际关系的描绘非常细致,亲人之间,姐妹之间,朋友之间,恋人之间,若即若离的氛围塑造的很真实。
父母之间因为种种误会走向卒婚,大姐发现结婚多年的大姐夫是同性恋,二姐被相恋多年的恋人背叛,忙内被所谓的初恋骗钱。
最终又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看得让人又哭又笑,又心疼又温暖。
“家人也可能是明明知道却装傻。
”“家人就是即使我说话带刺,也会安静地拥抱我。
“关系的意义在于岁月,了解的不多也无妨,是一家人。
作为家庭剧,它真的很好,值得仔细品味。
了解不多也无妨,是一家人。
足够长的剧名。
了解不多么?
一家人不了解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每个人都有对家人的误解,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委屈。
付出和得到的遗憾深入骨髓,交集是因为一家人,无法割舍的血缘亲情。
当我们发现亲近其实很疏离,无法阻挡渐行渐远的痛。
某天,最心痛的时刻孤单的一个人,家人的怀抱是不能失去的温暖。
姐妹五年绝交一刻钟和好,我懂,你也懂。
对非亲生女儿刻意的关爱,对亲生子女看似随意的关爱,我懂,你也懂。
对婚姻生活彻底的厌倦和绝望,忘记了曾经的心动,感动和浪漫,你这个人让我讨厌,吃饭讨厌,躺着讨厌,拔火罐讨厌,一切都讨厌。
在家庭生活中放弃配偶身份以孩子父母身份活着的忍无可忍。
我懂你也懂。
当一部家常剧即使狗血即使荒诞,所有的我懂你也懂,那么就要给五星。
追剧过程十分有意思:开篇好像是满满的“JTBC感”,谎言、出轨、深柜、多角恋…仿佛“全员恶人”,誓要酿出狗血大戏;但逐渐深入其中,却关于对家庭关系与亲情的真理奥义的耐心拆解。大姐从隐忍到爆发,去找寻自己;小妹的牺牲关怀到主动拥有,不再只是老二为人苛求的面面俱到;小弟的日渐成熟,长大成人…但带给人最多感动的却是父母亲两人在情感关系中的渐渐靠近,当太多的爱情剧集都将年龄禁锢到青年中年,从想要“卒婚”到重新拥有的鲜花、拥抱和礼物,他们的故事最为完整。我们可以是一家人,互相、支持与包容;但也可以是独立的个体,以最热情的状态迎接自我。
弃剧弃剧,四分给第一集哭的稀里哗啦的。后面元素太多越来越狗血,虽然很细腻但有些逻辑硬伤。算了吧
以“家”为名的盒子里,家人间互相隐藏着几分自我,而在每个人眼里又有各自的解读,利弊亦然,但也都是以爱为基础,以爱延续。联想到《夫妻的世界》,这盒子依旧是装满了歇斯底里。即使多年后将那隔阂、误会统统解开,仍是无法抚平那心结处缠绕多时的褶皱。
后面有点慢了
为了申东旭看的,两集弃
爬
如果压缩些,没有那么多重复的回放会不会更紧凑,明明六七八集可以讲好的故事,非要拖成16集,减分不少。虽然主题不错,相爱的家人因为爱之深,责己切,误会了彼此多年后和解,虽然原因和误会都那么小的事,编剧编不出现实里更狗血的真实人生。男演员都觉得表演痕迹太重,光脸看着就一脸镜头前的存在演,不喜之极
男二和女主的爱情莫名其妙,到后面估计又是无疾而终,多少年了,申东旭还接这种没存在感的角色,白瞎了你的演技,唉!女主从青春时代里就不是很喜欢,演什么都一个演技。
前8集好看,后8集没什么耐心了。一度把大姐后来的同事和二姐的副代表误以为是同一个人...哈哈哈哈哈
快进看了两集还是依然看不进去……
有点好哭。以及仿佛又看到了程又青李大仁的童话故事。重点是童话故事。后半段有点尬长,不过总体来说很好哭,解压了。结束。
DY加强沟通会死吗?
第七八集节奏特别奇怪 整体还可以 / 最痛的三个字是“本可以” “我们本可以这样生活的。” “现在开始还不晚吧。” “看着为了怀孕而努力的我 你心里在想什么” “我觉得恶心 看着厌恶家庭 却又为了创造家庭而努力的你 我觉得恶心。”
不是很喜欢这个节奏和故事的讲述方式
家庭剧拍出了悬疑片的味道 我真的瑞思拜 细节抓人 有家庭剧该有的细腻情感 也有环环相扣的悬疑感 狗血剧情也能高级 剧本太扎实
台词很细腻,人物之间的对话在一集之内可以有很多个小高潮,更巧妙的是编剧还很会设置悬念,很多情节都暗藏伏笔,能让人找回请回答系列时那种猜剧情反转的乐趣。还有一点最吸引我的就是对家人关系的刻画很值得玩味,感觉编剧好会揣摩人物关系/后面过于狗血
被误会的老金的一家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
虽然有些狗血但也很治愈温馨,尤其爸爸妈妈之间因为不沟通产生的误会,就那样过了大半辈子,婚姻真的是要经营,而不是简单的靠感情就能维系的
感情线是我追剧很在意的一部分,有时候哪怕ll只是整部剧微乎其微的一部分,编剧处理不好也会让我弃剧。开篇虽然是老掉牙的多年挚友,但很神奇地从第一集开始就有意无意灌输这男主喜欢女主姐姐,然后你会惊喜地发现,他好像是真的喜欢姐姐!我承认就是这样不走寻常路才令我上头,谁知第六集来了当头一棒,编剧你真的要回归朋友变爱人的庸俗剧情吗我晕X﹏X好吧也许只是我太爱申东旭和秋瓷炫了叭已弃,目测不会再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