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剧情、题材明明是很主流的一部戏,到头来看的人却成了非主流。
想是因为什么呢,或许是因为荧屏上的主旋律已经不足以使人得到现实心灵的解脱,人越大越反感好似“洗脑”般的所谓主旋律大片,所以更多的人追求不同、追求个性,让原本的主流成为非主流、剑走偏锋变成主流。
所以在现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看着这样一部剧、并且还是湾湾制作的,我想生不逢时注定了它的命运只能是归属于我这样的小众。
其实这剧从构思、演员到音乐甚至片名,都可以说是上佳,时空穿插了两个世纪三代人,让喜欢怀旧的人得以再重温那个年代那个城市的面貌和故事。
演老年乔雁清的演员一开始哭,我就跟着哭个不停,历史、爱情、错过、回忆、悔恨……我在1949等你,就如片名一样,整部剧的基调就是这样,淡淡的、思念、离愁别绪。
到了现代部分,老演员的表演更是将感伤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想说我不是很喜欢现代部分的某些情节,尤其是大结局,这般虎头蛇尾据说是因为资金不足加上当时收视率不太好(湾湾一向是边拍边播,收视率决定一切,你懂的)、于是草草收尾,将原本几十集的剧情压缩改编成如今这样,没能完全展现出当初编剧想要表达的东西。
尽管有遗憾,但也就是这样了,不能改变。
在这里,还要大力推荐一下这部剧的原声,无论是配乐还是主题曲《新月》、片尾曲《荷花妆》及一众插曲,都是非常用心制作、十分耐听的。
时光已逝永不回 往事只能回味通过这部剧,我想更能令人懂得,无论现在做了什么,都会成为过去,只有珍惜当下,努力奋斗、好好对待爱的人。
花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我在1949等你》。
因为是冲着刘恺威去看的,因此也就特别偏爱林乡这个角色,特别的。
一共12集,没有哪集没有哭了的,最开心的是看幕后花絮,觉得这部剧其他的时间都太悲凉。
台湾,这个原本就不能有多么欢乐的地方,因为承载太多,所以很难欢乐。
台湾—上海,这个战时让人天人两隔的城市,电视剧只是电视剧,但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对少这样的故事?
林乡注定是个悲情到底的角色,让刘恺威来演,又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
只是在想,一个男人,怎么可以为了一个女人痴痴等50年,只要想到这里,就不能不哭,真磨人的电视剧。
看《凤穿牡丹》的时候就为冬青哭过不知道多少回,这样的长情男人似乎太多太多,但其实又少的可怜,如此悲戚的事情,我现在竟然在孜孜不倦的想,活该要哭得哭不出来为止。
害怕看电视了,现在。
思存的《碧瓮沉》改编了电视剧,要拍完了,男女主角都是喜爱的人,虐到底的剧情我已经快要崩溃,可不可以不要再拿这些剧来折磨我
这部片子很惊艳,貌似去年放的时候正在放痞子英雄,关注度便少得可怜。
导演也说这部片子不适合八点档。
我要说的是,这片实在太不偶像了,虽然林佑威很有型,不过我更惊叹的是他那恰好的演技,人格分裂演得让人叹息。
印象中很红的台剧都是很闹腾很煽情的。
比较另类的,我记忆很深的有:《蔷薇之恋》的葵,《战神》的桐岛,战神的心理戏部分很到位,而《我在1949等你》是我继《战神》之后看到的另一部剖析到心理的台剧。
故事两条线索,老上海,乔雁清爱上台湾来的记者林乡,富家公子唐浩仪不惜一切要拆散他们,1949乔阴差阳错被唐骗去了台湾和林海峡两隔,乔和韩祖光结婚生子。
五十年后,两家的孙子孙女都已长成,唐给孙子唐轩指派了一个任务,要让乔的孙女韩玮爱上他,嫁给他,照顾她。
玮玮爱上唐轩,唐轩却说爱上她从头到尾都是一场任务而已,一下子又解释说自己是真的爱她。
玮玮就这样被一下子被拉近一下子被推开,虐得不像样子。
最后一集唐轩被导演安排死了,还是被以前的同性恋人捅死的,因为他虽然真的爱韩玮,但是人格分裂而且还洗黑钱,罪无可恕了。。。
唐浩仪死了,因为他死了观众会感念他的好。。。
乔雁清死了,不然韩祖光和林乡,她要选谁?
片子只有12集,终归有点虎头蛇尾,要是可以按原计划拍个三四十集,我觉得应该还有很多线索可挖。
唐浩仪说乔雁清是他的弱点,再强的人一旦有一个弱点,也将被打垮。
从头到尾其实他真的很无害,除了乔韩新婚之夜差点FL了乔之外(那也是因为喝醉),虽然一直很爱乔,但无论她选择的是什么,他都是在她身边默默守护她,要挟她的条件也是守在她身边,照顾她们一家子,甚至还一厢情愿地要让孙子娶了韩家孙女好继续照顾她们家。
一个大好归国青年熬成了隐忍有苦说不出的老头,他甚至不爱自己的家人,由始至终只爱乔雁清(很难想象),还要看着最爱的人对他冷眼相向,最后死前才得到她一句谢谢。
于是,编剧安排了另外一段感情戏来平衡这样的不公平。
好吧,韩玮来还奶奶的债,被唐轩迷的团团转。
唐轩有型有款白马王子似地出现,就假装得温柔体贴,韩玮对他动心了,他开始玩消失。
然后又出现套牢她,其实已经爱上她了,如果没有意外听到爷爷那段往事,也许会按计划和韩玮结婚了。
他又消失了,良知告诉他,远离韩玮,她才会快乐,不久回到台湾,又故意折磨韩玮,所有一切美好爱情的幻像破灭了,狠狠伤害了她。
云姬幽幽地说:“轩,你爱上她了,是吗?
”《云的国度》响起,配上唐轩那个眼神。。。
转身又像什么都不记得似的去找她说自己找不到她很难过。。。
一而再再而三,韩玮明知死路一条还是这样跑过去摔回来,是不是陷入爱情的人都这样?
这过程期间有一个李文雄时不时出现去解救她(我把他看作是林乡的延续)。
唐轩这个矛盾角色,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对韩玮,根本已经分不清楚是一场任务还是真的爱她,他可以真心的说他爱她,也可以真心的说你只不过是我的一项任务,分裂得根本没有办法解释。
他也不懂得怎么爱人,记得医院那场戏,他笃定于玮玮喜欢的是他,表达爱的方式就是去拥抱她,他说他们的相爱,李文雄是不可能懂的,就是这种互相追逐折磨人伤害人被折磨被伤害的戏码。
他前脚还温柔体贴,帮玮玮准备早餐,后脚就说任务结束了,把她扔在水池里。
前脚绑架了韩玮,后脚又醒过来似的眼神清澈问她谁绑你的心疼她疼不疼。
韩玮没有被弄得精神分裂倒也是奇迹了。
唐轩说心里的缺口没有办法填满,除非那个缺口愿意被填满。
他不死恐怕很难交代这片子的结局了。。。
从小缺乏亲情心理病态冷酷无情不择手段工于心计双性恋情结。。。
真爱上人也是个奇迹。
最后韩玮在普吉岛读到了唐轩生前一封信,他是真的爱她。。。
林佑威的唐浩仪(1949)和唐轩,我想说的是,演得气场真的很强大,从造型到塑造人格,真的区分得很开,他应该算是这部片子的绝对男主(酱“反面”的男主并不多见),我觉得台湾男演员里他算是演技非常棒一组的。
戴君竹,我更喜欢她的乔雁清(1949)造型,清纯可人。
韩玮的话,不是传统定义的那种美女,但是很牵动看者的心情,为她喜为她悲。
老年唐浩仪--张晨光,和林佑威演的青年唐浩仪衔接得真的很好。
沈海蓉的老年乔雁清也尚可,但为毛我觉得老年林乡(黄小立,就是黄磊的老爸)感觉和青年林乡(刘恺威)差别那么大呢?
突然想起来,本来初衷是想看看刘恺威的,哪知刚看不久目光全被林佑威吸引开去。。。
我这样哭点奇高的人居然哭了四次。。。
一次是老年乔雁清和老年林乡重遇的戏码,地上纷飞的家书;一次是玮玮甩了唐轩一巴掌夺门而出在雨中大哭的戏码;再一次是“生存游戏”后玮玮从山上赤脚跑下来茫然走在街头的戏码(我当时真的以为她已经疯了=。
=);最后一次是唐轩人格分裂后醒来对玮玮说,玮玮我是真的爱你,我们不会死我们会回来这里。。。
OST真的很棒,片头一曲《新月》便把我吸引住了。
很喜欢里面的配乐:《矛盾》,《黑洞》,《爱情任务》友情提示:喜欢看虐的人一定要看=。
=狗血的戏码一直在上演⊙﹏⊙b汗
刚刚看完了这部片子所有的眼泪,都积攒到了最后一集...——“我等你,我等你死!
”——“我就喜欢你这样!
”1949,那个年代承载的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悲伤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多少生命,灰飞烟灭无论如何,生活在今天我们都是幸运的就差没喊一句社会主义好了。。。
如果说唐浩仪是一个疯子那么林乡就是是一个傻子再加上一个痴呆韩祖光最大的赢家,无疑是乔雁清林佑威真的很帅无论是戴眼镜的唐浩仪还是目光炯炯的唐轩不过角色实在不讨好唐浩仪爱惨了乔雁清可正是这份爱,造就了一个畸形的唐轩也导致了最后的悲惨结局才知道刘恺威是刘丹的儿子不像嘛林乡,华丽的炮灰等了六十年OMG。。。
老演员的演技果然了得啊!
韩祖光他的存在,就是告诉我们这个真理:傻人有傻福,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原来黄鸿升就是杨丞琳的初恋!
李文雄,女主角永远的备胎需要时拉出来不要了怎么找也找不到不知道以后他的气量会不会好过韩爷爷。。。
很喜欢很喜欢戴君竹从斗鱼,到天使情人,到现在的我在1949等你不是绝世的容颜,但是够纯够柔够可爱她是台湾娱乐界少有的文化人英文Bachelor,纽约市立MBA还有游学笔记其实我不知道乔雁清有啥迷人的普通上海女生一个嘛甚至不如韩玮来得真实却迷倒了三个大男人更是牵绊了一生一世唐轩一次又一次伤害玮玮但她还是放不下他我想很多女孩子都理解这种心情不仅仅是男孩不坏女孩不爱更多的是人性中的弱点拿不起,放不下如果她不能真正的放下唐轩那么将来痛苦的就不仅仅是她和李文雄还有他们的下一代主题曲新月真的很贴切何时赴约,家书几叠,梦不曾诀别...到底是梦啊......那么,就让我们在梦中永远,永远,不分开Love you, Forever......
文 / 吴洛缨(編劇原創)我們還要一起做更多美好的事情關於這齣戲的製作過程昨晚我終於可以在凌晨兩點前上床睡覺,這一段時間以來因為看播出與重播的緣故,家庭作息大亂,我每天依然要在上午六點半起床準備孩子上學事宜,以及一天忙碌的工作,因此這段時間老是有點精神不濟。
因為我和所有的觀眾一樣,都是第一次看完成後的內容,深夜兩點看完後心情的起伏迭宕,的確需要時間沉澱。
我回想起第一次製作人徐志怡打電話跟我談這個案子,我正在菜市場買菜,加上我與他不熟,整個開始是有點混亂,我只記得我找了市場裡一家小咖啡店,一面聞著外面賣烤雞的香味,一面記下幾個重點和時間,事情就是這樣開始了。
而後,在整個劇本完成這幾年的期間,我同時還寫了幾檔戲,陸陸續續在今年播出,這個過程中,我和志怡成了並肩合作的戰友,我為他製作的幾個戲總共寫了六十幾集的劇本,我們一起面對了許多來自電視台的刁難或是難堪的場面。
這段時間我也看著他新婚、蜜月、失去愛犬,因此認識他的另外一半-一個熱情可愛的文藝美少女。
我也看著他從一個誠懇單純的新手製作人,蛻變成一個果斷睿智依然沉穩的大將。
這段期間,我們為了籌措資金與拍攝篇幅,幾經多次劇本版本修改,(按照原來劇本的長度這應該是一個六十小時連續劇),我們都是不輕易失控可以理性溝通的人,但其中有一天我還是因為劇本修改的堅持底線,對他說了重話,或者直說是教訓吧! 那時,我承認我真的變成洛纓老師了,我不甘心看著這樣一個好故事,因為資金的籌措而失守。
我更不甘心看著他被現實給節節逼退,劇本已經完成也己經修改我無能為力,但只有在他的製作立場上,守得住那條防線。
我相信就是因為還年輕,所以有不妥協的本錢。
而他做到了,他沒有因為我的嚴詞而憤怒或受挫,他就去打仗了。
天知道他是如何辦到的,但他做到了,他是製作這齣戲最重要的推手。
另外一個重要的製作人梁漢輝,我們都稱他 小梁,他是我入行寫劇本第一個製作人,2001年,我完全抱著賺奶粉錢的心情,除了一個戲劇系的學位加上劇場導演經驗,沒有寫過任何一個電視劇本,而他也就毫不遲疑的讓我ㄧ個人寫了一檔十集大愛劇場---背影,這就是他-一個大膽而努力的製作人。
他獨立成立了東映制作,在影視業有相當的企圖心,犧牲了許多與家人女兒相處的時間,在中國台灣兩地,到處尋找可以拍攝這部戲的機會。
幾次和他到各處洽談,看著他好似當年台灣的貿易商人提著007皮箱闖蕩天下,台灣的經濟奇蹟是這麼來的。
尤其是面對中國這麼巨大的影視市場,台灣的製作環境其實相當艱困,我但願東映在他的視野與膽量下,可以製造出新的奇蹟。
作為一個編劇,當然會有自己賦予戲的意義,但當觀眾感受不到或質疑的,就是編劇要承認跟再思考的。
這個戲有四個執行編劇,吳維君 張瑋庭 楊景翔 潘冠宏,關於有些觀眾認為當代劇本的問題可能是編劇不同而不夠好,我必須要澄清,所有的劇本,除了我親手寫的部分,其他也是在我的統籌分場後,逐行親手修改過的,不合理或設定不能接受,都是我應當要負起責任,希望觀眾們可以理解,這與寫作年資無關。
我很感謝這四個執行編劇陪著我一起度過這些創作的時間,我們在其中分享了許多人生觀與愛情觀,也因此結為好友,在寫劇本的路上互相勉勵,這劇本若得到讚許,他們為此的付出我都由衷感激。
在這齣戲拍攝前中,我為幾個年輕的演員上了表演課,包含君竹 小鬼 運慶,包含講解戲的內容、建立角色與某些排練,時間沒有很長,所以主要是針對這個劇本。
一些在表演上的基本問題,不太能透過這樣的戲前的表演訓練就解決,不管後來他們表現的如何,我都必須承認,他們對我而言,就如同當年孽子那批學生(同樣要面對一群老戲骨),最重要的功課可能不是技巧,而是如何用認真的用功的準備培養出戲膽、如何開放的讓感覺進來、讓前輩們帶著你飛的時候自己可別往下墜,初試啼聲的運慶、充滿活力與真誠的小鬼,還有正在大轉變中的君竹,他們都做到了。
不管他們的完成度如何,這個態度都被看見了。
他們正在建立自己的表演方法,而不是去複製任何一套表演技巧。
用自己去創造出一個角色,而不是去對答案,任何一個角色都沒有標準答案,任何一個角色都是半個圓,演員的表演會去補上另外半個圓,因此才有了全貌。
另外特別要提的是佑威,他如我當初想像的,就是唐浩儀與唐軒的不二人選,但他最後完成的是一個大驚喜。
唐浩儀與唐軒都是難度很高的角色,他需要很大的勇氣才能不被角色淹沒,我相信他在角色中汲取了養分,打開他表演的幅度,他的努力會支撐他在這條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穩。
我們毫不意外的看見資深演員們火力全開的替角色往上加分,我們也樂見台灣的年輕演員,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中國演員有中國演員的優點長處,台灣演員有台灣演員的特色態度,百花齊放,才能成就出一個大戲的風華。
在一個戲裡,我較常去扮演隱藏版,不是我生性乖僻,而是我覺得從十八歲進戲劇系以來,我就很清楚的認知任何一種戲都是TEAM WORK,戲的本身永遠應該在任何一個個體之前,我但願大家記住的是某個感動的畫面或情節,甚至只是一句話,而不是我的名字。
在【我在1949等你】更是如此,謹以此文,與觀眾分享一個編劇者參與的面向,同時,對所有的參與者,致上真誠的謝意。
我們深知我們都不夠完美,因此,我們要做更多美好的事。
洛纓2009/11/27首播完
沒有看完全部的故事。
因為這貫穿了兩代人的故事,太多的複雜,反而會破壞了它原有的美感。
其實故事的基地很簡單卻很動人。
他來自海峽那邊的台灣,她來自海峽這邊的上海,他們在1949年相遇,他們在1949年相識,他們在1949年相愛,他們在1949年分離。
她為了他來到了台灣,他卻被迫留在了上海。
她說過不會忘記他的,但是她以為他死了,所以她結婚,生子,在他的故鄉。
他說會等她一輩子的,所以他在那個相識的新月照相館裏守了一輩了,在她的故鄉。
半個世紀後,他們終於重逢了,沒有問幾十年的大家是怎麼過的,只是值得,幾十年的等待,仍能同桌而坐,對他而言,一切都值得了。
但是,幾十年的相隔,思念留著,相守卻留在了1949,太多人和事擱在其中,執手相看,無語凝咽,說不出口的話只能喚作無奈,有些記憶揮不去,有些事情回不來。
“如果有一天,你不見了,我會一直在這裡等著你。
”他等了她一輩子,“你會忘了我嗎?
”“不會,一定不會”她念了他一輩子,他們誰都沒有違背大家的承諾,只是時代將他們分割了兩地,只是時間將他們分割了半個世紀,他們將相愛的記憶永遠留在了1949,那個回不去,忘不了的年代。
《新月》阁楼里炊烟 缥缈了屋檐 在窗口等你的时间 是谁的相片 还在橱窗前 痴痴守著那一年 回不到回忆 难免会走散 在异乡望天边 月色依然 借一弯新月 寻你的无邪 还未道离别 纸上的思念 寄不出岁月 雁飞的悲切 遗忘了季节 天涯两端 故人何处 爱从未停歇 细雨的诗篇 浸透了江南 你笑脸融化了春天 任世间纷乱 任万水千山 只把相爱辗转 回不到回忆 难免会走散 在异乡望天边 月色依然 借一弯新月 寻你的无邪 还未道离别 纸上的思念 寄不出岁月 雁飞的悲切 遗忘了季节 天涯两端 故人何处 爱从未停歇 望一弯新月 隔一世体贴 盼身影重叠 你说迟一些 命运会了解 散落半生缘 去完美残缺 重逢岁月 两鬓飘雪 爱恨已忽略 何时赴约 家书几叠 梦不曾诀别
说实话,我就是冲着林佑威来看的这部剧,而且他果然没让我失望。
HC之前的几句废话:先赞一下这部剧的片名,叫的很有水准啊,让人眼前一亮的清新脱俗+内涵范儿。
要知道一个好的片名对于一部剧来说等于是成功了一半。
那么多因为片名叫矬而有失颜面的剧不是很悲催么。
剧情也确实感人,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恋。
那一幕老年QYQ在医院让孙女HW追问至泫然欲泣快到要窒息的脸真有打动到我。
怀旧的,温暖的,痴情的,无奈的等等耐人寻味的基调充满整部剧集。
大多数童鞋为此唏嘘,我却陷入了TX的魔幻魅力中短期内难以自拔。
没有痴情,没有温暖,没有道德(性格这么BT,不讨喜嘛)。
比起那位温润如玉情比金坚的LX先森简直是狗屎不如啊。
我扭曲的价值观在好男人和坏男人的PK中又一次拜倒在了坏男人这一边。
我是有受虐倾向么(自答:好象是的),那就恳请老天赐一个这样的BT狂来虐待我吧。。。
人格分裂,同志情,不伦恋,虐恋,真是符合了重口味的所有要求啊。
重要的是,一下阴郁冷漠,粗暴凶狠;一下温柔体贴,多情浪漫;还得来下可爱烂漫(编剧对TX是有多厚爱啊,这得多么强大的演技才能驾驭好啊),这种一不小心就会演成卑鄙下流猥琐贱男的万人嫌角色愣是在我们林童鞋华丽丽的演技下掌控到位了。
那电力十足的小眼神,那性感的侧颜,那修长的手指,那强大的气场下女主不被迷得团团转才怪。
观剧过程中我也严肃的思考过,女人的先天因素让她在爱情上面只能是弱者,就象色戒里王佳芝的周密计谋最终套住了自己。
可悲可叹。
所以HW碰上了这样的TX,只能认栽。
这样一个玩转女性心理还有钱有颜又有伤痛的男人怎能不大面积激发女人的浪漫+母性情怀咧。
庆幸的是,这样的男人只存在于艺术中。
现实中的女人不会遭此劫难才会成为现实的女人,而现实中的男人没有这样绚丽的复杂才会成为现实的男人。
贴吧里网友说,林佑威的演技是走心的,内心情感的丰富加上细腻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让人觉得多一分太过少一分又欠火候。
同类型演员我认为还有文章阮经天陈柏林。
内心化演技就是把角色和自己合二为一融为一体达到演戏的最高境界——看不出在“演”。
当下那么多或面瘫或耍X或浮夸的演技和各种拗造型的演员就是不走心啊,不过话也说回来,本身底蕴涵养的缺失也是无法达到此境界的嘛,可能人家卖力诠释出来的结果只能是“假”的感觉也不能怪人家不是。
所以在烂剧横行的当下,林童鞋就请你多拍几部电视剧电影吧,就算剧情烂我们也可以抱着你的“走心派”享受福利撒。
让偶们期待你的大红大紫吧。。。
很喜歡這部片子的片名。
很有感覺。
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片子,唯一不足的是年輕人的故事并不盡人意。
但是老一輩的故事很感人的。
一開始看的時候,總是覺得這個故事中的喬雁清是最大的悲劇無法和相愛的人相守。
卻也無法擺脫一個她不愛的人。
看完這個片子後,覺得她是幸福的,至少一生有三個男人深愛著她。
而其實最大的悲劇是那三個深愛他的男人。
林鄉。
雖然得到她的愛,但是卻得不到她,等不到她...唐浩儀。
愛她,照顧她一輩子,但卻得到她的恨..韓祖光。
得到她的人,卻沒有得到她的心,幾十年來,一直不能真正的瞭解她。
這個片子給了我很深的感觸,讓我真切的注意到,大時代下,小人物的無奈·
09年,台湾华视播出。
当时宣传说这是台湾第一部年代剧,于是就很想看看会以怎样的视角和态度讲述那段故事。
一集一集追了下来,分分钟连着,没拖过时间轴。
是温情路线,感念亲情心向团圆。
引起两岸观众共鸣,各种论坛里可以看到。
演员们的演技不是出众的,中规中矩。
故事情节也并不新奇,编剧水准正常。
戏的好品质,陈铭章的导演居功最大。
画面设计得自然流畅,远景中景近景拿捏得很好。
演员走位设计得舒服不做作。
剪辑更值得称赞,交叠讲述新旧两个故事,避免了倒叙或插叙的乏味,而且难得的是,交叠在一起的同一套演员的两个故事竟然不会让人觉得重叠混淆。
导演讲故事的本领,强。
细节设计,导演最是拿手。
他的细节总是恰到好处,起着该起的作用,让人的情绪不自觉的就跟着走了。
有个画面至今深印在心里。
雁清与男友林乡在码头失散,然后她在一旁的公告板上留言示意林乡去台湾找他,同时画外音响起……“我带着孩子先走了,你一定要来台湾找我们啊”……“四叔,我父母托付给您了,孩儿不孝”……“姐,找不到你,我们先上船了,你一定赶下一班船过来啊”……“我在那边安顿好了,就过来接爸妈和你跟孩子”……当时看到这里,哭了…… 本剧配曲也不错,与剧情走势很合拍,应该也有导演功劳吧。
曲风多是柔美抒情。
最喜欢《荷花妆》。
乔雁清,这样的女子,何其不幸,又是何其之幸。
上海台湾,隔了五十年的时光,三代人间的情恨纠葛。
那样的韶华分离,那样的揪心裂肺,生离死别。
我想年轻时的雁清是痛的。
日日夜夜的等待换来一年又一年的失望,直至绝望。
但是这就是现实,如果让他们早点团圆便不是生活了,而是剧本是小说了。
人生没有那样的侥幸。
于是偏偏垂垂老矣,偏偏心已平息,不再痛,不再悲,不是忘了,而是已经把它永远只放在回忆中,放在了心里的某个角落。
回忆里的白月弯弯,新月如钩。
彼时的春风沉醉,花月情浓。
但现实是如此的残酷以为那个已经永远不再回来了的人竟然还活着,而且在遥远的彼岸故乡等着她,一直,一直等着她。
此间深情,闻者动容。
何况身在其中的雁清。
向来情深,奈何缘浅。
五十年后的再次重逢,再怎么样也有种相见不如不见的喟叹。
可是他说,这辈子再怎么样也来不及了,看到你过得好,再能见上一面,也没什么遗憾了。
风烛残年的老泪纵横,演戏的是痴子,看戏的是傻子。
但这心不知怎的竟也会这么痛。
雁清是何其的幸运,即使她痛苦了那么些年,即使当年也有过悲痛欲绝,可是这世间最幸运的事莫过于你爱着的那个人也爱着你,要知道这世上有很多相扶到老的终究还是白首如新,只有温情而已。
雁清何其幸,拥有了这样一份痴子的长情。。。
令吾等世间万千女子欣羡不已。。。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