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和刘烨的演技是没问题的,陈望道送女主上车那一段刘烨的神态变化非常绝,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都靠看刘烨的表演撑下去;虽然陈独秀戏份不多有点诈骗军烨党的嫌疑,但是最后陈望道去探望陈独秀的片段还是很催泪的。
然而演技好掩盖不了选角的问题,历史人物不是单单靠演技就能塑造成功的,胡军演陈独秀太违和了,又糙又壮完全不像读书人;刘烨则是北方人的发音很不符合陈望道浙江义乌人的身份。
剧情基本可以分为翻译宣言、四一二政变、成立新闻馆三部分。
讲一个人一生的几个关键时刻,和不多的十几个人的交往,呈现出的效果却能混乱零落到如此地步,实在令人费解。
第一部分还算好看,读宣言的几句台词实在振聋发聩,对翻译过程也展示得比较好。
第二部分完全是建立在无视陈望道脱党的基础上,也没有交代陈独秀在四一二中的对策和他为何离开党中央,几乎可以说和历史事实毫无关系。
虽然难得地拍出了四一二的过程,但原创的工人剧情太套路了,爱情线很牵强而牺牲的情节一望可知。
第三部分也是天降组织,剧情安排很强行,后面戴季陶用盘尼西林威胁陈望道夫人、特务追捕学生而全体同学主动划伤自己的情节,都称得上肉麻。
这完全是在给复旦新闻馆贴金,殊不知复旦新闻会有如今的骂名恰恰是因为自以为能掌控舆论,肆意歪曲事实欺瞒群众,新闻馆在影片中被捧得越高,这部电影本身就越显得讽刺。
历史上的陈望道一定是一个有卓越贡献的人,或许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但拍这部电影的人想把复旦新闻馆树立成媒体界良心,把陈望道拍成圣贤,可给人的观感注定是一个假人和这部电影背后他可悲的虚伪的无耻的后学。
总的来说,感觉这部电影很矛盾,或者说很拙劣。
不顾历史事实真相地胡编,一味为尊者讳为贤者讳,完全把观众当成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子。
但是各种使用闪回手法,剧情交代非常突然,叙事结构混乱重点不突出,有演不出的剧情就强行上文字,又需要观众对背景故事非常了解才能看懂,譬如一个完全的历史盲甚至可能没太懂陈独秀是什么人。
可能前者是因为带着强烈价值导向任务的坏,而后者是因为导演编剧能力太差,也就是蠢,又或者把真实的历史涂改后往往会变得这样滑稽。
(因为放弃了这么多年首映见面会来老实参加党日活动看的电影,所以难免想美化自己选的路……早知道翘课看青春疼痛文学去了……)先说好的,很喜欢电影的光影处理,尤其在陈望道翻译出宣言后的阳光在眼睛里流转的变化绝了,其他场景的光影效果处理得都很不错;二是故事选得很好很讨巧,私以为甚至可以就《觉醒年代》的人物做一个“五四宇宙”,望道算是不错的探索;三是杨逢林的名字起得太好了,出来看到是虚构的有点子生气。
然后说不适的,女性是工具人已经习惯了,能不能假结婚不要强行kiss,能不能不要让蔡慕晖回国得这么突兀还来个雨中相拥;情节设计太碎了,电影后我去查百度百科都比在影院看得完整,电影没有交代陈望道的dy身份变化,所以有些剧情看着真的很云里雾里,讲历史讲不清楚,写虚构写得太虚,连贯程度堪比大学生做历史人物生平简介 说跳就跳了;最后我不认为这是刘胡两人应有的演技,中规中矩吧。
本来是想找个电影去睡觉的。
但是望道真的拍得蛮好的。
能讲清楚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两件事。
并且陈望道这个人物刻画也很完整。
在如此严肃的题材和故事中,还能很好地穿插陈望道和蔡慕晖,林茵和杨阿龙两条情感线。
特别是杨逢林这个角色,他的名字一出来就知道他是林和杨的儿子,这种感觉太好哭了。
每一个人物牺牲的时候都好哭。
值得夸的是刘烨的眼睛真的会说话,他在青年和中年两个时期对待共产主义理想完全是不一样的眼神,一个是朝气,希望和清澈,一个是经历过很多打击但仍然坚定,并且对待热爱的事业和情感也完全是两种眼神。
比万里归途中的张译好多了,张译感觉演技有点格式化了,看不到角色的血肉。
文咏珊好美好帖角色!
从个人情感和经历来讲述这段历史,会让后人和观众有更多的共鸣,也是我觉得很好的一点。
我看到有豆友评论说望道的一生讲得很粗糙,但是就两个小时的电影,我觉得讲成这样已经很好了,毕竟不是为了拍陈望道的人物传记,是为了讲这段历史啊!
缺点是导演喜欢用大雨和弦乐烘托冲突和转折点,并且陈独秀和季陶两个角色就很工具人,应该简单带一下结局的。
片尾曲的rap是什么鬼。。。
其实对于《望道》这样的主旋律重点题材,还是挺爱看的,这是实话,因为至少能看出是花了钱的,服化道,整个班底都可以算是国家头部。
这种方式早在”大业“系列之前,应该就有了,在我印象中,最早应该是《鸦片战争》那样的片,摄影很”港式“,跟之前的国产片很不一样,当然跟中国台湾的长镜头也不一样。
但老实说,港式摄影为了机动灵巧,有时候常常是”三板斧“,而不追求整体的协调与风格……说回《望道》,自然跟一般的电视电影有明显区别,但在叙事上,却是保持一致。
故事的落点,既不是宣言,也不是望道,更不是组织……往好了说,是介于这”人,物,事“三者之间,不好听点,那就是一道菜,三不沾。
可能也就如同本片的女主扮演者文咏珊女士一样,原先的长发红唇,被沿尽铅华后,真的便毫无特点,外貌,气质与口才,同样”三不沾“……整体说来,不免替主旋律”杞人忧天“,接下来还能拍什么?
怎么拍?
历史,人物,事件,能拍的,都拍得差不多了,所谓的明星也都演了个遍,主旋律同样需要与时俱进,更新换代,而不是在片尾来首说唱,便能了事!
电影望道,讲的是共产党宣言翻译者陈望道的故事,也就是后来复旦大学校长。
开篇陈先生即引用老子“玄之又玄道可道非常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
故改名望道。
”陈独秀期望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应做到“浅白易懂,语句优美”。
面试了留洋海龟,清末遗老等一干人后,见到了陈望道,方觉得合适。
陈望道回到家乡,利用英文,日文对照着翻译,在紧迫的20天付印期限内的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白话的翻译。
时过境迁,当初在新青年共事的三人,陈望道继续教书育人,戴季陶选择拥护孙中山和三民主义,在国民党担任高官。
陈独秀临终前在四川一所小学教书,编写了小学教材,说是希望留下些有用的东西,最后说到自己所剩日子不多了, “只有自己承认才是真正的失败”。
令人唏嘘。
电影表达了以陈望道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于共产,真理,理想的坚定信念,成为黑夜的追光者,真理的捍卫者。
很艺术的主旋律电影,虽然在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宣传发布,但是剧情和拍摄手法看起来很艺术,滤镜都是《觉醒年代》内味儿的。
陈望道的一片爱国心,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细节表现,沾墨水那段真的演技拉满。
看完我直接下单了一本《共产党宣言》,剧情很紧凑,并且幕与幕之间转换衔接很顺畅,没有突兀感。
文戏上,演员的台词功底都很深厚,既有民国时期文邹邹的遗风又有新时期的朝气。
感情戏上的表现也很符合时代,是我心里那个年代含蓄表达爱意的样子。
只能说导演和编剧真的太专业了,电影拍的很还原。
最后的收尾和历史照片的一张张翻滚而过,电影看完了还有意蕴,很好看的电影,感觉比同时期大肆宣传的电影要好看很多,说是剧场版的《觉醒年代》也不为过。
🌟 推荐
主旋律电影,没有想象中浩荡的战火硝烟,而是讲述大历史中“小人物”的处境、选择与坚守。
陈望道固然不是小人物,而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译者,是后来的复旦大学校长。
但在茫茫的历史尘烟中,每个人何尝不是小人物,而有一部分人,因为践行和坚守心中的道,从而被历史和人民铭记,他们是以伟大。
剧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小人物。
点映礼上有一位青年演员说得好,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多一分为道而坚守的力量,这个道可以是你的兴趣爱好,可以是你想守护的人,可以是你的梦想。
很遗憾,因为坐得远,没有看清他的长相,没有记住他的名字,但我记住了他说的话。
一个有趣的点在于,“小”人物杨阿龙在革命运动中遇见了他的爱情,繁衍了他的后代。
十几年后,他的孩子杨逢林依然在为革命而战斗,革命是以后继有人。
或许这就是繁衍和传承的力量吧。
单位包场看了,感觉主演演员演技在线,尤其刘烨老师还是有那个年代革命者的精气神的。
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符合时代的特征。
电影情节和叙事整体上能看,不是很鸡血,矛盾也不是很激化,本来以为对立立场,实际上淡化处理了。
但是对了解党史,革命历史有帮助。
小演员有一个印象不错。
特别喜欢奚美娟老师,真的不着痕迹的演技,想多看看。
独秀园中的《敬告青年》石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他的一生,正如他陵园里的那汪清池一般,端方正直,肝胆照人。
墓旁的青松傲立,诉说着他桀骜不屈的一生。
春秋代序,清风拂园,任由后世评说。
*污点艺人#胡军#,信用都不讲的人,还敢讲信仰!
追究电影选角责任!
宣称望真理、守大道,共溯信仰之源,同品真理之甘的电影《望道》,找个代言过2个壮阳药的胡军,至今还在被数万玖富受害人追讨的污点艺人,信用都不讲的人,还能讲信仰?
追究电影选角责任!
禁止胡军出镜、代言!
退回代言费,取消一级演员职称
望道这个名字本身就意味深长,他说那是救国救民的真理大道。
很欣慰,在那时候望道先生废寝忘食翻译了《共产党宣言》,为我党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演员的台词功底都很不错,铿锵有力,看的热血沸腾。
大雨中拍的几段是我认为最好的部分,感情至深情至切,向所有的进步青年致敬,向不屈不挠、有骨气的共产革命先辈致敬,也感动于那代人至死不渝的革命爱情。
另,蔡慕晖很美!
林茵也是!
脸谱式的电影作品,节奏很怪。陈这代知识分子对○○主义的想法也很怪。
请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诵课文。
最后面很感人,文咏珊太出戏了。。
历史故事没有一条贯穿的主线确实难讲。尤其是这种主旋律的。目前故事在种种限制的情况下,讲的还不错。
文咏珊饰演的爱国女青年蔡慕晖,我很喜欢!那时候,那些进步女青年、革命女先驱、女性社会活动家、女性教育家就应该这么漂亮!!!不接受反驳。吕星辰也不错(《孤军》《捍卫者》《9号女神》)| 咳,剪了短发,配副眼镜就更接近人物蔡葵了。
没敢看完,到底是谁让胡军演种斧的。。。
两星给“从同志到同志的物是人非”,他们俩站一起我脑子里就都是“我什么都比你大”。电影本身差不多就是一派胡言了。陈望道一早看陈独秀(现在不骂他托派了?)不顺眼退党了,要不是有周恩来在保他,会活到77年?可笑可悲。而且为啥在译者谈价格的时候拍桌子啊?这不就是看不起无产阶级吗??
蔡慕晖真美
就记得父子帅哥了
要不是为了看老年cp复婚,谁看这个啊真是。故事讲得稀碎,明明按照时间的线索就能讲明白的事情偏偏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每一小节的节奏都还行,凑一起就感觉像是一节党课的PPT播放。感觉又是个摄影出身的导演(没查证)单个画面还可凑起来乱七八糟。令人迷惑的感情线与刘烨时有(面对学生和同志)时无(面对女演员)的演技,拍感情戏的时候感觉他的眼神比我还迷茫,师兄台词一如既往的好当然这个陈独秀也还是胡军本人,虽然几个段落真的看到了一种军烨的前世今生——但哭点是真没有,真不值得哭。杨逢林的小演员倒是真的可爱,手长得可真好看啊。总之,排片很虐,也没啥必要看。
两人如同做了夫妻一般,能看到两个人白发苍苍在荧幕上出现我哭死
和w同学奇葩共赏析,其中w同学目的不纯,按下不表。我怀揣“来都来了”的心态,只觉得外带的汉堡王真好吃。刘烨一招白鹤亮翅太极拳,颇有果郡王五粮液广告之风;女主的进步女性观就是能实现自由嫁人,恩格斯无语凝噎;感谢导演快进恋爱部分,黑屏一行大字“十七年后”,杨过小龙女的爱情也不过如此;震惊!小徒弟的爹竟是老徒弟(男),小徒弟的娘也是老徒弟(女),娘在解放后出现了!长本领了!但妆造比小徒弟还年轻,引人深思;片尾曲可以说是一种“中国有嘻哈,文明你我他,未来靠大家。”
陈旧的主旋律电影,叙事结构传统而散漫,简单来说就是过于形式主义。影片在制作上看得出是认真的,但剧情编排得不好,作为传记片,人物塑造得很不立体,没有精气神,感觉就像是在走形式;故事很散碎,除了翻译《共产党宣言》那段,各个节点几乎都是点到即止,没有重点,像是衔接不流畅的流水账。还有最后的片尾曲,这样一部主题沉重的作品配个Rap,导演是怎么想的?
我已经好久没看那过那么浅那么煽情这么烂的主旋律片了,看得我如坐针毡。故事真的讲得太差了,一截一截,没有来由,不知关联,情节还尬,主创毫无表达。梦回2019年以前的主旋律片拍法。算了,今年第一部中途离场的名额送给它了。反正人头票给到尽心意了。
抢先看到了军烨的第二次大屏幕合作。且不说他们的前缘,这部红专的故事意外的有些好看,专注于讲述陈望道与宣言之间一生的缘分,史事的还原度非常高,值得称赞👍另外看到了蒋昌建、曹可凡的客串😂
是哪个cpf金主这么力大无边。
《蓝宇》之后的再度合作,网友调侃的“由同志终成同志”,不影响这部主旋律的基调,尤其是戴季陶的人物形象,难得一见的饱满,先辈为这当今这盛世无惧生死的付出与投入,我辈需更加努力不负这份来之不易的传承,不辱所托沉甸甸之使命。QJ
冷门人物确实偏见,建党伟业就能有高分
复旦学姐监制的关于复旦大学老校长的电影🎬,必须5星啦哈哈蓝宇粉有没有
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望大道,并非独行。他们眼里有理想,还有爱……想说的太多,表现的太少。人物线一塌糊涂,时间上也没有主轴。为他们……加一分,我还是爱😭他还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