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功和牛耿,看似强弱分明的两个人,但现实的映照下却是大相径庭。
大老板与小民工本就不属于一个社会阶层,在大众眼里是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但本着“人间自有真情在”的原则,自然法则没有吝惜给牛耿“乌鸦嘴”——百说百准的金口,也不忘时时提醒大老板李成功的种种过失,看似一出荒诞喜剧,实际是一出现实版拷问良心的教育大戏。
这是一部美好的让人不寒而栗的电影,编导们一如既往的给我们营造那令人发指的温情,用一碗多年陈酿的愚众孟婆汤,灌输给羊,让他们对狼不再有敌意,甚至产生出适当的性幻想。
作为一个石家庄人,若不是屏幕上打出的“石家庄机场”、“石家庄火车站”的字样,我会觉得这是科幻题材。
当然,我并不否认《人在囧途》里的情况会发生,比如在潘多拉星,阿凡达投靠的纳美人们,他们的情商和情操或许可以实现,但在阿凡达的地球老乡阿凡提生活的中国,这样的事情,只存在于宣传材料中。
老板,外表冷酷但性格温顺如羊,在路上,被一个打工仔敲打、刺激、点化下,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挖自己错误思想的根源,最终幡然醒悟,走上了积德行善、普度众生的群众路线,生意之外获得了亲情、友情的双丰收,几近完人。
打工仔,气吞N加仑牛奶,为节约型社会舍生忘死;在路上,若不是换了N种交通工具,肯定会好事做了一火车,尤其是对素不相识的老板一帮一、一对红,最终好人有好报,于一年后转正也成为老板,脱胎换骨,功成名就。
女骗子,忍辱负重,为了伤残儿童默默奉献一生,无怨无悔,虽从事特种行业但出淤泥而不染,所幸被打工仔慧眼识珠,令其光辉事迹昭然于天下。
老板老婆,虽然戏份不多,但难掩女菩萨本色,揣着明白装糊涂,将一山不容二虎的仇恨放下,用三从四德的优良作风感化偷情的老板及偷窥的小三,其做法宛如《鹿鼎记》里的海大富海公公用的那招“化骨绵掌”,面对一切皆有可能的婚姻,一切尽在掌握。
小三,是这部片子里最为惊天地泣鬼神的角色,她将时下被人所不齿的狐狸精演绎成贤淑的刘慧芳,看到老板家里和睦美满,便转身而去,留下祝福,此情深埋于心底,相忘于江湖,当初以身相许是急老板所急,如今全身而退是想老板所想,展现出新时期都市女性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
按理说看这样的片子我因该笑、应该哭,但我只觉得堵。
如此和美协调的世界不能说不好,好,实在是好,好的不得了,但问题是不现实。
就好比我们健身,可以定位于史泰龙、施瓦辛格,甚至是王志文都没关系,可你非要选个哪吒当目标,非要练出三头六臂来,这不是扯淡么。
扯淡不怕,别有用心且良苦就可怕了,这样的片给谁看?
老板么?
他们对电影的热情在投资搏票房,而不是看片搏傻;骗子么?
创业者举大事不拘小节,无暇对这种小规模的美化工程留意;老板老婆和小三么?
不共戴天的双方,在实战中提高远比加强自身修养来的实际。
所以,看片的而且是看得很过瘾的,只有本片中最出彩的打工仔们,这也是影片的最终目的。
这里的打工仔是泛指一切为别人卖命的人,而不是最最底层的民工,这是很多主旋律电影中惯用的手法,让很多本质已很不堪的人看到比自己更不堪的,进而产生优胜感。
《人在囧途》其实是在如是宣传:打工仔们啊,老板其实是善良的、多情的、脆弱的,需要你们的理解和支持;羊们啊,其实狼和你们没啥区别,长了牙你们也就成了狼,可以与狼共舞、跟它们调情甚至发生关系,多好的世界啊,放松点、再放松点……不过,在生物界最古老的律例——丛林法则中,被捕食者对于捕食者的对策,似乎没有性幻想这个选项。
暑期电影就像一个非天然的金矿,等待着观影者前去淘金,也可以说是“掏金”,众多大制作大卡司的电影纷纷亮出底牌,在市场上引发了一股不小的“淘金热”,但也那么几部小成本制作,也叫“黑马”悄悄的等待着被慧眼发掘,《人在囧途》就属于后者。
也许是被国内多如牛毛的山寨喜剧的质量低劣吓怕了(包括本片山寨味道十足的海报),原本对这部《人在囧途》并没有抱任何幻想,没想到这却是一部令人惊喜的喜剧片,全片令人捧腹,两位主演一张一弛,结尾令人动容。
这部描写春运题材的电影放在炎炎的暑期很不搭调,好比片中西装革履的徐峥身旁安插一个土得掉渣的王宝强。
但不搭调的效果造成的就是惊喜。
这是一部典型的公路喜剧,而且有一个说得过去的剧本,两个素未谋面而且身份差异极大的人通过沿途中所遇到的人和事而产生的一系列搞笑和动情的故事,也就是这个幼儿园小孩都能背下来的老套故事,套在了春运题材的大环境下,电影里没有正义与邪恶的对峙,只有一路上囧味十足的经历,可以说是老瓶装上了不错的新酒。
本片的故事或多或少的让人想起了史蒂夫·马丁的温情喜剧《一路顺疯》,而且本片的剧本与后者大同小异。
关于是否模仿外国电影暂且不提,《人在囧途》与《一路顺疯》相比,更多的从人物和生活的细节出发,所以更加贴近生活。
本片从头至尾都保持着一种收放自如的基调,片子节奏不是很快,但是观影者始终能随着片子的脚步进行,流畅的故事外加多有冲突的剧情加深了情节的张力,使你觉得一半小时转瞬即逝,这是片子的成功之处。
而且将一个公路题材的的老套故事加以平民化,也能使你更加进入到角色当中。
电影另一个出彩的地方就是人物,不可否认徐峥和王宝强是本片最大的功臣,两位演员亲和力很强,容易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因此两位在片中的一唱一和也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时而开怀时而动情。
徐峥可塑性很强,在任何类型电影里都能收放自如;王宝强一直以来土气淳朴扮相,此片也不例外。
片中的两位角色有点像日本相声里的捧哏和逗哏(发呆役和吐槽役),一位冷淡刻薄,一位热情憨厚,二人的具体角色较量相当于《大话西游》中的唐僧和孙悟空或者《灌篮高手》中樱木与流川枫的角色搭档。
王宝强与周遭环境的格格不入和大量的“古装版”台词造成了笑点,而直接影响到徐峥这个平时飞扬跋扈的大老板,从一开始二人在飞机场上相遇开始,徐峥的面部表情充分扣题,就是那个“囧”,木讷和无奈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
二个人性格互为补充,戏份得当,在搞笑段落和煽情部分中两位不同的神态充分体现了这个“囧途”的含义。
两个人的戏份得当,很难说谁给谁当绿叶,就像《第八天》一样,两位主角在一起时才有戏。
公路电影中沿途所遇到的不同人物的配角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本片在配角(不是跑龙套的,是有戏份的配角)方面其实很弱,一路上就是二位在不停地制造戏剧冲突和笑点,而忽略了一般公路片中沿途的形象各异的人物所创造的戏份。
当然这不是死规定,电影在这方面的不足不算一个败笔,只是其中除了那位善良的女骗子造成了电影中最大的煽情之处后,其余部分基本两个人的搞笑戏份。
喜剧部分中硬生生的插入一个煽情感觉有点脱节,这就是片中对公路题材中配角处理不当造成的,过于也许会成为这部精彩电影中的小黑点。
一直不明白张超饰演的那个画家帅哥跟女老师口中所说的那个后来车祸丧生的画家男友有什么联系,如果没有的话,不明白这个打酱油的角色为何而来,还有惊鸿一瞥的李小璐,也不解安排在此有何用意,难道真是为了给片子增加点星光阵容?
喜剧片中台词和情节可以达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片的台词很精彩,毫无做作之言,包袱也很多,搞笑的地方使你捧腹,诉衷的时候也让你沉思。
编剧刘仪伟和香港导演叶伟民所创造出来的台词与细节很亲切,观众可以乐着欣赏完电影,也能乐在其中。
《人在囧途》是一部看得很爽的喜剧电影,故事不算跌宕起伏但很精彩,而且笑料出色,也更加贴近生活,同时也若隐若现的讽刺社会阴暗的一面,是近期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中惊喜的一部。
比起那些鱼肉市场的国产大制作强过数倍。
这样的国产诚意之作既是观众的津津乐道的作品,也给盲目追求大制作的国产电影当头一小棒。
事先声明是是猜的,本人瞎猜的。
那位行乞的女教师不是说自己的男朋友买颜料的时候牺牲了吗?
我看这位打酱油的帅哥很有艺术家的范儿,很像画家的样子,而且刚好和这位女老师都在汉口。
所以,这个酱油帅哥其实是那位女老师的男朋友,最开始和女老师一起怀着理想、怀着梦想,一起支持孤儿们。
但是,这样的日子,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帅哥发现这位女老师准备把一群孩子照顾下去,前路太艰辛,他选择了退出。
但是女老师太善良,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如果自己直言分手,绝不是仅仅“性格不合”就可以解决的,势必会背上沉重的道德谴责。
所以,他决定以另外的方式退出她的生活——那就是虚构了一场车祸,将那个陪在女老师旁的男人定格在她的记忆里,而自己挥挥手,开始新的旅途。
说实话,女老师这个桥段实在是令我好像吞了一个苍蝇。
整个片子也以这个桥段为转折,从幽默迅速沦为胡扯的水平。
也许编剧想微言大义,想通过这个小小的电影,呼唤人间的爱。
但吞苍蝇的感觉仍然不可拒绝。
女老师的戏份,让我自然想到感动中国的人物、想到道德模范,想到一切官方宣传的好人好事。
有时候我很惶惑,官方树立这些典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想激励更多的普通人,也热热闹闹做些为国为民、感天动地的好事;还是想吓唬更多的普通人,看到没有,做好事要么会死、要么会残疾、要么会贫困、要么会受白眼,你Y就是一个普通人,别指望靠做好事成名成星。
我一直喜欢一句话,叫“凡人善举”,这个才是能够构建那个无比伟大的和谐社会的基础。
试想,那位女老师只是“凡人善举”一下,积极帮助孤儿联系民政部门、或者社会慈善团体,而不是“无私奉献”,甚至坑蒙拐骗让别人也倾其所有的无私奉献,会是一番什么场景呢?
第一,她可以抒发自己的善心;第二,可以给孩子们更实质的帮助;第三,可以实实在在减轻生活的负担,或者说剪除负担,找回自己和属于自己的爱情。
电影还没看完,就觉得要把想到的说出来。
终于看完了,可以说了。
片子刚开始的时候,3对1的坐在桌子旁边,似乎看着有戏,紧接着的几句对白,就入了套。
什么套?
不好下定论,觉得就是很多片子惯用的很无聊的、牵强的搞笑,如同春晚小品。
剧情进行十几分钟,大家都觉得王宝强是乌鸦嘴,太明显了,估计很多人从他第一句说要出事,就知道肯定是会出事。
剧情继续,春运的火车。
首先是火车站,卖手机的那段是什么意思?
一个美女搭一个晕瓜男,就在火车站卖手机?
是为了突出火车站候车厅的乱?
好吧,导演的用意可以理解,能不能换成真实的情况加以表达?
货车中途到站,突然就上来3个学生妹,青涩。
不是说她们的年龄。
然后就开始用90后调侃,无聊且做作的搞笑,同前。
但这些也还可以忍受,最让人反感的就是电影里面表现的太假。
春运的绿皮车,里面强哥还能趴在徐哥的腿上睡觉?
编剧真是能“编”啊,不如叫扯吧。
如果春运的车厢真这么宽敞,还能容乘客坐在过道里睡觉,还不是4-5个壮汉挤在2平米见方的厕所里面,恐怕更多人会选择躺下吧?
假2,两个人在长途汽车站内,若干无知群众VS一个还有点相貌的落难女,真不知道这车站的管理人员在哪里?
难道在传达室包饺子么?
不过让这么个还算有点容貌的女演员跪在那装可怜,实在是难为她了。
钱难挣屎难吃啊。
长途车兜了一圈,钱包掉了,归还了,人间还是真情多。
嗯嗯。
紧接着进了旅社,前台的大娘一个劲的问:“你们两个男的住一个屋?
”感情这大妈还挺时尚的,话外音我怎么就觉得都是::“一般都是男女一个屋啊”。
后来还真让大妈猜对了,还真是背背佳啊,徐哥不知道有没有抓到毛?
捉奸的那出,小娘们和老爷们看着都还衬点钱,怎么就选个这种小招待所呢?
60块一晚上的炮房,就算男的愿意,我看那女的也不会委身。
此乃假3。
第二天清早,司乘把钱包换回来了,口口声声找遍了所有的旅馆。
呵呵,真是活雷锋啊,挑大指称赞!
怎一个假字了得?
就算是捡了钱包,钱没落手里都已经够窝火了,还挨门找失主,撂车站办公室就完了。
4块钱抽奖,直接弄成2块钱抽奖得了,想安排车没由头,弄抽奖也太那啥了吧。
一等奖都能给你中,大家也就别在这豆瓣了,500w的彩票期期开啊,赶紧的。
接着彩票飞了,飞的真跟第一部西游记的特效似地,悠哉悠哉的就那么飘着,额滴,最后还能给飘回来,你无聊不?
前后的拙略情节太多了,气晕了都,那个骗钱的女教师,如同春晚的倪萍姐一样煽情;那个火爆的村长,振臂一挥全村民众都扛着锄头冲出来了,咱村的民兵队伍一定都是时刻警惕着美帝的破坏与阴谋。
另外人在那躺着抽抽,情况那么紧急,却一门心思的要找肇事者问罪,人还没死呢啊,要是真死了,谁是肇事者呢?
瞅村长那架势,要不是讹钱是干啥?
嘞嘞了这么多,又把自己恶心了一遍,这种片子看多了,就都变成愚民了。
强哥演的最好的,还是士兵突击。
导演用一种非常搞笑幽默的方式来表现了很多沉重的社会问题,春运难,可怜孤儿,人情味淡薄等等,很讽刺,也很心酸。
老板是一个外表冷内心深处却善良的一个富商,他缺的是感动和真情,他从不为别人感动,所以自己也得不到别人的真情。
但是影片的最后,经历了这些一路上的事情以后,老板为别人付出了他的善心,最后他收获了家人的爱,情人的爱,还有牛耿的友情。
牛耿作为一个农民工的代表,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容易相信别人,最后他还是用实践证明了“世界上还是好人多”的真理。
很感动的一部电影,是可以让你笑着流泪的电影。
拍得非常不错。
演员也很出色,特别是徐峥。
春运回乡,一个讨要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一个衣锦回乡的小老板,两人偶遇,事故频发,可以拍出不少笑料,本可打发打发时间,笑笑而过。
可越看越生气,甚至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不知导演和编剧到底想表达什么,讨谁的好,向谁献媚?
对艺术真诚是不切实际的要求,至少对观众的钱包可以真诚点吧?
找遍全城旅馆送回钱包的乘务员;收养孤儿的骗子老师;把世上还是好人多挂在嘴上的王宝强;被其感动代为支付拖欠货款的徐峥,你们在拍《感动中国》记录片吗?
这些也算了,结尾简直让人愤怒,翩然离去的情人,知晓一切然而隐忍不发一言将出轨丈夫拥入怀中的妻子,这个丈夫可能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了,妻子像弥勒佛一样包容一切,情人善解人意的留下一封谢谢你让我成长,我仍然爱你的信决然离去,不提出一分钱的要求,世界还能比这更完美吗?
在表现中国妇女的中国妇女的温良贤德还是和谐社会的可贵?
恐怕只是躲在帐子里对三妻四妾的意淫罢了。
最后很疑惑一点,这片子是如何通过变态的审查的,从石家庄到长沙居然飞机返航,铁路塌方,公路堵塞,明显在影射四万亿的基础建设投资是豆腐渣工程啊!
重温这部经典喜剧,居然看到十年中国的巨大变化,从人物,场景到故事,尽显十年的城乡发展,令人感怀。
可以说这部电影,不仅是喜剧,更是纪实,放在今天,依然能与商业片一决高下。
(10年6月放映时是5000万票房,是当时的奇迹。
)故事并不复杂,无非是回家过年路上的囧事。
只不过发生在一对身份迥异的人身上,并碰出了火花。
但是在故事背后却夹杂着无数发生在现实中国人身上的事。
比如飞机晚点,第一次坐飞机,拖欠农民工工资,生病骗钱,流浪孤儿,彩票中奖,住宿旅馆,小三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是一个个鲜活的题材,每一个都可以可以单拎出来拍一部电影了。
但是现实题材是不讨好的,而通过喜剧拍出来,恰恰更有味道,笑中带泪,笑中带伤。
如何帮人?
以骗钱的为例,在中国这些年是不胜枚举,各种花样。
女骗子在里面是个好人,但是她告诉我们,所有骗局背后都另有故事,而这些故事并不都是符合真善美的。
实际上在这些骗子背后,是可恶的拐卖和殴打妇女儿童,是卑劣的人性。
小三的故事更不用说,层出不穷,钱多了,自然问题也多了。
电影中的小三是很懂情理的,她主动退出,还略带一丝悲凉。
而现实是残酷的,多的是家庭的破灭,少见有第三者插足仍然美满的家庭。
再看场景
城乡班车
城际客车
当时的武汉
现在的武汉在疫情期间重温十年前的武汉,很是有感觉了。
虽然没去过武汉,但是这熟悉的场景让我回到了小学时代,那时的县城正在发生变化,一座座楼房平地而起,摇把的游戏机还很流行,紧接着就是电脑的飞速发展,并伴随着网瘾一代的出现,也就是我们九零后了。
从武汉长江两岸的变化就可以看到这十年,中国发展的速度有多快,快到让美帝都害怕。
场景变了,人心也变了。
现代化的加速发展,人感到无所适从,整个世界不仅是繁华的,而且是荒诞的,是没有精神寄托的,每个人都是孤零零的一个分子。
城乡差距的拉大,城乡矛盾的突出。
贫富差距的加剧,伴随而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也逐渐凸现。
其实里面的演员都挺值得说一说,是十年间演员的变化,演技也好,穿着也好,都是巨大的变化。
在此就不赘述了。
在2020年2月18日凌晨,重温经典后随笔,希望新冠肺炎疫情早日过去,一个崭新的武汉重现,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继续腾飞。
要对未来充满希望,有信仰才会有力量!
小昕推荐的片子,挺好的。
这样的片子要是从结构或者跟国外的片子去比也就没多大意义了。
我在意的是它的写实,印象最深的是老板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对自己内心的剖析,其实老板有我们当下很多人的影子,不相信这个社会,不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即便看了这片子我也仍旧不信,他在外表看着很光鲜,但自己知道作为每一个身份觉得他都不合格,他只是按着这个社会的玩法获得了金钱和地位而已。
但他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将自己变为其中一员,迷失了自己。
这一路的折腾与其说是回家的过程,不如说是他逐渐找回自己的过程。
对于现在同样迷失的我而言,这部片子无异于一剂良药。
情节还是很不错的,基于现实,很有象征意义,只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也可能是先入为主吧,我还是更加喜欢泰囧,里面的情节更加搞笑,更加深入我心,而这个里面确实是更多感动存在,那个女人,那一群生活艰难的孩子,总感觉这些感动为电影加了一些分,然后还想吐槽一句,我觉得徐峥没有头发更帅,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可能是因为习惯了吧…
三星半,后面半段的确烂尾了,前面不错,四舍五入四星
土鳖价值观片。王宝强一开口就让人竖寒毛,那个女老师煽情时真是心灵折磨。徐峥的喜感和黄小蕾能看看。本知该为烂片,谁让刚好凑上呢。另外,我不知道火车上那个所谓的帅哥出现是为毛?就为了那句“现在像你这样还回家看看的年轻人不多”?这片就内容而言该放在贺岁档吧,又不敢放,又放不进?
灰常乐!
哈哈,好笑
徐铮+王宝强=徐峥一路衰到底,王宝强成功逆袭。套路千年不变,就看有没人愿意照单全收。
傻
这部还是比较好看,很喜欢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些春节需要回家的人群体会更深刻吧。
超搞笑的,笑出猪声,宝宝真的演的好好啊。那个做饼的按摩。哈哈。
不embed始终是种气节,可票房这个东西真是神奇,我没觉得它好在哪里,竟然就票房奇迹了……
毕业典礼之前实在是吃饱饭没事干的后果。就当30块钱买个教训吧,难怪电影院一天只放映一场。。。绝对2B!
怎么跟美国大片不一样?今天爆笑登场,是目前为止我心目中的2010年度最佳喜剧片。夸张但不浮夸,笑的够呛,笑中带泪,虽然煽情部分略有刻意,但不算十分过火,不影响它成为一部好的喜剧片。
桥塌什么的预言,在2年半后也都实现了。泰囧的确更胜一筹。
tmd我就知道不应该对国产有什么期待!!
很有营养的小成本喜剧快餐片,人生的困窘也就不过如此了吧,到头来都敌不过一句“回家就好”,诙谐幽默却发人深省的小人物小电影!
哈哈哈,很搞的喜剧。爸妈一起看笑的不行。
还能看,就是后面太滥情。
2拍得比1好点
国产喜剧片的凑合之作,不过当今的电影市场找部凑合的国产电影都很难,徐峥真是好演员,怎么就一直半红不紫呢
这货跟上温情喜剧的路子了。。。BTW:找小三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