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父与女

Father and Daughter,岸辺のふたり

主演: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比利时,荷兰语言:无对白年份:2001

《父与女》剧照

《父与女》剧情介绍

父与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秋日温暖的傍晚,父亲带着女儿一起骑单车,他们穿过林间小路,骑过草地,骑上高坡,来到平静的湖边。 父亲抱抱女儿,登上了小船。女儿在湖边静静的等待,等到船在视线里变模糊,等到太阳就要落山。父亲迟迟不归,女儿一个人骑着小小的脚踏车回去了。从那以后女儿每天都来湖边等候,她一个人骑着单车来来返返,风雨无阻。多年过去,小女孩为人妇,为人母,转眼老去。 已然老去的她日日来到湖边,直到湖水干涸,化为滩涂。她来到沉睡在湖底的小船边,躺在小船里,就像躺在父亲暖暖的臂弯。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非常小特务2丧尸大战僵尸骇故事之暗窗社交疑云迪亚曼蒂诺寻找伊甸园黄金拼图很抱歉,如果我叫爱情陆战特攻贞伊杀出个未来黑暗之风第三季刺客学妹阳光雨季无赦之仇政客第二季蚊人枯草樱桃炸弹斯坦和奥利星空之下,少年的一天加油,你是最棒的天堂旅行团米香无敌县令时尚的未来第二季超能荷尔蒙豫菜皇后回到家乡灵虎爱

《父与女》长篇影评

 1 ) 抵达生命白如盛雪的本初

  在晚上一遍一遍反复看,导演迈克尔•度德威特( Michael Dudok de Wit )的个人动画短片《父与女》( Father and Daughter )。

  皎洁的云朵下面,父亲与女儿对骑着自行车,从高远的地平线驾风而来。

穿越路旁孤独的树影,高地的斜坡,来到河边。

父亲停住单车,靠在高岸上繁茂笔直的大树旁。

在河边时,他迟疑了一下,激动的冲上高岸,抱抱女儿;然后,放下女儿,登上了木船,消失在水天交际的长河尽头。

  一片落寞的皓白,远逝一个黯伤的点。

所有的情感,就在那一点浓缩的模糊。

  离去,仿佛象征父亲仁爱的决绝。

惟有给予女儿一次关于放弃的体验,她才能真正解会拥有的珍贵和长大的全部含义。

如此伟大的父亲,他用牺牲和血脉换作人生的路途,只希求女儿最后的恍然大悟。

  分离,宛如动人的谎言和暗喻。

它以隐逸的哑言提示一种深爱的缄默。

  女儿站在高岸,呼喊远处父亲的名字,难过的奔跑在岸边。

一只白鸟绕过树丛,飞向了高远的天空。

从此,女儿开始了漫长而执着的等待。

她远望的眼睛里只剩对父亲的专注。

  温暖壮烈的日出,夏日的狂风,骤然来临的雨,周日越野的集体远行,依偎的单车恋人,阴暗的月夜,带小孩的夫妇,白雪覆盖的秃树和原野,直到河流干涸,成为荒芜的滩涂。

   暮然年老的女儿推着自行车,转动的车轮已经无法承载她堆积一生的思念。

佝偻的她也无法支撑住自行车的破旧。

终于,她穿越了沙砾白泛的河床,躺在载过父亲的木船里,如同躺于温煦的旧梦。

向着你的方向,飞奔,从老年到儿童。

这一段追逐的路途上,在你凝眸注视的地方,我永远是任性孩童。

  结局的美好处,我们紧紧相拥。

  父亲,就是女儿对感恩的一种到达。

隔着死亡,我完成了对你的接近。

等待与死亡,并不可怕,只要轮回里还依存爱,不管来自何种方式何种立场以及何种坚守。

唯有爱能超越巨大庞杂的沉默。

在爱的坚韧慰藉面前,时间的沧海桑田也变得如此轻易卑微。

女儿对于父亲的想象,就这样化作一场生命最美好的追溯。

  以简洁的方式来讲述复杂的故事。

但这个故事不是粗糙的局促。

它宛如一枚带核的酱青橄榄,尖尖小小,一口津绿的甜蜜酸涩,回味无穷。

  阴郁而空旷的背景,是从影片一开始就呈现的广阔平地。

简约,干净到无限。

他故意把视野拉开得很遥远,模糊人物面部夸张细微的表情,通过充裕而活泼的肢体语言,加之自然环境和季节的悄然变换,完美准确地匀染了一种深切的冀望。

然而,这种情感又把握得恰到好处,哀而不伤,简而有蕴。

延绵悠扬的音乐贯穿始终,恰似弥漫的芬芳。

东方写意的笔墨和清静的哲学明显地深植于影片中,使得整个动画散溢着睿智轻捷的性灵与卓越超脱的气质。

中国画里大量的留白,也被天才似的运用到影片的画面构筑上。

空与静的空间逾越,有与无的交映和谐。

空余的素白,反而给予影片一个充实、饱满而厚重的灵魂。

  迈克尔•度德威特( Michael Dudok de Wit )曾说:“ Father and daughter is film about longing, the kind of which quietly, yet totally, affects our lives. ”  也许,冀望不仅是吃力的渴求,而且是永恒的归宿——在生老病死的流转之间嫁接的一个出口,抵达生命白如盛雪的本初。

  “你穿越死亡之河离开。

很多年后,我经历成长、死亡,最终河水干枯。

我来到彼岸,发现你一直在等我。

”  经典不在于天长地久,短短八分钟诠释一生一世,已经足够。

 2 ) 一部关于亲情与生命的电影

两辆自行车,一辆大的,一辆小的。

一对父女,父亲似乎要到海的另一头去,不知是什么原因。

在落日的黄昏的映照下父亲走向小船,及到离去了,突然又返过身去拥抱了女儿,也许他的脸上正有热泪淌下。

父亲就这样走了,留下女儿孤零零一个人伫立在寒风中。

冬去春来,女儿一直去海边等父亲,看着大海,季节在变换,女儿也渐渐长大了,长成了妙龄少女,为人妇为人母。

父亲始终没有回来,最后又只剩下女儿独自一个,她走下结冰的水面,也同当年父亲一样消逝在远方。

那只小船还在,她躺了下去,突然她似乎又看到了父亲,父亲还和当年一样高大年轻,她爬起来向着父亲奔去……电影中的小船和河似乎是象征着生命的终点,河的对面是生命的另一个彼岸。

电影一开始似乎是秋季(或者冬季)落叶归根,父亲也许意识到自己生命走向尾声,但是又不想让女儿伤心,于是就像很多慈爱的家长编了一个谎,骗女儿说自己去很远的地方了,电影中的小船既是一种象征又代表了父亲善意的谎言。

女儿随着渐渐的长大,也许也明白了父亲不会再回来,但是她任然会去等,似乎父亲“明天”就会回来。

女孩自己也渐渐长大,影片中用四季的变更暗喻人生的不同阶段,少女的春天,“有女初长成”的夏天,成立家庭以后的收获节节,直至最后自己生命终点的冬天。

生命与亲情,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从电影里看到了生命的渺小,似乎只是那大海中的一叶小舟。

情感的力量又是如此强大,牵绊着人一生一世。

 3 ) 静夜的单簧管

这天夜里,父亲在睡梦里喊叫起来。

我摸黑到他的房间,看到他背对我侧躺的暗影。

我走过去轻摇他的肩,低唤他说:“爸,醒醒……”父亲惊醒的瞬间一把握住我摇撼他的手,身体还没有转过来,手上却很有力度。

我第一次惊觉,来自于父亲的需要。

原来父亲竟如此苍老了!

鼻腔一酸,我不禁握住父亲的手,在他床边坐了一小会儿。

静夜和苍老的父亲,让我想起前两天看的一部短片《父与女》……在俄罗斯风格的手风琴的琴声里,幼小的女儿亲亲爸爸,然后看着他驾船消失在夕阳下的水平面上。

白鸟飞走了,长堤与树木的阴影拉长在独自回家的路途中。

爸爸的单车留在树下,女儿所不知道的,是爸爸不会再回来。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坚持在傍晚骑单车去湖边等爸爸回航,不畏风雨,尽管没有爸爸相陪的路途充满着各种艰辛和努力。

但爸爸的单车还在,一直停靠在当初的那棵树下,就像父亲一直存在在女儿的希冀里。

多年以后长大成人的女儿和同伴骑单车路过湖边,不禁停下来驻足远望。

“父亲这一刻在哪里呢?

总是不愿相信他已不在人世……”听到同伴的呼唤,重新启程的车轮碾过树影斑驳的路面,光与影的绞合,仿佛岁月在时间的光影中辗转前行,轮回往复。

湖水依旧,长堤依旧,树木仿佛茂密高耸了些,但父亲的单车早已不在。

是的,也许是希望不再,也许那希望被无数次折叠,埋藏在内心的最深处,最终,留在身后。

于是我们一直奔跑,怕被丢弃的伤痛赶超上。

因为不愿意失去,所以我们再也不敢希冀。

我曾经跟一个朋友探讨过这部短片给我带来的启示。

我说每一个女孩儿,在家里的“父亲”这个角色出现问题的那一刻起,会不自觉的承担起一部分男人的责任。

因为需要父亲去完成的很多事情现在需要自己去面对了,而需要自己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又是如此的令人心生恐惧!

所以日子久了,就会呈现出比较男性化的表象,或刚毅果敢;或硬朗冷漠;或坚强理智等等等等。

其实越是外表坚硬的女孩儿,内心越柔软温静渴望被疼护……但这是一个匆忙的时代,匆忙而肤浅。

有谁会在意别人内心最深处的伤痛么?

所以当女儿自己有了家庭和子女,一家人一起去湖边的时候,一双小儿女欢快的玩耍,丈夫陪在一边,如同当年的父亲,慈爱与幸福。

而女儿却站在高高的堤坝上的大树下,远望着湖水的尽头。

旧伤浮出水面,儿童的欢笑在萧瑟的枝头颤动,都是风声。

有些伤痛无人问津只能留给自己,正如每一个人的宿命都是孤独的。

这也是我认为短片里面最牛逼最深刻的一个课题。

后来女儿老了,丈夫、子女都不在身边了,湖水也逐渐的干涸了。

她又独自一人来到湖边,单车倒了扶起,扶起再倒下,扶不起的单车是一切走到尽头的宿命。

女儿走下长堤,步入荒泽,四野是一人多高的蒿草,蒿草上拖着长长的人影和盘亘不去的水鸟。

蒿草的尽头,小木船的骸骨一半掩埋在泥沙下,另一半孤立在半空中,彷见它当年沉没的样子。

女儿走近遗骸轻触船体,马上又缩回了手。

我是深为这个小细节的处理叹谓,有时我们用一生去苦苦寻找的真相终于出现在我们面前;曾经的猜测被证实,往往那一刻的到来反而令人难以置信!

而难以置信的背后是深重的不愿被接受的事实。

“爸爸!

女儿用尽一生的寻找,这一刻终于找到了你!

”已经年老佝偻的女儿蜷缩着偎进遗骸的船舱,躺在泥沙上,背靠沉船的龙骨。

仿佛偎在父亲的怀抱里。

音乐安静着,我顷刻泪迷了双眼。

然后随着女儿的目光,父亲从撒着云朵的天那头走来,张开双臂……一路向父亲奔去,拖长着身影甩掉年老。

钢琴声浪涛般响起,溅起我澎湃的泪水……我曾试想过有一天父亲会离我而去,每一次,都痛不欲生!

 4 ) 只是要个结果

爸爸为什么离开,爸爸去了哪里,爸爸为什么还不回来?

几十年了,明明知道爸爸再也不会回来,明明知道事情是怎样的结局。

小女孩儿还是一次又一次心存希冀地去湖边守望,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爸爸的离去”事件大约已经成了一个牵挂,吊在了心里,不上不下,迟迟没有一个结论。

或者说其实早就有了个结论,却总是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终于年老的小女孩儿发现了当年的木船,不仅是她,连观众也一并松了口气。

这么多年,这么多年的期盼,总算是有了个尽头。

于我们自己,很多事情,总是悬在心里,寝食难安,无非,也就是要一个结果罢了。

 5 ) 永恒的爱

诠释亲情和思念的同时,我觉得导演实在探寻人生的意义,人生在冗长和繁复中走向完结,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如同绚丽的烟火,终将消散于虚无。

幼时的分别,让这份爱变成了执念,也变成了习惯,时光流逝,当她渐渐苍老,人生中的一切都变成了曾经的过客,遁入虚空,只有那份感情还是最坚实的。

就是这份最初的爱,纯洁如初春的朝阳,深沉似深邃的海洋,深入骨髓,遁入轮回,实为永恒。

 6 ) 少即是多

《父与女》是一部只有 8 分 13 秒的动画短片,由荷兰的迈克尔·度德威特导演,该片曾在 2001 年的第 73 界奥斯卡金像奖评选中,获得最佳动画短片奖。

这是一部具有强烈艺术色彩的动画短片,导演犹如一位惜墨如金的诗人,用极为简洁的手法,传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

本文将从人物塑造、叙事结构、主题思想、镜头运用、色彩声音等方面赏析这部动画短片的成功之处,着重探索其“少即是多”的艺术特色。

一、人物塑造正如片名《父与女》所示,这部短片的主要人物为父亲和女儿两个人。

首先,就造型设计而言,动画作为一门充满幻想的艺术,往往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形象要素,在呈现中通过一定的变形夸张,使动画角色特点更鲜明突出。

影片中,父亲只在片头和片尾出现,形象没有太多变化,他穿着大衣,显得身躯高大,而头部显得不成比例的小,其宽度甚至比裤腿还窄。

虽然这是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出现的,却突出了父亲伟岸高大、温暖可靠的特点,符合通常人们对“父爱如山”的认知。

由于故事主要围绕女儿一生的等待展开,所以展现了女儿从童年到少女、中年、老年的变化,其服装体态等很符合相应年龄段的特点。

仅就发型而言,童年时代的女儿带着绒线帽,少女时代是在风中被吹得凌乱的一头长发,和女伴们一起骑车出行的青年时代则是利落的短发,嫁作人妇后是中长的烫发,中老年时佩戴头巾,迟暮之年则头发稀疏、梳在脑后,虽然和画风保持一致,发型的变化也只是简洁的概括,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设计者内在的用心。

同时,女儿包括片中女性的腿部都显得很纤细,好像“火柴人”一般,一方面表现了女性的优雅特质,另一方面,在刮风下雨等恶劣的天气,女儿用纤细的腿吃力地蹬自行车时,更凸显了这份等待和坚守的可贵,体现了女儿对父亲思念的深刻。

而父亲和女儿身材一个高大、一个纤瘦,也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对比,让人联想到父亲原本应该有的对女儿的守护缺失后,女儿之后的成长历程可能有的艰辛,但她始终不忘对父亲的牵挂,可见女儿是个坚强独立、情义深重的人。

其次,一般动画人物会有丰富的动作和表情,而本片对人物的塑造的一个鲜明特色是主要通过动作传情达意,忽略了面部表情。

片中人物形象的设计中头部所占比例均比较小,五官不突出甚至完全模糊,这使得观众无法从人物的脸上直接读出其内心活动,但通过动作传达情感的方式更加含蓄动人,且需要观众仔细揣摩、融入其中。

比如片头的两次拥抱,第一次是父亲带着女儿来到水边,父亲下自行车后想直接往水边走,女儿急忙来到他面前,这时父亲蹲下来抱了她、用头抵着女儿的头表示亲昵,第二次是父亲走到船边后又回头看了看,又一次上岸把女儿举起来转着圈拥抱她。

可以猜想,第一次是父亲决心沉默地离开,女儿的不舍让他感到了牵绊,第二次则是父亲表达的更强烈的对女儿的爱,想在离开前再最后一次好好看看她。

简洁的动作之间表达的是百转千回的情感波动,十分细腻感人。

二、叙事结构《父与女》主要按照时间发展的线性顺序展开,叙事结构很清晰,除去片头片尾外,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片段。

第一段是 00:09-01:38,主要讲了父亲带女儿骑自行车来到水边,独自乘小船离开;第二段是 01:38-05:24,描述了女儿在此后漫长的人生中常常来到父亲离开的地方眺望远方,期待有朝一日能看到父亲回来,期间女儿从少女到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再到老年,父亲一直没有回来;第三段是 05:24-07:24,已经变成老妪的女儿独自来到已经干涸、长满芦苇的水边,向芦苇深处走去,发现了一艘半埋在曾经的水底的小船,她在船里躺下睡着了,梦中好像重新变回少女并见到了父亲,影片在父女深深的拥抱中结束了。

总体来说,本片叙事风格平实简洁,但是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演绎了女儿一生的故事,其中高度概括的表现手法功不可没,即通过每次等待中的女儿服装外貌及伴侣的变化表现时间流逝,观众可以凭此猜想她日常生活中发生了什么。

例如,女儿坐在男友自行车后座上经过堤岸时,可以推测她恋爱了,下一个镜头是全黑的,只有一只手电筒,再然后就是和丈夫带着小孩一起来到堤岸的场景。

我们可以猜想全黑的镜头是晚上女儿独自来到岸边,想要告诉他自己的人生大事,可见女儿期待父亲参与到自己的生活中来的心态,而其中种种繁杂的细节就可以被省略掉了,使影片主线更清晰集中。

本片叙事的最大亮点在于开放式的结尾。

之前父亲的离开似乎是作者精心设置的悬念,结尾处揭开了这个悬念,可以理解为女孩真的在梦中和父亲团聚了,而实际父亲也许生死未卜,或者从小船遗骸可以推测出父亲事实上早已遇难了……无论如何,童话般的超现实手法使这个结尾给人以无尽遐想,哀而不伤。

三、主题思想首先,结合对人物塑造、故事情节的分析可知,这部电影最直观表达的是父女之间的浓浓亲情,同时在女儿成长过程中也出现了友情和爱情,这些穿插在女儿等待父亲的漫长岁月里,使她的生命变得丰富完整起来。

女儿对父亲的等待象征着人类对爱的永恒守望,对于生命中最珍视、最重要的人,因为无法忘记而永远怀念,这正是支撑她度过艰难岁月的精神支柱。

就像在影片最后,当老妇人骑车来到岸边,自行车倒了很多次却扶不起来,就把车子丢在了路边,她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对身外之物已经不太在意了,但她却完成了儿时以来的梦想,在梦中与父亲重逢,这可以说是爱的奇迹,或者说爱是人类心灵所期待的归宿。

四、镜头运用在画面镜头运用方面,本片的突出特点是大量运用客观和静止镜头,灵活穿插少数推、拉、摇、移镜头。

景别方面,远景多于近景,善于借景抒情,形成了安静抒情的故事节奏。

以开头处“父亲带女儿来到水边”的一组镜头为例。

影片一开始出现的是三个白云的镜头,然后是父亲带着女儿由远及近骑自行车而来,上方浮动出现字幕,这四个镜头本身没有运动,而是像一帧帧照片一样自然切换的,十分舒缓。

随后是追随父女骑车的侧面拍摄的运动镜头,在整部影片中出现多次,但这里的运动也与画面构图保持水平,所以很平稳,不会给人强烈视觉冲击感或刺激感,又使得动静结合、不会至于单调。

接着是车轮特写,这是影片中富有象征意味的镜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也曾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多次,也是为数不多的特写镜头。

接着分别用远景的俯拍、平拍,然后稍微拉近(一直是全景),表现了父亲带女儿骑车的全过程。

因为本片注重通过动作表现人物内心,这种多是远景的镜头运用和人物塑造手法相得益彰。

另外,从侧面逆光的拍摄角度使得人物轮廓十分清晰,加上强烈的光影效果,使得人物犹如剪影,虽然画面构成看上去很简练,却很讲究形式美感。

例如表现下雪天的一组画面——遥远处一条地平线,从远到近的、从大到小的团状树木,地上裸露着点状土地;旷野中一棵对称的落光了叶子的树木;线条勾勒出的田野——这三个镜头表现的东西很少,但是线条和点的使用富于变化,就像中国画里的留白,由此形成一种版画和水墨画相结合的独特美感。

五、色彩声音本片使用了炭笔、铅笔渲染背景,具有手绘的肌理效果,色调以赭色、黑白灰为主,女儿的衣服有时使用浅灰蓝,与偏黄的赭色形成微妙对比,起到凸显人物、活跃画面的点缀作用,营造出了一种朴素、温暖、怀旧的氛围。

出色的动画音乐可以对影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影片采用的背景音乐改编自《多瑙河之波》,由 19 世纪末罗马尼亚的作曲家扬·伊万诺维奇所创作,采用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由序奏、四首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手风琴和钢琴的声音悠扬动人,贯穿全片,配合故事情节起伏有相应的变化,结合得很巧妙。

除此之外,全片没有对白,只有自然音效,如水声、鸟鸣声、风声,符合影片整体的简洁风格,使之犹如一首安静的抒情诗。

结语本片导演迈克尔·度德威特曾说:“诗意的电影真的很美,导演在影片中展现了他的灵魂,没有丝毫商业影片的意味。

”作为一部艺术动画短片,《父与女》可以说是较纯粹地表现了作者艺术理想的作品,不仅可以让观众从中获得纯净的精神体验,它所遵循的“少即是多”的美学理念和表现手法也可以给当今动画电影制作者以丰富启示。

参考文献:[1]张然.从《父与女》看实验艺术动画的个性化特征[J].设计, 2014(6):89-90.[2]张三聪,蒋汐.《父与女》叙事与镜头语言艺术魅力解析[J].电影文学, 2012,No.557(8):65-66.[3]于肖飞,唐雪梅.8 分半的密度——动画短片《父与女》叙事技巧解析[J].装饰,2011(8):80-81.

 7 ) 关于整个片子的分析理解和胡克斯教授讲座的笔记整理

其实我写这个是为了记录一下免得以后我忘记了 = = 当然也希望对有困惑的人有所帮助,在国际动画节上有幸听到爱迪•胡克斯(ED HOOKS)教授关于动画师表演的讲座,期间他分析了父与女这部片子,先全片放了一遍,然后又分析着拉了一遍,很多原来没有注意的细节都被串起来了。

教授说他也认识这片的导演,我觉得他的分析和理解基本上还是对的.....第一次看这个片好像是在大勇老师办公室他给我们放的,然后回来自己又看了几次好像,不过很多地方还不是理解得很透彻......胡克斯教授挑选了很多细节来说明,我觉得他应该和该片导演有过交流的,虽然大勇的理解和胡克斯教授的理解和分析有一点点差别,但是我是比较倾向于胡克斯教授的分析,因为我原来的理解也大致如此。

首先教授提到,自行车和车轮,是象征着生命,车轮不停,生命不息,所以片里每个人都是在自行车上的,而离开了自行车去往远方,便是象征生命的终结。

开始的时候,小女孩和父亲一起骑车,她便骑得很轻松,在那片上坡的地方,也能轻松地骑上去,没有什么困难。

但是父亲离开了她,离开了自行车,划向了大海,也就是说,小女孩的父亲去世了。

在这里,教授还特别提到了小女孩父亲离开的时候,导演对于此处的把握和表现非常好,把情感传染给了观众。

就是他第一次走向码头,走到船边上,但回过头去,看了一会,又冲回去一把抱起女儿,这样动画角色的表演才是富有感情的,人在去世的时候对于生命和爱的人的不舍便传达给了观众。

然后当他第二次走向船,音乐才慢了下来。

他坐上小船。

之后父亲划向大海,小女孩做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将会影响她的后半生,那就是独自一个人骑车回家。

这意味着此后她的生命里将不再有她父亲的陪伴和保护。

此后的一个场景里,小女孩稍微长大,但是当她骑车上那个坡的时候,却不像原来有父亲陪伴时那样轻松,反而吃力了,这就是象征着她的生活因为失去了父亲的保护和帮助,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变得艰辛。

而她每次的守望,是在等待父亲回来么?

我觉得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是的,因为年幼失去父亲,小孩都会理解为离开,而不是去世,都会以为父亲会回来,但是懂事以后,就会真正懂得生命的离开是不会返回的,而她父亲划船远去的那个地方,其实是象征了她心中的那个父亲离开或者空缺的位置,(我表达的得不好,但是我能理解),或者说是那一道伤痕,她并不是在不停地想父亲回来,而是在不停地回想父亲的离去这件事,每想到这件事,她都会忧伤和惆怅。

推广到每个人都一样,每当你的思绪经过那个位置,都会停下来,然后久久的怀念和回想,最后又不得不跳回现实中来,你并不能期待亲人回来,但是还是会去远目。

就像我每次看到家里的旧书就会想起买这些书的爷爷,然后思绪停在那里不停地怀念他和他的事情。

接下去,在狂风里,钢琴的节奏变得更快,女孩在风里只能退着车上坡,这就意味着她的生活变得更加的艰难。

然后,女孩变成了少女,她和同学一起骑车,但是她在上坡的时候,比她其他的同学要艰难,在平路上,大家都骑得轻松愉快,她也显得吃力,然后又来到那个地方,她渐渐慢了下来,最后停住。

又一次远目。

过了很久才跟上去。

然后导演给了车轮和树荫的特写,这个应该是在象征着车轮向前,女孩渐渐地长大。

然后,女孩有了男朋友,由于坐在男朋友的车上,也就是说生命中有了他的保护和帮助,前进的时候便不再艰难。

她也没有再驻足在那个父亲离开的地方。

但是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胡克斯教授在分析的时候没有讲到,但是我注意到,在经过那个地方的时候,她还是回头看了一下。

导演实在太细心了,真的把感情注入了角色。

接下去的一个场景,我原来真的不太能理解透,就是在黑夜里,月亮高挂,然后是女孩骑车,开着灯,车灯的光经过路面。

胡克斯教授要我们特别注意了这里,他说,这里的意思是,大家都会有体会,在夜里,特别在黑夜里,思念和探寻会变得愈发的强烈。

我不知怎么表的,但是我理解和体会了,但愿大家也能体会到。

然后接下去,女孩有了孩子和丈夫,她变成了一个女人。

当经过那个位置的时候,他们一起停了下来,结婚以后,两个人的悲伤喜悦,都会理解交融吧。

但是接下去这里又是一个重点了我觉得,导演真的太厉害太细心了。

在来到这个生命离开的码头的时候,女人,丈夫,孩子的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孩子们还无法理解死亡和生命,于是他们在水边嬉戏,丈夫则是坐在岸边,有一点茫然地看着大海,而女人应该对生命和死亡有着更深刻和沉重的理解,她只是站在她以往远目的地方,尽力地向大海那边看去。

然后暑往寒来,在于年轻的孩子错身而过的时候,女人的车已经开始摇摆了,这就意味着她已经开始老去。

当她来到那个地方,她终于走下了那个码头,但她的背已经开始弯了,当她眺望远方,原来的大海已经干涸,有的地方也变成了湿地。

生命的车轮继续向前,这时候原来的女孩已经变成了一个老奶奶,她已经不能骑车了,只能推着她的车向前。

车轮越来越慢,这就意味着她的生命就要结束了,她要离开她的车了。

然后,片子又来到了一个重点,我们不得不再次佩服导演的功力。

当她停车在那,然后要走下去的时候,她的车摔倒,她回去扶起来,再摔倒,再扶起来,一直到第三次摔倒,她只是回头看了一眼,没有去扶车,而是走向原来的码头。

这意味着什么?

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和临死之前,唯一想做的事,就是活下去,就算是那些自杀的人也一样,在最后最后的一刻,也会有挣扎。

角色的鲜活和感情,便在这里,老奶奶不停地扶车,便是象征着她生命最后对于生的向往。

但最后她还是死去了。

她慢慢走下去,来到原来的岸边,大海里长满了草。

她想草海的深处走去,寻觅父亲的足迹。

然后她来到了那条小船。

我觉得这个设计太屌了真的。

这个小船的场景和意境,设计得太屌了。

她看了一会,走向父亲的小船,然后扶着船,伸出手指触碰了一下。

这个细节,胡克斯教授说他虽然看过这个片子不下200次,但是讲座那天他是第一次注意到。

老奶奶慢慢地走过船尾,然后躺到船里,感受着父亲感受过的一切。

她似乎睡着了。

然后她像一只猫一样,似乎注意到了什么,突然醒来。

然后起身,走过去。

她越走越快,最后变成跑,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年轻,最后变成了小女孩。

然后她看到了父亲,她停了下来,两人对视着,我们几乎能体会到他们之间的心里对话,父亲充满了愧疚,而女孩似乎是在问他,这么久了你去了哪里。

然后父亲向前一步,女孩快步跑过去,两人停顿了一会,最后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看到这里,教授长叹一声,然后张开双臂,说, It's a magic!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女孩最后没有变回她父亲离开的时候的年纪,而是要比那时候年长一点,胡克斯教授的有解释,他说那是因为在开始的年纪,女孩还无法理解父亲离开和去世,你看在她第一次一个人返回的时候,并不显得悲伤失落。

最后与父亲相见的年纪,正是她能体会父亲的去世的年纪。

我这里还是表达不好,但是我想我理解了。

这个片子,没有什么特效和花哨的表演,人物角色甚至没有面部的表情和对话,配乐只有钢琴,但是导演却赋予了角色深厚的感情,向我们述说了一个非常感人的关于爱和生命的故事。

胡克斯教授说,在社会里,艺术家要所起到的作用,就好似古代氏族里的萨满巫师一样,要运用自己的“魔法”,把整个氏族联系在一起,对于今天,也就是要用艺术的魔法,把爱,把真正人性的最美的最真挚的东西坚持下去,让人们联系在一起,他用的词好像是“connect”, 不至于人们孤立互相仇恨自私,最后导致氏族的灭亡。

他说,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像这部片子的导演一样出色的萨满。

我想这段话值得我受用终身。

就算是黑暗的灰色的作品,其内核也应该是美的,是善良的,是能让人们向善和感动的,我想这才是艺术的责任啊,我想我如果要做一部漫画或者动画,我一定会让它是善良的,能让人们联系在一起的。

以上...北京下雪了...打字戴手套.....好冰冻啊我屌。

 8 ) 我的世界就在你怀里

那时我就在你的怀里,但却没有读懂你歉意。

只把这当成又一个游戏,因为你双臂将我高高举起。

那时我无法理解你的离去,我跨上单车,前往我们分手的翠堤。

在那里度过了又一个夏季,回家路上,又一次超过那位老妪。

岁月让我明白死亡的含义,而青春她想独自把我占据。

但任何幸福和痛苦都不足以洗去我梦中你的笑意。

风吹过沙留下的痕迹,时间也无法将其抹去,因为那是沙漠的呼吸。

这世界就在风的怀里。

苍老已使我不相信奇迹,我却无法不再独自前去。

如果遇见你,这毫不为奇,我的世界就在你怀里。

献给我失去的亲人和他的孩子,愿他们原谅我的拙劣。

 9 ) 父母与子女

意蕴很深,而且在制作上采用了不少东方元素,以简明的场景表达出了父女之间难以言说的至深感情,很是让人感动,在“无”之中充满了想象的张力。

不过,如果耐不住性子的话估计会觉得枯燥

 10 ) 与死亡和解

道路既是空间的道路,也是时间的人生,更是心理和回忆中的一生。

一年四季代表人生四个阶段。

树木既是空间的标记,也是人生的刻度。

车轮代表滚滚向前的生命。

开始女孩与父亲的车轮同步,享受着父爱,所以上坡很容易,天空一片晴朗。

直到父亲的生命轨迹停止,划着小船驶向冥河。

鸟儿代表的女孩内心飞向乌云,父亲的死在她心中蒙上了阴影。

失去父爱,开始独自承受风雨,童年变成了不断迎接困难的上坡,天空阴云密布。

每次到达父亲去世的地点都会返回,因为始终无法越过父亲的死亡。

到了青年时期,女孩开始结交朋友,天空再次晴朗,上坡不再困难。

她终于走出了父亲去世的阴影。

代表父亲生命轨迹的自行车消失。

生命开始走出黑暗,她的人生像野鸭一样飞速前进。

结婚生子,路过父亲去世的地点不再停留,仿佛将父亲死亡彻底遗忘。

到了中年,在祭奠父亲之时,她的内心像被惊动的水鸟。

她始终不愿下到河边,不想提起父亲的去世。

天空再次转阴,父亲死亡的阴影仍在。

老年已至,她不断的到达父亲去世的地点,却始终无法面对。

乌鸦代表着死亡,暗示着她大限将至,乌云再一次遮挡了太阳。

终于在人生的末期,她开始勇敢面对。

双飞的乌鸦暗示着将与父亲相聚,冥河中的水鸟暗示开始走向死亡。

乌云不再是父亲死亡的阴影,开始变成死亡本身的阴影。

最后,她的自行车开始倾倒,生命摇摇欲坠。

她走向冥河,躺在小船里,开始接受死亡。

父亲出现,与她拥抱在一起,天空再次晴朗。

水草围出的界线,是她心中的天堂。

人生路上反复出现的各个阶段的女人是其他时间点回忆的女主。

向前代表走出阴影扬帆起航,向后代表无法面对停滞不前。

这其实只是一个老妇人生末年的回忆,她终于在人生的终点与父亲的死亡达成了和解。

《父与女》短评

分数高的有点诡异!

9分钟前
  • 看什么看
  • 还行

Not here where it belongs

12分钟前
  • 生命
  • 较差

我还是泪点太高。很好看。但一点都不感人。配乐真的好好听

14分钟前
  • 凹凸代餐
  • 力荐

人贱没药救。明知道最不能抵制这样的东西,偏要去看了讨郁闷。另,音乐真美。http://www.youtube.com/watch?v=Fdxap1wuMEk

16分钟前
  • D
  • 还行

说实话…衣服的阴影…跟人物拉长的影子…很别扭……

21分钟前
  • 等糖
  • 很差

没太懂

22分钟前
  • 熟鸭讨厌肉昆布
  • 还行

竟然没啥感觉....

23分钟前
  • c
  • 较差

纯抒情的东西不喜欢

24分钟前
  • Yee
  • 较差

[2010.02.08]虽然是个悲伤的故事,但整个风格却是温暖怀旧,不过看完之后也没让我有多少感触。

28分钟前
  • Skybow
  • 还行

……泪止不住了

32分钟前
  • 花都满
  • 力荐

色遣い普通に良い

37分钟前
  • 橘 きよあき
  • 较差

~反反复复地看

41分钟前
  • 王稷和泡泡
  • 力荐

心颤抖一下~

42分钟前
  • 飞天PP猪
  • 力荐

有一天我回变成小时候,然后爸爸就在那,永远也不离开我了.... 对爱的人,你可以守望多久?

4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什么破玩意

48分钟前
  • 会飞的红烧肉
  • 很差

感动于长短无关.这是让我哭的最短的电影!

50分钟前
  • 祥林嫂
  • 力荐

这部绝对是极品佳作了 画面配乐到情节设计都异常出色 饱含深情 十分感人

55分钟前
  • Bill
  • 力荐

没感觉.

57分钟前
  • AEstein
  • 较差

搞你m的突然抛弃

1小时前
  • 袭击面包店
  • 很差

我真的还没get到那个点,但是反思了一下,我确实对爸爸不好

1小时前
  • 小希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