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十九世纪,大清光绪十九年(1893),在广东南海佛山桑园,叶家诞生了一个男孩,叶蔼多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叶继问。
在湖南湘潭韶山,毛贻昌的儿子也出生了。
多年以后,叶蔼多的儿子被大家所熟知的名字是叶问。
毛贻昌的儿子也有个李德胜的化名。
叶问一辈子习练咏春拳,多年的心血形成了叶系咏春拳体系。
作为武术宗师,叶问也算是能打。
李德胜也很能打,因为他花了三十年时间,把在中国大地上肆虐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通通打倒,而他和跟他一起奋斗的人在斗争中使用的智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现在,叶问在中国电影银幕里,已经是又一个银幕功夫传奇,是一个火热IP——毕竟连《叶问》的叶问片名就是IP Man。
除了甄子丹的《叶问》,还有《一代宗师》、《叶问前传》、《叶问终极一战》、电视剧《叶问》...... 2008年,大概是国人最难忘的一年,李德胜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59岁了。
这一年,有汶川地震,也有北京奥运会。
这场奥运会里,中国成为了世界体育强国,民族自豪感再次洋溢在中国人的心中。
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中国武术也算得上世界闻名,而这要源于李小龙。
也是在这一年,陈国坤主演的《李小龙传奇》开播,讲述李小龙一生的故事,饰演叶问的是于承惠。
如果黄飞鸿是李连杰,叶问是甄子丹,那么陈国坤就是李小龙了——不仅在《李小龙传奇》里是李小龙,在《叶问3》《叶问4》里也还是李小龙。
《钢铁侠》上映,观众看到了一个极具个性的超级英雄,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部电影对漫威意味着什么。
年底,《叶问》上映,甄子丹饰演的叶问,爱国爱家爱老婆,儒雅随和却又很能打,加上大战日本人,这样的电影马上就火了。
从影多年的甄子丹终于遇到了一个有代表性的角色。
陈国坤是挺像李小龙的
陈国坤再演李小龙......
陈国坤三演李小龙......
托尼一开始就是漫威的希望
甄子丹的叶问,怎么看都像是照着当年李连杰的黄飞鸿来塑造的,作为武艺高强的一代宗师,始终给人温文尔雅的印象 十年过去了,当初《钢铁侠》开启的漫威电影宇宙,在今年的《复仇者联盟4》告一段落。
所有人以为惊奇队长多厉害,能把灭霸虐成什么样,结果最后才发现,复联全村的希望还是钢铁侠。
因钢铁侠开始,最后也是钢铁侠终结一切。
开端是他,拉下帷幕的还是他。
全村的希望不是惊奇队长,是托尼 十年,美国人带给观众的银幕回忆,是《复仇者联盟》系列的超级英雄电影,是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打造的英雄神话。
中国人的银幕回忆还是《叶问》系列的功夫电影,虽然也有英雄意气,但不免老套。
叶问系列和复联系列同时诞生,也同时结束,要说这不是咏春宇宙有人信吗?
超级英雄开始使用超能力和高科技拯救地球,而武术宗师对抗不公的方式还是功夫,不过高手侠客倒也是另一种超级英雄。
既然是功夫片,看点还是在功夫上,《叶问》系列算是在努力创造高峰了。
这个系列里,咏春和北派武术动过手,和空手道动过手,和洪拳动过手,和八卦掌动过手,和拳击动过手,和泰拳动过手,最后不可避免的和太极交上手了。
作为一名练空手道和太极拳的业余爱好者,看叶师傅欺负空手道就算了,还要看太极拳被军用格斗术虐......第一集里日本人打空手道还使出了空手道的技术,到第四集美国人完全就靠力量碾压了。
为什么那么喜欢用飞踢?
你们练的不是空手道吗?
为什么要打成跆拳道......二十多年前,甄子丹在《精武门》里饰演陈真,致敬李小龙;十多年前,吴樾也在《新霍元甲》和《精武英雄陈真》里饰演陈真。
现在两个“陈真“演对手戏,变成了咏春打太极。
吴樾练八极拳,和太极的关系还是因为在《太极英雄》里演陈式太极拳师祖陈王庭,能打成这样也算用心了,虽然他在电影里打的太极都能看到八极拳的影子。
《叶问》系列作为功夫电影,表现的始终还是传统武术的搏击格斗。
不过,现在提到传统武术,都快成了笑话。
现实不是功夫片,传统武术落后于时代也越来越被更多人了解到。
就在《叶问4》上映前两个月,那个被徐晓东打败的丁浩再次被职业搏击选手打败。
现实是咏春拳撑不过两分钟......
两年前的徐雷之战,传统武术沦为笑柄 银幕外,咏春练习者被职业选手轻松击败,银幕里,叶问由一代宗师变成超级英雄。
不论是现实之中的拳王,还是博伊卡,就没有能打赢叶问的......
其实输赢还是看是谁的主场,比如叶师傅给马掌门当配角的时候....... 全系列的观感,就是一位练咏春的超级英雄在大战各路强敌。
第一集,叶问大战日本军官;第二集,叶问大战西洋拳王;第三集叶问大战拳王泰森(这个应该是现实里最强战斗力的人了);不仅正传要打外国人,连外传也要打外国人——《张天志》里张晋不是要和托尼贾过招就是要揍巴蒂斯塔......第四集,叶问要打博伊卡!
可怜斯科特在《终极斗士》里演的博伊卡那么厉害,结果遇上了中国人,后果就是被战狼欺负,又被叶问欺负...... 所以《叶问》系列真的还要再拍下去,要大战赛亚人、氪星人、灭霸又有什么奇怪的?
博伊卡战败记录1:被战狼打败......
博伊卡战败记录2:被叶问打败...... 当初日本人打进来了,国难当头,于是叶问要打十个日本人,要单挑日本军官,因为这是民族抗争;英国拳王瞧不起中国武术,洪震南要动手——为生活可以忍,但侮辱中国武术就不行,因为这是民族文化的尊严;到了第三集终于不走民族主义路线了,以为导演不玩了,结果甄子丹要和泰森打,然后张晋要和巴蒂斯塔打——不管有没有民族主义,都要打外国人......去到美国了,叶问、李小龙师徒都要出手打美国人。
无论是四十岁的叶问,还是六七十岁的叶问,他们都打不赢。
叶问这种超级英雄级别的战斗力,说是超能力也没什么不可以了,而叶师傅的超能力大概不是功夫,是民族主义。
叶问能把他们全都打败,不一定是因为咏春拳有多厉害,而是因为驱动叶问去战斗的是民族主义,让叶问在每一次和对手打斗的时候爆发小宇宙。
民族主义,就是叶问的超能力。
所以,《叶问》系列最突出最明显的主题色彩,无疑是民族主义。
作为完结篇的第四集,民族主义的色彩还是如此浓厚。
叶师傅第一集里和日本人的空手道对战,现在还要和美国人的空手道对战......叶师傅,空手道和你什么仇什么怨?
好吧,在这个系列民族主义基调的叙事模式下,当然有,那就是国仇家恨。
美国人的拿来主义也是运用得炉火纯青了,练空手道跑去中国人面前说要让中国人这些黄种人领教什么叫战斗,可你们不要忘了你们也是从另一群黄种人的日本人和琉球人手里学到空手道的...... 大陆有《战狼》,香港有《叶问》,无论是大陆主旋律动作片还是香港传统功夫动作片都挺会激发观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达到民族主义高潮。
这就像男生被一个好看又风骚的女生勾引,明明知道自己是在被她撩,但还是忍不住想和她偷吃禁果。
甄子丹的叶问,让我想起了李连杰的黄飞鸿,因为人设都挺像的,都是温文尔雅但武艺高强,还是传统武侠片里典型的侠客形象。
不过,不同的还是精神主旨。
徐克的《黄飞鸿》系列可谓是武侠片、功夫片里真正思考民族传统与西方近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的作品,而这一点也是所有人能看明白的。
结果过去了二十多年,功夫片又回到了民族主义叙事上,还是在跟外国人打架。
到了第四集,民族主义这勺油浇在了美国人的种族主义这把火上。
川普上台大搞种族主义,被美国人狂黑,现在美国人又被中国人黑了一把,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美帝军队,号称蓝星最强武装,在科幻片里被各种外星人欺负,但最后都能把外星人赶回外星。
可是美国人没想到,在自己的星球上,是中国人让他们第一次尝到了失败。
电影当中叶问赴美的背景是1964年,距离美国人在朝鲜的失败过了十年,正是在大陆的北京,那个跟叶问同一年出生的李德胜在十年前指挥着红色军队在朝鲜让美国人遭遇失败。
过了十年,叶问直接就远渡重洋过去欺负美军了......
记住是什么人带领一群什么人打败了你们美国人 其实也是在叶问赴美的那一年,中国大陆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红色政权终于有了保卫和平的力量。
面对拥有了原子弹的中国人,美国人除了搞小动作还能怎样?
中国人有咏春拳,还有原子弹(或许应该叫红核拳)。
红色政权的蘑菇云 看电影的时候,全程在联想电影故事背后的背景时代,叶问等人和美国人动手,而当时中美两国也在互相对峙。
这种虚构的故事巧合地遇上了真实的历史背景,其实也由民族主义叙事变成了民族自尊表达。
刚好今年,李德胜缔造的新中国迎来七十华诞,而今年中美之间在搞贸易战,银幕内外的情形莫名的贴合。
太巧合了。
电影的最后,1972年,叶问因癌症逝世,持续十年的系列也终于结束。
甄子丹45岁时出演43岁的叶问,但是到了56岁要演71岁的叶问,连头发都不怎么白。
(美军:还好这个中国老头走了,不然谁顶得住,得了癌症还能把人打趴下,难道还要提前在60年代这个时间线跑去冰川把美国队长挖出来吗......) 这趟赴美旅程,叶师傅也表达了自己的简见解:外国的月亮其实也不是那么圆,做人最重要的还是自信。
可以说,叶师傅的这些认识,深刻符合党的文化自信路线,对于我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弘扬中华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坐在电影院里的我很纠结,尤其是叶问想用拳脚向外国人证明中国武术不是花拳绣腿的时候,我们恰恰刚刚经历传武被打假的几年,传武的形象已经从民族象征到了花拳绣腿,再到只会王八拳的江湖骗子。
所以传统武术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显然无法轻易回答,也不是一个影评可以回答的,但是回过头来想,经历了这么多的反思和证明,依然把证明中国武术很能打作为核心思想,未免不有些太轻浮了。
除此之外,整部电影里所有的外国人都是傻逼,都是没有脑子的人,就像马路上的流浪狗,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没有任何逻辑在里面,甚至连工具人都算不上,在电影里的唯一作用就是骂中国人,欺负中国人,让观众义愤填膺,给叶问出手的情感铺垫,已经有一种强行激起民族情节的感觉了,贩卖爱国情感,这招近几年屡见不鲜,但是鲜有叶问4这么过分,而且你还不能反对,因为你已经被道德绑架,不喜欢就是国外的月亮圆,就是跪久了起不来。
我感觉只有什么时候能不贩卖情感的时候,才算真正站了起来。
当然,叶问的武术指导当之无愧的足够优秀,一板一眼打的既漂亮又干净,这在我看来也几乎是唯二的优点。
另一个优点就是有了叶问的家庭戏,能让人从近乎疯狂的“狂扁外国人”中解脱出来。
看完叶问我又回去看了一代宗师,诚然王家卫根本没有拍完,剪辑的也很乱,但是就从完成度只有一半的立意来看,叶问在他面前连小学生都算不上
《叶问》系列不知不觉也上映十一年,来到了完结篇。
本来我对《叶问4》的期待值不是很高,甚至以为会烂尾(部分原因是最近很多好莱坞电影各种续集来袭,结果一部比一部像狗尾巴草)。
没想到它却成了我心中这个系列最好的一部。
电影里叶问师傅教美国白人做人,这部电影也似乎在教好莱坞电影人怎么给做一部经典系列的续集,怎么让一个系列寿终正寝,完美谢幕。
作为影片的绝对核心,甄子丹这次的演技绝对是个惊喜。
以前包括《叶问》前三部里,我总感觉甄子丹首先是个优秀的武术演员,然后才是一个还算合格的演员。
但这次,甄子丹真正把灵魂融入了“叶问“这个角色里。
虽然化妆造型没有刻意把他的形象往叶问当时真实的七十一岁上去打造,但是他的眼神和形态,绝对把叶问那种老态病态以及面对儿子时的疲态表现出来了。
这一次我真正相信银幕前这个不是甄子丹,而是叶问。
作为一部功夫电影,对影片的重要性,武打动作设计绝对要占到一半以上的比重。
而这次的动作设计在真实的基础上,做到了绝对的精彩和好看,拳拳到肉的比武通过摄影镜头的准确对位,逐一呈现在观众面前。
当正面人物被击伤时,我的心仿佛能切身感受到那种疼痛和挫败感,而当反派被教训时,我有的是咬牙切齿般的畅快和解气。
这部电影在动作方面立住了,有了坚实的骨架,而它的血肉也同样丰满。
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和民族自豪感的内核就是这丰满的血肉。
围绕叶问为让儿子到美国求学踏上美国的经历,影片先将他和中华总会万会长因理念不同导致的矛盾点燃,接着描述美国白人对当地华人的歧视、欺压,以致上门挑衅的过程,最后让本系列的精神内核——中国武术对于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象征意义,通过叶问最后的完美反击再一次淋漓尽致地展示在所有观众面前。
一重重矛盾的设置,通过一次次激烈异常的武术对决得以递进加重,让观众心中的愤怒一点点加深,直到最终决战的上演,叶问终于击溃美国大兵瞬间,所有观众的愤怒在顷刻得到全部释放,我相信那个时候所有在影院中的中国人心中一定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认同和自豪感。
电影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个体,骨架立住了,血肉丰满了,细节也不可缺失。
而本片在情感表现等细节方面也做得不错。
叶问与儿子之间、万会长与女儿之间因为教育问题产生摩擦到和解的过程,本片刻画得非常到位,没有因为是功夫片,就把人物变成NPC,让情感互动变成格式化的尬演。
我能感受到叶问与儿子互相的爱,以及从开始的互相不能理解到最后能互相谅解的整个变化过程。
作为《叶问》系列的完结篇,这部电影把叶问师傅晚年最重要的一段经历搬上银幕,使整个系列得以圆满展示了叶问的一生。
首先单独作为一部电影,它是优秀的,而作为一个经典系列的完结篇,它也堪称完美。
反观现在好莱坞那些动不动出到七八九部的续集,展示出的只是把以前故事稍作修改,换些演员又演一遍,完全不求创新甚至合理的圈钱卖情怀行径,《叶问4》这部中国电影系列的完结篇绝对是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电影教育课。
作为终结篇,真的拍的不错了,即便是利用了民族情结,可是又有什么不对吗?
这次又是击败美国白人,但所有的矛盾设计都是为剧情服务的,作为一部商业动作电影来说,没毛病。
万会长的实力设计的有点偏低了,显得叶问高太多,俗话说拳怕少壮,要是小龙来对抗还好,叶问能拿下轻松废了万师傅的对手,有点主角光环了。
当然,动作设计里也尽量设计了一些扫眼、踢裆、折骨、点穴等细节来平衡,也算有心了。
空手道哥们特别像蚁人呢,去唐人街一脚踹飞第一个上来的师傅,跟现实里徐晓东的剧情如出一辙,让人不禁唏嘘…另外,影片还原了几段李小龙存世的录影带影像,增强了本片的真实感,致敬巨星,加一星;片尾对叶问的前几部的片段回顾,让这最后一部顺利落下帷幕,加一星;叶问和儿子的戏份,也很有现实意义,究竟什么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
怎样定义人生的成功?
尤其是最后一次电话,很催泪,再加一星……因为,我也想我爸爸了……
2006年,李连杰拍完《霍元甲》之后说不会再自己花精力搞这种电影了,很多人说他只是在搞营销,后来还拍了《投名状》《龙门飞甲》等电影,其实能看得出来《霍元甲》之后的那些电影他更多的只是一个演员,并没有过多参与影片创作了,类似在《敢死队》系列客串一下,更多的可能有点“玩票”性质,真的倾注心血的作品《霍元甲》的确是最后一部,也是他的作品里面我最喜欢之一。
2012年,《十二生肖》上映,成龙表示这是他最后一部玩命的电影,自此之后他的确又拍了一系列电影,也会被人拿着“最后一部”进行嘲讽,但的确这些年的电影更多的是在寻求一种突破与创新,还有带新人,动作方面再也没有那么玩命的作品,也再也没有一部比得上《十二生肖》,这之后唯一我能给到满分的动作设计只有《功夫瑜伽》。
到了2019年,《叶问》系列完结了,甄子丹表示这是最后一部功夫片,可想而知以后这事儿又得被诟病了,其实我还是觉得他们说得都没毛病,用甄子丹自己的话来说功夫片是动作片的一种,他只是不拍功夫片了而不是不拍动作片了,他自己本身可能也更喜欢时装动作片一些。
其实甄子丹最常见的银幕形象的不是叶问风格,而是时装动作片里面的好勇斗狠型人物,就像《杀破狼》里面的马军那样。
叶问本身是个谦虚内向的人,他并不喜欢打架,第一部里面他平时与人交手也更多是切磋和交流。
所以最终外向的甄子丹最知名的银幕形象却是个内向宗师,就我自己而言挺喜欢这种收敛锋芒反得其成的事情。
相比我看过的黄飞鸿(主要是李连杰和赵文卓的黄飞鸿系列)和霍元甲(上文提到的李连杰《霍元甲》)等近代宗师的银幕形象,叶问更像个人,前两位都像一种符号或者神,更近乎于一种中国的超级英雄。
每一部叶问都会被打得鼻青脸肿,会住在破破烂烂的出租房内,会因为交不起房租不敢开门,会为打了自己的孩子而道歉,会变老会得病,相对叶问整个影片系列所烘托出的民族情绪,叶问本身的角色塑造实在是可以说很接地气了。
叶问的另一个特点体现在他对妻子的爱,有名句为证“这个世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往往故事中的主角在影片中都还是恋爱状态而非婚姻状态,比如黄飞鸿和十三姨,而像叶问这样“怕老婆”的宗师形象也算是很罕见了,从第一部的照顾老婆情绪尽量不打架,到第二部的打完拳王只想回家,到第三部的放下一切陪老婆度过最后时光,直到第四部老婆已经死了几乎没有什么戏份,很多人说第四部最动人的部分是叶正录叶问打木桩的父子情,对我来说最动人的却是打着打着木桩画面突然切到的第三部结尾坐在门外等叶问和张天志决斗的张永成,一如她还坐在那里听着他打木桩。
作为一部剧情上主打民族抗争牌的电影,最终最动人的却是涉及生活现实的夫妻、父子情,这样的设定我觉得是很聪明的。
很多人一直抨击叶问系列、战狼系列过分主旋律,总是打歪果仁,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问题,我们看什么电影那就是以什么为重点,非得在动作片里面追求深度虽然也可以但没必要,作品本身的核心看点就是那几段动作戏,它不太需要表达作者什么思想,这样的作品只要自己内部逻辑自治即可,日本侵略过中国、美国当年民族歧视严重,这些都是事实不是电影在污蔑,那就够了,说白了只是找个看上去合理合法的理由打一架展现动作而已,我看这些电影不是为了提升民族自豪感,我就是为了看打架而已。
一定要在动作片里面找是不是有歪果仁是好人,那跟美国电影现在一天天专找黑人或者女人主演的矫枉过正风气有何区别?
何况《叶问4》里面那个最高职位的美军将军、那个选若男当啦啦队长的老师不都是没有偏见、愿意接纳非白种人事物的美国人吗,只不过这些好的歪果仁在黑子眼里都被视而不见罢了。
这件事的根本不在于为什么一定要拍打歪果仁来提升民族自豪感,而是为什么一定不能拍打歪果仁呢?
说到动作戏,叶问系列是一贯的高水准,单论2019年我看过的电影里面我给到满分的动作戏除了《叶问4》就只有《阿丽塔:战斗天使》。
第一部的我要打十个是甄子丹的动作戏里面我最喜欢的,虐菜局总是最爽的。
后面的在自己家里打金山找,第二部在桌子上打洪震南,第三部打泰拳、泰森、张天志,第四部打万宗华、万宗华打巴顿,每一场战斗都赏心悦目。
就我自己的感觉来说,功夫片比其他的动作片更多了一种仪式感,就像黄飞鸿的白鹤亮翅,还有叶问的咏春起手式那双手不停的律动,显得一板一眼张弛有度,这是一种美。
动作片是一种暴力美学,像《突袭》这类口碑挺好的动作片对我来说暴力过甚,美学欠缺。
当然,不是说功夫片就是动作片里面最好的了,比如我最喜欢的成龙的作品中除了早期作品以外功夫片就不多,他的动作戏体现出的不是某种武术流派的美,而是一种没有很高的武功但是他非常会打,能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去打的机智。
动作演员里面,相对来说继成龙、李连杰、甄子丹之后最可能坐第四把交椅的肯定是吴京了,但吴京主演的动作影片数量和质量与甄子丹都还有差距,唯一我很喜欢的《杀破狼2》还是在张晋和托尼·贾的帮衬下撑起来的。
张晋目前独自撑不起来一部影片,或许也是电影资源还不会过多向这种小有名气的演员倾斜的原因。
吴樾个人感觉看上去比吴京还舒服一点,不论是《叶问4》还是《杀破狼·贪狼》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至于其他的动作明星,谢霆锋沉迷做饭不拍戏好多年,可以期待一下和甄子丹的新片《怒火》。
赵文卓则江河日下,在网大的路上越拍越烂。
还有跟着徐浩峰拍了几部片的宋洋,也是挺好的苗子。
所以我觉得暂时不用太担心国产动作片的将来,以杀破狼系列(杀破狼系列的主要导演也是叶问系列的导演)为例,甄子丹开了个头,《杀破狼2》贡献了我眼中的吴京最佳之作,《杀破狼·贪狼》则让我看到了我见过的古天乐的最佳打戏。
再如《一代宗师》里面的梁朝伟、章子怡,《十月围城》里面的黎明,都说明好的动作戏并非一定要专门的动作演员才能拍。
所以随着《叶问》系列的完结,可能断代的只是功夫片而已。
我也不知道是否真的会断代,也或许不会,但总之继黄师傅(彭于晏的《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属于黄师傅复出失败作品)多年未出山之后叶师傅的时代也落幕了。
叶问系列川井宪次的配乐也很好,最经典的那曲改编成了《叶问4》的主题曲《咏春》,听完散场,还是挺感伤的。
终于把叶问老先生拍到了自然死亡。
自然而然,这个系列也(该)宣告结束了。
结尾的系列煽情大闪回画面,可以回想起IP Man系列,它在一开始还有灰色空间(汉奸问题之类)可以探讨,在那之后的两部片子,慢慢完全沦为民族主义的宣泄出口——因为冲着港片不再港片的路子,其他出口已经完全被堵死了。
打自己人、打日本人、打英国人,大陆打、香港打,到美国打。
只要打了,就不能输。
作为华语片特有的动作片类型,看那些拆招对打,即便没有变化花样追求新意,的确不会太生厌。
可《叶问4》,几乎把每一场打斗的爆发与结果,全部和“是不是要为华人出气”、“是不是中国人”之类的命题挂在一起,不管你叶问到底什么年纪,有病在身,总之,就是不打不行。
做人当然要自信。
但是否要用中国武术(功夫)去在种族歧视上找回掌声——或者说这种稀稀拉拉不情不愿的海军陆战队掌声,到底是响给谁的,电影显然无力探讨。
我的意思是,打架这么好玩的事情,为何中国人就不能放轻松点去看待。
为何总要在沙场擂台上,找了几十年的自信,只为饱以鬼子老拳的朴素民族主义心理,就能升腾起一阵阵的快感。
有人可能要杠了。
叶问也打自己人啊,不写推荐信、给他难堪的,也是各门派老大。
问题是,鬼都看出来了,那些打斗之间,完全不是一个生死量级的。
而叶问系列除了往民族主义上扯带,几乎没有其他方法好使。
正是这样的情绪调动下,当同一拨观众,哪怕是留洋海外、去了戛纳的人,再看到《好莱坞往事》,就会觉得李小龙被布拉德皮特殴打是辱化。
街头实战与对台竞技,本质上就不是同一种较量模式。
《叶问4》使出了咏春的撩目踢裆等毒招,可依然不得不照顾观众,重复“看起来很好看很眼花缭乱”的花样套路和小儿猫儿都会模仿的冲拳。
简言之,即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力所不逮的叶问,似乎一上来就应该索命——但这样似乎违背了电影要精彩好看战况激烈的原则。
换言之,咏春最歹毒的那些技法,似乎不太适合出现在台面上。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而是当你不小心看到网上的一些当代实战,体格如小鸡的练家子,被一身疙瘩肉的自由搏击选手暴打。
这个时候,你开始要相信,牛顿定律是有他的道理。
当电影闯入现实,尤其是根本没影的那些事情,一再添油加醋、挥发杜撰,变成叶问一打再打的系列,你会觉得根本是无稽之谈。
再说回李小龙,他的爆发力无需多言。
他的电影,也有踢东亚病夫之类的梗,那都是五十年前的事情。
其他电影里,李小龙大多置身在一个架空的纯属虚构故事片里,但这并不影响,人们把他视为动作片巨星,成为华人骄傲。
叶问系列的问题在于,它一上来就给自己定位华人之光、灯塔希望,后来怎么发热自传,似乎都是在自嗨而已。
全片最不可信的,是明明设置为年迈患病的叶问(黑屏切字幕到叶问真实生平),它与甄子丹形象的年纪感全然不符。
考虑到叶问去世是七十多岁,无论如何,甄子丹那个状态,结合李小龙开始出头,他好歹也得六七十。
就这种状态,去挑战美国兵,光是打这行字,我都是不信的。
电影当然可以有调整处理,但《叶问4》可以把叶问这一原型人物现实历史化,扯上咏春一代宗师扬名立万的意思,这就有点强人所难。
有人肯定要说,闭着眼睛也都知道剧情套路,何必那么认真。
即便只要看打就行,但终章的打戏,只能说凑合。
比如室内毁家具,圆桌大战之类,之前几集也有类似的,差不多的设定。
终章的动作设计表现,显然很是赶工,更何况甄子丹身体早已不在巅峰状态。
再我看来,电影最有趣的地方,并不在结尾争光出口气。
而是李小龙街头斗殴,还有叶问教训🇺🇸中学生。
它似乎可以完美衔接上了《好莱坞往事》的乳化风波,打架本来是很好玩的事情,为何大家搞得这么严肃认真呢。
或许,对标昆汀,对话《好莱坞往事》里头皮特的回忆自嗨。
这就是《叶问4》无意中实现的最大意义。
布拉德·皮特打得过甄子丹??
真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没脑子,表面是宣传中国功夫,实际不过是贬低中国功夫,屁的宣传名族气节,除了叶问都是卑躬屈膝的样子,为了变现叶问厉害,把别的功夫师傅贬低的一塌糊涂,随便一个外国军队的教官就能一个人打一片中国功夫师傅,非得叶问出面,如果真的中国功夫这么垃圾,随便一个人出来都要功夫大佬才能拼的过,那中国功夫有啥用,所以这个电影就是捧外国人臭脚,真的垃圾,没一点名族气节,还有人用这个来夸这个电影,名族气节就是被别人欺负了只能忍,连被别人打了,反击之后都要下跪求别人原谅,这样的中国会有气节?
垃圾电影
一开始刷豆瓣,看我哥看了这部电影。
突然想起来在上个期末,因为一部烂片与这个熟悉的IP失之交臂。
幸好B站有矿,我也有网。
我是关掉弹幕看的。
看到中间叶问打电话给儿子说自己得了癌症,觉得未免太戏剧化了,心里说到不必为了让儿子哭一场而如此安排剧情。
没想到最后知道这是真的。
也许那一群生活在他乡的中国人,生活也就是在戏剧和受难中走来的。
最后一行字幕说美军将中国武术列为必修课,也真真切切地反映了“止戈为武”的中华武术精神。
在看到精彩处,我会打开弹幕。
比如叶问的每一次出手,弹幕给你带来的愉悦都无法言说。
最后叶问回家,对着木人桩最后打拳的时候,我也划开了弹幕,满屏的“一代宗师”。
之后,画面闪回了许多记忆犹新的情节。
“我要打十个”、“一炷香时间打败你”等尚有印象,但有些面孔就只剩模糊的感觉了。
但我确定我看过。
我也确定,这部“爽片”给我带来了最初的爱国、和平的价值观。
一代宗师,永不落幕。
《叶问4》把功夫和民族主义捆绑在一起也是很鸡贼了。
就单纯打个架而已,还要上升到爱国、辱华、歧视、偏见。
你打赢了打输了都只能代表你自己的武功好不好,和国家、民族有什么关系?
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
所以《叶问4》本质上和《战狼2》《黑豹》是一样的,只不过冷锋和黑豹是虚构的人物,叶问是真实的人物。
但问题是叶问从来没去过美国,也没打过那些人,这和冷锋海外撤侨、黑豹把瓦坎达的技术传到全世界有什么区别呢?
《好莱坞往事》把李小龙拍得很自大然而打不过退伍军人,这是侮辱李小龙,所以《叶问4》71岁的叶问暴打海军陆战队就是尊重叶问了?
一个是贬低李小龙,一个是把叶问吹成了超级英雄,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你怎么不去拍一部复仇者联盟歧视中国人,然后叶问吊打复仇者联盟为中国争光的电影呢?
这是不是就更爱国了?
《叶问4》中,梁根向外国人求助帮忙写介绍信,但对方觉得中国人都是逃犯;若男的同学贝奇歧视她;贝奇的父亲安德鲁乱抓人;校长开口就要叶问捐款;巴顿歧视一切其它种族的人……仍然是老掉牙的正邪大战,整部电影中国人都是好人,美国人都是坏人,所以最后好人打败了坏人。
巴顿坏透顶了,叶问又太伟光正了。
非黑即白,善恶分明,要么就是好人,要么就是坏人,没有一点中间地带。
所以这和好莱坞大片打反派、打怪兽、打丧尸、打外星人是一样的,只不过把反派、怪兽、丧尸、外星人换成了美国人而已。
不同的是好莱坞大片给自己的定位就是爆米花电影,《叶问4》还要上升到爱国层面。
而且好莱坞大片的剧情都不会简单到这种地步,你看《变形金刚》《X战警》《猩球崛起》等等都是两个种族四个阵营,甚至更多阵营。
《变形金刚》中变形金刚有好有坏,人类也有好有坏;《X战警》中变种人有好有坏,人类也有好有坏;《猩球崛起》中猿族有好有坏,人类也有好有坏……都是主角中也有坏人,对方也有好人,都不会像《叶问4》那么简单直白,所有中国人都是好人,所有美国人都是坏人。
而且中国人打不赢哥连、巴顿就代表中国人不行?
中国人打赢了哥连、巴顿就代表中国人很厉害?
一个国家厉不厉害,是通过打架决定的吗?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上升,是因为中国人打架很厉害吗?
这感觉就像网上有人说“我看不起你,我要和你约架”,你不理他就行了,难道你还真的要去和他打一架?
《叶问1》把武术和抗日战争捆绑在一起,叶问打败了日本将军三浦,成为了民族英雄;
《叶问2》又把武术和民族尊严捆绑在一起,英国拳王侮辱中国武术,叶问就打败了他;
本来《叶问3》都不搞这种老套路了,《叶问外传:张天志》和《叶问4》又落入了俗套。
《叶问外传:张天志》中也是各种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英国警察还包庇罪犯,于是张天志把英国警察打了一顿。
《叶问》系列全都是一样的剧情和套路,没有任何新意。
早在1972年,李小龙就拍了一部一脚踢碎“东亚病夫”牌匾的《精武门》,这在当时的年代还是很振奋人心的。
而且《精武门》最后陈真也并没有安全脱身,尽管他杀死了害死他师父的凶手,最终还是被日本人用乱枪击毙。
并没有把陈真拍成一个天下无敌的超级英雄,而是用陈真的经历表达习武之人也无法用功夫除掉一切不公平的事的无奈。
这都过了47年了,四舍五入都半个世纪了,你还在重复“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中国人就打得他心服口服”的老套路,就太俗套了。
谁说功夫片就只有这一种剧情?
你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不搞这些什么爱国、辱华之类的投机取巧的东西,也能写得很精彩,甚至很有深度。
还有《一代宗师》《师父》《功夫》《英雄》……尤其是《少林足球》都是2001年的电影了还是那么与时俱进。
真的不一定非要靠打外国人来激发观众的爱国之情。
真要打外国人,你也可以拍一部虚构人物的虚构故事,没必要强行给从没去过美国的叶问加那么多戏。
《叶问4》为了衬托叶问的强大,还安排所有人都打不过哥连,只有叶问打得过;所有人都打不过巴顿,只有叶问打得过。
这其实也是《叶问》系列的老套路了。
《叶问1》武痴林被三浦打死了,叶问帮他报了仇;《叶问2》洪镇南被英国拳王打死了,叶问帮他报了仇;《叶问3》田傲山被张天志打断了手,叶问帮他报了仇;《叶问4》万宗华差点被巴顿打死,叶问帮他报了仇。
每一部都是所有人打大BOSS都打输了,最后叶问出场了,把大BOSS打败了。
每一部一定要先让其它门派的上场,而且结果一定是惨败。
为什么其它门派的都打不过大BOSS?
因为打不打得过还不是导演说了算。
导演说你能赢,你就能赢,导演说你打不赢,你就打不赢。
导演体现叶问强大的方式不是把叶问拍得强大,而是靠贬低其它门派。
叶问天下第一,咏春天下第一。
这真的是中华武术的理念吗?
电影最后还要用道德绑架你:我要是再让着他,我就不是中国人了。
言外之意是:这么爱国的电影,你要是打差评你也不是中国人了。
这是香港市场紧急适应大陆日益增长的爱国情怀吗,但剧情还是有很多生硬的地方,从评分看来观众也不买账。
李小龙出场是惊喜,但师傅是主角而徒弟人气最高,怎样安排师徒两个高手是很麻烦的,电影没有做好,李小龙不知道唐人街遭难也就罢了,知道怎么可能不管。
唐人街老师傅们被全部打倒这点不会让大陆人舒服啊,至少对会长打输要强调是敌人用了军靴、不是很光明正大吧。
敌人形象也很失败(这点反而第二部最成功),女儿毁容虽然是咎由自取,但他不明真相,此时最大动机应该是给女儿复仇(鉴于是个坏人,可安排要毁若男容貌的情节)而不是瞧不起中国人,说实在的以当时中美国力差距,人家对咱是无视,不会如此“用力”地歧视。
陆战队里那个中国人的做法也不合理,公家地盘你哪能随便放自己的东西(咏春拳的训练设备。
无论咏春拳有多好),身边都是美国人而如此表现对中国文化的推崇也不明智。
最大亮点反而是中国家长国内国外都一样,哈哈
打西洋人、打东洋人,内斗打自己人,也是“问我国家哪像染病”系列了,香港导演、编剧太知道大陆观众需要什么样的台词和剧情,到如今故事已经模版化,人物套路化,格局越写越窄,拼凑痕迹越来越浓,有些台词写得跟华姐的发言一样,有些尬尬的,是该结束了,再拍的话,只能打外星人了吧。
歪嘴寡言的打人机器叶系服,在美国抢了李小龙的打戏,终于和病魔一起结束了续集。周小飞八卦出身搞了几下形意,吴樾八极出身搞了几下太极。把人撂倒后搞日字冲拳这个,看着有视觉效果,恐怕误导性很大
《葉問4完結篇》更多的是民族氣節,中國人的武術精神,甄子丹一如既往的沉穩、內斂,這部也是他最後一部武術片,讓海內外華人振奮人心的電影。心有正義自無畏,勇立潮頭敢擔當。海外華人要互相幫助,團結一致,才不會被外族輕視挑釁。
重复续集的陈旧套路,完成极其保守乃至刻板的文化呈现。每个重要人物都要来一次对抗式的亮相,每次战斗一定是先抑后扬,不断强化偏见的存在,最后以一场胜利完成双方势力的平衡。终于正式搬出系列的隐藏文化名人李小龙,并显然要以一种正统的与观众预期相符的偶像形象登场——对《好莱坞往事》的“拨乱反正”。几场打戏还是可看的,这回袁和平的动作设计虽无惊喜但也稳健。越到后期记住的越是配角,第二部是洪金宝,第三部是张晋,第四部是吴樾。《完结篇》再一次展示了一个导演没有了表达欲只想赚钱以后会怎样,或者说,叶伟信已经想得很清楚,在《叶问》里不做《杀破狼》做的事。当然,他还是要比彻底放弃治疗的刘伟强要强一点。在这个意义上也原谅最后那一波回忆杀了,衷心希望这个系列不要起死回生。另外,向大家介绍我的新女朋友:李宛妲。
打五星就是情怀,熟悉的感动,充斥着太多的回忆。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想起当年看港式动作片的激情。(已经多久没有看到这种打斗戏了)。和会长刚会面的那场喝茶戏,还有唐人街那场叶问挺身而出打趴对手戏都让我心潮澎湃。那种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爆发和属于叶问系列电影独有的绅士感真是令人回味无穷。想起小学的时候在80s上下载到学习机上无数次翻看的《叶问2》,很多记忆涌上心头。很多人在看完《叶问4》可能都会觉得剧情很俗套,但对于有些人来说看到快速的咏春拳,站立的木人桩已经足够了。最后,用《叶问2》令我最难忘的话结束“为了生活我可以忍,但侮辱中国武术就不行。”
电影属实精彩,但对这个系列的感情真的是复杂:导演鸡贼地用了年代感去稀释近来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把一切怨念、歧视以打架解决,也丝毫没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但好在打得好看啊,传统动作片的日渐式微就像是垂垂老矣的叶师傅,老当益壮,最后取胜的还是靠的杀招—-这就像是武生们用影像去证明了自己依旧能打,依旧能赢。博纳用这一部去塑造的李小龙像是在给同样自己出资的好莱坞往事赎罪一般:历史的真相我们不得而知,但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民族情怀来当作出气筒对于观众情绪的拨弄来说确实有效,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远比战狼之流来的舒服得多。看着片尾打桩的丹哥,突然鼻子一酸—-十年前还是和家里人一起吃着晚饭看的,现在却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离家愈发的远。叶师傅也彻底地老去。总而言之,作为动作片的最后荣光,手抖四星,绝对没得问题。
李小龙街头KO、唐人街擂台PK、训练场中外决战的场景调度很像80年代街霸为代表的电子游戏。叶问走出了偏安一隅的香港,走进了灯红酒绿但歧视严重的美国,电影也走出了之前较小的格局,拍出了民族气节。《叶问》的最终章是整个系列最好的一部。
叶问最后胜之不武。
为了让这个系列完结也是下了狠手了 打斗是真的爽 剧情?很重要吗
看哭了。作为动作片迷,看得振奋又无限落寞。越回味《叶问4》,越觉得它像是一篇祭文,香 港功夫片也许真的就此落幕了。这不是一句虚言。要说功夫片,《叶问4》基本是如今能拿得出手的最顶级配置。上回做出那么大阵势还是《一个人的武林》。一众武师托起了武痴封于修这个形象,他为见高山陷入疯魔,只有对决才似活着。这是武行人的心志。而叶问恰恰相反,拖着病体出拳,也映照了当下功夫片的生存状态。甄子丹的表演很好,一直是颓态,眼神几乎都是耷拉着的,少见锐利。而这种「弱体」恰恰反衬出招式的硬朗、利落和劲道。抛开这些情怀部分,剧本写得也够细密,打斗给足了理由,是动作片里的佳作。
七十几岁的样子,还是过于硬朗了。还是老一套,跟几十年前踢烂东亚病夫的陈真没什么两样,倒是几十年来一直都能爽到大陆观众。我妈就很喜欢。我不行。
有点出乎意料的好,本想给四星,但这么多年了,还是要加分的!这年头看中国功夫片真是一部比一部少了,本片中的还原李小龙影像很惊喜,打戏也很过瘾,剧情中亲子情的几个段落几乎泪目了,也许不到那个年纪的人感觉不到吧。不是说洋人各个有偏见,你要知道那是什么年代,刻板印象是很可怕的。剧情是差了一点,功夫片,剧情为动作服务,已经可以了。真的不知道以后功夫片还能看谁。说中国功夫不行的,说到底要看是谁用,怎么用,什么环境用,什么规则下用——人,最重要的是有自信,用不着跟别人打嘴炮。
倒是可以迎合现在的美国政治正确环境,只要拿传统白人开刀就对了。加油奥利给!!!
纯粹的民族情绪出气筒,无缘无故的仇恨,反正就是不打不舒服斯基。黑人反歧视靠斗争靠运动,华人反歧视靠打架,这是自黑吗?动作设计还凑合,反正就是一帮饭桶衬托一个叶问。功夫片这个濒死的片种,看一部少一部了,烧个香,多打一星。
叶问4的尴尬在于,它表现了外国人歧视中国人是骨子里的——哪是一两种压倒性优势可以让别人屈服?最后的鼓掌简直生硬尴尬以及不服得不行。面对这种强歧视环伺,国人除了自信,就是自强,别天真,别妄想帝国列强因为什么而会服你——连香港人都不会服你。PS:第四部只剩情怀,打戏创意已经干涸。
勉强及格。阿金斯胖了很多,他标志性的空中三连踢只是在踢馆中华总会时匆匆展示了一下(剪辑还给剪断了)。其实文戏还是挺烂的,吴建豪非要往军营里引入功夫的努力怎么看都是在无端挑衅(他演得也挺差的),阿金斯咬牙切齿的歧视情绪也没什么缘由,本片最大的优点,是画面有种游戏时代的怀旧样貌——光和色彩看上去特别像《GTA5》之类游戏是不是?另外贯穿叶问系列的沉静宗师范儿和成长性的传统家庭观这次聚焦于子一代伸张自我意识的家教话题,写的挺细腻。配乐也不弱,编配得大气煽动。叶问落幕了,继黄飞鸿之后唯一的传统动作片系列就此完结,还挺让人怅惘。甄子丹对打阿金斯能赢,靠得还是网上总结的中国功夫老三样必杀:插眼、踢裆和捅喉咙,这真的不犯规么
“我们应该用中国武术去改变外国人对我们华人的偏见。”……其实最先需要改变的是功夫港影对北方武术的#偏见#:不妨历数黄飞鸿梁赞叶问们的对手,山东严振京城赵天霸东北马二以及更早的严铁森也以腿功见长。原本对这种东西并不敏感也无所谓,因为功夫片自然动作为尊,北腿vs南拳,刚好在动作美学风格上鲜明对立,成为足以掩没反咖俗套的绝对观影优先级。可你一旦不满足于朴素善恶快意恩仇的类型基础定位,非要以复杂现实社会剧的思路去拍风格写意功夫片,很快就会无法自恰画虎类犬——摒弃偏见高境界,吴樾仍说普通话;以暴制暴不足取,子丹这回还得打。
果然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还是「下三滥」的招数比较有用。
暴力的最大合理化是民族主义
作为叶问系列的终章还是及格线以上的,家国情怀的刻画也从民族恩仇放到了时代性的移民种族歧视的问题了,也是有生之年能看到叶问打遍天下无敌手,打到了米国军营,也是颇有话题性了。整体节奏把握还是很好的,一众演员演得也很讨好,英雄暮年呀,也是港片彻彻底底的暮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