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以暴力拆迁为职业的黑道大哥,由于要追求广播电台的女主播,临时拼凑出智囊班子,来回答女主播的答题节目,以绝对优势胜出后将与女主播见面并同台主持节目。
为了迎合女主播对甘地的信仰价值,黑道大哥临时抱佛脚,来到甘地纪念馆恶补学习材料。
长时间浏览材料后,竟然产生幻觉,误以为甘地显灵,指导解决各种疑难杂题。
不仅顺利骗过女主播,让女主播以为自己是学校教师,还为女主播赡养的孤寡老人们讲解甘地思想。
正当博得女主播暧昧的同时,手下小弟竟然听从另一位大哥的指派,强取豪夺了女主播和孤寡老人们居住的小楼。
随即两位大哥翻脸,但是,为了不制造暴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黑道大哥遵循着甘地的教导,展开了各种妙趣横生的抗议活动。
最终讨回了小楼,也让女主播再次倾心自己,并且发扬光大甘地思想。
影片是导演拉库马·希拉尼续2003年的卖座影片《黑帮大佬医生梦》后,于2006年出品的又一卖座新片。
再次以极恶之人的价值观念改造过程为最大看点,这一次以圣雄甘地为执导思想,让观众们在幽默逗趣的氛围中观赏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演变同时,映射出印度社会中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
被人遗忘的甘地主义,没人赡养的孤单老人,迷信思想,各种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落后陋习,都急切的需要被纯净的思想来洗涤净化。
导演极其巧妙的把观众们喜欢关注的元素,爱情、亲情、歌舞、恶势力混杂在一起,讲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旋律故事,可见用心良苦立意深刻。
既然提到甘地,就再来对这样的悲剧性人物说上两句。
为国家赢取主权不惜牺牲一切的国父,竟然倒在自己人的枪口之下,这一直是个令人纠结的历史片段。
从影片的对白中可以看出,印度人是乐观的,他们不觉得那是件坏事,反而是件让甘地赢取巨大荣誉的机遇。
以甘地命名的街道,各种画像雕塑和钱币头像,都是令人无法企及的崇高荣誉。
其实,这只是小人物对甘地幽默的解读方式,甘地的所作所为绝对不仅仅只是为了这些个俗物而奋斗的。
当然,人生时常需要乐观思维,但是,过于乐观会产生幻觉而认不清事实,从而让自己生活在具有欺骗性的倾向当中,而地球是很危险的,印度人应该早早的回去火星做阳光大男孩,才是最适宜的生存策略。
其实看这个片子前对甘地认识的不多,倒是长了见识。
剧中的剧情还是有些老套的,音乐倒是我喜欢的类型。
非暴力对抗这个要做到真的不容易。
最近大爱印度电影,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到三傻大闹宝莱坞再到黑道大哥在出击,每一部都有着充满印度风味的歌舞,美丽的异域风情,色彩鲜艳的布景、服装,充满热情的歌声,曼妙的舞蹈,我不得不说是通过这几部电影开始认识印度,开始喜欢上印度人的热情和舞蹈,以前对他们的认识仅是咖喱和难闻的体味,现在才发现印度的帅哥美女真的很吸引人,丰富的表情,对音乐的热情。
“GOOD MORNING,孟买”,姆纳每天都在詹薇的声音中度过最美好的时光,这个令他神往的电台女DJ用热情的声音带来美好的一天。
我很喜欢这个女DJ的开场白,充满热情的声音,让人感觉阳光都被融到了声音里。
故事挺简单,黑道大哥喜欢上了电台女主播,改换角色接近她,博得她的好感,在甘地精神的引导下,诚实有勇气的生活,用微笑去感化伤害他的人,最后赢得了爱情。
印度电影很擅长讲故事,一部电影能让人哭哭笑笑N多次,中国电影喜欢讲主题,一部电影有一个主题,最后会把主题升华到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高度。
印度电影流畅的就像生活,没人刻意去告诉你什么,所有的一切需要你看懂生活自己去理解。
就好比中西不同的教育方式,中国的是填鸭式,先把结果告诉你,过程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记住结果,无根基的高楼,只看到地面上的建筑,至于地下的根基有没有就不得而知了。
故事的开始很单纯的喜剧,轻松幽默的情节,喜欢电路佬,很仗义够兄弟;喜欢姆纳,很MAN很痴情。
甘地精神的出现,让我开始思考生活,我们要诚实,要有勇气承认错误,“掴别人一个耳光容易,道歉可是需要勇气”,在我们面对错误惊慌失措时,不要想着逃避,勇于面对它吧,这会给我们一个新的开始,生活可能会把一些美好的东西从我们身边拿走,但他会给我们一些更好的。
勇于承担错误的后果会让我们更加成熟。
GOOD MORING, INDIA! THIS IS THE FRIST TIME I KNOW YOU!
很不错的一部片子,因为心爱的人而进入到了一个自己不熟识的领域,而后却因为信仰在这个领域中风生水起,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轨迹和人生,剧情很不错,宣扬甘地精神的同时还带来了很多的笑点和泪点,这样的一部让观众跟随镜头或笑或悲的电影,应当算的上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
我发现印度电影中的女主人公一般都会很迷人的那种,尽管我知道这是被精心挑选出来的,但是依然对印度这个国度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这部电影的笑点还真是层出不穷,混迹于黑帮的这帮大佬,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根本不会使用常规的手段去处理他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是问题一定可以被解决,如果解决不了,那就想其他办法解决,总之是可以被解决掉的。
比如:那段去用N部电话反复拨打热线的方法,比如让老人的孩子为他去办理一个生日Party,只要是准备做的事情那就一定回去找方法让它达成,不管是使用了什么样的手段,发送礼物也好,使用了暴力也罢,总之是事情完美的解决掉了,就和他脑袋中想的那样。
这部电影最大的泪点,我觉得应该是姆纳因为冲动的原因打了电路佬一巴掌之后,想电路佬道歉那一段了,看的真是泪眼纷飞的感觉,那段含着泪的回忆一段段的话语从姆纳最终说出来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眼睛里也是热热麻麻的感觉,想起了山鸡带着一拨人从台湾回来救陈浩南的那段戏份了,不言中的一段经历却让外人看的心潮澎湃,眼泪横飞。
甘地精神贯穿了整部电影,不是单纯的喊口号去膜拜这样一个人,因为肉体已经不再了,应该更多的是去了解和学习这样一种精神,终于在这样的感悟下,蚂蚁吞大象似的一点点的感化到了所有的人,最后的那段婚礼变成了感悟所有人的一个见证了。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原因不想去做一件事情,既然不想去做那么首先大脑就会被说服,然后就会找到一万种不想去做这件事情的原因,这个时候姆纳的声音就变成了一种鼓励,这种鼓励让人从那种与大脑不断进行消极交流的状态中,转换到了一种积极的交流中。
姆纳因为要去参加现场的对话,而去图书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的去了解甘地,从极不情愿到越来越有浓厚兴趣的这个过程,真的是很让人感动,一个人因为爱情的魔力居然可以做到这部地步,而且居然还是只听声音没有见到过人的这样一个梦中情人,为了爱情而进入到的一个不一样的领域,进而升华了自己,是不是有种佛语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样子?
6.7,个人并不十分认可甘地主义,别说在异国他乡,即使是现在甚至当时的印度都行不通,二来影片本身包括主角的黑帮大佬身份看完全篇也没看出来,除了随时能掏出一把手枪外,大佬手下只有一个小弟,小弟与她的感情简直比女主都要深厚,这没来由的情感和之后失败后打包回乡下、坏人的觉悟等感觉都是凭空而来的,太多且明显的YY和想当然,或者说主角光环、剧情需要等较牵强的地方,让我们这些吃瓜看片群众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当然如果作为纯粹一部不需要思考的喜剧的话这部片还是可以的,尤其女主和新娘很漂亮,但是目前的评分明显高了不止一点,另外好奇豆瓣的电影分数计算原理和投高分给这部的人的想法~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个电影,让我认识了他;强烈推荐大家欣赏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内容不只能用感动、幽默、等诸多类似的词语概括;你看过《肖申克的救赎》吗?
那种让你酣畅淋漓的的感觉还记得吗?
你看过《美国往事》吗?
那种让你情不自禁想进入电影的感觉还有吗?
看这部电影,你就能找到上面两种感觉。
--摘自百度问答的“小静2774”的回答如果真有一部电影能彻底改变的一个人的思想和价值观,那就是《黑帮大佬和平梦》。
一句话观影指南:以为是一个幽默的爱情故事,其实是人如何面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幸福指南。
我是为了这篇影评,注册的豆瓣。
之前每看一部电影,都要先到豆瓣看看,低于7.0分以下的电影,除了情怀与欲望因素,基本不看。
所以看了很多豆瓣大神的影评,受益匪浅。
这部《黑帮大佬和平梦》,我看了不下5遍,已经超过《肖申克的救赎》的次数,8.1分有点低,至少9分以上。
不能说《黑》要好于《肖》。
《肖》好像是一部优雅艺术的人生哲学,而《黑》是一部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生活幸福指南。
《黑》更接地气,更具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我承认,我有甘地情怀,但是写影评不是因为甘地情怀,是因为它把甘地情怀拍得这么好看,有意思,有深度。
一部电影,如果能拍得老百姓拍手叫好,拍得评论家啧啧点头,可以成为“神作”,这样的作品太少。
《黑》是难得一见的“神作”,这部电影2006年在印度上映后,掀起了全印度的甘地热,可见当时的影响。
印度首都新德里和恰蒂斯加尔邦给予该片免税地位。
如果中国导演能把自己历史上的孔子、老子、慧能、玄奘、孟子等拍出这样的“神片”,早就把美国“和平演变”了。
这部电影,编剧脑洞逆天了,把这么难懂的伟人思想变成这么有意思的故事,看完老百姓都明白了,说明两点,一是编剧是甘地的铁粉,对甘地的思想真是研究透彻,二是编剧太接地气,对老百姓的胃口拿捏的太准了。
我甚至觉得,编剧也能把剧本写得像《肖》一样充满优雅和艺术,但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喜好,把一顿精神大餐包裹上麻辣香锅,才能刺激起观众的胃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
一个好的老师与好的编剧一样,要用学生和观众适应的方式给予,让他容易接受并不断成长。
导演拉库马·希拉尼是《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导演,《黑帮》与《三傻》一样是喜剧的外衣,思想的内核,个人以为,这才符合文以载道的精神。
如果一本书、一部电影拍出来不是为了帮助人,仅仅为了娱乐人、愚弄人,就是耍流氓。
《三傻》的思想与中国部分现状有很多共鸣,《黑帮》的思想确是可以贯穿中国古今的。
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基本理解是不用暴力,用仁慈面对你的敌人。
这涉及人类的终极问题,如何面对恶?
现在国际通行的做法是以暴制暴,所以监狱越来越大、设施越来越完善,犯人越来越多,警察越来越不够用,中国的协警越来越多,但是问题没有越来越少,犯罪率却逐年上升。
问题出在,以暴制暴无法根本解决问题,改变思想才是根本。
影片中的表达是,用你的仁慈和爱,让敌人心软、愧疚,最终悔改。
中国古人的说法是:隐恶扬善。
说恶就是彰显恶;宣扬善就是彰显善,时间长了恶也会向善。
近些年提到的正能量就是善的教育。
但是恶人会改吗?
不会得寸进尺吗?
恶人有羞耻心和良心吗?
对恶人越好不是越受欺负吗?
《三字经》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想当大英雄,而不是大混蛋。
面对自己,影片中说,道歉能减少仇恨。
中国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
其中的“反省”就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别逃避和遮掩,只有用于认错和改正,才能得到真正的原谅,才能真正的幸福和有尊严。
近些年,陈大惠的传统文化论坛,曾经的恶人亲自上台讲自己不堪的过去和改正后的幸福,告诉人们恶人不是一开始就恶,恶人也能变好;北京的胡小林董事长讲自己学习《弟子规》反省改过、生活幸福的故事。
饭要一口口吃,电影是把很多东西浓缩在一起,看起来解渴过瘾,但是要真去践行,还得从自己一步步做起,不可冒进,《弟子规》就是不错的反省改过指南。
“鼓吹甘地主义的人不计其数,你是唯一付诸行动的人。
”影片结尾女主角对男主角的一句话,说出了学习的真谛,也道出了当下思想界的问题,说的多,做的人太少,这也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难以发挥现实作用的根本原因。
电影之外的话,如果在近现代史上来看,甘地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不是军人、政治家、商人和农民,没有任何官职和社会地位,但是没用一枪一炮解放了全印度(与中国一样是个地域广阔、民族多样的国家)。
这里不再赘述甘地的故事,但是甘地在印度被称为“国父”,印度人心中的地位基本与中国的毛泽东、孔子一样,解放的领袖,精神的领袖。
建议《甘地自传》书籍和《甘地》的电影,更有助于理解这部电影,更有利于学习甘地的思想精神,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真诚与善意。
总之,电影解渴、过瘾,接地气、有生活,怎一个好看了得。
连片中的歌曲都比以往的印度电影歌曲感觉好听。
向能拍出这么高级神作的导演致敬!
迫切希望中国导演能有如此神作问世,哪怕借鉴翻拍都行啊。
我发现印度电影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反映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并希望通过电影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影响甚至改变社会。
比如《三傻大闹宝莱坞》 、《我滴个神啊》 。
三傻反映的是教育问题,其实中国的教育也有一样的问题。
然而,我却难以找到一部像三傻这样反映教育问题,同时口碑不错的中国电影。
《我的个神啊》就更厉害了,把矛头直指印度的宗教问题。
要知道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人都不行能亵渎神灵,像印度教里的婆罗神。
但这部电影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用喜剧的方式,深刻的反映印度积弊已久的神棍害人不浅的问题。
当时这部电影上映时就引发社会的极大争议,甚至很多激进的极端宗教主义分子扬言要惩罚导演,打砸电影院,很多地方都禁止放映!
所以我们不得不佩服印度电影人的勇敢和对社会的责任心。
当然这也和印度这个国家的体制政策有关,标榜自己是民主国家的印度对公众的言论自由和电影审查的限制还是比较宽容的,相对中国来说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不过我还是相信随着国家的发展进步,民主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会获得更多自由权利。
当然中国电影人应该负起更多唤醒社会的责任,不论社会环境多么限恶都应该自信、顽强、坚定不移的走出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有中国特点的电影之路!
甘地热潮正席卷印度全国,其中一个原因可以说是拜本片所赐。
本片讲述黑道人物姆纳为了追求一名电台女DJ,讹称自己是大学教授,不惜恶补甘地生平,以便参加电台问答比赛。
当他日刨夜刨时,甘地的鬼魂就在他眼前出现,教导他如何以非暴力手段应付人生逆境。
在这出黑道人物追女仔的电影中,圣雄甘地的角色几乎由头演到尾,甘地的哲学和精神也贯彻了全片。
本片在首都新德里开画一星期后,市政府以该片宣扬甘地追求真理和非暴力抗争,宣布该片可以豁免缴交娱乐税。
同样地,印度中部切蒂斯格尔邦也因本片表扬甘地的价值观,具有教育意义,宣扬正面讯息,也给予该片免税的地位。
幕后花絮印度宝莱坞2006年最新卖座喜剧,是2005年卖座片《黑帮大佬玩转医院》的续集,在这出黑道人物追女仔的电影中,圣雄甘地的角色几乎由头演到尾,甘地的哲学和精神贯彻全片。
该片在首都新德里开画一星期后,市政府以该片宣扬甘地追求真理和非暴力抗争,宣布该片可以豁免缴交娱乐税。
同样地,印度中部切蒂斯格尔邦也因《黑》片表扬甘地的价值观,具有教育意义,宣扬正面讯息,也给予该片“免税”地位。
和平梦讲的是一个专门搞拆迁暴力发家的进城务工者穆纳,迷恋上了孟买当地广播电台的女主播简娜,为了追求信仰甘地主义的女主播,将自己打扮成历史教授,恶补甘地的知识,去接近女主播及其收留的多位孤寡老人。
由于看甘地的书太过痴迷,穆纳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了甘地的形象,并以为甘地显灵在指导他帮助他,其实这都是他大脑中虚拟出来的形象而已,但却让跟随他的小弟——电圈搞得莫名其妙,尽管精神病医生指出了这个问题。
但藉此精神支持,穆纳混进了广播电台成为与女主播的搭档,并用甘地主义开导不同的民众,得到更多声望。
但穆纳昔日的兄弟大傻为了将女儿嫁入豪门,听从了豪门聘请的算命大师的意见,预将女主播简娜和老人们居住的小楼作为风水宝地收过来献给未来的夫家,以至于两个人闹翻并在后来的争斗中搞出不少笑话。
最后,大傻的女儿在甘地精神的帮助下,承认了自己撒过的谎,并最终得到未婚夫的谅解,而大傻也幡然悔悟,将房子还给了简娜他们,并成就了穆纳和简娜眷属之合。
这部片主题诙谐幽默,轻松活泼,加上其中载歌载舞的段落和颇为养眼的印度美女,让观众觉得能很放松,尤其是穆纳和小弟电圈的对话颇为搞笑,颇具印度特色,简简单单的话语却让你不由自主的捧腹,加上中文配音员短促的发音和婉转的音调,着实是笑点百出,摘几段如下,1、大傻问精神病医生:(穆纳)他到底是疯子还是流氓?
医生答道:疯了的流氓。
2、穆纳和电圈因殴打大傻的保安后要向被害人道歉时被关进了监狱,电圈抓着铁栏杆说:我拆了115套房子,打断了206根骨头,都没有事,现在为了向一个人道歉,居然被抓到这里来了(颇有点警察与赞美诗似的黑色幽默);穆纳跟电圈说,甘地被抓了很多次,抓多了声望就提高了,城市以甘地命名,给甘地塑像,头像印在钱币上,我们这才抓进来一次,自然没什么机会,以后要多进来几次,进来多了,我们的声望就提高了,以后就可以以我们的名字命名城市,给我们塑像,把我们的头像印在纸钞上,你看,叫穆纳城、电圈城。
朋友力荐,所以找来看一看,不过也就一般般,没有第一部《黑帮大佬医生梦》感觉好。
黑道大哥信奉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最后成功抱得美人归。
印度美女不错。
不过我在这里要说的是,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的作用实际可没宣传的那么大。
当年印度谋求独立时,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只是诸多抗英运动中的一支,而最终为什么甘地得以成功,恰恰是因为甘地所反对的暴力革命者的威胁,而且,英殖民政府本身又不够暴力——如果甘地面对的希特勒,甘地早就被人道消灭了,哪还还能有四次坐牢的机会?
或者这也可以认为是英殖民政府非暴力的失败?
——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印度最终的失败结局,才选择与反对者中采取温和手段的甘地妥协,以谋取其最大的利益,而这也使得印度的独立实际上并不是彻底的。
固然,甘地是伟大的,但这并不代表他的理念就是最正确的,甘地的成功,表面上看来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成功,但实际上,这一成功的基础仍是有赖于暴力革命的力量。
为什么甘地后来越来越受到吹捧呢,很简单,统治者总是不希望民众们拿起来武器来暴力革命的。
另外,再顺便说一句,甘地十三岁就娶了老婆,真是个令人羡慕的家伙!
到此为止
You love India, you love this movie.
我讨厌说教!
为什么印度电影都要两个小时以上?好看,好笑,感动,只是,这不怎么现实。如果事情都能这样解决就好了。
为了自己心爱的人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就可以看到甘地了。虽然很多漏洞很多说服不了人的情节,虽然颇为老套,但也算是一部能令人会心一笑的爱情喜剧。
为什么西方人也喜欢甘地吗?因为西方国家对全世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但是反过来,他们没落了,希望不要有烧杀抢掠,和平演变最好
难道国语版更有喜感?
甘地精神很有基督教的味道,但不幸的是,但凡伟大的精神,最后真的都变成宗教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是其宗教化的必然前奏。
诶哟诶哟喂 我了个去的 我真的好讨厌印度电影!
前半段以为是爱情片,后半段变成甘地宣传片阿..不过确实有冲动想去了解下印度国父了.
故事本身没有面临更残酷的事实,比如真正的死亡,而死亡也并没有发生,所有被劝说的对象都阻止了自己即将犯下的错误。喜剧并不是说非得要挽救一切,但是照搬甘地,等于是借用非暴力来解决一切问题,不说理论性,直说现实,也是并非百分百的。炒股票输了70多万卢比那个,如是欠了黑社会的钱,我们都知道还不了钱的结果。
我觉得挺无聊的
标准印度电影,主旋律。
印度的主旋律正能量电影,虽然几乎是印度电影百用不厌的套路,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但仍然不可否认,导演的故事讲得很好。观影过程中的一个个小包袱都很有爱。
可视作一部缅怀甘地的影片, 视角比较独特,嬉笑、严肃相交融的节奏, 歌舞很应景。 两个女主很漂亮。黑道大哥为爱逆转的励志感人故事。
虽然片名看上去不咋滴,但是电影本身很好看,剧情太棒啦
虽然,片子有些冗长;虽然,给了大家过于修饰的美好的结局;但是,影片里面教给我的东西,实在珍贵,也正因如此,或许他带来的结局才让人会觉得有些“假”。好片。
在优酷看的,那个字这么小,眼睛都看瞎了。
黑帮大佬多情种,甘地哲学追女仔。男主太老,女主太美,有点不搭;说教的成分有点重;很搞笑!
典型的印度歌舞喜剧片。大佬学甘地和平对敌,一步步走向从善的道路。可一味软弱我以为是不可能感动坏人的,只会让坏人更嚣张,所以喜剧感实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