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出发是基于对感情的怀疑,现实的疑惑。
维罗纳嫌伯特“幼稚”,伯特则困惑于维罗纳为何始终不愿结婚。
再加上伯特父母搬迁(这同时也是出现的第一对夫妻)这一事件中伯特父母表现出来的对待孩子的态度让二人对接下来该如何更好的对待新生儿产生了强烈的探寻欲,以及维罗纳所说的“我们是否一团糟”“34岁了甚至没有解决这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两人最终决定了出发去看一看如何才能算是个“幸福”的家庭。
第二对夫妻似乎是第一对——伯特的父母的一个延伸。
女方口无遮拦,也从未为他人着想过,甚至是他的孩子(她将孩子作为玩笑的工具,说“不用在乎他们,他们有自我修复力”)。
;男方沉默忍耐,自己的小想法只能絮絮叨叨一下,一切运转起来看上去似乎平稳,但却又的确存在着不安定因素。
因为这两对夫妻都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婚姻与孩子都只是绳索,让这个“家庭”不至于离散。
明线上这是个关于如何对待家庭中孩子的章节,而暗处则还埋着家庭关系如何处理。
这第二对夫妻以一种粗暴的形象呈现了最原始的“反面教材”。
而这种反面,其实也还是没有认识到“家”这个字的分量导致的。
第一章结束,“没人像我们一样相爱,对吗?
”反面教材让维罗纳看到了二人爱情的宝贵。
而第二章与妹妹的相见,则更多是一种影片情感与节奏上的调剂。
有伯特在是多么愉快,时刻提醒着维罗纳要珍视这个感情。
但生活不是靠珍视就能延续的,那些有着些哲思性的问题,该如何面对呢?
至机场,工作人员坚决否认维罗纳肚中的是六个月大的孩子。
旁人的思维总是很难改变的,但自己要学会接受,并在妥协与谦让中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是对他人想法章节的开端,而我们的第三章,充满了看上去的典雅气息的家庭的会见,开始揭开一些家庭中虚伪的外在。
标立一些奇怪的想法,然后最重要的是要求别人也接受,这妥妥的精神强奸。
不探讨这种恶心的行径,鹤立本身将对孩子的禁锢冠以了一个“爱”的名义,就如那婴儿车,让受爱者痛处,让施爱者得到掌控后的满足,自我又自私的想法,呐喊“follow your heart”同时又对孩子内心所向往之举动表示抗拒。
虚伪,只能说虚伪。
再冠以精神强奸的行径,在这看似典雅充满智慧的阿拉伯古典风格装修场景内也加入了铜臭再次升华了的充斥着,只让人感到喘不过气。
第三章结束。
它更多是对“虚伪”存于家庭的批判。
二人虽感到不适,但仍意识到了别人是已然有了些家庭观念并坚定尊崇维护着。
而第四章则开始引领我们去看到一些光明的东西。
和善的交流体验,既理解家庭又不失言语表达上的风趣。
这一章维罗纳与伯特在他们的阐述下开始明白了“何为之家”——幸福的家,甜蜜充斥着每一寸;即使有实在不顺心而他人又无意之事,也应保持“耐心”。
而信任与理解则直接表现于跳钢管舞这一事件中——跳钢管舞本身就带着些许轻佻的意思,可丈夫知道这是妻子悲伤宣泄的一个表现。
甜蜜的模范,只可惜他们还需要为未生出下一胎而悲伤。
若那些反面故事是在告诉维罗纳与伯特他们的相遇是合适的,相爱是合理的,是对爱情态度的说明,那么第四章则为相爱后家庭运转如何不迷惘指点迷津。
前两部分也看得到些许门德斯《美国丽人》与《革命之路》的影子,而第五章则似乎是伊斯特伍德《廊桥遗梦》的另一个视角另一个版本。
也让人思考家中二人的责任。
相当于给维罗纳与伯特敲一个警钟。
影片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元素——蜡烛。
蜡烛表现的更多的是家庭的一种温馨感,开头二人对话时便出现了一支在停电后的房间里。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鹤立家中满桌的蜡烛,这时蜡烛更多的是代表鹤立某种铜臭带来的浮华,是虚伪的代表。
同时关系镜头在与其他家庭对话时以虚化前景一个家庭后景一个家庭来表现某种包容与对立,而这里则直接以性别分开成两组镜头。
也更多表现了一种这两个家庭中性格上的对立。
就如两组家庭中男方的火爆,都激起了矛盾的发展。
而这也更说明了其家庭理念的虚伪——全过程备受其崇敬、爱护的孩子却被排斥在外,无论是镜头表达上的还是内容中其对话上的。
再回到蜡烛,门德斯在本片其实更多的还是从家庭引申出来,倡导大家先明白意义,再去行事,正如一开始维罗纳抗拒婚姻——“我不明白他有什么意义。
”弄明白再做,总比不明白,稀里糊涂就做,或者是不懂装懂的做要好得多。
让我深陷影片氛围的是Verona不结婚的理由和我的一样,而Burt也会很善解她意。
两个人在一起,无障碍的沟通最重要,住处偏僻、朋友圈子不在周围仿佛都不是问题了。
“All You Need Is Love.” 但是有爱不一定长久,长久不一定有希望,有希望不一定珍惜,珍惜不一定再有爱。
Go home吧,至少有家等着我们哪怕有些蹒跚的脚步。
不要期望太多,喜欢孩子不要期望能给孩子许多。
只要两个人互相信任,各自promise过,结婚重要吗。
John Krasinski这里面的扮相还真是性感。
而我不得不佩服Kate Winslet她老公对于生活和家庭的各种见地,难怪Kate总可以那么肆无忌惮地表达着自己的真正想法:“别想PS我!
” 嫁人一定要嫁懂你的。
上周在香港,实在不知道看什么影片了,于是选择了一部从来没听说过的电影,在香港也只有几家院线上映,比较冷门的片子。
也是,在IFC看的时候,整场只有四个人。
怎么说呢,刚看完的时候觉得一般般,但在地铁上再回想电影中的情节,突然觉得好感动。
那些小细节和争执,好简单好真实,其实也就是自己或身边朋友发生的事啊。
影片讲了一对恋人怀了BB,以为男朋友的父母会帮他们带小孩,没想到酷爸酷妈决定在他们的孙子(孙女)准备出生时搬去比利时旅行!
当他们回到车库似的家中,女主角说“我们也可以去搬走!
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于是,他们联系了各个地方的朋友,决定一个个拜访,感觉哪个最好就搬去哪里。
就这样,一个怀孕6月的大肚婆和她的男朋友踏上了旅程。
他们横穿美国,前往不同的城市,见到朋友、家人、同学、曾经的老板......在这之中,他们经历了种种温情和荒谬的事,最终,还是决定回到女主角已逝的父母家,那个女主角几多年不敢回去的房子,装满了她的回忆,而那所靠海的老房子,却是他们的“快乐窝”。
对于爱情、家庭、亲情、友情,影片从他们拜访的每一座城市中一不小心的流露出来。
那对嬉皮士的夫妇,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法则去教育孩子,毫不顾忌宝宝的感受,对于一个婴儿来说,是何等的难耐。
而那对如此相爱的夫妇,他们收养了那么多孤儿,待他们如自己孩子一样,但他们,却从未能有过一个自己的亲生骨肉。
女主角是不婚主义者,当男主角问:“你能嫁给我吗?
至少。
”她回答:“不会。
但我永远不会离开你。
我保证。
” 或许,爱情就是这样两人在一起就好吧。
山姆门德斯终于没再让我郁闷,却也没能令我感动。
这部《为子搬迁》简直就是《革命之路》的前篇,就像《革命之路》很像《美国美人》的前篇一样,但三部影片一部比一部刻意,《为》更是把想说的都摆到了台面上,说教气氛太浓,况且都不是啥多么深奥的道理,何必呢?
话说这对小夫妻在世界各地遇到的朋友也都太神经了,一个比一个极端,尤其是玛姬演的那个不用婴儿车的母亲,当然还有Allison饰演的那个口无遮拦的母亲,完全不具有代表性嘛。
如果说导演选择相貌平平的两位主演是为了带给观众更多普通人故事的感觉,那些神经病朋友则正好把这种感觉削弱,使整部影片看起来平平淡淡,朴实、尖刻,哪一头都不沾。
看本片之前本觉得是个很有潜质的故事,看后才发现怪不得不似门德斯之前作品那样具有影响力。
难道自己和老婆都得了奥斯卡,门德斯就没了拍好片的动力?
呵呵,应该只是短暂的放松吧。
“我很难受,因为我不知道为什么所有人的爱情都不幸福,却只有我们这样的相爱。
”——题记我是从多大开始以为自己懂得了爱情,又是在多大的时候为爱情第一次感到了心痛掉下了第一滴眼泪。
在最孤独的时候我的心中最常想起了谁,在最快乐的时候我又最快忘记了谁。
谁丢弃了我我又伤害过谁。
你说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可是将来你的爱我的情,还要在怎样的环境下继续曲折前行。
当今天的我独自坐在大屏幕前,任由自己被这个明显不真实的童话一点点击溃时,我曾希望灯光亮起便可以在观众中寻到你的影子——你坐在不远处,目光投向我,仿佛在告诉我长长的旅程后你总会给我一个美好的终点。
他人感情中一切的难堪都不会再出现在你我的身上,你会永远依赖着我,安心于我对你的保护,为我生一个孩子,便是用蜜糖拭去所有生活的苦,用阳光和水呵护我们的每一分田地。
我们常常谈论起责任,耐心,坚持,也嘲笑起人们的轻率,急躁和懦弱。
这个世界是那么的糟糕,我们却拥有秘密一般的美好。
你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说其实,你在我的身边,这生活中一切的琐碎便早已是我短暂一生里所有的珍宝……其实,你,和我是那么的相像。
你说你已不记得是从多大开始懂得了爱情,却记得那一次一次受过的伤。
你又何尝不渴望这部电影带来的所有对爱情的幻想,你又何尝不渴望可以安心相爱,生子育女,漫漫的路途有爱人相伴,疑惑的时候有人来坚定你的信心,恐惧的时候有人深深拥抱。
你说当你看见电影里的他们面对着河水静静坐下时哭了出来,因为这映照了我们所有人的哀愁——不知道为什么所有人的爱情都不能幸福长久,我们亦是如此,我们永远难知道。
这部电影的主线是什么?贯穿整部的情节是什么?如果,我是一个悲观世界里的抱怨狂,我会说,一对儿吹毛求疵的中产阶级,带着不属于他们的小资情节,去寻找这个世上根本不存在的paradise.很明显,我没这么苛刻.这也不是我的感觉.如果,我是一个喜欢电影,只看情节的小电影迷,我会说:除了Maggie Gyllenhaal很打眼外,演员阵容一般.Sam Mendes像个热恋中的人,导出这样一部温馨,美丽的电影.当然,Maggie Gyllenhaal还是一如既往的美丽,Sam Mendes也的确不同于以往.但是画面和音乐绝不输给这个"美国式"的情节!其实,很简单,这个主线就是感觉和爱.你看,Burt和Verona满美国的跑是为了什么?他们说自己fuck-ups,于是希望生活的地方能够有认识的朋友.但是最后呢?他们回到Verona小时候的家,那座海边的的房子.也许是因为打开门,面对大海,感受海风拂在脸上的感觉吧!也许是因为,他们经过这一趟经历认识到不管在哪儿,有爱有希望的地方就是他们要的!电影里出现的5对夫妇或情人:搬到Antwerp,自私的,爱生活的父母.住在Phoenix,一家都是神经病的女同事.住在Tucson,不懂得知足的妹妹.住在Madison,坚持当着孩子面做爱的"Continuum Home".住在Montreal,因为六次流产,一对儿悲伤的夫妇. 这是一个多么稀奇古怪的世界!!!其实,这是一个既有爱又虚伪的世界..
It reminds you of cherishing every moment of ur life, bitter or sweet. Life is not easy, and you might not be prepared, but deep down you know, he/she will be there, as always.
最新文艺片推荐《为子搬迁》●导演:萨姆·门德斯●主演:约翰·卡拉辛斯基萨姆·门德斯拍起轻喜剧让一些观众感到欣喜,片中的夫妻彼此默契,交流无碍,有很多感人的非典型对白。
萨姆·门德斯(Sam Mendes)拍起轻喜剧让一些观众感到欣喜———没了之前两部作品的沉重压抑,只是就事说事谈情论理。
格局不大,关于寻找的主题不新鲜,那就用千奇百怪的人物和现状来做戏。
片中的大龄夫妻要迎接新生儿,烦心事不是没经验,而是家在郊野。
他们想找个好地方,方便照顾孩子,有利孩子以后的成长。
趁着孩子还没出生,两人托亲拜友,多处联系,踏上了寻找快乐老家的漫长路途。
打从开头的床上戏开始,《为子搬迁》(Away We Go)就种下了幽默的种子。
丈夫幽默风趣,从拿捏腔调到打情骂俏,无所不能。
他总能想出各种方法来逗妻子开心,也会对遇见的极品们进行必要的行动反击。
扮演妻子的那位不是传统的美型演员,但这个夫妻二人组合确实般配,跟他们的“自由身份”很搭。
可能正是面对眼下的无根状态,加上意识到以后有了孩子,生活必须有所不同,他们才郑重地考虑起将来的事,那就是如何建立一个真正的家。
菲尼克斯、亚利桑那、威斯康辛、蒙特利尔、迈阿密……夫妻俩换了一个又一个的地方,看着胜似蜜月,可产期却越来越近,内心焦急。
言词粗鄙的老同事,不大开心的妹妹,一对特立独行、接近变态的教授夫妇,让主人公遭遇了几次不小的摧残。
回顾这些古怪配角的出场,影片无一例外地把孩子放在重要位置,突出他们和父母的关系、受父母言行的影响,也说明一个健康或糟糕的家庭会对孩子成长产生多大影响。
正因如此,主人公也出现了不小的心理波动,他们会觉得承担不起将来的重任。
还好在蒙特利尔,他们感受到了爱的意义和家庭的欢乐。
只要两个人能做好基本准备,无论孩子在哪都能健康快乐地长大。
事实上,这对夫妻的关系好到了一定程度,他们欠缺一个形式上的婚姻,可彼此默契,交流无碍。
片中有很多感人的非典型对白,他会说我会一直爱着你,即便你(因怀孕)胖得让我找不到阴道;她会说我不会答应结婚,但我永远不会离开你。
这样的二人世界不需要什么忠诚度考验,也没有中年危机的侵袭,唯有平平淡淡才是真。
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需要一个家,毕竟一旦有了孩子,那就不再是两个人的事了。
在影片绕圆圈的编排手法里,他们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合适的地点———没有惊喜,但也请别丧气,那当然不会是开头的那个家。
【南都 http://gcontent.nddaily.com/8/92/89225d82bd5d406b/Blog/b3a/f4ae11.html】门德斯作品里的人物依然为现实和道德所阻,不得自由,这是两名羇客为理想的家展开的一次搜寻。
———David Denby(《纽约客》)主线故事温情滑稽,很有观众缘。
影片在幽默和感人中间找到了合适的落脚处,虽有一些小失误但瑕不掩瑜。
——Ross Anthony(《好莱坞报道》 )
没想到萨姆•门德斯的新片这么清新适意,全无《美国美人》或《革命之路》中的沉郁气息。
恍然间,我甚至以为自己在看韦斯•安德森或者卡梅隆•克罗的片子呢。
自然,情节仍然是萨姆•门德斯式的家庭故事,只不过没有了中产阶级的苦闷。
男女主角变成了两位不算富有的普通人,女孩怀孕了,本打算住在男方父母家附近,以利将来孩子成长,没想到人家老两口居然卖掉房子跑去法国逍遥了。
为了给将来的孩子找一处适合的居所,两人开始了全美大漫游。
影片基本是公路片的底子,两人一路飞机火车,从菲尼克斯到亚利桑那州的土桑,再从威斯康辛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最后是迈阿密,见到了唠叨如唐僧,面对孩子大谈性问题的亲戚;坚决不要婴儿车,和孩子睡在一张床上的“先锋”同学夫妇;收养了一堆肤色各异的孤儿,自己却始终无法有孩子的家庭……两人的心路也随着旅程起起伏伏:缺乏安全感的维罗纳坚决不接受伯特的求婚,但却满心希望永远和他在一起。
在看到了形形色色稀奇古怪的家庭之后,维罗纳终于明白了想在什么地方抚育自己的孩子,她带着伯特回到父母留下的大屋,带着他在破败的房子里找寻自己童年的记忆。
她坐在院子里,向伯特诉说当年母亲和她们姊妹怎样在小树上挂起各种水果,令早晨开门出来的父亲大吃一惊的故事。
其实你早能想到这个结局,因为整部影片就像小孩在外游玩了整天后回到家里的感觉:青草的气息、有趣以及荒唐的记忆,纷繁的世界最终归结于疲惫后想回家的渴望。
从《美国美人》一路看下来,本片既可以看作是萨姆•门德斯的一次休憩,也可以看作是某种回归。
《为子搬迁》已经不仅仅是对爱情、家庭的一种描绘了,它甚至可以看作是美国人(虽然导演本人来自英国)对传统的某种强烈渴望。
也许他们厌倦了最近十数年的恐怖袭击、战争、金融风暴,想回到过去那所气派但破旧的房子中去——影片本身可能没有承载这么明显的意象,但那种自由选择,回归传统气息是充斥在近年很多的美国电影中的。
即使不理会这些,《为子搬迁》仍然非常好看,风趣温馨的情调非常适合冬季去细细体会,如同一壶温暖甜蜜的香茶。
没有人可以抵挡吧……当本特与维罗那并排端坐在旧的像罗维娜记忆一样斑驳的台阶上,当清爽的海风经过宽阔的河面,拨弄着他蓬松的蜷发,扑拂在她噙满泪水的眼眸,当两人紧紧扣住对方的手掌……这时侯,背景乐悄然滑向高潮,瞬间将人们淹没融入这幅温情的画面,融进了面前两个有故事的爱人舒心的笑容里。
故事本是从一个孩子说起。
本特与罗维娜是一对自由潇洒的情侣。
有了孩子之后,他们的生活开始出现了变化——他们开始谨慎地争辩起自己是不是“fuckingups”,他们开始不断地反省,他们不再允许日子这样混沌地过下去,他们开始尽力到达一个更优越的环境——为了孩子的出生、成长。
为子搬迁,于是故事立于两个未婚父母对家庭的责任之上衍生开来。
两个人的行程似乎始终围绕着搜寻育幼教程的线索在五个不同的城市奔波。
而前往拜访的几乎都是已经生儿育女(亲生的或是领养的)的夫妇。
在Madison的艾伦夫妇用变态到无法忍受的方式提醒着他们对孩子未来的健康全面的企划;而Montreal的同学拥有让罗维娜无比羡慕的热闹幸福的大家庭,然而隐藏在光鲜表面背后的是罗纳在黑暗的酒吧舞台上伤情地摇曳身体跳着令人动容的舞蹈,细数着第五次流产后近乎绝望的痛心,本特与罗维娜会在他们深情的一吻中明白,能够拥有一个爱情的结晶并有机会亲自将它哺育是上帝一件无比珍贵的馈赠;迈阿密那个刚刚被母亲无情抛弃的女孩安娜贝勒还在为罗维娜唱着欢快的歌谣,她的父亲却在踌躇与如何告诉她妈妈离他们而去了、不会再有一个人提醒她头发没有整理好或是唇上的果汁还未揩净,即使本特打遍了她母亲朋友的电话也无济于事,在无力帮厨的沮丧之后,罗维娜迅速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是啊,他们也将拥有一个可爱的女儿,那么,他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永远不要离他而去。
于是,在最安谧的夜色里,两人躺倒在柔软的弹簧床上,两张脸依偎地那样亲近,许下诺言,一份即将担当起一个家庭的严肃又不乏浪漫的誓言,由晚风见证。
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着人们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莉莉与劳尔在讨论着婚姻,罗纳夫妇也在叙述着对婚姻的看法。
罗维娜始终拒绝着本特的求婚,或许因为害怕婚礼上没有父母出现的尴尬,或许是未整理好自己的心绪去挑起那份婚姻的重担,或许害怕于那么多的旁人曾经对婚姻消极的描绘……“没有人像我们这样相爱,我们该怎么办……”当我听见罗维娜对着本特这样抽泣,心也莫名地紧缩着生疼。
这一对“一无所有”的情侣无法否认是天生的一对,一个眼神,或是一个动作,都足以让对方完完全全地明白自己的意思,这样的默契叫人叹服。
他们的爱情并不轰轰烈烈,并不浪漫绚烂,只像一枚纯白的花骨朵,端然绽在枝头,清新自然令人动容。
只是,永远结不出婚姻的果子。
可是,当罗维娜对本特说起,永远,她都不会嫁给他,但她答应永远守在他身边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忽然涌现出两人一路走来的艰辛足迹——我想起罗维娜在那个无助的夜里孤独地落泪时,本特窝心地抱紧她:“我们会好起来的……”;我想起在烦躁震动的车厢里,罗维娜苦恼于怀孕所带来的身体走样并沮丧地抱怨着自己越来越丑的时候,本特焦急地表明心迹:“我永远爱你,就算你变得巨大无比,就算你需要花几个月或一年去减肥,就算你在有了孩子后变得更胖……就算你胖到我无法找到你的阴道……”本特永远能够想出滑稽的办法让罗维娜紧锁的皱眉舒展开来,总是耐心地陪伴在罗维娜身边,及时地用厚实的肩膀为罗维娜挡风避雨……或许,当这两个热情澎湃的青年踏上这条远行的路途时,他们还没有明白爱情的现实面目,还没有料想到一个小东西的出世会带来那么多的思索,还远远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感情可以演变成为这样强大的支撑力,那是对另一半的承诺,对爱情的终极誓言,亦是对自身的成熟考验。
而这个时刻,还有什么婚姻所包含的意义未曾被他们的爱情覆盖么?
未来的岁月,他们会一直这样相依相伴,只不过跳过了婚礼的仪式,避开被婚姻束缚后爱情萎缩的可能。
如果说,本特的父母古怪的行为以及毫不在乎的态度让人匪夷所思的话,那么罗维娜的没有露面的父母测真切的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馨。
因为不愿总让辛苦的父亲失望,母亲带领孩子们把水果用绳子绑在树枝上,企图“欺骗”父亲让其感到欣慰,当父亲识破把戏却还是不动声色的时候,一份感动满溢着父亲的胸腔,那是只属于家人间的默契。
妹妹在片中的出现也总是提醒着罗维娜重温对父母的回忆,她始终惦念着母亲的那双碧眼,她期待着宝宝的新生……血脉绵延,而此刻,有一个孩子即将会在罗维娜的腹中诞生了。
生命就是这样,他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户。
罗维娜过早的被剥夺了父母之爱,可是她有机会成为一个新生命的母亲。
她会是最伟大的妈妈,因为她更加明白,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妈妈意味着什么。
糟糕的导演暴露着自己的无奈,优秀的导演使你看见无奈,伟大的作家使你在认识到无奈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并且从内心深处涌出最深刻的怜悯,引出沉重的思索。
看电影就是看自己。
仔细推敲整部影片,如果说,仅仅包含家庭与爱情、亲情的话,那么勉强可以划入爱情片的范畴。
课事实并非如此,在片中还是能够看到诸多中产阶级的无奈。
本特和罗维娜的小家庭不断地牵引出一个个分布在四面八方的家庭,他们就像是社会的一个个缩影——本特任何时候接电话都必须装出浓重如老年人的声调以博取客户的信任。
在双向选择的面试失败后,他们是真的一无所有了,正如前一天晚上在艾伦家被尖刻地讽刺的一样;莉莉早已被不得意得生活打磨得粗鄙不堪,但还在疯癫之余她还是不经意间透漏出“闯进这里的社交圈可是很难熬的”在这样一个排他的社会中,他们似乎过得辛酸不已;而罗纳夫妇无法生育的情况下对当代年轻人性滥交的轻易怀孕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着世风日下的味道。
导演不满足于仅仅表达着一对准父母的心路历程,他借用着这一扇扇的窗口,不停地展现着社会的背影。
老师电影把美的和善的、丑的和恶的都展示给人看,让美和善的受到表彰,得到弘扬,让丑和恶的公开暴光,当众“出丑”。
透过这一扇扇的窗口,我们隐约看到自己的身影,在与突然而来的失望装个满怀的时候,在一次次被不如愿的挫败抽打得遍体鳞伤的时候,在迷茫到唯有孤单相伴的时候,在奔波了那么长的路途之后发现一切都是徒劳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会想罗维娜一样疲劳地闭上眼,静静地等待本特一个无言的拥抱,收拾残缺的心情,重整行囊,再次踏上行程。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道德经中的这一句之所以经典,恐怕在这部电影中就可以体现。
即使已是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光,即使已超越了那一界洑水的河道,但安坐在密西西比河岸边的那对情侣眼光中,俨然闪烁着这位老人的智慧。
影片的结局,他们还是回到了最初的家……那个连罗维娜自己都忘记了有多美丽的地方,那里有最熟悉的风景,最亲和的空气,还渗透着罗维娜生命中始终鲜活的对父母、对家庭的回忆,他们一路颠簸,终于在这一点将整个心沉了下来,安放在柔软的心田——因为,就是这里了,就是家了。
很多的作品都在最终返回了原点,发现这里才有自己最欣赏的风景。
像饱经风雨的孩子归家后的痛苦一样,他们幡然醒悟。
于是我突然认定,之前的嘈杂,之前的纷扰,一切的尘嚣都是最终回归那一刻的铺垫。
在这样的等待中,折射着社会的影子,经历了工业的高度发达,金钱的增多,地位的提高,权力的膨胀……丝毫无法填补心中的空白,在厌倦了对世俗的追逐之后,转身才发现自己最需要的恰恰只是一片心灵的驻地,那里应该有着如片尾一样的水天一色。
其实很纠结到底给3还是4星……算了还是勉强4星吧……和前段时间看的芮妮·茨威格的片差不多,一个城市接着一个城市的换,然后大团圆。
美国喜剧小品不少 这部好的元素很多 只是效果一般
挺温馨的
每到一处会发现真正的生活和人远没有如此那般。
HOME
音乐令人难过,我不停想起你
一坨屎一样的烂片,包括二逼的整体剧情设计,和两个从头到尾都在故弄玄虚的傻逼演员:一个40岁开外的墨西哥大妈和一个20岁的白人大学生一边假装彼此是情侣,一边煞有介事的装文艺,装了整整90分钟。
闷到训觉
整个影片太平
三星半,适合新婚夫妇和要生baby的准妈妈看,看似是部挺欢快的家庭喜剧片,里面也有严肃和发人深省的主题,门德斯这次没用一位大明星就是要让这部电影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一趟旅程走下来,影片也有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尾。
轻松愉快中还有荒诞,挺不错的;只是门德斯拍这个实在是太大材小用了。
如果是为电影那么打三星,为OST打五星。
2.5 /5 不是很懂这种伪文艺电影的逻辑。婚前的恐惧不安轻飘飘地通过找地儿化解了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不知道演些什么。外国佬的幽默,我个乡巴佬还真感觉不出。。哎。。
可爱的男女主角。走马观花,展现了婚姻家庭的很多面向,但仍觉得轻飘飘,没有痛感,好似只要相信就能排除万难。
小清新的纯爱碎片,零星的灵光一现。杀鸡焉用牛刀
故事還蠻有趣的...配樂很好聽...
3
Mendes is brilliant!
片子有些无趣 看的我差点都睡着了叙事平淡 为了孩子 从一个地方 去到另一个地方遇到一些不像话的朋友原来他们对待孩子的相处之道 还不如自己怎样做最好的父母?环境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人吧配乐不错 有些温暖舒服的调调move around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