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The Whale,庞然大物,我的鲸鱼老爸(台)

主演:布兰登·费舍,萨迪·辛克,周洪,泰·辛普金斯,萨曼莎·莫顿,实谛·史达仁,杰西·辛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鲸》剧照

鲸 剧照 NO.1鲸 剧照 NO.2鲸 剧照 NO.3鲸 剧照 NO.4鲸 剧照 NO.5鲸 剧照 NO.6鲸 剧照 NO.13鲸 剧照 NO.14鲸 剧照 NO.15鲸 剧照 NO.16鲸 剧照 NO.17鲸 剧照 NO.18鲸 剧照 NO.19鲸 剧照 NO.20

《鲸》剧情介绍

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改编自Samuel D. Hunter创作的同名戏剧,讲述在爱达荷州乡村一个破旧的公寓里,重达272公斤的英语教师查理(布兰登·费舍 饰)隐居避世,固执、坚决地要把自己吃死。查理在中年时期为了同性情人抛弃家人,但情人过世后因为悲伤和内疚暴饮暴食,并且尝试与17岁的女儿艾莉(萨迪·辛克 饰)修复关系。 随着查理越来越接近不可避免的命运,他的朋友丽兹(周洪 饰),一个愤世嫉俗的无神论者护士,以及埃尔德·托马斯(泰·辛普金斯 饰),一个年轻的传教士都试图在查理身上找到能被拯救的意志,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然而,只有与查理关系疏远的女儿艾莉才能让他看到目前绝望状态之外的未来,艾莉虽然尖酸刻薄、充满仇恨、浑身是刺,查理却能在她身上找到最后一次赎罪的机会,甚至可能是一丝希望。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秦岭诡事之守护者雷神2:黑暗世界闪电十一人GO3期银河遗愿清单内德的步枪黄蜂Elperro评委东京复仇者假如我是真的原罪之幻命情人节小镇毛骗第一季鬼同你OT夏夜十点半苹果新郎上错床欢乐课程THEFINAL登陆日:猛犬连飞驰人生热爱篇睡不着法医秦明之无声的证词巴黎恋人变身西装414区谁的青春不叛逆自杀四人组顶层楼房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又见橘花香

《鲸》长篇影评

 1 ) 《我的鯨魚老爸》:自甘墮落封閉心靈的痛苦輪迴,敞開心房重修舊好的尋得救贖

將自身的身形化作肥大的白鯨,肥胖的身軀中承載著滿滿的苦痛、愧疚以及悲傷,用食物麻痺心靈,用自甘墮落懲罰自己,戴倫艾洛諾夫斯基相隔5年的新作終於不再是用荒誕奇想玩宗教隱喻,而是用一個同志的悲慘過去,以及其為愛斷捨離的家庭失和講述信仰與救贖的故事。

整體舞台劇格局,與昨天看的《敲敲門》在室內空間格局、同志、末日、宗教主題不謀而合,單一室內空間打轉並不會令人乏味,戴倫充分利用了光影與調度讓單一場景與演員表演撐起一整部長片。

比起《愛子》不知為啥的無病呻吟,布蘭登費雪操著一百公斤的道具裝演著早已病入膏肓的人,觀眾對角色心有所苦的共鳴度立馬高下力判。

相隔10多年才再次返回銀光幕前的布蘭登費雪,此次角色無疑是戴倫為他量身打造的角色,戲裡戲外費雪都承受著同樣的苦,讓自己變肥,褪去帥氣形象淡出銀光幕。

而戴倫對結尾的設計,讓布蘭登費雪頂著厚重的戲服獨自站起來,一步一腳印走向女兒的懷抱,這不僅是查理與女兒和解所達成的救贖,這同時也是布蘭登費雪再次復出與過去自我和解的救贖。

「當我讀到那些介紹鯨魚的無聊篇章時,我知道那只是作者為了將我們從悲傷的故事中短暫抽離出來而已」,我不需要任何救贖,因為你的文字已經救贖了我,現在你念出來給我聽,對我來說已經是此生無憾的救贖。

父親與女兒的和解,戴倫巧妙利用文學作為媒介,同時強化宗教信仰中的救贖,可以不信宗教,但是信宗教的過程,信仰會在無形中達到救贖的力量,父親與女兒有非常多因為時間而產生的隔閡,即便不相信一個人可以為另一個人帶來救贖,但是自己的女兒不管怎樣永遠都會相信。

在《怪奇物語》飾演Max的薩迪辛克在第4季裡也處於類似布蘭登費雪的窘境,封閉自己的心靈,不再與外界連結,最後是靠朋友一次又一次的呼喊才掙脫過去的枷鎖重獲新生。

在本片中,換她飾演給予救贖的角色,讓布蘭登費雪飾演的父親因為女兒的文字與聲音而重新站起來,以褪去肉體枷鎖的意象尋得救贖,這樣的角色互文其實頗有趣。

結尾的宗教意象與重新站起來的過程昇華全片,瞬間被逼出淚來,偉哉戴倫艾洛諾夫斯基,查理得到了救贖,布蘭登費雪也得到了重新再出發的勇氣,抱歉了柯林法洛,今年奧斯卡影帝我只服布蘭登費雪。

★★★★☆#我的鯨魚老爸#thewhale #布蘭登費雪#薩蘭迪辛 #泰辛普金斯#周洪 #戴倫艾洛諾夫斯基

 2 ) 他就是那头被困在世间的最温柔的鲸,巨大的,可怜的,动物。

查理是一个写作课的老师,也是一个失去了爱人的同性恋,同时他也是一个父亲,和一个因为过度肥胖的将死之人。

时间从周一开始拉开序幕,一个陌生人敲开了他的门要用上帝渡化他,可他并不需要。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看到了关于他的故事,最终陪伴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说实话这是我最不知道怎么写剧情描述的一篇影评。

因为这好像不是一个故事,只是一段情感。

这些影响去记录了一个看起来很畸形的人最丰富的情感和最温柔的样子,要求学生说真话的他,鼓励叛逆的女儿自信的他,拥抱妹妹和前妻他,即使怨恨也愿意倾听传教士的他…每当他离死亡更近一步,他就一遍一遍地背诵女儿写下的论文和诗歌,那是他的爱和他最后的执念,去支撑他熬过一次又一次的窒息。

两个拥抱【这部片子必然是今年年度最佳之一】因为我看完这部片子我整个人哭了很久都停不下来。

我不知道怎么去描述我感受到的力量和温柔,那些藏在一个被大家嫌弃的外表下的男人,用尽全力去爱身边的人,给大家力量并积极的思考,可是谁能知道他一心只想撑死自己,因为他的爱人饿死了自己。

他对鸟都很温柔整个电影单一场景,所有的对白和剧情都集中在查理的家里,即使这样也并没有让人觉得无趣或者单一。

因为他行动不便,所以好像把他和观众都一同困在了这个房间里。

大量的对白,巧妙地讲述了的查理的故事和他所经历的一切,不得不说编剧也很厉害。

4:3画幅+演员顶级演技,真的太牛逼了,很难想象布兰登帅哥牺牲了多少换来了这么狠的角色和演绎啊,感谢他。

我在最后爆哭的时候一直在想女儿的作文里对鲸的描述,它只是一个可怜的巨大的动物。

是啊,他不最后就是这样了吗,巨大的,可怜的。

他那么无助,好像所有人都怪他选择了爱情,可这到底有什么错呢,他又能做什么呢?

他就是那头鲸鱼,他的感情和他人对他的责难并不相通,但他那么努力的,只想要温柔的对待这个世界不是吗?

我发自内心的渴望每个人都能拥有温柔的力量,也能得到一些温柔的理解和对待。

 3 ) 一部恶心 愤怒 窒息的好电影

在观看《鲸》前,看网友说建议准备好纸巾 因为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不好意思,看完以后我只觉得这个故事让人恶心、愤怒且窒息,不觉得主角查理死前是在做什么救赎和解以及给予爱而感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查理这个角色身边的妻子、女儿、死去的男友,以及死去男友的女护士妹妹丽兹,都是主角查理的受害者。

作为老师和自己学生发展恋情没问题,真爱都可以不分性别了何必分职业,但是换一个角度想,他的男友为了和他在一起背弃了自己的家庭和信教,最后顶不住这压力抑郁而死,做为为了和真爱查理在一起而背弃了这么多的男友,查理似乎也没有让男友感受到太多的力量或者爱,或者没有让男友觉得这一切背弃是值得的吧,不然也不至于自杀。

到男友将死之时,给予了他一点点问候和温暖的竟然是查理的妻子,被骗婚的妻子,得知自己老公是gay的妻子,知道在沃尔玛停车场眼前这个瘦弱男人是老公的男友的妻子!

多么讽刺另外的受害者自然就是妻女二人,这种受害是更直接的,骗婚然后生育然后抛弃,这种伤害不用过多论证,从片中妻女对查理的恨就看得出来,不是简单妻子酗酒女儿厌学、叛逆、孤僻、心坏就能囊括的。

最惨的就是女儿了吧,摊上这么个爹,抛弃自己8年之久,要死的时候告诉女儿其实爹地一直爱着你,证据就是一篇女儿小时候写的一篇文章和一坨存款?

什么鬼?

女儿实惨,女儿一直到查理死,其实都没有得到她真正想要的,十几万美元是挺爽,但一定不能弥补那抛弃后的8年带来的伤痛。

还有一个受害者自然就是查理死去男友的妹妹丽兹,不管是不是出于查理是哥哥爱人的情理,风雨无阻多年如一日的照顾着查理,一直以为查理没有收入所以一直自掏腰包给予查理关怀和医疗健康照顾,结果到头来发现查理其实一直是有自己偷偷授课的收入的,是能够自己对自己负责并的,并不需要自己一直自掏腰包,换做谁都会感觉到失望愤怒吧,等于说到头来是老娘独自扛下了所有?

是老娘帮你存了十几万?

到头来当着我的面说全部给你女儿?!

男主自己也知道自己这辈子没干好啥事儿,所以想通过存钱砸给女儿这样肤浅的方式,来自我感动、自我原谅的某种正向寻求感罢了,这种正向积极的寻求感还体现到得知女儿原本想害传教士却歪打正着帮助了传教士的时候,他会觉得这是我女儿干的好事情而感到骄傲和快乐, 看到没,我其实还是牛逼的,生了一个可以帮助到他人的女儿?

所以没什么感动的,查理就是一个烂人,和他发胖到屁股肉缝都开始发烂发臭一样烂臭。

都是因为他,造就了这一出灾难悲剧,所以他自己进行的一系列的所谓的挽回、弥补、和解什么的操作,都是自我感动罢了。

希望他死后巨大的身体也能像鲸那样鲸落万物生吧是一部好电影。

围绕宗教 取向 家庭等元素展开的故事选题我个人是很喜欢的,从演技来说这也是没得说的,不然如果这部电影不够好,也突围不到今天,其中4:3的画面比例让我印象深刻,这种画幅比例加强了电影的那种拥挤、狭窄、窒息、看不开的情感体验,低饱和度低亮度的单一场景,老是在下雨的鬼天气等等,都在让观众感觉到和查理这头屋子里的大象、大鲸挤在一起发烂发臭的感觉纸巾呢,我也是准备了的,但我最后没有用来擦眼泪,而是包裹我因为不适而吐出的分泌物罢了。

鲸 (2022)7.92022 / 美国 / 剧情 同性 /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 布兰登·费舍 萨迪·辛克虽然我不太喜欢这种低沉压抑的故事剧情,因为我是阳光的男银!

但是它依然是一部好电影 我会给高分!

 4 ) 天助自助者

感动于父亲拼尽全力为女儿踏出的每一步、做出的每一个选择。

他享受了很棒的爱情,同时因此而悔恨,承受来自挚爱的深深的怨恨。

他那么热爱这一切,却又因这一切而痛苦到以暴饮暴食来慢性自杀。

“海盗亚哈经历了重重困难,他的一生都在围绕着杀死那头鲸鱼而展开。

我认为这很悲哀,因为鲸鱼没有任何情感,他只是一个可怜的庞然大物。

我也为亚哈感到难过,因为他觉得,只要他杀死了那头鲸鱼他的生活就会有所好转。

但现实是残酷的,这一切于事无补…作者只是想让读者从他悲惨的故事中被解救出来,得到片刻的救赎…之后它让我为我所拥有的感到庆幸。

”抵抗之人事物的另一面,或许会让人庆幸拥有。

海盗与鲸共生,父亲与女儿共生。

海盗抵抗鲸的反抗与逃离,鲸抵抗海盗带来的疼痛与死亡恐惧。

女儿抵抗父亲的叛逃、抛弃,父亲抵抗女儿的怨恨与愤怒以及自我悔恨。

当父亲内心接纳了女儿的怨怼,接纳了曾经抛妻弃子的自己;当女儿接纳了叛逃的父亲,接纳了被抛弃的自己。

他们都获得了救赎。

“没有人可以拯救他人。

”天助自助者,阿门。

 5 ) 为什么我如此讨厌男主但他却让我泪流满面

我个人非常不喜欢男主和男主的女儿,甚至可以说对于整个剧本都不太喜欢。

两个人自私的性格如出一辙。

但是男主的演员演得太好,情绪太到位了,让人充满对于可怜之人的同情,最后电影院灯亮了我也还在抹眼泪。

起初的男主并不懂得什么是爱,于是和前妻一起生育一女,然而却在八岁遇到真爱后离开了8岁的女儿和妻子(这在我的爱情观看来太不负责任了)。

在他的男友死后,他却又想重新和女儿建立连接。

吐槽一下女儿的演技,把teenagers完全标签化了,充满了尖锐的话语,仇恨整个世界,装酷,与外界格格不入,用奇怪的方式吸引着外界(异性)。

她的性格除了最后一幕几乎没发生过转变,以至于最后结尾给父亲念essay的时候饱满的情绪过于生硬。

男主在他的男友病危的时候一直想要拯救他,这种对于拯救的执念似乎最后落到了女儿身上,他对于女儿的感情难以分清是对于拯救心爱之人的执念,还是只是因为爱?

他永远在拯救别人,而Thomas,liz等身边人想要拯救他时,他却丝毫不想被拯救。

“I don’t believe anyone can save anyone.”是电影很重要的一句台词,男主没有拯救自己心爱的男友,甚至有没有成功拯救自己的女儿我也画个问号,他一直在告诉女儿“you are amazing,you are perfect”,但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来说,女儿知道自己很酷,不然为什么要在社交媒体上post那么多叛逆的东西呢?

她觉得这样让自己显得很有性格,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我觉得女儿不需要被拯救。

男主只是希望女儿往更加“正确的道路”上走。

而女儿对于Thomas的拯救,完全出于意外。

以女儿的性格,把那些录音、照片发给Thomas的父母,我觉得还是出于想要恶作剧,只是accidentally帮助了Thomas。

男主非常惨,整部片都让观众觉得他非常惨,当每一步行动都变得困难、情绪性暴食、呼吸困难变成生活中的全部的时候,任何人都会觉得这样一个人很可怜,男主的演员完美地把这一切演绎了出来,他真的演得太好了。

(可是,他的妻子作为一个爱过他、为他生过孩子的女人,不惨吗?

)整部片有强烈的戏剧感,后来查了才知道是戏剧改编,所以演员们过于标签化的演技似乎也源于这点。

另一个戏剧感极其强烈的地方是画面发生事件的场景,所有幕发生的地方都在主人公的家里,和家门外的场景,除了一些偶尔闪回的男主和前妻在海边的回忆。

所以整部片充满了一种奇怪的压抑感,男主的生活被永远困在这间屋子,而且是他自己主观地想被困在这,就像他永远不想被人拯救的心。

这部片和主流电影很不同的一点是,没有强烈的“自我救赎”的故事叙事,而是告诉你主人公就是这样一直沉沦,直至死亡。

而他身边的人似乎都被拯救了。

 6 ) 一部关于困境的电影

一部关于困境的电影。

肥胖代表着任何一种堕落的方式,比如酗酒之类的令人上瘾的事情。

过度肥胖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每次走路都像愚公移山。

一个胖子还在努力写论文,你为啥不努力?

胖到肚子干瘪。

胖到身体成了行为艺术。

腹黑女生不按常理出牌。

“我认为我们有绽放的友谊。

”《圣经》说,不要按照肉体去生活,如果你顺着肉体生活,你就会死。

但是如果你用精神将你处死身体的恶行,你就活下去了。

要活在精神上而不是肉体里。

“但是他爱我,像上帝一样爱我。

”“你写的诚实的东西比你的大学课程更重要。

”对于《白鲸》这本书的最正确解读,也许就是女生艾莉的描述:同志作者只是在尝试,为了把我们从他自己的悲伤故事中拯救出来,只是为了一会儿(鲸鱼的同音词)。

三星半

 7 ) 鲸

我从罪恶这个角度来阐释一下电影的内涵。

罪和赎是由个人自己建构的:由我自己来认定一件事怪不怪我,严重不严重,如何惩罚我自己,以及如何赎罪。

我们并不直接活在真实的社会关系里,我们首先被包裹在自己的建构中。

于是才有了我们旁观者视角的“自己折磨自己”和“自己感动自己”。

所以亲妈会认为自己是个坏妈妈,即便亲爸从没这样的念头。

这是亲妈自己建构来的罪和逃。

亲爸觉得自己对女儿有罪,同时有着“认为没人会愿意容纳自己在周围”的自我厌恶,所以他选择的赎罪方式不是活下去接着陪伴孩子,而是尽可能多的给她一笔钱,即便会早早自绝。

这些是他的自说自话,他的女儿没的选。

女护士没能挽救她哥哥,于是她接过了挽救他爱人的责任。

她选择的挽救办法也是专断的,“上帝滚开点,他的救星只能是我一个”。

她和上帝其实差不多,寄生在弱者身上,靠他人的虚弱过活。

她没意愿或者说没能力彻底拯救男主,她提供的食物你观察,全都是特别高热量的,这些只是男主的肚子需要的,不是男主真正需要的。

那个传教士的罪交代的更直白。

他以为自己没救了,可是在他爸妈看来,“只是点儿钱嘛”。

同样的,他认为男同是不圣洁的,暴食是恶心的,他不管这对恋人如何的甜蜜幸福,不管男主的痛苦,就认定男主是有罪的,需要被拯救。

上帝就是人们用来抒发恶意的工具嘛。

回顾完剧情再总结一遍:我的罪是我自己加给自己的,无关外界是否认为我有罪;我的赎罪方式是我自己选择的,无关我的赔罪对象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以为我杀了那头白鲸后,我就会如何如何。

真的吗?

《白鲸》作为电影的题眼,在故事情节后隐秘埋线,实在是妙。

我和我瞳仁死死盯住的那头白鲸,到底是谁在纠缠谁呢?

这就是很虚伪呀。

女儿这个角色的职能,就是对以上这种虚伪的戳破。

帮助戳破男孩不住的罪恶下坠想象,把他拉回现实拉回家庭。

戳破男主一厢情愿的自绝赎罪,人家想要的是爸爸,不是钱。

当然女儿这个角色并不是一个单调的工具人,她有伪装有真诚,很精彩的角色。

导演的态度也是呼唤这样的“诚实”。

得到解脱怎么也得先摆脱自缚吧,真是一句大实在话。

说句虚头巴脑的话,好电影就是有那么一种气质,特别抓人。

我看过不少电影,这部的前半部分是我体验最好的,特别精彩。

这个片子的灯光和调色给我的感觉很特别。

它的画幅也许也有深意吧。

我全不懂,只觉的好。

几位演员的表演十分精致。

并且我感叹这个男主角这么久了都没变老的。

结尾流俗,唯一不尽人意的地方。

---评论区有朋友跟我解释结局是如何不烂尾的。

其实怪我说清楚,我没具体说。

我认为的流俗,不是说剧情走向,男主生或死这些的。

而是当时观影到结尾的时候,感觉到导演突然的用力,比如音乐,向观众们讨要眼泪的意图明显。

前后笔触差异大,破坏了气质,让我出戏。

这是很个人化的体验了,完全不重要。

 8 ) 过气男神,史诗级大逆袭……

奥斯卡刚刚落下帷幕。

杨紫琼主演的《瞬息全宇宙》横扫包括最佳女主角在内的7项大奖。

重磅表演奖项中,唯一旁落的就是影帝桂冠。

今年54岁的布兰登·费舍凭借增重+特效化妆,展现了一个重达272公斤男子人生中最后的一周。

脱胎换骨神演技,带来无穷无尽的震撼与感动。

今天就来说说这部——

文学教授查理在女儿8岁时出柜,并爱上自己的学生。

为了追求真爱他抛妻弃子,但幸福日子没过多久男友就去世了。

查理陷入绝望之中,同时袭来的还有曾经抛家弃子的深刻愧疚感。

心态垮塌后,查理患上了饮食失调症,自暴自弃地吃成一个“肉山大魔王”。

即便各脏器已经濒临崩溃,心脏随时可能衰竭,但查理还是无法停止疯狂进食。

在一次心脏病发后,他想起自己还有最后一个使命必须完成。

查理决定与九年未见的女儿联系,修复父女关系。

这是一个关于自暴自弃、自我认同、赎罪、弥补的故事,它深刻、动人、写实,通过肥胖症患者的心理,细数那不为人知的遗憾。

开篇观众就知道男主只剩下一周的寿命, 字幕中“星期一”、“星期二”这些再平凡不过的日期,却在此刻变成死亡倒数。

这一周内,我们看尽了他因肥胖而面临的生活不便、歧视和健康问题。

心病的折磨和生理的痛苦都让人不忍直视。

即便世界偶尔对查理释出善意,但往往下一秒就会残忍收回。

出于自闭,查理总是让披萨外卖员把食物放在门廊,天长日久外卖员开始关心起查理。

结果在目睹查理真容后,丢下一句“我的天”就落荒而逃。

虽然饱尝心碎的痛苦、肉体的磨难,但看似消极厌世的查理却带着真挚回望生命中的所有人。

在他那纯净温柔的眼睛里,似乎没有绝望只有希望。

在生命苦痛之外《鲸》讨论了人的同理心,那是不论外表、背景或信仰,人与人之间本能的羁绊与关怀。

年轻传教士尽管知道他的同志身份,也曾被查理的朋友驱离多次,却仍希望能在他最后的日子帮助他。

查理的女儿虽然满腔愤怒,却不断回到查理的公寓陪伴,即便她难以原谅父亲曾经的过错。

而已故爱人的妹妹把查理视为至亲,她理解查理的痛苦,即便不忍他暴食伤害自己,却还是带给他最喜欢的食物,静静陪他走过最后的时光。

《鲸》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电影里的每个人都在等待着被救赎。

最后,影片并没有选择让一众正常人拯救查理这一位失常的病人,反而让查理打开女儿的心结,让水火不容的母女有了和解的可能。

既锐利,又兼具抚平伤痕的细腻,赋予边缘群体自述的机会。

而不是以励志的减肥主线,穿插克服障碍的狭隘叙事结构,加上取巧意淫男主的肥胖臃肿,最后满足大众对正向成长的病态执念。

拒绝妥协、讨好的态度,正是本作让人敬佩的原因。

在剧作上,《鲸》也是一部缜密的作品,堪称单一场景拍片的教科书。

原作是塞缪尔·D·亨特创作的同名舞台剧,全剧只有6个角色,所有故事都发生在一间屋子里,电影版请到原作者亲自改编剧本。

之所以用《鲸》做片名,首先是男主庞大的身躯在外观上的相似,其次是因肥胖产生的呼吸道哮喘、啰音,与鲸鱼的低鸣互相呼应。

二者看似庞然大物,但其实没什么杀伤力,通过不断回荡的旅程找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为了强调《白鲸记》这个关键书目,电影以奇观式的角度呈现查理硕大苍白的体态。

视觉上舍弃了常见的宽银幕画幅,全片以接近正方形的 1.33 :1画面比例拍摄。

镜头强调男主过着极度狭隘生活的同时,也刻意让他在画面中看起来更为巨大慑人。

擅长心理惊悚题材的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以近似肉体恐怖(body horro)的方式呈现查理罹患肥胖症的外形,将常人对肥胖的恐惧用病态甚至畸化的硕大身躯体现,创造不适感。

片中一幕刻意将摄影机放置于低角度,拍摄查理赤身裸体并缓步前进的画面,搭配诡谲如同怪物出场的背景音乐,达到怵目惊心的观影感受。

除了视觉上的分量,在音效上安排了数首磅礴的配乐,在查理步行、胸闷以及悲痛时插入,打造全方位的沉浸感。

观众仿佛是在浪涛中前行,随着剧情发展左摆右晃,再加上顺畅的场面调度,让环绕于狭小平房的故事充满着张力。

由于本片的场景非常之少,在没有任何大场面、华丽特效的情况下,故事的重心完全压在男主布兰登·费舍的演技上。

为了饰演查理,布兰登每天得花六小时化妆,穿上重达300斤的人造皮装,光脱下这套妆造就得花上整整一小时。

这套特殊服装让布兰登在拍摄过程中吃尽苦头。

由于这套装备完全不透气,道具师只能在皮套下加装类似赛车手的冷却冰衣,冰衣上布满管线,可以让凉水在里面循环流动进而降温。

布兰登说他每天都要融掉七、八大袋冰块。

在着装完毕后,从化妆室走到影棚大约70多步的距离,得靠一名壮汉用推车移动他。

因为每场戏拍摄的内容不同,布兰登身上需装备50到300斤不等的额外重量,所以身旁必须四、五人随时待命,协助他站立、坐下、补充水分、更换他背后的冰袋和管线。

片中查理的健康每况愈下,特化团队准备了几组肤色渐变的手臂、腿部和身体部位,以反映角色的躯体状态。

而脸部的人造皮无法重复使用,在拍摄期间特化团队必须每天准备新的人造皮。

为了显得更加自然,布兰登面部的人造皮和毛发都是一根根手工贴上,之后再进行人工修剪。

层层重压下,片场表演的布兰登几乎等同于受刑。

每天收工时将脱下皮衣后会感到头晕目眩,片中饰演女儿的萨迪·辛克(《怪奇物语》中的Max)说两人在拍摄期间几乎没有聊天,“他的特殊服装太热了,所以在拍戏空档,布兰登总是被迅速带到有空调的帐棚内,避免中暑晕倒”。

所幸,一切努力没有白费。

布兰登凭借“毁容级的演出”勇夺奥斯卡影帝,本片在威尼斯影展首映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长达6分钟。

而布兰登这次带给人们的感慨,其实不只是电影本身,还包括他真实的经历。

他几乎与片中男主一样,充满了纠结的选择跟自我悔恨,最终仍想奋力一搏,在黑暗处找到光,用爱救赎。

《木乃伊》系列中的布兰登堪称up的童年男神。

演艺生涯本该顺风顺水,结果却惨遭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前主席菲利普·博克性骚扰,拒绝潜规则遭到业界封杀,加上母亲过世、离婚等众多打击,演艺事业开始走下坡,他的外貌、身材和健康状况也跟着恶化。

有近7年的时间,布兰登经常进出医院进行脊椎、膝盖、声带等多处大大小小的手术,以治疗他在拍摄《木乃伊》系列造成的损伤。

女主蕾切尔·薇兹曾透露,当年他甚至在片场停止了呼吸,最后靠CPR捡回一条命。

之后只能在小成本电影中混口饭吃。

导演为了把《鲸》搬上银幕筹备了近十年,最大的困难就是不知该找谁出演。

试镜的明星情绪都不对,找来的肥胖症素人专业性不行……直到某天,他看到一部巴西独立电影的预告片,布兰登在里面演了一个小角色,才想到邀请他。

沉寂多年后,布兰登挺过了恶意中伤的评论,终于重返大众视野。

本片之所以能打动人心,除了那些能量丰沛的角色诠释、张力戏码,在穿透奇观外皮的凝视、建构深刻之外,更投入足够深邃的人文关怀。

除此之外,《鲸》更照亮了许多深陷同样处境的人,包括布兰登自己。

正如他在赢得美国影评人票选最佳男主角奖时,说的那样——“我想让你知道,如果你也可以站起来,往光明前进的话,好事会发生的。

”那些感觉正在黑暗漩涡中挣扎的人,任何时候,请别放弃自己。

 9 ) 观察ta作为“人”的全部,包括光明和黑暗的部分

故事剧本不完美,男主设定也不完美,各个人物角色也没有闪闪发光。

甚至,这部电影也没有想让观众来“同情”与男主一样的人(就像电影里男主也没有在求原谅)。

这部电影更多的是——让你可以【关注、看见他们】。

以及,还原一个边缘人物,在濒临死亡前,在有限的条件下是如何进行“赎罪偿还”。

🥺看完电影,触动还是挺大。

4:3的画幅比例让人能更加聚焦人物的演绎,而费舍和周洪的演技真的炸裂。

虽然都是在封闭的单一空间里,且色调几乎全程昏暗、电影里窗外都是阴雨天,一切都显得闭塞而黏糊糊,但在前几场戏里,不同的人物登场进入男主的屋子里,以及加入了走廊的场景,都让这部电影的空间感不至于那么窒息。

(真的很怕空间窒息的电影🆘)可能很多男演员都能演出这种自暴自弃、令人不想多看一眼的感觉,但如同导演所说,费舍的演绎,令你不忍心对男主移开眼,能去关注他、观察他(因为有些人可能恐惧/反感/不同情这种“庞然大物”,而选择避免去看见他们)。

他的双眼总是很真诚、饱含泪水。

片中有几段台词,也真的很精彩。

还有周洪对Liz的演绎,真是太强了!

坚毅、冷静、同情,但是都自带一股温柔的力量。

之前看预告片,以为是一个凶巴巴的角色。

而女儿竟然是怪物物语里的MAX,演得真不错!

仿佛一个装着炸弹的小刺猬。

不过本片对于女儿角色的描写还是稍不足。

尤其片尾,对女儿角色的转变的描写,过于仓促和突然了影片结尾女儿也不算原谅了父亲,但是女儿在父亲临死前,为父亲念下她八年级时写过的关于鲸的读后感作文,让他看到了“光”;于男主看来,已经是最好的救赎和告别了。

--引用编剧采访里的话——“我认为花时间了解那些正在困难中挣扎的人们,是很有价值的。

看到那些并不那么美好的东西,花时间和那些我们以前并不常在一起的人在一起,我想这延伸了我们的人性,它能拓展我们自我的边界和我们阅历的上限,并且拓宽我们的视野。

我认为它们让我们变得更像“人”。

如果我们想要对作品里的人物有一个真正的切实的领会,我们也必须观察他作为“人”的全部,包括光明和黑暗的部分。

”这部电影里呈现的是男主当下最黑暗的部分,但是从与前妻、女儿的交谈,也能感受到他以前作为一个人,人性和人格上光明的部分。

看到ta们,倾听ta们,了解ta们。

这也是去年很多优质电影在试图阐述的东西。

They made it!

 10 ) 自私是男性永恒的主题

《鲸》属于我认为很好看,但却不愿意承认它好看,也不希望主创团队受到褒奖的那一类电影。

二星给它的艺术性,立意和精神内核给0分。

不得不说很多年没看到这么令人享受的电影了,个人感觉近年来的电影总在两个极端:要么过量堆砌隐喻到了故弄玄虚的程度,要么甘心止步于感官享受。

而《鲸》却在方寸天地里把每一帧都拍得精妙,随手一截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情绪。

虽然全部场景都局限在狭窄的小屋里,而且主角的相貌也丝毫不“美”,但整个画面都是和谐的,杂乱中却没有一件多余的东西。

查理独处时的构图设计得都很精妙,却不用力过猛有些电影塑造了很精彩的角色,但角色之间的连结却不那么强,更像一堆元素被强行摆放在一个空间里。

但《鲸》通过画面让我感受到,每个形象较为扁平的人物之间是有connection的:

莉兹坐下时,托马斯往右边挪了挪。

如果他没挪,镜头就会被莉兹完全挡住。

不知道这个动作是设计好的,还是演员临时调整自己的位置以便拍摄,但不光画面和谐了,动作过程也给这个尴尬的场景补充了节奏感

很多人提到查理暴食的情节令人不适,我想这也是电影的成功之处。

我自己是经历过暴食困扰的,看到这段没觉得作为异类被凝视,演员表达出来的情绪的确就是我当时的真实感受:通过进食带来的感官刺激(甚至是疼痛感)来暂时忽视精神上的痛苦,并且怀着极大恐惧等待停止进食那一刻,对自己的憎恨和羞耻感再度袭来。

很杂乱的画面,但没有一片垃圾是多余的但为什么我仍然给它打低分?

因为我早知道男性是自私的,我期待至少那部分属于少数群体的男性能够意识到男权的自私,因为他们处在被凝视、被评头论足的处境,而女性从出生就是这样度过的。

通过感受被歧视和被审判,也许他们能理解作为“第二性”的辛酸,从而产出一些更有新意的内容。

很遗憾,《鲸》虽然以少数群体困境为主题,却依然延续了“会哭的男宝有奶吃”的思想,这一思维方式也完全主导了故事发展。

首先,查理为了同性爱人而抛弃妻女。

我倒觉得移情别恋乃人之常情,再纯粹的爱情也不可能保证一生一世,更何况现实生活在纯粹爱情之外还有许多影响因素,在不同的时机、不同的心境下遇到同一个人,可能会对其产生完全不同的感情。

而出轨后能光明正大地主动提出离婚,在我看来其实是负责任的做法,因为从出轨者对第三人产生感情的那一刻,原先的家庭就已经分崩离析了,与其勉强胶合,倒不如给对方知情权,每个人都还来得及再去其他地方追求幸福。

可是查理的出轨对象是同性,结合同性恋者在社会上的处境,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

如果查理是异性恋,那么理所当然,观众对角色的同情顺序将会是:1.艾莉;2.玛丽;3.查理。

而查理是同性恋,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作为少数群体,查理似乎值得更多的同情,而他犯的错也被削弱了,他的自暴自弃显得更加合理,而艾莉和玛丽对他的不谅解,则显得没那么正当了。

由此引申出一些题外话:男同性恋者往往认为,歧视链是这样的:直男-直女-同性恋。

而女性(无论性取向)感受到的则往往是:直男-男同-女性(直女-女同)。

在女性平等权益尚未得到充分尊重的同时,性少数群体的平权运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我当然不是说必须得先解决一个再着手另一个,所有的平权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即肯定人本身的价值,而非依据其在扮演社会中某个角色所达成的成就来评判其价值(所以说,顺直男也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因为男权价值观也规训男性必须成为某种“有男子气概的人”,而不是他自己本身)。

在《鲸》中,所有女性都扮演着照顾者的角色。

没有莉兹,查理就无法生存;玛丽和艾莉最终也给查理带来了宽慰和谅解。

精神上和物质上,查理都百般依赖着女性的慈悲心。

我责怪编剧,因为这就是他的价值观;我也无法责怪编剧,因为现实便是如此。

如果把莉兹和查理的性别互换,整个故事就不太能说得通了。

《鲸》中的人物关系,以男性角色为核心辐射开来,形成了父系关系网。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的缩影:男性是他们自己本身,而女性则是男性的姐妹、母亲、妻子、女儿;长辈是自己本身,而晚辈则是“某人的儿子/某人的女儿”。

电影中的每个女性角色都活在男性角色的阴影下:莉兹被兄弟的死亡和查理的疾病所笼罩;玛丽和艾莉被查理的离弃所笼罩。

其实她们完全可以不必怨恨,在经历变故后可以重建内心秩序,成为有能力不被伤害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伤害的人。

这让我想起《窄门》中母亲的黑帽带。

女性必须成为男人生命中的女人,经过千百年的规训,女性已经忘记如何成为她们自己。

女性一出生就被告知:你们是美丽、脆弱的,请让男性来承担保护你们的责任,你们的生存需要男性角色来依附。

而一旦这个依附离去时,女性发现她们的父亲、兄弟、丈夫、儿子并不永远可靠,她们却并不具备能力去依靠自己。

失去了母亲、姐妹、妻子、女儿的角色,女性往往感到迷失,因为她们一生中只扮演过这些角色,而从未经历过以自己为核心开展的关系网。

玛丽、艾莉和莉兹跨不过去的坎就来源于此,她们只知道自己是“某人的女人”,而从未有过自己作为个体和主体的概念。

《鲸》是一场漫长的临终忏悔。

我一直认为宗教中关于因果、转世、行善者可以上天堂之类的概念十分可鄙,因为善本应是发自本性、量力而行的举动,虽然用宗教劝人向善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现实效果,但因此为善附上了功利色彩却与善的本意背道而驰。

查理不断强调道:“我需要知道我人生中至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

”“你是我一生中唯一做的一件好事。

”“我需要知道你是个好人,你关心别人。

”“我想让他认为只要有我就够了,我以为我的爱可以帮他无视全世界的伤害,可是我没能做到。

”可无论是艾莉还是去世的爱人,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

查理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权力替艾莉决定她是不是好人,替爱人决定他是否可以无视外界伤害。

查理为艾莉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为自己赎罪,这是他临终忏悔的一部分,是保证他问心无愧的一部分。

我理解一心求死的人,也理解暴食的人,却有些难以理解查理这个通过暴食一心求死的人。

如果失去生活希望大可以直接一死了之,如果恐惧自戕带来的肉体伤痛,那数年来过度肥胖引起的不便难道不是更痛苦吗?

如果想通过暴食来自我麻痹,那就更不必把暴食搞出悲情色彩,查理在暴食时反复露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神情,让我感到鄙视,明明你在伤害所有人,怎么敢作出一副自我牺牲的姿态?

他希望女儿真心关爱他人,却用金钱收买艾莉来看望自己。

如果艾莉拒绝被收买,那他就无法达到目的;艾莉答应了被收买,这又于帮她建立健康、无私的人格何益?

如果查理真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愧疚、那样爱女儿,那他应该听从劝告,用存款去治病,活着去见证艾莉成长,在之后数十年的人生中陪伴她、为她解惑;他应该开始生活自理或者更早更直接地自杀以减轻莉兹的负担;他应该更关注玛丽的感受以求原谅,而不是成为巨婴,把做父母的责任甩给玛丽一人。

这当然不是一部关于改邪归正的电影。

我完全理解并尊重查理的绝望,他没有能力重建,也没有勇气面对。

那么你可不可以至少不要把身边所有人都变成丰满你自己人设的NPC呢?

愧对了她们一辈子,既然你打算弥补,为何不能仅仅只是——放过她们?

这一切疑惑都在电影的最后一幕被解答了:《鲸》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恋狂的故事,爱女儿的方式就是威逼利诱,道德绑架她来陪伴自己,强迫她观赏自己的死亡。

最后查理面带微笑,天堂的光照在他脸上,他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那么其他人呢?

莉兹说过“我不能再次经历这一切”,艾莉也将目睹父亲的死亡,所有这些人还要帮忙处理他庞大的遗体……逝者长已矣,查理终于摆脱了他强加给自己的这具沉重肉身,而他遗下的生者们,却背负起更沉重的包袱,还得继续往前走。

《鲸》短评

Sadie sunk the film

9分钟前
  • duckducker
  • 还行

不喜欢。沉沦至此,何以救赎?通达至此,何以陷溺?

13分钟前
  • 石头摇篮
  • 还行

积重难返的影像化体现 肥肉更是过去一系列痛苦经历在肉身的显化 达伦赋予寓言化的本片报丧女妖般悲天悯人的情怀 连白鲸的类比也被合理化 从中间就控制不住大哭 为什么 因为本片从始就是只是独白是男主一个人的电影 即使女儿的形象如此显著似乎也是过去业障限制男主行动的一系列后果而不是互动 传教士 前妻 护工 学生的目光构成了男主被凝视的 被影响的一系列日常 他说出的每一句有关救赎的话都是被视为女性的我们想要听到的 作为母亲 作为女儿 作为男性友人 但核心还是如何阐释现实作为一种幻想而达到洗刷痛苦活下去的过程 男主的每一次进食行为都与他的情绪是呼应的 这使行为被暗示到任何一种人类活动 男主欠缺的求生欲使他是反人类的甚至接近于圣人 对话精悍有力 着实让本片可被视为人类救赎指南 生前做点好事 死得好看一点

16分钟前
  • 巧比
  • 推荐

2.5 该收的地方没收住,该施展的地方反而束手束脚,视角更近似于苦难porn:主角越可悲可怜(以至于外形和日常动作的奇观化)配乐/表演越来劲,观众就越感动,其实挺廉价的。Sadie的确太糟糕了,还是不太适应从剧集到电影的表演转变,反而周洪很不错。

2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较差

哭成一条一百多斤的狗狗🐶

23分钟前
  • 夏予川
  • 力荐

又是骗婚gay的sad little story

26分钟前
  • 草莓马里布
  • 较差

自甘墮落,將把自己吃死的查理卻要人們誠實面對自己⋯⋯還以為這次Darren收斂了,看到最後,果然還是熟悉的他嘛。

30分钟前
  • 水原吸管
  • 推荐

与世隔绝的大胖子查理,不信任何宗教的“蛊惑”,甚至厌恶“死后的世界”,因为他怕他的男朋友看到他如今的“恶心样子”。宗教的精神世界无法救赎查理,他却一直把女儿“神化”。查理从头到尾找人一遍遍复诵、帮助他一次次心情平和的文章,大段的关于白鲸的描写,是女儿早期的手笔,最后也在女儿复诵文章的声音中第一次站起来,走向记忆中的海滩。舞台化的表演,片尾大煽情,太过刻意了。既没有坚守“爱情”也没有珍惜亲情。后悔有啥用?还不如潇潇洒洒。

31分钟前
  • 海纳百川
  • 较差

完美展示同理心如何在2h逐渐消失殆尽

34分钟前
  • DioretsaZ
  • 还行

也太话剧了吧!我都能想象出他们在舞台上怎么走位 - -

36分钟前
  • KingofChimney
  • 还行

令人非常不適,以及很懷疑這種不適的必要性。

40分钟前
  • 偏时差
  • 还行

油炸食物是治疗我疼痛的氧气,也是杀死我的毒药。你的作文是阻碍你毕业的原由,却是救赎我的宗教。原本以为杀死那头鲸鱼,人生就会变好。却变成向命运乞食的乌鸦,摔碎了求生的骨碟。人要为过去赎罪,这是上帝对人间的惩罚。人无法漠视彼此,这是人类最接近的神性。读你的文字,让白鲸直立,让爱永生。

45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中间还行结尾怎么又是白男自我感动,看腻了,少搞点亲情和解,给女儿夸一顿只为留下她实际上还是一种操控。。不了,不需要这种电影

46分钟前
  • 小狗说
  • 还行

今年的奥斯卡影帝,就决定是你了!

47分钟前
  • 发条橙
  • 还行

演员的演技真的太优秀了,如果没有演员的贡献,单就导演和编剧而言并不值这个高分。所以各大影展都提了最佳男主和女配而很少有最佳影片和导演。事隔多年的人猿泰山布兰登·费舍重回荧屏刻画出这么传神的边缘人物值得一个奥斯卡小金人。能在一个小空间里释放出各种情绪引爆各处爆发点真的是考验演员的功底。

51分钟前
  • Jonathan
  • 还行

达伦四百斤不到五百,看完后我搜了一下世界上最胖的胖子,guess what:1500斤!三个达伦!牢牢被重力束缚着…

53分钟前
  • 图灵莉莎
  • 还行

5.0。達倫新作看似轉變了思路,其實問題和《母親!》一模一樣。他對於左派議題的異議只會把所有元素丟進一個屋子再以上帝視角製造極端案例。他所呈現的邊緣人群體也滿是獵奇的剝削視角,虛假的人文關懷甚至遠遠比不上在全社會審醜趨向中誕生的早期林奇。

55分钟前
  • Orpheus+
  • 较差

男友死前瘦如枯槁,死后巨人观。他完美的复制了,只是在死前每一餐食物他吃的都是双份,替死去的爱人吃了一份,又在死亡的那一刻。带着沉重的躯体,迎接光明。我不嫌弃你的巨人观,你也不嫌弃我的“巨人观”。同志皆凡人,我们可曾看到过他们内心的光茫?最后一刻为爱所做的一切…泪目

60分钟前
  • 燙傷半邊
  • 力荐

男人只是逃避责任的男人,女人只是围绕着男人的女人。他完成了自我救赎,被他伤害的人却一直被伤害。所有的一切都源于荒谬的自我感动…

1小时前
  • olizm
  • 较差

达伦感觉失去了才气,这个片如果是什么新导演拍的,那我可能会夸两句,但是是达伦的,这就让人挺失望的。很话剧的感觉。最后煽的有点反效果,不明白为啥就被救赎了。

1小时前
  • 私恋失调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