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因共同点一,和Erin Brockovich如出一辙的剧情;共同点二,幕后都有大导演索德伯格的身影。
二、经过大嘴朱莉娅和老帅哥克鲁尼这对愤怒中年,分别向我们阐述了American Dream和American Nightmare的精粹所在。
三、结果大嘴老师凭借这北美版的《秋菊打官司》成功捧得奥斯卡影后,而我们的老帅哥,依旧是个无冕之王。
这部片子大部分的时候是很“闷”的,即便是暗杀,也做的很没有新意,更不用说最后反败为胜的录音了。
能看的下来,只是因为乔治-克鲁尼。
正如豆瓣网友所言,克莱顿能躲过暗杀,与前文出现两次的儿子书中的童话故事有关;当然出人意料的提前离场,以及杀手对于汽车前后两次处理和走岔路,这些都有关系;这些加在一起,真的是运气太好了。
就像影片最后说的,克莱顿只是一个干脏活的人。
况且他做了很多年还做不到合伙人,40多岁面临严重的中年危机,几近于一个穷光蛋。
反击真的是因为逼急了,为何斩尽杀绝?
为何在绝处依然要苦苦相逼?
联系到美国最近的墨西哥湾油井泄露事件,我们可以理解的更多。
在美国,只要不是司法部想和大公司打官司,一切问题都好商量:当然,司法部也好商量,只是运气差一点要拖上4年甚至8年,等到新党派上台了,自然会和解;个人就更好商量了,根据公司业绩,参考对方的律师费用,以及对方索要的补偿金,加加减减,觉得划算就选择私了——毕竟不妥协的只是少数。
对于那些不妥协的,也有办法,就像片中处理的那样,造成个意外事故,别说是我想杀人灭口。
虽然和《永不妥协》类似题材,但是表达上这部片子要更含蓄,全然没有“孤胆英雄、个人奋斗”的样子,不过这就需要演员难度更高的表演。
否则,就要真的一路闷到底了。
还好是乔治-克鲁尼。
无论是长相还是口音,他都很正经:感情内敛,目光深沉,举止优雅。
这个人物叫克莱顿之类的都无所谓了,反正我们知道的是乔治-克鲁尼,因为这就是克鲁尼给我们的样子,随后问世的《在云端》,也是这个套路。
这个一脸正经的男人,却更能演出背后所承担的生活的压力与辛劳。
在云里雾里绕了2/3的时间,最后三十分钟影片真正达到了高潮。
分2次看完的,主要就是前半段实在是让人提不起情绪来.但是后半段渐入佳境,尤其是最后10分钟,解气!
梦见迈克尔•克莱顿来到我国,到那个有着1700年历史的小县城,受家属委托开始着手调查某厨师的坠楼案(之所以接受这个案子,是觉得自己比较擅长解决企业与百姓间纠纷的案件). 经过调查发现如下疑点: 1、既然是自杀,为什么之前的证人描述是坠楼的人身下没有血迹?
2、厨师坠楼后楼内没人,但是身上的伤是怎么来的?
没有人关注伤是如何造成的。
3、为什么要进行2次验尸?
4、说其是自杀为什么ZF还要给家属赔偿?
于是开始写报告,报告刚写个提纲成。
已经有人开始递话:你还想不想在娱乐界混了?
还想不想活了?
想要多少钱?
同时家属也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就这样吧,到次为止吧,我们还想要那点钱呢!
你来我们县城总不能裸奔吧?
按理说迈克尔•克莱顿不差钱,但为了自己的前途(因为这次是跟ZF打交道,而不是跟酒店),不得不开始重写报告。
最后提交报告内容如下:该厨师确实是自杀,ZF是由于酒店破产出不了赔偿金,出于同情给予补偿的。
同时迈克尔•克莱顿向全世界的劳苦大众发出呼吁,这个地方的ZF是最有同情心的,自杀还要给补偿金,如果你实在觉得混不下去了,就到这里来自杀吧,还能给家人挣点赔偿金!
梦醒,上班。
这篇评论写的不伦不类,就如同迈克尔•克莱顿的报告一样!
人生是复杂的,漫长的,多变的。
还记得最初的样子吗大多数人会说不。
不少我们故意要忘却,也不是为了逃避,只是时间的力量没人可以抵挡,细水长流的影响力可以改变的,另我们吃惊,尤其是回收当初。
Clayton是幸运的,现实虽然残酷,却给了他一个重新找回自我的机会,而更多的人其实没有得到上天这个特别的眷顾,比如Arthur,比如Karen。
当然,我更愿意把这个机会看成是他善业的回报,因为他为出卖Arthur而感到内疚,因为他帮了弟弟Timmy,有点宿命轮回,因果报应的味道哈。
从人格的角度,也可以看成,并为泯灭的良知让他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个说法不仅适用于Clayton的遭遇,也是我看这部电影的过程。
3cd的版本,清晰得很,却不够连贯,偏偏cd1、cd2又沉闷且艰涩,从昨晚看到今晚,差一点没坚持到最后,如果仅到cd2就放弃了,那么就真的错失了一次精神洗礼的机会了。
最后的疑问因为之前看的断断续续,有些地方没怎么看懂,第一、为什么Clayton会把车开到岔路上,停在那里,下车去看山坡上的马?
第二、Arthur为什么对小孩子的书感兴趣,而且在里面做了很多标记?先把问题记录在这,有机会再看时或许会找到答案,又或者,那位好心人看了我的拙评,给予解答。
记得有位导演大师说:评价一个片子导的好不好,要看一开始在镜头中出现的哪怕是好像随意挂在墙上的一把刀,到后面都会发现它的用处。
当你看第二遍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部电影从艺术上堪称精品。
情节可能不是那么有悬念,一个英雄如何与一群道貌岸然的家伙——律师,单打独斗。
此外你还会知道,国外那些天价赔偿的诉讼案都是怎么打的,所有设身其中的人都扮演者哪些角色?
那些风光背后的巨大压力,以及人们在这个漩涡中的不可自拔与沉迷。
总体上这部片子对于光鲜之下的美国中产阶级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还有一个意外是,影片中所表现出来律师那种敬业、高效的工作作风与方式深深的吸引了我!
影片结束是麦克与那位女士的对话让我很不安,心里有些打鼓,会不会又是“录音破案”。
不幸言中,果然“电影是不会说谎的”。
对于这种结尾实在只能用老套来形容。
本来就影片内容、拍摄与表演来看,麦克已经突破了那种美式英雄的形象,开始有血有肉了,以至于看到这种靠偷录对话来彻底打击罪恶的桥段,让我觉得有一种不真实感,还以为镜头会最后闪回到麦克的特写,告诉观众那只是他的一个假想。
恕我冒昧,结局应该是麦克从此隐姓埋名以安慰自己的内疚,去当个负责人的小保安什么的;北方公司与律师事务所迅速地与受害者家庭和解,然后在一番搜寻后发现麦克也没给自己捣乱,也就算了;麦克的警察兄弟和败家子兄弟给个一起缅怀麦克的镜头。
这才是真正的世界。
其实就个人力量而言,能够让这么个大公司和解,已经算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要是麦克死了,我怀疑北方公司是否还有意愿和解。
如果你是律师,特别是在英美所工作的律师,你必须看这部影片。
我看完的当刻就推荐我的同事们看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说一个资深合伙人在质证会议上脱光了衣服;这部电影说一个资深合伙人为一个客户工作了2万个billable hours,这就是他的整个职业生涯;这部电影说一个资深合伙人在自己的洗手间里被客户的杀手干掉;这部电影说一个inhouse神经过敏到抽搐的地步;这部电影说一个general counsel对专访记者说:当你喜爱工作的时候,你还需要什么个人生活??
这部电影说有人为事务所工作了10年连associate也不是;但是这个人活了下来。
请review自己的职业计划。
请回想自己的职业生涯。
请为自己的心灵写一份20页的memo。
其实看到这样依旧风度翩翩的乔鲁完全不能同4年后的《后人》相联系,反差那么大,但是这也是作为一个好莱坞国王的人生转型之作,对于“生命”(Might be a strong word)自己的演绎以及作为一个个体一种反思吧,我觉得。
姑且不论编剧(莫认真)单单是看到这样努力对自己演技风格做出新诠释的乔鲁大叔就已经很感动了。
昆丁你嫉妒么?
ps.为什么那款手机跟我娘06年买的一样==黑线。。。
新女友很漂亮
而这个世界满是自以为聪明的人,以致于我要为它写一点有关它为人所诟病的种种。
首先要提一下,Tony Gilroy是Bourne系列的编剧,有看过这个系列的都应该知道其情节编撰之严谨。
——谋杀Arthur伪造自杀现场,单纯以脚趾注射而胃里没药片,不可能逃过法医检验。
我是这样看的,专业到知道注射之前可以随便扔A的脚(因为血液尚在流动),而注射后需要小心避免尸斑的Verne组合,当然不可能忘记这点。
事实上一进门的时候他们就往A口里塞过东西了,而且是直接塞进喉咙让A呛了一下。
——为何要杀Arthur,而不是直接毁灭证据。
很明显,如果对方有意发难,证据的拷贝是不可能被完全消灭的,正如MC和Verne组合后来发现的一样。
而A“自杀身亡”则可以让所有事情变成过眼云烟。
——Michael把手表扔进燃烧的车中,连尸骨都没有,不可能伪造自己被杀害的场面从发现Arthur可能是被谋杀开始,到自己险些被谋杀,Michael从山岗上跑下来的时候想的会不会是投奔他哥呢?
我看答案是毫无疑问的。
大概所有人问这个问题的人都忘了Michael他哥是警察,而且是一个曾经给他行过无数方便(从他哥愤怒地说you know what you want可见前科不少),连罪案现场封条都可以搞定,最后揭发Unorth时有直接参与行动的警察。
这里被伪造的不是场面,而是消息。
——229文件是怎么到了Arthur手里的剧中有交代过是Arthur自己去弄的,但详情没有说。
原话就是律行老板问女总监,Arthur是怎样拿到的,女总监说她想问的是同一个问题。
——MC一介牛人为了区区8万美元就得屈身做3年。
其实MC当然会有很好的收入,就算不如律师,就算有赌瘾,至少不会在戒赌一年后还为了8万美元头疼。
这笔帐的实情是,MC弟弟欠了人家多少钱,片中没提到,我们只知道MC卖了自己全副身家投进去开的那个店,还差7万5,所以这可能是在说几十万,甚至MC老弟帮人家贩毒,中间买卖黄了货没了,数目大了去了。
而老板要他再签三年的原因也说得很清楚了,是因为MC知道太多内情,为了防止他缺钱花走投无路把律行给捅了,暂且安抚并牵制之。
最后说一句,语言是值得我们敬畏的东西,凭字幕去评价使用另一种语言的电影则是非常愚蠢的事。
最后再说一句,如果你有看过Spy Game,应该会认得律所职员听说MC挂了说Holy shit的那个表情。
刚开始同学推介我不要看这部片子,因为他看不懂。
但我还是看了。
说实话,这部片子的剧情很一般,不过叙事方式很不错,这也是它吸引我的原因。
情节蛮简单的,但通过情节塑造出的人物形象还是很立体的。
杂乱
前面太过晦涩难懂,差点给了个2星……
故事始终没让人大激动,基本也是为了克鲁尼打造的电影
冗长
just fine
坚持了大半个小时实在是看不下去。。。
2008-03-22
除了一个帅哥 ,很没劲
斯坦尼康镜头
没看下去...我水平低,今年的奥斯卡是欣赏不了
情节其实很简单,但叙事手法值得借鉴,是典型的人物电影。
其难看程度令人瞠目结舌。看完以后一头舞水。
大概是节奏的问题,觉得有些沉闷。。。
全面反擊/
真心不咋滴,一直在说话不停的bala bala bala.bala的你根本就搞不清谁是谁了,时间顺序拖的太久.唯一没打哈欠的最后那5分钟的"谈判"
George Clooney老了,心疼。
感觉抓不住眼球
前半段的铺垫太长了
除了开场白提下神,整个片子看得人昏昏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