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个剧才发现,哈尔滨可能比冰雪暴的原作场地更适合拍冰雪暴。
更多更复杂的人味道,更多的矛盾冲突,更多的欲望与纠葛,更加丰富多彩的戏剧冲突元素。
剧集借鉴的痕迹确实有点过重。
与冰雪暴的差距可能就是对于主角人设方面的问题,为了制造冲突而如此设置的设计感太过明显。
人物本身的魅力逊色太多,这点是非常遗憾的。
没有看过原作,不知道真正具体的雪人boss的身份是哪个。
但那个帮他们的大叔真的非常喜欢。
看了两集感觉剧集的完成度很高。
先看了白夜追凶,个人感觉国内刑侦犯罪类题材的就以算是上限了。
但看了两集下来发现上限这个问题得纠结一下了。
网剧的质量真的越来越靠近美剧的质量与完成度。
而各大tv们还要狗血可笑到何时。
国家的脸面官方媒体,出产的几乎都是上不了台面东西,基本鲜有能拿的出手的作品,颜面何在,甚是可笑。
首先还是要说,自己没有看过原著,分析也是基于本剧自身。
作为一个东北人,对剧中的东北特色还算认可,质感上也是一部优良作品,但是在观剧的过程中我感觉有许多漏洞,毕竟是老抬杠运动员了,想在这里说一说也谈谈观剧的感受。
咱们逐个分析,先说说逻辑漏洞。
对于一部刑侦局来说(虽然这部比较故事化),逻辑上应该比较严谨,全篇应该一直保持这种风格,至少在刑警探案的过程要保持。
之前严良苦于找不到骆闻与郭朱之间的关系,但在做出他们同伙杀人假设时并没有仔细查骆闻的行动好把他们联系起来,他们本不该互相认识,那么问题来了。
骆闻需要透析,时间是非常严格的,但黄毛死那天他耽误了,这很不寻常的表现应该体现在医院的记录里,严良却没有查,更不用说他如果一直追查还能发现朱把骆送到医院并说自己是他女儿这种重大异常。
第二个,雪人的眼睛是嘎拉哈做的,这个东西我小时候只见过胶做的,剧中是骨做的原版。
作为一个案件的重要线索,连续四年居然没有刑警在这个线索上下什么工夫,甚至没有将它化验看看是什么骨做的,即使是在发现兵哥身上的嘎拉哈与众不同的时候也没有。
反而是让一个高中生提示请教了神婆这是算命用的人骨,这可是发现李丰田的重要证据,说好的科学办案呢?
这两点是让我觉得比较大的办案漏洞。
还有人物的行为不合理,算是吐槽吧。
骆闻给了朱慧如一把一样的水果刀放回去,当时我就感觉可疑,世上哪有那么多一样的东西,一个是用过的,一个必然是新的,这之间很容易产生差异从而让使用者怀疑,这么简单的问题居然骆闻没有想到吗,他如此严谨的人怎么能犯这种错误,其实不如把刀销毁,朱的哥哥发现也可以说丢了,让他没有证据与妹妹对质就可以了呀。
朱福来为什么对郭羽不认可,这点始终没有在剧里体现,更让我无语的是朱慧如从来没问过自己的哥哥,就算是朱福来的直觉也要体现一下啊,朱慧如不问那么郭羽也应该在情急之下质问出来,毕竟他对朱慧如非常执着。
这些说完了来谈谈对几个主要人物的感受吧。
先说代旭演的郭羽,《无主之城》我先看过了,代旭也黑化了,真惨,打一开始我就认定郭羽也一定会黑化,果然。
这个人物刚刚进入社会,人物性格比较软弱,幼稚,自私,他的善良正直很容易被性格摧毁,相信许多人被郭羽气的半死想弃剧了,这也代表代旭演的还很成功,尤其在抢夺朱慧如假证据的时候态度的转变。
这个人物很成功,不论在剧情上的作用和表演上俱佳。
先下跪假装认错,突然抢下证据后变脸再说严良,秦昊的严良是一个黑白两道都怕的警察,东北话就是“碴子”,也是本剧第二硬人。
看得出秦昊演的很卖力,演的也很好,但是缺少的是一股子地气,这也是这部剧给我的感觉,突然几个镜头很有东北味,很接地气,马上又回到普通话满级,确实东北人也说很多普通话,但是这些不是剧的安排,总感觉是想让剧规范化的结果,就像是被人打磨了的感觉。
总之秦昊很好利用自己是东北人的优势,把人物在剧允许的尺度范围内把痞子警察演的很好。
最后是本剧第一硬人,李丰田。
宁里将李丰田演成弹幕偶像,尤其在第一次登场,非常有气场。
登场气场十足,本剧名场面宁里一根接着一根吸着没有滤嘴的香烟,让我很是敬佩他的敬业精神。
这个角色让观众又怕又爱,但是我还是发现一些这个角色的问题,作为本剧魅力最大,演的最出彩的角色,剧本没有给一个明确的人物背景,人物形象比较干瘪,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个神婆的私生子,老婆怀孕改嫁,妻儿因犯命案自杀而死,除此之外我们只能通过他的行为去判断人物的性格,这种“神秘感”让观众对人物产生好奇,这让人物更有魅力,不过当好奇没有满足它就成了本剧的一个缺憾。
他要咬掉了兵哥的耳朵,变着花样杀人通过他几次打斗和谋杀来看,只有“野蛮”最适合他的形象。
他和老火谈判时被打破头鲜血直流他却不管不顾,在咬掉兵哥的耳朵之后却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这个人立马让我想到《黄海》里的“野蛮”人。
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为销毁指纹毫不犹豫将手伸进强酸。
最后的不冷静导致被击毙更像是故事需要而不是像《杀人回忆》给观众一个结局上的冲击,本剧不想玩的太沉重。
如果能有一部李丰田的前传那就好了,那种讲述类似《小丑》的前传,给一种黑色风格和地道的东北味儿讲述一下李丰田的过去,我感觉观众一定会非常喜欢。
文/刘起 (原载公众号“虹膜”)这样喜新厌旧,实在有点惭愧。
但事实是,《无证之罪》已经超越《河神》,成为我的年度最佳了。
《无证之罪》绝不是一部单纯的类型推理剧。
如果你只想看「案件—推理—解谜」的过程,一定会错失这剧集最好的部分。
虽然对于现阶段的国产剧创作者来说,做一部情节紧凑、叙事逻辑严密的类型推理剧,已经难能可贵。
但《无证之罪》的创作者显然更有野心,不满足做一部类型推理剧。
《无证之罪》中,推理只是容器,却纳入了更丰富、更有质感的社会现实,成为一部超越类型的社会推理剧。
我算不上推理迷,虽然从阿婆、奎因到东野圭吾、岛田庄司,多多少少看过一些,但始终对推理这一小说类型若即若离。
也因为这样,错过了一些优质国产推理剧。
然而,推理小说家劳伦斯·布洛克始终是我的挚爱。
理由很简单,布洛克在侦探类型这一大众文化产品中,写出了人性的深度与现实的质感。
这也是《无证之罪》最吸引我的地方。
一般而言,类型小说与电影的核心目标是讲述一个吸引人的故事。
即便故事再复杂波折,类型总体上是简化的、框架的、模式化的,而人生现实则是复杂的、连续的。
因此,类型叙事在本质上排斥「写实」的诉求,是非现实主义的叙事。
但在类型推理小说中,却始终存在一类以「写实」为目标的风格流派,在欧美是汉密特与钱德勒开创的冷硬派,在日本则是松本清张的社会派推理。
社会派推理,是相对纯粹侦探小说的一种变体,介于严肃文学与通俗侦探小说之间。
不囿于单纯的「设定悬念推理、布置推理迷宫、最后解开谜底」的老一套推理程式,而是将悬念推理、破迷过程与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有机的紧密结合起来。
一、《无证之罪》的社会众生相与《白日焰火》、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一样,《无证之罪》也把故事发生地点放在了哈尔滨,这座城市冬天冰冷阴郁的氛围非常适合一个压抑残忍的犯罪故事。
哈尔滨道外(旧城区)的破败衰落,那种冷、硬的城市质感、一个整体失落而相对封闭的社会形态,很符合这个故事的内在气质。
《无证之罪》对于环境的呈现丝毫不加美化,破旧的楼房与街道、废弃的工厂、简陋的苍蝇馆子,是典型的东北老工业区的衰败景象。
谈论电影真实感常用到「空气感」这个词,《无证之罪》做到了这一点。
整部剧给人一种感觉——冷,无论是外部环境的寒冷、还是案件带来的阴冷绝望感。
在雪地上行走咯吱咯吱的声音,在凶案现场呵着白气、冻得蜷缩着的刑警,都让人感觉到一种从里到外的冷。
但《无证之罪》最好看的,还是对于东北社会众生相的呈现。
《嫌疑人X的献身》拍出了哈尔滨的地域特色,但里面的所有角色,都不像东北人,而一座城市最鲜明的特点,恰恰是人。
这一点《无证之罪》做的太棒了。
剧中最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众形形色色、活灵活现的东北底层边缘人物。
一口东北口音,日常用语中夹杂着脏字的东北社会人,是被国产影视作品遮蔽的一类人。
全然不同于春晚小品和《乡村爱情》中的那些开朗喜感的东北人,《无证之罪》中人物,真实呈现了东北的某一类文化属性——社会人文化。
主角严良痞气十足、黑白两道都能吃得开,被小混混称为「阎王」。
一出场,是蹲在厕所斗地主。
解决打架纠纷,是以暴制暴,抡起椅子就砸人。
这一人物形象设定,与国产剧集中的所有警察形象都太不一样。
一众配角,更是一个比一个出彩。
穿貂儿带金链子的金律师,完全靠坑蒙拐骗、钻法律漏洞,不像律师更接近江湖骗子。
浓妆艳抹的大姐大华姐,每次出场都是在跟小弟打麻将。
放高利贷的黑道老大火哥,负责收债的打手兵哥,洗剪吹造型的小混混金毛、律师所的马屁精海哥,这些人物从外形、语言到气质、行为,都有东北地域特色,很接地气,也是国产影视作品中很少见到的人物形象。
这里直接引用一篇文章里的描述:「东北的确存在着社会人儿文化——装作/幻想自己是道上人物,并以此为荣,而且这种文化深入东北社会的肌理。
在东北经常能看见穿着打扮像混社会的人物,其标准形象为膀大腰圆,或者瘦成鱼刺。
发型一般为炮子头(半寸、圆寸、盖儿头、秃头)。
颈部有饰物多为金链子(特别粗大的那种)、佛珠、玉坠等。
胳膊上带着纹身。
手里拿着一个小包,走路有时候弯着腰,远处看去,像刚从海里捞出来的皮皮虾一样。
嘴里说话非常痞,似乎是个狠角色。
但这种社会炮子很多根本不是黑社会或者混混,也许就是倒腾蔬菜的、开牙诊所的、五金店的、厨子、修车的、买衣服的、剪头的……他们就是喜欢整成这个造型,觉得这种形象比较狠,比较霸道,比较有范儿,你可以理解为一种变种cosplay。
总结起来就是:水浅王八多,遍地是大哥,不是社会人,净唠社会嗑。
」(引自《黑帮、宗教与铁锈:忧郁的东北》)《无证之罪》简直描摹出一幅东北社会人的众生相。
最惊艳是第五集出场的冷血杀手李丰田。
脏兮兮的破棉袄、棉手套,佝偻着干瘦的身体,沉默寡言,外形是底层贫穷的普通劳动人民,其暴力无人性、心狠手辣令人发指,真正的「人狠话不多」。
这个人物是国产影视作品中我看过最恐怖渗人的一个狠角色。
这些人物所形成的社会环境,也异常写实。
郭羽工作的律师事务所,坑蒙拐骗、钻法律空子、靠社会关系解决纠纷,在国产剧中表现这样一个律师事务所,实在很大胆。
而对兵哥火哥们的底层黑社会的暴力与违法,放高利贷、拿钱摆事、赌球、砍人剁指头,也不加避讳。
二、原著小说的本格推理v.s.剧集的社会派推理因为最后两集等的太辛苦,我迫不及待的看了紫金陈的原作小说。
看完小说后,我觉得《无证之罪》的剧集比原作小说精彩不少。
这真是国产网剧的特别值得夸赞的地方,之前的《河神》也是如此。
并不会因为有了强大的原作小说,就偷懒照搬小说情节,而是在小说精彩故事的基础上,非常大胆但也细致的进行了改编,使情节更适合视听作品的呈现方式。
紫金陈的小说更接近本格派,以雪人连环杀人案件为核心,整部小说围绕证据展开,不厌其烦的讨论细节、推理案件,到结尾才揭示出案件的真相。
小说中,除了主要人物严良和骆闻,大部分配角都是一笔带过,面目模糊。
然而,本格推理小说其实并不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
因为,本格派推理的核心是一个扑朔迷离、复杂难解的案件,以科学、逻辑为根基的推理过程,更像是一种智力游戏,如果以文字作为介质,抽丝剥茧的解谜案件就有某种头脑的乐趣,但一旦将解谜过程用视听语言表现出来,观众必然会觉得枯燥乏味。
具象化的影视媒介语言很难诠释抽象的解谜之趣。
这也是岛田庄司等本格派推理小说鲜少被改编成电影的原因。
与此相对,影视作品特别钟情于改编社会派推理,从松本清张到东野圭吾、伊坂幸太郎,他们大部分作品都被改编成了影视剧,甚至被反复重拍,比如今年夏季热门的日剧《黑色皮革手册》。
这是因为,社会派推理更注重犯罪动机的追问、人物的刻划,可以将复杂的人性、贪婪的欲望、无法调和的社会矛盾等各种维度一一纳入作品。
《无证之罪》在剧集改编中,加入人物群像、社会关系网,也将主要人物变得更复杂更立体,从而使原作小说的本格派推理变成剧集的社会派推理。
首先,剧集人物设置比小说更多样,加入了大量鲜活真实的配角。
一部虚构作品中,对配角的刻划,可以构建出一个更完整、更真实的世界,这种社会众生相的呈现,让犯罪案件不再是空中楼阁,而像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案件都是相对是孤立的,这使整个故事有一种松散的感觉。
而剧集改编则大刀阔斧,将人物都串联在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之中,人物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成为推动剧情的叙事动力。
比如,剧集中朱慧如是孙红运的情人,而她为了摆脱华姐的纠缠找到黄毛,才有了第二起命案。
在人性层面的刻划更深刻,写出了人性的复杂纠结与阴暗面。
朱慧如是身不由己的小三,但也善良勇敢。
郭羽用情至深,能为朱慧如杀人,但也贪生怕死,为了金钱和欲望,从懦弱的普通人黑化为贪婪冷血的帮凶。
玩世不恭的严良对骆闻的情感也很复杂。
李丰田这一人物在小说中非常简单乏味,就是一个误杀骆闻妻女的小贼,但在剧中,变成一个冷血无人性的变态杀手,他的身世与杀人动机,也都变得更复杂,使这一角色成为剧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人物。
小说中其实只有两个主角——骆闻与严良,剧集中,郭羽与李丰田的戏份被大大加重,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
虽然郭羽这一条情节线,经常让观众觉得有些拖沓,这个角色的性格设置也非常令人讨厌,但却表现了一个软弱的普通人陷入绝境、面对金钱诱惑最真实的状态。
也是社会派推理小说中最典型的被欲望驱使的小人物。
在案件的复杂度上,剧集把小说中的多个单一案件,用因果联系交织在一起,带来一种宿命感。
雪人杀人案、郭羽朱慧如杀黄毛、骆闻杀兵哥、李丰田杀骆闻妻女,都是环环相扣、因果报应。
将案件、相关人物,交织在一个命运之网中,形成一个带有强烈悲剧性的宿命因果链。
这种改编方式有些接近东野圭吾的小说。
此外,更加深入的表现人物的情感,增加了情感在故事中的分量,使其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
郭羽爱朱慧如所以帮她杀人、作伪证。
骆闻杀人是为了情感、连最冷血表态的李丰田也是。
社会派小说注重杀人动机,但《无证之罪》的原著小说只设置了骆闻的杀人动机,则显得有些单薄。
小说中的雪人连环杀人案比较单纯,只是骆闻寻找仇人的一个手段,以文字铺陈细节、讲述案件推理过程,娓娓道来,因此在结尾处揭晓案件倒也不觉得乏味。
但在剧集中,这一案件就显得太过单薄乏味,如果拖到最后才揭示案件的谜底和骆闻的动机,就有些故弄玄虚了。
因此剧集在中段(第六集),就早早由凶手自己说出了作案过程与动机。
这之后,故事开始转向,在人物关系(郭羽与骆闻、李丰田)、人物前史(李丰田)上,增加故事的复杂度,由此,将剧集转向一个错综复杂、悲剧宿命的社会派推理。
《无证之罪》作为社会派推理,全然不同于追求快节奏、强情节的类型推理剧,而是不急不缓,非常沉得住气,用12集讲述一个故事,不是让观众参与一个扑朔迷离的案件的解谜过程,而是将观众带入故事的漩涡中,感受剧中人物的内心,看到人性中的欲望、恐惧与阴暗面,一部网剧这样拍,我选择为创作者的勇气鼓掌。
冲着秦昊看的这部剧,一开始黑夜中一个雪人,一个死人的画面就很吸引我的注意,还有一些手持拍摄、晃动的镜头给人很强纪实感,这剧刚开始就有悬疑大片的感觉,怪不得有很多人说,此剧是按照电影的要求拍摄。
我一口气追了五集,越看越带劲,虽然到第四集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已经确定是骆闻了,但是我反而觉得这部剧渐入佳境,尤其到第五集结尾处,真正的“雪人”(李丰田)以收账的姿态出现,他反着抽烟,那个神情真是演技炸裂了,当时感觉就是“啊,狠角色来了”,这个镜头瞬间将这部剧带向了高潮,也让观者被深深吸引:这个“雪人”是否真的与骆闻妻女的失踪案有关?
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雪人”犯案的动机是什么?接下来故事会走向哪里呢?
既然是因为秦昊看的剧,我就讲讲秦昊饰演的严良的这个人物角色。
为什么由秦昊饰演的严良能够一步一步破解犯罪分子的迷局,解决诸多证据难题?
因为严良并不是那种世俗意义上的好警察,他行为乖张、性格暴躁、偏激、攻击性强,他身上有“坏人”的特质,一身痞气,不知道他是警察的人还以为他是流氓。
这样的“坏人”当了刑警,他的办案、查案手法就显得比较特立独行,天马行空。
第一集中讲到他第二次婚姻也面临着离婚,老婆跑国外去了,留下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给他。
他说自己“生活作风有问题”。
他当片警,面对酒后打架的小混混(他前妻留下的孩子把一个金链子打了),两个人不肯调解,他采取又狠又邪的处理方式,对着自家孩子一顿猛揍,对方立刻懵逼了,因此救了自己的孩子。
处理完之后还让金链子留下名片,方便自己以后找这个小混混打听消息。
他的这种做事方式在正经的“好人”警察看来就是旁门左道,但是却非常有用,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其中升华是一种高级、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简单理解为:当一个人的某些行为和欲望,与社会规范不相符合时,他将这中行为和欲望转化为另外一种,富有建设性、创造性的,能被社会接纳和认可的方式表现出来。
比如喜欢骂人,可以成为评论家来满足自己;贪吃的人,可以成为美食家来满足自己;失恋的人,写个诗歌写个小说来满足自己;有攻击别人欲望的人,可以成为警察来满足自己……这些都是升华。
而严良当警察,也是将自己的攻击欲望进行了升华。
他在办案过程采用代入法,经常把自己想为罪犯,模拟、复盘罪犯的行为,动不动就把同事锁喉拖行20米,手法粗暴、冷酷,但是却解开了其他人苦苦思索不得的谜团。
严良更容易找到证据,是因为只有“坏警察”才能更好的理解犯罪的坏人。
剧中严良是个很矛盾、分裂的人,他的内心有善良、温暖的一面,从他对待前妻的孩子的态度就能看出来,但是他又是一个比较冷血的人。
他和骆闻是多年老同事关系,对方现在又身患重病,但是第一次见面,他对骆闻只有怀疑,他一心只想着破案,没有对朋友的关心。
也许他们曾经有过过节,严良被降职多少与骆闻有关,但是,我还是觉得严良某些时候是比较冷血的,他身上有恶人的影子。
随带提一下,秦昊真的很会演戏,严良这个角色被他演得很生动而真实。
曾经是大法医,立过无数功的骆闻之所以会变为连环杀人案的凶手,是因为他深爱自己的妻女,而妻女失踪一案却一直得不到警察的重视和调查,他独自一人苦苦追寻罪犯却依然没有结果,此时又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命不久矣,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通过犯下“雪人杀人案”逼着警察帮他找罪犯以及自己的家人。
骆闻的犯案动机一出来,相信很多人对这个角色更多的是理解和同情。
他犯下四起杀人案、吃药时喝酒、坚持在小医院治疗等行为已经看出来他并不贪恋生,而是一心求死。
也许随着妻女的失踪一事,他对人生、对社会早已绝望了,只求死亡的解脱。
这是一个充满悲剧感的角色。
曾经的好人为什么会变成坏人?
有一本心理学的经典著作《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对此做出了回答。
这本书围绕着一个实验展开——197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主持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受试是一群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他们被随机分为狱卒和犯人两组,被置身于模拟的监狱环境中。
试验原计划要持续两周,但仅仅进行了一周,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当了狱卒后变得非常残暴,而作为犯人的学生则陷入心理崩溃中,更糟的是主持试验的津巴多本人也差一点陷入疯狂,直到被自己的女研究员叫醒,试验才宣告终止。
人性复杂而脆弱,一套制服一个身份,就可以轻易改变一个人,让人不知不觉中对他人做出难以置信的事,从好人变成坏人,从天使堕落成为魔鬼。
不要去考验人性,一个人还没有变坏,是因为他还没有置身于一个让他变坏的情景中。
好人与坏人,天使与恶魔仅仅一线之隔,甚至只是一念之转,所以才会有“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说法。
如果严良也遇到了骆闻的不幸,他是否还会选择将自己的攻击欲望升华,当一个“有点坏”的刑警,而不是堕落为一个“杀人狂魔”?
如果你是骆闻,经历了这么多不幸,你还能心怀希望,做一个好人吗?
每个人心里潜藏着恶,也潜藏着善,环境力量、个人经历、制度约束、他人影响则会激发出人性中的善恶。
因此,创造一个能够抑制人性之恶,激发人性之善的社会环境则是一种管理人性的必然之策。
其实,大家的槽点全在电视剧改编的部分。。。
小说里郭宇的职业是个外来打工仔,高慧茹是个饭店服务员,两人都没什么见识,他们的反应完全符合人物设定。
电视剧不知道为什么强行把郭宇设定成了律师,而律师在观众印象中是高智商精英的形象,所以剧中郭宇的很多做法会让人觉得不合逻辑。
另外,剧中的黄毛是因为郭宇莽莽撞撞找人家去“摆事儿”而缠上高慧茹的,很多人因此觉得郭宇猪队友,而小说中没有这个情节,原著的黄毛就是郭慧茹家饭店附近的小混混,经常去饭店调戏郭慧茹,原著的情节要合理的多。
还有你们吐槽的警方怀疑这两人为什么不监听手机,其实小说里写得很严谨,大叔交代了他们俩绝对不能用手机交流案情,而是让高慧茹通过送外卖的方式偷偷去大叔家里碰头。
总之,这剧如果老老实实按原著拍,围绕隐藏证据-破解证据这条主线铺开,不搞什么黑社会啊律师啊之类乱七八糟的情节,节奏绝对比现在好,也会更符合观众口吻。
导演野心很大,想刻画和描绘的东西更多,但我觉得改动的确实很多余。。。
当然总的来说瑕不掩瑜,整体还是一部好剧,小姨妈演技也超棒,只不过原著粉对这部剧的期待会更高罢了。。。
今年很有意思,看了好几部中国电视剧,之前大概快十年没有看过了。
年初的时候看了《人民的名义》,后来又买了有声书开车的时候听,从此就开始了花钱买内容的一发不可收拾的生活。
《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是我看过的不拖泥带水、三观正确、没有婆媳邻里家长里短的关系的两部不错的网剧了,制作和内容上虽然还达不到一线美剧的水平,但看着下饭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两部剧中,我更喜欢的是《无证之罪》。
这个观点估计要受到很多人的反对,看豆瓣上的评分就知道,虽然都是八分以上的高分剧,但《白夜》比《无证》高了一星,几乎达到了神剧的标准。
《白夜》的优点是,纯粹推理,即网上评论说的“本格派推理”,基本上相当于好莱坞的类型片,拍好了可以让大家就这爆米花一看三个小时不带腻的。
推断合理、演员表演不夸张,在一个类似童话的大设定前提下,案件和人物的行为基本上是可以在现实中发生的。
《无证之罪》被很多人所诟病的是,漏洞太多。
其实推敲起来,《白夜》的漏洞一点儿也不比《无证》少。
就不说兄弟俩联合探案不被人发现有多不可能了,那个哪里都能黑进去的胖子,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吗?
哥哥打入那么大的一个黑社会组织,估计也就用了一天时间吧,不是童话是什么?
《无证》的漏洞也很多,但首先,这不是一部本格派推理的电视剧,而是一部社会性推理剧,甚至可以说是一部社会伦理剧,破案和推理在里面是极其重要的部分,但作者想要关键描写的是人性。
社会派推理和本格派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的人物形象是立体的,你能看见骆闻行动背后复杂的成因,也能看见郭羽是怎样一步步从一个怂包上班族变成了最大反派。
在《白夜》里,周巡是直爽的,哥哥是缜密的,弟弟是江湖义气的,你很难看到他们身上有别的因素,人物的成长和变化,也许在周舒桐身上有一点儿,可是被演员表现得不明显,就像柯南一出场就那么厉害了一样,大家专注的是案情,不是人性。
比较起来,我更喜欢看松本清张《砂之器》那样的社会悲剧,在和贺英良一个又一个的杀人证据暴露出来的时候,我们仍然对他抱着深深的同情,就像骆闻一样,甚至像郭羽和朱慧茹一样,这些人身上有错的地方和不齿的地方,但另一方面,又能让人感到同理心,把自己代入他们的环境中,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无证之罪》是照着电影的标准去拍的,12集基本上仅仅围绕着一条主线,没有太多的旁枝末节。
从美术、布景,到演员的演技,都达到了电影的水准,尤其是冬天的哈尔冰,简直太适合作大背景了,那种萧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双重意义上的)让我想起《白日焰火》和《钢的琴》,孙红运老婆身上的貂,大白天打手劫车旁若无人,都带着鲜明的地缘烙印,这种地方不发生点什么都难。
《白夜》是照着美剧去拍的,兄弟主线的身上有很多POI、《邪恶力量》等朋友或者兄弟搭伙办案的影子,其实也是借鉴了美国警察办案必须有Partner的设定。
《白夜》看起来会有第二季,不知道编剧会不会像美剧那样越编越乱。
第一季里让我觉得缺少的是双胞胎搭档明明可以写得再煽情一点,充分发挥这个设定的优势,把兄弟俩描写成白天与黑夜、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对比,相反又离不开,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双方都在向对方的性格和行为靠拢,反而让大家觉得没有对比。
《无证之罪》也有这个问题,骆闻和严良,多好的对比,一个人是另一个人的反面。
一个坚定反对作伪证、坚持程序正义的法医,最终因为自己的个人悲剧走上了黑暗执法的道路,而一个主张实质正义的警察,最终坚持要用证据把犯人送上最终审判。
多好的对比啊!
结果骆闻第九集就死了。
要是让美剧来拍,一定是骆闻身患重病被抬进警察局,在病床上和严良携手办案,最终看到了大反派的落网而含笑九泉,就不知道这么拍能不能过审。
推荐大家茶余饭后可以看看这两部剧,然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看看你们更喜欢的是哪部。
冲着8.3分去看的,却因为8.3分是为何而来而疑惑。
很多人说《无证之罪》比《白夜最凶》好看,故事完整,演技爆棚,抽丝剥茧,环环相扣。
没错,这也是我看时的感受,不过,这感受得带个“之一”,因为越到后面越发现,这剧在环环相扣天衣无缝的表象下,其实漏洞百出。
疑点一:即将考证的准律师郭宇居然不能确定防卫过当还是过失杀人。
这一点很多懂律法的朋友已经解释过,这里就不信口开河了。
疑点二:刑侦断案的证据居然从头到位都仅仅局限在指纹。
真雪人杀人留下一个指纹,这指纹成为了唯一证据。
大叔杀人带个手套不留下指纹警察拿他就没有一点办法。
最后好不容易查到了真雪人李丰田,拿硫酸洗掉了指纹又变成悬案。
这特么的真是太好杀人了,带个手套就高枕无忧了。
啥指甲缝里的皮肤组织啊,残留的织物纤维啊,监控啊,都是找不到的,甚至从来不去找的——哦监控找过两次,开头一次成为了小夫妻的不在场证明。
中途的一次看了几百辆车直接就锁定了大叔珞闻。
疑点三:监控都去哪儿了呢?
我最大的不解,是为什么李丰田杀个人这么简单,而且想杀就杀,且不留一点蛛丝马迹。
杀了老火,你是怎么让火哥那么多小弟都说不出嫌疑人就是你的?
第一次来就跟小弟门动了手,第二次来就算火哥把所有小弟都支开了,火哥死后,小弟报案说火哥不见了就一个人都没有怀疑到李丰田身上吗?
杀了金律师,你烧了车毁尸灭迹,你是怎么上的车,沿途的监控为什么查不出这辆烧毁的是什么车?
被你丢掉的油桶有没有你的指纹?
就算没有你的指纹能不能查到当天附近哪家店铺销售了这样的油桶给什么样的人?
就算这工作量大不太现实,那金律师死前都接触了什么人,公司的伙计那总能问出来吧?
公司总有监控吧,就算公司没有,门口马路上总有吧?
大叔珞闻不就自己查了马路口的监控才确定小夫妻是被警察带走了的?
杀了律师海哥,你是怎么躲过楼道监控,街道监控,进入海哥和郭宇的房间杀人后又把尸体搬运到火葬场的?
所以,警察蜀黍,你们到底有没有走访现场,有没有查监控?
还是说丰田所到之处,监控、证人寸草不生?
再说你个烟囱,这么多死者办公室或家里的烟蒂(揪掉烟头的烟也有烟蒂)就一个指纹也提不出来啊?
就一点口水的DNA也验不出来啊?
疑点四:女主大哥朱福来是怎么死的?
嗯,自杀。
因为有一封自首的信,而且没有他杀的证据。
what?
一个人自杀还是他杀都分辨不出来?
《白夜》里的猥亵男童案嫌疑犯这么明显的自杀都被分析出疑点,你们就凭一封自首信就结案为自杀了?
第一,有没有对比过字迹?
这封信是不是他哥亲手写的?
第二,就算是郭宇诱使朱福来亲笔写这封信然后自杀,难道前一天还在准备行李车票第二天就自杀自首的行为不奇怪吗?
既然奇怪,是不是要查一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朱福来自杀的?
有没有走访邻居?
有没有查周边监控?
——消失的监控兄又来申冤了。
在街道开店许久,隔壁邻居总有几个对这个跛脚的男人熟悉的吧?
这么个发型骚浪,跛脚拄拐的男人出门难道不是一道引人注意的风景线?
郭宇跟朱福来从店里走到另一家店里的路上监控——哦不好意思,又坏了,而且另一家店的老板也消失了,店里的监控也坏了,嗯,都坏了。
暂时先写到这吧,有时间再补充,如有不对欢迎朋友们指正,但谢绝瞎喷。
其他还有些说法是《无证》的女演员演技甩《白夜》一条街,小姨妈表现惊喜,但我是没看出来林警官的演技在哪?
技术在哪?
头脑在哪?
全程没起一点作用,就跟在严良屁股后面瞎转——除了最后毙了李丰田这一枪。
这个戏,从那个一点都不专业的女刑警队长,到第二集,黄毛拿那个包,那么重要的包,两边分开才几秒钟,的士掉个头就拿回去了,东北都是这种人在放高利贷啊?
还有原著里面兄妹两个是穷人相依为命,没地去。
这电视里面十万块分分钟拿出来,还有那么多资产可以卖掉,不能换个地方过日子?
非要和人家有势力的死磕?
推理剧这么多严重的逻辑漏洞还有脸吹?
当然有人说是看社会百态啊,不如说看傻子多?
编剧没常识就没常识,还有一堆来洗白的,搞笑,补充一下以前写在微博的:压根就不应该设置黄毛这个小混混。
黄毛在冰天雪地,一个坏掉的破厢式货车上想性侵别人,编剧不知道东北的晚上是零下几度吗?
我建议不设黄毛,修改的故事:兄妹二人相依为命,偶遇孙红运,孙威逼利诱妹妹。
孙突然横死,张兵上门收债,孙妻叫张兵去找兄妹。
张兵对妹妹意图染指,意外被杀,账本……
关于这部剧吐槽的太多了,评论区已经很多了,我就说几条重要的吧!
先说男主郭羽,全程一副死🐎脸,当然这不是演员的问题,而是化妆师以及剧本的原因。
一出场就是个绿帽奴,这也罢了,出场25,和女主朱慧如十年没见。
合着15就毕业了?
人才啊!
前一秒从公安局出来,后一秒一个诈骗电话打进来吓尿了。
居然还拿小刀恐吓骆闻,智商真心感人!
吐了
来,亲一个 再说严良,整部片如同大仙附体,全剧上帝视角,仿佛案件不是按照骆闻的计划走,而是按着他想象的来!
突发奇想并没错,连过程都能蒙对,玩呢?
再说下李丰田,这种人都有人喜欢,真是无解。
嘿嘿
哦…耶…
啊…啊…杀人你就好好杀人,这表情真特么销魂,不知道的还以为有人给他口呢!
这倒不是问题,被人吐槽最多的就是杀了这么人居然没有被列为嫌疑人!
杀了老火是用什么方式神不知鬼不觉绕过小弟和其他人运到火葬场的?
任意门?
就因为在那工作就可以随随便便火化尸体?
再说下骆闻,你既然这么聪明,怎么一开始没想到死的那对母子家人来找你报仇呢?
当然,这不是重点。
大白天人来人往的地方,先不说杀人,你在那堆个雪人不等堆起来人家环卫工就扫走了。
你是如何做到的?
黄毛被杀那天,又是喂饭又是撒钱,还能完美避开监控,这身体很棒嘛!
从哪弄得白大褂?
变戏法变出来的?
另外多说一句,几年前骆闻当法医的时候,说一个女人怎样把一个大男人搬到没有电梯的顶层还有打开门。
这是法医的功劳?
这是常识OK?
合着刑警队都是傻批?
仅凭严良一人之词就能定罪?
你绿了我,我还是选择原谅
这小嘴唇 最后两集草草收尾了,李丰田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去任何一个地方(有任意门就是好),然后听到朱慧如那边有证据了要弄死她!
然后用任意门把他们俩运到一个好像炼钢厂,然后工厂的人居然一个没有。
最后严良配合林奇干死李,最后结束。
一些零碎的问题也懒得吐槽了,老火把命根子交给手下小弟管,就不怕人家卷钱跑?
就因为有一把枪?
知道李靠不住了,拿枪吓唬?
怎么不直接打死?
留着还想干什么?
骆闻之前是法医,按理说他妻女失踪警方更应该重视啊,怎么就归为普通失踪案呢?
本来就有病,再去杀人,留下线索,比如左撇子身体不行这些证据,不等李被抓,自己先完蛋了!
再说李,既然和老火他们有来往,骆查不到?
李杀人放火弄死老金,警察立案了吗?
杀死邵海后面绑走男女主角,屋门故意敞开等着李进来还是人家真有任意门?
李当年杀骆妻女仅仅留下一个烟头和指纹,没有脚印和其它证据,难道又是用了任意门?
再说朱福来这个非主流发型,真是无语。
你妹妹为了你给你治病生活不惜给人家当小三,好不容易有了郭羽来接盘居然还不愿意,不知道怎么想的。
再说指纹,当年李在警车上听说骆翻的案,想必李的指纹也被录入数据库了吧!
然而居然没有!
算了,还有一顿乱七八糟的问题,讨论区也有,懒得说了,整体评分5分吧!
本来无罪这部剧在10集左右的时候全程基本是在线的,但是无奈最后两集仓促的结尾让整部剧下降了一个档次。
非常可惜,本来很有可能成为神剧,但是现在已经都比不过白日了。
先说骆闻的bug。
一切的起因都是骆闻的复仇,而骆闻大海捞针一般的寻找都没有找到一丝靠谱的线索,只有凶手可能有的几个习惯和曾住过的地方还有一个嘎拉哈。
而这个嘎拉哈后来成为了发现李丰田的最重要的线索。
那么问题来了,骆闻无法找到任何关键线索的东东为什么别人一看就找到线索了?
原因就是这个嘎拉哈太普通了,以至于无从查起,或者其上特有的信息太过隐晦或者特别,实在是除非特定的人否则无法识别。
但是剧情给我们的答案是:这是死人骨头。
并且骆闻连环杀人放的嘎拉哈与这最后交给警察的有明显的不同,显然为追求最佳效果骆闻肯定是会放置尽可能相似或者一致的嘎拉哈,结果是放的嘎拉哈有着比较显著的区别。
所以我们必须得相信作为一个有钱、有闲、聪明、有着缜密思维、整天对着仅有不多线索、花好些年且还是法医的骆闻同志从未发现这个嘎拉哈的材质的特殊,而他手里的这个嘎拉哈还是李丰田他妈专属,独此一份,直接指向的就是最终大boss,即便骆闻查不到李丰田,但是据此极大缩小调查范围显然是可以的,但是剧情告诉我们只能依靠记忆神童的模糊记忆。
其次,李丰田同志到最后人设崩塌。
其实李丰田可以塑造成一个非常有层次且让人记忆深刻的人物。
嘎拉哈交代出李丰田是一个近仙的巫婆私生子,背负泄露天机诅咒的巫婆本应该断子绝孙的,而李丰田恰恰活了下来,看看这妖异的出生是不是颇有一种撒旦之子、诅咒之的邪恶子的感觉?
宿命感扑面而来,然后呢?
就没有然后了。。。。
坑呀坑。。。
而李丰田刚出场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其冰冷、狠辣和冷静的与冷酷无异的视杀人如拍黄瓜般随意的深刻形象,还有武功高强,一帮社会混子都不是对手,要知道即便是高手能殴一群持械混子还能战胜而退,那也是高手中的战斗机了。
总之李丰田的登场让人觉得这哥们就是一个天生的煞神,凶恶,残暴同时又冷静的令人发指。
那么作为观众的我们不能不好奇这哥们天生的?
随后交代中李丰田是为了复仇才杀害骆闻妻女,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李丰田第一次杀人,但是显然这样的设定让李丰田变成并不是那种职业犯罪人或者说以杀人为乐的人,至少是一个有感情的、还算正常的人,有女人、有儿子有牵挂的人。
对于骆闻的复仇当然没错,并且这哥们疯狂,他要折磨骆闻这个他的大仇人,让他经历如他般的痛苦,让他丧妻丧子,家破人亡。
能如此疯狂的李丰田会放过骆闻吗?
折磨骆闻就像凶兽戏耍它抓下的猎物一样,然而李丰田显然表现的连当观众静静地观看骆闻走向崩溃和绝望的兴趣都没有,说到底骆闻才是李丰田心中杀害自己儿子的凶手,杀害骆闻妻女只是手段,折磨骆闻才是目的。
而最后李丰田得知骆闻的消息还是从郭羽口中知道的,李丰田就这么不关心自己的大仇人?
万一骆闻又娶了妻生了子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呢?
李丰田总要检验检验自己的折磨成果吧?
这样失败的设计使得李丰田的人设已经开始崩塌。
而后,李丰田的杀人行为,随意而又随性,碍眼就杀了。
那么他杀人是为了什么呢?
钱。
而李丰田呢,连个固定的住址都没,既不是淫神、又不是赌棍,不好毒也不嗜酒,既不想做社会大哥也不想下海经商,看那哥们的穿着打扮估计生活也没多大讲究,没有家也没有相好的,儿子也死了。
那问题来了,他要钱干啥?
烧着玩?
又或者是他属龙的,有收集金灿灿事物的癖好?
完全解释不通。
另外,李丰田显然在道上颇有一些名声,如此一个人如何做到周围的人对他这行为和名声完全视而不见的?
而且从警察那看显然这哥们基本没有进入过警察视野,难道这哥们得的是假名声?
李丰田的角色塑造可谓是失败,原本可以刻画的很深刻的想象,完全弄的前茅后盾,让人摸不到头脑,搞不清楚动机,更观察不出他的内心的想法,本来经过骆闻的铺垫一大堆的叙事,加上李丰田惊艳的出场,应该有一个更完整塑造,然而最后还是成了那种为了被猪脚打来证明正义与邪不压正的那种垫脚石。
不得不说,李丰田形象的崩塌使得这部剧已然不可能成为神剧了,其模仿美剧的痕迹也很明显,然而比如冰血暴显然和人家差了好几个档次了。
剧中还有些地方不太经得起推敲,然而大boss李丰田人设坍塌后其他的地方敲不敲的也就无关痛痒了,最可惜的还是骆闻死前几集精彩的铺垫和故事的延展了,狗尾续貂着实可惜。
這裡的影片中記錄下一個高中教國文老師在救一個被牛郎欺負夜店的學生因為他的學生的問題而再跟牛郎交友的老師墜入愛河時真實的生活是像傲慢與偏見。
木村文乃能别再演这种馬鹿正直人设了可以吗……
大蓝雀
美智子姐姐又是客串吧,男主太丑,女主苦唧唧的我也不喜欢,一集弃了
木曜劇場 什么新型恐怖片啊
挺好看,会一直追的
其实挺好看的
《白色巨塔》惊人的制作团队,没想到Raul的演技非常自然流畅,远超预期
比预想中好很多:情场失意的天选小学教师误入高中导致职场一并失意,给了牛郎可乘之机。。可见选个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职业有多重要。
演得太好了,非常推荐。值得一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剧情画面节奏意外都很不错,完全超出预期,本来准备当大蓝雀吐槽素材看来着。。。本身天台那一段已经可以磕到了,没想到最后还有个小反转,男主人设相当好,看起来有点纯情有点温暖但又有点心机的牛郎,反差感有,而牛郎这个角色设计又自带性张力属性,可以说换个帅点的男主必爆人了,并且在cp设置上保守女教师×牛郎这组合的确很“昼颜”,剧里面出人意料好磕的,不过男主演员选择上也能理解,毕竟顶流男团网络数据肯定不用发愁了,但还是好可惜,这应该是今年追的几部日剧里面最喜欢的本子了
说实话男主的颜值我没有很get到,第一集总体来看就是一般般吧
《白色巨塔》惊人的制作团队,没想到Raul的演技非常自然流畅,远超预期
睡前刷到、、啊 谁还我一双没有看过的眼睛
作为科幻片来说故事可以,美化牛郎ダメ。全集最神芝麻开门
意外的还可以。
第一集就很有质感!对男女主角色开场的塑造,让天台上的那一段在夕阳下教写字的画面心动得很合理。这个角色简直是像是为Raul专门打造的一般!太美了全程舔屏!!木村文乃一如既往地演技在线,吉娃娃人设好适合她和Raul的体型差~据说是《昼颜》的班底制作就已经十分期待后续剧情了,不出意外会爱得很心碎,期待更多映射社会问题的探讨。对音乐有点小小的失望,天台上那段配乐让人不禁想起never again…但片尾曲一言难尽。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不出意外会爱得很心碎,期待更多映射社会问题的探讨。对音乐有点小小的失望,天台上那段配乐让人不禁想起never again…但片尾曲一言难尽。
谁赔我医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