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可爱的骨头

The Lovely Bones,尸中罪(港),苏西的世界(台),死不瞑目

主演:西尔莎·罗南,马克·沃尔伯格,蕾切尔·薇兹,苏珊·萨兰登,斯坦利·图齐,迈克尔·因佩里奥利,杰克·阿贝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新西兰语言:英语年份:2009

《可爱的骨头》剧照

可爱的骨头 剧照 NO.1可爱的骨头 剧照 NO.2可爱的骨头 剧照 NO.3可爱的骨头 剧照 NO.4可爱的骨头 剧照 NO.5可爱的骨头 剧照 NO.6可爱的骨头 剧照 NO.13可爱的骨头 剧照 NO.14可爱的骨头 剧照 NO.15可爱的骨头 剧照 NO.16可爱的骨头 剧照 NO.17可爱的骨头 剧照 NO.18可爱的骨头 剧照 NO.19可爱的骨头 剧照 NO.20

《可爱的骨头》剧情介绍

可爱的骨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4岁的小女孩苏西(西尔莎•罗南 Saoirse Ronan 饰)生性活泼、古灵精怪,父亲(马克•沃尔伯格 Mark Wahlberg 饰)是一个模型爱好者,母亲(蕾切尔•薇姿 Rachel Weisz 饰)是循规蹈矩的传统女性,妹妹大胆,弟弟弱小。生日时,她收获了一部 相机,从此爱上了拍照,甚至在一个月间用光了24卷胶卷,令父母十分挠头。一次,全家在逛超市的时候,她偷偷望着橱窗外的男孩发呆。祖母(苏珊•萨兰登 Susan Sarandon 饰)看穿了苏西的心事,那个英俊的英国学长便是她的暗恋对象。然而,还没等两个人吐露心事,苏西却落入了坏人设下的陷阱。那个色迷迷的邻居哈维,用花言巧语引诱苏西,骗她走入其事先设好的圈套…… 本片根据艾丽斯•西伯德的畅销小说改编而成,以苏西的视角、倒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魔幻主义的犯罪故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请叫我龙师傅生命中的美好印记二五传说肇事逃逸鼻涕和水花西风烈烈狂热深渊-迷失的孩子宁静的清晨第十二个人怪兽8号鲸奇创:战纪A频道OVA:微笑哥布林杀手:哥布林的王冠ICU病房迷罪之古镇怨情车库男女大人的防具店第二季诡丝第二个问题:你是谁?我是外星人蔚蓝档案TheAnimation西班牙公寓太子妃升职记拳霸3之火云盗雄狗狗大冒险黑暗复仇者白砂糖战士THEK2异星战场

《可爱的骨头》长篇影评

 1 ) 为了幸福,我们相信天堂;为了更幸福,我们不相信地狱。

《可爱的骨头》,135分钟,有人说拖沓,然而于我而言却是恰到好处。

缓慢的节奏亦如悲剧发生后必须挨过的漫长分分秒秒,亦如伤者走出阴影需要的漫漫时光。

影片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凶手,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看到凶手被制裁无论是法律手段还是个人复仇,像《亲切的金子》那样给我们带来出气的快感,然而现实却是许多案件无法破解,许多凶手逍遥法外。

这部电影所要讲述的不是复仇和制裁的故事,它讲述的是受害者的家属如何走出阴影的故事。

14岁女孩苏西被变态邻居大叔杀害,进入了一个天地之间的世界,导演通过女孩思想态度的改变引导着受害者家属let past be past.女孩一开始对人世间充满了留恋,她试图去接触父亲让父亲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他希望父亲为自己复仇;但后来她看到父亲为了找凶手心灵和肉体受到的巨大煎熬,而发出了Ishould let him go 的感慨。

小女孩的矛盾也正是我们的矛盾,我们一方面希望家属不要放弃,一定要将凶手捉拿归案,另一方面又希望家属能尽快move on。

这是一个无解的矛盾,所以这是一部辛酸而压抑的电影,尽管魔幻世界美得令人窒息。

导演在现实与魔幻世界的交替中逐渐展开这个矛盾,但导演和我们都无法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最后导演只能给凶手以一个天谴的结局算作安慰,然而这显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也正因如此这部电影令人难以忘怀,它提出了问题,它让我们去关注一个案件中除凶手和受害者之外另一个群体——受害者家属。

他们必须带着伤痛继续努力活下去,无论凶手是否能抓住无论事件是否能解决,他们都依然有have a long and happy life 的权利。

为了活着幸福,我们相信天堂;为了活着更幸福,我们必须不相信地狱。

past should be past for individual,but it can not be only the past for the whole society.

 2 ) 继续好好地生活吧,因为爱已永恒

我觉得书或者电影的所要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借用电影里的台词,Everybody dies.每个人都将离去,离去的人当然恋恋不舍,不想看到家人朋友的悲伤,如果是被害死的话,不想看到凶手的逍遥法外,然而却什么都不能做,甚至都不想彻底离去(徘徊在天与地之间?

)。

随着时间的飘逝,当我们从离去刹那的迷茫到平静,从愤怒到释然,我们会发现,我们不得不离开,不得不踏进那个一直不想进去的小屋的门,至亲之人会因为我的“存在”而遭受更多的痛苦,那更不是我想看到的。

不想由于我的死亡,牵扯影响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的正常生活,我必须离开。

我认为这里的第一人称的女孩,就是苏茜,代表其实是逝者周围的亲人对逝者割舍不下的悲伤情感和痛楚。

套用祖先的俗话,人已经死去,做什么已经无所谓了。

我们一度地沉浸在那种情愫之中,当然会影响我们身边的人,工作,一切的一切。

都无法正常的生活了。

然而,谁又能在经历这种事情后能如无其事的一样继续生活呢,这时候我们就会选择隔离封闭自己,逃避现实。

因为我们心中有爱。

但最终,这种情绪会随着时间的逝去,渐渐淡去,我们会和以前一样继续我们本该的生活,这也是离去的人愿意看到的。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曾经看过的《阳光清洗》英文名《Sunshine Cleaning》,是给那些失去至亲之人后的人们的一剂慰藉良药。

 3 ) 所谓的骨头

崇尚IMDB的请绕行。

崇尚权威的请绕行。

崇尚科班的请绕行。

崇尚文本的请绕行。

总之,崇尚想要寻到精辟点评的请通通绕行。

不是一个读书人,没看过原著,所以可以说对于改编电影是没有发言权的。

因此我脱离掉影像和文本的比对,只说电影。

《可爱的骨头》让我知道原来PJ不只会拍《魔戒》和《金刚》等“史诗型”电影。

美丽的新西兰除了给他了一个狂热的电影头脑,也可以给他一颗柔软的心。

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剧透整个互联网四处都是。

关于一个萝莉控残杀少女。

关于死亡。

关于释然。

关于生命。

影片一改PJ男性化十足的影像风格,叙事缓慢,色调亮丽温暖。

标签显示剧情,惊悚,悬疑。

个人认为片子本身更像是一部温情却时时显露出 凶恶的家庭剧情片。

PJ像一个坐在阳光下缓缓讲来故事的父亲,告诉自己的女儿不要和陌生人讲话。

IMDB给6.8分。

豆瓣给7.1分。

可见中国越来越多的影迷已渐具有专家评测的水准。

反应显示,影片不足在于对于原著改编的不足。

有显摆特技的嫌疑。

以及错乱的故事情节。

我呢,就没事拿自己碰石头一样据此给PJ找些开脱的理由。

A.关于原著。

额,再次重申,我对原著没有研究。

但就长期观影的经验,一般改编的作品都是骂名连连。

不是有人说了么?

毁掉原著,拍一部好电影。

忠于原著,拍一部烂电影。

有此我们知道的是早就烂熟的道理:文本和电影本是不同的符号系统,其可比性远远低于一个实物和一副油画。

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可以胜出在故事,胜出在语言,胜出在结构。

而作为一部电影,它可以胜出在立意,胜出在剧情,胜出在画面,胜出在演员。

文本带给我们的应该是一种想象的延续。

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而电影很多时候是我们想象的落实。

比如我现在一想到白瑞德船长第一个浮现在脑海里的就是克拉克盖博。

因为我们的想象和电影的呈现不能达成统一,所以电影改编成败笔了。

因为电影的呈现带给我们的是另一种文本的解读,所以它也败笔了,极偶然成功。

所以一部改编电影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文本。

如果文本本来就是一部画面感极强,跳跃性极强的小说。

那么改变起来就相对容易的多。

比如《暮光之城》《乱世佳人》《魔戒》等等。

而如果文本是一部内向型思索型的著作,那么改编起来就相对难度较大。

所以我们没有见过《资本论》《管锥编》改编成的电影。

个人认为《可爱的骨头》就是一部内向型小说,PJ的这次选择,完全是对自己的一次转型和挑战。

有人赞赏PJ在这部片中对于IN-Between世界的构想。

称其不愧为“魔幻达人”。

在苏西停顿的那个世界,我们看到的是CG制作出的清澈天空和婉转流云,那层层的金黄色麦荡和缤纷落叶,那净若镜面的湖水。

然而细细观来,我们真的没有见过么?

看过《风之谷》的都知道那金黄色的麦荡。

看过《幽灵公主》的也都知道那象征生命本体的树。

就是在09年的《先知》和新近的《阿凡达》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符号的吧。

但是,那又怎样?

狗血了一下又能怎样?

苏西在in-between世界中的场景转换还是感染了我们,让我们为之惊叹,为之感染。

B.关于特技有人说,PJ的这个片子讲得像断了线的珠子,散落一盘。

讲故事的时候东拣一颗西拣一颗。

拣颗大的再拣颗小的。

确实是这样。

一部以温情笔调缓缓道来的谋杀故事,你还指望他能怎样讲?

是单一的缓慢节奏,像《马利和我》那样没有高潮没有悬念的倾盘而出。

还是故弄玄虚一下,插科打诨一下,让故事整个立体起来。

事实上,面对亲人的逝去,本来给不同人造成的影响就是不同的。

因此凭什么就不能妈妈抑郁爸爸痴狂祖母苏珊大妈样的搞笑调解气氛?

就是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哭泣的时候,身边也是有人安慰有人嘲笑有人无动于衷的。

还有人说了,PJ花了太多的钱和时间在CG那个世界,除了画面的呈现就是天才罗南姑娘眨巴着蓝的能出水的眼睛悲伤一下愤怒一下,有卖弄特技之嫌。

是这样么?

真的只是这样么?

面对书籍上大段文字的内心独白和人性自省解剖,难道我们寄希望于主角坐在一边独白么?

朗诵一样将那些大段大段动人心魄的文字深情念来?

电视散文还知道文字要和画面配合着。

所以我看到的是PJ的良苦用心。

他希望能将人物内心外化,将不易于传达的感情寄托于外化开来的视觉。

因此我们看到的是倒影在湖面上巨幅的Ray的身影。

是巨型玻璃瓶撞向海岸时的心碎与声嘶力竭的疼痛。

是苏西穿越过高山穿越过大海穿越过春夏秋冬却仍然无法回去的对于人生的执念。

C.关于剪辑个人认为,这是一部相当细致的电影。

细致到一花一草,一颦一笑。

通过小小的冰凌,就可以实现了两个世界的互换。

或者透过浓浓的薄雾就看到曾经苏西真真实实存在过的世界。

看似轻易却是鸿沟难越。

PJ在片中的镜头转换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异化,即通过某种媒介实现的两个世界的相望。

如窗户,花朵,湖水等等。

节奏缓慢,如泣如诉般娓娓道来。

映衬着苏西绵延悠长的对于彼世的执念。

一种是快速剪辑,实现两个场景不同氛围的交织。

如苏西在地下室被杀时的紧张与屋内饭桌上一派祥和的转接。

如片尾快要结束时废弃厂窗外让人揪心的弃尸行为和屋内缠绵悱恻赚人眼泪的诀别一吻的转接。

有相当的张力。

另外,影片广泛用到了微距。

让人揪心的微距呵。

微距多数时候都用来强调了。

某一个表情或者某一个动作。

比如当苏西的妹妹在大叔家里寻找线索时,放回木地板的时候呵。

指甲啊。。

清清楚楚的看到了指甲和指纹呵。

D.关于主题近来的电影,不再是那种主题鲜明,让人一目了然型的了。

作品的陌生化大大加强。

既然文本的创作读者都可以参与,那么电影的创作为什么观众不可以参与呢?

依旧那句老话,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好的电影,即可以是导演精神的传达,也可以是观众内心的归宿。

《可爱的骨头》也许在“骨头”为什么可爱方面解释不够清楚。

但是观者猜着,结合实际的联想着也能摸出个十有八九。

可以说本电影是对现实社会类似暴力事件的一种控诉。

太多的直观报道仿佛已经麻木了人们的大脑。

那导演就钻进去,细细给我们讲。

从杀人犯到死者,再到死者家属。

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也可以说电影是对21世纪人心的隐喻。

从印尼海啸到911,到512,再到最近的海地地震。

还不包括其间的各种战争。

所以,我们生来就在经历着失去。

而我们该如何面对失去?

电影说:let it be and let it go.New Moon(小说)中对let ti be and let it go 有相当细致的描绘。

回避,如苏西的妈妈,其实是对生命的一种放逐。

而勇敢面对直击,又要体验那种必经的切入发肤的阵痛,如苏西的爸爸,其实是对生的一种不理性执念。

反倒是那个年轻的让我汗颜的祖母(35岁啊,孙女已经14岁了)的表现让我钦羡。

失去,即是失去,过多的缅怀与回避都是多余。

(必经是经验丰富呵)同样,苏西在最后也晓得了相对于无休止而温暖的爱,怨恨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呵。

所以她最后的执念仅仅是那么一吻。

从最初到最终的一吻。

生者未可知,死者长已矣。

电影从头到尾流淌着对于生之美好的赞美与眷恋。

唯有死者永远年轻。

PJ让你看看什么叫做永远的年轻。

永远年轻就是死的时候是处女,永远都了解不了高潮。

必经,我们都不是Edwar Gullen。

死了几百年了依然可以有房有车有家有爱情有美女。

当然,对于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的结局,我们可以看做是PJ给于世人的一点点希望。

不然杀了那么多人,就算死者已经不跟你计较了(想计较也无方呵),家属也不跟你计较了,如果上帝不跟你计较一下,许多年轻的姑娘们会在看了电影之后睡不安稳的。

那时候,骂PJ的话可就比现在还要难听了。

 4 ) 没有宽恕的天堂是不完美的

生活有时会有很多奇怪的重复,让你对一件事情加深了印象,比如前一个礼拜刚看到报纸上对Clifford Robert Olson这位加拿大历时上最著名的连环谋杀案的制造者的专题,昨天又看了彼得大帝的据说是烂片的《lovely bones》。

Olson,男,1940年出生于温哥华,承认在80年代早期先后杀害了2名儿童和9名少年。

他们是:Christine Anne Weller, 12, 1080年遇害,她被肢解的尸体在圣诞节那天于某条河边发现。

Colleen Daignault 13岁,1981年四月遇害,她的骨骸于5个月后在一个森林里发现Daryn Todd Johnsrude 16岁,1981年4月遇害,尸体5月被发现Sandra Lynn Wolfsteiner 16岁,1981年5月,当时Olson才结婚4天。

Ada Anita Court 13岁,1981年6月遇害, 她是在去与男朋友见面的路上消失的Simon Patrick Partington 9岁,1981年7月遇害,他是被害者中年龄最小的,而且当时他失踪的地方正在进行失踪孩童的调查。

看他的照片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Judy Elizabeth Kozma 14岁,1981年7月,是被酒精类药物迷倒之后被杀害的Raymond Lawrence King 1981年7月遇害,15岁, Olson 骗他能找到工作,然后用石头打烂了他的头Sigrun Charlotte Arndt 18岁,1981年7月遇害, 她是一个德国来的访问学生Terry Lyn Carson 15岁,1981年7月遇害,遇害的手段是Olson通用的,骗她上车然后用药物把她麻倒然后杀害。

也许也就是因为Olson,80年代后hitchhiking旅行不再在欧美流行了.Louise Marie Chartrand 17岁,1981年7月,最后一个遇害者。

这个疯狂的杀人者,他在一个月间杀害了6个人。

我们经常看到欧美电影里关于变态杀人,系列杀人等的描述,这里就是活生生的模板。

11个可爱的孩子失去了,11个家庭承受了无法弥补的痛苦。

30年过去了,Olson一直在监狱里服刑,他被判了275年徒刑。

但他的新闻一直不断,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他曾经与1999年2月期间给当时的美国总统写信,预测有穆斯林可能会对美国的贸易中心(双塔)进行航空袭击。

然而,后果,大家都知道。

本地报纸再次对他关注的原因是,在如此经济危机的时代,这个罪犯,居然还享受着每月$1169.47的养老金。

但是议会认为,每个加拿大人在60岁以后都应该享受养老金,所以看来Olson又可以在狱中笑了。

于是,在我看《可爱的骨头》的时候,我明白了Suzen为什么会在天堂和地狱之间如此快乐。

很多人认为此处是Peter Jackson的败笔,意思是她的父母如此伤心,而她却快乐,不协调,没逻辑。

不对,她应该快乐!

假如她不快乐,活着的人怎么可能快乐!

难道永远想着他们原本手中的宝贝被冷血谋杀,然后躺在不知名的肮脏的地下,被尸虫啃咬吗?

其实,影片中罪犯并没有被惩治,然后被害者的灵魂却在他的日记被人知晓后释放了。

有很多认为,不够解恨。

呵呵,但是有得选择吗?

还有评论认为,最后6个受害人相聚在天堂里一戏非常烂。

但是,假如没有真正体会罪犯的冷血,就不能明白导演的用心:她们被释放了,因为活着的人宽恕了,再也不用彷徨猜测,再也不用在黑夜里用一盏蜡烛的微光为心中的宝贝照亮她们的路了。。。

因为假如没有宽恕,即使进了天堂,也是不完美的。。。

 5 ) 告别血腥的唯美

温暖有爱又有希望彼得早期的影片以血腥暴力著称,这次彼得·杰克逊放弃了他所擅长的恶搞和黑色幽默,而是把镜头转向了一个肉体已经死亡但灵魂依然不肯离去的14岁少女苏西,以她的视角和感受來观察她被谋杀后十年内亲人朋友以及凶手的生活。

父亲执意要查出凶甲,他的执着在妻子和朋友看来是一种疯狂的行为,于是妻子离开了家,警察朋友也不再帮助他。

终于父亲察觉出凶手是谁,但是由于缺乏证据,只能眼挣挣看着凶手逍遥法外。

十年之后,如骨头的错位和断裂也会慢慢长全一样,亲人终于能平静地面对苏西的离去,母亲也回家了,一家人重新幵始了幸福的生活。

而凶手却在一次意外中坠崖身亡。

而苏西的内心也在这十年中发生了变化,从舍不得亲人、想为自己报仇,到平静淡然地观察亲人和凶手的生活,最后释怀地离幵。

苏西的思想活动是整部影片的一条情节线,这条线与苏西家人治愈悲伤的过程是一致的。

影片虽然是谋杀题材,但严肃中充满了温聲与浪漫。

苏西虽然死去,但浓浓的亲情与刚刚萌生的爱情却让人感到温暖,而苏西灵魂所处的介于人间与天堂之间的“中间地带”更是被彼得·杰克逊设置得静溢唯美。

比起《罪孽天使〉〉,该片在叙事技巧上更加完善,表现手法也更加成熟,没有为了突出苏西死亡的悲剧色彩而刻意去展示苏西生前的欢乐时光,而只是讲述一些普通的生活片段,侃正是这种平淡温馨的生活场景更让人眷恋。

“中间地带”也不像茱丽叶和波玲幻想中的“第四世界”那样晦暗诡异,而是充满阳光,富有生机与希望,现实与虚幻场景的转换也更加自然不露痕迹。

虽然彼得?杰克逊在影片中放弃了恶搞,但仍然表现出他孩子气的一面,比如凶手的死,在法治社会下讲究证据,虽然邻居戴维确实是杀害苏西的凶手,但仍因缺乏证据而不能被绳之以法反而能正常地生活,这让观众很不能接受却又无可奈何,但是彼得·杰克逊却让他坠崖而死,意外却又解恨。

消解的暴力暴力一直是彼得·杰克逊电影的招牌动作,影片的暴力场面只有苏西被杀害那一段落,没有正面讲述苏西被杀害的过程,而是通过各种侧面描写间接告诉观众苏西是如何被残忍地杀害。

直接的血腥场景的缺失并不影响这场暴力的效果,视觉呈现的隐藏反而让观众在心理上更加震撼,让观众感觉到凶手竟然是如此的残忍。

这就是彼得·杰克逊电影暴力的精髓。

《可爱的骨头》中只有点点血迹说明少女苏菌被残杀,犯罪现场表现出的暴力是虚弱的,她死亡的惨状始终没有正面表现出来。

而随着剧情的进一步发展,观众从一些只言片语以及凶手的作案资料中得知,苏茵死后居然被残忍地肢解,肢体装在一个保险箱里!这比导演直接用血腥展示苏茜被杀过程更加令人感到害怕与恐慌,暴力在这-刻也无比清晰地在观众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该片也再一次证明,彼得?杰克逊在收敛视觉暴力,掌控心理暴力上也是收放自如的。

《可爱的骨头》之所以能被绝大部分的观众接受,原因之一便是全片鲜有直观地展示血腥与暴力的镜头,就连表现变态凶手杀害少女苏茜的场景也被巧妙地隐藏起来,而苏茜所谓的“报仇”也只是设法提醒亲人,并没有像《人鬼情未了》那样通过通灵人士的“特异功能”达到报仇的目的。

父母对苏茜的死所能做的,除了怀念之外,只能依靠没有能力的警察。

这种完全依靠国家机器破案并且凶手仍然逍遥法外的情节设贸,在彼得?杰克逊以往的电影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显然,那种巾.纯依靠暴力解决一切问题的做法已不适合理性的法治社会,而依靠警方破案既符合现实题材的特点,同时也是彼得·杰克逊进一步消解暴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6 ) 我曾短暂的来,而后又离去

我把可爱的骨头看了两遍,然后惊觉是否应该写些东西。

人死后是否有灵魂,我曾经纠结这件事很久。

小时候很畏惧死亡,曾经很真切地躺在床上想过这个问题,想过如果我死了,那么我的意志会去哪里,我的思想,我的灵魂,它们会飞散么?

还是可以游离于三界之外,清醒地回望整个人间。

我相信人是有灵魂的,这一点在我外公去世之后我更加确信。

因为我确定他曾来看过我。

说我矫揉造作也好,天马行空神经质也好,但是我确确实实地感觉到,那段时间,他一直躲在,在我身边的空气里,他在我看不到的地方注视着我,他不愿离去,不愿去那所谓天堂,他是留恋人间的。

他在死前一直苦苦挣扎,他是想活下去的,他是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去医治他的病,哪怕给他一点活下去的光亮。

因为他仍有未完成的梦想,他仍有恋世的地方。

片子里小女孩Susie,14岁如花一般美好的少女,没有经历过爱情,没有经历过以后成长路上会碰到的这么多美好的事情,就已经匆匆死去。

不甘心,她太不甘心,她是多么依恋尘世,她甚至都还来不及有梦想,对于尘世的依恋使得尘世里的人无法move on,他们无法拥有自己的生活,死者长已矣,生者当乐天的道理每个人都懂,却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死去的人是他们心中的硬伤,紧紧抓住他们不放,爸爸,我要如何让你明白我在这里,我要如何让你明白我是怎样死去,我要如何让你明白?

片中我特别喜欢的一个镜头,是她的父亲在Harvey家看到那些枯萎了的花的同时,Susie在她的世界里也摘到一只鲜红的花,原作上写道她此时是想将她的凶手通过意念告诉她父亲,她想若能用意念将她父亲手中的花重新开放,他就会明白,就可以明白。

影片里她跪下,双手托着鲜艳欲滴的花,那一声Dad痛彻心扉,清冷绝望,爸爸,我在这里啊,爸爸,他就是杀我的凶手啊,爸爸,替我报仇啊。

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错了的。

是什么时候意识到应该放开抓住尘世的手的。

是什么时候决定永远离开尘世不再缅怀的。

I knew then,he would never give me up.He would never count me as one of the dead.I was his daughter,and he was my dad.And he had loved me,as much as he could.But I had to let him go.曾有一度。

曾有一度我强烈觉得我的外公通过我抓住了尘世的尾巴。

那是他在世上最后一点留念。

他不愿意离开,我知道。

那一段时间,我无法集中精神,无法上课,严重失眠。

我觉得我快活不下去了。

那时候我对他说,哽咽地说,外公,你走吧。

你安心地离开吧。

我求求你了,你走吧。

至此之后我再没有感觉过他的存在。

Nobody notices when we leave,I mean, the moment when we really choose to go.At best you might feel a whisper,or a wave of a whisper undulating town.我妈妈曾经很伤感的说,外公死了,死了就不知道他以什么形式存在了,以后,可能永远,永远都无法遇见了。

但我相信灵魂的存在。

我相信,当尘世里的人,不再留恋他,不再想要把他硬生生的拖在尘世的时候。

就是他到达天堂,真正自由的时刻。

我相信我的外公真正自由了。

So does Susie.PS这部片子最让我惊艳的除了它的主题,还有小女孩的声音,干净凛冽的声音,以及美得让人窒息的英语。

 7 ) 剪不断理还乱的骨头

读完原著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记得当时并没有过于惊艳的感受,不过在得知Peter Jackson会将其改编成电影,又有全明星的演员阵容,于是才愈发开始期待电影的上映。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对原著的剧情已经很模糊了,记得比较清楚的是全书始终以苏茜的主观视角讲述故事,在此基础上表现的梦幻美好的天堂,感人的亲情爱情以及关于凶杀案的悬疑非常精巧的融为一体。

然而在改编过程中这种精巧却变成一堆缠在一起扯不清理不开的线团,虽是上等金线,却始终是混乱不堪。

个人最满意也最喜欢的是电影的前30分钟,即苏茜被杀之前的段落。

这个部分流畅自然,情感和线索的铺垫以及主要人物悉数登场,而在温馨轻松的剧情下暗涌的是令人不安的悬念。

看到这里时我还不禁在想是否北美媒体对Peter Jackson太过苛刻,然而电影从第30分钟开始便每况愈下。

第一部分中有场戏很棒,当苏茜在地下室惊恐地面对凶手时,她的家人正在快乐地享用晚餐,导演在两个场景之间不断交叉剪辑,营造出的气氛落差感非常有效。

同样有效的是临近片尾时的最后那次交叉剪辑,苏茜“附身”到那个通灵的女孩上,与她心爱的雷接吻,与此同时凶手正将藏着她尸体的保险箱推入巨大的垃圾坑。

这里两个场景的剪辑讲述的是苏茜意识到仇恨远远没有爱来得重要,因此她才没告诉通灵女孩她的尸体就在那个箱子里,而选择了与雷共度她在人世间的最后一个小时。

但除了这两场戏,影片中大多数时候的剪辑手法是无效且毫无章法的。

因为在苏茜死后,现实中发生的一切都是由她以第一人称在讲述,她看到的这些事不仅仅是流水账更对她情感和思想产生巨大作用,让她从留恋到放手,从仇恨到释然。

然而电影却在大多数时候将两者分割开来,一边苏茜在天堂看到的梦幻场景,花俏华丽充满想象力,一边是与苏茜无关的现实世界,家庭的破碎和凶手的活动。

两者几乎完全脱离联系,甚至连续有几个段落完全没有苏茜出场,感觉天堂发生的事是一部奇幻电影,现实中发生的事又是另一部悬疑剧情片,并且镜头的切换甚至会出现毫无逻辑的情况,而时有时无的苏茜的旁白更显剧本的巨大缺陷。

例如我颇为失望的苏茜在天堂观察现实世界的方式,导演让她站在白色的亭子中作出一些看到现实世界后的反应,她通过幻象看到雷在等她,或者直接参与到父亲在玉米田被陷害的过程,甚至通过结冰的水滴也能看到现实世界,但除此之外影片大多数时候苏茜与现实世界都是断裂的,仿佛现实中发生的事大多与她无关,她只是在天堂里面彷徨无聊时而开心时而低落时而愤怒时而伤心罢了。

剪辑的混乱也同时导致了叙事节奏的混乱,观众可能刚要被悲伤的气氛感染却突然被拉进梦幻世界要为特效和大场面赞叹,还没缓过神来突然又回到悬疑气氛中琢磨凶手究竟会不会被发现,如此气氛情绪混乱糅杂的情况电影中多次出现,看完全片回想起整部电影甚至不能理出其叙事条理。

此外影片的配乐也是多次出现莫名其妙的状况。

当然不能说《可爱的骨头》除第一部分外一无是处,虽然丝毫没有情感触动,电影最终也总算成功传达了原著的主旨。

全片亮点也不少,例如苏茜的姐姐进入凶手的家盗取证据那场戏就惊悚异常,她父亲跟踪凶手进入玉米地却被陷害那场戏也很不错,当然还有最噱头的天堂戏,贯穿全片却喧宾夺主,看来Peter Jackson最拿手的仍是魔幻片。

演员的表演也基本上保持水准,女主角苏茜的扮演者Saoirse Ronan在《赎罪》中惊鸿一瞥后,通过此片再次证明她将是好莱坞的明日之星;一号反角Stanley Tucci同样出色,其压抑在众人前的变态和狰狞通过面部表情一览无遗;Mark Wahlberg, Rachel Weisz和 Susan Sarandon由于表演空间不够只能说是顺利完成任务。

写到这里我才发现其实我对本片最失望的不是它混乱的叙事条理和节奏,而是所有让我感到惊喜的部分我都在预告片里面看到了,特别是天堂的梦幻戏,特别出彩的几个场景都在预告片中了,实在没想到彼得大帝的新作对我来说几乎沦为了那种“预告片更好看”的电影。

PS:貌似有很多观众没明白“可爱的骨头”的含义。

“骨头”一词在电影最后有出现,女主角的一句旁白有点题。

大意应该是骨头断裂后总会长出新的骨头,意指女主角的家庭以及这个家庭亲情同样也可以指那些关心她爱她的人的生活。

 8 ) 2的不容易

本来,排行老二就是件尴尬的事情。

不像姐姐享有双亲初为人父母的激动和全部倾注的爱,不像小弟弟那样娇憨可爱万千宠爱在一身的天经地义。

整个家庭最亲近的是一条叫Holiday的拉布拉多犬(考虑到年代,或者是以那位爵士名伶命名)——没办法,谁让你2呢。

Lindsey Samons简直就要这样可有可无的长大了,2就罢了,还圆脸,有一点点粗壮,更多一点的倔强叛逆。

于是她从小孜孜不倦的做仰卧起坐,遛狗时候跑步减肥,做面膜,让妖姬奶奶用无数鸡蛋糊自己一头一脸……她一定是暗暗羡慕过Susie的,清秀可人,个性乖巧,父亲的掌上明珠,母亲的针织帽即便有些可笑,也总是先给大女儿的。

然而这个姐姐,突然不见了。

父亲的世界崩溃了,他日复一日地逗留在书房,悲伤而狂乱,无暇顾及回忆女儿外的一切,甚至自己的妻子。

母亲孤独无依,终于逃离家庭和回忆。

弟弟太小,还不明白这一切,而外婆,哦,妈妈咪呀,感谢她当了这个家,虽然乌烟瘴气。

生活要继续,即便Susie不在了,Lindsey依然是Lindsey。

她坚强的在这个经受创痛后分崩离析的家庭中成长着,依然不屈不挠的追求一个更加理想的自我,去爱,去活。

也许是姐妹间更深的羁绊,她比任何人都更早而敏锐地洞察到邻家的可疑,也比她的父亲更冷静而机警。

而犯罪者也以同样的敏感觉察到Lindsey的怀疑,他开始捕获她的信息,列为下一个猎物?

从剪报中零星可窥见,Lindsey的学业优秀而多彩。

除Susie遇害的一段外,Lindsey果敢地自地下室潜入邻屋,发现证据的一场可称是最为紧张精彩,翻到姐姐那一页黑白的剪报和头发时候,她想到了什么,观众不得而知。

我猜测,那是怎样一种血脉同心的痛,她的姐姐,同生同养,形影相随的姐姐,她们一起出门上学,她取笑了妈妈给姐姐织的帽子,戏弄她,让她苦恼,然后,然后,Susie再也没有回家,除了那顶被弄脏的帽子。

她身上发生了什么,他们一无所知,只能接受她已经离去的事实。

而现在,她的一部分就在那里,像一个从猎物身上割下来的战利品那样被收藏着,炫耀着隐秘的罪孽和血腥。

幸运的是这个勇敢的少女带着证据逃离了魔掌。

回家时父母亲正重逢,舔舐彼此的创口,她默默的走开,将一切交给外婆,罪人终于大白,在逃亡中死于冥冥中的天意轮回。

电影的名字并不好理解,看了影评,方知是即便骨头曾经折裂,就像亲人的忽然离去,那似乎无法弥补的伤痕和空缺最终也会慢慢愈合长拢。

剧末的Lindsey和爱人一起,已然身怀六甲。

没有人的人生可被替代,留下来的人有义务,更好的活下去。

 9 ) 莫名其妙的骨头

带着挺高期待 去了电影院 看不到一半的时候就开始煎熬的想要咬指甲 没看过原著都这么个反应 看了原著的话根本就不用去看了有几个不错的主演 画面也不错 音乐也可以 剪辑也不差 要说把片子切成一段段的来看也许还有些不错的地方 但整个片子连在一起感觉就像个巨大的剪贴簿 想要表达太多的东西 却完全没有重点和连贯性即想要魔幻又要唯美 还要悬疑恐怖 加上温馨家庭剧 青涩的恋情 所有堆到一起 真是够呛 随便找一个落脚点重点刻画 其他的地方一笔带过 2个小时也就过去了 什么都想要突出 到最后成了搅拌过的大杂烩 什么味道都尝不出来 最后要命的是最后结局 他吻了她 她便原谅一切上了天堂去了 那开始何必使那么大劲儿讲爸爸有多么伤心 多么努力的寻找凶手到几乎精神失控 最后连个脸都没有机会露一下 莫名其妙 立刻把整个片子的品味降低了一大截 杀手逍遥法外 然后突然就跑出来最后还是不小心死于非命 草草了事 实在是没有必要其实这要是部烂片儿也就算了 主要是给人的期望太高 失望太大 巨大反差让人倒胃口 给个2星半吧 貌似这片拍的也不容易

 10 ) 可爱的骨头

据传好莱坞一直有“一流故事,三流剧本”的说法,PJ曾经用LotR三部曲完美地做粉碎了怀疑,但不幸的是这次他栽了个小跟头。

可爱的骨头差不多是我近年来最期待的电影,无论是从原著、导演或是演员的角度对我来说都近乎完美,而先前精彩的预告片更是让我激动不已。

所以看到成片的时候虽然不能说失望透顶,但至少没有预料中的精彩。

摄影、画面上对于PJ已经不用多说,何况这次大概考虑到分级他还稍稍收敛了一下他的B级片恶趣味……而影片节奏上稍显缓慢,但这更多也是为了跟原著保持同步。

昨天看了同是小说改编的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感觉就是生硬无味的压缩饼干,没有交代清楚的背景就急吼吼地推进故事,一直到结束都很难融入情节中。

与之相比PJ在这方面的处理上就老练得多,影片的开场轻松中透着潜在的压迫感,故事呼之欲出。

然后以Susie Salmon第一视角开始推进,扮演者Saoirse Ronan无论是长相和演技都出彩就不多说了,而我觉得比较欠妥的地方正是过多的视角集中在了Susie身上。

之前在预告片中她的“own perfect world”让人惊叹,而正片中发现精彩的画面在预告都出现得差不多了,虽然没觉得像很多人所说的“卖弄特技”,但Susie在in-between稍显沉闷的旅程并不能引起多少共鸣,同时压缩了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外婆的发挥空间。

书名“可爱的骨头”是比喻在Susie不幸遇害后一家人伤心之下不停的冲突中找回亲情重新回到正常生活中,而由于在电影中戏份被压缩得太狠——特别是外婆的戏,基本没有体现出强悍又可爱的个性——这种冲突自然就体现不出来,也就无法体现这次不幸对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和相互关系的致命打击,毕竟我们是不可能从Susie的自语自话和凶手Harvey的压抑情感中体会出这种情绪的。

而许多我期待的一些印象很深的原著场景——例如玉米地里的悼念仪式、Buckley因执意用Susie的衣服修栅栏引得爸爸心脏病发、Buckley与妈妈 Abigail的紧张重逢很遗憾都没能出现——骨头依然可爱,只是观众很难体会到从破碎一点点拼回完整骨骼的揪心感觉了。

不过其实这还是很PJ的一部片子,他也从来不是为了特效而特效的导演,色彩运用、镜头处理以及气氛营造都很出色。

片里LotR原著海报的出现和PJ自己在冲洗店的客串也都很有爱。

而对Susie自白的处理我甚至觉得与Frodo的刻画相似,只不过可惜她没有Sam和Gollum作伴了,笑也许PJ对于温情的细腻描写多少有点不适应吧,如果重新剪辑一下的话,肯定能更好。

影片其实下周才在北美正式大规模上映,祝PJ好运吧也祝有精彩发挥的Stanley Tucci拿到金球奖和奥斯卡提名http://www.nimloth.cn/2010/01/the-lovely-bones-movie/

《可爱的骨头》短评

女主是个大美人

7分钟前
  • Mioko
  • 还行

因为漂亮的小演员,多一星

10分钟前
  • 春去留伤
  • 还行

西尔莎•罗南 Saoirse Ronan 很美!

15分钟前
  • 暴殄天物
  • 还行

不知所云的玩意儿

16分钟前
  • 城大王不是老虎
  • 较差

PJ我不明白你弄那么多幼稚的电脑特效干嘛,你以为这是爱丽丝梦游仙境么。这次你不仅失手,而且丢脸了

21分钟前
  • 鬼腳七
  • 较差

漂亮的苏西徘徊在天堂和人间~~不瞑目~~舍不得~~

22分钟前
  • ningbokai
  • 推荐

画面唯美

26分钟前
  • 维维
  • 推荐

感觉比书精彩,家庭中的不离不弃

27分钟前
  • 神清气爽李小崴
  • 力荐

拖得憋得难受,只好在那些特效里喘气。brian eno的配乐 ambient for airport干嘛不持续地用下去,幻想时间不是需要空灵感吗?

31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画面不错,剪辑有点乱。

34分钟前
  • 關西苦茶葉
  • 力荐

以死的角度看生前的人,,,lovely...視覺算不算過分唯美,前面真的拍的很好,,中間和后面就...哎,女主角好柔弱的感觉,有朝一日会变得更有魅力的,演技还不错,未来奥斯卡最佳候选

39分钟前
  • ###疼
  • 较差

莫小贝带领外国小妞在无极世界环游历险记。

41分钟前
  • wells
  • 还行

没有了预告片的惊艳~

44分钟前
  • 庚金少女
  • 还行

烂导演

47分钟前
  • Chaos
  • 较差

没有书好看,第三空间拍的有些喧宾夺主,女主人公的演技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情景的描绘无聊至极,最后妈妈进她房间拉开窗帘说了一句:妈妈永远爱你.的时候我哭了,感情的描述与内心的独白和整个电影的感觉符合凄凉,但是如果没有看过原著小说的人肯定会觉得有点无厘头看不懂.

51分钟前
  • ✿莲~
  • 还行

彼得大帝竟然拿捏不稳,疑惑之处甚多。颁奖季之后观影,关注点更多在饰演变态邻居的Stanley Tucci的细微表演上。Saoirse Ronan,此胚长大后注定是戏精。

53分钟前
  • 旧书君
  • 推荐

尽力还原原著的叙事风格和条理 但力不从心 不过画面感相当好

57分钟前
  • 风雨骑老师
  • 推荐

猪脚很nice啊,营造的意境也很漂亮,三星半吧

58分钟前
  • 悯笈
  • 还行

我只能说,太过梦幻,且叙事略混乱。

60分钟前
  • 安小洁
  • 还行

有搞笑有煽情有叙事有惊悚有魔幻有抒情还有通灵和灵魂附体,用多种叙事方法描述了一个变天猥亵少女的变态杀害少女,少女不报仇,而是学会如何忘记这件事儿,并且让所有因为失去亲人无法释怀的人忘记这个 的故事ps 没事儿上帝会替你报仇的

1小时前
  • 国家特级壮女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