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局部第一季

局部 第一季,看理想·局部,局部

主演:陈丹青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局部第一季》剧照

局部第一季 剧照 NO.1局部第一季 剧照 NO.2局部第一季 剧照 NO.3局部第一季 剧照 NO.4局部第一季 剧照 NO.5局部第一季 剧照 NO.6局部第一季 剧照 NO.13局部第一季 剧照 NO.14局部第一季 剧照 NO.15局部第一季 剧照 NO.16局部第一季 剧照 NO.17局部第一季 剧照 NO.18局部第一季 剧照 NO.19局部第一季 剧照 NO.20

《局部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世界呀,艺术呀,就是一种解释(完结)

融汇中西,贯通古今,还有偏见和癖好。

有趣!

每次新出一集追完都有点舍不得,周播剧看得不过瘾。

看理想能不能给陈丹青的局部搞个一周两次啊!!

每次跑步听陈丹青吐槽都觉得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_<没得听的时候都跑得特痛苦。

梁文道说书,就是高头讲章,带入性不够,讲倒是也讲得不错。

陈丹青挺贼的。

你看他满嘴跑火车其实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胡说八道。

讲千里江山图,他要讲的是年轻和冲劲儿;讲徐扬,他要讲的是无名的艺术和市井;讲蒋兆和,他要讲的是政治对艺术的戕害和荒谬。

至于过几集就要讲讲木心,我就不讲了。

艺术不可能是去政治的,支撑艺术家的激情里面仔细剖析,可能很大一部分都是“意见”——政治意见。

我其实不在乎他有没有讲错,是不是论据跟论点之间有牵强的部分,我也不在学术圈了,也不用以抓住别人话里的漏洞然后写上三万字为生。

在这个渐渐朝着中产阶级人生观无限统一死气沉沉的世界里,我特爱一跑三万里的脑洞大开。

讲句政治不正确的话,行已长大,越发现精神上大部分的支撑都是经不起细节推敲的偏见和脑洞大开并不连贯的胡说八道。

我觉得这是我越发喜欢陈丹青的原因,一个胡说八道的有趣的人,也比谨慎小心用符号也字斟句酌的人更有吸引力。

我渐渐不再关心世界本来是怎么样子,或者一个东西的标准形状,“本质”这个东西如果不是一种“解释”,其实是无意义的。

甚至世界的存在,都是存在于不同的“解释”当中的。

你相信的,大多数人相信的,叫客观事实;私人的,叫主观臆断。

现在,我也不想知道客观有多客观,臆断有多臆断,我就爱看看有趣的解释,这种思路本身是一个特别能激发我自个儿思维活跃度的东西。

但是,每集起名字的人出来我们谈谈,它这个名字立刻能够让你一个都不想点开。

到底是粉是黑啊。

尤其是第三画,叫人民的胜利你个头啊!

叫爸爸永不会来了都好好吗!

下面是分集吐槽。

========第十五集=========官逼同死。

陈丹青对木心是真爱,对木心信口开河,沾沾自喜的本质门儿清的,然而不妨碍他爱他,还津津有味的港了又港,又相信爱情了。

我特喜欢第十五集,鲁迅吐槽“古典审美”的“端着”这事儿我特别有同感,其实大多人好古,可能好的就是一个距离感,其实真正的古也是现在日常的一个断片,没新鲜事儿。

刚好土耳其跟德国都没去过,回头先去看Ephesus再去Pergamon。

前段,聂小朋友让我写写文化比较,我说我不爱写也不会写,我就特同意陈丹青讲的这事儿,文明是没法比较的,创造出伟大作品的文明都是无他的,都是在天时地利和人性的条件下做出的它能给出的答案。

尤其是现在流行的比法,什么中国人过马路不等红灯美国人等啥的大多是坐井观天的扯淡。

单讲现象,不讲现象背后的人性在有限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之下的形状,这就是骗钱。

===========第十四集=============我特同意他讲修士的小房间就像牢房这个事情。

大都会里面我最喜欢的一个展品也不是什么伟大的画画也不是什么雕塑,神殿。

是中世纪意大利的一个小房间。

是主人用来静默的。

全木制,没有窗户,但是雕刻出了窗户和窗外的世界。

房间里的桌椅板凳全部都是雕刻出来的,实际上,那个房子空徒四壁,黑乎乎的,什么都没有。

但是我每次站在里面我就觉得自己的大脑开始高速运转,非常的清醒。

我想这就是meditation吧,非常的死寂又非常的有活力。

===忘了哪集======陈丹青讲,“你长着眼睛,你是活人,“看”就是了解,会“看”,就会了解。

艺术就是犯错、试错。

”特别对。

但是人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就像对自己的情感维度的体察一样,是需要学习和练习,最后达到一种一目了然的境界的。

陈丹青比较可爱的一点是他姿态放得比较低,动不动就说,这是我胡说的,我也不知道,我瞎说的blabla,然则木心就是真理只有劳资掌握了哟。

所以陈丹青会更可爱一点。

=======第三集=======“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胜利七十周年。

那胜利的代价是什么呢?

就是死了数百万人民。

《流民图》中的流民就像鬼魂一样,流进蒋先生这幅画。

结果这幅画也像鬼魂一样,在胜利后的岁月背负罪名,差点被销毁。

这才是真的灾难,是难以战胜的灾难。

”特别有感慨,这集能放出来本身也是个奇迹,这里面有很多的社会批判。

=======未完成的那几集========我在人人绷着脸行色匆匆的地铁通道里直接笑成傻逼———“印象派哥们儿率先走出的一步,就是在户外当场完成一幅画。

意思到了就收摊,老子回去不画了。

”“跟美彩玩,绘画在他们(印象派)这里自由了。

尤其是后印象派的几个…几个…几个…啊,几个傻逼。

”=====第十六集====这集不是特别好玩,大概因为是结局,想要说的东西比之前要深重,但是又想以平俗易懂还有点俏皮的方式表达出来,偶尔让人觉得顾左右而言他的部分有点多。

然而点呢,我是get到了。

杜尚回答人家问他为啥不画了,他回答说,我又不欠这个社会一幅画。

陈丹青最后想说,说了这么多,关于绘画,然并卵。

这个结果,可能不是艺术家想要的,可能是他们不在乎的。

对于今天的观众,有几个人有兴趣想去了解呢?

讲了这多,还不知道下一季有没有续订,然并卵。

比起八卦整容和恋爱鸡汤,艺术已经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必需品。

而在少数人那里,它将永远存在,不管有没有人为它摇旗呐喊。

所以陈丹青今天做的这个事情,究其意义,是然并卵。

陈丹青身上有点遗老气,木心也有,但是木心的遗老气沾沾自喜白莲花杰克苏有时候让人讨厌。

陈丹青的遗老气里面带点玩世不恭,他对于当世的不认同是在自嘲当中表达的——我是在骂你的,然而我也是个傻逼,居然花时间来骂你。

活的认真的人,难免有点遗老气。

现实生活有时候确实让人恨不得十指如锤,然而过去的艺术也好,文学也好,也只是个寄托——你怎么知道过去就不像现在这么操蛋呢?

最后,虽然看着挺玄,还是想求土豆续订《局部》。

灯光转暗,还好,看得见你。

 2 ) 《局部》第一季——丈量过往的艺术之美(7-9)

🌟第七期-绘画的放纵🌟上海的晴天很美,这座城市的雨季多过晴天,从树影中筛出鲜活的光芒,罩住熙熙攘攘的万物。

这样的季节会想到莫奈的《日出.印象》,对于和笔者一样喜爱在户外流连的画家们,他们尽情捕捉良辰美景,若他抓住了那六点钟一瞬的景致,想象着他们提起绘画工具心满意足,也许还哼着欢快的小曲离去。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回家路上,八九点的太阳又是另一番景象,画家的笔触凭着拼时间、感觉、才华、阅历和状态开始获得足够的温暖,才会在画布盛放生命的一柱光,后世的一段传奇。

我们能在画布中看到颜料、笔触、涂抹、不断覆盖,这些媒材是把画家的生活活成一场艺术盛宴,目睹着画作许久后它也成全了我们生活的日新月异。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再到后来,野兽派的崛起让印象派总存在不适感,从毕加索拆散绘画的角落,各取一端,就有了立体派,也影响到了后来的抽象画。

他们的绘画更加尊重自己的初心,于是作品开始有了生命力,在印象派与野兽派之间,莫奈阅读日出,发现了艺术的日出,毕加索阅读灵感,发现了艺术的潜意识秘密,在印象派与野兽派之间,我们欢迎各种欣赏绘画的观众。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毕加索认为,画作配上框子之后就死去了。

画家对画作绞尽脑汁的反复琢磨,在绘画中尽情放纵,这种生命力让它能继续依靠画家决定。

笔者认为观众在欣赏画作的时候,它也以另一种形式活着,带我们领略旧时光的外面风光,满足我们对世界无尽的探索欲,粉碎隔开我们与世界的这道屏障。

🌟第八期 —非正式魅力🌟疫情持续许久,这样膨胀的消息里,看着陈丹青先生交流绘画心得,至少艺术成了生活的冥想点,于是聆听音乐、阅读书籍、了解陈丹青先生讲述的艺术,让碎片生活变得更加连贯起来,不再是飘荡在时间与空间之中。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在陈丹青先生的轻柔细语下,那种充满着旧事的胶片质感镜头浮现,在他的语言中勾勒出不一样的文人墨客作画,惬意山水与西方油画相映成趣,更加感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洒脱又极具儒雅韵味,笔尖倾诉在纸张上是行云流水的意境,想必他们是酣畅淋漓地挥笔,真是逸笔草草,尽其妙也。

他们在作画中追求绘画中的一切皆是虚幻的,切莫把绘画当真,画这幅画的心情比较重要,无所谓是否画完。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关于对书法的了解,陈先生言简意赅地指出“碑不如告,告不如书”,意思是石刻的碑文不如墨写的文件,墨写的文件却不如私信的草稿。

这也说明在非正式场合的表达往往体现出艺术的魅力,书法离不开随笔而写的一种自在随性的心境,这就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只是今人多少是爱怀古的,可是看到至此唯有拙见的笔者不禁有了疑惑,难道只有不断歌颂曾经的艺术成就来一场心灵的文艺复兴,而不去探索与鼓励今人的文字、音乐与绘画等艺术形式继续发扬,笔者惟愿不薄今人爱古人。

🌸第九期 —瓦拉东母子🌟印象派进入了转折时期,陆续出现了毕加索、勃拉克和马蒂斯等人,随着民众对画家更加有包容性后,这时候冒出了“巴黎画派”,那里出现了一位女性画家苏珊.瓦拉东。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这次介绍瓦拉东的事迹令人感到十九世纪的巴黎真是一个美妙而奇异的地方,她做过很多工作,服务员、杂技马术演员、洗衣工、模特等工作,在做模特工作期间,她也一直观察这些画家是如何处理工作,仔细聆听他们对艺术的看法。

在与他们交流的时候,使她更加无法压抑自己对美的感知,或许这种美也来自于她的身心被痛苦折磨后从混乱的巴黎社会中创造出来的。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瓦拉东无意作画得到了德加的认可与鼓励,她就开始继续作画。

她的绘画方式没有像男性目光审视洛丽塔的生命之光、欲念之火,而是出于女性对其他美丽女性的身体投去了欣赏的态度,因此呈现出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她笔下的女性也没有那种甜美、丰腴、高贵和性感的风格,而是充满着野性的味道。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瓦拉东曾经是社会边缘人物,她凭借着纯粹强健的生命力,野心勃勃、热烈奔放的心灵使她更加强健,顺着艺术的道路,熟悉自己的研究对象,沿着自己的轨迹安宁地前进,最终演奏了属于自己的命运节奏。

 3 ) 你又不欠社会一张画:观看《局部》

在视频泛滥的时代,想把艺术欣赏节目做出新意,已经不容易了。

很多名作,由于被过多拍摄和过度传播,已经令人产生视觉疲倦。

为了吸引观众,制作者不得不绞尽脑汁,或者杜撰花边奇闻,或者邀请当红演员助阵,以期制造耸动的效果。

这部《局部》却反其道而行之,删繁就简,一人一椅,面对镜头,不紧不慢,絮叨那些打动过他的画或雕塑。

镜头里的那个人,是陈丹青。

2004年,陈丹青因不满国内的美术教育招生制度愤而从清华美院辞职后,逐渐疏离公共媒体。

近年,他偶尔出现在窦文涛主持的《锵锵三人行》上,不料,去年,这档火爆的脱口秀节目也莫名停播了。

最近,看一篇微信介绍《局部》,说第2季有望今年年末播出,我才知道《局部》2015年出过第1季。

陈丹青是个画家,也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

如果有一个这样的人做你的老师,你大概不会希望下课铃声响起吧。

陈丹青很喜欢梵高,连续在好几集里讲梵高,他说看到梵高早期学画时期的素描,心里想:“他妈的,这才是真正的绘画!

”而看很多美院考生的素描,他的感觉是:“看得我都想死”。

我搭同事Y的车,在回家的路上,给她讲这一段。

Y听得大笑,说:“为什么?

”我说:这就是问题所在,一个好老师很厉害的地方就在于能引发你的思考。

恰好我也很喜欢梵高,要我看,梵高的画自带动感,画中的一切都有一种呼之欲出的生命力。

照陈丹青的说法,梵高是个很憨的疯子,他笔下的人物都憨憨的,大巧若拙。

陈丹青展示了一幅梵高初学画时的作品,一个没有五官的渔夫,他讲了很久,也没讲清楚这幅画好在哪儿,他只是反复说就是喜欢这幅画。

说到底,一幅画是无法用语言完全描述出来的,语言和画的交集总是有限度。

陈丹青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到过很多美术馆和博物馆,看过很多画家的原作,他讲他和这些作品相遇时的场景和感受。

看到《巴齐耶的画室》,他想到自己的年少岁月,最初特别想有一个画室,等到真的有一个画室,一帮朋友整日在画室里混,简直就是画中的样子。

巴齐耶画出了他内心的幸福时光。

他感叹自己度过那样的日子,却从没想过要画一幅这样的画。

女性如何看待女性的身体?

男性又如何看待男性的身体?

瓦拉东,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女画家,她画中的女性裸体,更像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在很私密的闺房中,在生活化的场景里。

而巴齐耶,在那个对同性交往讳莫如深的时代,画笔下的男性裸体,看起来是那么的健康和自然。

观众喜欢陈丹青的讲解,说他视角独特,我倒觉得他在做一件回归常识的事,他让人们意识到一个事实:只要你是一个活着的人,只要你有感情,有一双眼睛,就可以去欣赏那些陈列在博物馆的艺术品。

而有很多专家,实在是把艺术欣赏弄得太复杂了。

《局部》第1季第1集,讲的是《千里江山图》,我看过一篇文章,作者在这幅画上做了非常详细的标注,说明哪个部分代表祖国的哪座山、哪座关隘。

我看了,倒吸一口凉气,觉得自己是个不配看这幅画的白痴,我真的看不出来,一幅抽象的青绿山水画,怎么就能代表具体的地址呢?

陈丹青的讲解就不那么吓人。

他说,这幅画的气魄很大,把每一部分放大,局部也能自成一景,处处好看。

他还特别提到这幅画的作者王希孟只有18岁,唯有年轻人才能对这个世界有着这么大的好奇,才能有这么大的胆量和自信,画出如此大气又精细的作品。

陈丹青说,他做这个节目完全是想到哪里讲到哪里,一集讲完就不知道下一集该讲什么。

但,他手里也是拿讲稿的,而且这个讲稿还被整理出版了,书名是《陌生的经验 陈丹青艺术讲稿》。

所以,有理由相信,他的讲解也并非完全随意,他也是做了一些功课的。

我注意到,陈丹青在讲解一个艺术家时,经常会联系到另外一个绘画主题相似的艺术家,一般都是一个中国艺术家对比一个外国艺术家。

比如,专画穷苦人,中国有王式廓,德国有珂勒惠支;反战题材画,中国有蒋兆和的《爸爸永不回来了》、《流民图》,西班牙有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注重场景和细节,中国有清代宫廷画家徐扬,意大利威尼斯有卡帕齐奥;等等。

《局部》第1季以杜尚为结尾。

以前,我不能理解这个拿着小便池去参展的艺术家何以能获得那么大的声誉。

现在我明白了,杜尚身体力行的自由精神为后世的艺术家打开了无数条路,举着反传统、反权威的大旗,各种“作”就可以名正言顺了。

有人问晚年的杜尚还画画吗,杜尚答“不会”,又随口说“你又不欠社会一张画”。

是的,画画不能成为对生命的要求和束缚,既成的艺术准则也不应成为艺术家身上的枷锁。

不过,话虽如此说,并不代表我喜欢杜尚的小便池。

我只是惊悟:如果人能够自觉对既定的社会准则保持警惕,审美就不可能变得整齐划一,思想亦如是。

 4 ) 《局部》第一季笔记

第一集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存世唯一名作,十八岁完成。

上溯 山水画发端 唐 李思迅、李昭道父子 江山楼阁图 李思训五代 荆浩、关仝( tóng )(北方画派 “荆关”)、董源、巨然 成为“唐风”至“宋格”的一大桥梁 关山行旅图 关仝 后梁 万壑松风图 巨然 南唐、北宋 匡庐图 荆浩 五代南宋 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的“院体”山水,在明代被列为“北宗” 踏歌图 马远溪山清远图 夏圭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宋徽宗年代 纵51.5cm;横1191.5cm到宋代,山水画气格越来越大十八岁,年轻人的无畏 ,心静,也纯 绘画的观察之眼 、经验范畴元 王振鹏 《江山揽胜图》明 董其昌 晚清 黄宾虹 齐白石 张大千 而明清文人画确立了山水画的老人符 第二集比萨斜塔 圣墓园 博纳米科·布法马可 《死亡的胜利》《胜利》 处于乔托的晚期,即明早期文人画开端 西方艺术史 加上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开端 湿壁画 十三十四世纪即魏晋南北朝时期 工笔重彩画乔托·迪·郭多纳弗拉·安杰利科、马萨乔、弗兰切斯卡、菲利皮诺·利皮、基尔兰达约(米开朗琪罗老师)圣马克修道院 弗拉·安杰利科《报佳音》 圣彼得·保罗教堂《圣象》 西斯廷教堂《最后的审判》 阿科罗提利遗址十五世纪 壁画 贝诺佐·戈佐里 《博士来拜》

博士来拜 戈佐里十五世纪中叶 文艺复兴鼎盛时期 “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最后的晚餐》的教堂被轰炸,唯独这面墙没炸早期的作品,面对两个问题,一个是新的主题,有原创力。

第二个是工具。

湿壁画从乔托有新的开端,到步法马可后,壮观,细腻视觉效果上更生猛。

中国壁画 北魏到明清 ,鼎盛是唐宋时期第三集

蒋兆和《爸爸永不回来了》

1945《流民图》1943第四集《初习的作品》

《海边的渔夫》1883年 梵高 《吃土豆的人》1885劳特累克的下层人与梵高的作对比,一个滑稽,一个憨后印象派三位:塞尚、高更、梵高 画群像,构图 珂勒慧支的穷苦人王式阔《血衣》第五集《巴黎的青年》

让·弗雷德里科·巴齐耶《巴齐耶的画室:拉孔达明街9号》1870印象派:马奈 塞尚 德加 莫奈 雷诺阿 巴齐耶 都受前期浪漫主义影响 唯巴齐耶 稍理性,兼科学和诗意《乡间》1868 《福斯坦堡街画室》1865 《夏日》1869(哈佛 福格美术馆)《家庭团聚》1867描绘男性偏多 他的造型表现,是适度的木心 俳句: 年轻人充满希望的清瘦一战,众多艺术家应征入伍,马尔克“蓝骑士”团体、亨利·戈蒂耶·布尔泽斯卡 “直接雕刻”、艾萨克·罗森博格、雷蒙·杜尚·德隆 “达达主义”第六集《谁养艺术家》

《微笑的男孩》弗兰兹·哈尔斯 1625过度完成 对比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绘画的社会、宗教、政治作用,订单多来自王公贵族,量的众多出现宗教画以外的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肖像画、群象画、家族肖像画。

《博士来拜》本诺佐·戈佐里1461、《夜巡》伦勃朗·哈尔曼松·范·莱茵、《圣乔治警卫队》弗兰斯·哈尔斯 1627 《琵琶演奏者》1624文艺复兴没画完的画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印象派的出现,未完成的画也可以被接受被赞美。

绘画的功能和角色的转变。

从前,宫廷的画家宫廷养,教宗的时代教会养,十九世纪,画家工会,独立画家,自己养自己。

艺术赞助史 一种关系产生一种艺术,各有好鄙。

第七集《绘画的放纵》舒伯特 第八交响乐《未完成的乐章》 巴比松画派 画画讲的是 感觉 才能 经验 状态莫奈的日出 和透纳的 日出 对比出来,强调外出写生的印象派,绘画放开了,自由了。

绘画时长大大缩短,半自觉的开始玩颜料、笔触、布等媒材,而到毕加索、马蒂斯开始自觉

马奈《贝尔特·莫里索》1872 印象派提出的一个问题:一幅画怎样算画完 毕沙罗,他的画所给出的命题,一幅画可以一直画下去,你再也无法确定怎样算画完塞尚 他在乎自己所谓的均衡,回到普桑(十七世纪画家 文艺复兴)的均衡,古典的理想。

体现在他画面的是只注意物体的边缘,一种不在意画完的openwork.毕加索:一幅画配上框子挂上墙就死掉了第八集《非正式魅力》

毕加索 《格特鲁德·斯坦》(收藏家)你会慢慢像这幅画的。

书《蓝围巾男人》马丁·盖福特 与 弗洛依德对话 画家弗洛伊德本人说:一幅画接近完成,最拿不准的是就是该不该罢手。

他说从梵高开始,每人开始做自己的太阳。

中国的文人画 确立的一种中国画的新态度:画中的一切都是假的十九世纪中后 印象派同期后期 雕塑家 马约尔和布尔德尔 开始关注 石头、泥土、木头本身的质地量感音乐家 夏尔·卡米尔·圣·桑 和德彪西开始玩 音色、音符 (印象主义音乐鼻祖)文学诗歌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和 斯特凡·马拉美 兴于调理字和词 此乃我们魏晋唐宋早已玩过的把戏赵孟頫和钱选的对话: 士夫画,戾家画 ,谬甚也。

(期间聪明透顶的语焉不详)南宋画家,从与物传神尽其妙又到谬甚也包括晋 陆机《平复帖》、王羲之《十七帖》东晋、颜真卿《祭侄文稿》唐都属于非正式文本 碑不如告,告不如书 书写的滋味 逸笔草草 恰到好处第九集《瓦拉东母子》印象派之后的巴黎画派,有偏于野兽派的,有偏于立体主义,还有异与两者的。

毕加索、马蒂斯、勃拉克 ,同期的德朗(横跨野兽派和立体主义)、马尔凯(三言两语、懒洋洋的)、维亚尔、弗拉芒克、基斯林、郁特里罗、藤田嗣治、苏珊·瓦拉东。

瓦拉东 纯真的野性 远超贝尔特·莫里索、玛丽·卡萨特 (她曾拿着刀撕维拉斯凯兹的《镜前的维纳斯》,是为伤男性的目光还是伤维纳斯的背)她的女裸体,没有亲密没有暧昧,没有男性的目光,很自然很放松。

是一种女人在私密场合对另一个女人的欣赏。

德加画的时候具有一种无情,男人总在搜索好看的女人体。

而她画的男人体也有一种私密性,带着浪漫主义色彩,化身亚当。

她爱上儿子的朋友,养了一只山羊,不满意的画就放给羊吃掉。

她的目光只顺从她的对象,只剩下感性,画面显得单纯透顶。

不像后期二十世纪的一些女权艺术家画的那么直白大胆。

其儿子莫里斯·郁特里罗画遍了蒙马特高地

第十集《民国女画家》十六世纪的阿特米西亚·真蒂莱斯基《犹滴杀死荷罗孚尼》1618珂勒慧支不画油画,力气很大做雕塑哈哈哈哈,主题沉重。

乔治娅·欧姬芙(美)其丈夫阿尔弗雷德· 斯蒂格利兹二战以后的女画家 奇奇·史密斯 装置 雕塑 玛瑞纳·阿布拉莫维奇(南斯拉夫 行为)黎薇元初 赵孟頫太太 管道升 明 文徵明玄孙 文淑 清初 秦淮名妓 马守真、顾眉民国 留学日本 关紫兰 、 丘堤 (留日男画家陈袍一 、关良关金堂)

《少女像》1929 关紫兰 明国气息, 大家闺秀画得出来的

丘堤 出手简静 一股法系、有素心、有“物性” 她们属于一种上海早已失去的表情十一集《徐扬的功德》大卫·霍克尼对中国长卷:移动观看,散点透视 长卷唯中国的特殊观看方式三希堂 “旷观”西洋的透视法,体现了以我为主的哲学观。

任何文化艺术一开始都体现着 散点透视

《乾隆南巡图》 整个的调度,上帝视角,庞大的典礼,队伍,全凭记忆、默写《江山揽胜图》元 王振鹏 彩色版《清明上河图》仇英 明 《山乡巨变》贺友直康乾盛世 在整个历史是一个承平期,清代其宫廷画一度被贬低,被评柔弱、萎靡、繁琐、艳俗,其实亦为一种美历史的记忆,乌镇 《并非衰落的百年》万青力 十二集《讯息与景别》威尼斯画家 简提尔·贝里尼 丁托列托的天顶画 人肉的漩涡

维托雷·卡帕奇奥异于佛罗伦萨人文主义的画 不愿意漏掉一丝细节、次要讯息彼得·卢奇 费里尼 电影和艺术,都是一样,都是导演画家诱导观众的观看方式,理性管不住目光“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类比《公民凯恩》奥逊·威尔斯 开始运用镜头叙述的变化,影像记录大量次要信息,使之同时进行的。

《一九零零年》《同流者》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善于各种景别的切换(前景中景远景)只是观看 只是场面《八又二分之一》费德里克·费里尼这各中体现的一种观看的意志 重要的不是故事,而是场景。

诱人的未必是情节,而是观看本身。

《安德烈·卢布廖夫》《牺牲》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彼得·勃鲁盖尔《儿童的游戏》1556十三集《俄罗斯冤案》十七世纪,彼得大帝强行实施“脱亚入欧”,去掉东正教绘画的几百年,俄罗斯西化以后的美术史几百年后,进入19世纪黄金时期。

稍后音乐带来强烈表现直到二十世纪中叶,彼得·柴可夫斯基、罗斯特罗波维奇、安东宁·德沃夏克、穆索尔斯基。

文学:普希金、果戈里、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

《伊凡雷帝》《库列斯克省的祈祷行列》《查波罗什人复信土耳其苏丹王》列宾、苏里科夫、《玛丽亚·叶尔莫洛夫肖像》瓦伦丁·谢洛夫(列宾学生)、《春》艾萨克·列维坦前卫艺术奶妈的大家,被“恩准”进入现代美术史的:康定斯基、夏加尔、马列维奇、弗拉基米尔·塔特林《近卫兵临刑的早餐》、《女贵族莫罗佐娃》、《缅希科夫在贝列佐夫镇》《攻克雪城》、《苏沃洛夫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斯切潘·拉辛》俄罗斯艺术的血气方刚 民族派、西化派。

西方认为俄罗斯绘画不是纯绘画,是文学的附庸。

这些历史画代表十九世纪写实传统的强弩之末,其美学属沙龙绘画。

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系苏里科夫孙子)十四集《圣马可教堂》20世纪八十年代的”3C” 所谓新绘画:恩佐·库奇、桑德罗·基亚、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

和美国“新表现主义”一起,给主流美术界一种错觉,绘画又回来了。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他们就过时了。

克莱门特:面对一幅好画,会不断愿意看下去,并且越看下去老会有新的发现。

《三博士的朝拜》《天使报喜》1438-46弗拉·安吉里柯 他的画简朴、干净、浅淡、神圣 十五世纪 在圣马可教堂九年,赞助者美帝奇欧洲十三世纪以前,宗教画充满神性,十五世纪中叶以后充满人性,而这之中的十四世纪,神人不可分。

马萨齐奥 画,热情、真切第十五集 《巨人的战役》看画时,一种画让人震撼、感动,还一种是静穆温克尔曼: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鲁迅《题未定“草”》说到古希腊雕塑,应悬想它是新东西时的锋棱、光泽、是发闪的。

《雅典娜女神与巨人的战役》土耳其的版图,曾经是公元前800-500年 古希腊;公元前565年 拜占庭帝国;公元前300年 古罗马帝国 公元1683年奥斯曼帝国以弗所遗址 赫拉克利特(辩证法奠基人)“人不可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

《巨人的战役》派格蒙城邦遗址 祭坛 于德国柏林派格蒙美术馆

罗丹 、亨利·摩尔态度谦逊,自知不比古希腊雕塑公元前480-430年 菲迪亚斯(帕特农神殿、宙斯神殿)公元前5世纪 波流克烈特斯《荷矛者》公元前480-440 米隆(掷铁饼者) 公元前4世纪 普拉克烈特斯(《赫尔墨斯》)公元前395-350 斯珂帕斯(《梅利埃格头像》) 公元前2世纪 留西波斯(《赫尔墨斯》)公元前2世纪 菲洛马克思对比同时期,秦始皇兵马俑十六期《杜尚的决定》《泉》1917 杜尚 有研究称为德国女诗人艾尔莎·冯·弗雷坦戈·罗琳霍文作艺术,和绘画、雕塑分开,艺术的能指,所指, 杜尚观念里的绘画的传播功能已经终结了《杜尚访谈录》皮埃尔·卡巴纳 王瑞芸译 “你做的很多事情,其实是为了让别人高兴”“沉默、缓慢、独处”“拒绝一件事和接受一件事,其实是一回事”

 5 ) 一些总结,不成体系

1、国画没有光源之说,2、国人对痛苦记忆,多选择闭口不提,比如蒋兆和的画(他眼神真好看)3、梵高的憨劲儿有意思4、陈丹青说话有意思,即使讨厌都是一样的语调5、国画多为多点透视、西方多为单点透视6、好喜欢巴齐耶的画,纯净美好7、男画裸女带有欲望,跟女画家笔下的画作区别很大 8、大家都看到了,而最先表达出来的,便是艺术的进步9、对贝托鲁奇电影画面的解析,让视觉享受递进一层10、湿壁画是个新认知的种类11、有些作品看着会走神,有些作品看着会惊叹,还有一些作品,看着会静穆12、所有雄强的艺术、饱满的艺术、聚精会神的艺术,从来就是不知道他方,不管他方的。

我们活在现在,现代人不免比较,我们活在一个比较的年代13、古埃及、巴比伦、还有兵马俑,是坟墓的艺术,只有古希腊是人的艺术14、放弃画画的杜尚简直是个传奇15、我们活在一个不是绘画的时代

 6 ) 初识瓦拉东母子

最近在看陈丹青的《局部》,其中介绍到了瓦拉东母子,之前只是在看关于欧洲美术史的简要介绍,从古希腊,文艺复兴,印象派……之于艺术品对于我大多是知识谈不上动情,看不懂欧洲宫廷,宗教艺术画,就是画风很细致,更看不太懂印象派,如毕加索,马蒂斯,如果有喜欢的,应该是修拉的《大碗饭上的星期天下午》和雷阿诺的的各种市井舞会的系列。

今天听陈丹青讲瓦拉东,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人,看到她的画,甚是喜爱,色彩狂热但不混乱,太喜欢了,还有他的儿子郁特里罗的街景画,说不上为什么喜欢,就是看过后会有一丝丝触动

瓦拉东

瓦拉东

瓦拉东

瓦拉东

瓦拉东

郁特里罗

 7 ) 局部·陈丹青

1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18岁的天才不要小瞧年轻人唱诗班,那种全神贯注,那种精密和神圣感,是少年人和童子最珍贵的一切。

东晋和隋唐是中国绘画的胚胎萌芽期。

5代时期山水画格局扩大。

千里江山图非常的开阔。

每一个局部都可以是一幅画。

通常成年的老熟的大师,喜欢做减法。

也就是所谓的取舍和概括。

而18岁英年的王希孟忙着做加法,人在18岁的年龄才会有这股子雄心和细心。

一点不乱,不枝蔓,不繁杂,通篇贵气,清秀逼人。

降生于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18岁干的事多半是不自知的。

清明上河图是世俗繁华的史诗。

千里江山图是锦绣河山的颂唱。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隋朝。

展子虔 游春图。

唐朝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李思训,江山楼阁图。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五代。

董源,巨然,荆浩,关仝董源,潇湘图卷,龙宿郊民图。

巨然溪山兰花图。

荆浩,匡庐图。

五代李成 晴峦萧寺图。

北宋刘李 江山小景。

马 踏歌图夏圭 溪山清远图元代王振鹏江山揽胜图。

2 死亡的胜利早期的作品两个历史任务开创力与新工具早期的作品都很简单,但是生猛。

都很幼稚,但是天真。

都难免粗糙,但是精力饱满。

艺术顶顶要紧的不是知识,不是熟练。

不是我们现在说的所谓文化教养。

而是直觉而是本能而是那种最最新鲜的感受力。

我甚至觉得就是一种可贵的无知。

可惜我们常常看不起早期作品。

总是盯住盛期的那些著名作品看来看去。

北魏时期的敦煌壁画,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博纳米科·布法马可14世纪,乔托的晚期,明早期死亡的胜利。

地狱。

死亡的胜利完成后的几十年发生了黑死病疫情过去后,人们偶然的发现了那幅画大为震惊,就在那幅画旁边狂欢。

你熟悉一个画家,突然有一天站在他的画的面前,那是一种大快乐。

你完全不知道一个画家。

也完全不了解这幅画,忽然给你撞见了。

我觉得更是一种大快乐大惊喜。

好好保留自己的孩子气。

欧洲的湿壁画。

充满了包浆,颜色剥落,岁月的苍茫感。

戈佐里 《博士来拜》位于梅第奇宫的小告解室,是文艺复兴壁画的一个符号。

二战时期轰炸了画了最后晚餐的那个教堂,但是画了最后晚餐的那堵墙,完好无损地立在哪里,而周围一片废墟。

乔托·迪·邦多纳。

安杰利科·马萨乔。

弗兰切斯卡菲利波诺·利皮。

多梅尼哥·基尔兰达约。

戈佐里薄伽丘 十日谈。

3 人民的胜利无论你胜利也好,失败也好,战争最最真实的结果就是无数家庭破碎了。

面对战争不同的立场,国家、民族、个人。

蒋兆和,人道主义画家。

代表作流民图。

大部分青年不喜欢看苦难片。

中国伟大的绘画传统是千里江山,不是死亡苦难。

风车小屋的舞会。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你会感动于描述苦难的经典,但很难被幸福的画面所感染。

流民图,1943年完成,展览后被日本人没收,53年时在一个仓库中找到,霉烂,半截已经没了,原作30米长。

文革时被定性为反共卖国的大毒草,差点被销毁,文革后又奇迹般地从仓库中找到。

1979年,中央美院报请文化部批准,被认为是爱国主义的现实主义作品。

蒋兆和暮年将其捐给政府,现展览于中国美术馆。

这是一个战胜国对待流民图的态度,憎惧有对日的憎恨,但是不敢面对难民对比格尔尼卡,同样是描绘难民,但是待遇完全不同。

要学会正视苦难4 初学的作品憨,惊讶他有时候这么细,这么聪明憨是一个非常包容,深层的性格难以觉察的内秀中国美术学院,巧手,死路一条?

5 巴黎的青年奥赛美术馆这幅画配的镜框,这个镜框挂在什么房间,这个房间在什么建筑里,这个建筑在什么街道和什么城市里面,一切的一切都会决定这幅画的文化气息展厅还原文物的年代和文化背景。

每一种艺术都有它的诞生时代氛围与文化土壤,一去不复返很少有人能够捕获到那一闪而过的灵光巴齐耶,组织群像,造型,光影6 谁养艺术家印象派在当时是前卫艺术,不被人认可那么现在的各种前卫艺术??

古代多数的艺术品都是定件,是交易,很少未画完,很少为自己画现代文明,富裕家庭超多,需求变多,画家开始画完后等待客户来买,不仅仅是定件。

画廊画家开始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梵高,海边的小男孩提香,裸女画哈尔斯,琵琶演奏者安格尔,《让·皮埃尔·吉尔伯特肖像》莫奈,妻子凯米莉和儿子7 未完成的绘画未完成,不完美,有一部在那,非常有意思印象派,光线,色彩,户外,当场画完,不像古典主义一幅画慢慢琢磨,个把月讲究的是才能,经验,状态笔触,颜料,涂抹,覆盖,本身就是美感,不仅仅是为了画出那个要画的对象绘画自由,媒材。

我画的是画一幅画怎样才算画完,印象派提出的问题一幅画可以无穷无尽地画下去。

前卫艺术家,活在未来,现在不可避免要受委屈。

品味的转变需要几代人塞尚的画通常都是没有画完的,颜料没涂满,还能看到铅笔稿,因为他根本不在乎画完这个概念,永远处于打开的状态。

均衡一幅画,配了框子,挂墙上就死掉了。

没有挂上墙,还能无穷无尽地画下去8非正式的魅力你这幅画画的和我不太像?

太太,你会慢慢的像这幅画。

毕加索每幅画最近完成时,最拿不准的事情,就是他该不该罢手。

他没办法对自己确定这幅画画完了。

希腊人,罗马人,文艺复兴人,都有个规则在那画画,到了梵高开始,每个人必须做自己的太阳。

文人画,态度,绘画中的一切都是假的,不要把绘画当真,你画这幅画的心情要比这幅画重要,无所谓画完不画完,逸笔草草,恰到好处,无穷无尽的一个享受,一个高级的游戏。

高贵的闲人,把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带进了绘画中。

所有的的非正式,未完成,都属于天才。

普通人的只是拙劣

 8 ) 不只看画,更看到先生的为人

去年开始接触画册,期间越来越觉得各个学科的内容是相通的,自己太孤陋寡闻。

开始接触了解后,发现天地真是如此浩大,同志还需努力。

有网友评论陈老师的见解有个人喜好的倾向,我倒觉得,无所谓,或者很正常,想想我们的老师们或者周围人的言谈举止不也是带走个人偏见的么,这或许才是我们观照世界的合理方式。

别忘了,公共知识分子们都是带着自成体系的观点看待社会的,因为这是他们认识、解剖、建构生活或者说自我的渠道。

对风格不喜的前辈不妄加评判,对喜爱的画家画作那掩藏不住的雀跃兴奋,对知识学术的严谨负责,对被忽视轻看的艺术存在的尊重与捡拾,对大众的友善而温厚,对艺术的敬畏和玩味,陈先生的拙雅,让人欢喜感动。

每看一集,知趣,安然。

 9 ) 《局部》第一季——丈量过往的艺术之美

❣1-3审美不是天生的,需要经过后来不断地学习和提升。

陈先生讲的画作对我们而言是不懂得的美,美具有多样性,不能要求一致性,面对这样的美选择虚心接受和记录。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陈先生离校出走,与体制告别后的他在外讲授知识,对我们而言是一种幸运,他对美的理解倾向高阶思维和学术性知识层面,一位忠实于自我的人对于美的理解更具有真实的感知能力,无需借助任何词藻修饰美。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

——《千里江山图》画家:王希孟皇家画院,一位十八岁的少年王希孟无所忌讳,又得宋徽宗亲自调教,彼时的他雄心壮志,挥笔收纳自成格局的景致,每个景致都有精细动人的细微之处。

(小孙字典没输字)十八岁贵在年少轻狂,才在伟大的画卷中赞颂秀丽江山的气魄。

“纸寿千年,但是绢寿五百”,于我们而言,千里江山图的完好保存是何其有幸,而那个早慧的少年在乱世中如烟云浩渺一般隐身在画卷的背后,《千里江山图》成了个人的绝世哀弦。

(小孙字典没输字)——《死亡的胜利》画家:布法马可原来我们一直误会,在西方人和正统艺术家的价值观里,湿壁画才是艺术的杰作,油画之所以风华绝代是得益于印刷的普及和画册宣传。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说来也巧,《死亡的胜利》展现了一场瘟疫带给世人的恐惧,西方艺术家不同于东方艺术家,他们是直接坦坦荡荡地表现出死亡的到来,《死亡的胜利》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这样纷繁的景象还能得到细心的描绘,湿壁画走出油画的框架在墙上直接的呈现了神圣的杰作。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艺术画作会激发人类内心深层的崭新感知能力,是第一感觉,是内心的本能,是对作品的骚动,而这份感知能力也让人类由此内省自己孩子般的无知感。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人民的胜利》画家:蒋兆和《流民图》生动的记录了战争时期受到日本欺负、压迫和奴役的一百个中国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每个人紧皱眉头,眼神涣散地注目没有尽头的前方。

这部有血有肉的长卷画作因画家的个人经历得到质疑,这部作品的存在也就掩藏起来,而蒋先生的人生也过上了四处游荡的生活。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孟德斯鸠曾说过“人在苦难中才更像一个人。

”,看着《流民图》,你才会真正地置身其中,与那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深地共鸣。

今日这盛世是来之不易的,忘记历史的民族是另一种形式背叛披荆斩棘的先辈们,同时也不再拥有未来。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

 10 ) 《局部》第一季摘录

*E1《千里江山图》王希孟现藏 故宫博物院陈丹青评价这幅画中提到“通常成年的老熟的大师,喜欢做减法。

也就是所谓取舍和概括。

可十八岁英年的王希孟呢,他是忙着做加法。

人在十八岁年纪,才会有这股子雄心和细心。

”所谓雄心,是和千里江山的壮阔一脉相承的,在年轻的时候,在自信和激情的加持下,呈现出的东西总是充满生机和力量的。

陈在第二集《死亡的胜利》中提到“各种艺术的成熟壮大,根子全部在早期。

”“早期作品都很简单,但是生猛。

都很幼稚,但是天真。

都难免粗糙,但是精力饱满。

用中国的古画就是元气淋漓。

” 因为元气和内在的欣喜,王希孟挥笔成就这样一幅酣畅淋漓的画。

本集末尾陈丹青如是说“十八岁干的事,多半是不自知的。

他好也好在不自知。

在《千里江山图》中,我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

他正好十八岁。

长几岁,小几岁,不会有《千里江山图》。

他好像知道。

过几年就死了。

《菜根谭》言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

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我追崇那份赤子之心。

在浮躁的社会中,不论社会怎么加诸于现实的残酷与不安,只惟愿对艺术与美的激情永不消减。

另外这一集中关于绘画创作,陈认为“绘画是手绘的,手艺第一。

手艺之上,又是眼光第一。

这个眼光,分两层。

一是观察之眼,一个是指一边画着,一边你怎么判断自己这幅画,属于经验范畴,是不可学不可教,所谓天份,实指这个。

”作为一个庸庸无为的欣赏者,我可以理解为我一贯很喜欢的一种状态,即“既置身其中,又处身事外。

”置身其中,意味着全神贯注地投入,物我合一。

处身事外,即所谓对作品的判断。

要成就艺术,须有独特的艺术眼光,在艺术史的洪流中,能够被记住的人,既是传承者更是开拓者和引领者。

一味临摹,是匠人;发挥自身的才气,实现美感的创新,才是艺术家。

*E2《死亡的胜利》布法马可现位于 意大利圣墓园(比萨斜塔旁边)

gorgeous:欧洲湿壁画(教堂里)& 魏晋唐宋·工笔重彩画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各文明、各种文化都有一个春夏秋冬、生老病死,那么每个画家,每个画派,也都有自己的早期、中期、盛期、晚期,然后没落,然后死亡。

▲关注早期的作品北魏的敦煌壁画——元气淋漓,动人,想象力eg:无名作者《舍身饲虎图》云岗石窟compare with 龙门石窟:前者的雄大气魄甚于后者▲艺术顶顶要紧的,不是知识、不是熟练,也不是所谓的文化教养,而是直觉、本能和最最新鲜的感受力。

美感是需要导引和学习的。

——贡布里希

#绘画内容:关于死亡,棺材,尸体,屠杀(西方经常出现的主题)The corpse is alive,as corpse:it is the living image of a dead thing.尸体作为尸体,是活生生的。

——罗兰·巴特中国人少画棺材和尸体compare:透露出不同国家关于死亡的认知和其中显现出的差异。

*E3 人民的胜利· 蒋兆和《流民图》1943 展于北京太庙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E4 初习的作品·《海边的渔夫》1883 梵高阿姆斯特丹市中心·梵高博物馆阿姆斯特丹乡下 席勒·姆勒博物馆 梵高初期作品

《局部第一季》短评

艺术的八卦历史,还是没有引导我们如何去欣赏一幅画。三星给片头的画面和巴赫G大调。

4分钟前
  • lonelytogether
  • 还行

讲得真好

8分钟前
  • 浅黄色
  • 力荐

非常适合我,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说一点

13分钟前
  • 捕鱼儿海迷失
  • 力荐

同一p里说着巾帼不让须眉还是借女人捧男人下一秒又叫人家先生了真不知道啥意思啊?

14分钟前
  • oo
  • 还行

被某种看似深沉实则轻浮的典型文化人stereotype成功引起生理性不适。这种张嘴就来的肤浅联想和俗气的抒情真的令人消化不良,事实上刚看到片头,听了3秒钟G大调就被那种紧绷的装13逗笑了,我看我还是滚回去听张法中好了。ˊ_&amp;gt;ˋ

18分钟前
  • Sigmund Fraud
  • 很差

有意思 又想到木心先生

19分钟前
  • 吴邪
  • 推荐

真的很好,每一集都能学到点新东西,不明白学艺术还喷陈丹青的人,我认为他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21分钟前
  • 了不起的苏小姐
  • 力荐

看了两集没什么意思,还因为某个观点和F吵了一架,不看了……

24分钟前
  • 艾粒的汐境
  • 还行

看书看视频更深刻一些

26分钟前
  • 一条
  • 还行

喜欢陈先生!

29分钟前
  • 击败闪豆
  • 还行

从前,学生时觉得陈丹青几乎是殿堂。现在,吃饭时都可以就着陈丹青。不是殿堂倒了,也不是我到了殿堂。新媒体给殿堂开了窗,让买不起门票的众生也能张望一二。

32分钟前
  • 还行

庆幸国内的许多画作已看过(回国时应该找机会再去!),欧洲的待我慢慢去欣赏吧。

34分钟前
  • 阿伦和饭师傅
  • 力荐

看了4集,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陈先生~赞

39分钟前
  • 鲤way
  • 还行

陈丹青的《局部第一季》终于看完了,每个早上,一边吃饭,一边听他絮叨,真是享受,更何况还能见到他的脸。艺术终究是偏离大众的,艺术不为大众服务,艺术的本质就是曲高和寡,一旦艺术被大众接受,也就一文不值了。我也不懂艺术,就像我始终我看不懂毕加索的画。看过了毕加索从十五岁到九十一岁的自画像,觉得他是一个疯掉的老头子。斯坦因的画像是他触摸艺术的天梯,也是他创作巅峰时期的分水岭,从那以后,他好像被雷母劈了天灵盖,每个人物画得都跟比目鱼似的。这就是立体派。我不懂。毕加索融入历史,历史被挂在了墙上。

44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力荐

缺乏条理,张口就来,有错误信息。节目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传播知识前起码先查查真伪吧。常常抛出个立场又说不出所以然,没有思考,一众不懂装懂叶公好龙的文青表示深受感动,还说看不进去的人是因为理解得不够深入,咱诚实面对自己别装行吗?真对绘画艺术感兴趣,听陈丹青不着四六地吹水不如看个正经的美术史纪录片

45分钟前
  • 菠萝
  • 很差

看到陈这张怨妇臭脸就讨厌

46分钟前
  • 豆豆老人
  • 很差

看了几集,发现看视频的时候总不如看书时候有耐心。

51分钟前
  • 大大
  • 还行

陈丹青.一星都给多了!

54分钟前
  • 魔柒
  • 很差

很好的入门

59分钟前
  • water
  • 力荐

哎呀,看完了喜欢的不得了,完全说不出话来。

1小时前
  • 巴斯特德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