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人大毛的设定是拥有萌力加魔力,他只是一个吃到好吃的会开心,有伙伴会快乐,看到坏人会害怕的小朋友;可在外人眼里,他却拥有操控自然的强大魔力。
大毛需要被保护但也无所不能,在一路护送大毛,穿越祖国的过程中,小艺经历了许多艰辛和考验。
最终大家合力一起打败邪恶势力,让大毛和亲人团聚,也在其中收获了自己的成长,以及明白了如何去珍惜和爱自己的亲人。
不管是小艺,还是鹏鹏、阿俊,他们都在一路的旅程冒险中完成了自我蜕变。
上上个星期又重温了这部电影,这部在去年国庆我最最最最最最喜欢的电影。
九月份的时候接到在影城工作的朋友的电话,问我有没有时间来看部首映的动画片,那时候刚好因为工作的原因闲在家里,想着不如出去散散心的想法就答应了朋友的建议。
拿着票刚坐在影厅座位上就听到后面有好多小朋友的声音,想着希望后面的小朋友可以乖乖的,不要太吵以免影响了观影体验。
影片开始从雪人出逃到女主准备送雪人回家让我觉得一般般,不是能特别吸引我,当主角一群人因为饥饿没有食物的时候,雪人使用超能力让周围的蓝莓树结果,没想到雪人没有控制好超能力,蓝莓大到要爆炸了,主角为了躲避“蓝莓炸弹”踱步狂奔的时候才让我真正融入到整部电影之中,和后面的小朋友一起融入整体电影。
片中的景色和场景都特别特别吸引我,一开始的长江水道,黄山和婺源的油菜花,特别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花,让人忍不住想和主角一起徜徉在花海之中,不愿醒来。
影片特别吸引我的地方在于这是一部比较中式的动画,包括主角对情感的表达都符合国人一贯的内敛。
但是有些特别的点又能非常的打动我,特别是女主在乐山大佛上面那一段小提琴的演奏,让我觉得她已经走出爸爸已经不在了的悲伤之中,未来要更好的陪伴妈妈和奶奶。
整部电影让我很满意,即使现在也会偶尔去视频网站观看。
超级nice的一部电影,
雪人奇缘 (2019)7.12019 / 美国 中国大陆 / 喜剧 动画 冒险 / 吉尔·卡尔顿 托德·维尔德曼 / 汪可盈 阿尔伯特·蔡
(原载于《电影》杂志与“电影杂志 MOVIE”公众号)
第一次采访时万茜的装束(图片来自微博@万茜工作室)已是第二次采访万茜。
两年前也在上海,那时为《心理罪》(2017)宣传的她一袭星蓝连身裙,宛然立在此间,优雅极了,也还是为爽朗大方预留出许多空间。
(那时的采访→《演好每一个真实的人》)这一次的她,砂黑短皮裙搭一件纱白长衬衣,腰间一抹沙金窄腰带,依然清爽利落。
采访前,脚上早换了双平底拖鞋,让旁人看着,也觉得舒适。
第二次采访时万茜的装束(图片来自微博@万茜工作室)被大众用腻了的“杠铃笑”,却是百听不厌。
在采访间,这种辨析度极高的笑声,就像是《雪人奇缘》里的魔法,汹涌地涨满山与河,花也好,云也好,都莹莹地亮了起来。
跟她说上回采访不知好事将近,要将晚来的“恭喜”补上,她笑得特别开怀,声音扬起来,“谢谢,(女儿)现在已经快两岁了!
”经纪人琢玉听到也乐了,撺掇着“快点夸她现在又年轻又美貌”,但其实,并不需要添上“现在”二字。
真该说万茜依然没变,那种年轻美貌,都借由心态钻到了心里,哪怕她越来越红,也越来越忙。
而我们只消在台前看着这个似乎不曾世故的优质艺人,悄悄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比如,对于声音的高超驾驭。
(注:以下涉及剧透。
)
第一次为动画配音东方梦工厂的首部原创动画电影《雪人奇缘》被称作“一封写给中国的情书”,因为无论在场景设置上,还是在角色塑造上,都充满了浓重的中国元素。
故事的主线是小艺、阿俊、鹏鹏三个中国小伙伴从上海出发,途径千岛湖、黄山、油菜花田、乐山大佛等绝色美景,千里迢迢护送雪人大毛返回位于珠穆朗玛峰的家。
而在圆雪人归家梦的同时,和睦团圆的中国传统家庭观也贯穿在他们这段成长史中。
发布会上万茜谈起参与这部合家欢电影配音的缘分,朗然笑道,“天赐良机,拍马就上。
”玩笑归玩笑,电影本身对她的吸引力也是促成合作的重要原因,“因为它有一个非常美妙的中国山河旅行图,同时还有非常温馨、非常刺激的故事本体,尤其是,我配的角色也很有创造性。
”
万茜是给扎拉博士配音的。
这位从事生物研究的科学家,最大的爱好就是见证、收集世界上各种奇异、珍稀的生物,这就包括了雪人。
给最终会揭露真面目的扎拉博士配音,其实相当于承接了两个角色的戏份,万茜形容自己得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戏剧创造空间”。
在前期的“小白兔”阶段,为了呈现人畜无害、极富爱心的形象,万茜会选用比较温柔的声线来配音,发声点则会稍微偏高一点。
到了后期,扎拉博士会突然撕下伪装,将野心和欲望淋漓尽致地展现到众人面前,那就需要换上一套凶狠的语调。
万茜现场提高声音示范了一句“老子要弄你!
”端不住,自己也笑起来。
就是这样一个有明显变化层次的复杂角色,却没有给万茜预留太多准备的时间。
拿到扎拉博士相关的剧本时,万茜还在剧组,为了不耽误录制进度,平常一逮到空,她就立刻翻看,不断琢磨。
“香蕉姐”莎拉·保罗森负责扎拉博士的英文版配音,于是万茜就会拿她录音的版本作为参考,揣摩导演对角色状态的理解和意图。
只不过,《雪人奇缘》的创作基准是英文台词、口型,以及西方待人接物的态度,直接嫁接到中国语境里,会水土不服。
万茜觉得,“这是从上海开始的一个故事,几乎所有路程都是在中国,所以我在看到片子的时候,很希望能够更加贴地气,更加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
”于是,她会跟配音导演多次碰撞,敲定最贴合的表达。
统共录制下来,只花了半天时间。
能有这种效率,也多亏了万茜对配音任务的提前构想以及反复练习。
可饶是如此,头一回配音的万茜也意识到这项工作有许多局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容易没有支点”,而“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面做这样的一个声音表演,它是不会像我们在现场,去真正进行表演那么有现场感”。
因此,除了倚靠想象,搭建脑中的私人剧场,有时候她也得借助一些必要的肢体动作,来获取更为拟真的现实感、互动感。
万茜前后转了一下身子,再念一遍“你过来一下”,较之静坐时的发声,果然多了一种忽远忽近的缥缈。
她很明白,声音作为一项技能,是可以单独提炼出来打磨的。
能对声音门道摸得如此清透,无怪乎头一回给动画角色配音,她非但没有新手的生涩,还能有独门的发挥。
从分门别类到融会贯通就像世间所有高手,每发出一记大招,总能顺藤摸瓜到若干年前。
“声台行表就是演员的四大基本功课,我们上学的时候就学这些东西。
”万茜回忆说,最早期开始接触声音这门功课的时候,更多的是修习基本功,比如怎么去延长气息,怎么去控制自己的发声位置,怎么去寻找共鸣腔……等到这些基本的东西学会以后,运用起来才能有的放矢。
(图片来自微博@万茜工作室)她先学的是表演,然后再去做歌手,“这种基本功都是相通的,再就是根据现在我要做的工作来进行调整,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但是这种学习,真的是永无止境。
”就像是参加《声临其境》第二季(2019)的时候,她要给《魔发奇缘》(2010)的长发公主配音,其中有一段是要唱歌的。
那时《歌手2019》就在隔壁录制,万茜在吃饭的地方见到了兰天洋老师,就把他拦下来硬学了一招。
若用平常的歌唱方法,假如遇到状态不好或声音很高的状况,声音就会变得很散。
但要是跟兰天洋老师说的那样,一直咬着牙根,让自己的嘴角一直往耳朵后面去咧,那么声音就会变得非常集中。
短短十分钟的指导,让万茜在高台中,又摸到了一道向上的阶梯。
万茜的开窍,以及开窍后的爆发,这几年格外明显,特别是在声音领域。
关于她在声音上的造诣,很多人要从《你好,疯子!
》(2016)开始被深深折服。
当中压轴的那一场独角戏,万茜无间断地展现着七重人格的渐变。
迷茫、忧伤的安希本体,分裂出怯懦的历史教师、痞气的记者、话痨的律师、顾家的兽医、世故的公关小姐、暴躁的出租车司机六个身份。
七副面孔重叠在万茜身上,腔调、神态、措辞都被她拿捏得精准,更被她切换得自若。
衬着医院清冷的办公室,万茜游刃有余的百变声音,叫人看得惊佩而胆寒。
这场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表演技惊四座。
尽管这次金马“最佳女配角”万茜仅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斩获影后封号,但她演技的江湖地位早已屹立不倒。
随之通过多部电视剧以及热门电影《心理罪》(2017)开启霸屏模式的万茜,让更多人熟知她的名字,也期盼她在声音表演上再下一城。
给临终关怀题材的纪录片《生命里》(2018)念旁白,对她而言大概只是小菜一碟,毕竟光是当初为《你好,疯子!
》录制的一段三分钟独白,就足以证明她对念白的把控是如何炉火纯青,更不用说还有如此丰富的舞台经验。
还是要在综艺节目《声临其境》,她才好用声音去征服更多观众,或者说听众。
万茜在《声临其境》中首度亮相(图源水印)有太多赞不绝口的瞬间,让人们看到她极强的可塑性。
她可以是《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1993)里娇蛮泼辣的年轻师妹,可以是《唐山大地震》(2010)里左右为难的中年母亲,还可以是《我不是药神》(2018)里羸弱卑微的求药老人。
又或者,摇身一变,反串一个《新白娘子传奇》(1992)里的许仕林。
万茜是湖南人,扮演师妹的王祖贤有俏皮的港台腔,她也可以有。
中年母亲的唐山话拖出了哭腔,她也没有落下。
《陆垚知马俐》(2016)的一口东北话,不成问题。
《无名之辈》(2018)需要用上贵州话,不在话下。
任素汐把这轮椅上的绝望与自尊演绎得淋漓尽致,万茜接棒,照样喊哭一票听众。
透过许仕林之口,万茜唱了耳熟能详的几曲段子,钻到长发公主才被释放的灵魂里,她一面唱,一面又能演绎时喜时惊的割裂情绪。
到了复活赛,她憋出更大的一招。
《海底总动员》(2003)中小丑鱼尼莫、小黄鱼、海星、河鲀、虾虾、白紫鱼、黄紫鱼、鹈鹕这“七个水产和一只飞禽”,全由她一人扛下。
对话密集,衔接紧凑,难度奇高,但万茜就是万茜。
经历过这一役,兴许任谁都可以认为,只不过是给《雪人奇缘》区区一个角色两个阶段配音,要说“难倒万茜”,谈何容易。
经纪人琢玉称赞万茜特别擅长“分门别类”。
万茜自己在知乎上也详细谈到,“我找到了每种声音的发声位置,再用每个角色的声音把它所有的台词用它的声线完整地配下来,反复练习直到形成了声音的记忆点,再进行下一个角色的配音练习,以此类推,分别完成8种声音8个角色的单独配音,每一个角色的每一种声音都有了固定的声音档位之后,再进行‘混音’,像编辫子一样把8种角色的声音编织在一起。
”正因为在《声临其境》中的出彩表现,《雪人奇缘》的橄榄枝才递到早就对动画配音产生兴趣的万茜手上。
又因为有分门别类的长处,她才格外知晓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工作如此,生活亦是,无怪乎万茜能够成为一个不断制造惊喜的人物。
毕竟多年以前,她就能以“万有引力”游戏公会会长、资深魔兽玩家的身份震惊网络,而近来,用6650块拼图拼出8.4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后,她还能写出一个技术贴。
(图片来自微博@万茜工作室)在娱乐行业偶尔祭出一件大杀器,对万茜来说,还真算不上稀罕事。
提到这,她只是大笑,“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把一个兴趣变成了爱好,不对,爱好变成了兴趣,哎,兴趣就是爱好……”万茜的爱好实在很多,经纪人透露她又有一门手艺要学,她接茬卖了个关子。
不变的,还是那种俏皮劲儿。
明代陈继儒撰有《小窗幽记》,“集醒篇”里有一句,“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在还不够红的阶段,万茜曾以此句跟乎友共勉,现在声名鹊起,这一句念着,依然合宜得很。
2019年国庆档期当中比较另类的新片就是《雪人奇缘》了。
梦工厂这部专门为中国电影观众量身定做的动画片,无论是故事背景、人物设定、情节主线,全都力图打造一个原汁原味、发生在中国的梦幻历险。
话说梦工厂之前可是打造了不少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动画片:《怪物史莱克》系列,打造了ANTI-迪士尼公主菲奥娜,结果却获得了大家的追捧“谁说公主必须嫁王子,公主必须又瘦又漂亮?
”;《功夫熊猫》系列,塑造了全球最受欢迎的东方功夫英雄,功夫熊猫阿宝从外形和人设都让东西方观众很买单;《驯龙高手》系列,用北欧神话的外壳讲少年的成长……如今梦工厂为中国观众贴心订做的《雪人奇缘》表现却平平(可能票房表现令不少人感到失望),为什么好莱坞绞尽脑汁做的中国电影,这么不中国?
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比起来,《雪人奇缘》与中国观众心目中的“讲中国故事的动画大片”差了100个《功夫熊猫》。
诚然,《雪人奇缘》为了拉近和中国观众的距离,在人物设定上就颇费心思,甚至非常想要呈现当代中国家庭关系:
单亲家庭长大的小艺(张子枫配音),像极了现在中国的00后少年。
正值青春叛逆期,每天用手机和耳机把自己隔绝在全家人之外。
独来独往,不求身边人的理解,内心的苦闷无人能解。
小艺的母亲和奶奶(蔡明配音),则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母性角色一样,包揽万事,一手扛起整个家庭的家务和收入。
对孩子的要求没有别的,不求孩子独立自主,唯一的期望就是“学习好、能合群”。
母性角色在中国传统家庭当中,没有任何来自爱情、情欲的情感需求,只会一门心思地付出,所有对异性的情感需求都转化为“希望孩子能有出息”。
所以《雪人奇缘》当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几乎没有对这个家庭造成实质的影响。
影片中小艺每天经过的街道、建筑、餐厅、景点,甚至音乐,都很中国风,为什么这样一部电影却一点都不中国?
说到底,《雪人奇缘》依旧是披着中国风外壳的好莱坞动画片,多了一份西方人对中国人的想象而已。
影片中太多中国人不能认同的地方:
1、中国人不这样吃饭:再喜欢吃包子的家庭,也会变着花样给家人做饭,米饭面条包子饺子都是家家必备,更别提川鲁粤各大菜系的经典美味。
2、中国人不这样浪漫:也许会在家中保留逝去亲人的遗物,但不会有人这样一时冲动一身夏天衣服直奔喜马拉雅雪山,你以为你是功夫明星吗?
3、中国人不这样自由:孩子一个电话消失了一个暑假,只说自己和邻居哥哥一起去北京了,家长就放心了。
现在这个年代,最怕就是孩子被拐卖去做了传销。
4、中国人禁止雇佣童工:不管是代人遛狗还是搬运垃圾、饭馆洗碗,都不会有明目张胆雇佣中学生的情况发生(家里的小作坊帮忙看店除外)。
5、中国的景点不会这样空空荡荡: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工作日,像黄山、雪山、油菜花这样的著名景点都是人山人海。
诸如此类不一一赘述,《雪人奇缘》想要进军华语电影市场的意图很明显,策划到创作团队大量启用华语电影人就能看出一斑。
可惜立意内核不够中国的电影,总是有种东施效颦的距离感。
中国观众已经有了《哪吒》,恐怕再难满足于好莱坞动画片中左手画个龙、右手画一道彩虹“代表中国”了。
笑料十足又很是感人,丑萌“怪物”在善良的人类小伙伴的带领下逃脱追捕回归自然,将东西方动画及观念进行碰撞,追求自由和家庭至上的融合;将景色拍的十分壮美,极大的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同时大量中国元素对国内观众来说将十分亲切,森林、雪山、水乡、花田、大佛的等场景渲染的很美很震撼!
爆浆蓝莓和油菜花海浪非常有想象力!
大毛也超级超级可爱!
(1)一个人先天自有价值。
在个体的生命历程中,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依靠自己作为子女、朋友、学生、消费者、伴侣、劳动者、父母、社区居民、休闲者、公民等等角色而存在的,人的价值在于其先天的自身,这个价值是对自己的生命而言,也是对整个内在连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
或者更简练地说,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是自由的。
(2)一个人应赴英雄之路。
人先天拥有自身的价值,但价值的彰显需要漫长的过程,要经过启蒙、内观、召唤、犹疑、启迪、试探、受命、诱惑、奖赏、挫折、低谷、内省、训练、往复、重塑、决战、回归等等关卡中的部分或全部,这是一个人应该经历的自我实现的英雄之路。
或者更简练地说,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要自己对自己负责。
——这是我认为的人本主义,也是我过去和当前奉行的最高信念。
不同人的英雄之路的目标和自我认知也不同,个体的生命历程中,目标还可能转换和发展。
有的人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好父亲/好母亲,这也没问题,虽说人的价值不依附于这样的角色,但自己的价值实现可以是成为这样的角色的完美态。
二者的区别是,到底是差不多做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父亲/母亲,还是去努力接近成为一个真正好的父亲/母亲。
买掌阅免费会员时送了一张雪人奇缘的电影票,我本来是对这种类型的电影不感兴趣的,但是免费的电影票也得去看呀,豆瓣评分7.5分,也到了我看电影的标准了。
多亏如此我才能有机会看到这个电影,旅行,这是电影最触动我的地方。
因为我也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事实上我没怎么旅行过,生活所迫或者是没有行动力吧,但是对旅行的渴望从我高中时就在积累,在我的心中,越来越强烈。
这是一部美国的电影,不过旅行的地点是在中国,电影里的地点应该都是真实的场景,不过只有乐山大佛标出了名字,其他的地点不知道是哪里。
中国好美呀,无论是城市的丰富还是大自然的美丽,我认为都有独特的地方, 鹏鹏,阿俊,小艺,带着我一起经历了这场旅行,那种跟着音乐 ,与大家一起的感觉,难以形容,只觉得全身的所有细胞都被调动,百分百的投入其中,这样奇妙的旅行虽然不可能拥有,却跟随着电影真实的经历了一次 ,看完之后,我心中对旅行的渴望,对旅行所有美好的期待都达到了顶点,一生绝不能普普通通的活着,这么大的世界,这么多美丽的地方,怎能不去探索。
我相信这不只是一个给小孩子看的电影,那其中蕴含着的东西,深深地触动了我。
比想象中好看很多,出乎意料,而且是我看过的中国元素最接地气的非纯国产动画电影,中国风布遍全片,真是还原,还种草了一大堆景点哈哈哈,赞 。
能看得出来电影制作人员有花心思研究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而不是随便出现一双筷子甚至穿上和服就说是中国风。
情节方面肯定是比较简单的了,非常适合国情假期带小孩子一起全家观看
《雪人奇缘》(Abominable)讲述的是女孩小艺在自家楼顶偶然发现了小雪人大毛,在得知它来自遥远的珠穆朗玛峰后,和两位小伙伴阿俊、鹏鹏一起穿越祖国3000公里,护送它回家的故事。
因为稍有些孩子气的幼稚元素,《雪人奇缘》并不是一部主打成人向的电影,而是主打合家欢。
东方梦工厂在《功夫熊猫3》之后再次携手美国梦工场,旨在为中美两国的孩子缔造一个完美纯真的童话故事,讲述颇有孤独感的中国少女小艺的故事,加入了一些新鲜元素和奇妙想象力。
雪人大毛的设定是拥有萌力加魔力,他只是一个吃到好吃的会开心,有伙伴会快乐,看到坏人会害怕的小朋友;可在外人眼里,他却拥有操控自然的强大魔力。
大毛需要被保护但也无所不能,在一路护送大毛,穿越祖国的过程中,小艺经历了许多艰辛和考验。
最终大家合力一起打败邪恶势力,让大毛和亲人团聚,也在其中收获了自己的成长,以及明白了如何去珍惜和爱自己的亲人。
不管是小艺,还是鹏鹏、阿俊,他们都在一路的旅程冒险中完成了自我蜕变。
《雪人奇缘》如同一股清流,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中华各不相同却极具特色的美,让人不自禁地沉浸。
导演及编剧吉尔·卡尔顿说:“我越是了解中国,越被这里多元、绮丽的自然景色吸引。
我得到的是一块空白画布,所以要把自己看到中国的美,全都展现在大银幕上。
”让人很动容的是影片“家”的主题,“家”是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对于回家,我们都有同样的渴望。
小艺生活在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里,因为父亲早逝的原因,她和妈妈、奶奶生活在一起。
也许是因失去过亲人的关系,她们对家里唯一的孩子格外关注。
只是当这种唠叨碰上孩子的青春期,这份爱对小艺来说多少有些沉重、压抑。
印象最深的就是小艺在乐山大佛下、在雨中拉小提琴的场景。
尽管没有掉一滴眼泪,但她悲怆的神情和全身心沉浸在其中的感觉,穿过屏幕让观众听到了她内心的诉说。
这种内敛含蓄的表达无疑更动人,也为影片创造出更多的画外空间。
伴随着琴声,让人想到了更多自己和父母间的故事。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后,很多海外媒体认为它是冲击明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电影的有力竞争者。
以往一说到中国,很多外国人想到的.都是故宫长城,但《雪人奇缘》却将更多更有特色的风光搬上了世界舞台,可以说是给中国的一封情书。
神秘的珠穆朗玛峰,云雾飘渺的黄山,波光潋滟的千岛湖,庄严肃穆的乐山大佛,美不胜收的油菜花海,随着这一场冒险,观众们也随之欣赏了一幕幕视觉盛宴。
更值得称赞的是,影片的美不仅在于其真实生动的还原,更将浓浓的中国风韵体现了出来。
如诗如画,非常有意境。
小船载着三人在千岛湖悠哉悠哉荡漾的场景,让人不禁想到诗句“平湖千顷碧,迭迭送轻舟。
日出鳞光烁,岚腾岛影浮”的惬意。
漫步于夕阳下,远处的飞鸟同落日的余晖交相辉映,他们的身影倒映在小河中,让人又联想到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浪漫。
《雪人奇缘》其实是一部有着中国魂、但在画面呈现上却是好莱坞质感的动画电影。
这里不得不提到它硬核的幕后团队,导演及编剧卡尔顿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动画工作者,其自编自导的《丛林大反攻》,在有着动画届奥斯卡之称的安妮奖上,获得了包括最佳动画电影、最佳动画效果、最佳角色设计等在内的六项提名。
在设计雪人大毛这个传说中的神秘生物时,她不希望将它设定为常规的会说话的拟人形象,于是从家里的几只大型宠物犬身上获得灵感,赋予了其反差感极强的高大外表与暖萌甜心性格。
看完电影之后,可能有些人会认为电影情节幼稚,不够合理。
但这本来不就是动漫应该有的样子么?
我们可以设定反派手中有无数的飞机弹炮,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大毛也有着独特的超能力呢?
而且,作为一个幼年雪人,很明显大毛是无法自如地掌握自己的超能力的,所以大毛根本不可能独自回家,这也就体现出了小艺一行人的作用。
虽然他们只是孩子,没有任何超能力,但只有在他们的陪伴和坚定的信念支持下,大毛才有可能回家。
3D技术这几年进步很快,中等投资也能实现很好效果。
剧情幼稚,角色都没有什么记忆点。
仓促赶工。
角色造型生动。
想起九段线风波。
不重视剧情。
老头就是功夫熊猫里的师父。
各方面细节都不错,但组合起来就很平庸。
看得累。
感觉只是在炫技,并没有用心在讲一个故事。
和迪士尼梦工厂同类作品比较没有任何优势。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