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部商业片,也不是一部文艺片,不是动作片,更不是爱情片,它只是一部改编自漫画的青春励志电影,低成本,小制作,人物不多,情节简单。
但就是这种淡淡的感觉带来的感动,足以让作为观众的你我看完之后,在内心里慢慢思索、回味。
第一章 回忆影片开头便是女主角奈绪子少年时的回忆。
12岁的奈绪子为了治疗哮喘而来到了崎县的波切岛上,在这里,她与当时10岁的超级喜欢跑步的少年雄介相遇了。
雄介的父亲是曾被誉为“波切岛之风”的跑步好手。
奈绪子在一次与双亲出海的途中掉进了海里,在海船上工作的雄介父亲为了救落水的奈绪子,意外遇难。
因为年幼,雄介将自己的悲伤向奈绪子发泄了过去:“把父亲还给我!
”从那时起,奈绪子就一直承受着夺走雄介父亲的罪恶感而痛苦不已,而雄介也一直沉浸在丧父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两个孩子的时间都停止在了那一年的夏天,充满痛苦回忆的夏天。
开头倒叙的手法在众多电影中早已不算特别,只是白裙少女配上湛蓝的海水让人产生一瞬的恍惚——这样的场景似乎在我们的梦里出现。
12岁的奈绪子站在船舷边,低头,一片波光粼粼。
一阵风,少女白色的帽子被吹走了,伸手去追,掉进了大海。
没有人知道那时的奈绪子在想些什么。
这也许就是年少的困惑。
第二章 重逢升入高中的两人因运动会再次相遇。
当奈绪子表明身份后,雄介只是毫不在乎似的说了一句“我已经忘记了”,便转身离开。
之后不久,雄介人生中最初的马拉松赛第一回的九洲赛区即将开赛。
而一直偷偷注意着雄介的奈绪子也跟着来到了九洲,并且在机缘巧合之下被拜托当了雄介的递水员,在供水的地点等着雄介。
雄介在长跑过程中虽然因为得到的顺序排得不太好,但却以令人惊异的速度追赶了上来,在补水的过程中,电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奔跑的少年看着站在路边递水的少女,没有伸手,少女发现少年似乎在犹豫,眼看就要错过补水的时机,奔跑着,赶上他,握着水瓶的手臂一直向前伸着,补水瓶里的水随着她身体的晃动,一滴一滴洒了出来。
少女及肩的褐色长发飘扬着,紧紧盯住少年的双眸似乎在呼喊:“请你接过我的水吧!
”那样忧郁的褐色瞳仁,那样诚恳却又欲言又止的表情,被无限放大在了荧幕上。
这时的少年明明一伸手就可以拿到,但他却只是看着她,复杂的眼神,木然的表情,然后转头,加速,甩开了她。
跟不上雄介的奈绪子最终停了下来,一直紧握着水瓶的手慢慢垂落,晶莹透亮的水洒了一地。
影片这一段是我特别喜欢的部分之一,没有台词,没有配乐,在导演刻意安排的慢镜头下,你只能看到两个正在奔跑的少年,也只能听到他们粗重的呼吸,但透过两双澄澈眼睛,我们读到了两人的心声。
曾在一本书上读到这样一句话:“有些事情,我们会轻易原谅自己却不会原谅别人。
有一些事情,我们总是原谅别人,却绝不原谅自己。
”在原谅与被原谅之间,我们总是挣扎在拒绝与妥协之间,但我们似乎忘记了,除了“拒绝”与“妥协”这两个选择,生活还为我们提供了“宽容”。
也许有些事情我们无法原谅,但我们可以选择“宽容”;也许有些时候我们无法被原谅,但我们仍可以选择“宽容”。
第三章 传递高中马拉松接力大赛中第一棒的队员,在奔跑过程中好几次都要放弃,但想到队友们的期待与信任,最终坚持了下来。
第二棒的队员,接棒后因操之过急,在奔跑中摔倒,眼看着一个又一个对手超过了自己,放弃吗?
当然不能。
虽然右臂受伤,他依然坚持跑完全程。
第三棒的男孩跑了一半就感到体力不支,身体开始出现明显的摇摆。
这时,一名队友及时赶到,陪他跑了一小截,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两人定下了比赛后一起钓鱼的约定。
第四棒是田径部里戴眼镜的队长,他紧紧要紧牙关,带着责任一路坚持……每一次交接棒时,前一名队员在倒下之前都会嘶声力竭地朝着下一名队员大喊:“交给雄介!
一定要交给雄介!
”仿佛这已成为一个口号,一种信念。
第四章 相信最后一棒的雄介肩负着所有人的期望。
他一上场就猛然加速,反超了好几位选手。
因为比赛前半段体力过早透支,后半段——比赛最关键的冲刺阶段——雄介支撑不住,眼看就要倒下。
挣扎在身体极限的他不住地问:“为什么要奔跑?
父亲你为什么要奔跑?
”得不到答案的他在即将倒下的一瞬听到有人在身后呼喊自己的名字,是奈绪子。
身患哮喘不能剧烈运动的她居然一路奔跑着追赶上来,仅仅是为了给雄介加油。
“一定要赢!
一定要赢!
”少年似乎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微笑着,加速,继续奔跑。
终于,看到终点了,雄介与一直领先的对手开始最后一搏。
终点线后带病而来的西浦教练,手臂还缠着绷带的队友,跑得满头是汗的奈绪子……大家不停地朝着雄介大喊“加油”,看到他们的雄介不顾一切地向前奔去,仿佛不远处等待他的不是什么马拉松大赛冠军,而是将信任交付于他的大家。
最终,雄介第一个冲过了终点,与大家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我相信你能跑下来。
”这句台词在影片中出现了许多次。
接力赛中的每一名队员都是怀着这样的信念一路坚持下来。
为什么要奔跑?
因为信任。
这是一个让人无法拒绝也无法不被打动的答案。
据说,人类发明的第一项运动项目便是奔跑。
但我们为什么要奔跑?
为了追赶时间?
为了强健体魄?
为了证明自己?
我想每一个奔跑者都有自己的理由。
只是《奈绪子》让我们记起了那最最单纯的奔跑原因:信任
我不喜欢长跑,我觉得我的肢体在长跑中会四处分散,心脏要逼到嗓子边,浑身发烫,我不喜欢这种笨重又窒息的感觉。
中考的时候特意选了游泳来避开八百米;大学最后一年体测用其他项目的分数申请了长跑免考。
听说跑步的燃脂效率并不高,并且很吃技术,我心里就更加觉得不需要选择这样一种费力的运动方式。
最近一年我的心情陷入躁郁波动的状态,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生活。
烦躁的时候想大叫,想摔东西,但不希望有人听见,也不希望真正毁灭任何物品。
导师提出改稿意见的那个晚上,我的大脑里是各种意味不明的叫喊。
想摆脱它们!
这么想着,我决定去楼下跑步。
我没有打开记步软件,只是听着音乐一直跑。
然后我越跑越快,越跑越快,直到停下来大口喘气的那一刻。
我第一次觉得,几乎窒息的感觉是那么畅快。
就像吵架时说出了自己想说的所有话,倾泻出了所有压抑已久的不满。
每当看到影视作品中,主角能痛痛快快地吵架时,我内心总是有点羡慕和不真实感。
我觉得自己根本无法漂漂亮亮地吵一场架,情绪只能在沉默中沸腾。
突然想起中学体育老师对我的提醒:要提高肢体协调能力。
对于我来说,这个提醒有点模糊不可操作。
因为我不知道怎样算肢体协调,毕竟我也不是故意不协调,更不知道我这算不协调,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也许我生来的人格倾向就注定了我并不擅长于精细地感受我的身体,精确地掌控我的肉身。
所以在小时候学舞蹈的时候,我斗志有余而技巧不足,有一股蛮劲,却无法练成老师交给我的难度技巧。
当时我真的很挫败,但我没有联想到我肢体控制的问题上。
我很擅长抽象思维,对于一个概念反复推演和联想。
而这并不依赖我的四肢。
我只需要躺在床上就够了。
疫情时期,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物理空间对于精神自由的限制。
我从未那么渴望过亲近自然、大步奔跑。
我也开始借助心理学进行自我研究。
一些指标都印证着我的人格类型并不能让我很好地感知和掌控我的身体。
而心理障碍和身体官能问题是互为因果的,睡眠不良会导致情绪躁郁,情绪躁郁又会导致肠胃不适,人会因此陷入恶性循环。
我从瑜伽开始,在肢体控制中寻找宁静。
看了这部剧,我开始向往在跑步中抵达安宁。
它让我想到了爱跑步的村上春树。
虽然我还没看他那本关于跑步的书,但我也许能透过电影感知一二了。
当身体的一切到达极限时,心里会出现很多片段和声音。
我会追问“坚持是为了什么”。
曾经我不敢面对,所以我不愿跑步。
此刻我或许有了一点直面的勇气。
追问跑步是为了什么,就像在质问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
这个答案不总是一样的,也许因时而异。
重要的,我们会坚持下来。
有时候,看电影像做问答题。
边注视着画面中细微末节的伏笔边假想着画面以外的故事。
自幼患上支气管哮喘的奈緒子被父母从东京带往波切岛治疗。
她无法奔跑。
所以她孩子气的按住螳螂的腿也不让它跑。
所以她看见岸上无拘无束奔跑的雄介,低下头下意识的向前移动了脚步。
随后掉入水中,雄介的父亲救起她后自己沉了下去。
所以。
她和雄介的时间,都停在了那个夏天。
藏在没有人发觉的成长里。
多年之后。
康复的她已习惯了每天跑步。
在一次比赛中意外的再次遇到作为短跑选手的雄介。
她开门见山的介绍自己,他轻描淡写的说忘记了没有再恨谁。
比赛获胜的采访,雄介说下个目标是马拉松接力。
说那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其实,是因为还怀着对父亲的憧憬吧。
当她决定这次不再移开目光跟到马拉松赛场时。
晃动的镜头。
她和他的脸庞在阳光下同样耀眼却越来越远。
雄介始终没有接她递过来的水。
水随着她垂下的手臂倾倒,引发了多年来的伤。
他没有忘他还不能原谅。
所以她也无法坦然。
西浦教练知道后邀她参加他们的集训。
即使父亲说你去又能改变些什么呢,她还是去了。
辛苦的训练。
教练病倒。
队员们各有想法。
集训在问题重重下结束,迎来了比赛。
大抵这样的青春片,总要有光明的结局吧。
所以曾想退出的替补第一棒凭着相信的力量保持在十几的位置。
摔伤右手臂的第二棒爬起来接着跑也没有落后很多。
第三棒第四棒又赶上了几个。
最后一棒的雄介,在奈緒子和大家的鼓励下以微弱优势冲过终点。
逝者已矣,来者可追。
人生,就仿佛是一场马拉松比赛。
有的中途放弃有的被迫离场。
有的满不在乎有的执着。
而我们,又究竟是在为了什么奔跑呢。
我觉得。
好的电影就像一道问答题。
让人参与其中。
在那些奔跑的日子里。
我一直想看你眼中浮现过的风景。
在那些奔跑的日子里。
我总尝试感受你身边风吹过的频率。
在那些奔跑的日子里。
我从来没忘记过你。
P.S. 三浦春馬的表现比极道3里顺眼很多。
能这样的奔跑下去,一定是处于对这风一般感觉的爱。
这一直奔跑的动作,这样平淡无奇的镜头,这样听起来却微微带着感伤的歌,带着现实应该存在的细节出现在我们面前。
让我们感觉这就像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一样。
我怎么叫那么喜欢里面的笑容呢。
看到一半就跑来写了。
因为,我实在是…突然…很想跑步。
不是较量不是比赛,也许是超越也许是信念。
大概是为了最后那一刻的解放。
就如电影一般,其实跑步到那时候周围都是寂静的,脑子空白,看见周围的人都在对着自己叫喊,却听不见他们说什么,而自己,不由自主的向前。
我想,那是超越的感动吧。
可惜的是,当我还是孩子也在奔跑的时候,却一点也不享受,只想结束掉这看起来没有尽头的运动。
每天必须进行的训练。
跑步,是一件一旦开始就无法再停下来的事,就像我们的成长一样。
如果停下来就可能再也没有办法按照原来的节奏前进。
我是多么想有人跟我并肩奔跑,那样的默契。
最后的这场比赛,雄介的背影就像一支旗杆。
大概是那种想在一起的欲望。
每个人用自己最执着的办法保持前进的速度,这样的速度,是因为想在一起,两个人同时刮起来的风,才是最美妙的吧。
可不知道为何雄介看起来想逃避,不管是这最后的奔跑还是小时候爸爸的死亡。
小时候,教练常对我们说:[记住跑步的节奏。
不能掉棒。
到终点也不要停下来。
]现在,我们已经以这样的节奏和速度长大。
回头看以前的错误也只是因为还是孩子,就算是大人犯下的错,当我们成长到25岁26岁,会想:长大也不过如此。
所以,无论如何,所有的事,都该原谅下来了。
同样的情景和失败要面对多少次呢?
冲吧,这是最后的机会了。
许久以后,当我已经不是小时候的跑步队员。
在河堤上和小小一起跑过一次,路面全是小土坡,很不平整,但我们跑起来却像在飞一样。
大概就是因为这样吧,因为要在一起啊,所以我们肩并肩的在一起。
奔跑。
多美好。
一直以为,日本只会拍鬼片,没想到,这部片子拍的那么成功。
我不想对影片的内容加以详细的叙述,这只是一个故事,一个关于跑步的故事。
影片似乎,也没什么内容,一直在跑,我边看边想,这些演员真遭罪,基本上是跑了120分钟。
和之前看过的《烟花》差不多的是,有很好的风景,可以赏心悦目。
雄介所在的波切岛高中参加的是接力马拉松,队员之间相互配合,只有心齐,共同努力,才可以获得比赛的胜利。
在最后的比赛中,全体队员共同努力,每个人都拼了命去跑,当雄介以微弱的优势率先撞线的时候,他们都在欢呼。
一团人抱在一起,叫嚷着,欢呼着:“干得好。
” 原本并不是百分百和谐的田径部,因为比赛,大家拧成一股绳。
奥田说:“我讨厌你,雄介。
但我更讨厌嫉妒你的自己。
”在比赛中,他尽力了。
即使摔了胳膊,受了伤可还是奋力得跑,因为他知道,接力带要传给雄介。
基本上,每个队员都在传接力带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传给雄介。
”雄介,是他们队的希望。
吉崎,一个可能并不适合长跑的人,中间想到过放弃,可是,他相信自己。
在比赛中,他跑的是第一程,拼了命坚持下来,在跑步过程中,他想到了平时在训练中教练说的话:“你们就甘心离雄介那么远?
追上他。
”追。。。
他似乎全身充满了力量,当他跑完时,他对雄介说:“我尽力跑了。
”…………原文在我的博客里 欢迎大家做客 也欢迎大家给出意见。。。
http://blog.sina.com.cn/unusualgirl
让我感动的不是单单一个雄介,也不是奈绪子。
是一个团队的信念。
每个人在接力的时候只有一个目标,每个人的前面都有一个雄介,看着这个背影,他们追着,他们紧跟不放!
真羡慕他们,因为他们始终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自己,让自己不会迷失在马拉松的途中,让自己不会迷失在“gang ba de”的呼喊中。
比赛和训练一样,他们坚信只要跟着雄介的背影,就一定能赢!
所以加快一点,再快一点,更快更快一点!!!
传给雄介!
传给雄介 !
传给雄介!
传给雄介 !
············不过真的哦~~这影片题目取的…… 整个题材到底关奈绪子什么关系啦!!!
这是一部关于奔跑的故事。
说是故事,其实倒也没什么特别的情节,整部电影一直在跑,奋力的跑。
可这样一部没什么情节的电影却让我看的如此投入和激动。
啊,那就是我曾经奔跑过的青春。
少年的青涩却结实的肌肉,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皮肤,奔跑时被风吹乱的头发,还有那不顾一切的、拼了命也要到达终点的决心。
那样一个炎热的、粘湿着汗水味道的夏天,女孩的裙摆,环形的跑道,还有急速掠过耳边的风。
我也在操场看过别人奔跑,自己也曾参加过。
再快一点,再加一把劲,就要到了!
就快到了!
我们都曾经奋不顾身,不甘心输给任何人。
不问为什么这样努力的奔跑。
也许,奔跑本身就是青春的意义。
日本的青春电影一向拍的很不错。
也许是因为日本民族是世界上最迷恋、最崇拜青春的民族。
而从13岁一直到现在23岁的我,在每一个年轻着、也走向不再年轻的日子里,都如此迷恋、爱慕、叹息、惋惜着青春和它的流逝,喜爱这样的电影也是自然。
上野mm在这个电影里虽然名字是第一主角,但三浦春马却是真正的主角吧。
这小子不再是《恋空》里的白皙瘦弱样,锻炼之后的肌肉线条和健壮的体格,更成为一个让人心动和神往的少年模样。
青春最高!
不算很闷的青春闷片。
中后段决赛开始田径队每个少年的个性都出来啦,从那里开始到比赛结束的节奏和感染力都不错。
结局的交代有些仓促,而且naoko难道不要回去上学嘛?
囧可能因为三浦同学演技的缘故或是故事压缩得太厉害,观者能感觉到的yuusuke的魅力和影片想通过队员们表现的程度有差距,导致看到大家喊着yuusuke时内心默默囧且腐了……听说原作有33本多,那还真是,压缩得完全看不出来……ps关键还是年轻男生穿运动短裤的姿态之美味……呀=v=
對這套電影的好感絕對是個人的情意結,中學一直以來都是田徑隊的長跑運動員,每天都很努力地跑著,追趕著,有挫敗的時候,有懊惱的時候。
為甚麼要這樣子跑下去,然後我才發現自己就是一個喜歡不顧一切的人,拼盡全身每一吋的氣力跑下去,到達終點那種快感是無法言喻的。
這幾年都沒有再賽跑了,看到片中每個角色這樣子跑著,想起自己,想起每個與我一起練習的隊友,想起了那些吶喊聲,那些淚水,那些笑容,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之一。
若果生命中沒有一件值得你為之拼命追逐的事情,沒有一個為你聲嘶力竭地加油的人,相信會是一件很寂寞的事。
片中最後雄介向奈緒子招手的這個畫面,是我最喜歡的。
一個深深的擁抱可能比一百個獎牌更令人動容。
这是我最喜欢你的一部电影,那时候初中,每次考试觉得自己考差了,就会打开这部电影,边看边哭,看完了似乎就能重新努力了。
其实这部电影的故事也很简单,就是一个互相救赎的故事。
在阳光下奔跑的你,在河道旁奔跑的你,那时还稚嫩到不行的你。
我记得你把水递给首跑摔倒的运动员时,他一直不收,你先冰他的脸,然后换到他面前,然后一下子像一字马般坐到了地下。
我想那个时刻,就是你,就是真实的haruma。
他接下水瓶后,你的笑容,是我看过最干净纯粹的。
昨天想看完的,可是边看边哭,没能看下去。
我一直在想,只要我不相信,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你还是那个无比认真,无比温柔的,在这个世界上某个角落存在着的haruma。
这部电影,隔了十多年,我来打分,我给满分,这绝对不客观,但因为你陪伴我的所有这些岁月,这绝对超过了满分。
跟着你哭,跟着你笑,因为你哭,因为你笑。
所有的头像,所有的id,所有的密码。
真的,谢谢你。
你不是我的日剧白月光,你就是我的光。
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你都是。
不是因为上野树里,这电影应该看不下去了,完全是冲着上野而看的。。。不过最好赢了,也算比较激情。。。3个星星是给上野的。。。
我猜想上野树里跟观影的我们一样,看三浦春马跑步跑得痛不欲生而感到由衷的,憋气……
拍挺好的,簡單但細膩。尤其喜歡第一次補給站給水的鏡頭,奈緒子拿著礦泉水瓶的手慢慢垂下來,再咚的一下掉落。(三浦春馬真的好好看)(上野樹里還是有點太大只了,演的一般般。
活人版Seabiscuit。
上野树里08片~~温情温情~
好看。代入感很强。镜头感很棒。很简单的感情,很真实。
喜欢上野树里。
就,很励志。。。
最喜欢的还是配乐 每次雄介跑起来的时候那种富有节奏感的配乐都让我觉得心情大好
噢绫野刚长头发到样子完全变了一个人!没认出来,直到字幕出现……
三浦弟弟和树里姐姐还蛮搭的么~嘻嘻
主题歌很好听,画面颜色很好看,反正JURI演啥都要看
你为什么而跑?
跑下去
奔跑的去做的事情,总记得特别清楚
和同类型的比确实差了一点
这个封面真的…还好你们大家都很努力。
没有juri是看不下去的
三浦春马跑步姿势好娘~
NND我又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