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太阳
Il sol dell'avvenire,L'ombra scura,The Sun of the Future,A Brighter Tomorrow
导演:南尼·莫莱蒂
主演:南尼·莫莱蒂,玛格丽塔·布伊,西尔维奥·奥兰多,巴博拉·伯布洛瓦,马修·阿马立克,瓦伦蒂娜·罗马尼,弗拉维奥·福尔诺,佐尔特·安格尔,耶日·斯图尔,特科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语言:意大利语年份:2023
简介:意大利导演乔瓦尼准备开始拍摄一部政治电影。然而,他的婚姻出现了危机,他的合作制片人濒临破产,电影业也在迅速变化。所有的事情似乎都在阻挠他的前进!紧张中的乔瓦尼必须重新思考他的工作方式,如果他想要带领他的小世界走向一个光明的未来。详细 >
南尼莫莱蒂的八部半,是当代gc主义电影人应该拍出却没有拍出的电影。企图用粗暴无脑的暴力摆脱新现实主义路线的新导演真是太搞笑了。P.S. 确实应该在40年前就拍出游泳者这个剧本,那会身形多么挺拔人也和卡萨维蒂似的是个靓仔。
怪喜欢哩,虽然老生常谈,虽然nbcs元电影及行业焦虑,但这部悲伤喜剧自有其可爱之处。
片中的导演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拍电影不cinema,大概是斯科塞斯说过的话题,顺便黑了Netflix的大数据和190个国家,结果最后还是自我怀疑,接受了改变。莫莱蒂大概是在拍一部伍迪·艾伦式的喜剧电影,但处理的并不喜剧,靠费里尼的狂欢来升华故事,有趣之外,难免有点违和。不过这年头大导演可以90分钟讲完故事,在时长上节制,就是一种值得好评的美德。
这是南尼莫莱蒂送给自己的一副充满自嘲的自画像,也是送给电影的一封充满热爱的情书,足够怀旧,足够迷影。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影片的结尾并没有走向固步自封,而是选择向前看,主动做出积极的改变来拥抱这个并不完美的新世界
虽然不想变成mbti狂魔,但是我看这个男主看到一半是把他打成intj看的:一成不变的routine,只谈思考不谈生活,偏执地工作,对一切绝望悲观。但是这个片子绝对不是intj拍的,因为他基于对这些特质的理解和共情把不近人情的人拍得可爱。开始特写镜头是只给他的,一个极端的自我;而后他放弃了以自杀作为电影的结尾,在餐桌上说要听听大家的想法时,所有人竟然都开始眉飞色舞,此时特写给了每一个人。于是他惊讶地发现所有人都有一种语言,一个自我,一张具体的面孔。而他是放下自己后才能看见他们的。然后咧,在他自己的电影里,结尾的march,他也给了所有队伍中的人一个特写。他就像一条拧巴的毛巾被展开了。
重要的不是相较之前的电影moretti是否在此有过多的自我投影,重要的从头至尾仍然是将这个问题悬置(事实上没有任何差别)。抛掉那个诱人的抓手,去听载具上收音机传出的音乐,我们仍在行驶,我怎样处理我的脚踏,换挡,方向盘,雨刮器和后视镜,重要的是后视镜还是分出一只眼睛看向前?阴郁并没有真的离开结尾,旗帜下的游行,人们(角色)的面孔不断在一张张脸上脱落,也没有机会在这游行中辨别未来,其实仍在问老问题:你是否有勇气,现在,现在面对这些面孔的脱落?那笑容除了一种袒露的勇气之外没有别的意思
7/10, 导演自导自演了一个经历身份危机事业危机感情危机的意大利导演,并且在片中拍一部很有政治含义的片子,噗,片中的那个精神分析师也是被狠狠恶搞了一下,充满自嘲精神但是对我来说有点烦人,絮絮叨叨的。
很有趣的片子,导演继续钟情于导演自己,讲了一个老导演在新环境下的反省与坚持。最有趣的一场戏莫过于结尾的巡游,仿佛整个片子里所有的角色都出现了,甚至于是一直出没于他梦境中的那对情侣。那对情侣其实很有趣,我甚至怀疑是不是就是年轻时的导演,他还能记得每一句对白,一部现代的车单独开在一群老车的车阵里,仿佛是在说导演在这个时代的坚持是多么难得。能坚持以导演为主,不受演员和资方意志所左右,仔细去讨论每场戏每个镜头,电影发展百年积累下来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却显得那么珍贵。戏中戏里男主命运被导演的改变,可能也是导演在尝试着拥抱这个时代,但并不是拥抱网飞。在戏中戏中意共对苏联的反抗或许也在说一直以为是对的其实未必是对的。网飞那一段真的也是这个片子的一个亮点,把对互联网电影的讽刺做到了极致。2024-12-29看
中年危机……大家是不是都有恋老癖……
不难看,很轻巧的老派嬉笑打闹,要说深刻也没有。戏内戏外转换倒是很自如。
+0.5, 论导演的自我修养, 更加感觉现在的创作者也在面临灵感枯竭的情况,整体有些显得落于俗套,以「元」分析为中心的剧本结构,利用自我剖析的叙述手法,揭示创作者当下的困境。但从表现形式上看依然较为陈旧,但也不乏有一些灵感迸发的奇妙时刻,最后的结尾还是如此令人动容。
5.0。莫萊蒂拉來他幾十年對於左翼運動的思想變化作為虎皮,掩蓋著本片實際上由他一年前去Konbini音像店的各色吐槽擴充而成的本質。形式自由早不復《親愛的日記》,表達探索也遠遠比不上他利用女導演分身組建的《我的母親》。即使到這般地步,他甚至失去了不食肉糜的上部作品中那僅存的直面衰老和死亡的勇氣。
受不了了,自恋导演永远自恋。
最终,我们真的在一部电影里同时看到了这些元素:四头大象,多首美妙的意大利歌曲,处于不同阶段的爱人,被制止的暴力,一场贯通了过去与未来的旅行,数次下意识唤出的Mia madre在结尾现身……
有被莫莱蒂随意的自我感动尬到
观感太差 疯狂输出情绪把观众当垃圾桶 却没有深入任何一个角色 包括他自己 不仅无条件将自己置于正确无辜受害的一方 还刻意贬低别人和不属于自己的时代 而且不是慢节奏就比较高级更不代表这样就是好电影 非常刻意地强行cue一些电影也很让人反感
啊这个演员表和之前的宣传说马修要讲意大利语都是烟雾弹啊,真正的男主只有导演本人啊。不过两位帅哥都老了且很可爱。/感觉很多人对本片是二星还是四星的主要摇摆在于导演到底有无自省。不过我觉得导演是有在自嘲的(不是说戏中的导演)。并且有一些些可爱。/另外我本人对68、56这种选题比较没有抗拒能力天然比较青睐。/连着看就会发现本不会拿来一起比较的片子其实都有非常共通的题,比如女性面对喋喋不休或者压迫感之类的想要逃离的冲动,没错说的就是25号那天我连着看了《未来的太阳》《爱与森林》《去年夏天》。/25号第一场。IMAX。
枪口已经指向了头顶,是谁跳出来说这处决违反伦理。网飞已经传遍了世界,是谁摆着手说这投资干扰美学。比起妻子决定离开自己,女儿宣布嫁给老头,更让他头疼的是挂在演员脚上的穆勒鞋。比起大象无法运至现场,意共决定摆脱苏联,更让他在意的是莫名的道具。不想在结尾看到绞索,至少在电影里看见未来。
4.5 近几年来保守派感伤怀旧元电影的完全反面:一部完全关于当下的作品,以最幽默的夸张变形和肆无忌惮的混乱狂欢,指向这个时代最沉重的内外世界双重危机。莫莱蒂不仅没有“老”,而且依旧是精力无限、诚实热忱地站在最前沿,召唤过去电影的精魂和未来世界(不存在)的希望呀
标记第400,戛纳新片。说是元电影但戏与非戏的界限十分模糊,莫莱蒂的重点不在拍摄本身,而完全是藉由这一过程对导演想在戏外的表达进行重点探讨,既有关于作者性的反思,关于艺术死亡与流媒体魔鬼契约的高明表达,同时这种放纵的创作思路又使我全程看到一个情绪不稳定的小老头,这无疑架空了影片的内里,使其充斥着观点的输出和情绪的表达,而只能靠几首还算不错的音乐支撑起观众的观感。莫莱蒂经由这部影片完成了对其自身作者性反思的自反,这何其讽刺。当然,我想这部影片的分数不高,更多的可能性大抵来自最流行的黄字幕版本那愚蠢的机翻中译,而在翻译态度上,还是白色字体的乱耳飞舞字幕组再次给我带来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