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导演已经在有限的经费里把最好的电影呈现给观众了,除了特效是真费钱,但大家可以反过头来看,这部电影无论是演员、场景、服化道还是拍摄手法,包括后期的镜头转场以及剧情节奏,都是不差的呀!
虽然我没看过这部小说,但我也明白大家对当今国内影视剧的“魔改”现象有多么抵触,且从导演po出的幕后创作历程来看,这确实已经是他作为导演在当时所能够还原出来的最佳效果啦!
其实,个人认为,能够在作品中感受到创作者的用心已经是很难得了,也很欣慰能够透过作品看到那些在坚持用心创作、打磨创意的人。
虽然这是21年拍的电影,或许导演本人当下也会有认为遗憾的地方,但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对待认真制作的作品宽容一些,大家都希望看到好的作品,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发表影评和讨论来激发好作品的诞生,不过这都需要一个过程,给导演以及整个影视行业空间去成长,去不断适应和迎合大家的口味。
毕竟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想做到让所有人满意也是个不言而喻的话题。
大家倒不如试着把具体认为不好的地方列点表达,与导演友好讨论交流,或许氛围会更融洽。
回到评分来说,很多盆友大都是以横向对比原著作者同系列作品《司藤》,以及原著本身来说的,但这不也说明导演所拍摄的这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相当不错的喽!
至少是能够跟好的作品相提并论的,不然的话大家全都打个1星再骂两句岂不是更轻松?
比想象中的要好,故事叙事比较流畅,剧情也不错,但演员的演技还是差了点火候,而且限于成本和导演、演员、制作人的名气、经验,吸引的投资的确不多,能拍成这样已经难得了。
比想象中的要好,故事叙事比较流畅,剧情也不错,但演员的演技还是差了点火候,而且限于成本和导演、演员、制作人的名气、经验,吸引的投资的确不多,能拍成这样已经难得了。
比想象中的要好,故事叙事比较流畅,剧情也不错,但演员的演技还是差了点火候,而且限于成本和导演、演员、制作人的名气、经验,吸引的投资的确不多,能拍成这样已经难得了。
作为原著粉,抱着挑刺的心态看了电影,看完感觉还可以。
打戏不错,场景特效也很燃,改编的剧情不错,在两小时的电影中绝对算可以了。
作为一部小成本商业动作片也可圈可点了。
但是还是要吐槽一下,作为原著粉实在忍不住。
女主角易飒选角很成功,以及她的姐姐易萧,两姐妹又美又酷。
其他男性角色就一言难尽了,宗杭小奶狗变成了猥琐愣舔狗了,丁碛变成油腻古惑仔,丁玉蝶是精致有洁癖但不是这么刻意的扮娘。
关键这些男的还特么巨丑,真的是没眼看。
中间进入古墓那段,一度以为看了古墓丽影中国版的,而且也太草率了叭。
结局一度让我怀疑还有第二部。
毕竟原著的精华大多还没引出来,原著大场面基本就还原了一个开头,后面的仓促跳过,毕竟时长有限。
而且男女主感情来的莫名其妙,男主好歹还是个富二代,跟没见过女人一样,动不动就我妈说,妈宝味儿十足,实在和原著那个呆萌又坚毅的宗杭相差太远。
反派丁长盛吃了水精胆莫名其妙变成一条变异娃娃鱼被机智的主角团用小日本留下的水雷一顿狂轰乱炸就嘎了,不知道这一段的意义何在,也不知道这编剧怎么想的把老爷子改编的莫名其妙,实在很智熄。
当年看三线的时候惊心动魄的,留下一堆悬念日思夜想的,不过好在后来的龙骨焚箱里做了解答,曾经一度对“它们来了”毛骨悚然很有阴影。
一开始以为它们是外星人,后来又以为是高智商怪物,最后才得知,人家们反而是上古时期大战遗留下来的高等人。
建议没看过原著的小伙伴去看看尾鱼大大的小说吧,入坑不亏。
尾鱼小说基本没有废话,所有的情节前后逻辑是贯穿始终的,换句话说,缺一个情节前后逻辑就会对不上,这还是其次,故事的玄妙、层次与深度也大打折扣!!
所以那么多灌水的电视剧没用的情节拖沓水级数,那么尾鱼小说完全不用担心级数不够!
如果真的按小说拍还拍出精髓打底30集!
电影110分钟根本不够展示情节以及前后整个水鬼线的前因后果!
尾鱼小说精妙就在于其庞大的故事架构体系,那么不展示清楚前因后果,很多没看过小说的人必然看的一脸懵逼又当网络烂电影打分了!
所以请投资人制片人如果觉得尾鱼小说是个好IP就请拿出诚意对待这个故事体系!
除非编剧明确有更为强大的故事行文逻辑,否则任何的改编都是去精取糟(画蛇添足)!!
不只是为了对得起观众,最起码也对得起演员工作人员的辛苦,再低起码也对得起自己的钱吧。
不然投资了,评价极差,这样的付出又有何意义!
还记得被AB支配的恐惧吗?
这是电影《鬼吹灯》序幕的一场戏。
好的盗墓故事,能满足我们对惊悚片、悬疑片的一切期待。
喜欢这类题材的注意了!
眼下有部新片,非常过瘾。
挖宝、盗墓,要深入水底。
有时候会碰到一些闻所未闻的邪物,随时命悬一线。
如果你喜欢冒险故事。
如果你对新奇的世界充满期待。
千万别错过它!
坦白说,一开始派爷对《三线轮洄》是抗拒的。
这是一部网大。
粗制滥造难免。
瑟瑟擦边难免。
瞅了一眼海报,它还真没让人失望。
真正开始让派爷燃起兴趣的,是它非常硬核的数据。
一部网大,上线19天,累计分账票房1770万+。
要知道,之前释小龙吃情怀饭的《逃学神探》,也就顶到1900万+。
抱着怀疑的态度,派爷点开了它,越看越惊喜。
《三线轮洄》是一部非常合格的冒险片。
影片改编自晋江文学城签约作家尾鱼的同名小说,她的其他作品还有《司藤》《开封志怪》《四月间事》《西出玉门》等。
派爷为何说《三线轮洄》是水下“鬼吹灯”?
因为,它建立起了独特的世界观——黄河丁家、长江姜家、澜沧江易家,每家各掌管一条水脉,他们以帮助王侯将相存取财产为生。
因为陆上藏宝,被盗风险更大。
三江流域适合藏宝之地,名为“金汤穴”。
只有水魈以祖牌引路才能进出。
藏宝为“锁金汤”,寻宝为“开金汤”。
若有变故,则叫“翻锅”。
在这三家中,水性由弱到强,分别是:水葡萄、水抖子、水八腿,最强的人就是水魈。
水魈可在水下直接呼吸,且有异能。
要想成为水魈,必须掌握水魈六艺:水佛坐、听澜音、望玉色、水鬼招、翻江手、飞鱼贯。
很有意思的是,作者在编这些技能的时候,也有根据。
水佛坐就是在水下呼吸人在出生前就可以在羊水中呼吸水佛坐练的就是这返璞归真的返祖境界
好像,还有那么点道理?
前面四招是如何在水中生存。
后面两招就是怎样驭水。
比如翻江手。
是水魈的内家拳法,借水发力。
再比如飞鱼贯。
水魈可以在水里大幅提升游行速度。
简单说,成了水魈,人人都是海王。
而要成为水魈,一般而言靠天赋,还有一种情况:变异。
女主易飒(姜珮瑶饰),姐姐易萧等一行人下扎曲河时翻锅,在岸边等待的她沾染河水,身体变异。
虽然有了水魈的技能,但也有后遗症:脖子处长出特殊图案,不时流血,全身血管膨胀爆裂,寿命最多只剩30年。
而且,他们会对河鲜过敏,除了加速症状,甚至有生命危险。
男主宗杭(许涛 饰)也是如此。
他虽然不是姜家后人,但身体上嵌有姜家祖牌,再加上濒死,遭遇金汤穴,误打误撞成了水魈。
即便中了枪伤,也能快速痊愈。
但后遗症,难以抵抗。
而拯救之法,是去祖源金汤寻找到一种名为水精的物质。
一部合格的冒险片,除了这些基础设定,自然还要有勾起观众兴趣的冒险奇观。
在《三线轮洄》中,开金汤往往都有仪式。
而且任务越重要,仪式越隆重。
即便是单人出动,仪式步骤也不可少。
海纳百川 水藏千金澜沧江易家水魈易飒 开金汤
比如故事开篇不久,易飒盗取高棉皇室古墓。
宏大场面与场景设定,都可圈可点。
还有一些机关设计,火元素与冰元素的运用也颇有新意。
这个是小试牛刀。
《三线轮洄》的故事主线是探访大禹时期就已经存在的祖源金汤。
必备要素是:集齐三姓水魈和三家祖牌。
除了易家的易飒,姜家的宗杭,还有生活比较西化的丁家的丁雨蝶(张亚奇 饰)。
易飒求的是找到易家当年翻锅的真相。
下了水,机关重重。
第一关,蛤蜊吃人。
其难点不仅仅是蛤蜊的数量,漫天飞舞。
更致命的是,蛤蜊可以加速变异水魈的症状。
第二关,息壤溶洞。
所谓“息壤”,就是能自己生长、膨胀的土壤。
当年大禹治水就用过它,《山海经》就有记载:“禹以息壤堙洪水。
”即便炸毁,息壤也会快速生长、复原。
怎么破?
易飒以“万物相生相克”,悟出了以火治息壤的道理。
另一边,丁家话事人丁长盛一行人深入到核心位置:轮洄钟。
而看护轮洄钟的是一群冷冻人。
他们来自不同的年代。
这些冷冻人非常危险。
人一旦触碰就会迅速被“同化”。
更可怕的是。
他们根本没有死,只是被息壤储存在此;并且,他们攻击性极强,刀枪不入。
在故事层面,《三线轮洄》还有反转。
派爷不再剧透。
只是想说,它虽然只是网大,但在情节、奇观都做得相对过关,引人入胜。
再比如,全片是以“水”为核心元素,一些视觉奇观也是据此构建的。
就像宗杭陪同易飒在水底休憩。
镜头一转,停靠在水面的船只如同漂流在银河,很唯美很浪漫。
当然,《三线轮洄》也有不少缺憾之处。
是网大,就难免带着网大的“原罪”。
其一是制作糙。
比如开篇易萧带队深入扎曲河翻锅的场景,那特效实在谈不上细致。
其二是软色情。
在影片中,有不少对女主角身材的展示。
主创的思路是,即便有这类桥段,也尽量将其与情节、人物所在处境联系起来。
或者将其衍生成喜剧桥段。
比如易飒拍腿,与丁雨蝶给宗杭一个大比兜,用声音做了个相似性剪辑。
其二是滥致敬。
比如,影片中有些场面能让人联想起《海王》《水形物语》这类以“水”为核心要素的经典影片。
《三线轮洄》也能尽量创作出独属于影片的氛围。
而《三线轮洄》真正可贵之处,是主创们的创作态度。
用导演的话说,是“下笨功夫”。
原著大概有57万字,那就用思维导图整理关键情节,梳理出世界观、人物和情节。
为了照顾到男女主的感情线,主创大胆改动情节,比如让易飒训练宗杭;将别人在水底休憩的场景也给男女主用。
在具体的冒险戏份上,尽量每一场戏给出信息、惊吓点和悬念。
还有就是。
因为剧组很穷,一些水下戏用不起特效。
怎么办?
演员们集体下水实拍。
转自导演创作手记在《三线轮洄》上,我们能看到主创对电影的热爱。
派爷再举个例子吧。
影片中有一场戏,易飒试探宗杭对水魈的理解程度,丁雨蝶做贼心虚地躲避。
宗杭对答如流,最后一句话是:“水魈体力远超常人,其中,当属黄河丁家丁雨蝶技压……”再看易飒和丁雨蝶的反应。
笑死。
这场戏,用对话的方式交代信息,同时刻画出了易飒的机敏和丁雨蝶的爱炫耀的个性。
自然、清楚,而且幽默。
换作其他网大,可能只能靠旁白交代了。
最后,派爷还想说一个问题:为何网大进可攻退可守?
院线片,投资大,阵容强,但风险也大。
比如最近刚上映的《爱很美味》,即便它已经是目前水准很高的都市轻喜剧,可票房只有1200万+,扑得很惨。
网大呢,往往投资不大,是以小博大的产品。
另一方面,它的尺度也比院线片大,所以就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其中,亮眼作品也不少。
惊悚/恐怖片类有《兴安岭猎人传说》《黄皮子坟》《纸人回魂》等。
动作片有《东北警察故事》《盲战》《目中无人》。
电竞片有《硬汉枪神》。
战争片有《特级英雄黄继光》,其专业度,让很多军事迷都啧啧称赞。
网大的类型片丰富度,并不比院线片差多少。
尤其是《目中无人》,凭借着出色的质量获得一众武侠片粉丝的认可。
后来更是成了“进可攻”的代表。
它的续集《目中无人2》打出了“影院见”的slogan。
国产武侠片,竟然艰难地从网大开始复苏。
可要较起真来,可能国产网大有90%以上作品都是垃圾。
但,在任何领域,都可能有用心之人。
近几个月,派爷目之所及,便是这部《三线轮洄》。
这部电影值得安利。
这帮主创值得尊重。
即便各方面捉襟见肘,他们依然做出了一部有模有样的冒险片。
这再次印证了那个道理——不平等的是机会,是资金。
但平等的,是创作态度。
国内为什么拍不好盗墓影视剧,是因为演员不够帅,特效不够好,剧情不够流畅?
都不是,根本原因是缺少合格的动作片演员。
从《夺宝奇兵》《古墓丽影》到《神秘海域》,好莱坞一直选动作明星演盗墓电影,不论特效剧情演技如何,人家的打戏最起码能过关,而国内呢,陈坤一个文弱书生,黄渤一个肥胖大叔,压根演不好动作戏,《鬼吹灯》第一部就成了哑炮:鹿晗井柏然两个花美男,动作戏连及格线都到不了,《盗墓笔记》干赚吆喝声。
《三线轮回》中的三姓水魈,明显参考了鬼吹灯的摸金、发丘、搬山和卸岭,以及盗墓笔记的老九门,说直白点,就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引入了民国特有的宗族门派设定,逼着观众们梦回民国,其实真不用,美国的盗墓作品压根就没有这种违反时代性的设定,电影乍一看像玄幻,但传染、变异等名词明显参考了生化危机,最后女主说了剧,“如果她不是易萧,那她是它们”,又参考了盗墓笔记最擅长的替身镜像桥段。
《三线轮洄》本质上还是个盗墓故事,只是变成了水下,而且从这个111分钟的电影故事里,我很难想象为什么原著能有几十万,甚至一百多万的字数?
这样的改编,几乎就等于是在自来水中“淘金”。
而且不管是电影,或剧集,最重要的不是宣称,咱们是升级版的“草台班子”,而是做到有所特别,不管对再大或再小的班底来说,都是如此。
但《三》中有任何特别之处吗?
所谓水魈,能在水下长时间憋气与打斗,但那种长时间不用换气的打斗,发“掌力”,还有在海底打盹,想心事“看天”,老实说整体只会让人觉得假模假式,还不如像《未来水世界》里设定主角“进化”出了一个鳃。
还有那些跳水前喊口号,各种专门术语,什么下金汤,有任何视听上的意义吗?
那三大家族开会,就跟民国戏一般,转到女主这边,又是古墓丽影范儿的。
其实所谓的差异,也可以辩证统一,比如一个潜水高手,跟一水魈一起,两人从互不顺眼,到取长补短,或者是一个旱鸭子成了家族的”继承人“,当然这样的设定,现在是在反派的头上,于是成了他心理扭曲,心狠手辣的原因,但这样的戏剧冲突不才是最基本,也往往是最有效的?
就好比港剧《大侠霍元甲》里的主角人设一样。
当然香港处理这种,也一向是很草率的,霍元甲由不会武功,弱不禁风,到战胜父辈都打不过的独臂老人,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而几乎没有任何铺垫与过场……但有时候,有,总比没有来得强。
但话说回来,香港电影本质上也是”草台班子“,只是比较机动灵活,而且会在动作与笑话上做足功夫,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而在剧本结构与人设上,当然是极为潦草的。
而内地的电影,不管是院线,或网络,在我看来没有本质的区别,不管是东西本身,或者所谓的受众,都是在港式的”草台班子“基础上,变得更为草台。
最早时所谓的合拍片,整体质量和效果上,就比纯粹的港产片要差些,也不只是在一些”超尺度“的内容上,而是整体的,因为这边”管事“的,应该也提不出什么具体要求,所以香港那边被重金”请“来的,只要交足行货便成,甚至还能以此”保存实力“,保持领先优势,而这个优势,恰恰就是所谓的创新,虽然一般只局限在动作与笑料方面。
而现在就连这种”优势“,也越来越没有了,而是变成一样的平庸。
一般主创的心态,就局限在已经用心改编了,把几十万,一百多万字浓缩成了三万字,已经是在原著党,和路人党之间找到了“平衡”(当然设计这一流程和机制的平台,具体是怎么想的,怎么操作的,真正的目的为何,估计也不需要再“科普”),但这真的就跟中国电影一直以来就老是围绕所谓的商业与艺术说事一样,其实就是为了模糊焦点,转移视线,本质上是商业和艺术,两样都没有做好,是永远的草台班子。
除此之外,就是咱们这网络大电影里,该有的都有了,美女有,俊男有,娘娘腔也有,反派也有,打斗有,特效有,怪兽也有……这就跟有的家里的长辈说道,我家儿子有房有车,现在可以找对象了,几乎是一样的口吻和想法。
但问题是,现在真的会有(潜在的)观众,会因为你一部不管是院线,或网络的电影,里面什么都有,观众像数明星一样的,数类型元素,然后就买账吗?
现在会有人因为看到片中一“条”煞有介事的怪兽,游来游去,像个样子,就尖叫吗?
弄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难道真有那么难?
甚至就连有这样的想法,与冲动,似乎都是一种奢侈。
写这篇文章是想给各位报告一下我们对《三线轮洄》电影的改编思路,目的并非黄婆卖瓜,而是想跟大家说,我们真的有在下笨功夫。
由于字数有限,仅介绍改编《三线轮洄》最棘手的问题——如何分别照顾好原著粉和非原著粉的观影体验——前者要的是经典还原,后者要的是通俗爽快。
先说原著。
为了还原经典,我们在详读多遍将近57万字的原著小说后,通过思维导图软件将分散在原著的信息根据“世界观”“主线”“人物”进行重新归纳整理,力求通过这三层维度尽量将原著的细节呈现给原著粉的朋友们。
思维导图化的《三线轮洄》读书笔记不仅如此,本着一根筋的强迫症,就因为宗杭在尾鱼大大的另一部作品《龙骨焚箱》中出现过,我们又把将近80万字的“山鬼篇”再次规整了一遍。
《龙骨焚箱》读书笔记这样的“笨功夫”消耗时间和精力非常大,呈现出来的元素也只能够拿出九牛一毛。
但是只要能塞进成片中的原著细节我们都尽力保留住了,比如金汤谱和易宝全“划尸为舟”的壁画、易飒每到19号“待人如待狗”的爆血管、以及变异水魈到了末期身体会散发出死尸的腐臭味等等。
另外,我们也不仅仅是“尾鱼的搬运工”,原著中有些细节属于某个人物,但出于改编考虑换给了另一个人物也许更加合适:比如水魈想静一静的时候会躺在湖底,看着湖面的船儿像在天空中航行一般,这种“沉湖仰望千帆过”是专属于水下世界的浪漫,原著中这一段本属于丁玉蝶,成片中被易飒宗杭这两口子给借走了。
还有些原著元素实在塞不进一部电影里,但为了满足原著粉我们还是冒着被非原著粉吐槽看不懂的风险硬塞了进去,比如原著中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角色和感情线——井袖和丁碛。
虽然千人千面,每个原著粉对角色的想象各有不同,把Ta们呈现出来只是想跟原著粉的朋友们说一声,我们没有忘记你们钟爱和尾鱼大大辛苦创作出来的每一个角色。
上述这些细节是只有原著粉才能品出来的“福利”,很欣慰看到弹幕中有很多看过原著的朋友已经在开始“挖彩蛋”了,这是对我们归纳原著最有成就感的鼓励。
片中最大的彩蛋和致敬,弹幕中貌似现在还没有发现其实归纳原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好处,那就是改编的底气(当然也是承受被喷的底气…)。
带着这份底气,我们进而考虑另一波同样重要的观众——没有看过原著的网络电影大众。
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主线和主题两方面的创作。
主线是一项“化繁为简”的工作,最为头痛,解决的是如何把一部57万字的长篇小说放进一部电影中:所有内容塞进去会变成“电影解说”,仅呈现节选内容会让普通观众看得一头雾水没头没尾,因此有必要根据原著的脉络半原创一条电影主线——三姓水魈合力下祖源金汤调查当年易家翻锅的真相。
以这条主线为第一前提,我们对情节进行了重新编排和设计,比如原著中一开始其实是姐姐易萧训练宗杭,但为了刻画原著丰富精彩但成片中容量少得可怜的感情线,我们只能让易飒亲自训练宗杭。
另外包括原著中易飒和宗杭第一次相遇其实是在柬埔寨突突车酒吧、祖源金汤其实是原著西藏漂移地窖和江西鄱阳湖金汤的融合体、丁长盛在原著中手虽然黑但始终把三姓家族放在第一位……上述所有对原著的改动都是基于这条相对清晰易懂的主线,一方面努力让没看过原著的观众看得进去,也力求让看过原著的朋友们看得下去。
然而,就算我们设计出一条相对清晰的主线,但原著的世界观和角色星图实在过于庞大,导致《三线轮洄》的时长达到了罕见的110分钟(一般网络电影的时长规格在80分钟左右),而且即便超时了成片的信息量也是非常密集。
为了降低观影门槛,我们还对整个故事的结构进行了“观众视角”的地毯式梳理——假设我自己是观众小白,然后一场戏一场戏地阅读,研究每一场戏会给观众带来什么新的信息和悬念(钩子),并思考在后续的戏份中如何进行相应的解释,如果悬念和解释相隔的场次太远,就有必要在中间的某场戏中再次强调这个悬念或者对它进行部份地回答。
这个步骤对于改编来说其实很有必要,因为我们在日积月累的创作中会不知不觉变成“全知视角”,会误以为观众理所当然知道某些信息量,导致最终成片变得困惑和杂乱。
所以在这里想友情提示一下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们,网络电影不像院线电影,没办法做到沉浸式观影,但我想请求大家尽量耐心地观看全片,你们的困惑一定会在后续的某一时刻解开的。
左图为《三线轮洄》策划案(部份展示);右图为“观众视角”的脉络梳理古语有云:“人各有偏好,物莫能两全”。
在平衡原著粉和非原著粉的观影体验中,难免会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比如说易飒第一次下的高棉古墓和结尾的水精鱼兽,这两个元素对于以男性为主的网络电影大众来说是受欢迎的,但对于以女性为主的原著粉来说可能会无感甚至觉得魔改。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尽力让这些纯原创的情节看上去更像原著:高棉古墓的机关“旋转墓道”和“冰冻乱箭”是根据水元素进行设计的,为此我们还专门克服浮力在水下进行机械置景;水精鱼兽在材质和配色上更兼容女性审美,设定上也遵照了原著的“返祖现象”原理;祖源金汤为了强化空间感和合理性,我们特地绘制了地图,而且整个息巢的设计在顶视图看是三角结构,中间是一只巨大的眼睛,分别暗示了原著的三姓世界观和最终的阴谋(无法剧透,原著粉会懂)。
我看弹幕中有原著粉问最后那条鱼是不是在致敬尾鱼,哈哈,果然看过尾鱼作品的朋友们脑洞更大。
水下墓道置景(左);水精鱼兽设计图(中);祖源金汤和息巢设计图(右)当尽力完成原著改编这个根基之后,我们剧组剩下的工作就是合力把“影视化”这个房子给搭建起来,而“真实感”是我们拍摄过程中的第一考量。
既然《三线轮洄》讲的是水下世界,那么水下拍摄就是我们不可回避的大难题。
为了保证真实感,上策是像《海王》在棚内拍摄然后交给顶级的特效公司“加水”,这样我们拍起来省心演员老师们也更加安全,然而方案虽好,但就一个问题——没钱。
要知道水下特效最难的就是头发在水中的自然浮动,能实现这种真实效果的特效团队只有好莱坞体量的预算才能请得动;中策是通过威亚把演员吊起来,然后通过吹风机给头发营造出水中漂浮的效果,这种方式国内很多剧组都用过,一般10个镜头以内还是能顶得住的,但我们的水下镜头总共有300多个!
而且我们拍的还是能在水中游如飞梭的水魈!!
下策是破罐子破摔,在中策的基础上提前修改演员的妆发,男生寸头女生盘脏辫,要不所有人都带上泳帽。
这么做头发问题是解决了,可造型就完全垮塌了。
造型设计对一个角色的塑造至关重要,诸位能想像一位满头脏辫的易飒…… 上中下策都不好使,那只能用我们最不愿意用的下下策了——水下实拍(打真军)!
水下实拍的确可以呈现出最原汁原味的自然效果,但同时面临着三大风险—— 第一,水下动作戏的拍摄难度。
我们的动作导演俊伟哥师承成家班,也是《唐人街探案3》的动作指导,在陆地上飞檐走壁可谓信手拈来虎虎生风,但在我们这个制作体量中要完成水里的翻江弄潮是真让大哥有些犯难。
要知道陆地上拉威亚对于大哥来说很容易做到精准定位,但在水下由于浮力的影响就多了一条无法预测的Z轴干扰,导致刚开始拍摄的时候我们连一个很简单的多人入画镜头都拍了不下10条。
庆幸有俊伟哥在,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大哥在几日后就摸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二,拍摄效率的不可控。
拍一条水下镜头的准备时间往往是陆地拍摄的5倍甚者更久,因为水中对演员和摄影师的体力会产生更大消耗,要保证拍摄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就必须留足休息时间恢复体力,第一天的水下拍摄我们才仅仅拍了6个镜头,当时我整个人都彻底绝望。
30天的拍摄周期本就捉襟见肘,其中三分之一的戏份还是水下,更悲催的是拍摄首日就遭遇到2021年的最强台风“烟花”,水坝泄洪直接把我们苦心搭建的“易飒家”给冲垮了,不仅需要花钱重建还浪费了一个拍摄日,妥妥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最后,最苦最累最有风险的还是每一位演员老师们。
他们在水下不仅要学会憋气,还要将原著角色生动地演绎出来,像珮瑶、亚奇和涛涛这组“铁三角”更是在没有水肺装备的情况下完成高难度的水下动作。
水下摄影师逊哥曾经嘱咐过,水下拍摄每一个镜头的休息间隙不能少于15分钟,每一天不能多于10个小时,否则会对演员带来极大的体能负担。
但为了保证紧张的拍摄进度,这个要求从来没有实现过。
在杀青那一晚,我抱着一半兴奋一半报复自己的心态,一头砸进了6米深的水下摄影棚,首当其冲的就是包裹全身的本能恐惧和强烈求生欲。
真的,我这个做导演的于心有愧,是你们的辛苦付出成全了这部电影的真实感,但求不负。
不仅是水下拍摄,小易飒车内爆破、易飒灵宠乌鬼、宗杭的鳄鱼、姜骏啃的蛇…都是真的…我的家乡是广东顺德,看过《寻味顺德》的朋友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对食材和烹饪都极具匠心的美食之都。
近些年为了顺应时代发展,一部分顺德厨师开始研究便于网络销售的预制菜品,这种形式在当地餐饮界曾一度是个伪命题,因为在“运输保存”和“出品保证”之间很难做到两全。
但正是因为这些敢为人先的匠人,让未来顺德美食可以推广到全国甚至全世界成为了可能。
而对于《三线轮洄》这部经典原著的改编,我想说我尽力也努力了,剩下的,只能怪自己功力不够。
只是希望大家看完电影后,无论是觉得不够还是不值,我都强烈欢迎各位去看尾鱼的原著小说,原著更为精彩更为完整,就像我强烈欢迎你们来到顺德品尝我们的美食一样。
最后,我厚个脸皮给《三线轮洄》打个四星。
一星给尾鱼大大、一星给相信我赋予我机会的腾讯视频以及对本片热心关照的爱奇艺和优酷、一星给曾经和我夜以继日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一星给永远支持我的家人和朋友。
那个第五颗,我还在追星的路上共勉之
只有我强颜欢笑,证明我才是那只恐水的旱鸭子😂
没看过原著的人的个人观感。
正宗网络电影式的网络电影。
节奏感强、男女主要有cp感,对话要有网感,主角团要获胜,男女主要有情感变化,要有反转,要有悬念等。
但是看完之后我还是一头雾水,有的地方不懂啊。
前面老打架,动作什么的会不会有点刻意啊。
老凹入水造型。
不是说变异的水魈才会过敏么,得到了水精胆才是完美的水魈,所以女主才会下祖源金汤,这是核心逻辑。
那为啥那个反派都得到了水精胆还会过敏啊,那也不完美啊。
既然不完美那个东西就没用了,为啥结尾还要继续找水精胆。
逻辑链直接结束了。
要是说寻找更多水精的秘密还可以。
男主角色塑造得有点奇怪。
我是女性,当然是女姓视角。
为什么会有人刚认识就说出我干什么什么就只是为了你这种话。
哪有正常人这样,没感到啥感动,觉得很奇怪。
太憨了。
毕竟他身为变异水魈是有生命危险的,我不相信他不是为了自己。
“易飒就是我的大江大河”这句台词也一言难尽。
总之,感觉到了蠢,没感觉到萌,忠心倒是有,但掺杂色心。
所以综合起来并没有令我喜欢上。
要是想塑造小奶狗可以强调他身上温柔善良,为别人考虑的那部分。
只是举个例子,我也不会拍电影,就是个假设,比如男主在女主家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
他一定不想让家人担心,可以说:前几天在村子里手机丢了一直没买到,现在终于有手机了。
这边很好玩,我多玩几天再回去。
别瞎操心了。
这样男主就是一个勇敢温柔还有家庭责任感的人了。
而不是说前几天很危险我的朋友救了我现在她遇到了麻烦我得帮她什么什么的。
我要是他爸我立马飞过来让他滚回家,多危险啊。
还去帮朋友,这么傻的孩子咋敢出来行走江湖的呢。
所以男主这个人,和男女主的爱情也是有点让人迷惑的。
为什么男主融合在身体里的祖牌怎么插进机关里的问题,大家最后才想。
女主不应该早就意识到么,这么大的事做准备的时候一堆人没一个想的。
女主早知道需要三块祖牌,而且开始的第一个墓她使用的就是把祖牌插进一个什么东西里的方法。
这要素和方法早就出现过了,为什么意识不到。
就非要最后要来一个为爱献身高潮情节让女主动心吗。。
高潮部分,老爷子变成大鱼我能理解,可能曾经的胚胎是可以在水中呼吸的,水魈可以在水下呼吸是得到了“原始”的力量,老爷子吸收了太多水精就变得更原始了,变成原始鱼类了。
虽然说有点猎奇但能接受。
但是用鱼雷是怎么炸死他的没看懂,这三个人自己不会被炸死吗。
前面那些都算了。
重要的一点是,不喜欢看小妹妹勾引成年男性以及带有性暗示的情节。
让男女主纯爱不香吗。
低俗的人有的是,越迎合就越多。
不要拿满足观众当借口。
演员都很好看,需要这样给新演员机会。
老演员演技在线,点赞。
我只是个普通观众,看不明白可能是我自身问题。
作为改编电影,低成本难度大,呈现的完整度已经很好了。
看到了导演发的帖子,拍电影确实不容易,不能尽善尽美再正常不过,能拍出来就很厉害了,请继续努力。
真的太超出预期了。
难得忙里偷闲抽出点时间看电影,光看海报的话以为是网上不入流的货色,但这次是真的发现宝藏了。
开头部分其实做的不太好,一方面水上水下的场景设计都挺像普通网络片,没那么吸引人,但从男女主相遇部分开始就渐入佳境。
说几个电影比较创新的点,一是水里镜头很多,水下的打斗还是不错的,而且能有这个完成度很是难得,男女主躺在海底看船看月亮,水波带来光纹荡漾映在海底,很是唯美,男主沿着光游向水面的画面也很让人心动。
二是关于息壤的设定很是新颖(这应是原著的功劳;没看过原著),不得不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借古文化典故来讲故事就是会很吸引人。
三是感觉除了大反派,各角色看着都挺舒服,演技也都还不错。
剧情上虽然没有大起大伏,但也还算吸引人。
缺点也有,比如男主对女主感情发生较为突然(美救英雄?
),若干个恐怖镜头实在吓人。
导演啊,咱这不是主打恐怖啊,这么搞干嘛?
总是,是难得的国产网络大电影。
p.s.水下镜头很漂亮,如果搞成3D上院线,应该视觉效果很棒,只是不知道会不会成本翻番。
女主挺好看,可惜了。如果电视剧版演易飒可能会很不错。
演员还可以,宗杭好可爱
四分鼓励,剧本不错,资源不够。
易飒、宗杭的选角真心不错,故事限于时长不得不安排的这么简单也不是不能理解,但还是可惜
算还能看的网大吧。起码特效花钱了
还好吧饭剧,没看过原著,水下版盗墓笔记或者鬼吹灯🤔?女主像高圆圆又像贾静雯🤪
多点姜,
选角不错,还是应该拍成电视剧。
这种玩意也想拍第二部是怎么回事
少了一些内容
应该拍成电视剧,电影的时长很难展开全部剧情。尾鱼的小说目前除了司藤就没一个拍得好的
7分。动作戏利落,姐狗戏干脆,故事线清晰,还可以啊。我们万年好闺蜜瑶瑶终于有女主戏了。
除了开头的姐姐表演太做作有点想吐槽之外,整体竟然还不错男女主的长相是我觉得不错的类型,男主恍惚间有些刘浩存啊呸刘昊然的神似,起码比那个谁和那个谁正常审美多了,何况这个水戏加持下准无妆的脸还是能打的剧情和设定应该有小说(还没看过,准备看看)加持还是不错的,至于还原度嘛……emmm原著党这么吐槽之下都还不错的话,那推测原著应该也是挺好看的了另外男二实在有点像某个吐槽役的美妆博主……
我现在热衷打五星
盗墓类新题材哦。水下寻宝,自成一脉,还挺有讲究的,可以做成一个独立的宇宙。故事还行,讲的内容有点多,女主很像高圆圆啊。
@@@(2023-04-01)三线轮洄(姜佩瑶这个妆造真好看,冲着这个看的。片名莫名其妙。水魈,类似于盗墓题材,但弱化了许多,更像探险寻宝。特效还可以。剧情没啥,无非就是诅咒、门派恩怨这些,网文常见桥段。)
改编的剧情hold不住设定
作为网剧,镜头质感算是不错,演员整体的表演也很好(除了男主),没有网大常见的虚浮,女主角长得漂亮,打得也不错,连配角都不错,尤其是丁长盛,演员表应该加上这些演员的名字。其余就很一般了。男导演+男编剧的组合,真是既没文化又没常识。没文化体现在对原著世界观的改编上,不是不可以改,但是改到连自己的剧情都不能自圆其说。没常识体现在男凝入脑。难道女人潜水、战斗不用做防护?第一场开金汤,姜男是正常包裹全身的潜水服,易萧的是高叉比基尼,真是太可笑了。电影也根本不懂爱情是什么,一个女人会对整天盯着自己大腿的男人心动?就算加了再多柔光,那个画面也是猥琐至极。开头那幕原书是易家在车里的絮叨,导演改成了未成年的妹妹和姐姐雌竞,真是令人作呕。连海报都刻意拍女人大腿。希望以后多来点女导演女编剧来拍女性的冒险故事。
宏大的故事背景有点像鬼吹灯,柬埔寨的秀丽风光让我回味当年旅行的片段,女主仿劳拉的扮相也讨喜。我觉得场景也是花了钱的了……在预算内算是努力了我。就是编剧差点,其实男女之间的感情戏比较生硬
真的不知道如何评价……就是主创应该还挺有诚意,但是这改编………剧情………好像个长篇预告啊………希望尾鱼的改编运好一点啊……还是期待一下西出玉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