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灭亡,首先从神说起。
神在剧里的形象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她说是人们的愿望使她诞生。
日漫《野良神》、《夏目友人帐》之类的设定和此类似,神明从人们的祈祷中诞生,是信仰之力的具现化,人们信仰和供奉的强度会影响神的力量。
而这个神生了重病,说明她从人类那里得到的力量太小了,就像灭亡走在街上听到的,每个人不是想着自己就是在诅咒别人,心中没有善良的愿望。
树叶在凋落,花盆里的植物长不起来,神的生命神力在衰微。
传教士给神发传单的时候,神面前放着一本书,封面是匹诺曹,说明她知道连传教的人也不是真心信仰她。
和灭亡不同,灭亡始终是年轻男子的形象,因为灭亡代表结尾,毁灭是沉寂恒定的,所以灭亡的形象不会变化。
而象征开头与生命的神,只有不断转生为肉身,承受巡回往复的肉体的痛苦。
这和各大宗教里轮回、复活、替人类背负罪恶的说法是相同的。
神的上一个转生去世的时候,灭亡痛哭不已,恐怕神是像耶稣基督一样为人类牺牲的。
灭亡和神不同,他不是人造,而是神造的,他是神的嫡子。
他好比是世间所有破坏和死亡的力量的具现化,他就是毁灭这个概念本身,他的一举一动会给周围带来破坏的影响力,这是被动的,他不得不承受的,而神也给他一点权力,可以掌握一部分毁灭的力量,比如他可以控制普通人的生死。
灭亡拥有韩剧男主迄今为止最强的超能力,除了破坏和取消破坏(治疗伤口),还可以静止与回溯时间,进行空间移动与折叠,入梦,听见你的声音,对人意念控制等。
作为仅次于神的存在,他却对存在本身厌倦了,因为他不能静止,只能一直在世间活动,不断给世间带来灾难,他的存在不带来任何好事。
所以神把实现一个人类的心愿,当做送给灭亡的生日礼物,让他偶尔成为别人的希望。
心灰意冷的灭亡在星星陨落的时候听取了卓东景的心愿,他们在同一时间都想着让世界毁灭。
世界毁灭了,一切化为乌有,灭亡也会消失。
自杀不了的灭亡打算好好把握这个机会,所以他一直缠着东景,希望她赶紧许愿世界毁灭,因为他本身不能直接毁灭世界,这种重大的破坏只能由人类许愿做到。
为此他讨好她,还答应她完成一个力所能及的小愿望。
神看穿了灭亡的计划,她肯定是不能放任灭亡毁灭世界的,所以她告诉灭亡,她也会插手这件事。
但在灭亡的意料之外,卓东景是相当难缠的主。
韩剧女主在开头很惨的很多,像东景这么惨的很罕见——幼时父母双亡,拼命工作做扶弟魔,男朋友是渣男有妇之夫,得了脑瘤马上要死,还要被大雨淋个透。
有个瞬间她真的希望世界毁灭,但是从小她就不会哭,伤心之后总是继续认真生活。
被宣告死期之后还要每天按时上班,她太坚强了,得到的关爱太少了,越是坚强的人越受不起温柔对她好的人。
这是她会被渣男骗,也会很快对灭亡有好感的原因。
对一个受过伤的人来说,最想要一个总是在她困难的时候出现的人。
起初灭亡顺应这些是为了讨好她完成合约,后来他反而害怕起来。
神对灭亡说你也是会怜悯的,你只是装作不会。
在神确认过卓东景是什么样的人之后,神认为灭亡会可怜东景,最终灭亡会劝说东景不要许愿毁灭世界,那么就会导致东景最爱的人死去,为了不让无辜的人死去,神会维持原本的事实,因为原本得病会死的明明是东景。
神让东景想起记忆中的灭亡,由她提醒灭亡他是有感情的,又想偷偷拿走红绳取消他们的合约。
神代表中立秩序,她不让世界毁灭,她关爱灭亡,但她同时也要东景按照命运死去,即使命运是残酷的。
灭亡在这种威胁下更加操心东景,而这种担心与怜悯让他自己特别焦躁。
他发现东景是非常可怜又非常善良的,比如她会反过来解释灭亡,说他是冬天,是黑夜;她会反过来可怜他,知道他其实喜欢鲜花、喜欢人类,但是他能带给这些脆弱的东西的只有毁灭,所以他不敢喜欢。
她会原谅他在梦里不告而别。
烦躁的灭亡到处闲逛,去确认人类都是邪恶的。
第四集他们爆发争吵,是因为灭亡在测试她的底线,而东景讨厌他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因为哪怕她受了这么多苦,她还是爱着家人,也不想无辜的人遭难。
她太好了,也太脆弱了,即使这样她还在灭亡要被刺杀的时候挡在他前面。
害怕的灭亡告诉她所有人都害怕他,心里在恳求她不要害怕。
1、荒谬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是这样描述荒谬的,「荒谬起源于一场平淡的“厌烦”。
」
西西弗神话8.7[法]阿尔贝·加缪 / 2012 / 人民文学出版社他是名叫“灭亡”的存在:灭亡本身就是这个世界的局外人,他曾经模仿人类,一样吃饭、睡觉,却发现自己没有可以回去的地方,抑没有可以对未来产生的希望。
他只是作为一个“程序”存在着,作为一个名叫灭亡的按钮般存在着。
在日复一日机械又麻木的存在中,提出了:「在你的庭院中我是什么?
」的问题,意识到了他与世界之间的荒谬,荒谬作为一个起点使他开始觉醒。
她是不能流泪的憧憬:「无法哭出眼泪,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
从10岁开始学会了如何将眼泪憋回去,没能哭出来而憋回去的眼泪,它们都去了哪里呢?
」「现在知道了,从那天开始没有哭出的眼泪,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进入了我的脑子里」名叫「成胶质母细胞瘤」的多发性肿瘤打破了东景习以为常的明天。
时间总是带着我们向前走,我们向着未来生活,我们属于时间,最终都会与死亡相关。
但在这一时刻,通过这种突然抓住东景的恐惧感让她认识到,自己最凶恶的敌人就是明天。
“明天,在她本该全身心拒绝明天之时,她还是寄希望于明天。
”这就是荒谬的起点。
他们在同一天,意识到了荒谬。
「该死的“花”,该凋谢了!
」「让世界全部都灭亡吧!
」在星星坠落的时刻,他们怀着同样的心情,试图反抗荒谬。
二、开始于一场哲学性的自杀加缪认为,“自杀”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的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对于灭亡来说,他是被放逐在世界上,为了人类而存在。
在人类与他之间产生的分离,构成了荒谬感,这种荒谬感与对虚无的渴望直接相关。
「比灭亡更让人痛苦的就是活着。
」这是灭亡作为一个局外人,旁观人类行为(熟悉)散发出非人(陌生)的因素后得出的论断。
这种面对人类本身的非人性所感到的不适,这种被称为“厌恶”(La Nausee)的情感,同样也是荒谬。
「人生本是就是一场噩梦。
」这就是灭亡的回答。
我们每一个人都像无人“知道”会死亡那样生活。
这是因为,在实际中并不存在死亡的经验。
从确切意义上讲,只有被经历的东西,只有被意识到的东西才能成为被经验的。
在十字路口直面死亡的东景有这样的独白:「在被宣告死亡之后,对于我也没有任何改变。
看不到的东西,不管是死亡还是灭亡,并未让我感到害怕。
但当能开始看到的瞬间,恐惧就会化为实体。
如痛苦一般,让我感到它是真实存在的。
」恐惧实际上来自事件的确定无疑的方面。
身体的判断和精神的判断是相等的,而身体面对毁灭却畏缩不前。
这是由于我们在习惯于思考之前业已习惯于生活。
「选择吧,是现在死在这里?
还是牵起我的手 ?
」在这一刻,契约达成。
因为人类而存在的灭亡希望通过人类的意志去毁灭人类,从而实现自身的不存在,即灭亡。
东景通过对未来的毁灭达成对现在的自救。
因为未来的毁灭是没有被经验的,而对眼前的死亡是实在的恐惧。
于是时间开始倒退,只有灭亡牵着东景顺着时间继续向前走着。
东景、灭亡从这一刻起与整个世界形成了对立,荒谬就在这之间产生,成为他们与世界之间唯一的纽带。
(待续
他出现在你家门口,在毫无预兆的某一天。
这个一脸厌世的帅哥,仿佛怀着世间最大的痛苦,降临在你身边,他说他是灭亡。
从停电、任意门,到白日流星、时空逆转,这些他随手降下的神迹,只为了让你相信。
“你出现在我的诗的每一页”,他出现在你行路上的每一个转角。
说要缔结契约,什么契约?
可不管什么契约,最后都变成了恋爱契约。
于是毫不意外的,从牵手、拥抱,到接吻,赌气般说要爱上,最后也真的爱上。
爱上他很难吗?
灭亡没有姓名,没有原因,没有来处,也没有归途。
他点起的火让地面塌陷,吃过的小店第二天就倒闭,所到之处草木都枯萎,是人人避之不及的一切不幸与灾难。
可同样是他,一眨眼就从平凡的街道到浪花翻涌的海边,一句话就让粉红的花瓣缀满枝头,一抬手就让流血的伤口恢复如初,一个念头就能见到去世多年的父母。
他的神力让庸常的生活变得梦幻,而这神力是为了你。
他送美丽的花,他制造相遇,他展露伤口,最后,他奔向你。
好像一颗怀着复仇般自毁的决心撞击而来的星球,却在你的轨道上温柔地旋转。
各个角色的选角真的都很好,演员都完全拿捏住了人设。
宝英好可爱啊好可爱,超级喜欢!
男主亦正亦邪的设定也超带感,徐仁国演的很好。
女主是善良可爱正义,男主是表面腹黑狠毒其实心也很善良,这俩在设定和外貌各方面都是完全的反差,超级配呜呜。
而且这部剧没有反派,角色的人设都是正派的。
这部剧真的非常戳我,各方面,都打在我的点上,很上头,我已经看了五遍了。
听说这部剧编剧也是内在美的编剧,怪不得那部剧我也很喜欢~ bgm也都很好听!!
PS:觉得并没有我说的这么好的也很正常,每个人喜欢的风格什么都不一样,只是我恰巧很喜欢而已,我也不是托。
开始觉得男主角丑还好有小姐姐支撑然后剧情也怪怪的结果静下心看光速打脸被徐仁国帅哭了特别是眼神和温柔然后开始考古准备看1997加油呀非要140,好难啊灭亡在每一个人心里有爱就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 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三毛
(首发于公众号: 霧風誌 ,欢迎关注。
)《某天,灭亡从我家玄关进来了》昨晚播出第9集,以2.5%的数据刷新了自身最低收视率。
口碑也一路滑落,还有评论灭亡“是得了中二病黑化的鬼怪”······上一篇文章我批评了《灭亡》的剧本情节匮乏,但导演拍摄很唯美、细节用心,显出巧思;演员徐仁国与朴宝英火花、默契十足,让这部剧依然有可看性。
它吸引我看到第9集的原因还有一点,是《灭亡》特有的,就是剧中的独白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除了两位演员声音、音调很好听之外,独白和画面、配乐融合在一起,可以更直接、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9集出现了3段主要独白内容。
分别出现在开头、中段28分左右、结尾。
如果前面的情节看得稀里糊涂也不影响,只要抓到这3段,就可以理解主旨;发现《灭亡》有一个高级的内核。
01“我也曾经想过融入他们。
像他们一样吃饭,像他们一样睡觉;像他们一样怜悯,像他们一样相爱。
就算这样我还能融入他们吗?
他们总会离开,总有地方可去,不像我。
当时我明白了,无处可去的我,人生没有尽头的我,最终无法成为他们。
我的工作永远只是看着他们。
”
独白结合前面的剧情,我开始理解这个人物的心理与情感动机。
灭亡,不仅是人的死亡,包含了一切事物的消逝。
和少女神一样,是人类的意念创造出的神,像花园与园丁、蝴蝶的关系,如果没有人类,也就没有创生、死亡的神。
因此灭亡的存在本身是一种虚无。
他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死,也无法改变别人的命运,他的行动只会给别人带来不幸。
他模仿别人在热闹的小店吃饭,某天发现那间店已经倒了。
应该说,他只能看到事物正在消逝、或已经消失的消极面。
使他感觉活着非常虚无、悲观,所有事都没有意义。
吃饭、睡觉那些对平凡人来说“真实的事情”,在他眼里的不真实的,很快就会消失了。
东景本来跟他眼中平凡的人一样,她得知只剩3个月生命时,发觉自己的生活竟一团糟,习惯忍着不哭,结果忍出病来,甚至想不出一个只为自己的愿望······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有点虚无?
明明善良地、好好地活着;提前拍好了遗照,却希望死后不要被记住。
与其说灭亡找上门的原因,是两人有了同样的愿望“让世界灭亡吧”,不如说是两人同时感受到了“虚无的本质”,是这件事使两人有了互相吸引的契机。
同时间别人都在许愿“减肥成功”、“考试成功”之类的,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事是有意义的。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意义,或坚信意义的存在。
比如,当代年轻人被内卷的时候,汲汲营营追求一个目标却身心疲惫到几乎枯竭的时候,不免会怀疑:“我做得这一切都意义吗?
”“谁在乎、谁记得?
”有一派虚无主义,认为存在毫无意义、上帝已死。
尼采就将虚无主义定义为:使世界,特别是人类生存没有意义、目标、可以理解的真相和本质价值。
回到灭亡,他长久以来感受到的这种虚无,造成了他一副厌世、很丧的样子。
就像一些无法融入大众主流的人、对一切现象、所谓的真相感到虚无、不真实的人。
02“很奇怪,这一秒我仿佛感受到了永远。
我活着醒悟到了一点,永远不能用在可持续的东西上。
永远爱你接近于不可能,永远失去,却是一直都有可能。
但是我们总是因不是永远而活着,比如梦想、回忆、迷恋,爱情或人。
人和爱情很像,我不能给你起这样的名字。
”
上段独白代表了灭亡一直以来的心境,这段独白则是东景认清“永远”与“活着”的本质,并且确认了自己与世界、与灭亡的关系。
永远不能用在可持续的东西上,比如长生不老、爱情···意思就是没有什么是永远的,除了失去这件事永远都在进行中。
生命、爱情,总会有一天失去。
宇宙可能是永远的,但我们不会为了宇宙而活着。
但会因为生命、爱情、梦想、回忆,这些不可能永远的东西而活着,因为这些才是对我们重要的。
东景比灭亡还要更早明白这些道理,明明是他活得更久啊。
虽然故事是灭亡拯救了她,多次出现东景蹲坐在地上,而灭亡是站着伸出手的场景,看似强势的一方拯救着弱势的一方。
实际上东景并不是傻白甜,她很清醒、有主见、是非分明,而且勇敢,剧中体现为“只有她能看到灭亡的真容”,只有她不害怕灭亡,还说要爱上他。
从两人的互动,灭亡常常观察东景出其不意的举动,比如在医院门前,本能地用弱小的身体去挡刀;看到万物灭亡时,没有犹豫地走向他时。
那些令人心动的场景,是东景做了一些事情,让灭亡被触动,从好奇、怜悯,到爱。
可以说灭亡才是被拯救的那方。
东景并没有因为认识到虚无,而变得和灭亡一样丧,她到达了他的反面——发现自己无能为力后,反而觉得生命珍贵了起来。
这也是我想说的,《灭亡》的主旨有一点高级的哲学意味,我觉得可以称为“正能量虚无主义”。
这个词出自一篇我很喜欢的文章《正能量虚无主义:发现自己一无是处后,我觉得生命珍贵了起来》,作者是Wendy Syfret。
Wendy Syfret将自己形容为“我只是一块倚着巨石在宇宙中乱飞的肉”。
我引用几句文章中的观点,帮助理解:“如果我们在世上不过一眨眼的功夫,如果常理是一切都无所谓,那么这感觉就像是手中握有全权,可以恣意狂野。
去尝试很多事,去倾尽全力做一件事,因为可能性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以至于让我反而能自由自在地去尝试。
”“人生毫无意义这件事,并不是一个悲伤的理由。
如果我们的生命是无用的,那么我们的唯一一项任务,就是厘清如何在我们转瞬即逝的意识中寻得幸福。
”
简单地讲,对东景和灭亡来说,他们的步骤应该是:认清一切,放下包袱,尽情去爱。
带着这个思路再看一遍结尾处的独白。
03“我以为我能一直注视着那些消失的人们,像他们一样吃饭,像他们一样睡觉。
怜悯他们,爱着他们。
像他们一样去往某个地方,是这样的吗?
我不害怕消失,但我害怕再也见不到你。
我像傻瓜一样,现在才恍然大悟,给我留下的时间不多的事。
”
灭亡因为爱上了东景,怀疑并推翻了原有的观念,他现在没办法冷眼旁观这个人消失了,因为有爱,产生了对消失的恐惧。
所以他决定要像东景一样,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到这边两人都完成了成长、互相治愈,但由于编剧的剧本有架构上的问题,后面灭亡和东景会在甜、虐之间反复横跳······一般这种二选一活下来的,最后都会活着。
所以即使有冲突,也是观众能预知的冲突,缺乏新意。
架构上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主配角戏份分配不当,把可发展的矛盾冲突点,放在配角的三角恋上。
让这部剧的情节、冲突更加“古早味”。
整体上,我喜欢这部剧的主旨内涵,关于虚无主义的一些思考,台词非常耐人寻味,有的台词可能要反复琢磨,哲理性很强。
有哲思一般会做成文艺片,例如我最爱的《半之半》,《灭亡》几乎犯了和《半半》一样的错,就是主配不分、推动情节的冲突点放在配角上。
但《半半》胜在定位明确,它一开始就瞄准的是文艺片的极小受众(韩国观众欣赏不来文艺片,导致收视惨淡、砍集)。
而《灭亡》披了奇幻片的皮,内核是文艺片,先吸引(骗)了大量奇幻浪漫剧的观众来,一看,这台词怎么故作高深······又像《鬼怪》,又没有《鬼怪》讲得明明白白。
导致了收视率一路跌,剧情过半跌到2点几,基本和文艺片的收视率差不多。
《鬼怪》也有哲学内涵,但比较偏向“生死轮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概念,让观众很好理解。
而《灭亡》虽有高级的主旨,却无漂亮、创新的情节支撑,后期剪辑也跟不上,让为奇幻爱情故事而来的观众大失所望,也无心去琢磨内容到底如何了,这点《灭亡》是完全吃了剧情设定的亏。
撒花,一部从开始追到完结的,还是喜欢慢品剧,带入视角的看着故事的连绵起伏。
小甜爱系列的青春都市恋爱剧,格局蛮大,可惜,还是写的小了。
不过小而精是这个的特色,所有的复线都有着落,挺好的。
整个剧的设定其实很早就埋好了,在爱人与世界决定谁可以活下去,大家与小家的选择。
只是拟人的设定给予了救赎的概念。
整个剧男女主从一开始的男主心趣喜欢到双双奔赴,设定其实和鬼怪或者星星类似,我还是更喜欢男二女二组合,爱情本就没有一帆风顺的,也不是一开始就能互定终身的,有纠葛有心痛有迷茫的恋爱才是真正的恋爱本质。
这剧贡献了大量的酸腐的表白语和OST呢,朴宝英的颜真是白吃不厌呢。
附语录:1.我喜欢冬天,喜欢黑暗,也喜欢结尾,相反春天和早晨以及开始都因为你而存在。
没想到你会把你当人质,也没想到我会吃这一套。
2.虚无缥缈的希望也是希望虚无缥缈的爱情也是爱情3.我的幸与不幸都源自你,虽不喜欢雨,但我们也需要雨-卓东景4.你可以喜欢我,不用把愿望用掉,你可以选择世界,或者你自己-灭亡5.有得有失,活在这世上我得到的,都是我失去的东西带来的,有冬天才会有春天,有黑暗才会有光,有死亡才会有诞生。
6.我不害怕消失,但我害怕再也见不到你。
看了很多遍才看懂 一开始播下种子,长出来的是希望还是灭亡谁也不知道。
从蔑视厌恶,到索取人类的爱,一直都是想的都是灭亡,所以还是在彷徨;直到明白自己的心意,直到学会给予爱,这颗种子才终于开出了花。
人的希冀创造了神,神播下种子,希冀变成了人。
主线的爱情故事放佛一颗玻璃糖,玻璃破碎,就会落得满是伤口。
让我很伤心的点,从开始怀着恨意相爱,不计后果。
爱等同于灭亡,爱恋越浓,愧疚,这样一边深爱一边愧疚如何才能继续。
一起走进的深渊,在命运重压之下,谁也逃不出来。
难过的是面对命运的无可奈何,连神明也无法更改。
因为有冬天,才有春天;因为有夜晚,才迎来黎明;因为有结束,才会有开始。
主旨不错,两条爱情线的性质和第九集透出的一点哲学意味我都很喜欢。
先说爱情线吧。
东景和灭亡的爱是命中注定、赌上性命的爱,人神恋和契约内容的设定淋漓尽致促成了爱情的刻骨铭心,这样的爱终究是近乎理想状态的爱情,我在屏幕前会为这种命定的爱情心潮澎湃、椎心泣血,却也会清晰地听到理智在叹息:果然这么梦幻的爱情必然是要基于奇幻吗?
另一条爱情线更贴近现实,虽然副线与主线之间有点割裂(像平行的两部剧),但我认为副线绝不可缺少——因为这是参照组,神一直希望灭亡去爱人类去理解人类,人类确实会做出很多不完美的、白费力气的事,比如九年的执念最终形同陌路,比如双向奔赴的背后是九年的单恋、是要背负愧疚去平衡兄弟情。
但其实都在成长不是吗?
习惯逃避的最终直面退出,习惯忍让的最终主动出击,哪怕遗憾和错过最终也微笑着,这些不容易的情感本身也都很美,因为成长了。
这些就是神爱看的东西吧。
“永远不能用在可持续的东西上,永远爱你接近于不可能,永远失去却是一直都有可能,但是我们一直因不是永远的而活着,比如梦想、回忆、迷恋,爱情或人”,我想人的美好就在于可持续性可发展性这一点上吧。
仔细想想,灭亡一开始对于整个人类世界来说就是完完全全的局外人状态,他是永恒的、静止的,而她的到来打破了这种静止,最后他也变成了不是永恒的、非静止的、鲜活的人类。
因为是爱情剧,所以透出的哲学意味也和主角们的情感发展紧密联系。
起初,对于突然确诊癌症只能活三个月的东景来说,世界是荒谬的,对于觉得人类活着就是悲惨最后也要悲惨消失的灭亡来说,世界是虚无的,这样的两个人因想要世界灭亡的心情相遇了,最后却相爱了,毁了灭亡世界的契约。
看到这种心境变化,我会突然觉得,明明看到了这个世界荒诞的本质还允许自己陷入深刻的感情真的是好存在主义的表现啊。
有感而发随便写写,哲学门外汉写到这已经有点要开始混乱了。
很喜欢这部剧想传达的一些观点,而且灭亡这个设定真的好,感觉这部剧打动我的好像不是男女主的爱情,是更多的有关活着和死亡、存在和虚无的议题。
但是在观感上,我觉得主爱情线的情感变化安排不够清晰,中后段(接近那个日子之前那段)有点点混水摸鱼、云里雾里的感觉。
而且说实话,虽然最后一集大家在一起腌泡菜的日常很温馨,但我还是觉得直接be对我来说会是更好的结局,或者说温馨日常也拍出来,但是像《小妇人》那样处理,让he存在于东景的小说结局就好。
遗憾也是美,彻头彻尾的虐恋记得更久。
现在这样的he——神无所不能,最后奇迹出现,女主病好了,男主不用死——让人感觉之前的虐恋都一笔勾销了,生死宛如儿戏。
感觉编剧功力还是不足吧,可惜了灭亡这个设定的深意。
最后李洙赫真的太帅了!
私心放上全剧我最心动的地方:
契约:把世界灭亡 那一瞬间我最爱的人会死butterfly:灭亡 可以把任意存在变为“结束 消灭 冬天”,可灭亡 本身确能够永恒(永存)。
flower:任何瞬间都会变为过去 终将灭亡对于灭亡而言,把世界灭亡/自身不存在 都是一样。
灭亡本身就是神委派来平衡秩序的,倘若世界不存在 那么灭亡也无需存在。
倘若灭亡不存在 那么世界静止 无法平和。
灭亡无法与人类一样生活 为所有人厌弃 也厌弃只考虑自身的人类 也讨厌自身……甚至想要自身灭亡……对于东景而言,把世界灭亡/最爱的人消失 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世界灭亡最爱的人也会消失 最爱的人消失也无异于…… 倘若硬要选择 那就爱上灭亡本身吧 灭亡本身消失(此时未爱上灭亡 可又不得不爱)可最后东景爱上灭亡 不想要灭亡消失……#抛开剧情谈灭亡:人的一生 最害怕 不愿面对的是灭亡 妄想灭亡离开 追求永恒「可人生没有灭亡便不会有开始 春天 新生 成长」灭亡和人的一生始终捆绑 无法分离(想来这也是编剧最后让灭亡回到人类身边的原因吧)可矛盾的是灭亡存在 人就不存在评:编剧脑洞很大 但是对于剧里爱情的部分始终没有感觉(对我来说 这不是爱情篇 而是 人生与灭亡的一场矛盾)
不管剧情,这部阵容颜值太高!朴宝英~徐仁国~李洙赫,连女主的姐姐同事都好好看。狐狸眼男主孤独任性邪魅的鬼神,太好磕了
我被徐仁国迷的快不行了 不行了
看过
徐仁国我可以我真的可以,他太牛了,痞坏笑着说话真的太撩了,没有人可以抵挡!当然打五星我忽略了剧情 :( 希望编剧后面给我好好写…… 编剧写了个什么鬼……这恋爱谈得……
徐仁国演技在线,可惜剧情剪辑有问题,没追完。
3.5,低配鬼怪即视感,台词后半段略微有点作。徐仁国蛊到我了!朴宝英妹妹撒娇的样子也太奶了!!!
1.编剧是不是把男女一和男女二三的故事写反了?2.韩国编剧真的人均少女浪漫啊!
及格分的小甜剧
只要熬过第一集就很好看,宝英依旧可可爱爱,然后喜欢男主的人设,还是挺带感。仁国好适合这个角色。冷冷的甜好甜。漫画既视感。许愿!当然要许“你爱我”。支线剧情太弱,和主线关系太不大。樱花这集太绝了。这样的男朋友请来一打。后面几集有点拉垮,唯一就是觉得最后一集居然不结婚就离谱。
李洙赫万年男二啊。。剧情真的算了。。一集弃。
服装秀,可爱秀,台词秀,知道磕点,看个娱乐,对我来说难走心。
“那种无法抑制的感受是什么?我不知道,于是将它称之为你”
说实话总体来讲还可以的。虽然我时常不理解每一个中文字我都认识,但是组合起来我就看不懂的台词对白,冲着徐仁国还是给四分咯。朴宝英演戏的方式还是很一如既往,视觉有些疲劳,并且表达生气无奈的时候只会舔嘴唇,单单第一集就已经数不过来了kkk
男主女主,男二女二的剧情像是两部剧,全员好人,颜值都很高,虽然男主女主的好多台词看得云里雾里,磕cp还是可以的,画面也很精致
就还好吧 很像鬼怪啦 连bgm都很像 小成本鬼怪?韩剧三要素都在了癌症失忆不完全车祸 就 肯niang /有句台词挺有意思的:把宇宙缩小成一个人,把一个人扩大成神,这就是爱情。/ 徐仁国花絮里好憨!眼睛其实可以再睁开点辣。朴宝英好会哭哦,哭起来好让人心疼。
徐仁国很丑,眼睛太小了太小了,像是谁欠他钱似的,看着不爽
副线稿拖沓看到男二女二果断跳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霧風誌MONA(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597781/永远不能用在可持续的东西上。永远爱你接近于不可能,永远失去,却是一直都有可能。但是我们总是因不是永远而活着,比如梦想、回忆、迷恋,爱情或人
剧本过于烂了,毫不走心的人设+莫名其妙的台词,让人多看一分钟都是折磨
浓浓的鬼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