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9局》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其故事定位主要面向年轻人。
然而,一个奇特的现象是,当前在自媒体和传媒渠道上发声的人,往往并非年轻人。
那些能代表年轻人发声的群体,仍在学校里接受教育,或是刚踏入大学校园,正被新旧观念的冲击所包围,尚未形成强烈的个人观念。
因此,当大量非目标受众对这些作品进行点评,甚至主导舆论,告诫年轻人不要观看时,就显得颇为费解。
我不禁要问,到底是谁在主导整个网络的舆论走向?
如果真有主导者,那他们是愚蠢还是别有用心?
若说他们愚蠢,那不过是跟风之举;若说他们别有用心,那又是受了何种驱使?
显然,在看完《749局》后,我深感其不易之处在于,它尝试将主旋律的内容,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年轻群体。
谁能定义年轻人的喜好?
《749局》电影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这种现象并非个例,众多电影都在尝试类似的做法。
但遗憾的是,目前所有在这方面尝试的电影,都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例如《异人之下》,许多人批评其抄袭漫威风格,显得神经质且无厘头。
但实际上,《异人之下》并未抄袭,而是将古代仙侠体系的内容融入现代故事背景,打破了“建国以后不能成精”的束缚,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正如《749局》中的台词所说,领导一届换一届,但现任领导至少相信直觉,也许这背后是很大的一次变化。
台词里提到的直觉便是,年轻人需要通过《异人之下》这样的作品,找到属于自己的代表。
当然,年轻人或许会反驳,不愿被轻易代表,但类似的事情已在《异人之下》中发生。
还有其他例子,如我昨晚刚看的《逆行人生》。
上线流媒体后,它遭到了大量舆论攻击,指责其不尊重外卖员。
然而舆论的隐藏作用却不小心,刻意将外卖员苦情化,试图将他们与农民工或进城务工人员在情绪上产生关联,从而制造隔离。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外卖员的收入其实或许比你高,技术也比你精湛。
这种隔离和苦情化的做法,其实是某些舆论导向的结果,令人费解。
明明大家都是劳动者,只是分工不同,为何就有人高人一等,有人低人一等?
因此,《逆行人生》也受到了这样的舆论引导。
我不禁思考,今年的影视作品质量到底是大幅提升还是大幅下降?
这背后是否有人感到害怕?
1. 网络影评“灵异”事件今天是2024年10月10日,在上班的路上,我利用十几分钟时间,简单聊聊最近看过的《749局》。
其实,我想看这部电影,是因为被某个粉红色APP上的大量奇特恶评不堪其扰,而且多次点击不喜欢之后依旧给我推荐。
这些评论之前也曾多次出现,例如《我本是高山》上映时,有人认为伟大的人物就应该神奇化,不应像正常人一样被公众认识,甚至不应拥有七情六欲。
另一件事发生在《蜘蛛侠:纵横宇宙》流媒体上映时,我对其配色和制作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稍显混乱。
结果,评论区里不断有人要求我下架视频,甚至进行攻击。
当然,也有态度友好的人引导我下架。
那时我就隐约意识到,有人在塑造整个舆论走向,且带着一种优越感。
这种力量的来源我不清楚,但我总感觉它存在。
直到后来在做《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视频时,我遭遇了一轮系统性的攻击。
这种攻击虽无伤大雅,只是评论层面的,但《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视频中,我并未像批评《蜘蛛侠:纵横宇宙》那样指出其问题。
我只是说它进行了年轻化和世俗化的改编,这挺好,却遭到了巨大的攻击。
且攻击流量数据异常,似乎有人用AI对我的视频内容进行了总结提炼,找出反驳点。
我感觉像是有一个AI在不停地攻击我。
这让我明显感觉到,有人在阻止年轻人看到一些新的东西。
这让我很困惑,为什么大家不想让年轻人看到这些东西?
说来也奇怪,从我所从事的行业和经历来看,任何一个APP、平台或商业模式,都优先照顾年轻人。
因为年轻人是未来的栋梁,他们身上具有的反叛精神和意识,可能在未获得足够信息的情况下产生。
这种反叛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方式。
因此,给年轻人提供与当下环境紧密相关、有用的内容至关重要。
此外,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观念、想法和发力方向都是很多APP和软件想要关注的群体。
2. 传媒的老气横秋然而,另一个现象出现了。
如果年轻人真的很重要,为什么现在的评论环境中很少有年轻人发声?
整体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
我记得在看完《战狼2》时,整个体系都在无脑吹捧它。
我认为这种主旋律痕迹过于粗暴简单、刻意,却仍有那么多人喜欢。
评论这些人的人是多么老气横秋啊!
现在再看《749局》时,我再次确认,评论这些东西的人同样老气横秋。
有些人已经发现,在巴黎奥运会期间,这些搞传媒的人没有干正事,每天盯着明星的花边新闻,还把乒乓球圈搞成了饭圈现象。
你们这些人有没有站到自己的立场上,想给自己的运动员争取一些应该有的机会?
去了解一些涉及文明发展、世界进程中的大是大非?
因此,《749局》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想对这些搞传播的人说。
你们的立场在哪里?
你们觉得这样的片子不适合年轻人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怪奇物语第一季》就适合年轻人吗?
如果把《749局》里的角色全部换成西方人或印度人,然后在中国上映就可以了吗?
也就是说,制作这种面向年轻人的奇幻故事的权利就应该放在其他国家吗?
你们这些传媒人到底在想什么?
接受不了我们能生产这些东西吗?
我认为主旋律电影经历了许多发展。
从《战狼2》这种简单粗暴的(我不知道是被捧杀还是真的有很多人捧它)到《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的成熟,再到文艺片如《回西藏》以年轻、平易近人的方式讲述孔繁森的故事,主旋律电影在各种类型中都有很好的发展。
但是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因为那些自媒体和立场不正的人也不敢搞这些。
我很想反问,你敢去搞万玛才旦的《气球》吗?
你敢去搞《雪豹》吗?
这两天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映的《日光之城》,你敢去搞吗?
你不敢,你只能搞《我本是高山》的电影版、搞《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还要搞一下奈飞版的《三体第一季》。
这些人没有大局观,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什么结果。
也不知道电影行业的发展脉络和序列,更不知道我们国家现在为什么在文化方面进行大的发展。
他们没有体会到这些,就莫名其妙地把自己的立场站歪了。
所以说这个事情就是非蠢即坏。
蠢的话就是你跟风了,坏的话是你知道你没有在跟风,那你为什么要引导这种趋势?
3. 网络用语的转变就我个人的观感而言,《749局》并非顶级之作。
这里的顶级是指在商业和艺术方面都有双重造诣。
比如《可可西里》中的一些镜头,我确实感受到了陆川的传承和关键时刻的塑造,以及反思。
但《749局》在故事体系上还不够切中年轻人群体。
比起这两个例子,我还想举另外两个例子。
一个是《解密》,这是一个负面例子;另一个是《异人之下》,这是一个正面例子。
国庆期间我带着两个小外甥看《异人之下》,一个是三年级,一个是初三。
他们看《异人之下》时兴奋得跳了起来。
看到一半下楼吃酒席时,他们还在模仿《异人之下》里的仙侠功夫元素比划动作,还跟我探讨这些功夫在现实中是否存在。
这些内容传达得很好。
因为年轻人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的对与错、是与非,只要让他们看得开心、爽快就可以。
《异人之下》里的鲜艳颜色、夸张台词、独特氛围,年轻人一看就没有排斥感,因为它用的是年轻人的说话方式。
因此,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反面例子就是《解密》。
你看《解密》所谓的面向年轻人的导演,什么《唐人街探案》之类的,很多年轻人喜欢。
但你看它在做《解密》时,又陷入了自恋和老气横秋的状态。
年轻人能感觉到自己的苦难,你就大大方方地说出来,说环境给你带来了苦难和压力。
你看《异人之下》就说得很清楚,为什么要继承家族里的这些东西,而且我还不能用我学会的这些东西去打架,继承这些苦哈哈的东西,我不就是为了自己爽吗?
这就是年轻人自己的心理状态。
而在《解密》中,它就不敢这么说,很犹豫,也不知道自己的片子是给年轻人看还是给老气横秋的人看。
所以《解密》就呈现了一种非常拧巴的状态。
至于《749局》,我觉得这个片子更像是《解密》和《异人之下》的结合体。
它很多台词还是主旋律电影里的那些。
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看来,会有些反感。
比如“这样他来到我们这里就可以为人民服务了”,还有“同志们,我们要牺牲”之类的。
看多了那些立场不正的评论后,再看这些台词,会感觉像被电击了一样反感。
但对于一些不反感这些说法的人,比如我父亲就会这样讲话,甚至我现在跟朋友讲话时,偶尔也会冒出一两句这样老气的话。
我都很惊讶,我才34岁,怎么就上年纪了呢?
但你会发现,这些说法和这些老气的东西是很有用的。
你或许会注意到一些网络用语,如“你进去踩好几次缝纫机了”,“我们这些人都是前面有个坑等着被收割的”。
这些网络用语的发明者实际上是想讽刺当前的环境。
例如“正能量”这个词,其起源并非那么光彩,起初是由一个负面人物用来欺骗他的手下,说你身上有“负能量”,我要给你注入“正能量”。
然而,当这些故意发明的负面词汇在我们的语境中流行后,经过一系列转变,尤其是官方参与推动后,它们逐渐从负面转为正面。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度和量,一旦过度,就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
我觉得,与其如此,不如将发言的语境调整得更为年轻化。
4. 写实竟让保守者“胆寒”但我也能理解《749局》的做法,毕竟它整体是以写实风格为主,减少了夸张元素,包括调色和怪物设计都追求写实。
这写实风格与年轻人所追求的夸张、情绪表达直接的内容会有所冲突。
但值得庆幸的是,陆川导演将男主角设定为群体的敌人,这一点《解密》就没敢这么做,《解密》的主角形象一直在群体敌人和群体英雄之间摇摆不定。
而在《749局》中,男主角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反叛者,承受巨大压力,试图逃避。
许多人可能经历过类似的苦难,男主角的形象让人产生共鸣。
实际上,《749局》这部影片对那些反感主旋律传媒内容的人来说是有抚慰作用的。
比如,如果你在生活中受到了委屈,居家隔离三年承受了许多负能量,那么观看《749局》时,你会感到一种被认可的感觉。
你可以跟随男主角一路前行,仿佛要报复整个大环境。
当然,结局还是要回归到新主旋律的框架中,还是要与环境和解,不能一直对抗。
虽然和解的过程在结尾时略显突兀,但相比《解密》那种一直摇摆不定的状态要好很多。
因此,在我看来,《749局》介于写实与年轻人的夸张之间,这样的设定反而让那些老气横秋、观念保守的人看完后感到冒犯,不敢让这部电影在年轻人中形成好印象。
5. 没文化却相信直觉在我看来,从《战狼2》到现在的主旋律电影,各类型片都在放下原本高傲的身段。
这可能是电影《749局》中那句台词映射的,新来的领导更加自信,虽然文化积淀不深,但相信自己的直觉。
可能真的换了一批领导和审查者,他们有了新的想法。
这无疑是进步的,是一件好事。
这次用到了李晨和郑恺(他们都是《奔跑吧兄弟第一季》的演员),这些人在年轻人群体中有着很高的传播率。
如果能把邓超也请来,那当然就更好了,不过这可能涉及到资金问题。
另外,主角来自三个年轻人的偶像群体,这个设定非常明显地表达了电影的倾向和目标——做年轻人喜欢的事情,态度非常诚恳。
有些人批评他们的演技,但我觉得可能是大家看得还不够多。
对于这种类型的故事,如果还过分强调演技,反而会觉得有点奇怪。
比如说,如果你想做《解密》这样的历史作品,试图通过主角的演技来获得认可,那还情有可原。
但商业大片中的角色并不需要突出多种层次或隐喻,尤其是面向年轻观众时,情绪要直接给出。
在不违反整个剧作基调的情况下,尽可能直接、简单明了会更好。
我不认为这种演绎方法有问题。
比如你看男主角,在张艺谋的《长城》中最后几秒的露面,演技就显得很青涩。
但经过学习和历练后,他现在的表演已经好多了。
当然,这部电影并不像另一个关于校园霸凌的片子《少年的你》那样有太多的崩溃、层次和内容。
但他至少完成了任务,我觉得功大于过。
整体来看,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
最后想说一点,关于这部电影是否借鉴或抄袭了其他作品,我觉得真的不必过于上纲上线。
说白了,这就是一部年轻人的怪兽片、科幻片或超级英雄片。
我们自己的人、自己的团队下场做这件事,确实有点晚了。
在这部电影中,你可以看到很多其他作品的影子。
比如《超人》Superman,就是一个外星孩子被一对母女养大。
当《扎克·施奈德版正义联盟》把超人黑化后,观众的接受程度非常低,感到痛苦和难受。
所以,我觉得外国的创作者比我们更加小心翼翼,他们考虑粉丝群体、资本群体以及立场问题。
但我们在呈现一个身上有着异于常人的角色被群体接纳时,却将其描绘成苦难。
为了保护这个孩子,他叔叔的腿被压伤,这些苦难被当作故事的一部分。
而且这个孩子从头到尾都是黑化的。
相比之下,超人稍微黑化一下,大家都接受不了,但这部电影却敢于承载这种黑化状态。
当然还有很多电影,比如《X战警》就不用提了,更是小心翼翼。
《X战警》从老派的金刚狼到后面的年轻人重新演绎的新X战警,包括《X战警:第一战》又开启了新系列。
你会发现《X战警》变得婆婆妈妈,就像文艺片一样。
它试图探讨少数群体和大众群体的关系,是陷害大众还是保护大众、寻求和谐,这些话题都更加小心翼翼。
如果你像《749局》那样直接表达“我就讨厌你们”,就做不到《X战警》那种程度。
当然还有《怪奇物语第一季》,更是用一堆少数群体元素来吸引年轻人。
但这个系列刚开始想展现美国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这一对世界有重大贡献的发明,在购物中心里展开大怪物的前前后后的故事。
然而,《怪奇物语》发展到最后,却涉及到了少数群体中的小男孩,刚开始没那么明确,到了青春期又强调他与另一个男孩之间的故事。
在《怪奇物语第四季》中,更是把冷战时期的苏联搬出来,将怪物的来源归咎于苏联的科学实验。
这让我觉得,《怪奇物语》这种美式主旋律的做法有些过分,吃相难看。
6. 年轻人需要时间我觉得《749局》对年轻人的讲述方式和故事内容肯定会冒犯到一些人。
这可能与导演的年龄有关,但他的态度是很诚恳的。
整个角色的设定、造型设计都维持了写实风格,导演想利用电影这一煽动的艺术构建一个可以以假乱真的事实环境,让大家像新编了一段历史一样去体验这个故事。
但我觉得这种做法还是受到了西方电影和电视剧的影响。
有时候就应该洒脱一点,像《异人之下》那样夸张一点,也没任何问题。
我觉得观众能看懂也能理解这些内容,只是需要一点时间。
因为很多年轻人、小孩子小时候喜欢的东西,他们可能并不明白其中的意义。
但在成长中的某个阶段和年龄时,他们会意识到小时候喜欢过的一些东西有这样或那样的意义。
就比如说以前看《西游记》只是看个热闹,但长大后就可以从中看到一些处世哲学和团队构建的道理。
如果你再深入一点,现在发售的《黑神话:悟空》,你可以从中看到一些文明层面的大文化背景的经典内容,这些内容已经传承了几千年。
当然,最后说说《749局》,它的票房证明了它的实力。
尽管有很多负面评价,但票房摆在那里。
观众出来后口口相传,是否推荐朋友去看,这就是主流传播层面虽然有一些诋毁之后,它还能在底下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传播力。
所以我觉得,在国内口碑极差的情况下,这玩意儿其实跟《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和《黑神话:悟空》一样。
如果放在国外,会有很多人觉得新奇,放在国内反而都在喷。
怎么说呢?
我们正在经历一些变化,文化层面的,而且年轻人自己心里知道哪些是好的东西。
好,以上就是我对电影《749局》的日记。
微博早已被荼毒,所有都是水军刷好评,每天都有无数的炒作热搜,就为了多点票房,从这里就能看出一个导演的节操了,这种无下限的人的电影,永远不会看。
我每次看一个电影都会把豆瓣评论调到最新,看看大家的评分,只有这次忘记了,连我儿子都说这是烂片,问了另一个邻居小孩5年级,也告诉我不好看,孩子都这么觉得,他一个导演看不到吗??
智商这么低吗?
被749和SCP的IP骗进来,现在坐在电影院如坐针毡,剧情捞蚕老套,演技一坨,充滿了爹味、中式PUA,看完预告就不该有一分一毫的幻想。
冲749和SCP想看的朋友快逃。
被749和SCP的IP骗进来,现在坐在电影院如坐针毡,剧情捞蚕老套,演技一坨,充滿了爹味、中式PUA,看完预告就不该有一分一毫的幻想。
冲749和SCP想看的朋友快逃。
这两天陆川导演的电影《749局》口碑惨不忍睹。
我带着极低的预期去看了这部电影,确实很差。
但是我还是要帮陆川导演说几句公道话。
毕竟在今天的中国电影圈,到现在还没有彻底自我背叛的导演已经不多了,拍部烂片总比自我背叛好吧。
这部《749局》虽然是一部缝合感很强的烂片,但在一些小的细节还是能够看到导演的风骨。
突兀的怪兽、老套的英雄主义、热血的战斗、不会演戏的鲜肉这些元素拼出来的电影就像是人造人弗兰肯斯坦,他的身体都是从别的电影上切下来的腐肉缝合而成。
但在这些元素之间你时不时的又会看到一些让你心里一动的东西。
比如街道上的坦克,逃离家园的市民,压在废墟下的人,以及说封就封的城市,永远的户籍制度,外行管理内行的官僚制度等等,这些瞬间又会勾起你某些痛苦的集体记忆,让你觉得好像导演有什么要表达,但整体看完又发现其实也没有一个完成的叙事逻辑。
为什么就这样?
原因也很简单。
陆川这是第二次拍这种工业类型片,他作为作者导演对这种重工业商业电影是确缺少经验的。
他的影响力不足以抗衡资方的压力,最后被资方牵着鼻子走。
如果说电影是导演的孩子,那么这部《749局》就是像另一部电影《爆款好人》里的儿子张小景,导演陆川有亲爹之名,没有亲爹的权力。
按说这种事也不新鲜。
咱们的国师张艺谋也没能幸免。
他曾经亲口说过,拍《菊花台》时,周杰伦的王子角色就是资方让加上上去的。
王晶也曾经评论,电影《长城》张艺谋是咬着牙拍完的,他自己早就知道这电影肯定砸了。
从这个角度看《749局》,王俊凯不就是《长城》里的景甜吗。
最后一场热血的厮杀,不就是科幻版《战狼》吗。
反正资方掏钱了,他们觉得什么电影能赚钱,就往里硬塞什么元素。
这种什么都想要的心理,是典型的外行心理,我不觉得一个成熟的导演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其实把锅全部甩给资方也不公平,这反映了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整体的不专业,一个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可能也会出烂片,但绝对不会拍出这种不专业的烂片。
说在矿山下面发现一个大坑,唯一幸存的男矿工接触了坑里的神秘物质,救出来之后几个月(反正没到十个月),矿工、矿工怀着孕的老婆全死了,留下一个新生儿娘胎里就长翅膀。
孩子因为身体的变异在普通社会被欺负嘲笑,749局后来就把孩子接到基地里培养,但这个孩子在一个本身就算是超能力少年们集中的地方,依旧被欺负嘲笑,只有女主对他友善。
他十分痛恨自己的与众不同,觉得自己是怪物,后来就离开了749局。
因为孩子孤身一人,局里就安排了一个科学家照顾他,同时暗中研究他。
时间过去十几年,一直被749局监测的坑里的怪物也越长越大,严重威胁人类的安危。
这个时候局里想到这个孩子了,认为只有他能拯救世界。
通常这种时候应该好声好气去请人家对吧,但749局不,他们像强行绑架人家一样给人绑回去,然后也不经过人家同意就要强行激发孩子的异能。
从小欺负嘲笑这个孩子的749局其他人还挂了一个欢迎回家的条幅表示欢迎。
结果翅膀是给逼出来了,孩子人也逆反了,说啥也不同意帮忙。
不,749局甚至都没开口要求帮忙,也没告诉孩子这个怪物会毁灭世界,直接带孩子去见矿坑里一起发掘出来的石头碎片,也不说为啥。
孩子此时依旧抗拒,他因为基因变异能听懂外星生物说的话,外星生物告诉他矿坑里的怪物唯一弱点就是这堆石头,只有他能把石头复原。
这孩子听完了也不告诉749局自己听到了啥,也依旧不愿意帮忙,只因为他觉得自己怪物。
所有人劝都没用,这个时候局长的解决办法是让孩子走。
明明可以直接放人,但局长非要安排成孩子自己逃出去的假象,还要一个局里的女孩当卧底跟他一起回家。
本来这孩子离矿坑越近就越难受,他家还非就在矿坑边上……科学家养父这些年一直在喂孩子喝抑制剂,被局长发现,把药水换了,孩子就再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变异了,他就暴走了,昏迷之前还要安排一个他看到局长对那个女孩说你完成任务了做得好的镜头。
他醒了之后知道科学家养父这几年还一直研究自己更伤心了,就满城乱飞。
因为他一直不配合,没办法需要全城撤离了,众人奋力抵抗,号称从小培养超能力儿童的749局全程没有人施展超能力,只会开直升机用枪打以及在地面近身肉搏。
养父养母非要亲自驾驶飞机以及轮椅向怪物投射抑制剂,就牺牲了,局长也亲自开直升机打怪最终死了,其他人也死差不多了。
最后这个孩子听女主和他说养父是因为自己小时候能力暴走为了保护自己才变成下身瘫痪,就突然醒悟了,觉得自己应该出手帮忙了,他要回749局复原石头,明明会飞,却非要女主开车,他大概花了10分钟的时长成功解决了怪物,然后就接受自己的翅膀了,满屏圣光,他突然就乘着翅膀翱翔到了一片大草原。
片尾显示一句话: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伤口中却长出了翅膀。
女主的超能力是移动物体,全片展现她能力的地方:给男主递了两杯水。
女二的能力是啥我没看出来。
兄弟们,受不了了,这篇不写开头直接喷。
太难看太难看了!
大国庆节,我吃完中午饭第一部电影,整整34块人民币,就给你了?!
啊?
陆川!
不是,咱不是耗时8年时间,投资3.5亿,刚开机时还对外宣称“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拿到与自己才华匹配的投资做出来的电影”吗?
上映前还大玩拉踩。
人家沈腾、马丽的新片票房爆了,你急眼了,上来就骂人家是“低质强碱片”,还给人扣了个“文化悲哀”的帽子。
你瞅瞅你骂的多恨。
上映后观众还没怎么着,先给自己感动哭了。
说这8年不容易,电影不容易,演员不容易,自己也不容易。
咋的?
观众就容易呗?
我就容易呗?
我有这34块吃顿黄焖鸡不香吗?
其实我早在8年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早在2016年3月份,陆川和《鬼吹灯》作者张牧野打官司时,就对外宣称要拍《九层妖塔2》。
但后来不知道是不是版权没了,还是觉得《九层妖塔》这个IP太烂了,于是改名为《749局:异族崛起》。
所以,当其他人还认为《749局》是一部讲述民俗恐怖类的故事片时,我早就知道这是一部脱胎于《九层妖塔》的电影了,也没有多高的心理预期。
可我千算万算没想到。
已经经历过《九层妖塔》的失败,手里还攥着3.5亿巨资,制作周期更是长达8年时间,让无数王俊凯粉丝翘首以盼....结果没等来《九层妖塔2》也就罢了,你竟然拍了一部《上海堡垒2》!
烂到家啦!
首先客观来讲,我必须承认特效还行。
片方吹特效团队来自中、美、英、奥四国,曾经只做过《盗梦空间》《奥本海默》《沙丘》等电影,但我估计也没人信,毕竟带着好莱坞电影吹牛是国产电影的常用手段。
可平心而论,本片的特效还不错。
铁球训练那场戏有金属质感,王俊凯做噩梦那场也有浓烈的中式恐怖压迫,三长老出现后的动作与质感也很棒,算是国产电影里的头部水准。
以上就是本片的全部优点了。
接下来说缺点。
剧本烂到了根本没有故事,看完后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说王俊凯是某矿洞的遇难者儿子,父亲生前接触了外星物质导致身体畸变,而王俊凯也天生异相,背后有一对儿奥尔良烤翅。
接着,749局的局长郑恺就发话把王俊凯请来,因为他们发现矿洞又开始作妖,并出现了一个外星生命体。
然后经过一系列土味跑酷,749局把王俊凯抓了回来。
他们先是对王俊凯进行铁球训练,王俊凯瞬间变成QQ秀,橙色炫彩翅膀一出谁与争锋,消耗光了整个749局的电费余额。
接着,局长让王俊凯与“白色毒液”对话,突然出现三长老噼里啪啦一顿谜语后,局长得出结论——不行,我得把王俊凯请走,让他进行变异。
然后任敏就带着王俊凯回家了,把他药换了,王俊凯变异了,奥尔良烤翅成了大翅膀了,飞走了,跟养父母也闹掰了。
然后你猜怎么着。
矿洞那的情况止不住了,怪物开始席卷全城,而局长面色凝重说出一句话:“让他(王俊凯)走吧。
”不是,那你当初把他请来到底干啥啊?
王俊凯来了这一趟到底有啥意义啊!
他干了啥,你又干了啥啊?
这故事发展就纯靠硬推啊。
自始至终,矿洞怪物就没有任何阻力,连个拦着怪物的扫地大爷都没有,就这么任凭它发展。
而局长那边就是一口咬定王俊凯能治理怪物。
可耗费了1个多小时电影时长,王俊凯在749局啥也没干,除了把训练场砸坏之外,就是成功变异出了翅膀,完事儿自己飞走玩儿去了。
接着局长那叫一个大义凛然,鼓舞同事们坚守岗位,与怪物决战到底。
不是,你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最后的结果就是让所有同事陪你送死啊?
这一个多小时请问你们到底在忙什么啊!
就连王俊凯的角色本身在结局都要连问好几句:“为什么只我有能救749?
为什么?
”孩子,我也想知道为什么,回头咱找个机会问问陆川。
说实话前半段我看的还算认真。
毕竟特效不错(当然后半段全都是五毛特效),749局的场景布置也有质感,看得出是花了钱的,我总以为局长背后在下什么大棋,亦或是王俊凯身上有什么剧情隐线。
而且还有李梦、余皑磊、金世佳这些演员出现,我自然会认为他们在后面也有作用。
毕竟谁没事花这么多钱请明星来露个脸啊。
但事实的情况是,他们还真露了个脸就走了,没有半点毛用!
在后半段直接全体消失,没了!
余皑磊进场的范儿那叫一个正,我还以为是啥军官在后面大战有大作用,结果没了。
金世佳操控铁球时那叫一个⑥,我还以为他能在后面有什么技术突破,结果没了。
最要命的是苗苗。
电影不止一次说她也有特异功能,能隔空取物。
结果到了正式搏斗阶段,姐姐就是个纯24K挂件,全程尖叫等待解救。
不是,编剧你是不是写着写着就把角色设定给忘了啊?
演员突然集体下线,预告片中的恐龙、狼人、蝙蝠怪也都根本不存在。
全片最大的怪物就只是一坨蚯蚓和一群乱叫的衰鸟!
再有第三幕大决战,好家伙,蚯蚓怪出来了,又放出一堆小鸟屠戮全城,大家都走了留下空城,749局披甲上阵与怪物决战。
末日、怪物、作战服,再加上王俊凯的厚刘海……这场景我咋在哪见过?这不就是《上海堡垒》吗!
原来陆川拖了这么多年,是等观众忘记“向我开炮”啊。
到结局陆川又开始了。
也不知道是为了凑时长,还是陆川觉得自己艺术成就老高了,王俊凯被怪物吸入又吐出来,做梦又醒过来。
比吃了云南菌菇还魔幻,主打一个“你不知道我演啥”就是高级。
接着镜头闪过苗苗七窍流血的脸,痛苦生产的母亲,五彩斑斓的毒菌感染画面....邪典,十分邪典。
但艺术嘛,我懂,就是越怪越艺术。
陆川还不忘向伟大的电影之神致敬。
《超体》的超感觉醒,《湮灭》的神灵降世,最后连《超人:钢铁之躯》都来了,王俊凯在山川河流中飞行....我愣住了,真的体会到了被震惊到失语。
观看过程中,我不止一次整理自己眼前看到的信息,不止一次质问自己到底在看什么。
最后脑海中只留下三个英文字母——S H I
想起123分钟前我还带着期待走进电影院,我并不奢望能看到什么惊世骇俗的大片,最起码也能是《九层妖塔》的完整故事,幻想着王俊凯在749局的成长与勇敢,和郑恺、苗苗一起并肩作战。
可结果,却换来了《超人:钢铁之躯》。
随着字幕出现后,我狂奔出了电影院,像是经历了一场高烧,还被夺走了123分钟和34块钱。
我认为比起嘲讽沈腾,陆川现在最应该做的是感谢王俊凯。
毕竟8年时间王俊凯也没有翻车,到电影上映后还能发动粉丝冲票房,这才是你最应该感谢的人啊。
看着评论区里五星和一星齐飞的景象,我不禁开始同情王俊凯的粉丝。
明明很努力,却总是被行业神棍哄骗。
先是《断桥》又是《749局》,而再难吃粉丝也要闭着眼咽下去,并打出五星好评,哥哥演技炸裂。
电影院里自从王俊凯入画开始闪光灯就没停过,接着就是零食、奶茶传来的阵阵声响,与手机屏幕偶尔闪过的光亮。
随着正片开始,粉丝都被陆川神乎其神的叙事功底折腾的天旋地转,沉寂许久后,终于在结局听到了这群孩子们的讨论起了电影——看,秃鹫!
看,长颈鹿!
那是王俊凯在草原上飞。
唉。
陆川啊,如果这部电影能赚到钱的话,返给粉丝一些吧。
——全文完。
看完吧首先就是一种感慨。
去看的执念并不是对陆川有什么期待,只是我认为应该去支持这样一种少数的国产片类型,它不单是科幻片,也是怪兽片,超英片…他至少是想做现实主义 喜剧 教育片以外的东西的,但奈何实在是…有限。
而且不幸的是,当代电影是会过时的,也许五年前上,不见得是这样稀里哗啦的口碑…过时,是本片无论从哪个维度讲都是最大的问题。
内容上,是还沉浸在旧的人物关系构架和情感价值观念里,这点真是非常讨厌!
反映出来的感受,就是特别拧巴。
这种拧巴体现在各个方面,异能小队的人既要是歧视男主的反派又要是勇于牺牲的正面人物;郑凯的角色既要莫名其妙的非他不可,又莫名其妙的给他自由;为了制造冲突,男主要是既不想拯救世界,又要自愿成为拯救世界的人…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制造超英片的土壤。
外面的英雄和我们的英雄是两个概念。
隔壁志愿军才是我们会有的英雄,而超英片是个人英雄主义。
我们讲英雄,不能讲世界是个体英雄拯救的,要讲是勇于牺牲的集体拯救的,但在这里你又需要个人英雄,结果就变成了,为了唤醒英雄,需要集体的牺牲…另一头,如何让个人英雄拒绝成为英雄还要为集体牺牲具有合理性,成为本片绝大部分戏的主要内容。
所以常规超英片儿里英雄一次次对抗反派的进阶战斗就变成了机构和男主的对抗、内耗,本应几次三番的大战变成了只有一场的终极较量,内容变得空洞,要不断靠人物情绪填充,情节的推进变成了英雄是怎样炼成的…其二,画面设计上的过时。
有太多好莱坞过时的镜头语言了,尤其到了后面大战,恨不得每一个画面你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其他电影场景。
想象力有,但不多,也就比 解密多一个 传说吧…什么X战警 复联 银河护卫队这些就不说了,克苏鲁元素模仿 迷雾,男主与外太空生物接触模仿 降临,最后还要致敬一下阿凡达…这是吃了多少科幻片啊哈哈哈哈哈哈!
不过,这些倒也没什么,只是好莱坞的场面戏加上东亚的人文理念,这种结合就会让在美国大片里习以为常的画面,在国产片里变得特别好笑!
你要例个典型就是第三小队众人擦着兵器准备出征那段儿的慢镜头,真是又土又好笑!
笑完甚至觉得有点儿可悲,实在水土不服啊喂!
反而是城市群众疏散那场戏,大家看着熟悉的场景,虽然大家也在笑,但默契的笑容里饱含些讳莫如深…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比如男主的能力是没有进阶的,很多设计只是为了场面好看…场面上当然是有一些好看的,看得出重视,也看得出导演太想做大片了…在世界观建构上,该细致的东西又不细致,那个第三小队,那些人的异能各自到底是什么,看完你也不知道,女主的瞬移在实际作战上压根没用过…特效堪称灾难,而且越到后面特效就越崩的体无完肤…女主牺牲那段儿梦回 镇魂,最后 急支糖浆 那段儿堪称噩梦…再说一些细碎的,比如掉帧…比如发型、衣服镜头一切就换了,可能存在补拍?
毕竟口型也太多、过多对不上了吧!
看到后面都很烦躁了,实在太难受了,国产片以后要经常这样我都要去学唇语了…全片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开篇。
六、七十年代那个阶段,是任何神秘事件最有可信度的环境。
一旦走进现代社会,任何神秘都会让人觉得可笑,然后试图消解掉,去稀有化。
典型场景就是男主变身之后在酒吧里被人拍照嘲笑,在这个时代,没人想看到自己理解不了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存在,如果我们嘲笑它奚落它来取代恐惧和敬畏,那么这个世界是连神明都不会存在的,人,才会是唯一的真神。
所以,只有开篇的部分是有趣的,有神秘感的,吸引人的,镜头一转到现代,就没什么可看的了。
在这一点上,我甚至想去重温九层妖塔了…说了好多,总之就是,好可惜啊…Raven
已经不好看到了好看的程度,观影心态从开始对749局的好奇变为猎奇,能支撑我看完全片的唯一动力是我想看它到底有多烂,它剧情画面有多离谱,它槽点有多少。
从开头五分钟起每十秒出现一个槽点,越往后槽点出现频率越高,看完无数句吐槽想说竟不知该从何说起。
以怪兽片为宣传卖点,实际上含兽量不到5%,而这稀薄含量还是用五毛特效做的,且是杂交了《沙丘》《阿凡达》的怪类。
题为《749局》,实际上故事完全脱节了这个局,把背景换成高中生中二热血小组也没有违和感。
全片充斥着装X镜头、油腻慢动作、朦胧画面,749局长暴戾、成员霸凌、强人所难,简直是在给国家抹黑。
这已经不能称为电影了,完全是导演的自我意淫,八年竟产出如此依托?
要是王俊凯能回到过去,他想做的第一件事估计是一枪崩了当年接下《749局》剧本的自己。
749局 (2024)3.22024 / 中国大陆 / 动作 科幻 冒险 / 陆川 / 王俊凯 苗苗
票买晚了,只剩十点的晚场,两张,和儿子一起。
九点半泊车,然后买点炸鸡和喝的。
……电影结束时差不多十二点半,电梯内与儿子四目相对,默默无语。
地下车库停车费六块,取车回家。
路上问儿子饿不饿,他答非所问,说这是他看过的最难看的电影。
…… 据说陆川为这部电影准备了八年。
八年啊同志们,八年憋了一泡大的,滂臭滂臭的,是想熏死那些不开眼的《抓娃娃》爱好者么?
槽点如过江之鲫,优点似指缝流沙。
没人物没灵魂,没起承没转合。
通篇缝合怪,能看到《异形》《阿凡达》《x战警》《降临》《进化》《怪奇物语》的影子,但又不配跟上述电影肩并肩。
满屏工具人,综艺咖们一个个假模假式,情绪迷一样飘摇,人设无比拧巴,情理完全不通。
纵观整场,除了乱哄哄的假繁荣,完全不知所云。
大阵仗既儿戏也没新意,终局的牺牲更是无意义。
以749局为题,却与749局无关,跑题跑到了罗刹国向东两万五千里。
今夜,让猪油蒙了眼,睡前珍视明滴两滴,希望明天是个艳阳天。
补几句,陆川最好的电影是《寻枪》,南京南京还行,但有点缺钙,陆川不大会拍有血性的东西。
陆川他爹陆天明是体制内的作家,骨子里的气质应该有点家传。
寻枪是巅峰,南京尚有余力,九层妖塔改编的很儿戏,但氛围感还凑合,到了749,就彻底崩盘了。
所以说才华这种东西并没有延续性,更像是昙花,说没就没了。
749,多么好的题材,白瞎了。
这场碰瓷749的骗局,玩砸了。
《749局》这部电影,导演用他绝对欠缺的才华,无比匮乏的创意,不如学龄前儿童的想象力,以及对圈钱最纯粹的欲望,呈现出一个不如上班两个小时、严重侮辱观众智商和审美的加长版ppt。
还高高在上地指责观众不懂科幻,不懂何为努力。
陆川导演的努力用在了哪里,没法确定。
可以确定的是,8年的时间,陆川既不看好莱坞的科幻电影,也不看国内的3A游戏过场动画,不然没法解释,为什么电影出现的特效,甚至剧情,还不如上世纪的岛国特摄片奥特曼打小怪兽。
陆川导演成功做到了与世隔绝,仿佛一只类人猿,进化了两千年,终于学会了直立行走,于是迫不及待地向着已经研究出汽车飞机作为代步工具的人类,高调地宣布他代表着世界的最先进水平。
中国电影还有没有救,真的很难说,但是陆川导演这个人,毫无疑问是没救了。
2015年的九层妖塔,2024年的749局,都证明了陆川导演的平庸和卑劣。
还能允许这样的人再继续在中国电影市场招摇撞骗,才是莫大的悲哀。
文化?
就陆川也配谈文化?
一个藉父之名的江湖骗子罢了……
如果时间回到买票前,我一定会问自己,“都有郑恺了,你到底在期待些什么呢?”
豆瓣能不能出个负分机制?看完觉得在电影院骂陆川的都是有涵养的,要是我在电影院大概想冲上去掐死陆川。
唯有一句好爽可以代表我现在的心情,md,后面真的太燃了吧,好久没看这么爽的电影了,md值回票价了我靠,明天再约上我哥去二刷!!!
导演卖力地致敬了《安德的游戏》《怪奇物语》《哥斯拉》《X战警》《第三类接触》《降临》《悲伤逆流成河》以及《高兴》……19岁的王俊凯没啥看的,然而37岁的张钧甯绝美,加一星。
两星给国外的特效团队吧...这部电影对当局的刻画还是挺准确的,编制、社保、户口字字锥心。说是怪兽片,可实际的怪兽画面很短,王俊凯的火翅膀一出来,我以为知音漫客封面照进现实了...网络大电影的水平,别圈钱了,不如去看志愿军,而且没必要通过七八十年代的装修来凸显是中国特色的机构吧,故事设定是未来啊....
虽然我没有证据,但陆川在弄一种很新的东西,AI电影?能明显感觉到导演和编剧与人类之间存在某种隔阂,剧情逻辑和叙事节奏始终似是而非,如果王俊凯用不对筷子吃面条,或者长出六七根手指,我都不会惊讶。磅礴的配乐总是和情绪脱节,局部成立了很多俗套,但就是难以串联起来,像蠕动的尸块,人类观众一定会感到不对劲,但陆川竟不觉得,这突破了我的认知,只能猜想他作为一个科幻迷(据说),有勇气在现阶段就把这部电影的主导权完全交给尚不成熟的AI,为未来的电影打样,这很科幻。
特效尚可,但故事和主角撑不起这部剧。
烂到炸裂,堪比上海堡垒
新梦 设定其实挺好,场面也还行,就是不合理之处太多,煽情就显得尬了。导演是够悲壮的……
王俊凯有点惨,凭借电影《749局》将在很长时间和主演电影《上海堡垒》的鹿晗一样,被列为史诗级诈骗科幻片主演之一。
749局适合以下几种人去看:1.没见过王俊凯飞的2.睡不着觉的3.没吃过史的
看完出来立马来打分了 只能说749不愧是做了八年的电影 质感和内容完全对得起八年的打磨 国庆大爽片 值得一看!
假期图个开心,爆米花商业片,不上价值,没有门槛,不用带脑子,特效挺好看,与世隔绝的两小时~
萱萱很喜欢看 可是主角能不能换个小朋友 王俊凯看着就出戏
已阅,表示对陆导的高质弱酸性非搞笑片喜欢不起来,期待他兄弟老沈的盗号评论,这是当年《九层妖塔》被骂懵了,在哪里跌倒要在哪里赖着不起?
不错。很多致敬。
谁拉在电影院了?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火车难题那道命题:到底是动开关以一条人命换五条人命还是不动开关就让那五人死,我看这部电影脑子里就突然迸出这个,让一个从小就被霸凌被骂怪物的男孩去拯救社会到底是对还是错…抛开这个,这部电影的特效也值得4星(主角翅膀除外…有点突兀)我原以为又是主角都活着的戏码结果居然不是!所以一切又合情合理了起来,中国科幻需要鼓励,749加油冲
特效一流,剧情不错,国庆档难得的爽片。
看完了,感觉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糟糕吧,算是国内科幻电影的一种探索和尝试。主题还行,就是故事没讲好,导演、剪辑的问题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