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非常不错的一部剧,最开始我是被那种哲学式的自问自答给吸引的,而全剧也始终贯彻着一种平静、冰冷、残酷的色彩,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色调,类似《黑冰》《狗镇》这类的。
全剧主要有两条线,明线是主角本身,暗线是他精神分裂出来的父亲,按照这两条线串联全剧的片段去看会比较清楚,有些主角不知道的,其实是他父亲人格在做。
最后的经济重创是真的,但可悲的是主角说到最后只是一个被利用的棋子而已。
《1984》里说革命不过是发达中层阶级通过所谓理想煽动下层阶级革命,以向上层阶级争取利益洗牌的过程而已,这同样的,也适用于上层本身的利益分配过程。
所有东西都有一个目的,我也不知道这个社会我该信点什么了。
从一个坑跳进另一个坑,信什么不信什么,这是个选择么?
1和0,是个选择么?
我不懂。
原文http://www.slate.com/blogs/browbeat/2015/09/04/mr_robot_s_visually_striking_cinematography.htmlBy Sean T. Collins《黑客军团》极具视觉冲击力画面的拍摄经历当托德坎贝尔 Tod Campbell 作为摄影导演加入剧组时是在第二集。
他有着火线里马洛斯坦菲尔德说的“最大的缺点就是他的优点”,那就是如何摄像。
主角拉米马雷克的眼睛实在太亮了。
“拉米,即使我在一百码意外,我也能轻松找到你。
”这位来自胜利之光和沉睡谷的资深摄像开着玩笑。
这个选角的意外,促成坎贝尔的到来,也让人们看到主创山姆伊斯梅尔非凡的眼光。
这部反资本的黑客剧成了夏日最大的一个亮点。
你也许不会在意马雷克的眼睛,因为他的表演和摄像的协调,让你没有感觉到丝毫异样。
作为掌控社会的技术基层,黑客军团的角色通常是放在屏幕的底部。
足够多的头顶留白暗示了角色上层的势力,也暗示角色的孤立感。
当他们互相交谈,更显得自身的孤独。
在通常的的影视制作中,角色间面对面的对话会占据屏幕的两侧,中间会留下我们熟知的主要留白(leading room)传达出角色间占据的物理空间。
黑客军团颠覆了规则,用短焦镜头(广角)拍摄人物,将人像放在屏幕边缘靠近他交谈人的位置。
“短焦摄像很特别。
”坎贝尔解释道。
“这样的镜头容易突出艾略特世界的不满糟糕,传达内心的疏离感。
我的内心一直在反复问自己:我要怎样将这个故事传达?
怎样让观众知道艾略特的过去?
我们不断用这种方法告诉观众主角艾略特的人格分裂。
我们没有用通常的方式建立视觉上空间关系,而是建立了一个角色与角色间位置不确定的场景。
还不断提醒观众,画面中的画面,扁平图像与映照面孔间的对话,还有不能忽视的,时刻提醒我们科技令人困扰的一面。
据坎贝尔说,马雷克的眼睛影响了他的拍摄方式,也决定了他对镜头的选择。
“我们采用Cooke S5s,它比其他镜头更圆一些。
”这种镜头能更加突出曲线,帮助脸型的塑造。
我选择那些镜头,因为拉米的眼睛是如此之大,还有其他很多角色也是这样“。
拉米,卡莉,波西亚,所有这些我喜欢的角色都有着巨大的,非常大的眼睛。
唯一一个不是的角色是泰瑞尔,他有着更深邃的眼眸。
我问山姆,“你在选角上有没有什么考虑?
” 他没有回答我。
“短焦镜头让坎贝尔在拍摄特写时有更广阔的画面。
”在给艾略特特写时,背景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发散,好像画面整个漂浮在空中。
“他说。
”你可以一下子穿透到他明亮眼睛的底部,获得一种与艾略特人物相连的感觉。
坎贝尔也在如何在画面上表现电视旁白时面临着挑战。
“电视剧中有艾略特非常多的内心独白,很多其他角色无法听到的内心对话。
该如何在角色进行内心对话时保持视觉上的画面平衡,比如他的心理医生坐在对面,而他一言不发,不让画面显得单调。
”坎贝尔解释道。
“最后我还是回到那个头上的孤独的留白,他的脑子只有他一个人。
借用留白,我抹掉他周围所有的东西,只有他的头。
你的目光不能越过他的视线,看到他身后的人群,或者将视线移到通常画面里的其他东西。
”我们在故事叙述上另一个重要的决定是将上面风格扩展到其他的角色身上,而不仅仅是艾略特。
“我们还会进一步是使用它,并把它应用到所有的地方。
”坎贝尔说。
“这种方法不断暗示着世界的真实,或者说虚假?
我们在主角思考上保持连续,让观众跟随角色的命运起伏共呼吸。
那就是艾略特的感受世界的方式,你从没有感觉到你与角色是如此的贴近。
因为新的规则的建立,坎贝尔和伊斯梅尔对于离经叛道的事更加轻车熟路。
“有些时候,我真的很想把拉米死死的钉在屏幕的中间,尤其在他的心理医生的办公室。
办公室是那种看上去很安全的地方,但其实并不是,因为医生是真的想深入挖掘主角内心。
我们在角色对话时把他放正中间,或者在常规的屏幕一侧。
因为那时我们觉得潜台词会更深刻,所以我们会更加重视些。
谈到摄像机的运动方式,坎贝尔说他不太信任传统的电视拍摄方式,摄像经常因为预算原因被挤到角落。
“在电视上你不能因为机位移动不大就少拍一个场景,必须承认还是会有一些新的东西。
但是我们遇到的一个情况是,我们实在是不想平移或者倾斜相机。
全剧我们有两个手持拍摄镜头。
一个是梦中的片段,另一个是艾略特发现在后备箱女友夏拉的遇害。
我们开始没有采用手持摄像,但是最后我们想要这一刻与其他时候有所区别。
”“我们拍摄时有一架斯坦尼康,而且就在最后用了一次。
坎贝尔补充说。
”斯坦尼康有时真是太有用了,在电视剧中,也是很多导演喜欢的一种取巧的方式。
架上相机,就可以开始边走边聊边拍。
我们没有采用这种方式。
这种烈性鸡尾酒般非常规的创意还是开始于坎贝尔拍摄衰姐们的时候,这是一部严肃的纽约风格剧,从试播集的摄影导演蒂姆艾夫斯手中接过摄像工作时,他还有些担心,生怕搞砸。
“因为USA对我来说是一家全新的电视网,他们的过去完全不同,更加多样的叙事风格和运镜方式。
我很不安。
”他说。
“当然最后他们还是很支持我的。
”除了拉米的眼睛,坎贝尔的努力,正是制作人伊斯梅尔让《黑客军团》的卓尔不群成为可能。
“当我接到他(伊斯梅尔)的工作电话时,他大概说'我想要做一部充满负面情绪的电视剧,我想让你呈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坎贝尔说。
“我当时还没见过他,所以我就说’我已经对很多导演让我进行拍摄产生厌烦了”我想让你弄成《纸牌屋》一样的拍摄风格,我想让你拍成像什么什么的……“山姆,我想拍成大家的参照点,我想让大家都说”我想让你拍成《黑客军团》一样的风格“他立刻就说'好好好,这个拍摄工作就交给你了。
'"
好几个月前我朋友推荐我看黑客军团,看他品味不错,推荐我看黑客军团,最近终于有了空(不,只是不想干别的),就拿出来刷了一下。
时不时的看的睡着,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又多了一个老公。
这,难道不就是,将连帽衫的精髓发挥(帅)到极致的男人!
ciao!
我好了!
Sorry, Smart is the new sexy!
不好意思,走错片场了对这部剧,我有一个(极大的)不满,就起义的面具咋就这么丑呢?!
完全没有copy到V字仇杀录的精髓好吗!!
真爱不就是瞒着你、把所有欺负你的人、都摆平了吗,你都不知道他付出了受苦了委屈了,不是吗不是吗?!!!
怎么就不能嫁了!!!!
都黑客我这么努力的了解我了!!!!
ciao!
嫁了!!!!
更何况还是计算机天才,哎,这都得怪我爸不会计算机,我输在起跑线了,现在找一个程序员结婚,还来得及吗?
此处我有一句antisocial(人家是society)的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算了,不知当讲不当讲的时候就不要讲,我选择唱出来!
以及,这腿怎么这么好看!
我擦我也想穿超短裙!
(没图,但偏偏要说)我觉得这部剧很像另一部精神病剧《大群》,贴一个我喜欢的大群的影评。
(我当然喜欢费里尼(此处省略装逼的字符300字)虽然我都是边看边睡着便边睡着边看的(当我睡着时,我的潜意识仍然在观影)(当我睡着时,我的潜意识依然爱着你))It is so weird I think I am more an artist than a scientist
我喜欢的大群的影评,真的,搞的我都想看《梅尔罗斯》了,精神病人都是互相理解的,自从得了神经病,我每天都很快乐,所以我理解男主。
(注:我爸妈实名反对我总是在网上胡言乱语,乱认老公。
)(不过明显大群更LSD体验向一些)。
虽然我觉得智商正常的人都能理解剧情,但是我还是给你们一些线索吧。
线索就是,我忘了。
咳,注意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虚构。
(说了和没说一样)
请容我严肃的整理一下衣领请让我整理下领带严肃一点,咳,这是一部非常孤独的剧。
电视剧里几段吐槽,都特别真实,我算看懂了,编剧是真·朋克Punk,送他一首歌,ohTwo punks in love话说一开始怎么也下不到资源,后来就去优酷上看了。
于是干脆买了个88vip(这绝不是广告)
黑客军团第1季已经结束了,留下了非常多的悬念。
tyrell(为了打字更快,首字母就不大写了)去哪里了?
第10集一开始就抛出了这个疑问,我当时还没有想到,因为觉得他就是个配角,是被elliot带入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
他去哪里了?
被elliot杀死了,我觉得不太可能,因为从故事一开始到现在,elliot最起码的底线:最终人的生命权还是有的,因为他是f社会的,反抗和仇视的是整个组织和这种社会变态,具体化之后的组织是E公司,这样的人反倒是尊重每个具体个人的生命权,例如解救被欺负的小狗。
tyrell逃跑了?
因为谋杀罪的担忧,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是一般人的恐慌还是存在的,但是这样的话,是不是显得我们的角色太简单了,他们的做法就应该和我们普通人拉开差距,让我们猜不到。
被Mr. Robot说服,暂时藏起来了?
这是最有可能的,虽然和逃跑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出发点不一样,因为一个是屈服的心态,一个是自己主动选择。
而且很奇怪的是,tyrell的老婆也不清楚他去哪里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他和老婆是否已经离婚了,也还是个未知数。
黑掉E公司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剧中没有详细说明,因为我没有专业的技术背景,很难想象的到每一步是怎么做的。
非常佩服剧情的这个设置,留下了无穷多的想象。
f社会是怎么开始的攻击的,以及最后是怎么结束的。
为什么本来是针对E公司的网络攻击变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同时这也许是最难以想象的网络攻击,需要耗费多大的power,不单单是电力,还有网络流量,计算能力,难道仅凭darlene花了两个小时写的代码,即使这段代码之前都已经有写好了的,这次只需要改一下。
还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怎么来的?
E公司的服务器是5个地方备份,通过高温烧毁了所有的备份软盘数据,那么对主服务器的网络攻击(加密所有的数据,按照剧中的说法)是怎么在短时间内实现的。
从哪一幕开始让你怀疑elliot和MR. Robot其实是同一个人的?
一丝丝的怀疑都行在第5集的时候,MR. robot出现在allsafe公司elliot的卡位上,当时我只是觉得很奇怪,一家网络安全公司竟然允许陌生人坐在一个员工的电脑前,太不可思议了,而且其他人都没有对他露出一点点的异样的眼光,当时我以为:一、这是美国城里人的文化,不打扰其它人,说的再不好听一点儿就是冷漠。
二、MR.Robot简直是神人,能够说服elliot的同事,让他们相信他是elliot的好朋友或者怎么样的。
因为这部剧经常漏掉一些细节,让我们去脑补,去想象。
darlene和elliot简直是自来熟,当时看到的时候我只是觉得有点儿奇怪,但是呢我的大脑自动把不合理的地方给补充合理了:黑客们都是互相崇拜的,所以他们更能分享自己的物理空间,但是精神世界和内心的真实想法却不喜欢别人打扰,甚至是害怕别人知道,这样的人一般对物理世界中别人的打扰觉得无所谓。
或者说是不值得他们去争取。
一直到第9集结束和第10集开始,故事的大逆转让我顿时觉得这是一部烧脑剧,也理解了为什么有人会把它评价为剧情版的《搏击俱乐部》。
我在第4集看的时候,为了迎合这个评价,还硬生生的把另外一个和elliot对话但是从来没有出现的声音具型成搏击俱乐部里的另外一个人。
到第9集末尾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错了,彻彻底底的错了。
之前对MR.robot的想象,对他能力的评价和在团队中的作用(精神领袖)的猜测全部都弄错了,错的一塌糊涂。
这也正是我爱上这部剧的原因之一。
到这个时候再回想MR.robot出现的场景,以及他和elliot的对话,动作,非常有意思。
elliot被MR.robot推下护栏醒来之后别人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elliot选择了撒谎,当时我对这一幕的解释是:为了保护MR.robot,因为他的组织是不合法的,自己参与这个组织做的事情也是不合法的;保护自己,因为不合法;节省时间,如果向好朋友解释的话,要解释的事情太多了,而且一旦开始了,各种坦白都会接着发生。
tyrell和MR.robot在车里见面,说明他们之前是认识了,所以第1集tyrell在allsafe公司遇到elliot时的表现再回想起来就更有意思了。
tyrell认识elliot,也互相见过面,但是elliot完全想不起来了,还认为他们是第1次见面。
还有见到darlene的时候也是这样,以及团队的其它人。
越想越觉得有意思,他这样的表现,为什么团队的其它人还能不断的支持他?
尤其是第6集elliot犯病之后在床铺上打滚,而团队的其它人还在旁边看着,让队员看到自己软弱的表现之后为什么领导力还会存在。
难道是组织文化差异导致的。
不过这样也就能理解为什么MR.robot告诉elliot,说他是整个事情的关键,因为MR.robot是elliot脑海中存在的人物,他们的存在方式有3种情况:MR.robot单独存在,elliot单独存在,他们共同出现。
为什么MR.robot单独存在的时候不能完成整个事情呢?
在elliot来到游乐场之前那里存在的所有东西应该都是MR.robot一个人完成的,基础设施都是他搭建的,为什么之后的事情要elliot才能去做呢?
第二季故事还能出现什么情节呢?
需要回答的问题还有很多。
elliot和朋友antara为什么会加入E公司?
虽然在第一季中有原因,但是不够深刻,难道剧情设计的时候她就是一个冷血和权力欲望非常强烈的人吗?
elliot和antara会不会反目成仇?
可能性不大,我觉得antara还是爱elliot的。
tyrell去哪里了?
数据是否能恢复,我想应该会恢复的,因为elliot看到了社会的动乱以及经济的巨大影响。
当看到很多人支持f社会,走向街头,庆祝社会巨大变革的时候我之前很不理解?
E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公司,信用卡只是工具,甚至可以说只是技术:将人的信用折现,那为什么个人出现巨大的财务危机的时候不应该责备自己的财务管理能力而要去责备技术呢?
技术无罪,我们很多人都已经接受和承认了这一点。
包括黑客们用的技术。
只是使用技术和工具的人错了。
说道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了罗辑思维的一期节目,讲到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充满了各种黑箱,每个个体毁灭世界的可能性在不断变大,因为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
我们享受着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红利,享受着一百年前国王都不能享受的东西,在这样的情况下竟然还想着要变革整个社会,改变世界。
是的,antara所在的公司E公司的领导层确实是冷血无情的,我们普通人都不能理解,就像CEO(暂时忘记名字了)告诉antara上午的那个人自杀之后他竟然还有一点儿开心,我不知道这是为了让自己高兴而自己意识强化还是确实是这么想的,就算是这么想的,我们最好也能理解,因为仅仅是同事,我们对同事又能报多少希望呢?
这样冷血的人能坐上高位,而温和善良的人却为他们打工,是不是很不公平。
不过话说回来了,对善良的回报只能是善良,而不是金钱和权利。
我们想把一项能力折现不是看这个能力的道德是否有多高尚,而是看这项能力是不是别人需要的,别人会不会为它买单和付费。
E公司未来的发展?
最后一幕CEO和另外一个谈话,说道了古代的一个故事,喝着美酒看着自己的帝国一点一点的崩塌而无动于衷。
很有可能是E公司明面上倒闭,但是变的更加隐秘也更狠的一个角色,然后继续和它作斗争,全球经济当然已经恢复了,那些期待着信用卡公司的欠款会消失的人可能会失望了。
纯粹是看它在iTunes上免费所以手贱点进去看。
不想那片头直接夺去我的魂魄。
机器人先生主演是博物馆奇妙夜里的法老王,突然变身呆萌黑客感觉有点穿越。
导演是导过瑞典版千禧年系列的那个(龙纹身女孩,玩火的女孩,直捣蜂窝的女孩)。
编剧把人的心理掌握得令人发指,很多台词和细节让我上瘾到不可救药。
Mr. Robo在USA频道官网有一个live show链接, 点进去就会看剧中Fsociety的场景,然后他们十几分钟抛出去一个码,观众可以凭这个码参加互动抽奖之类的。
它的留言界面搞得像编程的界面一样,虽然你知道自己只是在一个设计特别的网站上胡乱打字,但是它精心制作的用户体验会让人YY自己是神秘黑客电脑程序员。
就连我这个一向鄙视XP丑排版傻字体的设计狗也对这种原始的粗糙美产生了五体投地崇拜之情。
做个电视剧还能这样,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好像德国电影“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和瑞典“千禧年系列”的美国版合集(也难怪,导演就是千禧年系列出来的嘛)在第一集里装酷的瑞典籍技术总裁接下来的戏份炸开了花,几乎把时下最热火的题材(北欧,同性,总裁,SM)全部囊括,堪称R级电视剧神配角。
话说关于关于渐渐浮出水面的大Boss(也很有可能沦为炮灰的不详预感)是瑞典籍的身份设定十分好奇,不知道在意识形态上有什么说法。
千禧年系列把我对瑞典北欧之光的刻板印象颠覆个底朝天,就像他们纯净的外表下极其复杂而凶猛的灵魂。
在整个第三集中不断地惊呼“哇塞这个瑞典霸气总裁”,“哇塞这个瑞典小变态”和“哇塞这个瑞典老婆更变态”之中度过。
编剧似乎是在为这个角色放长线钓大鱼,不断地下猛料做铺垫,外加他当仁不让的颜值,这角色绝对举足轻重。
其他的一些配角性格转换得有些太突兀,颇有一种“导演叫我这么做”的生硬感,但也许是编剧伏笔埋的太多我暂时看不出来也说不定。
希望在第四集里可以看到更多更完整的故事。。。。
刚看完了更新头脑不能更混乱。
大概是前面3集坑挖的太大,编剧写第四集的时候被逼疯了,整个60分钟还弥漫在第三集高潮未退的思维空白之中。。。
拜托千万不要烂尾我还想看总裁呢。
Could it still happen?-------------------------------嗯,好久没更新,因为我觉得它烂尾了,尤其是总裁居然给炮灰了追剧没动力了呀。
坑到最后一集的彩蛋才给填上。。。
不知道要不要剧透呢。。。
我觉得此片意识形态有问题,主角拯救人类的方法居然是砸银行。。。
我。。
累。。
个。。
去。
在人人都欠债,银行存款都是负数的美国,这招可能是解脱,他敢放到中国试试??
存了一辈子款的大爷大妈们能用广场舞把他揍死。
揍死都是轻的。。。
真是思想被地域局限了,美国人的世界观放在亚洲根本说不通,这种逗比放在中国根本就是个熊孩子,救人也不是这么个救法。
(主角最喜欢的电影是“回到未来2”, 典型的美国技术宅汤姆苏杰克苏电影,逗比小孩解救世界的故事,其实剧情挺傻但因为是经典竟无人敢吐槽)对第二季的期望就是希望摄影和音乐继续保持第一集的高质量,然后看看总裁洗洗睡吧。。。
1.阿姆斯特朗曾经得了睾丸癌,但没有放弃治疗和坚持锻炼依然拿到环法冠军,是励志英雄,但后来爆出他持续服用禁药而且拒不承认,最后被终身禁赛。
仍然不承认,直到很久以后才承认并道歉。
2.bill cosby最近很火的迷奸性侵事件,bill是多年的大牌喜剧明星。
平民出身却靠自身努力获得博士学位,后成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黑人喜剧明星。
他主持了很多美国少儿喜爱的电视喜剧节目,都是老少皆宜的。
采访过很多儿童,给人的感觉是儒雅、智慧却又不失童真,可以说是喜剧界摩根弗里曼。
2014年末多方爆出他迷奸多人。
都是靠名气拉近关系,然后偷偷使用迷奸药在对方的饮料中,各种脱口秀节目已经反复调侃这件事。
3.梅尔吉普森梅尔吉普森是我这个年纪,即80后所熟知的大明星。
他以《勇敢的心》和《致命武器》为世人熟知,代表了自由、勇气,一直是美国精神的代表人物。
相当于现代的john wayne。
但自拍摄《耶稣受难记》以后,整个人迅速转右(也可以说是露陷了),成为了美国原教旨右翼人士的领军人物。
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鼓吹圣经里的天启,认为圣经里的事都是真实存在过的。
并且坚决的反同性恋、反堕胎,甚至反犹(歧视犹太人)和白人至上主义言论。
这三个人之所以是代表,是因为凡是我们y时代(美国以二战结束开始算起,把人出生年代按x、y、z来分类,1979到2001,911之前出生的人为y时代——又被称为千禧一代)是看着这些领袖人物长大,他们是我们这个世代人的共同偶像。
这让我不禁非常感动,这是第一次有剧集和影片真正开始探讨我们千禧一代人的感受。
当然,中国的情况和美国是不同的,中国是按10年一算一代人的,因为中国的发展太迅速,79、89、99、09每10年一件大事,每晚出生10年,就会对世界的感受截然不同。
最近2个纪录片都让我很震惊,震惊于网络力量的强大,一部是采访斯诺登的《第四公民》,此片的划时代在于他的时间线是和斯诺登爆料同时并行的,他可以说不是纪录片而是进行时采访,好像摄影师记录了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过程;另一部是hbo连续拍摄的《厄运》,此片导演用拍摄纪录片的方式破解了一宗陈年疑案,并成功让凶手在纪录片里认罪!
如今的纪录片已经可以跳出分析、归档、资料的档案馆,开始作为实时记录者亲身调查真相了。
这是人类社会从未有过的,想来当年打仗飞鸽传书,胜利的消息还没传到君王处,君王已经逃跑了。
而如今,某个女司机被打的录像却如同连续剧一样实时传递,剧情跌宕起伏。
千禧一代正处于这样一个真相无法掩盖的时期,我们正处在呼之欲出的时代,一方面是旧世代伪装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垂死挣扎,另一方面却是网络时代对各种浮华背后残酷现实的迅速披露。
每一个人都会被放在公众监督的视野之下,但另一方面正如片中所说,我们是懦弱的,我们看到自己的偶像纷纷倒下,我们默认了,看到这些可怕的真相,我们扭过头去,返回上一代人留下的物质主义的襁褓。
我们不敢去触碰这些真相,但我相信,人民是会最终觉醒的,正如有了本剧,以后的真相会更加猛烈更加铺天盖地。
另记,上星期,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20多个国际足联的官员,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闪电辞职。
技术人员通过截获来往电邮,确定了贪污的事实,又一个偶像倒掉了。
本剧的内核是平庸的,说白了就是个屌丝黑客良辰日天的故事,要用摧毁信用记录的方式“重新分配财富”,颇为幼稚。
然而平庸的内核并不代表一无是处:本剧对人性的刻画非常深刻。
每个角色,每个行为,乃至每个表情都有种精雕细琢的感觉。
其平庸的内核传递出不同寻常的内涵。
在真实的世界中也许没有非黑即白,但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被各种欲望驱使而行事,这样的情况下,“做“与“不做”就可能是天差地别。
本剧非常好的使用了人的欲望来驱动剧情发展,有逻辑有条理,将社会的残酷血淋淋地表现出来,让人震动。
最后小赞Tyrell,虽然不赞成他的一些做法,但正所谓大丈夫不能九鼎食,便当九鼎烹。
As Gordon Gekko from film Wall Street said,"greed, for the lack of a better word, is good. Greed is right, greed works, greed clarifies, cuts through, greed captures the essence of the evolutionary spirit..."人的一生不就是驾驭欲望一路向前的历程吗?
一开始被前几集所展现的格调吸引,第6集在一些总觉得可有可无的街头黑帮的情节中消耗了电视时长,备胎女的死亡,让我确信,现在美剧里不死个主角,都不好意思叫剧了!
到了第8第9集的多重反转,简直让我感觉在遭受着编剧的戏弄,根本不记得有伏笔,只是前面戒毒所出现幻觉梦境,也仅以为是交待男主内心的挣扎,哪想原来是为了提供后期剧情走向的更多可能性。
而现到了第9集,依旧对各人物的动机和所做的事不明所以!
看名字误买的剧集,还一口气买了三季。。
😓以为会是高科技犯罪剧集,实际并不是。
讲述一个罹患社交恐惧症、孤独症、失忆症、乃至精神分裂症的年轻黑客艾略特,一举黑掉全美最大公司,引发世界范围内危机期间发生的故事。
剧集留了太多大坑,真替后两季的编剧捏把汗,这可怎么往回填?
看完了一整季,依旧迷雾重重,艾略特与父亲、与妹妹、与安吉拉、与提利尔究竟是什么关系,又会如何往下发展,完全没有概念。。。
美剧尽管动辄几季十几季,但最起码每季会交代一个结果,再引出下一季的发展方向,而本剧看完了也是云里雾里。
连艾略特这么做的目的(总不能真是他自己念叨的“拯救世界”吧)、甚至怎么做的都不明确。。
但拉米马雷克饰演的主角很带感,尤其是最后三集,于自己意识中的父亲博弈争执的时候,把木讷却易感,完全困在幻觉与现实交汇处,几近崩溃的年轻天才刻画的淋漓尽致(可能稍有些夸张),令人渴望看下去,期待揭开谜团的那一刻。
尤其是艾略特大段自述的心灵独白,很喜欢他的声音,和人物形象太贴合了,加1分。
PS:太喜欢本剧的BGM,嘈杂甚至有些刺耳的音乐随着艾略特的心理变化而不停变换旋律,之后的戛然而止,又极突然地跌入一片死寂,强烈的反差真的很抓人👍!
看完之后有种被载重五十吨的卡车创飞的感觉。
如果说反乌托邦式的主线在今天来看已经稍显落伍,那充满创意的镜头 和 大胆的拍摄手法,则是成功地勾勒出了一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孤独却又倔强的it怪才的形象。
当代人往往呈现出极度疯狂和极度冷漠这两种状态。
换句话说,我们或多或少都有点精神问题。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里的艾略特,都被自己生活的环境所困扰着,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恶习,渴望他人的理解,同时又不愿蜕下自己身上用于保护的外壳。
我们在见证一场伟大的复仇,这不是一场针对某些政治或经济实体的复仇,而是一场逐渐清醒的人,对于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幻想,千禧之梦,的一次盛大的告别
还不错呢气氛营造的!另看海报时总觉得男主是火星哥╮( ̄▽ ̄")╭
前面两集还行,后面越来越废,四集弃。谁要看瘾君子发梦啊🙄️
该剧由大卫·芬奇某迷弟倾情献上...usa台终于有点出息。从fuck society到struggle against his own insanity...
疑似大坑,共济会都出来了;把occupy central和occupy华尔街剪在一起可以把星全部扣完。
靠耍些小聪明来掩饰编剧的低能
是你妹。
叙事方式我很喜欢,技术层面表示看不懂= = 第4集之后开始歪了
仅把此片看成是码农装逼的人,并没有理解Hack其实也是一种人际关系。
看到好多老熟人颇惊喜,一脸憋屈一脸气鼓鼓的瑞典小哥居然有点……可爱><
赛博朋客版《搏击俱乐部》+《V字仇杀队》。由于幼小时的家庭灾难患上精分加社交恐惧症的黑客自以为黑掉跨国垄断集团就能改变社会不公建设美丽新世界殊不知反而成为阴谋家的棋子。
男主长相实在太不行 太眼熟
我怀疑打高分的人基本上就是看到HBO那三个字母就给分了的..弃
做作。无聊
男猪脚的终极目标:格掉银行的信贷记录来帮「穷人」赖账,从而redistribute the wealth。你说金三胖怎么不爱这种脑残。打土豪分田地确实能建国。
这种设定就应该压缩成20分钟嘛TUT短小精干少抓马
季终集竟然没有总裁?差评!
男主好帅!!!!戴兜帽和抽烟和黑眼圈都好帅,男主很有魅力,但是题材不是我想看的黑客技术战,变成了精神病人的故事了。。。。
第一集还行,后面无力看下去了。看这么高评分估计有可取之处,但懒得追了。
最后两集才好看了 前面都有点看不下去
无意中看的这个剧,真的很小众,小众至几乎Cult,相信喜欢迷墙的朋友们应该会喜欢这个调调吧,但是没想到豆瓣打分很普通,难道是我错估?不过个人来说,觉得这个剧不够烧脑不够畅快,充满了后现代反社会等等黑暗虚空的元素,所以我那正经的大脑不太好消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