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去参观一个装饰成雪白圣洁的婚礼殿堂,小束的白色玫瑰点缀在每一排座位前,圣堂的外面,是最沧桑的民居,独独矮矮地矗立了大半个世纪。
这礼堂便和斑驳老宅相距不过二十米,似乎也并无雪纺窗帘或高挑的彩色玻璃窗刻意地去隔阂,在空无一人的婚礼殿堂里,我竟然感觉到凄清,真是有失分寸。
试想盛装出席的新娘面对小礼堂里的几十名亲朋好友,走一段十米的红地毯,花几分钟念白程序所示的言语,便是成了大礼,昭示天下。
试问婚礼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
现代女孩很可能要说,是选中漂亮的婚纱和珠宝,毕竟,是一生中唯一一次立于万众瞩目之焦点。
恐怕还有很少人会记得:婚纱、朋友、祝福、钻戒什么都可以没有,但誓言是万万不能没有的。
千百年前的《说文解字》就已经扼要解释得如同一针见血:誓,约束也。
于是,Tim Burton的《骷髅新娘》便犹如当头一棒,告诫我们誓言的力量。
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精灵小孩一样的大男孩,这一次做出的电影是这样简单、活像绘图本的寓言故事:贫苦书生要娶没落贵族家的小姐,虽凭媒妁之言,但两人在钢琴前毕竟是一见钟情了,这婚也就成了盼望。
无奈笨书生在势利眼、凶巴巴的主教面前连誓言也说不好,一场简单的婚礼演习在气馁中结束。
书生沮丧地在夜里的荒林里演练寥寥数语,说到圆纯之际,戏将枯枝假扮为俏新娘的无名指,套上了戒指。
结果,从地下世界冒出来一个鬼怪新娘,认定了这句誓言,要他帮助自己实现人生未尝如愿的婚典。
这样一个魂魄,要的只是一句被付诸施行的承诺,以洗刷生前被骗婚的痛楚。
这两个新娘,一个等待幸福、一个满足于誓言被说出口的瞬间。
我们是否忘记了誓言也是有灵魂的,可以附着于一枚婚戒呢?
骷髅新娘是因誓而爱,送上的礼物也可人之极——书生小时候埋葬的爱犬。
书生盲从,善良,同情女鬼的伤心故事,却也惦记着现实世界里属于他的新娘。
故事告诉我们:未说完的誓言也是有力量的,爱情和婚约之“约束力”并不能完全等同。
他分明是在一场惊惶失措的异类婚礼上,发现自己心中爱人的方向。
世间最缱绻的爱恋,都是没有誓言的。
誓言这两个字用了两个“言”,明摆着口口声声,实际上遇到爱情这等亦真亦幻的大事,其实,是说不出来的。
至于说出来的,那便只是甜言蜜语、口蜜腹剑、口是心非、搪塞敷衍。
Tim Burton的恶作剧总是这样嬉皮。
笨书生狡黠地骗取她的信任,来到了地上世界。
她这才叹息:人鬼殊途。
我觉得最有趣的是:鬼新娘先是用最恐怖的“鬼样”去惊吓书生的准新娘;再是兀自悲凉,最终决定成人之美,自己也了结尘缘,化为虚无归于天堂。
她是用“本能”去抢夺爱人哩!
抢夺之势必定要狠、要毒、要喝退情敌……俨然一个真实的女人,这反倒成了她的可爱之处。
世间那么多不堪的争抢、三角四角之乱,岂不都是这番本能的原貌。
故事毕竟是善良的,尤其是Tim Burton这个擅长歌特造型的大男孩。
早年,握着剪刀手的爱德华也是欲爱不得,一脸苍白尴尬打破惯常所用的“憔悴”的外延,竟成了自怨自艾的伤心典范,他的爱那么纯粹,几乎不懂得恨。
这一次,Tim Burton又让这两个新娘相互礼让,上演了一出“男人无能”的好戏。
是女人做了抉择,因为男人左顾右盼、太想两边做好人。
看了这么多年的Tim Burton,越发明白他黑色阴森表面下的暖意——对爱的奢望——那是他在现实中寻觅良久、却不得不寄托于怪诞故事的初衷。
回到婚礼殿堂,仔细反省一下,也许誓言真是所谓的演习,作为声明讲给所有外人听、作为甜言蜜语讲给爱人听,至于对于自己,誓言的意义就太不一定了。
还是古人说得干脆。
约束,是也。
名字听起来很吓人 实际却很温馨非常讽刺的是 人间的世界色调黑白 死气沉沉 而僵尸的世界却是彩色的画面维克多最后真的爱上了艾米丽吗?
其实我觉得没有 他只是被打动了而已 想要完成艾米丽的心愿而艾米丽真的爱维克多吗?
我觉得也不是 她生前被恋人背叛杀害 受过情伤只是对婚姻有种遗憾吧 而维克多刚好出现并且“求婚” 她想要圆满地结一次婚吧艾米丽是个敢爱敢恨的善良姑娘 最后幻化成蝴蝶的场景好美 她虽然没有得到爱人 但是精神得到了解脱 灵魂得到了自由PS:喜欢维克多给维多利亚弹的那首曲子 还有维克多和艾米丽四手联弹那段曲
据说这个头纱很贵很贵
化蝶
With this hand I will lift your sorrows. Your cup will never be empty, for I will be your wine. With this candle, I will light your way into darkness. With this ring, I ask you to be mine.
作为一部蒂姆伯顿指导的影片,本片的哥特风诡异的背景故事与温情的实质主题构起了整部电影,但正如波顿之前在黑色童话中暗语社会问题的先例,本片也不例外,正所谓在黑色童话包裹下刻画了利益社会的写照 在影片设计理念与背景塑造上,首先影片开头的哥特式字体、诡异的美声配乐就奠定了影片的哥特风,电影中建筑的设计与丛林中树的刻画都是沿用了哥特式尖顶的设计理念,一方面介绍了电影社会背景,另一方面这样的哥特式建筑也向观众不刻意地传递了社会黑暗冷漠的信息,接着导演就用对于人物的设计加重了这样的暗喻,首先对于人物外貌,所有的人都加重了一些外貌特征并用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男主,他的极度瘦削的脸颊与极度瘦小的身材表现了男主贫弱胆小的性格特征,而其中维多利亚的父亲,矮胖夸张的身躯、裂口女一样宽大的嘴巴两端微微向下以及始终带着怨气的脸,这一切元素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如葛朗台的视钱如命的傲慢落魄贵族,而其他夸大人物特征的还有维多利亚家的侍从、维克特的母亲等等,但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把握住了人物的特征并在外貌上进行了夸张的二次创作,这样的夸张塑造可以让观众一下子就明了地get到人物特点并记住他们各自的特点。
在影片音乐氛围构造与色调视觉效果上,片中的音乐由著名的作曲家丹尼叶夫曼(曾为电影《蜘蛛侠》等著名电影配乐)操刀配乐,精准地用恰当的钢琴乐来感染氛围,令人印象深刻的比如维克特首次在维多利亚家中弹钢琴时,音乐与维克特专注的神情塑造了一个文绉绉的艺术青年,而另一次维克特与爱蜜莉一起在阴间弹琴的段落,巧妙地将维克特安慰爱蜜莉的情节用音乐表现出来,于情节而言有推动作用,而对试听方面也比单一地用画面或者对话来得更加丰富饱满,色调效果上,阳间统一用灰色调来表现世间的冷酷与身处其中的人们的绝望,而继续用阴间的色彩斑斓进行对比,再结合上情节,产生了一种极具张力的怪诞感,仿佛阴阳倒置,错乱其中 在影片中,爱蜜莉悲惨的前世故事令人动容,而“今生今世”的故事竟也是以如此悲伤凄凉的月下消逝作为结局,则更让人难以接受,在沉溺于这场注定悲情的“婚姻故事”下,我们不禁追问道,为什么?
,为什么爱蜜莉能徘徊于阴阳两地却仍难以描摹出自己的幸福?
为什么维多利亚的人生会被蛮横的父母许配给一位从未谋面的陌生男爵?
为什么这个社会下的每个人看起来都如此麻木、冷漠、乖戾与贪财?
认真体会,就不能看出这是社会本身出了问题。
加缪曾在《西西弗神话》中描写过他认为世间荒谬的现象,人们每日劳作着,在工厂中一复一日地进行着工作,看似生活充实与满足,但其实内心空虚,内心没有任何追求,只是将自己的肉体麻木地进行劳动,而不知道为什么。
这样的一次论证就揭露了电影中社会弊病的本质,麻木冷漠地追求资本。
影片的背景处于一个贵族逐渐衰败而工商业手工业者暴富的年代,虽然象征着腐朽与繁琐的贵族秩序正在慢慢消失,资本主义萌芽正在慢慢崛起,但本质上,影片中所表现出的唯利是图的观念无论在封建贵族阶级还是新兴资产阶级上都有体现,这样一来,片中爱蜜莉的悲惨命运就可以解释了,一切的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字,钱,而更加荒诞的表现则是生者与死者的对比,死者们虽然长相可怕与丑陋,但内心温暖而热心(哥特式人物),而生者虽然长着一副人样,但内心冷漠与肮脏。
那阳间的那些好人呢?
阳间的热心、温暖的人呢?
我有两种解读,第一种,既然活人世界里的好人残灭殆尽,而地府里尽是温情,那是不是那些冷酷的资本追逐者将他们逼迫致死呢?
这样的一点我们可以从维克特家中的车夫看出,任劳任怨一辈子的他、被主人嫌弃了一辈子的他最终死于主人的马车之下,无人埋葬、无人知晓······而第二种,则更为现实,简短来说,并不是好人改变了地府,而是地府改变了坏人,阴间无欲无求的世界最终感化了利益追逐者,回归了内心最本来的净土······ 《僵尸新娘》,相似于余华的《第七天》,仿佛印证了一句话,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
我对他说,走过去吧,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
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他问:“那是什么地方?
”我说:“死无葬身之地。
”――余华《第七天》
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这是两个对爱情勇敢的女性的故事。
而维克多是被选择的那位。
他从没有真正的选择过。
维克多呈现一个犹豫男性的各种弱点。
在维多利亚家的客厅,琴声下维多利亚从楼梯下来,那一刻几乎惊叹他们是多么般配的一对。
后来在僵尸新娘的神甫面前,维克多又答应了跟僵尸新娘此生一起。
上来地面,他又恐惧僵尸新娘,转而跟维多利亚一起。
他的表现就是一个不折不扣善变的男人。
再之后一翻波折又答应跟僵尸新娘结婚。
如此反复的他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谁,决定要跟谁结婚完全是跟随形势变化。
维多利亚从订婚起即一心一意跟他一起,即便维克多失踪各种传闻即便她父母悔婚。
僵尸新娘则是完美的善良、勇敢的爱情女神化身。
她敢于争取也敢于放弃,其实放弃最难不是嘛。
——不过是否印证那句话,好人通常没好报?
以现实眼光如何称量爱情呢,原谅这种看法的鄙俗——在她渴望的爱情面前可否说幸运从没有眷顾于她,她终以她的勇敢完成了她对爱情渴望的自我救赎?
两个勇敢善良的女性衬托一个犹豫懦弱恐惧被动的男性,我们通常不喜欢那样犹豫恐惧的男性,然而可悲的是,普遍的现实是,绝对大部分都是这样充满人性弱点的男性。
或许包容这样的人性弱点,我们才比较能够完成两性的课程?
Tim Burton,一个我很喜欢的,非常有个性的导演。
他的最佳搭档是我最爱的约翰尼德普,有个性的人就是这么爱撮堆。
Tim很喜欢歌特风,总是爱拍些黑暗的电影。
可有时候黑暗又带着天真,象是《剪刀手爱德华》,和接下来这两部,都是很经典很有特色的歌特电影《僵尸新娘》继圣诞夜惊魂轰动之后,Tim Burton时隔十年又重新操起了黏土动画,歌特风格,音乐剧电影的宝刀。
拍摄了僵尸新娘,还请了约翰尼德普配音,算是轰轰烈烈的造势了。
在当时电脑技术发达的时候,还会有人用费时费力的黏土动画,已然足够吸引眼球。
这就是一个顺序问题,如果我是先看的僵尸新娘,可能觉得,艾,挺新鲜,然后再看圣诞夜惊魂的时候就会觉得,啊,更加好看。
可是如果是先看的圣诞夜惊魂,震撼之后,发现,艾,还有一部卷土重来的,很期待,然后看完僵尸新娘就………….回去看史莱克了。。。。。。
僵尸新娘本身算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不过不禁比。
主要在于,Tim在模仿圣诞夜惊魂的时候,太过刻意,有形无神。
比如歌特风,圣诞夜惊魂的歌特风很自孕育于黑暗的然,而僵尸新娘里,则只是一把一把的骷髅。
关键是这些骷髅充斥画面的意义,就只是营造所谓的歌特风而已。
十分的刻意,十分的不自然。
就如同,拍摇滚青年的时候只是一片吼叫,拍童话的时候放进一大堆小动物(happy tree friends除外…)一样。
如此单调的歌特让电影很枯燥乏味。
另外就是,僵尸新娘的剧情很混乱,苍白,老套。
维克多不小心与已死去的新娘订了婚,本来是一个挺新鲜的主题。
但是显然编剧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写出紧凑的剧情。
导致最后电影十分混乱– 开始维克多爱上维多利亚,拼死拼活的要回到人间,结果在跟艾米莉弹完钢琴以后,刚刚逃跑失败的维克多立刻就I do了,一点过渡都没有。
之后等到俩人要开始结婚的时候,一直坚持结婚的艾米莉又突然屈服于世俗,决定放弃。
作为配合,维克多也没有任何的感情转变,当场又再和维多利亚重新结婚。
真让人莫名其妙,他们是玩偶么,说变就变,感情适应能力这么强。
剧情的混乱,在于电影于这么一个非常新鲜的主线之下,却要求达到一个非常传统的结果——要有人鬼恋,但一定不能有结果,没有结果却又还得happy ending。
在仅仅77分钟内这么转来转去,电影可以,我不成。
并且,太过复杂的剧情,就会导致对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的不重视,让人无法真正走进电影里去,体会到电影想要传达的感觉。
说苍白和老套,是因为整个电影就是围绕着跟谁结婚这么一个单调的剧情一直线走下来,十分清晰,没有任何引人注目的边角剧情。
象是一直是被抓。。
逃跑。。
抓回去。。
逃跑。。
不逃了。。
很松散。
这也是因为,配角都太没有个性了。
势利的爸爸妈妈,反派伯爵逼婚,有智慧的老人,主角身边的小动物…这种烂俗的看开头就知道结尾的角色一点没有吸引力。
加上拖拖拉拉变来变去的主人公,整个电影很拖沓。
而最重要的,音乐方面,僵尸新娘是贴着“音乐剧”的标签上映的。
但是音乐在这里只是起了简单的“配乐”的作用,没有占到引领剧情主线那样,这根圣诞夜惊魂就差很多。
僵尸新娘里总共的音乐段落就没几个,还基本都是与主线剧情无关的,例如刚刚进入地狱和结婚前的那两段。
关键剧情基本都是通过对白实现的,让人没有被音乐引领着进入剧情的感觉。
在圣诞夜惊魂里,不但主要对白是歌曲,而且整部电影下来,找不到几分钟时没有音乐的。
而且在里边每一个角色都有它自己的一段主题音乐,象是捣蛋三人组,杰克,莎莉。
只听音乐都能知道剧情发展的大概。
这是音乐完全融入电影,浑然一体。
而僵尸新娘,我只是可能觉着,啊,这电影歌挺多的,但是把这些歌曲掉也无关紧要。
本来,大段音乐通常被用来重点表达一个人物的感情,用音乐比用对白更能让人接受大段的人物感情表达。
然而在这里,大段的音乐都被用在配角身上,结果不但占用时间,也无法让人印象深刻。
音乐的旋律也很重要,这其实很基本,就是歌得好听吧。
得符合电影的主旨。
如果这是一个哥特风格的场景,但是配上清新欢快的配乐,主旨相背的音乐还不如不要。
僵尸新娘里就是这样,及时在地狱里的那段歌,也没有什么特色,再加上几段旋律都没有连接性,基本是完全独立的音乐,因为串不起来,无法和剧情吻合,也就达不到音乐领导剧情的结果。
僵尸新娘不是Tim最出色的电影,也不算是出色的音乐剧电影,但单单作为一部电影来看还是不错的。
以上只是我对将它和圣诞夜惊魂比较的牢骚。
成双成对另一半:一个Tim,两种歌特 之圣诞夜惊魂http://www.douban.com/review/1239799/欢迎来踩我的博客:http://www.zhangxiaoxi.net/
蒂姆·伯頓果真無愧于鬼才的稱號,拍出來的片子著實鬼氣森森。
今天把《僵尸新娘》和《理髮師陶德》看了一遍,更絕如此,前者鬼像人,後者人似鬼,當然這是從傳統意識上得出的結論,其實往往是人比鬼更可怕。
其實,我真正感興趣的,實際上是影片中色調的安排。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僵尸新娘》里陰間是豐富多彩的,而陽界總是灰沉沉的。
(《理髮師陶德》里也有這樣的反映,現實總是灰沉沉的,而過去和對未來的想象則是那么絢爛溫潤)。
現在腦子有點亂,好多話也懶得寫,以後有機會也就聊聊罷了。
但是我想,雖然這個世界看上去五顏六色,但那都是物,而人呢?
我們看不見的顏色,就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總和——人類社會的顏色。
不要說伯頓同志心裡陰暗,只不過他有勇氣說出真相。
人總是有惡根的,每個人心裡都有晦暗的區域,如果我們每個人拿著這塊區域去與人交往,那么世界怎能不黑,現實怎能不暗?
我們期盼的明亮的色彩——也許恐怕從此真的只能存在於虛妄的彼岸,或是過往美好的一瞬,抑或是飄渺的未來了。
畫筆其實在我們手裡,只不過大家似乎不愿揮動罷了。
(艾米丽是升天了,但维克多和维多利亚还要在现实中挣扎,天晓得他们未来会不会迷失在这阴暗里呢?
现实总是这样,总是改变不了;另类的童话也是童话,结局看似美丽,实际悲凉。
对了,阴间又多了个坏鬼;引见以前没有坏鬼么?
)
Tim Burton的风格总是很独特、诡异但又不时透着浓浓温情。
victor去了地狱还是天堂?
也许开始是地狱,后来变成了天堂。
对于观者而言,同样对死亡的归宿地渐渐有了好感。
也许,到最后还有感情丰富的人会流下伤心的眼泪。
我真希望有一天,天堂里的人们像Corpse Bride一样,来到生者的地方,拜访我们。
最亲切的亲人,你能听到我们的声音吗?
If I touch a burning candle I can feel no painIf you cut me with a knife it's still the sameAnd I know her heart is beatingAnd I know that I am deadYet the pain here that I feelTry and tell me it's not realFor it seems that I still have a tear to shedIf I touch a burning candle I can feel no painIn the ice or in the sun it's all the sameYet I feel my heart is acheingThough it doesn't beat it's breakingAnd the pain here that I feelTry and tell me it's not realI know that I am deadYet it seems that I still have some tears to shed
Yet another movie with Tim Burton, Johnny Depp and Helena Bonham Carter! I went into "Corpse Bride" expecting nothing less of "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But in the end, I have to admit that I came out a bit disappointed. This is a story of the son of a fish merchant, Victor. He has been set up to marry a Lord's daughter, Victoria, whom he has never met. Lots of mishaps happened, and before the wedding could take place, an accident happened. He mistakenly married a corpse bride, and was whisked away to the underworld of the dead.As with any Tim Burton movie, this one is filled with darkness, strange creatures and fantastic visuals. I especially liked the way he portrayed the two worlds, living and dead. The living world is so bland that it's almost black and white, while the world of the dead is extremely rich and colorful. That should tell you where Burton's passion lies. :)So why am I disappointed? First of all, The story was just too simple. It's a love story, and has an extremely predictable storyline. Even though the movie is under 90 minutes long, I still felt that it was too long. Secondly, the songs in the movie sucked. SUCKED. No wonder they had to use the song from "Nightmare" in the trailer. There were quite a few songs in the movie, but none of them were memorable. Third, there's this scene in the movie where the skeletons danced. I HATED it. Don't know why, but I just HATE skeleton dances! hehe.Despite all of the above though, I'm still glad that I watched it. Afterall, how can I miss out on a world that was created by Tim Burton?http://members.cox.net/wintervalley/blog_archive/2005_09_01_wintervalley_archive.html#112753881135196158
It has been a long time since I first heard of this movie and started longing for it. It has been so long that it connectted two different eras of my life(sounds serious,hehe). And the original reason to expect is just the voice of Johnny Depp.A corpse edition of "Daughter of the Sea", the movie is a tragedy of misunderstandings, sacrifices and hopeless love. But Tim Burtons is absolutely more humane than Anderson, the fairy tale author. At least, the hero was not set to be simply happy and ignorant. He knew the martyr of love and the love of the martyr, and what's the scarcest is his willingness to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to minimize hurt.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fell in love with a perfect person but he was from a different world, if you couldn't give him what he wants, if YOU were the "other woman"? Maybe the only words you could say is what the corpse bride said I love you, but you are not mine.Contrasted to the sombrous tone in the lower world, the color of our world is much more sombrous. Maybe this is what Burtons really wanted to say:"everyone's longing for death". Indeed, the despairing things in our world that would make people helpless, weeping, and lost could sometimes seem greater than love. Everybody owns his own world which is built of misunderstandings of others. You can't help admitting that air is a kind of rummy substance through which every word you received is already not what has been sent. Longing for death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passive attitudes, instead, it could be a result of completism. Aware of this, the grief can be even more gloomy. But you wouldn't cry because this kind of misunderstandings and this kind of regrets are the nature of everyone's life.The most fascinating and impressive factor of the movie, in my opinion, is those piano melodies, passionate and to the moment. Unless you hear it under the context, you wouldn't catch the feeling. Also I like the appearance of their fingers.
欣赏不了,而且男主太蠢了,拿个东西都拿不住吗?看的人憋气死了
不知道他想表的什么?
喜欢tim burton让这些娃娃们长手长脚~~
看一遍,就够了。
今天你歌特了么?
蒂姆·伯顿创造了两个对比而互补的世界。活人的世界是黑暗且阴郁的,死人的世界则更具有活力和色彩。
结局很好
还是不适应这么阴暗的动画片。
为啥我一点都不为这电影感动==
音乐很棒!
如此盛大的婚礼!
对于死去的人又回来和亲人团聚,永远是我最喜欢的题材!★★★☆
from my hand to your hand
Disgusting~~~~
怪怪的。
同理圣诞
不喜欢这种诡异风,里面的人物形象也无一例外给我一种尖酸刻薄的感觉~Johnny Depp 的声音完全没有听出来
和《圣诞夜惊魂》一样的路子,也是一样的诡异而可爱。
哈哈,我看見人物很像牙籤。然後兩根牙籤在糾纏。。。
和«圣诞夜惊魂»一样的木偶剧,感觉不强烈,有点恐怖,有点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