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马
Zama,流亡将军沙马(港),萨玛的漫长等待(台)
导演:卢奎西亚·马特尔
主演:丹尼尔·希梅内斯·卡乔,洛拉·杜埃尼亚斯,马修斯·纳克加勒,胡安·米努欣,马丽雅娜·努涅斯,豪尔赫·罗曼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西班牙,法国,荷兰,美国,巴西,墨西哥,葡萄牙,黎巴嫩,瑞士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7
简介:扎马,一个出生于南美的西班牙军官,等待一封国王授予他更好的位置的调令。他的处境很微妙。为此,他被迫顺从地接受每项任务。当然,国王的命令从未到来。当发现等待是徒劳的时候,他决定参加一个危险的任务,以期让国王听到他的事。然而,当生命处于危险之中,他发现他唯一的愿望是活着。详细 >
4.5算马特尔目前最商业化的电影了,居然有配乐的加入,故事也基本完整闭环,开篇海浪涛涛,遥望大海幻想美好新生活的扎马,却不得不卷入到殖民地的燥热困境之中,他被困于空间,困于时间,困于自我,永远也寄不出去的信件和那个传说中永远死不了的强盗,扎马是治安官,他要维护法律,但却无法维护内心的平衡,在身份的迷宫中他渴望得到尊重,拥有白人女人,成为真正的西班牙人,但实际上,他在别人眼中也只是个工具,用来统治原住民,两边没有归属感的扎马最终还是终于坐上了船,只不过他已经没了手脚,成为了彻底丧失自我的浮萍,马特尔用扎马的故事暗喻了阿根廷历史的暧昧与孤独,他者身份时刻在场,这是个无法建构主体性的国家,可怕的丢弃于时空中的孤独患者,丢弃在历史的废墟中,无力挣扎,心已死梦已远
沉醉在广角镜头的自然油画中。
过于平庸,比起之前的作品少了太多神秘感,故事的表达也过于直白了@影城
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式的等待,后殖民时代对本土历史的反思与批判。毫无疑问,许多构图都在按照西方绘画的路子走,巧妙的是,马特尔总是将外部空间引向封闭画面之中,并时常令动作冲破画框,造成时间的畸变。
在大光明最中间的位置呼呼大睡。从实在记不起人名开始放弃完整地去理解叙事,被南美各个阶级鬼魂般的轻声细语催眠,直到传统意义上的男性角斗戏开始醒来,一些世界性的宗族文化展示和超现实的内容比较有意思,其他的都是梦。对不起阿根廷,还有两部请不要让我失望。
像用稻草压死骆驼一样,推进人物的命运。把人物精神的困苦积累成垛,裸露的女性身体暗藏挑逗,同时佐以风情浓郁的电影配乐,迷惑你的困苦感受,让最后压垮你的完全是你自己本身。女导演的视听语言功底足够纯熟。
2023-5-27重看;生而不能死的神,他的孤独是残暴的”——和《沼泽》的主题既有延续性,又有变奏升级,人被孤独吞噬湮灭的狂暴,被时间挤进背弃的缝隙后与浮萍驶进被历史遗忘的深处。被杀一千次的波尔图,等同于永无可能等来的信件,终生陷困在泥淖殖民地的戈多,迷失在历史的虚无里,行走在梦一般的暗夜里,游弋在原地的鱼一辈子也无法企及陆地,处于殖民统治者与原住民夹缝中的身份迷失与焦灼逃离。音效很赞,魂游天外的意识独白在人群中漂浮,配乐充溢着诡谲;征战段落颜色过分鲜妍,如踏进一个永远无法返乡的去国梦境。
我怎么以为自己添加过了!前年的siff,影城第一排。喜爱。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一种魔幻美艳的妖异,一种戛然而止。
2.5/5
找闷~是不会让你失望的。这种片子纯粹是秀技艺,明明还是在讲故事,但是你根本就看不进去,只能跟着影评人们高喊666
音乐不错
扎马一介小地方的治安法官,生活甚不得意,数次央求总督将其调往莱尔马,总督数次推脱,眼看遥遥无期,人生晃荡,于是走险加入缉凶队,对付恶名远扬的波尔图,路遇大队迁徙的瞎子,面具人,红脸人,面对波尔图,他很快成了俘虏,双手被斫。
有意味
受困于殖民地的入侵者,等待回家的异乡人
景太美
沉浸式催眠观影,对白不多,情节也简单,但镜头也太长了吧!哈欠!大哈欠!
去年的文艺片之王,获得影评人压倒性的好评,纽约时报的建议是看完电影再读原著,然后再看一遍影片。油画般镜头里似乎凝固的时间里,写满枯朽和荒诞:西班牙殖民者小头目扎马身处美洲渴望回家,但家已是遥不可及的梦,脚下的热带土地则变成近乎魔幻的现实;讽刺殖民主义的同时,又戳着当代美利坚的身份认同症结,我知道自己来自哪里,但不知道我是谁,更不清楚要去向何处。
视听应该算死藤水美学吧,后半段的那种命运吞噬感大概和导演患癌的经历有关。
我越来越相信一个作者对时间的理解应该是有地域性差异的,这种理解导致大家对叙事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是更加强化感觉上的嵌入还是更加强化节奏上的流畅,其实前者更加的不易,这种不易是创作者的不易,也是观众的不易。
其实这就是《想象的共同体》里所说的出生在南美的欧裔移民官员的“朝圣之路”,他们不断被派遣,只有少数人能回到母国,扎马就是那种朝圣之路走到尽头的。等待本身就是索然无味的嘛,但除了画面突出之外这部也拍得太无味了,115分钟有点煎熬,有荒诞的成分在,但也不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