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茶之味

茶の味,绿茶之香,The Taste of Tea

主演:浅野忠信,坂野真弥,佐藤贵广,手塚理美,我修院达也,三浦友和,高桥一生,土屋安娜,中岛朋子,加濑亮,志贺广太郎,森冈龙,堀部圭亮,庵野秀明,尾野真千子,草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04

《茶之味》剧照

茶之味 剧照 NO.1茶之味 剧照 NO.2茶之味 剧照 NO.3茶之味 剧照 NO.4茶之味 剧照 NO.5茶之味 剧照 NO.6茶之味 剧照 NO.13茶之味 剧照 NO.14茶之味 剧照 NO.15茶之味 剧照 NO.16茶之味 剧照 NO.17茶之味 剧照 NO.18茶之味 剧照 NO.19茶之味 剧照 NO.20

《茶之味》剧情介绍

茶之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春野一家人住在宁静祥和的小山村,他们的生活恬淡幸福,不过家族成员却各有各的烦恼。祖父(我修院達也 饰)性格古怪,行为乖张,醉心于私动画的制作;父亲(三浦友和 饰)是一位驻家催眠治疗师,他专心工作,无暇他顾;妻子美子(手塚理美 饰)总算暂时从育子的繁忙生活中解脱出来,于是决定重拾餐桌卡的绘画工作。夫妻俩鲜少交流,隔阂暗生;就读中学的长子阿一(佐藤貴広 饰)恋上新来的转校生,他徘徊犹豫,始终不敢表达;刚上小学的女儿幸子(坂野真弥 饰)总以为自己的头颅在不断变大,这个奇怪的幻想让她倍感困扰。 吊儿郎当的叔叔(浅野忠信 饰)从东京回来,为这个平凡却又有些奇怪的家庭吹进一丝生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二度圣诞闪闪小超人魔鬼的温柔如影随形她来找我心寒青春王室第二季带刀侍卫苏小黎九门八甲功夫世家绑架地球人O记实录之抢匪妈妈我的印度男友聋哑部落我亲爱的白月光1和2天知恋食梦者第三季家有儿女2犯罪心理第九季水姑娘喜欢写你的名字死亡邮件绣春刀:诛邪狙击圣诞天使宠爱求婚大作战特别篇默食女子

《茶之味》长篇影评

 1 ) 一家人要一起进步呀

今年五一到处人山人海,无票,拥堵,自己宅在家看完了这部慢节奏电影。

影片超过2小时,而且开篇有些荒诞的想象,需要耐心看。

取景地令人心旷神怡,日本是怎么做到有山有水有农田的同时,还能有路有店有城铁。

作物生长的整整齐齐,没有一块裸露的土地,田间的沥青小路也有公交来来往往,乡间的房子干净整洁,像是有人精心打理日常维护着,与城市并无太大区别,坐在院子里发呆,整个人都清静了。

尤其喜欢黄毛跳舞的小河岸,水流清澈,微风和煦,目之所及皆是绿色。

一家五口居住在乡下,父亲应该是使用催眠术的治疗师?

母亲是动画从业者,儿子高一,女儿小学,爷爷是画师,更是个老顽童,有些浪漫和童趣在身上,小叔借住在这里疗养情伤。

故事的最后,小叔走出了失恋阴影重回岗位,妈妈实现了家庭事业兼顾,儿子鼓起勇气向喜欢的女孩表白,弥补了先前错过的遗憾,女儿终于练成了单杠后翻。

爷爷用画笔默默为位家庭成员记录下美好的瞬间,安详的离世,离开时嘴角还挂着笑意。

一个关于亲情和成长的故事,平淡温暖,适合一个人耐心细细品味。

不理解头盖骨上大便的回忆,黑帮和cosplay那条线的意义,以及出轨下属暴打老板的情节。

另外,早些年对艺术界从业者的刻板印象是从何而来,瓜壳头加粗框眼镜,花里胡哨的衬衫搭配领结或围巾,举手投足之间还有一些娘炮。

审美无能。

 2 ) 不错

一部轻松的电影没有承载着太多的东西在里面日本电影的辉煌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它的细腻认真的讲故事和严禁的各种因素构成还是很值得中国电影学习的,不怎么喜欢日剧,许多简单的故事就能说明白问题的偏偏要复杂的说不符和东北人的性格!

 3 ) 茶の味

三浦友和演一个敦厚而有些刻板拘谨的父亲,已经一副中年人的样子了啊。

不知山口百慧现在是何等模样!

这片里有许多小点子,看得出来很用心,但是表现出来,效果不是太好。

节奏太拖沓了,现在是越来越怀疑了,难道日本人看的东西都是这么慢节奏的吗?

真是慢得让人受不了。

然后就是特技做得太差了,感觉还是胶片拼贴而不用电脑动画。

铁路里,COSPLAY的人上车,一个人给他们拍照,那拍照的人的姿势很搞笑,像是把全国人的拍照姿势都收集在一起那种,拿模做样的。

舅舅也很好笑,因为他说了那个用后空翻驱鬼的故事,所以妹妹天天练习后空翻。

这电影的特效似乎很粗糙,无论是“大我”还是“大向日葵”什么的似乎还是胶片剪贴做起来的特效,而不是电脑特技。

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要这样粗糙的效果呢?

还是预算不够?

这里稍微露一脸的明星好象很多,在观摩妈妈的动画时好象还有草剪(就是SMAP里面那个,模仿过十二女子乐坊的)露一小脸,做播放员。

星期天的早晨,舅舅、哥哥和妹妹并排睡着,妹妹起床去翻后空翻,舅舅起床独自去桥上散步,后来终于鼓起勇气去见旧日恋人——恋人已经结婚了,自己开代销店,丈夫在巴西画画——的确如泡泡所说:全家没有一个人有正经职业。

前不久看到一篇报道日本经济的文,说日本经济虽然经历“失去的十年”但使经济结构得到良化,金融体系也经过乱相而重组,一句话:饿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经济开始好转?

另外,在就业形势上,以往“终生雇佣制、工龄薪酬制”的雇佣制度已经改变,据统计,不就业、不读书也不打零工的人员就有40万——这将改变社会收入贫富差异。

《茶之味》必定不可能完全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但是那种寂寥悠远,宁静淡泊的味道,可能也是时下日本普通百姓生活的一个写照。

电影中出现的大多是自由职业者:动画师、心理怪异的漫画家和他的凶暴女助手,混音师,以及混音师在河边遇见的舞蹈家,心理催眠师,动画COSPLAY者……这部片集中的都是这些人,“没有一个正经职业!

”电影中经常出现他们一家人傻忽忽地坐在门廊前喝茶,什么话都不说,各人有各人的忧虑和轻松……那感觉很不错。

因为爷爷活着时候,妹妹没有翻过去,而且她都是偷偷跑到山上去翻的,是被爷爷悄悄跟踪,才发现的,爷爷也没有点破,直到爷爷去世后,他的画才袒露了美好的愿望——这里,真的很感动。

看了其他人的观感,也大多在这里“感动”起来^0^

 4 ) 78场戏逐一解读,揭开《茶之味》怪异的秘密

解读《茶之味》这类文艺片要费点功夫,因为它的逻辑是用很多符号象征还有琐碎事件堆积起来的。

个人观点:这类影片如果不去解读,那就失去电影本身的一大半价值了。

反之,如果你从中解读不出一个逻辑来、找不出导演拍片的初衷,那么这部电影对看者来讲就是一部无理取闹、标新立异的烂片了。

废话少说,先来把电影按时间旅出个目录来:「电影目录」(可先看后文):1、男孩儿奔跑,女友乘坐列车离开2、坐门槛的小女孩儿和偷窥的爷爷3、坐在江边看划船的男孩儿4、研究漫画动作造型的爷爷和母亲 (接郊外景色、黑暗中通过的地铁)5、家中一家人吃饭(研究漫画动作造型的爷爷和母亲) (接户外江边景色)6、小女孩儿参加的学校集会7、小女孩儿听叔叔讲的故事(头骨)、叔叔讲故事8、小女孩儿的烦恼9、考古队的发现10、同学戏耍男孩儿11、男孩儿的烦恼(面馆事件、便利店事件)12、工作的母亲和左门槛的爷爷(看奶奶照片)13、城市中——自恋神经质的亲戚14、家中——对着小女孩儿唱歌的爷爷和下棋的父子15、眺望大山远处的叔叔16、男孩儿在教室遇见新来的女生并坠入爱河17、坐在门槛向外眺望的爷爷、女孩儿、叔叔、母亲18、躺在屋里的小女孩儿(看到灯罩上的虫子说笨蛋)19、小女孩儿到林中进去发现单杠;叔叔来到桥上发现打棒球的人20、叔叔和小女孩儿归来(偷窥的爷爷)21、男孩儿所在学校操场的热闹场面(摩托车队)22、独坐教室内的男孩儿(暴走社出现)23、兴奋的男孩儿(骑车、在屋中、去车站)24、男孩儿夜晚窥视女友、草地仰视25、男孩儿与父亲的列车奇遇(新潮二人组)26、下车后新潮二人组被陌生男人打,陌生男人被棒球男打上车27、家中——一家人吃饭、下棋画漫画28、平躺在床上睁着眼的小女孩儿、男孩儿、叔叔29、城市中——办公室疯癫的亲戚被女同事打30、家中——水、手、小女孩儿31、小女孩儿起床离开、叔叔起床离开、男孩儿独自在床32、小女孩儿入禁区、叔叔见女友、小女孩儿翻单杠33、家中——男孩儿与爷爷戏耍34、叔叔偷窥跳舞男35、母亲、父亲、爷爷、男孩儿家中吃饭,小女孩儿回来36、叔叔与跳舞男37、母亲接神经质亲戚的电话,父亲回亲戚电话38、城市中:神经质亲戚给叔叔打电话39、爷爷家中洗澡唱歌、棒球男三人野外埋陌生男人后、出土40、男孩儿课堂上41、母亲家中工作(画漫画)42、变大的小女孩儿盯着课堂讲桌上的小女孩儿43、爷爷窥视小女孩儿单杠后翻44、小女孩儿浴缸洗澡45、家中吃饭(跳舞男)46、父亲给一家人催眠(爷爷、小女孩儿、男孩儿看电视)47、母亲的世界、给小女孩儿讲述48、男孩儿参加学校暴走社49、爷爷乘火车进城50、动画导演来访母亲家中51、小女孩儿后翻发现陌生男人找到新潮二人组52、男孩儿在暴走社下棋53、小女孩儿与新潮二人组救出被埋陌生男人54、家中吃饭,小女孩儿向家人讲述被埋男人55、列车中的小男孩56、巨人小女孩儿坐屋顶仰望星空57、城市中、录音棚58、(三天后)三人录音棚录音59、父亲给病人催眠治疗(接电话)60、男孩儿暴走社下棋61、母亲、小女孩儿、男孩儿、父亲家中吃饭聊爷爷与亲戚的录音歌曲62、墓地下雨、学校下雨,雨中的爷爷和母亲63、男孩儿在暴走社与女友下棋、送走女友(下雨)64、父与子在列车中对坐,黑暗中的列车65、晴天,小女孩儿坐门槛66、城市中——母亲等在剧组看样片67、小女孩儿躺家中门口68、父亲给病人治疗中(接电话)69、女孩儿躺门口、起身,发现爷爷死70、一家人给爷爷送葬(没有叔叔)71、家中——四人坐门槛、进爷爷屋、发现图册72、暴走社中73、母亲家中工作(画画)74、小女孩儿后翻成功,向日葵环游75、景色叠化76、所有人物景色交错索引剪辑77、小女孩儿笑着离开78、结束初看《茶之味》,按导演的这个时间线去理解情节根本找不到北,电影前后情节风马牛不及,让人莫名其妙,更别说那些什么打扮奇怪的动漫二人组啦、叔叔奇怪的故事啦、被埋在土里的人啦等戏份了!

在看完影片第二遍后,我试着把剧情一个个写了下来,分了一下类:我大体用颜色把上面的故事情节线按一家人物角色划分了一下,分别是:「男孩儿的故事」、「小女孩儿的故事」、「叔叔的故事」、「母亲的故事」、「爷爷的故事」、「父亲的故事」;当然,还有家庭外成员的故事,分别是——「神经质亲戚的故事」、「新潮二人组(在列车上穿动漫服饰的两个年轻人)的故事」等。

如此分类不是没有根据的,大家可以看电影结尾,导演把所有的人物都索引了一下,就像小说的目录一样,只不过这个目录在结尾。

(这种索引手法在日本动漫电影中也有。

比如日本动画片《心灵游戏》)下面我们就用这来看看导演都讲了些什么事:「男孩儿的故事」(目录红色部分):

很简单,讲的是一个没有自信,在学校不合群经常受同学戏耍的小男孩儿,在其失恋后一次课堂上又暗恋上了新来的女生。

他在通过参加学校的“暴走社”后意外的找回了自己的自信心,而且变得能融入群体了,最后他得到了同学包括那个女生的承认。

「小女孩儿的故事」(绿色部分):

讲的是一个渴望长大的小女孩儿总看到另一个巨大的“我”在注视着自己,这个巨大的“我”一直烦扰着小女孩儿,她试图通过一个“后跟翻”去摆脱,终于,在看完爷爷的画后她后跟翻成功了。

「母亲的故事」(蓝色部分):

很简单,母亲是一个试图找回理想的家庭主妇,她一天到晚除了做家务就是在家画漫画,终于她成功了,漫画被导演选中拍了出来,理想实现了。

「叔叔的故事」(紫色部分):

叔叔的故事更奇怪了,好像他一天到晚无所事事,不是出去溜达看风景就是在家躺着,直到他城里的亲戚打电话求他录音,他才勉强答应,这一去就没回家,一直就留在了录音棚工作了。

「父亲的故事」:更简单:父亲不是工作就是在家下棋吃饭(没情节)「爷爷的故事」:

爷爷干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偷窥家人的举动,一件事是进城录了一首《大山之歌》。

(其他人略)这电影也太荒诞了吧!

人物就像卡夫卡笔下的那些人物一样神经质。

在文学和电影上有“荒诞派”风格,显然,《茶之味》这部电影可不是加缪那类人想表达的东西,导演到底想说什么?

心细的朋友会发现,导演在人设(一家人)上思路很明显:他分别选取了人一生的各个阶段:童年、青年、中年、老年。

如果我们能找到这条线就不难顺着导演的思路走下去了:他是想演人的一生。

拍人的一生难度可大了!

西方电影不乏这种史诗片,比如说《美国往事》、《灿烂人生》等。

如果非得把《茶之味》这部片概念成史诗片的话,那它绝对是一部另类的史诗片。

另类在哪,接着往下看...知道了电影的这条“描写人一生”的主线后,我们试着用这条线去探究导演是怎么向观众灌输自己思想观点的:《茶之味》剧情是块状的,块很多,我们得从从块和块之间找到蒙太奇对比。

大家都知道杜甫的那句名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和路,酒肉和冻死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讽刺效果。

这种文学对比手法在电影上就是蒙太奇。

日本电影的民族特色之一也在此。

参照这个手法我们再来看电影中的情节,从中给导演的观点分类总结:「导演对青春期(男孩儿)的观点」

男孩儿故事分两部分:融入集体后和融入集体前。

这是一个反应导演观念的强烈对比。

找到这个对比我们会发现,所有的关于男孩儿的情节都是围绕这个前后对比设计的。

回忆下:几个男生冒充女生写信戏耍男孩儿(融入前);学校同学观看骑摩托的热闹场面与镜头转向教室中独自坐着的男孩儿;男孩儿决定参加暴走社后的亢奋心情等。

由此看出导演的观点很明确了:他主张青年时期应该积极融入集体,不应该自闭。

面馆事件和便利店事件是对男孩儿这种社会自闭心理的解释。

「导演对童年(小女孩儿)的观点」

我认为小女孩儿的人物设计是导演在阐述童年在一个成年人心中的地位。

她的戏也分两部分:努力练后跟翻试着摆脱那个巨大的“我”、后跟翻成功摆脱巨大的“我”。

这两部分很滑稽,前后有什么不同吗?

思考后我意识到前后一个巨大的差异(这个差异决定了导演的观点):在小女孩儿后跟翻成功前(占小女孩儿的百分之九十九的戏)自始自终没有笑过一次,只有在最后一个镜头,也就是电影结束前的一个镜头,小女孩儿笑了,电影结束。

这是一个强烈的对比,所有导演的观点都容在这个笑与不笑的对比中了。

「导演对成年人(叔叔、母亲、亲戚、新潮二人组等)的观念」这一部分是导演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与批判。

批判又在哪里,观点又在哪里?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找电影中隐藏的蛛丝马迹:电影中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几次城市画面,分别在13、29、38、57、66场戏的开端,这不是巧合,如果是巧合导演就不会在这些戏开端都剪辑一个城市高楼耸立的画面了!

我们如果发现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发现电影的又一大对比:城市与郊外的对比。

这个对比有什么意义?

「先来看叔叔」叔叔这个角色让我感觉很复杂、厌世、喜欢逃避。

从哪看出来?

从叔叔对城市那个神经质的亲戚的态度上看出,从他一天到晚躺在家里无所事事瞎溜达看出!

然而,在叔叔给亲戚录完音后就再也没有在家中出现,或者说再也没有在郊外出现,他投身到繁忙的工作中了,投身到城市中了。

这些剧情足让我们看出导演的观点以及对叔叔一类人的批判思维。

「再来看那两个穿着怪异的“新潮二人组”」

父子在列车上碰到他俩,父亲总是阻止男孩儿看这两个异类。

导演想要说什么?

别着急,如果我们看了下一场戏就会得知:父子还有那两个“新潮二人组”下车后,“新潮二人组”被一个落魄户给揍了一顿。

这是一个典型的“蒙太奇”。

记得安东尼奥尼《放大》中有这样一场戏吗:摇滚现场,吉他手砸吉他,众人争抢。

最后一人抢到吉他柄走出演出现场,把吉他柄扔到马路边连乞丐都不去拣!

这个蒙太奇和《茶之味》新潮二人组的异曲同工:导演通过这个蒙太奇讽刺了时下的年轻人,喜欢标新立异却胆小如鼠。

我们来通读一下25、26、39、51、52、53这几场戏,这是一个黑色幽默小故事——落魄男把新潮二人组揍了一顿,几个棒球男把落魄男载到郊外活埋了,新潮二人组和小女孩儿又把落魄男从土里救了出来。

这个故事不言而喻,能看出这个就能看出导演的观点。

最后来看下父亲给全家人做“催眠”。

这段戏很奇怪,为什么催眠做一半爷爷、小女孩儿、男孩儿走了,去看电视了,好像催眠对他们不起作用。

自然,走的人不属于导演阐述的年龄段范围。

剩下的叔叔、母亲、跳舞男,包括后来父亲的一个女性病人,导演借父亲的“催眠”提醒了大家年轻人内心世界那个容易被忽略的潜意识的重要性,这种“潜意识”有多重要多危险:回忆一下爷爷小女孩儿男孩儿看的电视的内容就知道了(那个野人女孩儿)!

导演在这方面讲了一件事:人、社会、大自然的关系。

「最后来看爷爷」这个角色最好理解,他是导演视角的物化。

也就是说导演借爷爷这个角色把人的生命阐述了一遍。

阐述完后爷爷就完成电影的任务了,就死了。

说了这么些话一定有人质疑,这么分析电影有必要吗,也许人家导演没想这么多,人家就是凭感觉拍的!

我当然相信感觉的重要性,我更相信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上千个镜头,这些镜头的排列组合不是巧合,是建立在一种逻辑之上的。

没有这种逻辑导演是完不成这部电影的。

又有人会问:导演既然有这些思想,干嘛弄的这么神秘这么隐晦!

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过人之处——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导演把这些思想弄的戏剧化,弄得让大家一看就懂,那么这部电影还会有“茶的味道”吗!

所有的这些电影中的琐碎、荒诞、隐晦决定了这部电影的风格!

这就是一部艺术作品的风格所在,仅凭情节和戏剧矛盾冲突而没有风格的电影是称之不上好的艺术的。

相信像这样分析电影后,你会得到更多的看电影的乐趣。

原创:太虚宫更多精彩电影分析,请关注公众号:星期五文艺

 5 ) 一生的旋律

好像把心放回童年,安度流年,岁月静好。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让我这样放松,所以,一直念念不忘。

这种放松,如同告诉你,不管怎样颠沛流离,你最初的样子,一直留在心里。

因此期望自己一生的旋律,像这部,茶之味。

 6 ) 个人的异想世界

一家人静静的坐在榻榻米上,每个人捧着一个小茶杯,望着外边若有所思,咋一看来似乎有点无厘头,每个人奇怪的要命实则这就是生活。

正是通过导演无边的想象力把每个人内心那奇特的异想世界呈现给大家,当爷爷去世家人翻看他给每个人画的漫画时,质朴平时的感动涌上心头。

如果你喜欢摄影,如果你喜欢玩胶片,如果你喜欢日系的摄影风格,那么这部电影非常符合你得胃口,低低的饱和度和反差,唯美安静的构图,当影片开始hajime走过樱花树下,当大雨瓢泼那广角中的一片树林随雨摆动.......安静平时的美感扑面而来,日系的摄影和电影作品往往都是这样善于抓住最内心深处的东西,暖暖的柔柔的,不经意间眼眶微湿。

 7 ) 茶の味-没有辉煌,只有延绵不绝的相续与日常

第一次遇见Katsuhito Ishii 导演的“茶之味”是五年前在国外旅行时的露天电影院。

在一众观影的笑声中,我睡着了。

只印象模糊地记住了那首表现形式些许夸张和怪异的“mountain song”。

昨天在小小的手机屏上重温“茶の味”。

午后未开空调的炙热,纱窗偶尔吹拂来的习习凉风,玉兰树上嬉耍的小鸟…甚至,我焦躁的心,和Katsuhito Ishii 的这部电影奇妙的组合成了多维画面与只属于自己的-与其说是观影体验,不如称之为“此心的夏日之味”~不知道导演是怎样做到的,镜头里的场景、细微的流动、声音的背景,甚至脑海中滑过的怪异想法,不知不觉的白日梦,在导演的电影中以层层叠叠、延绵不绝的层次与无限的延展表达出来。

从个体的角度,生命中本就没有所谓的辉煌与成就。

事会变,人会老。

普通人的生活里处处皆是延绵不绝的相续与日常。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相似,却有着无限的延展和鲜活。

那一帧一帧的小日常流动,一家人在门前树下发呆,各有各的烦恼和孤单,看似怪异的暖心爷爷,忙碌又孤独在家庭和事业中努力再努力的妈妈,每日高铁通勤疲惫不堪的爸爸,青春期害羞内向不敢表白的哥哥,幼小的、体会着比成年人更深层生命本质、但又因此而备受困扰的妹妹,在东京打拼表面酷酷的潮男达人,内心实则敏感害羞的叔叔…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有我们自己成长和生活的影子。

没有激烈的故事。

一帧一帧流动的日常,每个人的烦恼,退缩,鼓起勇气,害怕,回来,再尝试,面对,放下…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面对自己的问题,其中不乏怪异与尴尬的幽默,而时光,也在这当中不知不觉流淌。

两个半小时的观影,没有快进,没有同时做别的,没有像上次一样睡着,莫名的,心由焦躁不知不觉安静了下来。

或许,正是导演所表达出的那一帧帧流动的日常、与细水长流触及内心深处的情感,令我感受到了共鸣,也得到了一种表达,这就是导演与电影的奇妙之处吧。

 8 ) 一部适合在阴雨天安静地看的电影

电影的前半部分有些冗长,让我忍不住快进了,但是,看到后面却有些感动。

雨下得很大,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追着公车奔跑,临走前,男孩将天蓝色的雨伞仍在了女孩的公车上,然后,摇着手再见,笑的阳光灿烂。

爷爷去世后,一家人来到爷爷的房间,偶然翻出爷爷留给每个人的画册,画风淡雅清新。

幸子一直想要翻过单杠,但忽然间一朵向日葵在她身边开得灿烂无比,开到的小村庄,开到了亚洲,开到了地球,开到了宇宙,忽然间,她内心力量满满,一下子就翻了过去。

特别喜欢结尾的那个曲子。

很欢快,很喜欢。

 9 ) 不要让做题思维污染我们的眼睛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好电影,是一部难得的不做作的、让人感到舒服的电影,不管是里面的家庭之爱、初恋、童真、怪爷爷、友爱、遗憾、导演对乡村田野的热爱….还是其他的什么,那些奇思妙想和天马行空都打动了我们,并且没有那些让我们感到腻烦的说教,煽情,或是刻奇,正是因为这种天然的毫无杂志的呈现,才使得这部影片是如此干净和富有诚意。

也就是大家都在说的舒服、悠闲的意境,换在城市背景都不会有这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所以我反对目前影评第二的观点,发影评是为了针对这一种思考模式。

因为我反对对这部片子采用所谓的逻辑分析——这难道是什么很高级的能力吗?

这种还原方法把这部片子拆解得四分五裂,破坏掉它原有的气质,同时也把其他不进行经验解读的观众一律打为“没看懂”,这种排斥性的、理性暴力的做法,大概这就是懂王吧。

不要被这种做题家思维毒害顺便毒害其他观众了,看个什么东西一定要回答出经验上合理的所以然,无疑是被做题思维pua了。

一部电影不是一定要映射和批判社会现实才算是没白拍才算是有价值,心里没有那份自然天地的人自然看什么电影都这样了,白瞎两个半小时摄影师拍得那么好的景。

同理作为观众也并不是非要得出这种关于批判和隐喻拆解的结论才算是看懂才算是没白看,放弃做题是学会去看的第一步。

(ps小池健真的让我惊喜,一搜导演本人还是小池健导演的red line的美术…算是好朋友互相帮忙了,感觉大家拍得也挺开心)

 10 ) 又被初恋狠狠打动

被初恋狠狠打动既然故事是从家里的长子,春野的奔跑开始,我也就从他开始说起。

春野喜欢的女孩坐火车走了,春野徒劳的在田间追着,他很后悔从来没有跟她说过话。

春野想,如果他有机会表白的话,也许会不一样吧。

一想到这些就使他更加悔恨。

随后的几件小事更让他对异性失去了兴趣,但是当他坐在教室里第一次看到转校生铃石的时候,他知道,他的春天来了。

       这是他第一次对一个姑娘表示他爱她。

他所爱的人刚巧也爱他,这也是第一次。

他所爱的人也爱他,想必也是极普通的事情,但是对于身当其境的人,却好象是千载难逢的巧合。

——张爱玲,《半生缘》       我想每个人都有过这种感觉,恋爱时的两个人会为了共同喜欢一首歌,一本书,一个人,在上学时甚至是因为有一样的解题思路而狂喜而而雀跃而兴高采烈,仿佛两个人就此打下了相伴一生的基础。

       当春野知道铃石喜欢他所擅长的围棋时,狂喜的他觉得他突然获得了无穷的力量,那力量足以征服整个世界。

可是内向的他并没有和她说过一句话,只是和以前一样远远的默默的关注着她。

就算是误打误撞而被拉入铃石先他加入的围棋社,他也没和铃石有过任何交流,两个同班同学却形同陌路,春野深深的埋藏着自己的感情。

       直到那个雨天,围棋社其他同学走了,只剩铃石一个人在摆弄棋子,春野走进来才发现这里没有其他人,他转身拉门就要走……想象一下,一个早就在心里喜欢对方到不行的人,有自己最擅长的优势,面对屋子里只有意中人这样的局面,仍然毫不犹豫的转身就要离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还好铃石大大方方地叫住了他,请他一起下一盘棋。

       两个人慢慢的下着棋子,春野下了有八、九个子了,不经意似的慢慢说道:“…嗯…我…我的理想其实就是能和你这样每天下棋…”两个人都还在继续下棋,过了一会儿,铃石也慢慢的说,“那我们明天还下…”春野咧开嘴笑着说,“好…”这样的平淡的对话,听来却比各种的山盟海誓要美丽;又像于无声处听惊雷,让人惊心动魄。

       接下来的一幕,是我看过描写初恋最美的镜头:雨中两个人打着一把伞,春野把铃石送到车站,在车门关上的一瞬间,春野突然把伞从门缝扔给了车上的铃石…那种突然,就像刚才突然的表白,带着冒失的真心诚意,格外动人。

铃石看着雨中的春野身形渐渐被车抛得远去,他一边向她挥手,一边脸上露出开心之极的笑容…这就是最美的初恋,就像春天的草,不知道什么时候长出来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长得那么快那么茂盛,那样的有生命力。

这里没有任何心机和利益,只有幸福的付出和幸福的承受,太美了。

       片子里的主角是一家人,不光是春野,还有行为怪异的爷爷留下了感人至深的遗物,一本他手绘的全家成员的画册;爸爸是个尽职爱家的催眠心理医生;妈妈是个有才华有担当的漫画作家;小有名气的做音乐的叔叔心里还是装着已嫁作人妻的前女友;怪异性格讨人嫌的舅舅五音不全却对音乐始终怀有理想;因为听了叔叔的鬼故事从此幻想身边有个巨大的自己,而想尽一切办法想让幻象消失的执着的小妹妹……我就不一一讲述了。

       风趣,幽默的茶之味,充满了浓浓的情感,谢谢你,导演石井克人,这么有爱。

《茶之味》短评

看一半 放弃

6分钟前
  • drowse
  • 较差

也不是说不好,只不过那家人太神经兮兮了,不合我的审美....最后爷爷留下的画那个情节相当不错.

8分钟前
  • 细细
  • 较差

再一次被文艺片锥死在路上。

11分钟前
  • 挖鼻屎的年轻人
  • 较差

好萌的小女孩好古怪的爷爷,要不是拍的这么拖我会给四星的,喜欢那首kuso的大山大山,小男孩把伞扔上公车的瞬间我觉得爱情真美好

16分钟前
  • Doublebitch
  • 还行

所有异想天开,天马行空的幻想片都放弃。

21分钟前
  • aw_
  • 还行

囧的恰到好处,观罢百脉顺畅

23分钟前
  • 乙烷
  • 推荐

原来古灵精怪也可以这么无聊

27分钟前
  • coffee n' tv
  • 还行

这是一部奇幻温情搞笑片,一家子人都好有趣啊,小妹妹太可爱了!!!哥哥好像T啊!!!!

31分钟前
  • summer
  • 力荐

真是看得很安心很快乐,我们的生活是不是这么不自知的荒唐有趣着呢

35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暖爱。

36分钟前
  • Aurora小乐儿
  • 推荐

想住在那样的房子里

41分钟前
  • 力荐

20090524 DVD

42分钟前
  • 公園仔
  • 力荐

有些地方奇怪的太好笑了,还挺有意思。

43分钟前
  • 衣商
  • 还行

神片看了那么久...把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活都看遍...萌妹妹演技派哥哥帅哥叔叔用功妈妈神奇爸爸老顽童爷爷...生活本身就感人....没啥必要靠惊天动地的剧情过日子...

44分钟前
  • 力荐

3.5分。慢悠悠的节奏和闪闪发亮的奇思妙想。接近结尾处的四人纸上小动画,让人觉得生活的小美好,片尾曲的小旋律,只听了一遍就能哼上了。20120919

48分钟前
  • rovin
  • 推荐

和「熊谷守一」属于一类电影,不以故事为主导,单纯展示情节和状态,人物在做什么、各种奇怪的动作、微妙的情绪变化等。不一样的是这部人物更多,活动范围更大,置身于大自然中,体验更丰富、有层次。不去拆解真实的场景,动画部分则试图在强调这一切的真实(?)。直观感受是它真的能“延长寿命”,而且是轻松的那部分,片名就是观感。4.5

50分钟前
  • 璐璐
  • 推荐

幸福像茶一样

51分钟前
  • 以昼为夜
  • 力荐

同意!这是一部一个人看也会看得很高兴的电影。一点都不沉闷的两个小时,好像夏日傍晚在微温的小径上散步。一字眉爷爷好像永远长不大他内心细腻的东西最开始大家都没有看到,萝莉小孙女的脑袋瓜装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念头她还有那些小小的倔强真是可爱,笨拙的暗恋少年,河边的舞者哎呀好多我都形容不来。反正这是一部超可爱电影,简单又通透,大家一定都要看。

53分钟前
  • 魏老吉
  • 力荐

认真看了个开头和结尾,两小时的魔幻大赏。话说霓虹儿童太爱挑战后翻转了吧。

57分钟前
  • 李米
  • 较差

哭了。 一遍难懂 。很飞。

1小时前
  • 血源2出了吗?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