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方达和罗伯特·雷德福都曾经有过他们的时代,如今演起经历过生活的喜怒哀乐而晚年孤独的老人竟也得心应手,不得不让人感叹,真正的演员可以从风华正茂演到步履蹒跚。
看过一些简·方达客串或演出的其他电影或电视剧,角色多是衣着打扮光鲜,性格跋扈。
但本片中,她可说是洗尽铅华,平实朴素,正如一个如她的角色一般的老太太。
雷德福也是如此。
只有两人到城里大酒店参加酒会的一段稍微打扮了一下,有些富贵闲人的影子。
而在这一天,他们终于从柏拉图走进了实质进展。
剧情切入和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但在合理范围内。
两个孤独老人的走近既过分容易又顺理成章。
这个年纪下,记忆中的失去比手中拥有还要多,能有一个谈得来的人互相作伴实属难能可贵,所有人都应该为之争取。
能做到像剧中的简·方达一样直接敲开邻居的门,说“我们来一起睡觉吧”,还是挺难的。
结局也算不落俗套,与轰轰烈烈的爱情不同。
两人分开一阵,却还是联系着,对他们来说,已弥足珍贵,后面的发展,自不必表,淡淡的感情,如清水般流淌,却怎么也无法割断。
苹果手机用在他们手中显得更加值得!
电影讲述了寡妇Addie Moore和鳏夫Louis Waters两人是邻居,但却极少来往,多年来远离后代独自生活,这种平静的相处随着某天Moore上门拜访Waters而终止,两人开启了一段意想不到的旅程。
影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两位步入老年的男女发生了爱情的故事,类似于《廊桥遗梦》,正部电影非常温馨,男主女主的感情很真挚很自然,基调缓缓的,那种淡淡的感情很令观众动容,感同身受。
隔壁老罗:你好,做邻居已四十余年,彼此从未交谈,今日你我已迈入人生暮年,正值夜色,你知道,年纪大了,白天还好,总能打发,夜晚最难熬,辗转反侧,多年思绪一并涌入脑海,如虫蚁齿啮,常常一夜到天明,而悔恨人生已不多的一夜又将此浪费,你我伴侣都已去世多年,独居,无宠物,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可否做我的床伴?
别误会,不是做那档子事,我的床很大,我们各据一隅,睡不着便说说话,这一夜,便能睡好。
你知道,漫漫长夜,世界上总还有一个人与你同呼吸,不至孤独。
隔壁老芳致 丹佛郊外的某小镇,社区平静,基本由老人构成。
这夜,女人敲响男人的家门,提出要求,其坦荡令做了四十多年教师的男人大感意外(羞涩),第二日,男人电话给女人,say yes。
第一夜,男人带着装了洗漱用品的纸包敲响女人的门,打开门的瞬间,原本爽朗的女人变得局促,两人在餐桌边坐下,一人一杯红酒,相对却不知从何说起,女人说,不如聊聊天气,即使到了床上,男人也依然尴尬想离开,是女人说,我想听听你的故事。
第二夜,第三夜,两人在深夜聊着聊着,便不再失眠,只是男人始终坚持从女人家的后门进入,人言可畏,直到有一天,男人敲响女人家的后门,女人不再开门,男人明了,绕到前门,在邻居的众目睽睽之下进入女人的家。
当然,在一个几乎封闭的老年社区里,这算得上是个新闻了,跟老伙伴的咖啡馆每日一聚,老家伙们对男人的艳遇羡慕嫉妒恨,男人百口莫辨,干脆摔门而去,女人和老朋友一同去购物,同样鹤发的老友听完缘故后却深表理解。
按照剧本发展的规律,两人肯定不能在一个纯封闭的空间里演绎故事,枝节角色介入才能推动情节,女人的儿子带着儿子上门,自己失业,老婆跑路,自己没法照顾小孩,只能推给老妈代养一阵。
他哪知道,这边一对老人家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大概在所有儿女眼中,父母都是没有性别的的,就只是父母,责任的化身,苦难的依靠。
为了解决重度网瘾只会玩手机的孙子,女人请求男人帮忙,在玩具小火车和宠物狗的帮助下,孙子戒掉了网瘾,儿子却像所有人一样误解两人的关系,赶来把孩子带走,两个老人,又重新陷入空荡荡的孤独中,而曾经这所房子,充满了小孩的欢声笑语。
“你想不想和我去皇宫大酒店?
”男人脑洞一开,提出一场正式的约会,两人驱车直达丹佛,入住华丽的大酒店,那一夜,男人身着正装依靠着楼梯,楼下,熙熙攘攘,人气喧腾,身后的门打开,女人出现,一身银色长裙,光华毕现。
最后的最后,两人并没有在一起,两个在旁人看来已不合时宜的人,由一个看似咸湿的邀约开始,却谈了一场清新脱俗,哀而不伤的恋爱,结局还给了观众一点点希望,让你倍感老年生活,也未必如此可怕。
Netflix出品,电影名《夜晚的灵魂》。
隔壁老罗和老芳是谁?
罗伯特雷德福和简方达。
年轻时光芒四射的人,如今都已年逾八十。
高清镜头下,皱纹和蹒跚都毕露,两人却毫无垂垂老矣,令人同情之态,简方达肩背依然笔直,穿起牛仔裤腰是腰腿是腿,银发盘成发髻,几缕随意垂下,眼神中依稀还有少女的天真和时光的洗练,罗伯特雷德福没有秃,发际线依然能盖住额头,言谈之间,既端正又慧黠,两人都堪称老去的最佳样板,没有一点倚老卖老,如陷泥淖的迟滞,清清爽爽,自给自足。
当两人在车中相互依靠时,那一刻,我希望时光能为他们倒流五十年,一种时不我待,而退求其次的美好,是的,人生暮色已至,仍有这般相遇,这样,也很好。
老龄化社会是趋势,孤独终老是恐惧,谁都希望年老之后,依然保有一份体面,纵然年华不再,也能不求不靠,不痛不病,除了存够养老钱,恐怕心境上也要早做打算,长期自律,保持健康,不等不要,不干涉子女,在被别人干涉时也能合理反击,保持自我,又保有共情,当在世的老朋友们都纷纷离开时,身边有人陪伴最佳,如果没人,至少养只狗,当然,如果有一份能坚持到老的事业或爱好,完美。
老来清爽,是福气。
都说真实世界与电影不可相提并论,反观法国电影《爱》,同样是高龄老人伴侣,那又是另一番故事,用堪称惨烈的方式成全了另一种体面。
这,又何尝不是真实世界的写照了?
我不可抑制的爱上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偶像的老去。
看着他们时隔多年在银幕上谈恋爱,已经不是激动,是终于等到的悲喜……你会发现原来爱情变老的样子是这样的。
多年前简方达爱上了一起演出的罗伯特雷德福,无奈在婚姻中。
在这部电影里她说:我只是想和你睡觉,没有性爱,一起聊天渡过黑夜!
简方达应该是借着台词说出了心里话,她依然是那个我行我素的样子,而罗伯特的绅士也还是那么内敛!
这部戏从开始的女方向男方示爱到最后的男方按捺不住的送手机话聊结束。
简直就是当着全世界在谈恋爱,无论编剧制片还是音乐处理以及人物风景刻画,都把美好展示给我们,这就够了,把电影写进生活里!
满足了!
威尼斯给他们这对CP足够的尊重!
心中的此片近三年来爱情片第一。
有话说得挺好“最美不过夕阳红”。
确实,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那一抹映在天边的晚霞确实是很美。
但这“夕阳红”用来形容老人时却总是差点情境,并不是所有老人都能过得像夕阳那么美丽。
现实常常是许多的老人孤寡空巢,他们寂寞孤单却无人述说。
虽然年轻人也总是嚷嚷着孤单寂寞冷的,但至少无法忽视电子产品的各种陪伴。
而老人呢,大多除了空荡荡的房子,电视机里音量最响的台词,还有什么?
今天小辣给小伙伴们推的一部影片叫《夜晚的灵魂》。
名字就特别美丽,对不对?
这个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两位空巢老年的男女发生了爱情的故事。
或许一上来就主推爱情旋律有那么点不太自在。
毕竟都是七八十的老人了。
但在影片逐渐推缓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有一种叫做LOVE的东西在影响着牵动着。
路易斯经过一番考虑决定接受附近邻居艾蒂的建议:因为都是单身的空巢老人,所以想在一起入眠。
好让夜晚的时候不那么寂寞,起码能有个人陪伴着说说话。
夜晚确实容易将所有情绪放大,孤单寂寞什么的就更别提了。
两位老人从一开始的紧张生疏到慢慢的熟悉和习惯。
夜晚不再孤单难熬,每夜不再难以入眠。
路易斯和艾蒂就是那么简单自然的和谐相处。
从最初的只是在夜晚相伴入眠到后来的同桌而食,从开始的害怕别人说闲话到后来的大胆接受一切。
这些都是感情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的产生变化。
淡淡的好感到浓浓的依赖。
毕竟都是孤寡的老年团,其中有一个突然有伴了大家还是会不习惯和嫉妒的吧。
就像小孩子群体之间的感情,有外来者突然进来,大家最开始的时候肯定是会有点小小排斥的。
但是时间久了,各自的老友团也从接受升华至习惯。
可是突然有一天,艾蒂的儿子回来了,知晓这一切的他却不同意母亲和路易斯在一起,并提出要母亲搬去和他同住,其实是为了更好的照顾他的儿子,艾蒂的孙子。
在家人和自己的感情之间虽难以做出选择,但是艾蒂最后还是选择牺牲自己的情感,搬进了儿子的家里。
影片中也有片段出现了路易斯的女儿。
路易斯,艾蒂和路易斯女儿他们三人一起游乐后吃饭,路易斯女儿表现出来的态度就和艾蒂儿子完全不一样。
她自然而然的接受了艾蒂的存在。
整部片子流露出来的感觉就是特别的温情和淡淡的感动,就好像一对感情很好的老年夫妻牵着手漫步在长长的树木两侧径道在内的小路上。
时而聊上那么一两句家常,时而只是默契的相视一笑。
情感小小的,意思却大大的。
如果说路易斯和艾蒂的爱情首先来源于艾蒂的大胆,那往后浪漫的路易斯的经营也是相当重要的。
去镇里的餐厅吃饭,去城市的高级酒店约会,去郊区的山边野营。
或许年轻人都不会拥有这种浪漫吧。
影片给人的感觉太舒服了,你会情不自禁的微笑,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自己老了的生活,是否也能被自己经营的这么美好。
饰演路易斯和艾蒂的演员早在好几十年前就合作过情侣,也许他们之间的默契就是不由自主的吧,所以观众看上去才会觉得那么惬意。
虽然结尾路易斯和艾蒂并不像所有常规爱情那样生活在了一起,但跟上了时代的节奏,用手机在每个夜晚里默契相聊也不失为一种完美是结局吧。
毕竟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如果有个懂你的声音能陪伴入眠,那也不失为一件美事,能不能睡在旁边又有何妨呢。
女主人公很优雅,打扮简洁雅致。
估计是坚持健身,身材保持得很好,脸上也没什么皱纹。
同时,她非常的理智,时刻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努力去做。
她说话很考虑他人的感受,但她却不会因为别人的眼光而放弃自己想做的事情。
希望我年老的时候,也可以这样。
电影中,两位老人的家庭都有各自的伤痛,这些伤痛影响了他们孩子未来的感情生活,似乎他们的孩子都处理不好感情。
男主人公在年轻的时候出轨,抛弃自己的家庭与情人一起生活了几个星期,之后悔过又回到了自己的家庭,但完全是出于对自己女儿的责任,他与妻子的感情并不好了,虽然他尽力弥补了。
于是,他的女儿在成人之后,一直无法进入长期的关系,感情总是在几个月后匆匆结束;但她一直在积极改变这一点,并咨询自己的医生。
女主人公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和小儿子,相差六岁。
在大女儿11岁时,由于她进屋看自己烧的汤,没有照顾到在家门口玩耍的孩子们,大女儿不幸逝世了。
在此之后,她与丈夫的感情陷入了僵局,他们之间不再互相说话。
而她的儿子在建立自己的家庭后,却无法经营好,妻子离家出走,自己也照料不好孩子,整个人处于非常颓废的状态。
独居多年的两位老人为了旁边有人陪伴睡得踏实,走到了一起。
男主人公的女儿很欣喜他们在一起了,而女主人公的儿子却是反对的,因为他知道男主人公曾经抛弃自己的妻子,觉得他不是一个好人。
于是,他们分开了,不过转为了电话联系。
人都会犯错,似乎女性更加能够包容有过去的人,而男性却不大愿意其包容。
总之,生活总是有各种不如意,那么就顺势而为,将自己的日子过得优雅起来,正如剧中的女主角一样。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君君电影院],ID:TVwanda点进来的宝宝果然都是常年开车的老司机啊不过今天君君推荐的这部可有点儿不一样,至于有没有“翻车”场面,自己来看咯。
《夜晚的灵魂》I 2017豆瓣 7.5
影片讲述的是两位古稀老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俗称“黄昏恋”。
好像我们对老人的认知一直停留在“将死”,“孤独”等字面上。
很少有人留意变老这个现实问题。
如何老去?
如何对待老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话题。
近年来,大荧幕小荧屏上也不时出现此类影片。
有的沉重压抑,如《飞越老人院》。
(电影《飞越老人院》,剧照)有的诙谐轻松,像《101岁老人跷家去》。
(电影《101岁老人跷家去》,剧照)虽然今天君君推荐的这部影片,也是一部老年题材的电影。
但相比上面的两部而言,更加温情惬意,有一种安稳的甜蜜。
两大主演罗伯特·雷德福(81岁)和简·方达(80岁)都是重磅级人物——奥斯卡的影帝和影后。
时隔37年再度联手的帝后级演员,也给这部影片大大增添了期待值。
故事的两位主人公是多年的邻居,相识却并未相交。
方达饰演的摩尔丧夫,雷德福饰演的路易斯则失妻。
在日复一日的人生里,孤独的活着。
终于在一个暴雨来临前的傍晚,摩尔鼓足了勇气敲开了路易斯的门,提了一个“荒谬的建议”——“你愿意偶尔到我家来,陪我睡觉吗?
”
(莫名有点害羞是怎么回事)说出这句话的女主显得有丝羞怯又带点希冀。
因为在这段漫长且孤独的岁月里,如果有人陪着,肯定会好些,不是么?
摩尔想要的只是陪伴,无关性,也无关婚姻。
正如她说的,“夜晚是最难熬的”。
“夜晚”就像一段老去生活的映照,发冷,黯淡,孤独。
与其说是难熬的夜,不如说是难熬的晚年生活。
不过,好在路易斯答应了。
他们成了最亲密的聊伴,聊过去彼此的梦想,聊路易斯那段经历出轨背叛再重新回到生活的往事。
在岁月老尽之后,他们终于重新与生活和解,平和的面对现在。
影片的前半部分大多是两位白发老人在聊天对话,就像一对灵魂伴侣。
这朴素的行为想来正是彼此最需要的,没有利益的牵绊,没有情感的危险,不需要伪装也不会有伤害。
在生命的火光熄灭之前,彼此陪伴就好。
正因为醒悟人生的意义,路易斯开始突破自己的思想禁锢(他担心与摩尔走太近,会给摩尔带来闲言碎语),夜晚走前门进摩尔的家。
一起去餐厅吃饭。
去山林野溪露营。
去丹佛的大酒店过二人世界。
对于这对黄昏恋的主人翁来说,最大的勇气就是接受周遭的声音,平静的理解自己,接纳自己。
年纪给他们最好的优势在于,不必费尽心力的抗争什么,遵从内心就好。
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就像发生在身边的一场特别浪漫的爱情故事,只不过主角换成两对古稀老人而已。
原来“床伴”也可以是激情之外的心灵的碰撞,两个孤独的灵魂在深夜相互慰藉,相互取暖。
尤其是后半部分,两位垂暮老人并没有因为年龄受到限制而选择对生活妥协,而是比大多数年轻人活的更加洒脱利落。
两人煲电话粥,舞池贴身跳舞的甜蜜时刻,简直是给单身狗们一万点暴击啊啊啊。
年逾半百却依旧对生活(爱情)富有饱满的激情,这不得不令我们对这一特殊群体重新理解。
老了就是平庸的等死吗?
不是的。
导演或许是想借这部影片告诉我们,一个人将老不重要,如何选择老去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电影即使拍的有点偏理想化,但对于人生,家庭及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上,却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反思——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服老。
路易斯从冰箱里取出饭菜,吃掉,洗刷餐叉,在天气预报单调的播报声中翻看报纸上的数独。
艾蒂在路易斯家的门口徘徊,转身,回头,犹豫,最终还是敲开了这位邻居家的门。
在几句生怯的寒暄之后,她向路易斯问道:“你愿不愿意抽个时间,在夜晚陪我睡觉?
” 从某种程度来说,爱情,可能是存在于人类当中最吊诡的情感,它复杂、乖张、难以揣度,同时又伴随着无限浪漫与温柔,它可能在你毫无察觉时悄然降临,也可能在你用力握紧时如烟尘般溃散,它掺杂着欲望、占有、性和荷尔蒙,它总是被高声颂唱道“要开到地老天荒需要多勇敢”。
从这个层面上讲,《夜晚的灵魂》是一部绝对异类的存在,它讲述爱情,却始终让观众与爱情这个词汇保持不自觉的疏离,它抛开了一切多余与冗杂,将爱情的底色提纯到接近透明。
艾蒂和路易斯两位步入花甲之年的老人是半辈子的邻居,但彼此的了解也不过是平日里见面时的礼节性攀谈。
路易斯一个人生活,每天值得回味的娱乐时间,不过是每天下午和老友们在街角咖啡店里的聊天。
艾蒂同样孑然一身,在她向路易斯问过那句令人错愕的征询之后,她接着说道:“漫漫长夜总是最难熬的,我只是希望,有个人可以陪我在晚上聊聊天,说说话。
”于是,先前那句突兀的询问竟生出几分残忍的味道,这种味道来源于对孤独的无能为力。
路易斯开始每晚带好衣物和拖鞋,像年轻时约会那样出门前整理好领口,向艾蒂家走去。
他不断躲避着邻居们的目光,绕开人群,生分地敲着艾蒂家的后门。
当两位老人躺在床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被孤独长久杀伐的生活开始渐渐被重塑。
他们聊着平常的爱好,过往的感情,年轻时的日子被一点点地提起与回味。
路易斯谈起曾经的背叛以及家庭的破碎,口吻平淡而温和,那是一场长达三十年的与自己内心的和解。
艾蒂谈起她那个可爱的小女儿,以及发生车祸时失去她的那个夜晚,虽然眼眶仍会湿润,但时光和孤独已经可以抚平所有哽咽。
他们彼此倾听,困顿,然后熟睡,平缓而宁静。
如果说相互陪伴进入梦境是极具意象化的表达,那么艾蒂小孙子杰米的闯入,无疑成为了两人之间某种生活化的补偿。
艾蒂的儿子因为事业和感情的诸多麻烦,将儿子暂时交给母亲看管,于是,两位老人与五六岁孩童一起生活的画面成为了对曾经生活的回溯。
路易斯将早年买给女儿的火车玩具拿出来和杰米玩耍;三人一起外出野营,围着篝火吃松软的烤棉花糖;他们认养了一只狗,杰米给他取名叫邦尼。
这种仿佛一家三口的生活景象成为了彼此灵魂交融的证据。
当电影在讲述两人纾解孤独的同时,他们与周遭环境的交互同样成为了极具寻味的部分:路易斯从无法忍受老友们的调侃与玩笑,到和艾蒂手挽手一起去镇上的餐厅吃饭,再到后来与两人共同计划令人激动的旅行;艾蒂从与儿子不断阻挠的对抗,到平静地暂时与路易斯分开,再至最后终于在深夜拨通路易斯的电话。
从与世俗和教条化观念博弈的角度,这部电影像极了《廊桥遗梦》,然而与前者宿命般的悲痛相比,《夜晚的灵魂》将那些横亘在彼此之间的阻隔描绘得轻盈而松弛,仿若蹙眉之间,所有业障状若无物。
电影将两位主角的年龄设定在古稀,这本身就有着难以言说的精妙。
在屈指等待死神降临的日子里,他们无法预测生活的剧情:是突然降临的黑暗,还是像漫长夜晚互相陪伴这般温润的幸运。
在褪去了激情与焦虑的年岁,任何一件小确幸,都能品尝出最本真的滋味。
《夜晚的灵魂》极其平静,极度纯粹,它拔节出了爱情在荧幕中鲜有的高度,没有激烈的碰撞、争吵、释怀与和解。
它恬淡得如同无意间读到的几句诗,有关慰藉,有关陪伴,就像影片结尾,漆黑的镜头中路易斯的手机突然亮起,电话那边艾蒂问的那句话:“路易斯,我究竟怎样才能安稳入睡?
”
(文/杨时旸) 看着80岁的简·方达和81岁的罗伯特·雷德福再度扮演情侣,对于众多影迷而言,这已经是巨大的惊喜和慰藉,更何况,这部《夜晚的灵魂》还有着如此有趣的设定以及愈久愈醇的情感线。
无论主流或者说传统电影界的从业者如何看待Netflix,它都已经成为了电影圈不可能忽视的鲶鱼,姑且不提那些部部经典的剧集,只说它出品的电影,有很多也都表现不俗。
这已经不是Netflix第一次拿出这样设定巧妙、四两拨千斤的爱情故事了,不久前的《蓝色杰伊》同样的小切口见大宣泄,一场久别之后的初恋重逢,回忆、撕扯、泪奔与和解,黑白影调下的当代故事,扎中了几乎所有人隐秘的心事,这一次的《夜晚的灵魂》把爱情的生发移到了暮年。
它的开场让人有点不知所措,拿不准这故事究竟会拐向什么不可知的方向,简·方达扮演的安迪敲响了邻居路易斯的门,对方是一个和自己年纪相同的老人,这个优雅的老太太拘谨地坐在对方的房间里,对这个半生不熟但是也足够信任的老邻居说,“你能不能找时间去陪我一起睡觉?
”对方的脸上闪过一万种细微的表情,最终归于平静。
之后,安迪说出了一句让人难忘的台词,“我只是想能有一个人一起躺在床上聊聊天,聊着聊着然后慢慢睡着。
”这句话明晰了故事的核心,孤独至深中的探寻、求助与救赎。
《夜晚的灵魂》平缓又宁静,但是这水波不惊背后却也潜藏诸多波澜,他们躲闪又应付着人们充满揣度和意涵复杂的笑意,在各种目光和打趣之下,一点点深入了对方的生活,了解对方的困惑与困境,更重要的是,这对老人,一点点向对方说出了自己年轻时所有不曾对外人谈及的心事和秘密,那些聊天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惊心动魄,壮年时期的婚外情、出轨和对家庭的离弃,那些悔意和回归,年轻时孩子意外亡故的巨大隐痛,这一切都被妥妥地封闭在一生的时间里,但是这一次,在那间卧室里,他们主动地向对方谈起了一切,恬淡又坦诚。
像生命垂暮前的一次纾解,彼此莫名信任至深。
路易斯拎着一个购物纸袋,装着自己的内衣和拖鞋跨越一条街区去往安迪的家,迎着邻居们的目光敲门,这短短的一段路,跨越的是巨大的心理障碍,而同时也是两位老人决定释怀的过程,从隐秘的后门到正大光明地从前门进入,再到挽手去镇上吃饭,而后一起去旅行,他们破掉了一切迷障,换得了惊喜的亲密。
在此之前,这一对耄耋老人所面临的是一种窘境,终日和几个同龄老友在同一个地方,喝一杯咖啡,聊一些陈年旧事和新近八卦,一群垂垂老矣的人们,爱神早已不再临幸,只等待死神的垂青,他们最动情的谈话无非是某位未能出席聚会的老朋友的亡故,用敲门时的无人应答和门口堆积的邮件,来确认对方沉闷和无人问津的离世。
而这段意外降临的陪伴让两个人超脱于这灰白的现实,谁又能说这不是爱情最好的样子?
有些爱情裹满荷尔蒙的炽烈糖浆,而有些爱情却只需要彼此陪伴的恬淡。
这故事中的所有主角都是鳏寡孤独者,妻子去世的鳏夫,有着一个永远不在身边的女儿,独自生活的老妇,还有那个被送到自己这里帮忙照看的孙子,有的人失去伴侣,有的人失去子女,人们可以独自生活,但也注定有与人为伴的欲念,孤独无非是另一种形态的死亡,而死亡之所以令人恐惧,是因为终极性的孤独,这些鳏寡孤独者的抱团取暖让彼此驱散了寒意。
两位老人和那个无依无靠的小孙子,组成了临时的家庭,一切都从虚拟一点点变得真切,孩子从电子游戏中回神,和两位老人一起玩起了火车的玩具,这成为了隐秘的象征,就如同他们的关系,从当初一句梦话般的突兀邀约开始,一点点落实在真真切切的生活细节中,他们烹饪,出游,给孩子收养一条小狗,让生活成为生活本身应有的样子。
某种程度说,这是对于过往的一种补偿,他们年轻时并不懂得如何对待生活,又该如何与家人相处,盛年时野心和焦虑并存,有时也把陪伴当做负担,可谁又不曾如此呢?
但是并不是谁都能在晚年有如此的机会进行一次巧妙地重新修补。
就像那部《蓝色杰伊》一样,这故事同样有着“掺杂着巨大遗憾的完满”,其实能看着80岁的简-方达依然有着少女般的表情和羞涩,81岁的罗伯特·雷德福依旧风度翩翩,还有什么遗憾可言,他们没有把自己当做老人,没有因为衰老而变成独特的物种,他们依旧追求生活,尊严,爱与安慰。
文:骄阳下的小木马感动温暖,却不知要从何说起,打的寥寥几行字一遍遍被删掉重来。
或许是没有到那个年龄阶段,怕自己说不清道不明那种情感的慰藉吧。
最近看了几部主角是老年人的电影,变老是任何人都不得不面对的生命轨迹,胶原蛋白逐渐离我们而去,就连动作也会因骨质疏松变得迟钝缓慢,但这些都是表象,最要命的是:孤独。
《夜晚的灵魂》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两位年迈的老人,互相倾诉,排解生活中苦闷的故事。
影片的步调一直保持不紧不慢,徐徐道来,色调柔和,没有太大的起伏波动,就连死亡也是平平淡淡的感伤,然后接受。
记不清是不是在《实习生》中的老爷爷,曾经说过,到了他们那个年纪,或许参加的最多的聚会就是葬礼了吧,真实且心酸。
不同于山田洋次导演《家族之苦》系列的家庭轻喜剧风格,如果说《家族之苦》所讲述的是老年阶段的人所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题,比如“离婚危机”“该不该继续开车”等,那么《夜晚的灵魂》则更侧重精神层面的契合。
为邻48年却鲜少有过接触,突然有一天,艾迪·穆尔(简·方达 饰)突然出现在了路易斯·沃特斯(罗伯特·雷德福 饰)面前,邀请他偶尔来自己家里睡觉,不为别的只是想身边有一个人,可以时不时说说话。
近乎陌生的两个人从开始的尴尬到慢慢的试着去了解彼此,让夜晚温暖起来,两人的一生就在这个熟悉的床上,面对陌生的对方被一一道出,有出轨,有丧子,年轻时他们也曾经历大风大浪,可是年迈后再回顾,并无太大的情感波动,仿佛在叙说别人的故事,唯有心中那一股暖流或是丝丝隐痛,证明着曾活过一回。
主演的简·方达和罗伯特,更让人物饱满起来,或许是因为他们也是从青葱的少年时光一步步走到了暮年,对37年后的荧幕重聚并没有太多感触,但翻出两位主创年轻时的照片,还是会为“颜”所惊叹,原来,曾经的芳华正茂、意气风发也抵不过岁月流逝留下的痕迹。
无论是在《夜晚的灵魂》中,还是在《家族之苦》中,我都比较欣赏女性的角色,《家族之苦》中平田福子(吉行和子 饰)虽然在定位上是传统日式的家庭妇女,一辈子精心的为了丈夫、孩子,但在晚年时,却坚定的为了自己活一次,报名写小说的课,立场坚定的提出离婚,在第二部的时候,更是离开繁琐的生活去,地球的另一半看极光。
虽然遥远甚至没有镜头表现,但言语中的美好和现实生活中的污糟却形成鲜明的对比。
《家族之苦》《夜晚的灵魂》中艾迪·穆尔,一个非常有主见的女性代表,她主动出击要求路易斯来过夜,面对路易斯害怕邻里间的闲言碎语,她只是淡淡的说随他们去,一辈子畏惧人言,也该为自己活一次,所以她拒绝路易斯从侧门进入,而是大大方方的从正门欢迎他。
面对儿子的指责,往事的伤疤被狠狠揭开,鲜血淋漓,一面是为了“自私的”晚年幸福,一面是对儿子缺失的母爱的补偿,对孙子的责任,她也咬牙自己做出选择,不拖沓不矫情,就像路易斯印象中的她一样,遇事处理的比一个七尺男儿更冷静果断。
可是在忙碌的一天后,回到自己的房间,拿起路易斯送的手机,拨出那一串号码,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虽然身处两地,但是感情和陪伴仍近在咫尺,足以。
其实《夜晚的灵魂》揭示着很深刻的一个社会现象:空巢老人。
随着社会发展,老龄化问题已经不容忽视,2012年的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上介绍,到2050年,我国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看过很多新闻,父母跌倒,儿女却只存在于通讯录中,也有很多公益广告,为了不烦到在远方打拼的儿女,父母往往报喜不报忧。
直到真的有事发生,已经追悔莫及。
对于本就无子女的孤寡老人呢,则更多需要社会、邻里的关爱,2015年一部《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欧维晚年丧妻,失去工作,回忆一生多少苦楚,于是他决定去死,但是人情味十足的邻居却在平平无奇的生活日常中,将爱和生活的希望一起传达给他。
有时再富足的物质也不及短暂的陪伴,有时一句的暖心的问候可能拯救一个孤独的灵魂,《夜晚的灵魂》中有几个场景我特别喜欢,艾迪和路易斯带着小孙子杰米和领养狗狗一起去野营、烤棉花糖,原来等我们老了,也可以活得很精彩,很温馨,不孤单。
哇两位老人家真的老了依然很有气质及魅力啊!故事的叙述没有什么硬伤,但也不算惊喜,好像还是有点浮燥。
从头至尾配乐,过于温情啦。
毫无技术含量的剧本。男女主知心对谈的部分以两个老菜皮的经验现编都没问题吧。孙子做客一段很金色池塘。Jane的金色池塘不该是这种质量。
好久没看过这么舒服的电影了以后不知道看什么电影时,老年题材就是我第一大首选🙈这部融合了Redford与Fonda之前合作的《新婚燕尔》与《电光骑士》,加了些梗有些感动夕阳之恋,暮年相伴,学会与孤独妥协老年大概就是向他人诉说秘密的年纪了吧
结局真的是…唉 欺骗我感情
害怕孤獨根本未成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比獨處難,和伴侶過不去成仇比比皆是。一個人來到世界一個人走為甚麼中間的時間非要與人一起,隨緣隨樂,任何環境都有它的好有它的壞,偏向一面就是偏執。
3.5 待看50年前Robert Redford和Jane Fonda“新婚燕尔”。Iain Armitage 最近真的好红吗怎么哪里都有他?
借由夜晚,两个孤独的老人慢慢走近,相互陪伴,相互慰藉,相互倾诉,相互了解。小孙子的加入,一条狗的加入,让他们的生活更完满美好。然而艾蒂的儿子对路易斯的介入却无法接受,两位八旬老人也只能无奈分开,借助手机重新开始夜晚的聊天。老年人的爱情只能如此卑微吗?生命已经所剩无几,不应该只是用来修补过去的伤痕,也应该对自己多些温柔与犒赏了。
有那么一种女人,时间就是拿她没办法
感慨当年的帅气小伙和靓丽美女,看着他们干枯的皮肤和充满皱纹的脸,这比电影本身还有意义
简方达和罗伯特雷福德,还有小谢尔顿
68/100.电影从情节推进到叙事手法都没有什么惊喜,唯一让人安慰的是两位主演的表演还算撑的住场面,第一次看简方达的片子,气质过剩气场不足,个人对于这种玩温情拍的电影实在没什么共鸣。
睡不着的夜晚,不再因为余生孤独,而是心中挂念。那个在金色池塘边跳水的简方达,那个在枪林弹雨里穿行的圣丹斯小子,在这一刻,携手打败了时间。ps:导演对紫色情有独钟,不信请看他的作品海报。
某种程度上这个电影很高级,把人的美好跟自私都展现了出来。技巧也运用的很好,让这个电影很好看,不高级的点也是刚刚好哈哈哈
除了演員,拍法淡得可怕。2.5
换个名字—《老来伴儿》就贴切了。比较令人瞩目的是:男主的清澈,女主的优雅尤为称道。
人之暮年,和过去和解,和子女和解,和人生和解。 一对孤独的单身老人,放下包袱,报团取暖。 他们一起变老,平和而快乐的面对他们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晚风如诉,老年纯爱
暖心。
黄昏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