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下背景知识:在日本江户时代,受武士时代的封建制度所影响,男尊女卑的风俗极为浓厚。
由于女性没有离婚权,所以除了被休以外,想要主动离婚可谓困难之至。
话虽如此,但女性如果拼了命地想要离婚,也并非走投无路。
不过她们的救星不是幕府,而是被称为「縁切寺」且被幕府公认的「駆け込み寺」。
东庆寺山门 © Ktmchi / wikipedia说到江户时代的「駆け込み寺」,虽然那时之前就有不少,但被幕府公认的只有镰仓的「东庆寺」与群马的「满德寺」。
故名思议,所谓「駆け込み寺」,需要女性「跑进」寺内申请离婚。
至于为什么要跑进去,则是因为…丈夫为了阻止妻子会在后面狂追…如果在跑进寺院之前被拖了回去,那么妻子就算Game over了。
由于古代女性主动离婚的原因通常为男性家暴,所以被抓回去后结果可想而知。
满德寺「駆け込み門」 © 京浜にけ / wikipedia要是离寺门还差一步之遥时被逮住,那么也别灰心,因为还有一线生机:可以把随身物品扔进去(比如草鞋或发簪)。
只要随身物品进去了,就等于本人已经进入。
而丈夫则被禁止入内,因此就不能将妻子胡乱带走了。
当寺方听取妻子的控诉后,如果觉得有道理,便会向其丈夫寄送一封召唤状。
由此还令寺院周围形成了一条以民宿、旅馆、代书写为主的产业链。
一旦寺院接受申请,并且派出仲裁者负责离婚调停之时,大多数婚姻都会就此告终。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此事继续拖下去的话,妻子会住进寺内,丈夫也被官员斥责,所以同意最初的离婚调停对彼此都是好事。
三行半收到召唤状之后,丈夫要不得马上动身前往寺院,要不就得派「飛脚」(快递)将「離縁状」(相当于中国的休书)寄送过去。
由于这份休书很简短,往往只有三行半,因此也称为「三行半」。
如若不然,寺院便会联系「町奉行」(相当于中国的衙门)强行把人带过去。
要是都到这个份上了,丈夫还是不肯同意离婚的话,妻子只好跑去尼姑庵待上长达3年之久。
虽然在此期间并不需要出家为尼,但因为寺院生活艰苦难熬,也有女性待不了这么久就会开溜。
如果女性能够坚持下去,那么待上那么久之后(有时只需2年),离婚便算是自动且强行生效了。
这一幕差点没把我笑死!!!
说明法秀尼姑是真没做过爱。
是个大美女还是个处女之身!!
这一幕差点没把我笑死!!!
说明法秀尼姑是真没做过爱。
是个大美女还是个处女之身!!
这一幕差点没把我笑死!!!
说明法秀尼姑是真没做过爱。
是个大美女还是个处女之身!!
这一幕差点没把我笑死!!!
说明法秀尼姑是真没做过爱。
是个大美女还是个处女之身!!
2015年上映的日本电影,今天偶然又想起,已经是三刷了,笑点不再能像第一次那样让我捧腹,但看到卖竹荚鱼的啊蜜和妹妹还有丈夫相认,仍然忍不住流泪。
我是个很少再看第二遍的人,无论书籍还是电影电视剧,这部电影倒是个例外,前面两次让我捧腹之余,电影中饱受磨难的女人们的反抗,让我印象深刻,而一些细节并未注意,但这第三次,我看到了前面对竹荚鱼小贩的伏笔,信次郎说她 早早就寝,黎明即起,无论晴天阴天,天天不落。
后面源兵卫老太太也提到,她无论刮风下雨,每日都来。
甘愿与自己的丈夫分开甚至是不见面整整两年,连封信都没有,真真正正做到了“消失”,为了妹妹能脱离魔掌,有自己的新生活,姐姐阿蜜对于妹妹的爱实在让人感动。
而丈夫也愿意忍受“被逃婚的没用男人”这种别人的有色眼光,这样豁达宽广的胸襟也让人佩服,两年之后,在没有妻子一点点的音信下,初心也未变,大概对妻子阿蜜也是一种深沉的爱吧。
逃婚的女子,大都遭受了丈夫的虐待,没有幸福的家庭,也与他对阿蜜的支持,忠诚形成了反差。
我爱这部影片,大概也是因为里面包含的美好吧,无论爱情,友情,憨厚的信次郎,善良的老太太,石井大人,主持师傅,还有其他可爱的人啊。
2018.02.09
记一些零零碎碎的随感。
【1】原田监督制作得太用心,不愧是一直想拍时代剧的导演啊……话说台词和情节都比较戏剧腔,演员也选了不少舞台役者,非常对我的口味。
作品的背景设定比较复杂,看得出导演在尽力不破坏叙事步调的前提下向观众解释和展示一些大环境,比如奢侈禁止令下的风貌,入山的流程,东庆寺的条条规规等等。
基本上做到了条理清晰,也是不容易。
【2】不少人觉得剪辑散了点,但我还挺喜欢的,可能是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渐对煽情失去了兴趣吧【喂】就觉得影片中的悲喜都处理得刚刚好,不会用力过猛,这样信息量也比较密集。
不过不能否认的是后半部分比起前半部分有点松懈之感。
据说一开始写出的剧本非常之厚,估计能拍到4个小时,导演不得已删去了许多场景,如今的成品多少有点妥协的痕迹。
【3】导演在评论音轨里说,他原本拟的片名是《徒花》(adabana),然而松竹方面无一人买账,都倾向于更轻快的片名,最终改成了《駆込み女と駆出し男》。
徒花,即是不会结果的花,没记错的话片中两次提及。
第一次是回忆片段中马琴先生给女主Jogo题字,题的是“あだばな はべらず”,前半句就是“徒花”。
第二次是信次郎被堀切屋严刑逼供【误】后,信次郎说出了阿吟离缘的真相,并说阿吟有一种“あだ(ada)っぽさ”,有如徒花(adabana)。
即是说,Jogo和阿吟这两个主要的女角都被导演用“徒花”形容了一遍。
看到不少人说一开始以为这部是搞笑片,我也只能一声叹息。。。
要是用了《徒花》该多好。
现在的片名只是个没有内涵的文字游戏而已。
【4】影片中的副线和小插曲都是亮点,竹荚鱼姐妹在日饭中也广受好评,不过我最喜欢的是在柏屋干活的阿种,肩负着自己的不幸,却像小动物一样非常可爱。
原作里利平和阿胜有一个女儿美代,感觉影片中的阿种就像被删去的美代的化身一样。
(尽管年龄和设定都完全不同)导演在评论音轨里爆料说演阿种的松本若菜被树木希林奶奶吐槽,说这姑娘太漂亮了肯定演不了需要全程歪着嘴巴的哑姑娘,其实她演得很好啊。
【5】感觉导演是借着离缘的主题来讲一些小人物的抗争故事,有女权对男权的抗争(离缘),民众对强权的抗争(对奢侈禁止令的种种反抗,吉原妓女出逃,堀切屋的最后一战),宗教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抗争(基督教)。
可能这就是我喜欢这部作品的最主要理由吧,鸡蛋砸向高墙的姿态令人动容,而原田监督毫无疑问地站在鸡蛋的一边,令我弱小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啥】。
【6】基督教的部分,原本可以成为点睛之笔的,但成品出来我却觉得接近槽点了……在现实中,东庆寺的遗留物里被发现有圣饼箱,因此有观点认为东庆寺曾经暗中救济和庇护受到迫害的基督教徒。
这是一段佳话,加到影片中也是正解,但表现得实在太暧昧和误导了……按导演在见面会上说的,他的设定是法秀尼热衷于研究西洋的教会救济制度,想加以借鉴,因此秘密的房间里有圣母像,还收藏了许多禁书,而法秀尼本人并不是基督徒。
导演还在音轨评论里说,他特意不把圣母像拍清楚,以免观众误会法秀尼是基督徒……我只想说,您这么个拍法,观众都已经齐刷刷地误会了好么!
ORZ如果是按导演的设定,那法秀尼奔向秘密房间的时候为什么如此急切啊,还用手缓缓抚摸那一排书,眼神里全是死宅见到了精神食粮的饥渴orz……根本说不通。
(顺便一提那个手的特写镜头好·性·感(¯﹃¯),我终于理解那些说法秀尼色气的日本直男了orz)……最后这条线戛然而止,真有点“我XX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的感觉……总之完全看不出导演的意图啊有木有。
另外,影片中的玉虫出身于地下基督教家庭,遭到迫害被切去了祈祷的双手,之后为了生存而伪装自己的真实信仰,当了鸟居耀藏的手下。
在法秀尼的秘密房间里看到圣母像和基督教相关的禁书之后,玉虫受到触动而倒戈,决定留在寺内度过余生。
某字幕组的翻译错了。
【7】关于法秀尼,某字幕组翻译的是“主持”,其实她是“主持代行”,日语原文是“院代”。
东庆寺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无主持的状态,期间管事的尼僧都被称为“院代”。
【8】法秀尼在原作中是一个帅炸的人物,一共只出场了三章(好像是),但每一次出场都超有存在感……这个人物到了导演手里,有所删减亦有所丰盈。
其实我挺希望影片稍微提一下法秀尼的出身,她是水户德川家的第十三位公主,却自幼喜爱兵法和剑道,十三岁时已经能攻破剑术教练的一招了orz。
她的父亲见此,便觉得这个女儿(太彪悍了)将来肯定嫁不到好人家,于是把她送去了东庆寺。
这段出身还挺有信息量的,可惜影片里一点没提www另外法秀尼是个头脑精明的人,不仅肃正了寺内的风气还打理起财务来,把收来的银子拿去放贷,收回的利息作为寺内的经费什么的,总之很会为东庆寺敛财。
影片里也没有提及这点。
然后,影片里源兵卫有一句台词,说院代为人太纯洁了,全然不能理解人的恶意和阴谋之类。
这句话叫我哭笑不得,虽然是很萌,但怎么觉得院代的形象变得蠢蠢的( ̄▽ ̄")更别说她的生理卫生知识根本为零【爆】而且日常还有点公主病,每当说不过别人就用吼的是怎么回事( ̄▽ ̄")还有,影片中法秀尼的第一人称是“法秀”……“法秀代你看”“法秀批准了”“法秀是这么认为的”……我的天,好萌啊……原作里明明只是普通地用“我”(わたし)而已。
总而言之,觉得电影里的法秀尼略蠢萌……( ̄▽ ̄")和信次郎站一起就是活脱脱的一对搞笑组合嘛。
不过比原作更丰盈的部分是,电影里的法秀尼思想前卫,眼界宽广,在强权打击舶来品的环境下仍然包容西方的宗教,还会撑小洋伞,感觉是走在潮流尖端的我行我素姫様尼僧一枚www【9】最后,画面真是拍得太美,片头也令人震撼,原田导演的老电影情怀大爆发。
而且作为一部时代剧却充满了生活气息,不愧是原田监督,鼓掌
印度电影华丽,就算反映社会黑暗,也必然带着美丽的面纱,韩国电影煽情过重,悲情过重,唯有日本电影尚留有余味。
这一副江户时代的民俗风景图,我以为会是一部悲情的反映民间疾苦和抨击封建社会黑暗的电影,没想到,没想到,看到中间才发现这是部喜剧!
这是部喜剧!
这是部喜剧!
当然,并不妨碍整部电影的观看。
《投靠女和出走男》,我是真心不知道这题目是怎么个意思,差点就被划入永不会看的列表里,还好,命运的安排总有漏网之鱼。
这电影里的几个女性,都是漏网之鱼。
各种各样故事的女性,逃往幕府时代官方指认的离婚机构进行避难,寻求新生。
画风极度不和谐的男主,虽然长得一副懦弱不靠谱的文艺青年的模样,不过也全靠他支撑了整部戏的笑点。
他作为一个无证上岗的医生,和迷之段子手的作家,治得了心上人被铁烫伤的脸,凭借三寸之舌又能击退彪悍的流氓团体……风已经形成对流了,余下的功夫就是拼了命的踩踏板,尽管尽是徒花,也要争取命运最后一丝的希望。
不得不说,东庆寺主持撑一把西洋小伞出现的画面,真是分分钟出戏,不过这也是反映了她的宗教观念,真正的信仰是包容,而不是排他。
山水之间,隐藏着一整个寺院的秘密,寺院像是演不完的一部戏剧,爱春梦,多离别。
第二次看才慢慢体会到喜剧外壳包裹着的悲剧。
有的爱情是逆来顺受后的反抗和追求。
就像阿茹夜夜寻访自己的男人,只为求他浪子回头,但她每每看到的只是他同别的女人花前月下,共度良宵。
在经久的炉火下,她对他的心再也泛不起任何波澜。
地藏王执下的一注让她放弃一切,在丈夫的寻欢作乐中毅然离开。
于东庆寺素衣清侍,仙株牵线,草药鸳鸯,铃兰空谷。
阿茹的心海又开始了新的波澜。
而两年后的浪子回头,纵是下跪,纵是泪眼婆娑,却也只能如他自己所言“曼珠沙华落缤纷”罢了,她的心早已换不回来了,浪子回头金不换,耐不住两年的澄静,她早已看透。
有的爱情是黄粱一梦,但梦里人却记了一辈子。
正如阿吟自知大限将近为了不让钟意之人看到自己如残叶凋零般逝去,为了在他心里始终保有着她娇媚的一方净土。
不惜分别,至死都不再相见。
原是可以带去坟冢的秘密却还是在将至之日告知了他人,是否心里还留着一分期许,许着能通过他告诉那个人,自己离去并非本意。
他当然知道了详细,却比谁都要理解阿吟的本意,他自是不再见她,甚至没有任何一句话。
直至后来阿吟大化之日将至,柏屋门外那个一身素衣为心上人诵经上路的他不断重复着佛经,像是送行,又如同最后别离之句。
谁又知道,这南柯一梦的最后一句竟是寥寥寡淡清欲的梵音。
阿吟撒手人寰,他拂袖而去,至此阴阳两隔,永不相见。
这段最让我动容,又感慨万分。
东庆寺里的女人都爱做梦,东庆寺外的男人都烧光了梦,梦里梦外,终是谁人。
最早认识户田惠梨香当然是《上锁的房间》;然后看了《诈欺游戏》。
户田不算美女,而且人设略带傻气,都不是我不待见的。
可是她总有一种说不清的吸引力,很喜欢。
这次又认识了大美女满岛光。
法秀尼也很美的说。
户田强吻信次郎,单挑勘之助,帅得不要不要的。
东庆寺的设定太吊了,还很女权。
信次郎每次入寺都会生出事端。
女儿国中来了男人,什么情况可以想见。
第一次给阿吟治病还偏于搞笑;后来公开问诊真是精彩,阿雪的意识怀孕,阿吟的不治之症,玉虫的秘密使命,阿茹的情感归宿,都得到了救赎。
优秀的医生在施救之前,都先是优秀的心理医生。
而东庆寺强大的结界,本身就充满了慈爱的力量。
看的时候有点提心吊胆,总担心东庆寺会有灭顶之灾,还好给了个美好的结局。
在那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能给不幸的女性提供庇护,不仅需要背后有最大的势力撑腰,还要有权谋的智慧,与男方的势力斗智斗勇。
所以在这部电影里,给印象深刻的角色反而不是女主,而是东庆寺的两个核心人物:源兵卫是个有怜悯之心的人,不忘建立寺院的初心,面对青楼女子不辛的遭遇,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将她保护下来,与女子的姐姐、姐姐的丈夫几十年如一日,共同守护着谎言。
同时,她也没有让怜悯泛滥,尊重现实,有多大力办多大事,时刻保持警醒,用大智慧维持着东庆寺的运行。
女主持也很有意思,一方面恪守成规,她明白清规戒律对寺院的生存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她并没有保守到彻底迂腐,在人命面前还是让大夫进行“看”病问诊,面对流言蜚语、捕风捉影的事情时,她强硬喝住。
同时她和源兵卫一样注重人才培养,给予女主才能最大的发挥空间。
事实也证明,她是对的,女主最后凭借学到武艺,遏制了东庆寺最大的危机。
看这部电影有很大的挑战性。
电影里人物对话很快,常常涉及有关日本历史的特定词汇。
因为不了解日本历史,很多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很难一时理顺。
看个大概意思吧,整体上电影的可看性很强。
真是动人呀!
看片名还以为是挺无聊的爱情喜剧片,实际却是2016年第一部满分电影!
为素不相识的人奋力拼命,只因为她跟自己同病相怜。
而因为这同病相怜的人,自己才多了往前跨一步的勇气。
人与人之间的那一点点“体温”是如此重要,只一点点,人世间好像不那么寒冷了,不是吗?
“你是我的至宝”,便是对这温度的回应。
阿茹说,这世上苦命的女人还真是多啊。
这部电影的观照点恐怕还不足以说是女权意识,但它关心女性的命运;它并没有站出来批判男权,却有女性的自我觉醒。
每一个刚进入客栈的女人都瑟瑟发抖,因为她们还带着男人留下的烙印。
这烙印无法抹去,也不需要抹去。
再次面对丈夫,阿茹不言不语。
性别好像翻转,好似“男人”面对“女人”,其实只是阿茹自己也未必觉察的自信。
找到自我价值的人,不卑不亢。
不再发抖,也无需批判,她知道,没有这糟糕的丈夫,也不会有上山精进的自己。
她不再怨恨,也不同情。
伤疤已经愈合。
信次郎就是个典型的好男人,他温和、幽默、正直,也愿意为爱人付出。
可是他并不自信。
在我心里,女权就是自信。
而自信的对照组并非男人。
不需要跟男人一样”自信“”刚强“,因为这品质男人也未必有。
全片看下来并非没有缺点,比如节奏有点问题。
不过我还挺喜欢这种形散而神不散的缺点。
最后讲点平时不愿说的题外话。
其实类似的环境中国也有,比如广东常见的姑婆屋自梳女。
我总觉得(或许是偏见)我国的许多”觉醒“了的女性们,总是在西方的语境下讨论和批判,也不乏西方女性的那种战斗姿态(非贬义),却鲜少有人认真的在历史中寻找”女性“。
简单的说,就是都不具体。
描述中国古代女性处境时,无非是裹小脚啦,大门不出啦以及繁殖工具啦......这些全部都对,可是具体是什么呢?
文学能改变人,是因为它具体。
而目前我看到的文学(广义文学,包括影视),即便是女性写的,也顶多是假借人物之口喊两句口号骂几句男人而已,是故意端着的“自信”,而不是真正的“自我意识”。
换句话说,不是有血有肉的女性,也不是真实的现实。
…………阿吟讲述逃婚原因,与源兵卫老奶奶、阿胜对话…………阿吟:他虽年过五十,却夜夜求欢阿胜:夜夜?
阿吟:一夜三次,有时还五次源兵卫老奶奶:这真是太可怕了(这样真的好吗?
(゚Д゚≡゚Д゚))
<图片3><图片4><图片5>…………大泉洋(饰演信次郎)嘴炮逼退闹事的武士…………落跑 武士(对信次郎说):下辈子投胎转世,请一定要收我为徒(嘴炮真是太口怕了w(゚Д゚)w )
<图片7>…………阿吟离别时对阿茹说…………阿吟:(方言)谢谢你一直以来的照顾<图片8>阿茹的夺命连环吻(憋说话,吻我(* ̄3 ̄)╭(* ̄3 ̄)╭(* ̄3 ̄)╭)<图片9><图片10>
定时贩鱼,临终听书,即兴故事退敌,公审心理疗法,铁指初见,尼姑杀阵,交换药纲也是极好,“碰到牙齿了”……悲天悯人,佳作
很好的题材,但拍的很无聊。
为啥有的演员演啥像啥;穿素的还那么好看,等等。
阿吟的动机有点,太作。
Toda和光妹的cp我磕了,传记本身未免有点太无聊了,属于三无的那种,角色和角色之间也不说人话。
所以到底讲了个啥?为自由???
挺严肃的正剧,有点像日剧的几集联播,相较于国内电影,更加追求真实和细腻。故事的题材很不错,介绍了日本幕府时代鲜为人知的逃婚圣地。故事围绕着三个背景迥异的逃婚女子展开,又把一个看上去不够强势,但实际上有情有义有本事的男主穿插进来,总体来说,四平八稳。但对于我来说,观影感有些沉闷
煎熬
镜头很棒
一个小时没演出个所以然 日影真的是节奏慢死啊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不是一句口号
几年难得一见的优质古装电影,松竹映画令人崇敬。老老实实讲故事,隐忍克制考究,兢兢业业,可视听语言和叙事技巧又绝不落伍,日本保留了这个世界上最后的电影匠人。另外,为什么我喜欢的日本电影里都有堤 真一呢?
私の妹、べたべた、だんだん!——本片的点睛之句。精彩的女性群像。精美考究的时代风物,剧情诙谐中不乏泪点。于古时女子来说,婚姻就是全部的生存与身份依托,逃婚东庆寺简直如同男子投奔梁山落草为寇。底层女子改变命运的勇气,独立自主的意识觉醒,相依为命的女性情谊,都刻画得十分动人。
160726凌晨stringsB站
不好看
浓浓日本风情
同样是批判旧社会,争取女性权益,剧情却如此温馨。不得不叹服导演把握故事的独到之处。几个人物都各有可爱而鲜明的特色。连主持的威严中都透露着不喑世事的呆萌,让人莞尔。女性独立不是向这个社会呐喊和挥拳,而是赐予这个社会更多的温情。不得不说女性在生存和生活上的远见卓识远超男性。
首先,请不要看完片名就定义成喜剧。完全不是一部商业喜剧片。电影前半段剪的太碎,出场人物过多甚至一度脸盲😂幕末的大背景、兰学的输入和宗教的转型、底层的市井生活、女性的苦痛挣扎,一百多分钟想要装下一个江户时代的大变革似乎就要把珍馐集成压缩饼干。压缩饼干再精致,终有些许乏味。
是出走女和投靠男。很欣赏树木希林、木村绿子的演技,大泉洋也不错。子宫外孕育着双亲,假怀孕反映桎梏重重,女性们怒吼将其击碎。“一直以来多谢你了”用你的家乡话怎么说,这问题令我感动。只是,阿吟出走是因为太爱,最后一程上她仅仅与阿茹话男人、床笫之事,太可惜了。阿茹恢复自由之后竟首先考虑信次郎的才能、梦想和未来规划,也令我不满,她究竟有继续炼铁吗。
画面还挺精致,剧情有点支离破碎;游离在喜剧和严肃历史剧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