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何加加的桃花源记》的时候,想和朋友讨论。
想来想去介绍说“路桥川导演的”,可是我的朋友里知道路桥川的,怕是只有一个。
那么还是介绍为“一部有治愈到我的剧”吧。
像一出白日梦,拥有梦境特有的想一出是一出的美妙自由感。
失业又失恋的何加加,跑到与世隔绝的乡村民宿窝着,用脚趾头想我都知道她会在这里认识朋友、遇见爱情、修复自我。
不过看到开头就猜到结尾并不妨碍我喜欢它。
一开始喜欢剧中的景色、构图。
盘山公路转角繁茂的竹林,大片翠绿农田之间起伏的田埂,是南方人乡愁的代餐。
主角在烟雾升腾的山头、屋檐下,或坐或立,或发呆或一个人久久地望向另一个人……我好像也站在了那里,离开了日日框住自己的工位、水泥四壁。
后来喜欢台词。
男主方文宇的设定是作家,顺理成章地有很多跳脱而细腻的台词。
前半段我很羡慕方文宇,羡慕这样又细腻又自我的人。
他有极好的观察力、日积月累的冷知识,可以看出番茄鸡蛋加了太多糖,没正经谈过恋爱却可以从温大娘的一举一动中捕捉到她和过世老伴的羁绊;他很自我,不那么容易被网暴伤害,有爱有喜欢就大声讲出来,像小孩子一样追着大巴告别何妈妈,确定了心意就大方告白。
更喜欢林老板。
没办法,我对温柔的人物没有抵抗力。
他对加加说你是独一无二的,这一幕有触动我。
我也有朋友,起初是觉得对方像更早的朋友才主动靠近。
后来相处中,我不时会有一丝愧疚,怀疑自己将眼前的朋友视为替代品。
林老板的话让我释怀,人们成为朋友是需要契机的,契机或许不够经得起审视,但它只是一个片刻的东西,没有那么重要,我们会成为朋友,喜爱对方独一无二的灵魂,就足够珍贵。
何加加,人设是唯唯诺诺的社畜。
真羡慕她,工龄这么短的时候就迎来了转折点,学会了爱自己,甚至勇敢到为了自由拒绝爱。
我们很多人呀,上了很多学很多班,还是没有找到自己,没有学会爱自己。
看到中间时觉得剧情有些吵闹甜腻,可能因为工作日每天都在“我是不是不适合写代码”、“别人说也不知道是真的不知道还是不想理我”、“对方好像真的不知道但是为什么只有我这么慌”和“哎这个bug定位到了好开心”的状态中起起伏伏的我,看到太美好的剧情会有10%的心态是“她过得好好啊而我如此暗淡无光”。
可是啊,正因为有这么多的不安、心绪起伏,才在结局又被狠狠安慰到。
“现在的我,就算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会害怕了……我们,不会一直如临大敌的。
”
第八集的主题是《我们的背包》。
每个人都肩负着一个背包,它承载了诸多希望、期许和思考、谋划,助我们越走越远。
然而,有些时候这背包太过沉重,反而阻碍了我们前行的脚步。
金银花不知道是不是要为了陪伴年迈的爷爷而放弃外出闯荡。
“我不去城里了,我把火车票退了。
因为,我爷爷,他笑了。
他之前总是管教我,总是凶巴巴的,但是他今天,他笑了,他让我踏踏实实去城里,不用惦记家里,然后他就......他就,这样笑了。
”“听我说,去试试!
不高兴了,回来;学不会了,回来;想爷爷了,立刻马上回来。
你还年轻,做决定的时候身上不要背负太多的东西,大不了就反悔嘛,天王老子来了,也管不了你反悔,对不对?
”何加加不知道是要听妈妈的话过长辈眼中安稳的生活还是听从内心的选择。
“我只是在想,自己很多很多时候,就像今天的金银花一样,为了身边的人,放弃了很多东西。
小时候,我妈想让我去学钢琴,我就去学了,咬牙切齿地学。
我妈想让我在本地读大学,我就把第一志愿改了。
她想让我出人头地,她想......我也不知道好不好。
”“我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倒数第一名了,也终于看到了专属于倒数第一名的好风景。
”“山顶的风景很好,我想让另一个人也可以卸掉负担,上来看看。
”方文宇不在乎停止工作的后果,既然写不下去,何必为难自己?
“那说起来,方文宇那小子好像还挺厉害的,不想做的就不做,说不干就不干,天王老子来了也不干。
”
大概从流量时代开始再也没追过国产小甜剧,甚至流量做主角的剧都自动屏蔽(就是有偏见哼💢),同窗算是和朋友一起断断续续吃饭刷完的,与它相关,皆是情怀,本来想等新一季出来了追一哈,奈何资本也渗入了,偶尔在阿b刷到这个剧片段tag里有路先生,打开aqy看了下,是一股清流吖,可以当纪录片看的乡村振兴旅游宣传片(丽水松阳县),可以当恋爱甜剧追(不开倍速哦),可以当人生鸡汤来回味(致每个迷茫的可爱小韭菜),此时的我,梅雨风扇西瓜,二刷开始ing
桃花源记是一个成人童话,不仅是桃花源村民,几个主角的人物特质也都很纯真。
男主角的线写的蛮好,不只是傲娇毒舌,还可以感受到他的真诚,以及确实是个文化人。
没有这类型男主最容易出现的自我意识过剩导致油腻的弊病。
当然我更喜欢何加加,我个人的观剧感受随着她的成长而渐入佳境。
不是手撕渣男、称霸职场的爽剧,而是那些失败的经历,都让何加加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正面直接地描写成长,还蛮难的,所以引入了小丑、番茄这些内心角色,更多的还是何加加的语言、行动的改变,比较细腻。
没有长篇大段的内心独白,也没有地标式的升级打怪,只有像小蜗牛爬葡萄架一样默默成长。
成长的同时,也坚持了善良的特质,何加加像身边逐步变得优秀的朋友,性格没有变,以此为方向精细化改良,很生动。
(以下剧透)加加的感情高光是方文宇告白之后的感情剖析。
她很清楚方文宇是非常优秀的恋爱对象,甚至过了这个村很难找到这个店。
能够直白地承认喜欢,也能说出:喜欢你之前,想先学会喜欢我自己。
另一个是在车站牌前遇见前男友,她能伸出善意,自然地交谈、祝福。
前男友和方文宇也没有碰在一起,制造“昨天你对我爱搭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修罗场,以及“你怎么和前男友说话?
你是我的未来女朋友诶!
”霸道吃醋的糖精。
前男友和方文宇的出场流畅衔接,意味着何加加能够坦然地与过去和解,走向新的生活。
职场的高光是加加获得了前公司主管的认可,但还是处于失业状态,不过她变得很从容。
看似一无所有,实则拥有一切。
加加接妈妈那段路,妈妈神色有异的样子太真实了,台词也写得很好,“把那个女人的衣服还给她”。
之前关系还很融洽,但因为心理上的羞耻感会不自觉的拉开距离。
第二天缓过来以后,将要离开,还是会想关心自己的朋友,一切回归正常,非常的生活化。
这好像是武雨泽导演第一次导电视剧,镜头语言很成熟。
跌倒的小熊(好可爱)、摇晃的摆件、梳妆台上的小镜子和大镜子、电视里的动画片……镜头的切换也很流程自然,景色非常美,我单方面宣布成为旅游宣传片。
最棒的是,女性成长题材聚焦于女性的困境、成长,没有诈骗。
男女主的cp,好磕的。
社交回避型男主,以自我感受为中心,友好型人格女主,时刻关注他人感受,忽略自我。
cp,磕的就是价值观的碰撞。
爱情,就是要共同成长。
“车驶入隧道,突然一片黑暗,担心桃花源会消失,于是想要跟她告白” ,构思巧妙这部剧的主要缺点是前几集人物关系展开阶段叙事平、部分情节缺乏铺垫,较为突兀。
遗憾的是,除主要村民外,其他村民形象脸谱化。
如果集体事件,村民能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会更有趣。
瑕不遮瑜,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我想我会二刷。
下午被假三虐到了,所以follow了导演和班长的新动态晚上看了武雨泽导演的《何加加的桃花源记》,镜头视听语言精妙绝伦,台词透着witty劲儿——一看就是很尊重观众的智商!
女主开头内心os的“呵呵”和“最好是”,我真的秒回《一起同过窗》,今天也是为小窗垂泪的一天主题内核更是让社畜垂泪——太多女孩就像何加加一样,活都她干,锅都她背,谁不想脱离压力山大的城市生活去桃花源呢?
感情线也自然可爱,没有动不动亲动不动抱住转圈,完全不是工业糖精,是自然甜!
景色美绝——这反而是锦上添花,不是主要卖点了这种精巧设计的小剧真的太得我心了[泪]那些所谓S级根本不配顶级的资源……就是因为主题内核不行才整天吹服化道景[汗]我真的会很烦内容不及格,形式主义的任何东西!
这部剧是这几年看到的很有生活气息的一部。
何加加不是自带光环的出现在桃花源。
她也有自己难以克服的缺点——自卑,讨好型人格。
在看剧的时候,我曾好多次看到了自己,禁不住热泪盈眶,是啊,我们都很普通,会焦虑,会碰壁,会逃避。
但是那又怎样,它们阻挡不了我们成长的脚步,一如后来的何加加。
桃源村中的村民很淳朴也很善良,他们一起保护方文宇和何加加的时候,真的很感动!!
我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对这部剧的喜欢,只是看完16集之后,心里很失落。
之所以以此为题,正是因为与这部剧的遇见是一种偶然,而且是一场“悠然”的邂逅,收获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自在。
或许是这部剧里有我熟悉的老剧的味道(即《一起同过窗》),如果同看了这两部的观众肯定能感受得到,说是“路桥川”的毕业作品再合适不过,不管是剧中多次出现的文艺话语,比如方作家念的那段令人心跳加速的爱情念白,出自于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雪》;或者一些打破传统的奇妙解释,例如方作家对于“小丑”的定义,固然有安慰陷入过去困境的何加加的原因,让人暖心,但未尝不能以此建构另一种“小丑”的形象呢?
这些相似的特征确实会带给我像老朋友一般的温暖,尤其是在知道《同窗3》的种种不如意的情况下。
机缘巧合知道这是我最爱的角色“班长”(武雨泽)导的,莫名地会让我相信这部剧的质量,事实证明,我的期待并没有受挫。
个人认为,剧名“何加加的桃花源记”,有着至少三层含义:第一层,当把中学课本中“桃花源记”的记忆抹去时,关于桃花,我们会下意识地想到关于恋爱的桃花运,这部电视剧被归类于甜宠剧,播放app上也给它贴了言情的标签。
如果说剧中借角色之口说出对旧定义的一些新解释不失为一种可有的观念,那么关于“甜宠”的呈现也是当下很多同类型作品可效仿的方式,而不是总是认为女主的宠爱是被给的,天降的,甚至这些宠爱都只来源于男主一人,为了宠爱而宠爱,这种糖不仅腻,也是包裹着糖纸的慢性毒药。
在这部剧中,你会经常看到反套路的相处操作,比如当女主淋了雨受了凉感到冷时,男方也察觉到了,只不过,下一步不是将自己的外套披在女主身上,而是自己将外套拢紧了(因为他也淋雨了并且怕冷),更精彩的是后面那暖心又神奇的行动,用卫生纸裹住女主的身体来保暖,行为艺术就此诞生!
其次,两人在恋爱中的位置是对等的,不仅指的是双向奔赴的恋爱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动的地方是有迹可循的,更重要的是双方对待爱情的自省态度:何加加这方,由于自己之前的失恋经历以及付出型人格,于是在明明自己喜欢对方的情况下,不再像原来一样被惯性所支配,既向方作家直接承认了喜欢的意思,也表示了“我要先学会喜欢自己再喜欢别人”的立场;
其实女性自省的特质是比较常见的,相比之下,男性的自省似乎显得那么地稀有!
尤其是“霸道总裁风”依旧不减其势,“普信”的威力如此厚颜无耻,在甜宠剧这一类型中更是盛行。
事实上,真正的甜应是以尊重对方为前提的。
剧中有一段既具有不按套路出牌的性质,同时也是少有的但本应有的场景:广播直播了方文宇对何加加进行的一番真挚坦率的表白(当事人不知广播外放),女主不是沉浸在粉红泡泡里无法自拔,而是对突如其来的举动不知所措,并没有立即做出这个答复。
更细腻的处理还在后面:方作家在林老板那里得知自己的告白已经由广播传播到了整个村子,“林爸爸”说到了以往爱情剧中很少会站在女方的立场来思考的问题,以前我们大多认为公开表白是一件饱含浪漫的事情,但这种浪漫是限于彼此相爱的基础上的,如果不是处于这种情况的话,会给被接受者带来尴尬。
于是,在“林爸爸”的启发下,当男主终于面见了一直躲避自己的加加,第一情况下不是抱怨对方,而是怕对方尴尬,并且担心自己的情感是否绑架了对方的情感?
换言之,不是上位者姿态的占有,而是对等地追求想要的恋爱关系,真正地尊重对方的意愿;也不是满足一时的甜蜜的快感,而是遵循人物角色的内心所做出的选择。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路有冻死骨”时代的理想世界。
《何加加的桃花源记》亦是如此,刻画了一个本可以如此、本该如此的世界,尤其是在当下各种变轨的环境中,当沐浴着剧中涓涓细流的风景时,当感受到剧中真挚细腻的温情时,你的背包里的负重自然会帮你减轻一些,你的内心会涌出一片一片的暖流。
剧中不乏温情的场景:在第三集中,带着野性笑容的金银花充满自信地表演完“大名鼎鼎”的《公鹅湖》后,迎来了台下观众的嘲笑和不认同,何加加非常能够明白不被鼓励的受挫,于是就出现了“她为她鼓掌,他为她鼓掌”的暖心一幕,
不知怎的,这个场景让我立即想到了《断章》中“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带有各自格调的浪漫。
再有,经常可以看到安利这部剧时会说到看完三集之后你会看到另一番天地(不过我觉得前三集也很精彩!
),也许一开始你是想看一场甜甜的恋爱,但看着看着,一些社会议题的呈现也会掺杂其中,比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网暴以及两代人的摩擦关系等等。
一方面,这些社会问题的讨论是这类小甜剧格局打开的地方,富有一定的深度;另一方面,也是更大的一个挑战:如何调控好社会性与文娱性的尺度。
庆幸的是,这部剧的把控尺度挺到位的,在呈现这些社会问题上,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观点的输出,但它更多借助生活中的小问题展开,铺织一层轻喜的基调,用温情来诉说,大大降低了说教性的效果,可以说是点到为止,留有余味。
就像武导在之前的直播说的“这部剧好似一个白面馒头,随时可以拿出来,会越嚼越甜,越品越香!
”个人认为最妙的是关于何妈妈“漏尿”那一段含蓄细腻的表达,这是只有尊重女性的制作团队才能拍出来的一幕,才能呈现出恰到好处的效果:何妈妈在女儿追问下的闭口不言,与女儿有着相同视角的不知情的我们也是心里犯疑,直到借温大娘之口才得知女性产后遗留的问题——盆底肌受损,因此做不了一些大跳跃动作,否则会造成漏尿的行为。
这一段将女性产后遗留症指向一个具体的问题,会使之不留于空泛,让我们能够更加体会到女性生育所背负的东西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然而女性要承担的这些后果绝不是理所当然的,在她不是妈妈的时候也是她自己。
当然,当上妈妈之后也不要忘记属于自己的你。
在此基础上,剧方做的更妙的是:虽然向我们抛出了这个问题,但它并没有进行过度的渲染,这其中的孰轻孰重由观众自己去思考。
接着,我们来到剧名的第三层含义:这是“何加加”的桃花源记。
而何加加可以是我,也可以是她,是任何一个人。
因为有了“人”的加入,使得这座桃花源弥漫着烟火气,才能言之有物。
这也是这部剧作突破一些标签的独到之处:在建构一个理想世界的同时,夹杂着人的弹性特质和缺陷,因为有缺失的一面才会有理想的一面。
最有代表性表现这一层含义的当属何加加前后的成长过程。
一开始的何加加是社会上的典型社畜,因为不谙社会所定的人情世故而被公司上层的内部争斗充当了背锅侠,导致被辞。
如果说事业上的失败主要由不可控的外界因素引起,那么两年恋爱未果及其后遗症更是暴露了何加加让部分观众无法忍受的一些缺陷,面对这样一个渣渣前男友,还这么难以放下。
于是就出现了第一集中受争议的一个场面:何加加不受控制地破坏了别人的订婚蛋糕。
这样的举动似乎让人觉得无法理解,但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设计。
首先,这符合人物当时情境下会做的行为,前男友遗留下的阴霾依旧笼罩着何加加,当看到这种自己幻想了无数次的场景,尤其是蛋糕上那鲜艳的红字“永不劈腿”,这是多么无情的嘲弄,一时的愤慨,一瞬的嫉妒,一念之差的冲动也是合乎情理的。
这些举动恰恰表明这个女孩是不完美的,她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女孩,观赏效果也许不痛快,但却饱含一定的真实性和共情性。
相反,当我看到弹幕上飘着“这明明是女主的错”时,我的心脏莫名地抖动了一下,对别人蛋糕的破坏固然是不好的,难道对他人恶言相向就不过分吗?
此外,正是这些不完美才能带领我们通向完美,如果一开始便是完美人设的话,又何来后期的成长变化呢?
刚来桃源村的何加加是一个活在别人评价中的女生,会把他人对她夸赞的话记录下来,活成他人眼中的自己。
其实一个人格的塑造确实离不开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但是,如果一味地将他人的评价放在第一要位时,就会沦为萨特所说“他人即地狱”的后果。
就像何加加一样,当遇到负面评价时会下意识地怀疑是自己的原因,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往往忽视自己的心情。
可是,就如剧中方作家给何加加写的话“有不足点缀,人才真的完美”,而且,这种极度的“利他”人格的底色是善良和热心,是她不完美性格所造就的美好珍贵的东西。
我很喜欢剧中何加加的一句台词“它的过去和它的未来一样重要,先整理好过去比较重要,先尊重过去比较重要”。
剧中的“它”指的是桃源村,但其实适用于每一个人。
换言之,接受不完美才能接近完美。
断断续续终于看完了16集何加加的桃花源记,逃离城市走进乡村并不是什么新鲜题材,一向擅长描绘情感群像的韩剧有很多同类作品,像吹着济州岛海风描述岛民日常的《海岸村恰恰恰》《我们的蓝调》,聚焦于往返首尔京畿道丧且穷普通年轻人的《我的解放日志》,反观国产现代剧大部分还处在挖掘都市白领生活的发展阶段。
一开始剧宣打出的“逃离纷扰的大城市,感受悠闲的田园生活”口号我以为仅仅只是推动剧中男女主相遇的契机、后期大量撒糖的工具,但随着一集集看下来,谈恋爱部分应该只是编剧顺便随手写的吧kkkkkk(夸张哈,但我俗人一枚,为数不多的谈恋爱桥段还是惯例来一句呜呜呜好甜🤣)剧中导演用大量的实地取景向观众介绍一个名为桃花源村的村子,它拥有错落有致的乡间小舍、古风古色的祠堂、阶梯式的山茶园……这些都是我们熟悉且具民族特色的乡村景象,而这部剧显然花更多笔墨篇幅想讲述的是来到桃花源村的普通人何加加完成自我成长和解的过程及围绕在她周围发生的一系列形形色色的故事。
有别于市面上其他现代都市偶像剧,但离韩剧里“浪漫美好的乌托邦”还是差了点,可以更细腻地讲故事而不只是靠一些金句台词,有些故事桥段的展开可以预料且俗套,豆瓣里有个评价“糅合主题过多有时候像在写命题作文”有点赞同这个观点。
总的来说,是一部优缺点很明显、尊重观众不敷衍、主创团队用心的电视剧,值得花时间一看。
开头是和常规剧情一样的被辞职被劈腿,何加加,一个讨好型人格的职业小白,她在面临人生中一个大难关时候,不会跟父母沟通,只想把自己关起来,所以她去了桃花源,用美好风景来治愈自己,但是好像所有失意的人都会很刻意的去找能够治愈自己的事物,然后告诉自己,我很快乐,其实呢,她在逃避自己“失败”的人生,她甚至会把所有人夸她的话写下来以此来证明自己“优秀”,看到这里我觉得这就是我本人,我也是在自己失意时,靠着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去度过难关,去告诉自己,我可以做到的。
何加加真的是非常善良的人,善良到在乎身边的所有人,所以看到有人网爆方文宇,会非常非常担心他,甚至替他挡住一切不好的东西,只有淋过雨却没有伞的人才会知道多难受,她想让所有人都过得很好,这个所有人里不包括她自己,她会毅然决然站出来去守护身边的人。
何加加和大部分人一样有一个希望自己非常听话的妈妈,一样的希望自己孩子少走弯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规划生活工作,何加加这样的性格和她妈妈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但是不可否认一个妈妈对孩子的爱,或许方式不对或许做法不对,但是她永远是以爱为出发点的,所以妈妈永远希望自己孩子过得很好,妈妈确定自己孩子真的过的不错,就退场了。
桃源村的金银花,是一只想飞出村子的小鸟,却也被家人以爱的名义困在牢笼 ,但是金银花还是出去了,但是她过的并不好,但是她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自己走出去了,轻易回去很“丢人”,有多少人因为“面子”在苦苦挣扎,为了“面子”宁愿不断的消耗自己,其实没事的,你可以认输,你可以回来,没有那么多人在意你成功或者失败的,不管在哪里,只要你快乐,不必在意他人眼光,最终你要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只有你有发言权,你要快乐,要坚韧,要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其实还有好多好多没有提到的事情,因为我写作水平实在很有限,今天也是我失恋的日子,但是我不再死缠烂打,不再恶性消耗我自己,我真的做回了我自己,希望看到这部剧的人更加坚韧,有力,做回你自己。
心动瞬间💗我当然记得我是在哪里和你相遇我只是不想在家里和你说而已在那条小道上,我只看了你一眼,你的倩影就深深的留在了我的脑海里当我看见你的倩影时,我就知道这个人会是改变我一生的人但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没有追上去在这条小道上我只看了你一眼,就永远失去了你不过上天待我还是宽厚的,他让我又遇见了你。
如果结局是完满的,如果你需要我的生命,那他当然是属于你的。
---帕乌斯托夫斯基·雪
女主这人设是真不喜欢,剧情也很一般,又想现实接地气又离不开狗血,很割裂9集弃
我震惊的是在这部现偶中,好像跟其他现偶有点不一样呢..亲密戏不多,还有女主配音有点奇怪,其实好像演技也都一般
节奏有点慢
女主人设很烦
类似于《三悦有了新工作》,三十岁看正好。
五星给廿九
没有概念,只有演技的话就是一团屎,但是也很难看下去
剧情又很一般又还可以,我也想去桃花源做一场梦。
很久之前看过的剧,有点像去有风的地方,但是剧情线比有风好。最近朋友来安利我,被我反手安利她不食人间烟火色。
一口气看完,意犹未尽
剧本挺好 梗多,配置太low。
无趣,看了几集放弃了,等什么时候无聊再试试能不能看下去吧
3.5星
女主太傻
看了一集,有点受不了女主这个人设
2星是给路桥川的,看了几集,剧情实在太尴尬,演员演技也不行
武雨泽不能说是第二个毕鑫业 他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 知己总归有相似 这不比假三更同窗?
各个方面都很青涩
风景很美,主角也不丑,可是没有吸引力,也没cp感,剧情太无趣了。
1太劝退了,矛盾冲突不似人事2稍好一点,故事拍不好的话,努努力把风景拍好也很好,就当个风景片3还行,吃烧烤那段生硬,但也没错4问题儿童问题真多啊。看到9集,风景还是好的,但人际关系故事进展矛盾冲突都像小学生写的,没有丝毫合理的地方,哪怕是何加加离职的时候箱子漏了东西掉了也是因为箱子底没封住,故意掉的,为了这一幕而掉,武导还需要更好的剧本啊。如果是别人拍的我可能就给个2-3星,但班长拍的我得给个高于平均分的4星,如果后续有让我意外的惊喜的话,那就5星。看得出来是要偏向女性的题材,可惜除了醋以外的部分都不太行,还要打磨。故事非常不行,4星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