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帽子好帅,太极飞纸好帅,太极抢气球好帅,拐杖舞帅,手指对舞帅!
dave好帅,有点像薛之谦…… 七良更帅牙不齐都好可爱啊 求好演员别整牙 不明白为啥要把太极跟街舞拼在一起?
都是肢体运动?
都需要借力打力?
燃爆,但是说实话看不出阿花比其他人特别在哪,单腿能推动四个人扯了点吧?
……有些小地方节奏不太舒服,台词傻了点不过还是燃爆,很喜欢,一天之内刷了两遍 有了阿花的黑历史和被独腿舞王震慑+鼓励,更有厚度了
電影的宣傳 slogan,向 觀眾問了這麼一個問題。
《狂舞派》中的演員阿花和Rooftoppers隊長,即使跳到腳跛都還是要跳﹔柒良即使被周遭的人恥笑還是四出推廣喜愛的太極,那怕受眾者只是屋村的耆英師奶﹔Rebecca即使不惜背叛舞團放棄男友還是要追逐明星夢。
導演黃修平要問的,其實是: 「How far are you willing to go for __________?」這問題也許是黃修平對「追尋夢想」這一個題材的延伸。
想起他一套短片《花椒八角咖啡豆》,短片女主角曾問﹕「點解做份工唔可以開開心心舒舒服服﹖」這個問題對很多香港來說可能太單純。
若果你走上街頭向香港人問上這一句話,他們大抵很多都會回說﹕「你估咁易咩﹖」然而,也許在黃修平眼中,做不喜歡的事才是最難的。
說到尾,「How far are you willing to go for the things you like?」這其實也是一個相亙影響的循環,只是那是你很喜歡、很想做的事,你也會和電影中的角色一樣,付上你的所有去做這些事。
老土點說,你也會不惜一切去追夢。
電影確實很熱血,不單是因為銀幕上的舞者在一個個舞台上天台上走廊上併盡全力地舞動著青春的肉身,更是因為銀幕下窺見黃修平對自己喜愛的事的那一份執著。
在電影資金緊拙的香港電影業,找到投資者投資以跳舞為題的電影 (而事實上大眾已經大多記不起對上一套本土跳舞主題電影是何年上映的) ,並起用一班沒有太大明氣的新晉演員 (這不表示他們演技不好,像飾演柒良的蔡瀚億就演得相當有意思)想必也曾遇到了不少阻力。
導演的熱血,其實更較人感動。
而有關電影的本土性,只想說﹕不是只有充斥了粗口電影的才是本土電影。
本土,最關鍵的,是關於「自已的土地」。
導演起用了香港的舞蹈團隊;於香港的工廈、學校、街場、什至是公和豆腐店取景拍攝;描述香港青年的跌跌撞撞,是一個關於香港人事地的故事。
我一向对歌舞题材的影片不太感兴趣,这次能够神魂颠倒走入电影院的主要原因应该是颜卓灵,之前在《奇幻夜》里领略过她惊艳的演出,再加上年仅19岁的她竟先后入围台湾金马奖和香港金像奖,所以很想在大银幕上见识一下她这部挑大梁的作品。
果然,这部近年难得一见的歌舞片让我动容不已,看到最后一场跳舞比拼之时,竟忍不住掉了两滴眼泪,幸好在亮灯完场前偷偷擦掉以免出丑。
影片已经不能简单用“诚意之作”来描述,它的精彩之处在于细节。
最后一幕的影子戏和单脚舞之所以震撼人心完全归因于之前的细节铺垫。
而且,影片具有启发性的主题,尽管阐述的方式有点儿教条(通过一位剧中人物的口吻),但这种不气馁的精神对当今的青少年有相当积极的鼓励作用。
一众新演员的表演稍带稚嫩的气息,唯独是男新人“柒良”的演绎算是上乘而亮眼,拿捏得恰到好处,如无意外今年香港最佳新人奖应是他的囊中之物。
颜卓灵的演出也是令我印象深刻,尤其是亲身上阵的连场歌舞场面,不过距离影后应该还有一段漫长的路途,不过胜在年轻的她日后将会有更多让她发挥的角色,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久闻电影狂舞派,不久前获知电影在香港金像奖收获颇丰,很开心。
但是,秉承着看电影要随心,没到那个「点」,绝对不会强迫自己看。
最近几天感冒严重,似乎没有什么好转,不想看医生。
恰逢五一假期,闲暇在家,却也偷得一点闲,没有担心自己毫无作为,没有罪恶感。
走走站站,却也到了晚间新闻时间。
广州广播电视台一个节目刚好讲到广佛两地武术传承之类,短片讲述了广佛两地的习武之人用自己的方法,无论是开班收徒,还是开推拿馆,试图通过市场化商业化的手段来促进武术传承。
一时之间,真的觉得五味杂陈。
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国粹,武术,后继无人,难道真的因为时代的发展,我们不需要它们了,所以没办法传承下去了。
我自己也有些疑问,武术真的有传承下去的必要吗?
如果说,我们不考虑武术有没有用这个问题,那么,应该从哪个角度来阐述武术要传承下去的必要性?
以我目前的见识,我觉得我还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每每觉得自己敲下的文字苍白无力,词不达意。
大概一切都是需要时间和经历去修炼的吧。
回到电影狂舞派。
故事情节其实非常简单,但是却让我感到了满满的诚意。
演员不需要貌若天仙,胜却人间。
个个都非常接地气,能充分地感受到演员的青春和活力。
舞蹈音乐等真的没的说,很不错。
——————————————————————看电影真的是很个人的事,当下的感受、心情、机遇都很影响观众的观影感受。
最近的心情很反复,总体很灰暗。
大三即将大四 ,面临着选择,无力于自己的无能和无知,对未来充满了疑惑,总是试图从电影、音乐、别人的话语中获得最终答案。
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说到底,其实我是不自信于自己的选择。
看了狂舞派,明白了很多时候,其实是自己没努力,也没毅力。
总之,先健身。
趁颱風無上班到戲院再看一次 狂舞派-顏卓靈小姐的虎牙歪了但好可愛. 靚女說她樣象湯唯小姐, 但氣質唔似. 我深以為然, 唔怪之睇落幾順眼.回想4月睇電影節首映時顏小姐一句令我反應甚大,她話呢部係首部大銀幕主角作品, 我心大叫唔係, 因當天下午睇咗電影節另一部戲三個異鄉人, 入邊她已做女主, 不過唔怪得她唔記得, 嗰齣係短片合集, 她很耐以前做嘅電視短劇攞來電影節放, 時間巧合,變咗她大銀幕女主我第二次睇, 講真嗰齣真唔係電影.香港以街舞為題材的這不是首部, 那一部有名導邱禮濤, 有秋生哥加持, 還有一位明星, 仍大敗給狂舞派, 這就是後浪. 用功夫加街舞則有精舞門, 看片名可知, 拍了2集, 首集有跳舞出身的陳小春, 范爺, 韓國舞林高手超度, 看過兩邊應高下立見. 太極融合舞蹈應是云門名作, 載體不同.呢類個人成長熱血古仔, 人物突出選角成功就贏咗大半, 男女主硬件可愛合襯, 軟件舞臺劇演員舞蹈底, 制作認真兩人都練了很久, 加上真正舞林高手, 略嫌老土嘅峰廻路轉情節有一幫最流行嘅明星幫手, 即係工廠大廈, 工人食堂, 運貨電梯, 天臺, 樓梯, 八卦雜志, 網上平臺, 豆品店, 公屋空地, 大學草地, 練舞圓地是我送貨總經過的地方, 我看過有人在練舞(還是他們在拍這戲), 呢D香港人每天都 經過/吃過/坐過/工作過/住過/正工作/正在坐/正在住的地方, 黃貫中, BOB哥(最近先上雜志封面), 糖兄(因糖妹?), 等等, 最閃亮是那位一只腳嘅舞壇巨星……呢類元素及細節大大豐富咗齣戲, 魔鬼在細節中, 一部電影無細節就會好空洞. 搞笑情節融入無分散劇力, 音樂也有助推尤以太極扇一段最妙, 攝影美術服裝無得挑剔, 證明導演黃修平生大熟大勇. 而 青春不是CHOK出來的 (字幕見到係"擢"), 有恩無怨, 有容乃大,青春嘅傷口唔係俾你來笑嘅, 靚模就係口才青春見識, 儒子可教, 為咗跳舞, 你可以去到幾盡? (係低俗喜劇杜汶澤已被問為咗電影嘅同樣問題-他答案幾恐怖) 寸寸金句寸寸金. 落在副線嘅靚模之路起嘅反有畫龍點睛後來居上之效, 這些被有色眼鏡看待的仍殊途同歸入熱血一欄, 青春傷口所代表之義大廣, 心闊天地寬. 若果加埋 光影舞.拐杖舞嘅排練, 對手決戰之舞, 似會更完整, 片尾花絮都睇到唔少, 或者前者刪走增加驚喜, 後者唔拍費事雙高潮分散劇力; 另外場口之間接駁都麻麻地, 未算行云流水, 尤其後段, 或解釋為留白 (定係無錢拍).最後不解之謎有, 那只貓做乜噶? 有收咗曾麗芬議員嘅贊助費? 借電單車嘅黎小姐跟劇組有咩關係? 顏小姐話她以前學爵士舞邊度有得學? 阿里山的姑娘有無跳錯? 嗰間公和豆品廠係邊? REBECCA個造型扮邊個? 嗰棟工廠大廈係邊?
迟了这么多才看了这部香港歌舞片,居然一点都不觉得落套。
以梦想和青春为主题,用街舞来承载整部影片,既真实又热血,带出了一种香港独特的气息。
其中几场街舞戏都创意十足,特别是工厦的追逐戏,在狭窄的工厦之中像是跑酷一般的跳舞追逐,让跑动以及跳舞的镜头融合,产生激烈的对撞感,看到不一样的追逐戏。
斗舞部分能体现出双方之间的冲突以及强弱对比,让舞者能充分表演自己。
而最后舞林大会上的手影舞更是创意爆炸,影和现实融合在一起,随着指间的舞蹈,更是有一种魔幻的感觉。
既然是歌舞片,肯定是有大量的舞蹈,而舞蹈戏和文戏的交替处理的不错,在适当的情感部分都有相应的起舞,特别是融合了太极的舞步更是表现出了男女主角之间情感的发展。
Dave在雨中独自狂舞,花在观舞时的强颜欢笑,以及良在打太极的心不在焉,在一段戏之中用不同方面描写了面对不安的不同表现。
影片虽然是青春题材片,但是没有特别执着在说教之上(还是有某些说教在),主要专注在街舞这一方面,也让整部影片更加纯粹,跟贴合主题。
专心一意是对《狂舞派》最好的评价。
当内地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台湾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将老恒的青春缘缺,一一细说,感动过两岸三地,但风潮后,香港的青春又在那里?
这次我们没有细语青春过的风霜,也没有说那些后悔爱恋,我们说的只有梦…和热血。
我们讲的,就是少年轻狂,矢志地不顾一切赔上所有的偏执,他们不要听大人说「青春一去不复返」,不要听「我做不到」,只要够决心向前走,即使没带上地图的人,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目的地。
诚然,它有更多可以做好的地方,例如长镜头、高空镜、多角度快进的同步摄影,加强舞动效果,剧快前期可以铺排缓和一点,但整体质素,不论音乐舞技、剧集人物全能面面俱圆,热血、青春、幽默、创新,最重要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香港电影,演员取境导演也足够港味,又不落俗脱…实是难得。
一向喜欢等热门电影晾凉之后才看,所以现在才看《狂舞派》。
之前看金像颁奖典礼时心里纳闷这电影真有这么好?
推销青春的电影近年来充斥大小屏幕,但鲜有佳作,更何况是关于舞蹈这门我并不是很感兴趣的艺术。
狂舞派?
谁的青春不狂舞?
无非又是一群年轻人为了跳舞的梦想而奋斗付出,中途必然杀出程咬金,结局必然happy ending 。
晾到今早心血来潮早餐都没吃就开始看。
一开始就被花吸引。
不漂亮,台词功力不好,甚至有点路人;可是当她舞动身躯时竟有说不出的魅力,连我这个舞蹈的门外汉都被感染。
这才明白心理学家说的“抑郁的反面不是快乐,而是活力。
”每个人都有他的青春,也几乎每个人都认为他的青春是热血沸腾的,所以他们在那些年、致青春们里找到共鸣,回忆无疑给时光镀金,青春时刻尤其。
可是对比剧里的男男女女们,无论是所谓作为主角的花以及其所在的BombA, 还是其“死对头”Rooftoppers,再检视我们自己走过的那段路,真的没有几个人能说自己曾狂舞青春,尽力二字也未必够得上。
就像影片中Stormy对脚受伤的花说的,“为了跳舞,你可以去到几尽?
”为了梦想,你又可以去到几尽?
不是谁的青春都狂舞。
有些人连自己的梦想是什么都不清楚,谈何追逐?
戏里Rebecca虽为博上位不惜露点走光背弃朋友团队种种不堪,但至少有一点我是佩服她的——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从小她就知道自己喜欢舞台,属于舞台。
哪怕曾行差踏错,但是她在路上。
这份勇气可能鲁莽可能急进,但比什么都不做来得强。
更何况青春本来就要允许尝试允许犯错;如果一直走在试验过安全无误的正确道路上,我的青春跟你的青春有什么不一样?
我的生命跟你的生命又有何异质?
我们的文化里太宣扬正确了,年轻人冒出来的不一样的想法立刻被冠以异类加以打击改良。
而所有被堵塞的青春必将在以后的某一时期爆发,狠狠报复不曾狂舞的青春。
只是,所有被牺牲了的梦想以及情绪,又有谁能轻声安慰呢?
青春容易只看到自己,傲视群伦舍我其谁。
而真正登上大舞台狂舞的青春能够看到别人,允许对手比自己强大,甚至欣赏他们的优秀。
青春,应该是最能够为同伴的特立独行鼓掌的时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Stormy是我最欣赏的。
他选择优秀,也鼓舞优秀,更欣赏优秀。
真正强大的人从不惧怕对手的进步,遇强则强能成为自我提升的最大动力。
没有对手的寂寞是青春的死敌,是更大的残酷。
遇到好的对手,争强也酣战。
同样是青春,大陆拍出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台湾人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而香港则有这部《狂舞派》。
无关优劣,不分雅俗,本来各自的侧重点就不同。
只是再次验证勒庞在《乌合之众》里所说的,不同群体有不同的内在气质,一旦聚在一起一下子就使它与别的区分开来。
我对于香港梦想题材的电影其实并不感兴趣,因为香港的电影除了喜剧以外,其它的东西拍来拍去都是家长里短的背景下体现。
无意在报纸上看到这部电影会在深圳上映,而那篇新闻稿上还写上了很多明星对于这部电影的溢美之词,等等。
好吧,进正题。
我记起来要看的时候电影院已经下了,我是在网上看的。
看完之后我的第一感觉:这就是好评超多的电影???????
我把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意见归于文化差异,因为毕竟不是香港人我想我体会不到电影里面的梦想的点。
1,整部电影的镜头基调都是灰暗的,无论是女主角在豆腐店的场景,还是几段群舞的戏份,我总觉得是下雨天镜头受潮发霉一样。
梦想不是应该是阳光活力性质的吗?
为什么就连跳舞都是在很暗的背景下。
不压抑吗?
2,场景,服装等因素。
可能是因为经费的原因,电影很多场景都是在非常小的格局里面拍的,结尾选动漫宝宝那一段,学校;服装真心不想说了。
这部电影的重点还不足以让我能忽略掉这些不足。
3,整部电影我觉得最有创意的部分是结尾跳舞那一段。
舞蹈、太极、拐杖、皮影这些因素配合成一出表演,有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对于这部电影,我把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归与文化差异,所以理解不了在香港那么多好评和票房,到底看中这部电影什么。
所谓的梦想,所谓的狂舞,难道就是大量的跳舞细分,大量的从侧面体现出她他它有多爱跳舞吗?
大量的从侧面体现出跳舞有多重要吗?
这些因素在以前的电影都被拍烂了。
我真心不懂好在哪?
你有非常想做的事情吗?
但是,是不是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法去做?
或是家人的阻拦,或是朋友的不理解,或是自己的懒散。
阿花想跳舞,但只能在祖传豆腐店帮忙做传菜员,被称作豆腐花。
在狭窄的豆腐店,做着自己的舞蹈梦,感染着顾客。
跳出这个生活的唯一方式便是考上大学,阿花做到了。
之前只有自己坚持的生活方式,在大学遇到了自己的同类,有许多人跟自己一样跳着。
她是多么的开心,她的笑容如花一般灿烂着,面对任何事物,所有人都会被她感染,被她的笑容迷住。
可惜,好景不长。
与同伴相异的理念,使她离开团队。
但,她在继续创作,继续提升自己,继续跳舞。
团队想起了她,没有她的团队是如此的低迷,缺乏信念。
可惜这时她又受了伤,一条腿无法行动。
但,为了跳舞,能做到何种地步呢?
另一个舞团的团长,拿下了裤子下面的机械腿,依然跳的很厉害。
阿花,你有这样的勇气吗?
为了跳舞,你会付出多少?
你是有多想跳舞呢?
阿花说:“我每天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想跳舞。
坐巴士、坐地铁的时候想跳舞;盛豆腐的时候想跳舞;刷牙洗脸洗澡的时候也想跳舞;看到所有反光的、能照到自己的,还想跳舞;别人唱K,我跳K;感冒发烧要住医院我还是想跳舞;总之不能跳舞,我就浑身不自在;不能跳舞我就不是阿花!
”于是,阿花努力锻炼另一条腿的承重,继续开发新招式、新舞步。
最后和男友和团队在舞台上表演的很成功。
这样的女孩子最招人喜欢了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只是人们不去做而已。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