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因为工作需要,集中重看了一批八十年代电影,尤其是国产电影,不由得感叹那时候电影人们的纯粹。
当年的电影以现在的观众口味来看,或许不够商业,不够炫目,不够复杂,但是却有着如今电影少见的真挚感情,单纯的视角,以及干净的构图,一切都是以纯粹为出发点的电影。
不久之后,我就看到了《飘落的羽毛》,一部或许未必能取得很高票房,但是绝对八十年代纯真范儿,干净的电影。
尤其是让人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能够找到一点时间,慢下来,听到自己内心真正最纯粹的声音。
《飘落的羽毛》故事非常简单,也确实有着八十年代伤痕电影的影子。
影片讲述以著名画家莫克为原型的青年画家,在云南西双版纳写生时,认识一位当地少数民族姑娘婻锁,并在版纳的美景和淳朴之下,与婻锁发生一段爱情,并许下一生的承诺。
可是当他回到上海之后,却毫无疑问地背叛了这段爱情。
影片故事非常简单,而且带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典型的淳朴,当然是显得稍微老土了点。
可也是正是因为其老土,才更显示出其专情的弥足珍贵。
当下的中国电影表面上看是为了接地气,把现实生活中的狗血、暴戾以及虚伪、矫情全都搬上了银幕,却浑然忘记了爱情最本质的纯粹与美好。
而《飘落的羽毛》看似简单,但是越简单的东西,比如爱情,却往往能够更加打动人心。
与之相匹配的,摄影师出身的导演王艺在《飘落的羽毛》中,用了非常复古的影像风格,大量静止的中远景镜头,像极了第四代、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冷静、克制,但搭配上西双版纳天然去雕饰的风光、天色,却又美得简直不象人间。
掩映在绿树、远山中的佛塔;平静、翠绿得令人心神皆静的湖水;远处清白得辽阔的天空,这一切美景却让人更加相信,也只有在这种地方,如此美好的爱情才会这样简单的发生,而这里的人们也都纯净得如此透明。
此外,还有影片中,充满民族风情的配乐,简单的钢琴搭配上空灵的葫芦丝等少数民族乐器,时而哀婉、时而欢快、时而深情,更衬托出故事里莫克与婻锁那段无疾而终的爱情,是如此凄美与纯粹。
时代在进步,观众也在进步,随之电影也要进步,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但是,眼看着当下的中国电影,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没有情感诉求,没有人情味,一味只是编织一些狗血故事,满足观众简单的感官享受,或者是情感风暴,难道就真的正确吗?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慢下来,仔细地看看自己周遭缓慢而真实的美景,体悟一下自己内心最纯粹的感情呢?至少在我看来,像《飘落的羽毛》这样简单、纯粹却情感真挚,画面与音乐唯美的老派电影,却能够让人短短九十分钟里,沉淀下来,细细地品味,感悟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这样不是也很好吗?
爱情为什么总是抵挡不了现实的残酷?
为什么美好的爱情总是被物质、名利所羁绊?
当爱情遭遇现实,我们总是显得那么的无助,曾经的承诺、海誓山盟统统抛在脑后,仿佛是在内心嘶吼“没有金钱、没有扬名立万,谈什么狗屁爱情”。
电影《飘落的羽毛》中同样上演了一出凄美的爱情故事,我再次有理由质疑承诺,质疑所谓的海誓山盟。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以著名画家莫克为原型,讲述其奔赴云南写生采风期间发生的凄美爱情故事。
郑晓东饰演的男主人公莫克是一位新晋画家,在云南写生的时候爱上了当地的纯真女孩,故事梗在山盟海誓的爱情终究败在残酷现实之下显得有些俗套,但着实考验演技。
郑晓东的演技爆发在返城后绝食入院登上天台时,眼神从迷惘到失望,最后到胆怯,他连最后嘶吼的勇气都荡然无存,更别提纵身一跃的勇气。
女主角被辜负的时候,那种失落和绝望的神情,无需台词更多的是眼神和肢体语言,只要这样才能让观众有种带入感。
说实话,在看该片之前并没有报多大的期待,而当大银幕上那美的无可挑剔的景色、梯田、波光粼粼的湖面……真的是让人有种惊呆了的感觉。
内地的城市怎么可能有如此美景和朴实的民风?
摄影出身的导演王艺,在取景拍摄的环节没有让影迷失望,频频发挥其擅长的远景拍摄来表现中缅交界的魅力风光,几个静谧湖水的长镜头运用,也较好的衬托出人物在当时的心境,技术优势发挥明显。
王艺与《飘落的羽毛》的主人公原型墨客是多年好友,他是最能了解什么样的景色,才能够打动当年那些来到云南写生的年轻画家的。
他用墨客当年的视角去捕捉云南的景色,让观众看到了几乎大部分都被重度污染的神州大地,竟然还有如此恍如仙境的梯田、如此平静的波光湖面。
美景衬托下的爱情,从甜蜜变成了凄美,再辅之以出色的电影音乐,《飘落的羽毛》是带点忧伤的清淡电影。
导演是有个性和情怀的,这种文艺小清新的爱情电影在电影市场上很常见的,但是各自的命运却不尽相同。
在11月29日这个档期上映,足已看出出品方和主创对这部电影的自信。
中国电影的现状就是大投入大制作大导演关注度高,电影作品就往往让人失望,而小成本小制作新锐导演的作品就往往有诚意有情怀,其作品里有一种诗意,这是目前多数中国影片所缺乏的元素。
现代生活中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物质化、商业化的进程中让我们看见的一切似乎都变得赤裸裸的,早就没了诗意和情怀。
电影《飘落的羽毛》对情爱的那种含蓄、唯美、纯真的渲染很可贵,美景映衬下的凄美爱情就更加能入观众的心。
语言是覆水难收。
我等你。
我会去接你。
我永远爱你。
我……你。
我……太多的话语最后变成说说而已。
在说的当下心存异端的人,是作恶;而真心实意说出口,却难以履行承诺的人,是为渣。
当一个故事发生在太美的地方,你可能会轻易原谅许多事情。
比如,当这个地方是,云南。
勐缅,符合所有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色彩斑斓,亲善恬静,女儿娇美,男郎孝顺。
说不清大片的田地和飘着白色云朵的天空哪一处更美,就像没有雾霾的空气和没有欺诈的心灵不分伯仲。
渣男和女孩儿就在这里相遇。
一个自世俗中来,希望得到升华。
一个在仙境中生,渴望见识辽阔。
(如果你还没看出注定的悲剧,那么请自查一下渣属性。
)影片使人追想,渔人当年缘何寻不回桃花源?
是圣地不愿接纳太守、刘子骥,还是渔人隐瞒了无法兑现的承诺?
于是,世人眼里都只有美景良天,怡然自得。
个中往事却“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些往事,正是最深的痛。
当日斜夕阳,橙红的光线投映在塔群顶上,可女孩儿眼里再看不见美好,终日私影相对。
而渣男在大城市里扮演着“道明寺”,有万丈光芒的前途无量。
这种自古及今的渣模式——甚至曾经得到过推崇——通常会因家人、理想、天赋乃至命运的“作弄”变成了说说而已的故事。
“我年轻那会儿,有一个勐缅姑娘,那么美,我们那么相爱。
再也找不回那种纯净的感情了。
”或许有天,功成名就的画家会在回忆录里娇嗔地诉说。
可悲的是,金钱买不到真心,功名换不来救赎。
一切追悔莫及的话,都不能抵消未竟承诺的伤害。
承诺的重量和灵魂一样。
婻锁像是未开化的兽,原始而决绝。
一就是一,且只能是一,没有替代品。
不是a君没来,再拉来b君吃顿大餐点场电影就能弥补的事情。
她没有看过那些宠妃们机关算尽的电视剧,也没有读过那些教人迎男而上的书,没人告诉过她该怎么谈恋爱,但正因为此她的不懂弥足珍贵。
莫克喜欢她,她开心;莫克走了,她等;莫克再也没回来,她死了。
这难道不是爱情最本身的逻辑吗?
什么没有这个还有下个,什么应该坚强好好生活,什么值得不值得,当一个人身陷爱中你怎么能要求她做个理智冷静的正常人?
爱是不可取代的,除非你不够爱。
相比之下,只会以绝食饿肚子来表决心的莫克显得那样懦弱无力,当他站在楼顶声嘶力竭地想念南锁时,只会让人觉得可笑。
至于吗,你有爱得那么痛苦吗?
如果真有那么痛苦,有胳膊有腿你为什么不直接去找她?
人家偷渡的还不惜生命危险呢,更何况你只是坐坐火车从上海到云南那么近的距离。
他不配拥有婻锁。
这样的设置,倒是很像《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和《橘子红了》。
一个城里的纨绔子弟遇到一个矇昧的乡下姑娘,手把手告诉她什么是文明什么是爱,摆出一副人生导师的姿态百般挑逗,等姑娘的自我意识觉醒轰烈烈地决定改变人生时,曾经的导师忽然望而却步一泻千里像是失忆。
最终,小裁缝独自离开,秀禾以死抵债,婻锁投入湖底。
镜头下西南小镇的风光无比旖旎,但终究留不住那颗想走的心,空洞的指向无望的情感。
是原始的力量太过干净纯粹而让人无法染指,还是它注定没有出路迟早逝去?
这是一首留恋过往的挽歌,像是活在三十年前的记忆中,美好却又不合时宜。
(文/小义大道)《飘落的羽毛》是一部细腻的、美丽的、清淡的影片。
电影的情节发展是那么的自然、舒缓,影像风格是那么的平淡、优美,使人丝毫感觉不到那些现实生活中庸俗繁杂的存在。
虽然故事平静而缓慢,却能从内心深处打动着我,使我不能抑制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一个与世无争的彩云之南,一位新晋画家墨客遇到了一个自己心动的纯真女孩婻锁,墨客被这位傣族女孩的纯朴甜美而吸引、婻锁对这位都市之客的才华横溢而情迷,于是,俩人很快相爱了。
故事进行到此,展现的尽是人的朴实美、景的自然美、情的纯洁美,一直都是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梗就梗在了墨客不得不离开这个仙境之地,回到大都市去实现那所谓的梦想和事业,而导致与婻锁山盟海誓的爱情最后败在残酷现实之下。
其实,从墨客离开的那一刻起,我们都能想象得到最后的结局,肯定是一场没有结果的爱。
影片用了一半的时间来刻画这两位局中人在面对分离后的细致状态,我们能看到温婉踏实、为爱痴狂的婻锁,没日没夜的对那份爱坚守着、期盼着;也能看到热血沸腾又唯唯诺诺的墨客,在叛逆和绝食中对那份爱坚持着、向往着。
他们之间的这种单纯的爱恋,是一种理想化的爱情,当婻锁亲手画完了守候的日历、当墨客走到了前途与爱情单选题中的时候,影片浓烈的伤感与忧愁之味让人由鼻头酸到心底。
直到婻锁在狂风暴雨的弯曲小路上一次次失望的离去,直到墨客背着画架行囊坐上奢华轿车违心的远去,直到那一只温柔的羽毛从此沉静在碧蓝的湖水中,直到那位成功的画家带着妻儿再次回到我们眼前,那止不住的泪水从心底由眼里哗哗往外流。
纯真的爱是那么的容易受伤,当权力与金钱加入到纯爱之中时,理想化的爱情却会破灭得如此让人绝望、让人怜惜、让人心痛。
从影片故事情节上来看,虽略显老套,但在唯美的音乐、梦幻的画面以及舒缓的节奏中,不会让人感觉这个老套的故事乏味无情趣。
王艺导演,摄影出身,在彩云之巅的一道道自然美景中,取景拍摄非常讲究且到位,也时不时发挥他擅长的远景拍摄来表现中缅交界处的魅力风光,几个层次丰富的梯田全景、几个静谧湖水的长镜头运用,不仅发挥了他的技术优势,也用景色的特殊性完美的衬托出了人物在当时的心境状态,从视觉上还是非常赏心悦目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配乐,不管是背景音乐还是其间的插曲,都非常讲究。
有符合上海都市华丽之风的现代音乐,也有这个好山好水好民风小山村的特殊民族音乐。
大多时候,都在少数名族风土人情特别浓的美丽画面中,配映着一段段极为空灵、奇特的天籁之音,眼与耳的接触,再汇集于心灵的那一些感动,能把我们带入到无暇的遐想中……但无论镜头下的西南小镇风光无比旖旎、音乐无比动听、感情无比真挚,但终究留不住那颗要走的心,我们也终究会被那最后飘落在湖底的羽毛所伤感。
爱情中的男女,从相识到相爱、从分离到绝望,时间很短,过程却让人铭记一生。
没有设置轰轰烈烈的场景和桥段,一切都在平静的景色里清淡的进行着,非常朴实的电影,但爱情的夭折、羽毛的飘落,会从心底里激荡起观者的情绪,有些无奈、有些忧伤,更多的是对那份绝世之恋的感动和怜惜。
《飘落的羽毛》用了一种最能打动人的题材,将事业和爱情之间的矛盾用一种最为极端的方式表达出来:给相逢以情爱,给情爱以欲望,给欲望以高潮,给高潮以诗意;然后给离别以惆怅,给远方以思念,给绝望以温情,给凋谢以永久的祭恋。
非常文艺的展现出那一段情、那一幅画,很美、很感人!
电影《飘落的羽毛》的故事并不复杂,一个到中缅边境小镇勐缅写生的年轻画家墨客,爱上了当地的美丽女孩婻锁,回城之前承诺,三个月之后,就回来后娶亲。
她痴痴在等,他却在和家人与社会进行数次抗争之后无奈屈服,踏上了出国深造的道路。
后来,女孩投水自尽,男孩功成名就,成了大画家……请原谅战台烽的剧透,因为,就算你知道故事大概,再进影厅,依然会被无边的美景,无尽的心痛,敲打到无以复加的情感的颠沛流离,这不是一部以情节取胜的影片,却在细节上颇为用心,影片中静的物,动的人,流动的风景,非常有感,感觉或感动,似曾相识的完全陌生,皆因情感故事中的暗恋思慕、炽热表达、翘首以盼、惆怅失落,所有的悲欢离合,都是人之常情,所有经历过没经历过的,就那样如硕大的蓝月下静谧的水塘一样,缓缓的,不知不觉中,已经被它所俘获,身浸其中,不知深浅,幡然醒来,早已冰寒彻骨。
齐豫有首歌叫《飞鸟与鱼》,唱的就是,一条鱼和一只鸟的相恋,当然,对于这样一个违反生态常识的结合,歌者也知道,这是一场不被看好的眷与恋,但好在,鱼和鸟,都是属于偏执着的生物,一旦爱上,绝不回头,所以,在海天一色、地狱天堂、暮鼓晨钟里,爱成了永远。
但人却无法做到鱼和鸟般的无忧无虑不怨不悔,片中墨客和婻锁的爱,一个是抱负远大的画家,一个是安于平淡的农家女孩,在他们面前,同样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那就是人生观的差异,这个差距,一定程度上,会超越天与海之间的自然距离,眼睛看不到,手掌摸不到,却是心灵最难跨越的鸿沟。
在《飘落的羽毛》中,墨客是鸟,婻锁是鱼,命运让他们相遇在风景如画的中缅边境,那里犹如汪洋大海上的一帆小船,没有世俗的纷扰,两个年轻人就这样相识相恋相爱了,如果,没有谁的离开,这里就是一个爱巢,当然,如果是这样,故事也就无法产生新的发展了,但偏就是从远方而来的墨客,要回远方,虽然用他的意思是,暂时回去,尽快回来,但,远方的人永远属于远方,而留在原地的婻锁,却不再仅仅属于原地,她的心,她的爱,已经被那个远方来的男人给带走了。
三月之约过后,那个飞鸟般的男人,却没有回来,婻索却如一根飘落的羽毛,殒命在池塘。
如果导演王艺在创作《飘落的羽毛》这部电影时,同战台烽一样,是非常喜爱《飞鸟与鱼》这首歌的,那就可以认定,影片与歌的意境有遥相呼应地方,飞鸟般的墨客,游鱼般的婻索,一段不被看好的眷与恋之后,鱼的全身心都附着在了飞鸟身上,飞鸟却飞向了远方,归途无期,鱼却完全迷失了自我,丢失了自我,仅变成了飞鸟的一根羽毛,无力的飘落。
看这样抒情的唯美的影片,会不自觉的说起一些充满诗意和画面感的话,那是因为入戏太深,但回过头远望下,其实透过影片的幻境,还是能探究不少的现实问题。
比如说,有关承诺,如今的中国人已经成为极其缺乏诚信的民族,这点相信大家都有感受。
另一方面,追朔下与影片类同的飞鸟和鱼之恋,城乡与乡村之恋,会发现,影片的批判意味非常浓郁。
片中的男女主角很美,美到几乎让你相信,这是天造地设的一双,当然,他们也竟然相信了,从相见到相识,从相爱到相许,美丽的小村上演着不能免俗的一见钟情。
但在这一切的美丽背后,却是导演对丑陋人性的无情鞭笞。
话说若干年前,祖国青年相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所以各自卷起铺盖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最后究竟教育到什么程度,不好计算,但据说很多知青都在乡下日久生情,和本地姑娘成亲成家,养儿育女。
岂料后来风云突变,单身的知情们都可以顺利返城,成家的将终老在农村土地上,为前途计的男女知青们掀起了一阵离婚狂潮,撇下了共患难的另一半,抽身回归。
其实在这次事件中,最痛苦的,莫过于被抛弃的朴实无助的农民阶级兄弟们。
此事按下不表,接着说电影《飘落的羽毛》。
上山下乡又抛妻弃子几十年过去,社会的进步却并没有停止历史的重演,虽然《飘落的羽毛》的故事,只是个案。
有好事者归结了下云南的三大害:驴友画家穷老外,本片就是在极力控诉三害之一“画家”对云南这片梦幻般的土地进行骚扰和侵袭的现实的,正所谓“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墨客或许并没有料想到如此严重的后果,我们相信,如果他知道婻锁会因为自己的离开而投水自禁,也绝不会毅然而去,当然,战台烽一直认为,两个人谁都没有错,换位思考下,你能理解每个人的选择,即使作为婻锁,如果没有把爱情看得比生命还重,把承诺看得比生命还重,也不会如此贸然赴死,毕竟,她的一生,真的不只属于这个只认识几天的男人而已。
或许是命运捉弄,或许是人间悲剧,总之在你不知我,我也不知你的那一年,“鸟儿不知鱼在水,鱼儿不知鸟在林”,终于引来一生的遗憾。
故事之外值得推荐的是,云南的美景,本剧还有在缅甸蒲甘的很多取景,同样美到令人心醉。
我是鱼 你是飞鸟要不是你一次失速流离要不是我一次张望关注哪来这一场不被看好的眷与恋你勇敢 我宿命你是一只可以四处栖息的鸟我是一尾早已没了体温的鱼蓝的天 蓝的海 难为了难为了我和你什么天地啊!
四季啊!
昼夜啊!
什么海天一色 地狱天堂 暮鼓晨钟Always Together Forever Apart————齐豫《飞鸟与鱼》
参展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的影片《飘落的羽毛》于当地时间8月27日在蒙特利尔L17-Cinema Cineplex Odeon Quartier Latin举行首映,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与赞扬,演出结束,观众久久不肯离去。
在随后剧组吃饭时,仍有许多观众前来祝贺。
加拿大华语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世界电影之旅栏目还对影片首映做了专访。
该片在蒙特利尔电影节刮起了一阵中国热的旋风。
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是加拿大三大电影节之一,北美唯一被国际电影制片人联合会承认的竞赛性电影节,也是中国电影重要的海外展示场所。
《飘落的羽毛》计划在本次电影节中放映三场,消息一经放出便受到了很多观众的热烈响应,首映当天的现场盛况和受热捧程度更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
影片男主角郑晓东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来心情很忐忑,因为是自费观影又是文化背景差异很大的中国片担心观众会很少,没想到第一天放映就全场爆满,这是对我们团队莫大的肯定”。
电影结束音乐响起时,全场观众向影片和主创团队报以持久掌声。
电影《飘落的羽毛》以著名华裔画家、国际著名的色彩主义大师墨客先生年轻时在云南采风期间亲身经历的一段凄美爱情故事改编。
该片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展映时,现场观众对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向在场的片方代表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包括对于景色优美的拍摄场地特别感兴趣,并询问拍摄地的城市打算去观光游玩。
虽然语言和文化背景不同,但是能让观众领悟和感受到影片的真谛和精髓,就是对《飘落的羽毛》最好的褒奖。
《飘落的羽毛》:原来我们一直不缺唯美的电影如今越来越市场化的中国电影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越是小成本电影,越出现不乏令人眼前一亮的佳作,越是大投资大制作的大片,却越容易让人失望,不过,在骂声中票房节节攀升的规律,也一直激励着一位位大导演前赴后继开始新一轮的圈钱。
所以像《飘落的羽毛》这种平淡、优美、含蓄、写实的电影风格,已经不知不觉快要销声匿迹了。
青翠、时而五彩的山峦里,有个犹如天堂的原始村落,一条艰险曲折的道路,在这条路上,站着遥等情郎的云南边陲傣族女孩,品味一段纯真初恋。
等完了,人生路也走完了,故事也讲完了,新的一天开始,女孩家人捧到的是那个情郎款款情谊、歉意与悔意。
现在的国产片已经很难觅到这样的节奏:舒缓,悠扬,朴素恬静,娓娓道来。
这一切正如傣族女孩的性格,踏实厚道、恬美灵动、温柔沉默、为爱痴狂,开始看的时候,我有些担心这会不会是太过于刻意的猎奇少数民族风俗主旋律歌颂片,后来证明这实在是低估了导演。
自始至终,你不会觉得这些主人公,如傣族女孩、画家、姑母、哥哥、当年知青大叔以及舅舅、嫂子、后来的妻子等人,他们是那么普通,也没什么光辉的事迹,倒是一系列小事儿时而涌上心头,田里劳作、镇上买东西、画画……一切是那么自然,自然得让人不觉有什么特别,生活就是如此。
一部演员不多、亮点不多,非常简单的戏,却颇多地方触动你心灵,哥哥的憨实、画家的诚恳与无奈、傣族女孩的青涩都恰到好处。
那个叫“刘筱筱”的女孩让人印象很深,进场前居然看到她在厅门口散发宣传资料,虽然谈不上惊艳,但是笑靥如花、清纯可人,把傣族少女的活泼灵动演绎得淋漓尽致,让我一开始都不敢相认,印象甚好,如此敬业态度难保日后大红大紫。
《飘落的羽毛》是带点忧伤的清淡电影,风景美音乐美,人的心灵更美,很多云南风景宣传片的痕迹。
导演的驾驭有点像五代某些人的风格,有一种诗意在里面,这是目前多数中国影片所缺乏的元素。
现代生活中不仅是人与人之间,商业化的路线让我们看见的一切似乎都变得赤裸裸的,早就没了诗化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飘落的羽毛》对情欲那种含蓄、唯美的渲染很可贵。
另外故事讲述1993年到2013年的变迁,跨度20年,没有被污染的青山绿水庙宇楼阁似乎是缅甸风味,王艺(导演)看得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表现的手法和方式是清淡的、舒缓的,镜头语言是东方的、含蓄的、内向的,情节虽然比较淡,但是注重一种不可言说的感觉,细细品味还是有深刻的主题在里面。
当然,指望如此清新文艺的《飘落的羽毛》在票房上有所暂获,实属痴人做梦,但是《飘落的羽毛》又一次在商业化日趋繁荣的时代,让你沉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的电影不仅是《活着》、《霸王别姬》的历史沧桑;我们的电影不仅是《投名状》、《黄金甲》尔虞我诈;我们的电影不仅是《私人定制》、《泰囧》抖机灵挠你笑;不管到了什么时代,原来中国一直不缺少如此唯美的电影,如画的镜头影象、天籁般的配乐、一幕幕简单而自然的细节,表达那些细腻而真挚的感情。
《飘落的羽毛》真的是一幅美丽的水彩画、是一首悦耳的丝竹、是一段温暖的感情、是一个纯真梦幻的梦。
文 / 赤叶青枫电影里,浪漫的爱情故事总是分外打动人心。
不过,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近几年的爱情电影也愈发时尚化、商业化甚至快餐化时,一部电影反其道而行之,以返朴归真的方式刻画了一段纯美文艺爱情,似一片《飘落的羽毛》,涤荡着观影者的良善内心。
导演王艺,主演郑晓东、刘筱筱、屈菁菁等——这部《飘落的羽毛》主创几乎完全是新人,讲述的则是一个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上个世纪90年代,年轻画家墨客在云南某小镇采风时,与当地美丽女孩婻锁相恋、离别,继而生死两茫茫的故事。
就剧情而言,同经典老歌《梨山痴情花》的电影版,凄美之余,较为简单老派,不过这个故事发生在被称为“云之南”的神秘的中国西南边陲和古老的缅甸万塔之邦——风景秀美的蒲甘,从而令异地的浪漫青年和当地的傣族少女在那样天地之中的纯真初恋显得更加打动人心,和《廊桥遗梦》中的罗伯特·金凯与弗朗西丝卡一样,他与她也经历了相逢思慕、炽热表达、天各一方、翘首以盼、惆怅失落、永失吾爱这一过程。
影片通过细腻的手法,表现出恋人们艰难抉择的心理历程。
不同于传统电影倚重紧凑的故事情节,整部电影的节奏相对缓慢,至真至纯的色彩怀旧浓重,极致的美丽中带有淡淡的哀愁。
有如此独特的风格,全因导演王艺是资深摄影师出身,而且似乎他将自己对爱情的独特理解与感悟全融入到这部电影中。
他采用清淡的、舒缓的油画风格的画面,运用东方的、含蓄的、内向的镜头语言,加以用独特的唯美视角,向观众展示了神秘莫测、多彩迷人的滇缅风情:云南那令人心动的成片的树林以及掩影在树林中的一座座美丽别致的傣家竹楼,晨曦雨露里的乡间小屋、旷野中的小路、连绵不断的山丘、缅甸的塔楼,树林的日出日落、云卷云舒,还有夕阳下静谧小湖中的美女出浴……导演发挥其擅长的远景拍摄来表现中缅交界的魅力风光,几个静谧湖水的长镜头运用,也较好的衬托出人物在当时的心境,都让观众陶醉,影片每一帧都如诗如画,像明信片那样优美精致。
所以,无论是影片故事中那远离现代化生活的傣族生活的朴素场景,还是没有受到任何工业化影响的山川河流的原生态美貌,包括傣族姑娘婻锁那天生丽质的娇媚,似乎更像是现代人心中的情感想像。
而正是电影所营造出的那种独特的氛围,让人不知不觉陷进去,久久无法自拔。
只可惜,越美丽的东西往往越无法长久。
时间难倒回,空间易破碎,云南纯恋是一个浪漫男人一生中难忘的美丽回忆,却也是一个女人用青春和生命证明自己曾真爱过的伤感证明。
他们之间夭折的爱情如飘落的羽毛一般纤尘不染,同时亦脆弱无依,让人心疼怜惜、唏嘘扼腕。
假如爱有天意,让时光倒流三十年,使他们魂梦团圆,那该多好——不管婻锁是否原谅墨客,至少能再见一面。
相信那位痴情女子为了那一面,断肠也无怨。
《飘落的羽毛》是一部很唯美的影片。
我许久没有带家人一起看电影了,11月23号我们一家三口有幸在公映前细细的品味了这部作品。
88分钟的影片让我似乎又走回了青春时代。
爱是那么的纯真、那么的含蓄、那么的深刻......影片一开始,那美丽的南国风景便把我深深地吸引到片中,从云南边陲小镇到古老的缅甸万塔之邦蒲甘再到大上海黄浦江畔,是景色将美丽的故事展现在受众的眼前;从采药姑娘的放声情歌到河边的泼水祝福再到湖边美好的憧憬,是善良唤起了人们爱的本原;从楠锁的含蓄的微笑到湖边二人世界的情感释放再到公路旁迎送班车目光的轻松和凝重,是纯真打动了心的围墙。
用一坛坛清澈的泉水去泡一包包姑娘亲手采摘的鲜茶,茶的芳香,水的甘甜,酒不醉人茶醉人!
城市化的推进,使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去享受原原本本的生活呢?
我觉得不妨带着自己的爱人走进《飘落的羽毛》,其感受,谁看谁知道!
风景很美,不错的电影。
看宣传片说有缅甸风景, 看的时候没注意, 还以为都是云南美景呢。
看完想起了韩国一部电影,具体名字叫什么忘记了,但和这部电影很像,也是女的一直在等待那方归来,但却一直没等到,最后自己变成妖魔。
没看 就是觉得海报太丑
这样的故事情节挺常见的,以前片子的画面和情感表达方式比现在多一份纯净,刚开始我看男主绝食到上天台,我以为是坚持,是为了自己做抵抗,现在看来那无声呐喊,是放弃,他信誓旦旦说他很喜欢,观众看了觉得挺好笑。我挺喜欢楠锁的
油画风景可以一看吧
和驴友们正愁没地方去呢!嘿嘿!看了这部电影,飘落的羽毛把我和驴友们都痴迷了!去云南吧!这就行动.....云南美景俺来也!
这是一部集西南风光、跨民族之恋、绝症悲剧于一体的伪文艺真烂片。
同学的哥拍的,一边看电影一边听了无数的八卦。
美女美男美景 足够去看一场了
景美、人美、故事情节要是完美就好了!也许这就是现实吧,看看吧,也许你会感悟很多....如果爱一个人就一直爱下去吧......别管那么多........在这喧闹烦躁不安的社会中,走进影院找份难的的安静!感悟下别人的故事,看看现在的自己.....
这个不至于
爱他就陪她一辈子,为什么要放弃,不管什么理由放弃就是背叛!!!
飘落的羽毛,名字就很吸引人,看了电影果然没有失望,很有内涵的一部电影。
刚看完首映,画面太精美了,我也想去云南了!
一般吧
如果你愿意为了看云南的风景摄影买票,随便,毕竟这片子的景色看起来还不错;但如果你是冲着靠谱的爱情故事而去的,最好不要太大期待。——导演太内敛了?故事张力偏弱,叙事节奏过慢,倒是生活细节的处理挺用心,可惜还是有些许不足。而人物摄影和风景摄影的差异,让我很是怀疑导演是不是大力调色过!
远方的客人留不住
把文艺片拍活了,确实不错的电影。
剧情单纯唯美 可也不免落入俗套 想象很美好可是三观不正 不对等的爱情终究是等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