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乱世书香

乱世书香,书香世家,The Literati in Troubled Times

主演:吴秀波,陶虹,姜武,咏梅,张鲁一,谢园,张嘉益,陈丽娜,邹俊百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乱世书香》剧照

乱世书香 剧照 NO.1乱世书香 剧照 NO.2乱世书香 剧照 NO.3乱世书香 剧照 NO.4乱世书香 剧照 NO.5乱世书香 剧照 NO.6乱世书香 剧照 NO.13乱世书香 剧照 NO.14乱世书香 剧照 NO.15乱世书香 剧照 NO.16乱世书香 剧照 NO.17乱世书香 剧照 NO.18乱世书香 剧照 NO.19乱世书香 剧照 NO.20

《乱世书香》剧情介绍

乱世书香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徐简博(张嘉译 饰)膝下有一儿一女和一名收养的义子,分别为徐书成(张鲁一 饰)、徐舒容(咏梅 饰)和陆书白(吴秀波 饰)。徐书成远赴重洋深造,于十五年后学成归来,同徐书成在北平重逢。时值新文化运动的鼎盛时期,两位热血男儿亦投身于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之中。 陆书白和徐舒容很早之前就订下了婚约,徐舒容亦对陆书白一往情深。谁知,一位名叫钮兰(陶虹 饰)的女子出现在陆书白的身边,钮兰个性活泼开朗,思想开放新潮,在她的身上,陆书白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然而,陆书白并不知道的是,在他抛下家庭追随钮兰前往北京之时,徐舒容的腹中已经怀上了他的骨肉。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进藏姜饼杀人狂战火熔炉饼干老师星星糖蜜恋失心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冒牌上尉云雀行动审讯冰冻星球变异狂蟒2汉娜第一季驭鼠怪人晚霞也迷人黄金劫案第二季小锅盖当官鬼书夏夜追风夫妻丛林大战风云Ⅱ爹地爷孙搭档灵异漩涡之万丈鬼渊教诲师外星邻居第一季我的教师生涯罪不可赦行运扫把星糟糕历史第四季异人之下之决战!碧游村

《乱世书香》长篇影评

 1 ) 前三集之主观感受,值得观看,演员太老

刚看到第3集,首先要为此剧点赞,台词相较于国产剧已经是非常有文化有内涵的,尤其是第一集父辈那一代,是清朝文人士大夫的风范和气节,小孩子的角色表演的也非常到位;但是有两个不能理解的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40岁的演员呢,实在是看起来年纪太大了,书成 纽兰包括书白,演员都让我无法接受,不喜勿喷,个人见解。

第二是觉得小孩子时的性情与长大了之后不太一样,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的不对?

反正直觉是这样的,但目前为止,不会弃剧,为着这剧的文化内涵。

 2 ) 乱世书香中的文人风骨

徐书成,浪漫天真,温和儒雅,文人风骨。

悲剧性人物的后半段总是比前半段更有嚼头,命运的转向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一下便立住了。

年轻的徐教授有多么意气风发,回君子堂整日饮酒度日的徐先生就有多么颓废懦弱,而这一切,在最后十三分钟的绝唱里都化为了血性文人的铁骨铮铮。

“离开易水,往南往北,各学各派各有所长,一省一县大国泱泱。

”“在我的课堂里,在中华这片土地上把我杀了,便是最好地证明了你们的愚蠢、懦弱。

”一声枪响,为徐门写下浓重的绝笔。

我已无言,唯有泪下。

写于癸卯年正月廿八

 3 ) 回不去的青春 --- 记徐书容

多年不曾看过电视剧了,唯有妻子时不时拖着我一起收看网络吐槽神剧以自娱。

去年12月妻子被安利了红色一剧,时值圣诞假期,外面大雪纷飞,百无聊赖,遂观之。

首集不忍直视,然画面,台词,演技尚可一观。

直至4集之后,同福里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让人不自觉的沉醉,不能自拔。

3刷过后,满是空虚,又得知有孪生剧,心下一喜,奋而观之。

开篇没有太多的惊喜,张嘉译的表演还算到位,谈不上完美,但是旧时文人的风骨还是隐约可见,有几分刻意,不过限于客串,还是可以接受。

倒是对徐门三子的性格设定满是好奇,虽然书成儒懦,书白随性,书容贤淑的性格有点模式化,但是少年书白的戏令我对之后的剧情充满了期待。

然而剧情的发展还算顺利,但是演员的扮相着实令人难以接受,波叔(首先申明,本人对秀波不黑不粉)一脸沧桑,努力想要表现出一个叛逆任性的青年希望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实在违和感太过强烈。

尽管胡子剃得干干净净,华发也染得乌黑透亮,但是掩不去的是岁月的流逝,时间的刻痕,恰同学少年的风华正茂是回不去的青春。

同理小龙女,姜武,荣蓉亦是,甚至最年轻的陈丽娜亦是。

唯有咏梅的青年书容的扮相还算可以接受,不知是我观影不细,还是书容沉稳内敛的性格不予许她有激烈的面部表情,让我得出了错误的判断。

笑而回想当时与老婆闲聊吐槽,怎么不找一个漂亮的演员来饰演,难道是带资入组。

中途一度弃剧重温红色。

但是老戏骨的演技、台词功力着实令人赏心悦目,不论是纽兰的热情奔放,长青的一往情深,都是真实自然,几乎很难察觉表演的痕迹。

空闲下来又重拾此剧。

几日之前,艰难的刷完了46集,剧情的矛盾,人物戏份的纠结实在不能赘述,私以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还是秀波和鱼旦的咖位差距导致。

明明书成才是男主,但是为了收视的长红,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编剧对人物戏份进行了大量的调整,但是剧本框架已定,书白人设的单薄,着墨的稀少不是小打小闹能够改变的,以至于在燕大讲台完成了书白对国士的认识的戏份后,后来基本没有再对书白这个人物的成长和心路历程进行主角应有的铺垫的发展。

甚至22集以后几乎可以说编剧已经自暴自弃,书白纽兰的戏份不足一集,刷刷存在感而已,而且谍战的画风明显与香木镇易水徐门家道中落的挣扎格格不入。

为了不落入红色一样的窘境,乱世的这些改动反而成了最愚蠢的败笔。

为了收视而作的妥协的确吸引了大批秀波的粉丝,但是人设的尴尬实在令粉丝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其结果自然是收视不红口碑不好,反而不如红色。

本剧的另一大问题在于剧情的承重,BGM的压抑,人物的坎坷实在不能讨得互联网时代浮躁的人们的喜爱。

即便有此般种种的不足与败笔,但是瑕不掩瑜,本剧的立意,跨越了40年大时代的风云变幻,从废科举,军阀混战,54运动,到抗日战争,一个累世传承的书香世家在20世纪前半叶华夏大地的苍茫巨变中苦苦挣扎,两位满腹经纶的故学先生的守旧与三千年大变局的时代洪流碰撞下的痛苦蜕变,令人可悲可叹,可敬可赞。

说实话,我是冲着小龙女和鱼旦来的。

纽兰没什么好说的,同书白的问题一样。

书成于我而言则是这剧中最鲜明的角色。

少时的懦弱,和书白的敢作敢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为他以后的悲剧埋下了最深切的伏笔。

从痛哭科举没了可以看到三千年故学对他的深刻影响,尽管留日留英,认为中国人最缺乏的浪漫,首先高呼三千年故学一无是处的他,骨子里却最是恪守兄友弟恭,纲常有序。

从意气风发的留洋教授到步履蹒跚的蒙学先生,现实的残酷体现的淋漓尽致。

书成曾言:父亲,你看到现在的我,会是怎么样的痛心。

徐简博哪能预料,寄以重望的义子最后为了民族的未来而浴血奋斗,中西合璧的亲子最后却坚守在了君子堂上;那个为了内心的坚守,不愿同流合污而退守香木镇的前司长、前议员,抛弃了一切只为心安的天真文士,最后却为了保住家宅而与一个不爱的女人成婚,剧情的反转又是何等的讽刺。

多年不曾穿过的西服早已没有了当初的英俊潇洒,长期的避世酗酒令他形销骨立,君子堂上最后的一课,还隐约可见燕大讲堂里徐教授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死亡对书成而言不过是最好的结束,为这荒唐的一生做最后的注脚。

书容…提笔踟蹰,心中千言万语,却难以下笔,待续--前面巴拉巴拉了一大段,才发现到现在还没有进入我想要表达的一部分,我的语文果然是体育老师教的。

多年以来,女主似乎很难有独立令人难忘的表现,更多是配合着男主,配合着剧情,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安妮公主之于罗马假日,田丹之于红色,尽管都是令人回味无穷,令人喜爱万分,但是无法令人单独将其拿出进行欣赏。

乱世给我最大的惊喜莫过于书容这个角色,乍一看波澜不惊,却与无声处听惊雷。

初见书容,在书白的颓废任性、对自由的渴望,书成的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纽兰的新潮时髦、激进莽撞的对比下,一副旧式大家族小姐样的书容几乎没有任何亮点,一味的守旧,一味的克制。

让我几乎没有太注意这个似乎不太重要,只是配角的人物,只是纳闷为什么不找一个漂亮的花瓶,毕竟这是个拼颜值的时代。

但是慢慢的这个雍容雅致、端庄大器的女子,一步步走进的我的心里。

第一次的波澜微惊是在书白出走之后,尽管心里千头万绪,书容依然平静的对着众人为书白开解:老爷是和我商量好了的。

听着书容在整剧中几乎都是保持着几乎一致的声线,平静中蕴含着力量、蕴含着希望。

第一次正视这个角色,第一次回味着书容与众不同的气质,就仿佛一抹油画中的水墨,当你看尽那诸般色彩,却发现还是这一抹笔锋浓转淡勾勒出的不同层次更加的隽永。

第二次的冲击却是在收到书白的好消息后决定上京的一幕,轻轻的一颦一笑对于这个肩扛着易水徐门一族的女子是多么的难得,这个辗转多次的决定于她而言又是多么的放纵肆意。

我曾以为她不会真正的开心,花季少女对爱情的渴望、对青梅竹马的新婚丈夫的思念透过她平淡如水的面容。

没有一丝丝的夸张,一丝丝的表演,真是这种蕴含在平静外表与火热内心对比下的一丝丝真情流露,让人更能体会这个女子的难得。

书容第一次离开那个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怀着美好与希望前往京城。

然而于钮府与书白纽兰相遇,一切的美好与希冀再次化作了泡影,书容没有怨恨、没有愤怒,只有低低的叹息,甚至于隐隐有些敬佩,也许是敬佩纽兰的敢爱敢恨。

那一如既往的不徐不疾的口气下有了一丝丝的颤抖,却依旧平静的说出给我一封休书。

看到这儿,第一次觉得心里怎么这么难受,不禁要问这样一个钟灵毓秀的女子为什么这么坎坷。

书容结束了人生的第一次远行,带着伤心与失望,回到香木镇疗养自己无人可知的心伤。

作为一个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徐门掌门,徐天的到来无疑是上天给予书容最好的礼物。

孩子给这个女人最柔软的内心深处撑上一一道坚持,支撑她走过丈夫出走、家业败坏的岁月。

但同时又成为书容最深的羁绊,既徐门、君子堂、书白之后有一条无法剪断的风筝线,令她困守围城、画地为牢。

即便内心深处那一直涌动着的、渴望着的如书白一般自由的飞翔再强烈,也只能化作一声叹息,戛然而止。

“我愿意这一辈子,每天都能看到你,与你举案齐眉”、“我走了,徐门也就没了”、“有我在,易水徐门就是你们的家”。

这是怎样一个晶莹剔透的人儿才能说出的话语,她终究还是那个守旧的大小姐,守着这值得珍视的一切,面对书白带她离开的请求,她做出了人生最大、最重要的决定:放书白与纽兰自由的飞翔,从此天涯海角、再难相见。

做出了这个决定,脸上露出了一丝释然,微笑着答应一起离开,那嘴角微微的上翘、现出圆圆的酒窝,仿佛甜到了我的心里。

但是明明看到你在笑,我的心却是那么的难受;明知道这是个谎言,我却多么希望你能够真的能够不顾一切,为自己做一回决定。

(告别)当书白读到你的休书的时候,我仿佛可以看到书容的心在流血:“书白:看到这封信时,你已经和纽兰天涯海角了。

临别之际,能再见你一面,我已知足。

时至今日,你我恐无机会再见了,我便还你一个自由吧。

这世道,祖宗留下的规矩,已经颠倒的差不多了。

那么休妻,也可以倒过来,倒过来那就是休夫了。

故你原来是入赘徐门的,今日,我便将你休了,以后,便可不必再牵挂。

愿你和纽兰相互善待,安安心心,安安心心的长相厮守。

我与纽兰相比,你对于她更重要,她为你可以抛下一切,甚至性命;而我,还有香木镇,有徐门、有君子堂,还有、更重要的。

任其一样,就足以让我定下心来,不去想随你远走高飞的事情。

所以,你放心的走吧。

怀着你那颗要尝试一切的心,带着愿意陪你尝试一切的她。

不知道还能与你说些什么了,便祝你一世静好,路途安稳。

只要一切安好,我心里,便是安慰的。

”(休书)以后,便可不必再牵挂!

以后,却是无尽的牵挂。

尽管与红色给田丹的信都是一样的梗,但一封是情书,一封是休书。

一封用着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最真挚而又浓烈的爱情;一封却是用简单的话语掩饰放手的魂殇。

一世静好,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又是怎样的奢望。

只要一切安好,再苦再难,书容的心里也是安慰的。

乱世人命贱如狗,易水难埋书香骨。

往后的日子,愈发的艰难了。

香木镇的点点滴滴都是书容执掌徐门面对破落的家道、纷乱的世道做出的愈发无力的挣扎。

幸好还有长青,这个我以为就是“长情”的谐音的痴男,为书容撑起了最后的天空。

给我们在后面沉重压抑的BGM中,带来了一丝丝温暖,一丝丝欣慰。

但也就仅此而已,更多的是无情的磨难,一次次的打击和摧残。

20多集的剧情沉重得令人不堪回首,多次的泪目,已是久违的体验。

犹记得几幕:面对书成的牺牲、日寇的咄咄逼人,为了君子堂变得不顾一切的书容,却毅然点燃了藏书楼的大火。

为了儿子的安危,整剧里唯一一次怒容:就是让你走的,你回来干什么!

站在书白与纽兰奋斗过得地方,哀悼自己的青春:我不是羡慕他们的爱情,是书白和纽兰,他们在这儿的,那一段日子;我没有那样,惊心动魄的青春日子。

得到书白纽兰的死讯,在书成宝姑的坟前,潮涌般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

心中纵有千千结,千言万语却只能化作几声呓语。

原谅我语文不好,无法将剧中这个女子,变成笔尖跳动的精灵。

看完整剧,回过头来,我觉得,其实,书白纽兰的远走,便可以结束了。

继续下去,只能徒增伤悲。

自此以后,书容便再也没有了笑靥。

在我看来,一个心思细腻九窍玲珑的奇女子已经刻画的淋漓尽致,咏梅的演绎也达到了直击心灵的效果。

百度才知道,饰演书容的时候,咏梅老师已是不惑之年。

从厚重的齐刘海、华丽繁复的服饰,到简单朴素的一席旗袍。

返璞归真的演技恰到好处,举手投足间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都散发出了浓浓的书卷气,五代翰林传家的雅气,透过屏幕、扑面而来。

不论是书白书成,长青纽兰,都遮不住易水徐书容的胸怀。

所谓乱世书香,就是书容的灵魂罢了。

写到这里,繁华已尽,岁月已逝,唯有那个钟灵毓秀的身影,长留心底。

回不去的青春,挥不去的过往。

--- 记徐书容

 4 ) 被写歪了的民国热血青年

这剧是一集一集追下来的,我喜欢年代戏,也跟身边的人一遍一遍安利了,不过平心而论,评分真的不至于这么高。

看到后边很多人开始抱怨男主女主哪去了 ?

戏份怎么都没了?

也有说法这部剧虽然拍完很久了,但是因为有些剧情台词受限,所以删了很多 。

具体情况广大观众不得而知,只是单从湖北卫视放出来的成片来看,男女主角人设崩得一塌糊涂!

先说男主,波叔很帅 ,但是陆书白,我真的没那么爱。

书白书容从小一起长大,书容太了解书白的性子,明知道他可能不想这样被左右了婚姻和下半生,但是也抱有一丝相依为命的情分,想着哪怕先成了婚,也许书白就定性了。

哪怕这大爷头天晚上洞房第二天就跑了,书容也没步步紧逼,甚至孩子几岁了,书白要跑路,书容怕给书白添了心魔都没有告诉他,你特么的有个儿子。

书容对书白的脾气秉性已经看透到骨子里 ,可是书白根本不懂书容 。

他不知道,其实只要他说一句不想结婚,书容绝不会强逼他。

他不知道,只要他说他想做什么,书容可以听得明白,书容虽足不出户,但并不是孤落寡闻的深闺妇人。

可是这剧节奏太拖沓 ,前面二十集活活把陆书白一个爱国的热血青年写成了磨磨唧唧优柔寡断,毫无责任心的人 。

爱国,上战场,这些都不能是抛妻弃子不负责任的理由,你连一句明白话都不和媳妇说 ,你媳妇要怎样支持你做你的贤内助 ?

反过来看看书容的表现,才真的让人知道什么是广纳天地的胸襟和名门之后的骨气。

再来说说女主 ,小陶虹我也很喜欢,《红色》我也追着看完了,不过钮兰就算了。

这里的女主简直成了不作死就不会死的代表 。

编剧把钮兰活生生写成了不知天高地厚,不知好歹的傻叉激进女学生。

爱国可以,不怕死可以,热血可以,那个年代,就需要年轻人的知识和一腔热血去拯救国家。

但是 ,这不等于没事找事,不等于欠儿登(东北话),不等于你可以添乱,不等于毫无疑义地送死并且拖累队友。

所以我说这剧节奏太慢 ,前面二十集的铺垫不仅没有让人体会到书白钮兰作为爱国青年的转变与舍身奉献,反而给大家演了一出生动地蝴蝶翩翩飞 。

话不想说的太难听 ,但真的给人感觉就是小三上位又大言不惭地说我们这是民主,这是自由,这是真爱 !

换个轻松的吧 ,这部剧看到最后感动我的就是方长青两口子,徐书成徐书容兄妹 。

本来这剧演员年龄都偏大 ,开始看到书容和长青我总是出戏 ,不过越看越觉得非他们不可 ,姜武不愧是老戏骨,痴情又怕媳妇又爱国的方长青让他演活了 。

张鲁一后半部分尤其出彩,文人的懦弱和那点可怜的自尊让人惋惜 。

书容那个女演员,我从第四集开始喜欢上她 ,她把书容的隐忍,担当,易水徐门的风骨都演的相当出彩 。

好吧 ,巴巴了这么多 ,只想说这个电视剧角度很好,徐门的几个读书人在乱世中的选择和牺牲让人唏嘘 ,唯一失败的就是节奏太慢,导致男女主的感情为人诟病 。

6分 。

 5 ) 徐书成和俞亦秀的对比

俞亦秀,徐书成。

两个悲剧的人。

相似的时代,不同的理想,相似的命运。

离新文化运动中心不远的香木镇,徐书成生在新旧交替之际,留洋归来,却仍一心向古。

他的表面是新的,心却是旧的。

受到了西式文化的滋养,他仍然支持义弟从小被安排好的婚姻,认为这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他的心属于易水君子堂。

他一边朗诵着英国诗人的诗,一边说着国人的心已经麻木,又一边钻向藏书阁的故纸堆,他是个矛盾的人。

偏远闭塞的闽西土楼里,俞亦秀也在这个混乱的年代中,五年不出寨子,但有一颗游历四方的心。

不知天下事,却懂各地风土人情,没出过远门,却向往着千里之外。

因为他的心本就不属于俞氏三寨,而属于他尚未踏足的外面的世界。

他不懂什么是苏区,却懂什么是自由;他不懂什么是gong/chan主义,却明白实现人人平等的理想;他不认识老孙和徐天,却尊称老孙为先生,每句话都与他们的目标不谋而合。

他也是个矛盾的人。

徐书成的悲剧在于,他不属于这个时代,清帝退位时他想着的是见皇上,军阀腐朽了他想要回到过去,在易水徐门也只讲古文经书。

因而,他的一腔热血和浪漫风骨最终只能没法随着时代车轮一同向前,最终只能将他葬送在君子堂前。

俞亦秀的悲剧在于,他不属于这个世界,出寨门以前他以为天下安居乐业,却不知社会已经彻底腐朽。

他对现实最美好的理想,不过是书斋里泡沫一般的梦,当他一脚跨出寨门,那个单纯的精神世界便被踏碎,他看到了真实世界的肮脏混乱,真切体会到“军阀占山为王,豪强明火执仗”。

因而,他没办法兑现自己的承诺,活着没道理,只好在这个没道理的年代结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乱世之下,这又是两个浪漫的人。

一个心怀家国,一个胸有丘壑。

浪漫得有风骨,浪漫得可爱,浪漫极了。

——“离开易水,往南往北,各学各派各有所长,一省一县大国泱泱。

”“出了闽西有匪,进了浙赣有赌场,兵荒马乱的,多好啊。

”——“在我的课堂里,在中华这片土地上把我杀了,便是最好地证明了你们的愚蠢、懦弱。

”“虽千万人吾往矣,虽千万里日夜兼程。

”两个人物,最后只剩一声叹。

 6 ) 悲情往往比皆大欢喜更能打动人 ——评《乱世书香》徐书成

读书万卷,终究百无一用,学成归来,空余报国之情。

剧中的徐书成是一个悲情人物。

若生在治世,他可能会一心一意做学问,谈场风花雪月的恋爱,当个教书育人的先生。

无奈生逢乱世,身不由己。

回看他的一生,是大写的失败二字。

年少时科举废,父亲谏死在京城,半生留洋,归来时情场失意,心爱之人成了弟妹;仕途上形同傀儡,不愿同流合污屡遭排挤。

憋屈吗?

自己亲手将弟弟推向牢狱之灾,散尽家财也没能救出他(反倒是钮兰近乎暴力的手段救了他一命)悲哀吗?

灰头土脸回乡,家,中道衰落,国,支离破碎。

满腔悲愤无处释放,连婚姻也做不了主……只得成日买醉,苟且偷生。

窝囊吗?

“人生在世,幼年以为什么都不懂,读了书以后,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

入了世,又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懂。

到了中年,又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

直到了晚年,才发现这一切,原来自己真的什么都不懂。

”书成舅舅对小天儿说的这番话,何尝不是在说他自己啊,很多事他确实不懂。

不懂为什么会有人言无信,行无道;不懂为什么位居高位的人尸位素餐、贪婪成风腐败成群;不懂这荒唐的世界存在着怎样一种“规则”;更不懂怀着崇高理想的自己怎么就成了这副模样……罢了,就当大梦一场,不是还有他陆书白嘛。

世间安得两全法?

向往自由就要承受漂泊之苦,偏安一隅就要就要经历约束之痛。

陆书白像鸟,香木镇、徐门是他放在心底的家、是归处,也是牢笼,他注定要远走高飞,徐书容留不住他,也没有人能留住。

他同样有着崇高理想,最终能为国捐躯,求仁得仁。

徐书成像风筝,他也一直觉得自己是风筝,不由己的命运是那根扯着他的线。

风筝没有线是飞不起来的,线断了,也就是风筝落地的时候了。

他知道,所以最后由他自己剪断了线,完成了一场华丽的坠落,算是他这悲剧的一生中最快意的诀别。

【酒壶、钢笔、玉牌】浅谈剧中物的置换剧中(除片仔癀外)出境最多、贯穿始终的道具便是徐简博留下的三样物件:酒壶→陆书白,钢笔→徐书容,玉牌→徐书成,冥冥之中这三样物件完成了一次置换:徐书成→酒壶,陆书白→钢笔,徐书容→玉牌。

【酒壶】徐简博觉得陆书白最像自己,象征文人烈性的贴身酒壶给了他。

到了书成手里成了逃避现实买醉的工具,所幸最终回归烈性,因为酒总有一天是要醒的。

【钢笔】学问的象征,经由书荣之手给了书白,沾过军阀的血,当过杀人工具,泥泞的道路上帮他行走过,它是书白蜕变的见证者,也是文人的武器,不知最后引爆炸药的是不是那一只?

【前朝玉牌】御赐上书房行走,是荣耀,也是传承。

乱世之中,它成了救命的钱财,几番周折回到书荣手中。

虽为传世的无价之宝,到头来也不过是身外之物。

最后,以北宋大儒张载那一语道尽天下读书人至高理想的横渠四句作为结束语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剧中的读书人,无一不是在以此理想而努力奋斗着。

---P.S.休书那段好想为书容高唱奶茶的《成全》

 7 ) 书香-徐门

有没有发现徐家和方家,有扯不断理还乱的各种关系,感觉饰演方家的还缺点感染力,徐天作为希望,力量,作为母亲的依靠,徐门接班人,作为路书白对书容的补偿,作为书容书白书成的传承人,他的意义更重中之重。

剧中书白书容书成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书白思维前卫,书容宽容大气,书成死要面子。

这里只有书白实现了自由,因为他不用背负徐门这压力,最后走出去后反而背负了拯救国家的大任。

书容掌管徐门,既要当一个老婆一个母亲,还要管理整个徐门。

她的成全,透漏出更多是不舍,是爱,是放手,是希望对方幸福,而自己更多的是无奈。

她是多么希望陪伴书白一起追求理想的是她。

书成,看似缺点勇气,缺点担当,缺点变通,面对这个乱世,他还像个孩子似的。

 8 ) 所谓的国士风骨

1易水徐门,源远流长,几代翰林之家。

记得老师曾经说过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尤其重要,废除科举对读书人来说是一个天大的灾难。

徐简博死谏,虽是死后成名,但为清朝而死,又有所不值。

历史虽然有它的局限性,所谓的国士风骨放在历史的长流也只不过是顽固不化,是封建的陪葬品罢了。

2我看过吴秀波的请你原谅我,编剧也是徐兵。

陶虹年龄偏大,可爱不足,选她做主角我认为是一个败笔。

也难怪,在请你原谅我中,吴越和海清也一样,唯董洁神似梅果。

3剧情拖沓,配角无解。

书成和宝姑的故事实在没必要写下去,想要表达些什么呢。

还有编剧一定是男人,书成和书白身边总会被两个女人争夺。

4桥段太老了,巧合较多。

剧中纽刚兄妹的重逢,书白父子的重逢等等,剧情还有点像电视剧再见艳阳天5书成的思想变化也太大了吧。

留过洋的人不至于为皇帝而死吧。

况且那时候已经过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还会如此腐朽,还是为大北大教师。

要知道辜鸿铭只有一个。

为了剧情需要,编剧也是够狠的。

以上几点,均为个人见解,综上所言,该剧并不是好剧。

以上见解,权作抛砖引玉,还望高论,互相交流。

 9 ) 乱世书生

很久没有写东西,我也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就算再离奇精采的故事到了我的嘴里也变的索然无味,但是今天我还是想讲一下我对这部剧的看法。

和红色一样,这是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而且比红色的节奏更慢,和红色不同,里面有些人物并不讨喜,我就讲一下我对几个有争议的人物的一些看法。

钮兰,很多人十分厌恶这个角色恨不得早点让她狗带,在我看来中国当时开放不久,很多人面对新事物充满好奇,觉得外面的一切新鲜美好,很多年轻人都是这样包括年轻的我们,谁没有年轻气盛的时候,做了错事还梗着脖子觉得自己特别有道理,书白和钮兰在我眼里是般配的,他们有相同的思想和一样的观点这和有没有留过洋没有关系,她和书白都是有着一腔热血想为国家做些什么,无论是游行还是后来成为地下党,为什么讨厌呢?

我们应该能看到他们身上我们年轻时任性妄为的影子。

钮兰为了救书白,用枪指着军阀头目,那份决绝和用生命爱一个人也让我动容。

陆书白,在我看来书白想离开徐门没什么不对,和钮兰在一起也没什么不对,唯一的错事就是在书容一再询问是不是不想结婚时的不敢说明,也许是不想伤害这个青梅竹马的姐姐,然而却带来了更大的伤害。

其实书白一直都被书成和书容羡慕着,羡慕他的率性而为,羡慕他的洒脱因为徐门的牵绊他们都做不到书白那么决绝,想必大家和我一样对书白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燕大关于门客国士的那段演讲,“义父若只以寻常人待我,我只需以寻常人之道回报,只许一门亲,遍回一门亲,但我义父视我为徐门中人,我若回报我义父当以国士之道报之。

”想必徐简博听到这句话应该欣慰,书白明白了他的心意。

书成问他书容和钮兰哪个对他更重要?

他说,都重要也都不重要。

书成又问,那什么对你最重要?

他说,走!

没错一心向往远方的人,是什么也拦不住他的。

“我为什么来京城?

不是因为京城有风花雪月,也不是因为京城有燕大,是因为如果我到了京城,我就能离这些人近一些,很近!

这样我就离这个国家近一些,离这个时代近一些。

”这是书白遇到一位国士英勇就义后给他的感受,书容的心在君子堂,能和他并肩的只能是钮兰。

徐书容,一个坚强的女人,书成对她的评价是,拥有化解一切怨气的胸怀。

在哥哥与丈夫都靠不住的时候,以自己的力量苦苦支撑君子堂,徐门越来越败落,她绞尽脑汁也无力回天,但是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个女人的坚强感到敬佩,没有怨言,没有任性和无理取闹,只是在困难来临时默默的寻找解决的办法,大家都觉得书白辜负了她的一生,但在我看来,她羡慕书白的自由多于对他的爱慕,不过还好,最后她和方长青在一起了最终得到了幸福。

徐书成,我最喜欢的角色,当然也是我最喜欢的演员,张鲁一的台词功底真的是让人惊艳,徐兵的剧本文化底蕴深厚,他表演大段台词给人感觉是一种享受。

言归正传,书成是个天真的知识分子,骨子里也是老派守旧,想必钮兰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无法对他产生好感。

书成给我一开始的印象是一个留洋多年却依旧迂腐的人,而且过于天真,他口口声声说书白不懂得时局,其实不懂的人是他。

心心念念想着用爱和诗来让这个世界改变,天真的认为,如果世界充满爱就会变的如梦境一般美好。

自认为做了官就能保护自己的学生,哪怕是微薄的力量。

他认为,书白只要走个过场就可以让燕大复课,放学生不受到威胁。

然而事实一再对他打击让他无力反抗后来自暴自弃。

徐书成一开始对钮兰无时无刻的表白,中二的台词看的我尴尬症都快犯了,但是后来却让我爱上了这个角色甚至夺走了男主的光环。

书成为了阻止学生游行,被骂是北洋的走狗,心中定是无比苦涩,但是他说,我今天就要做一条狗,就算是成为这样的狗我也要保住你们的命!

看到警察殴打学生,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住学生。

这一幕和在办公室里看热闹的老师形成鲜明对比。

但是让我对他真正改观的是他的一句话“我不要骨气,我不要一群有骨气的烈士,我要一群活生生的学生,我要我的学生具备了知识,完善了人格之后出去再面对枪口或者他们自己握起枪来!

”41集书成终于释放了自己,任性了一次,然而这种任性是用生命换来的,但是就算是任性也是善良的,为了让青娘活着说了违心的话,但是青娘并未如他所愿,香消玉殒。

想必书成的最后一课很多人印象深刻,“中华文化辉煌灿烂。

盛唐,高车驷马,大道奔行。

李、杜旁若无人,壮阔空前。

中唐,大历十才子在园亭中休息,韩、孟、贾在山路上崎岖,元和诸君信步平原。

晚唐,小令和词曲,离开陆地舟行水路,平,缓,轻,舒......听不懂吧,那中华的文化一点都没学会啊!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台词,绝对的听觉享受,也是对自以为中国通的侵略者实力嘲讽,也让很多讨厌这个角色的人为他潸然泪下。

以悲壮的姿态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文人风骨。

然后说说书成的两个女人。

第一个宝姑,一个不懂情趣,胡作风闹但是十分执着的女人。

这个女人很傻,傻到让人觉得她真的配不上书成,但是书成当众休书于她,她只是哭着没说话,轻轻吻了一下自己爱着多年的男人回到方家,偷出兄嫂的手枪打算亲手杀了这个男人,但是最后她依然不忍心下手,为书成挡了一枪。

不过她还是值得的,最起码在她看到书成拼劲全身力气握紧她的手时,她觉得此生无憾了。

第二个青娘,很多人觉得这个角色过于突兀,说这人不是跟导演有亲戚关系就是有亲戚关系。

可是我觉得这个角色出现的真好,他是编剧给书成的礼物,是他悲惨暗淡的一生中的一朵盛开的雏菊,清新美好。

虽然她不懂什么诗书,也没什么进步思想,可是她有女人的温柔,因为境遇也很理解书成,虽然没有和书成一见倾心,但也是互有好感视对方为自己的知己。

所以他对于书成来说就像一股清流温润了书成干涸的心。

最后说说这部剧,整部剧的台词都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感受到文人的风骨,无论中学西学,他们给这个年代的添加了美丽的色彩。

我们在接受新的事物时不可摒弃旧的东西,就像我们当初不理解为何要背诗词,以后根本也没什么用,但是如果有一个场景触动了你,是不是突然觉得古人用几个字可以把美妙的景象表达的如此曼妙是件奇妙的事。

 10 ) 书成,这辈子得到风花雪月了吧

写第一个字之前,好似有千言万语,奈何鄙人才疏学浅,勉强能表达出只言片语。

从书成身上看到很多熟悉的身影,犹如他自己所说:藏书楼里的书有上下五千年。

我自小遍读。

有人说他迂腐,有人说他懦弱,有人说他唯利是图,有人说他死心眼,有人说他不懂妥协与割舍,有人说他不懂得变通,还有人说他这种人为什么还活着。

他半生中学,半生西学,见过官场得世态炎凉,但是他很难做到趋炎附势,因为从小父亲得言传身教,他懂得做学问之人得有底线。

他说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他出走半生,归来时意气奋发,大胆表达自己得理想是开民智。

后辈耻笑他,说他才是那个表面西式,内心极其陈旧的老学究。

他静静看着说话之人,眼神温和,好似笑而不答。

我原本以为他会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但他没有,他有自己的精神内核,他有自己所坚守的信仰与原则。

他从来都知道自己坚守的是什么。

他本该是学校里最罗曼蒂克的学者,他本该是被学生前呼后拥的教授,他本该是乡里乡亲最该被敬重的徐先生,他本该是那个时代最该被保护的群众,他本该和杀戮毫无瓜葛,他本该是徐家最该被理解的家人。

但是无数次,我看到的都是他独自为了学校复课奔走,为了学生性命而甘愿自称是狗,为了傻逼陆书白而一次次放弃自己学者清高(原谅我爆粗口,真的很希望男女主都嘎了),为了徐门君子堂而牺牲自己的婚姻,虽是娶实际嫁(虽然宝姑只是个爱他的女人,但可惜她不懂他)。

书成成全了所有人,唯独忘记了他自己。

宝姑问他人这辈子是为什么而活着,他回答出很多人活着的目的,但是唯独说到自己时不知该如何说。

我想说是那些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给了书成温良恭俭让的美好人格与风骨,但是同时这些也都像枷锁一般,锁住了书成的一生。

那些站在高高的窗口俯视议论嘲笑书成的人们,你们都给我滚好吗?

开头时,我说我从书成身上看到了很多人,其中也包括很多我们这一代人。

作为世纪之交的这代人,虽然享受着长辈口中所谓的好资源好环境,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物质确实是强得多了,但是精神呢?

PUA的人很多,互相攻击的人很多,见不得别人好的有很多,不是我有多消极,不是我又多少怨言,不是我喜欢抱怨。

但是追求功名利禄,追求一夜飞黄腾达出人头地的是大多数,而真正潜心去做事的却要被误解,被耻笑,被伤害,很多次我都想问为什么?

是不是我自己不正常?

我读了书,明了理,到头来成为一个敏感的人。

前段时间看到王传君的觉得自己像一个容器的言语,我觉得自己还是被网络环境所影响了,我不该用恶意去批评一个努力的人,也许他演的丁仪不是我心中的样子,但是我应该尊重他的努力。

“我们都因太善良而被时代误伤。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

所以终究是因为太善良错了,还是时代错了呢?

我还没有答案,如果有,那么现在我的答案是都没有错,就算时代错了,善良也绝对没错。

那些教诲我们的东西,也许也是最好伤害我们的武器。

书成如此,你我亦然。

书成说自己这辈子一直在失败,留学归来就一直在失败,喜欢讲台,却被迫从政。

从政却永远看不懂官场,像一只小白兔一样被耍的团团转(从那会开始我的眼泪就没停过)。

自己的爱情被义弟夺走。

瘸着一条腿,回到君子堂,可惜早已败落。

在小酒馆里,有点像孔乙己的样子真的好让我心痛。

面对妹妹无奈相逼,他最终还是苦笑着答应,牺牲自己的婚姻。

也许住在藏书楼已经是他最后的倔强,他岂不知宝姑有多苦,他岂不知镇上之人如何言语徐家,只是他真的不能再让步了,我想他已经不会再爱上任何人了,包括他自认为深爱的(原谅我不想打出她的名字,我觉得她不配),他只是太累了,我每每看到他靠着书架睡着的样子,就忍不住落泪(此时也是)。

他那薄如纸片的身影,影影绰绰,仿佛一阵风就能吹走他。

宝姑有句话说的没错:想变成藏书楼里一本书,这样就能静静陪着书成了。

我也想,非常想。

他始终是为了他在意的人,在努力的承担着自己的责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你们脚下的这一片土地,是一个大国,大到你们无法想象。

疆土你们况且不能占全,又何况是人心呢?

隔壁的藏书楼里,有上下五千年,离开易水,往南往北,各学各派,各有所长,一省一县,大国泱泱,你们要怎么让他们臣服?!

”——徐书成徐书成,用自己最后的力量,慷慨激昂,振臂一呼。

给自己一辈子画上了句号。

就好像他用最后的力量挣扎着抓住宝姑的手,我想这个女人到最后和自己深爱的人站在一起,哪怕只打死一个敌人,他们也有那么一秒钟是心意相通的。

足亦,足亦。

这最后的紧握,也许是出于感谢,也许是出于愧疚,也许是出于抱歉,也许也有那么一点点爱。

黄泉路上,拉着一起走。

希望来世,我们可以别再错过。

大抵是写差不多了吧,那就这样吧。

————————————————————————————分割线,下面是我发疯时间。

“都是路过人间,感谢爱上你”提起你的名字,第一次,是谢晗,之后的九年中,你也从未在我的生命中出现,直到汪淼。

有些羡慕那些很早久开始爱你的鱼干们,也许是因为那会还能看到活生生的你,还能知道你的一些动态,而我如今都只能是一只考古火鸡。

但思前想后,现在爱上对我来说才是真正的幸运。

我承认我还有喜欢的人,但我从未说出过爱字。

我想你对我来说最不同的。

你让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非常强烈的想要占有,虽然我知道此生见你一面都难,更别说别的了,但是我无数次想过。

“隔着岁月静静爱你”感谢缘分,让我在二十四岁爱上你。

谢谢你演绎那么多优秀的角色,其中苦情的很多,也害惨了我的眼泪,谢谢你给予他们生命。

很羡慕那些走过你身边的人,羡慕他们可以近距离的陪你走过很多的路。

你说的对都是路过人间,我能走进你的角色,对他们有很多的理解已是足够了。

祝好,一切都好。

《乱世书香》短评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9分钟前
  • 还行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11分钟前
  • 你都如何回忆我
  • 较差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15分钟前
  • 北京秀才
  • 还行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19分钟前
  • 大时代
  • 还行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20分钟前
  • 发条橙
  • 较差